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原料药中有机杂质研究与控制综述1.1 前言随着公众和媒体对药物安全性的日益关注, 控制药物中的杂质已成为药品质 量控制中的重要问题。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 (ICH) 已经制定了与杂 质控制相关的切实可行的指导原则 1,其基本理念已经逐步被国际社会接受。目 前,英国药典 (BP)2、欧洲药典 (EP)3和美国药典 (USP)4均在附录中设有专门的杂 质检查通则;中国药典 (ChP) 5二部从 ChP(2005)开始,附录中开始设有“药物杂 质研究指导原则”; 2005 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SFDA)发布了化学药物 杂质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 6;之后, 2007 年又颁布了药品注册
2、管理办法 , 在药品注册审评过程中, 对药品中的杂质评价都予以高度重视, 极大地促进了药 品质量的提高。1.2 原料药中杂质控制理念的变迁原料药(化学药物)中所含有的杂质, 按照化学药物杂质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定义是指任何影响药物纯度的物质。 其杂质一般分为三类: 有机杂质、 无机杂质 和残留溶剂, 是包括工艺中引入的杂质和降解产物。 无机杂质是指在原料药及制 剂生产或传递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包括:反应试剂、配位体、催化剂、重金属、 无机盐等。 残留溶剂是指在原料药及制剂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有机溶剂。 对于无机 杂质和残留溶剂,各国药典都收载了经典、简便、有效的检测方法,故可采用药 典的相关方法对其进
3、行控制。 而有机杂质因其化学结构一般与活性成分类似或具 渊源关系,故又称为有关物质。由于有机杂质其产生的途径与工艺流程密切相关, 且可能产生毒副作用, 从而给原料药本身在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带来 诸多影响, 所以各国药品监督部门在对原料药的质量标准制定上, 均对有机杂质 的控制予以高度重视, 并随着新测试仪器的开发利用、 分析技术水平的提高, 不 断地对有机杂质的分析与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 下文中所提“杂质控制”均指有 机杂质的控制。追溯人们对药品中杂质控制理念的变迁, 可概括为三个主要阶段: 主成分纯 度控制阶段、非确定性杂质限度控制阶段和确定性杂质定量限度控制阶段。早期的药物质量控
4、制主要基于容量法、分光光度法等经典的化学分析方法,对杂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对测定与药品的主成分纯度相关的特征物理化学 指标控制间接实现的,如测定双醋炔诺醇的紫外光谱中 236nm 处的吸收值,当 加入 3,5-双烯杂质时,此处吸光值会随着杂质量的增加而增大。此阶段,由于分 析方法的局限性不能将杂质与主成分有效分离,对杂质的控制能力是极其微弱 的,达不到定性与定量的水平。 Johnson CA7撰文综述了 1986年前 2030 年间 BP的一般质控策略及新分析方法 (HPLC、GC)对 BP的影响。虽然 BP(1980)已经 提出了有关物质 (related substance的s)概念,但此期
5、间对药品质量的控制主要为对 药品主成分纯度的控制。进入 20世纪 90 年代,伴随着色谱分析技术的飞速发展, 对化学药品中的杂 质分析成为当时药品质控分析研究的主流。在药品质量控制理念方面, BP(1988) 已明确,“与已知杂质相比,对药品中的未知 (潜在 )杂质的控制更为重要;在良 好的药品生产条件下,药品中不应当出现性质未知和量不可控的杂质”。从 BP(1988)起,历版的 BP 逐渐增加了对各类化学药品有关物质的检查; BP(1998) 是药物杂质控制的重要“分水岭”, 该版药典在附录中首次增加了有关物质和残 留溶剂检查通则, 增加了杂质控制指导原则; 同时在各论中对化学药品的已知杂
6、质给出了具体的名称、分子式和结构式,并通过“已知杂质”、 “任意单个杂质” 和“总杂质”实现对化学药品中杂质的控制;标志着对药品中杂质的“限度控 制”理念已经成熟。 ChP(2000)和 ChP(2005)均遵循该“限度控制”理念控制化学 药品中的杂质。进入 21 世纪,伴随着人们对药品中的杂质特性,特别是生物学特性的深入 了解,发现不同的杂质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生理活性,如 -内酰胺抗生素中的微 量聚合物杂质可能导致过敏反应, “致突变杂质”与其他杂质相比对人体的危害 更大,仅用“限度控制”杂质总量和非确定的单个杂质的控制方式, 是无法实现 针对此类“致敏、 致突变类”杂质进行定量控制的目的。
7、 此时药品的“非确定性 杂质限度控制”理念暴露出明显缺陷。 药品中的诸杂质的种类与相应含量被总称 为杂质谱或杂质概况 (impurity profiles)。理想的控制理念应是针对药品中的每一个 杂质,依据其生理活性逐一制定其质控限度。 1997年,GorogS 等8撰文较详细地 阐述了利用杂质谱控制药品中杂质的策略,并以甲哌地强龙(mazipredone为) 例,提出了利用色谱 (TLC、HPLC、GC)、光谱(UV、NMR)和联用技术 (HPLC-PDA, GC-MS,HPLC-MS)组合分析药品杂质谱的方法。之后,药品“杂质谱控制”的 理念逐渐形成。 ChP(2010)中的部分化学药品已
8、开始尝试利用杂质谱控制的理念 进行杂质控制。1.3 原料药杂质谱研究与控制的意义原料药杂质谱研究与控制具有如下的重要意义: 首先,杂质谱的研究有助于对原料药合成工艺进行有效监控, 从而保证原料 药生产流程的质量稳定性。原料药杂质 (有关物质 )可能是在原料药生产过程中带 入的起始原料、试剂、中间体、副产物和异构体等物质,也可能是在生产、贮藏 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降解产物、聚合物或晶型转变等特殊杂质 9。同一种原料药 由于合成路线和合成工艺的不同而会产生多种不同杂质, 而其中的一些杂质的产 生是与特定的合成路线和合成工艺密切相关的, 这类杂质又称为合成路线标记杂 质,它们的生成量的大小往往取决于合
9、成路线和合成工艺中关键控制参数的优化 水平、以及日常生产稳态控制水平, 它们当中在含量与种类上的微小变动都可能 是药物在合成工艺过程中的某些因素的改变 (甚至是较大幅度的变更 )所造成的 10。对原料药杂质谱进行研究与控制, 通过对比同一厂家不同时期的生产批中杂 质的种类与数量关系, 可了解厂家在不同阶段工艺改进与参数优化方面的变更情 况;对近期连续生产批中杂质谱进行种类数量分布统计, 以此为指标可动态反映 当前阶段生产工艺控制水平;而对不同厂家生产的同种原料药中杂质谱的比较, 则不仅反映出产品质量在杂质控制水平上的差异, 还可反映出产品在合成工艺上 的差异性。 此外,原料药杂质谱研究在合成工
10、艺专利保护上还有特殊意义, 由于 合成路线标记杂质, 与特定的合成路线具有唯一的确认关系, 有些在合成工艺上 取得专利的原料药厂商,为保护自身利益,通过对比其它厂家同一产品杂质谱, 以是否存在合成路线标记杂质作为依据, 来判定其它厂家是否有盗用专利合成工 艺的侵权行为 11。其次,杂质谱的研究为原料药进一步进行毒理学安全评价、 药理学临床研究、 药剂学研究提供数据参考。 化学药物杂质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规定了原料药 杂质限度 (见表 1-1)的要求,定义了三类杂质限度:报告限度(Reporting Threshold:) 超出此限度的杂质均应在检测报告中报告, 并应报告具体的检测数据。鉴定限度(
11、Identification Threshold):超出此限度的杂质均应进行定性分析, 确 定其化学结构。质控限度 (Qualification Threshold):质量标准中一般允许的杂质限度, 如制订 的限度高于此限度,则应有充分的依据。表 1-1 原料药杂质限度每日最大剂量报告限度鉴定限度界定限度 2g/day>0.05%>0.10%or 1.0mg/day(取最小值 )>0.15%or 1.0mg/day(取最小值 )>2g/day>0.03%>0.05%>0.05%当原料药存在化学结构相近的杂质 (有关物质 )且含量超过鉴定限度或界定限 度
12、时,药物研发者有义务对杂质的安全性进行评价。 如果可以降低杂质含量至质 控限度以下, 或者通过研究文献资料可以提供杂质安全性证据的, 可以免于杂质 的安全性评价。否则,必须进行杂质毒性 (包括遗传毒性 )实验,评价杂质可能产 生的毒副作用。具体研究方法可以采用含有一定杂质的样品(杂质量可能与临床研究用样品不同,但杂质种类和个数应该一致 )在啮齿类和非啮齿类动物进行急 性毒性试验和长期毒性试验,确定原料药的 NOEL(No Observed Effect Leve ,不 能观察到反应的量 )或 LOEL(lowest observed effect level 即能观察到反应的最低 量),从而计
13、算出每日可接受的最大摄入量 (PDE, permitted daily exposure。) 因此,在对原料药杂质进行毒性 (包括遗传毒性 )实验前,必须提供该原料药 杂质谱的研究数据, 并且要求临床研究用样品的杂质量不得高于毒性试验研究用 样品的杂质量。 如果合成工艺发生较大的变更, 终产品的杂质种类和数量均发生 变化,则需要重新进行杂质的毒性研究,确定新杂质的 PDE 值。同时原料药杂质谱研究也为进一步药剂学研究开发, 提供了初期药物稳定性 数据。原料药的杂质可能是工艺过程产生的杂质和生产储存过程中自身降解物。 对原料药进行初期药物稳定性试验 (加速试验、强制降解试验 ),通过对比试验样
14、品与空白试验样品中的杂质谱,可分清楚哪些杂质是由工艺生产带进(此类杂质在稳定性试验中含量无显著改变 ),哪些杂质是由降解产生的 (此类杂质在稳定性 试验中含量显著改变 )。原料药的降解产物对于剂型选择、处方组成、剂型工艺 确定、以及剂型产品的储存方式等均产生较大的影响。 通过对初期药物稳定性试 验样品中降解杂质谱进行分离, 并进行结构确证, 可了解原料药降解杂质基本组 成以及产生的原因, 为剂型药中杂质的定性、 定量分析提供实验准备, 所以原料 药杂质谱研究应是药品质量研究、质量控制和安全性研究的基础。1.4 原料药杂质谱中的杂质结构分析基本步骤目前,杂质结构定性研究仍是国内有关物质研究中的薄
15、弱环节, 在一定程度 上限制了我国药品研究水平和药品质量的提高。 由于各研究机构采用的分析方法 手段不同, 使用仪器设备的差异, 以及不同原料药的特性差异, 导致各研究机构 对不同原料药杂质谱研究的步骤会有所差异。 但有关物质结构研究的途径还是有 迹可循的 (见图 1-1)9。图 1-1 有关物质结构研究的途径总体上,它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不同分离机制的色谱分离方法检测有关物 质,结合合成、制备路线与 MS 的检测推测有关物质的可能结构,然后取可能存 在的杂质 (如合成过程中的原料、中间体等 )与含杂质的药物进样,在相同的色谱 条件下考查已知化合物与该杂质的保留时间是否一致; 也可将已知化
16、合物加入含 杂质的药物中,考查拟确定的杂质峰面积是否有变化。 2)利用光电二极管阵列检 测器(DAD) ,观察拟定性的有关物质的紫外吸收,或与已知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 谱进行对比,分析该杂质结构中可能存在的官能团。 3)采用 GC-MS或 LC-MS-MS 联用技术,为有关物质的结构确定提供相关信息;或利用 LC-IR 和 LC-NMR 等 联用技术,在不分离杂质的情况下在线获得杂质的 IR 和 NMR 图谱;或利用制 备型色谱获得有关物质的样品,然后通过 IR、MS、NMR 的检测,确定有关物质 的结构。 4)合成已知结构的有关物质,并与药物杂质的色谱数据和光谱信息进行 对照,以确定有关物质,
17、并建立其定量测定方法。1.5 国内外对原料药中杂质谱的分析方法及最新进展有关物质的种类与药物的合成路线和制剂工艺密切相关, 药物在合成和制剂 工艺过程中的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可能导致其有关物质的种类不同, 因而有关 物质的检测和控制过程相对复杂。药物中的有关物质大多具有潜在的生物活性, 有的甚至会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严重时甚至会 产生毒性作用 12,因此有关物质研究是药物质量研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同时 也是药品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根据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规范国际协调会 (简称 ICH) 准则的要求, 药物中杂质的限度仅为 0.10%(毒性药物限度则更低 ),
18、高 于此水平的所有未知杂质均应被鉴别且定量, 此外,还应对这些杂质进行毒性研 究 6。因此,有关物质的测定对于确保药物质量和用药安全、 有效是非常必要的。 因有关物质多为微量,必须选择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的检测方法,目 前首选的是色谱法, 可根据新药的具体品种及其有关物质的性质选用高效液相色 谱法 (HPLC)、薄层色谱法 (TLC)、气相色谱法 (GC) 等或波谱分析技术,包括 HPLC-MS或 GC-MS等联用技术。有关物质的常用测定方法主要包括如下几种。1.5.1 薄层色谱法TLC 法的特点是简便,易于操作, 可同时分离多个样品, 分析成本低,对样 品预处理要求低, 且可同时检测
19、极性大和极性小的杂质 13,故在药物杂质检查中 应用十分广泛, 在各国药典中都有多种药物采用此方法检查有关物质。 而且,也 有人尝试将 TLC 法用于药典中未采用此法测定其有关物质的药品,如罗功才 14 采用硅胶 G 板,以甲苯 -甲醇 (8:2)为展开剂, 1%二苯胺硫酸溶液为显色剂,对 硝酸异山梨酯的有关物质进行了检查。结果显示:该法简便易行,重复性好,杂 质的最低检出量为 90ng。但在有关物质的测定中 TLC 法只能达到定性或半定量 的目的,且由于灵敏度受操作条件影响较大, 因此难以满足快速定量分析的需要。1.5.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法具有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和检测灵敏度高等
20、特点,已被广泛应 用于药物中有关物质的测定。目前, HPLC 测定有关物质的定量方法主要有杂质 对照品法 (外标法 )、主成分自身对照法和峰面积归一化法。1.5.2.1 杂质对照品法当药物中有关物质已知并可获得其对照品时, 可采用杂质对照品法测定单个 杂质的含量。 该法专属性强, 灵敏度与准确度均较高, 但由于通常较难获得杂质 对照品,不能广泛使用。 Chandorkar 等15采用该法对盐酸坦索罗辛中已知杂质 5-(2-氨基丙基)-2-甲氧基苯磺 酰胺进行了测定 ,色谱 条件 为:色谱柱为 Lichrosphere C8柱;流动相为乙腈 -磷酸二氢钾缓冲液 (50:50,用磷酸调节 pH 至
21、 5.0);检测波长为 275nm。结果,该方法回收率达 99%,重复性和回收率的 RSD 均小于 1%,检测限为 6ng。1.5.2.2 主成分自身对照法主成分自身对照法又可分为加校正因子和不加校正因子两种。(1)若杂质已知但无对照品, 可采用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对杂质进 行定量检测。例如,刘文华等 16以 Alltech C18 柱为色谱柱,乙腈 -磷酸二氢铵缓 冲液 (10:90)为流动相,在 280nm检测波长下测定头孢丙烯合成起始原料和中间 体以及头孢丙烯的色谱峰面积, 计算各校正因子, 采用该法对头孢丙烯原料药等 有关物质进行了测定, 结果各有关物质均达到了较好的分离。 该
22、法的优点是可减 小杂质与主成分的响应因子可能不同所引起的测定误差, 故准确度较高; 缺点是 在检验时没有杂质对照品,必须根据相对保留时间确定杂质峰在图谱中的位置, 而相对保留时间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可能有所波动, 特别是当供试品中存在多个杂 质且分离效果不佳时,更难确定色谱图中的杂质峰。(2) 若杂质未知或无法获得杂质对照品, 可采用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 照法对杂质进行检测。 该法不但操作简便, 且无需对照品, 但由于忽略了各杂质 与主成分的响应因子有可能不同, 从而使实验测得的杂质含量可能存在误差, 其 测定误差要比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更大。 当杂质对主成分的校正因子 超出 0.9
23、1.1 范围时,应采用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测定。当采用主成 分自身对照法时, 检测波长的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有关物质的检测结果。 若 将主成分的最大吸收波长确定为有关物质检测的波长, 而杂质在此波长下的吸收 与主成分差异较大, 则所测结果不能真实地反映药品中杂质含量。 因此在选择检 测波长时应综合考察主成分和杂质的紫外吸收特性, 既要保证有关物质在该波长 下有较高的灵敏度, 又要尽量减小有关物质与主成分之间的响应差异。 可通过二 极管阵列检测器 (DAD) 来考察主成分和各个杂质的紫外吸收特性, 选取响应基本 一致的波长作为有关物质的检测波长。 如王桂云等 17在奥美沙坦酯的有关物质
24、检 查中,采用 DAD 对奥美沙坦酯和 5 个中间体的紫外吸收特性进行了考察,发现 奥美沙坦酯和 5 个中间体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 254、258、 261、264、256 和 252nm,且吸收强度也相似,故最后选定接近主峰且近似于平均值的波长 (256 nm)作为有关物质的检测波长。1.5.2.3 峰面积归一化法若只需粗略考察杂质的含量, 可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 杨倩等 18采用该法对 盐酸平阳霉素及注射用盐酸平阳霉素中有关物质进行了测定,色谱条件为: C18 色谱柱 (150mm×4.6mm,5m);以己烷磺酸钠溶液 (pH4.2)为流动相 A 、甲醇-乙 腈(70: 30
25、)为流动相 B,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 254nm。结果,主峰与杂质 能较好分离, 最低检测质量浓度达 1mg/L 。峰面积归一化法的特点是其测定值基 本不受称样量及进样量的影响, 故重复性良好。 但需指出的是, 只有在所有成分 均出峰、所有杂质均与主成分分离且响应因子相同时, 该法的结果方可真实准确。 此外,当所含杂质为微量时, 需通过增加进样量来确保检测灵敏度, 此时主成分 响应值可能超出仪器检测范围。1.5.3 气相色谱法GC 法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进样量小、分析速度快等特点。李丹等 19 采用毛细管 GC 法对-石竹烯醇的有关物质进行了测定,考察了不同色谱柱和柱 温程序升温对分离
26、效果的影响, 并用气相色谱 -质谱 (GC-MS)确定了有关物质主要 为-石竹烯醇共存物-榄香醇、长叶烯醇和丁子香烯醇。 与 TLC 法和 HPLC 法 相比,GC 法要求样品能够气化且具有热稳定性, 故较少用于有关物质检查。 2005年版中国药典精品3中只有林旦等少数几个化学药品采用 GC 法进行有关物质的检查。1.5.4 毛细管电泳法毛细管电泳法 (CE)近年来发展迅速,与 HPLC 法相比,具有快速、高效、进 样量小、分离模式多等优点。尽管目前受自身灵敏度和重复性的限制,CE 法在药物的杂质研究中的应用还不普遍,但当 HPLC 法不能获得很好的分离效果时, CE法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7、Jouyban等20对近年来 CE 法在药物杂质研究中的 应用做了总结,指出:目前毛细管区带电泳法 (CZE)在各种分离模式中应用的最 多,主要用于离子型和可电离药物的分析;胶束毛细管电色谱 (MEKC) 和微乳液 毛细管电动色谱 (MEEKC) 则比较适合疏水性药物的分离;等速电泳 (ITP)等其它 分离模式应用的较少。 有一个例子是 Jankovics等21采用 CE 法检查不同厂家的苯 磺酸氨氯地平中有关物质,电泳条件为:缓冲液为 25mmol/L 柠檬酸缓冲液 (pH7.0)-甲醇 (80:20);分离电压为 30kV;检测波长为 223nm;内标为盐酸普鲁卡 因。其检测结果与采用欧洲
28、药典规定的 HPLC 法的结果基本一致。1.5.5 毛细管电色谱法毛细管电色谱法 (CEC)是 20 世纪 9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新型分离分析技术, 它综合了 HPLC 法和 CE 法的优点,具有高柱效、多选择性、流动相体系相对简 单、峰容量大、易于联用等特点。 Orlandini 等 22采用 CEC 法对酮咯酸及其有关 物质进行了分离,并通过对缓冲液的 pH、乙腈的浓度、有机改性剂的种类和电 压强度等因素的优化考察,确定了最佳分离条件:流动相为 50mmol/L 甲酸铵缓 冲液 (pH3.5)-水-乙腈 (10:20:70);检测波长为 323nm;电压为 30V;温度为 20; 内标为氟灭
29、酸。结果, 9 分钟内主药和 3 种有关物质达到基线分离。但目前 CEC 技术还处于研究阶段, 在日常分析中使用较少, 其检测结果的重复性差等问题还 有待进一步解决。1.5.6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SFC)是 20 世纪 80 年代初发展并得以广泛应用的色谱分 离技术。该技术以超临界流体为流动相, 以固定吸附剂或键合到载体上的高聚物 为固定相, 必要时加入甲醇等极性物质为改性剂来改善分离性能。 SFC 法具有分 析速度快、选择性好、分离效率高和样品处理简单等优点,适用于热稳定性差、极性大和挥发性小的药物。 Toribio L 等23采用手性填 充柱 SFC法对 4 种抗真菌药进
30、行了手性拆分,并考察了不同改性剂对保留时间 和分离度的影响,发现在使用甲醇为改性剂的条件下,咪康唑、益康唑、硫康唑 与其各自的对映异构体在 10 分钟内均能达到很好的分离效果;而伊曲康唑需使 用异丙醇 -乙醇(85:15)为改性剂时才能与其 3 个异构体达到基线分离。由于 SFC 技术检测结果的重复性差,目前在有关物质测定中并不常用。1.5.7 联用技术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是目前发展最为成熟的联用技术,其中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技术在有关物质的结构确定和降解产物的产生机制研究中有着广泛 的应用。 Ermer等24介绍了 LC-MS 技术在有关物质研究中的应用情况,一方面, 可利用 L
31、C-MS 法对色谱峰进行峰纯度检查,以验证分析方法的可靠性;另一方 面,可通过高分辨质谱提供的元素组成信息和 LC-MS-MS 法提供的碎片离子信息 来推断杂质的结构。除色谱-质谱联用外,液相色谱 -核磁共振波谱联用 (LC-NMR)是人们关注的另 一个焦点。 LC-NMR 技术在药物分析中主要用于药物中杂质、 药物代谢的产物以 及手性药物的分析等。 Vasu Dev等 25在对雷贝拉唑钠片进行稳定性试验研究的过 程中,发现经 6 个月加速试验的样品产生了 3 个新的降解产物,采用停留模式 LC-NMR 和高分辨 LC-MS技术得到了降解产物的 NMR 和MS信息,并将这些信 息与雷贝拉唑的结
32、构信息进行比较, 确定了 3个杂质的结构, 并推断降解产物可 能源自碳硫键氧化断裂和雷贝拉唑自身结构的重排。目前,对有关物质进行结构鉴定已成为有关物质研究技术要求的重要组成部 分。应用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对有关物质进行结构鉴定屡见报道。例如,在对洛 匹那韦原料药中有关物质进行研究时, Chitturi 等26首先采用 HPLC 法对洛匹那 韦粗品进行初步检测,发现共有 10 个有关物质 (RS1RS10,) 将起始原料、中间 体等可能的有关物质与样品中杂质的保留时间进行比较后发现, RS1为合成的中 间体,RS2为起始原料,RS3为洛匹那韦的水解产物; 然后应用 LC-MS和 LC-MS-MS
33、 技术分析样品,分别得到 RS3RS10的分子质量和碎片离子的信息,进一步结合 洛匹那韦的结构及合成过程, 推测出这几个未知杂质的可能结构; 最后,将通过 制备型色谱得到的几个未知杂质的纯品进行 NMR 和 IR 分析,以验证先前的推 测,从而确定了有关物质的结构。1.6 结语药物中有关物质的研究是药物研发和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贯穿于药品 研究、生产、储存的全过程。药品中的有关物质是否能得到合理、有效的控制, 直接关系到药品质量的可控性和安全性。目前含量在 0.1%左右的有关物质是人 们研究的热点,综合利用各种分析手段建立准确、 快速、灵敏度高的检测分析方 法仍是研究人员努力的方向。 H
34、PLC 法在有关物质分析中仍将占主导地位, TLC 法和 GC 法则是补充手段。随着技术、方法的成熟, CE 法也有望成为一种常规 分析手段,特别是在手性异构体的检查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 SFC、UPLC、 CEC等方法在有关物质研究中的应用逐年增加,但其重复性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在有关物质的结构分析中, LC-MS 及 LC-MS-MS 技术已相当成熟。近年来, LC-NMR 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凭借着强大的结构鉴定能力,其在有关物质的结 构分析中必将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随着检测手段的进一步完善,人们对药物中 有关物质的研究将会更加深入,药品质量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参考文献1 Q3
35、A(R2): Impurities in New Drug Substance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z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f or the Reg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 Geneva, 2006.2 British Pharmacopoeia 2010, Stationery Office, London, 20093 European Pharmacopoeia, 6th ed., Council of Europe, Strasbo
36、urg, 20074 The United States Pharmacopoeia, 32th ed., US Pharmacopeial Convention, Rockville, MD, 20095 中国药典 2005 年版(二部).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56 化学药物杂质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课题研究组 . 化学药物杂质研究的技术 指导原则 , 2005.7 Johnson CA. Purity requirements from a pharmacopoeial point of view. J Pharm Biomed Anal, 1986, 4(5): 565 571
37、8 GorogS. The importance and the challenges of impurity profiling in modern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Trends Anal Chem, 2006, 25(8): 775579 GorogS, Babj áMk, Balogh G, Brlik J, Csehi A, Dravecz F, Gasdag M, Horv átPh , Lauk óA , Varga K. Drug impurity profiling strategies.Talanta, 1997
38、, 44(9): 1517152610 GorogS. Drug safety, drug quality, drug analysis J.J Pharm BiomedAanl,2008, 48(2): 247-253 ·11 杨晓玲 .专利侵权判定原则在药品专利诉讼中适用的研究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8,(12。)12 许润娟.药物的杂质及杂质检查 J.中医药学刊 , 2005, 23(7): 13231-325 ·13 Ferenczi-FodorK, Végh Z, RengerB.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39、 in testing the purity of pharmaceuticals J.TrendsAnalChem,2006, 25(8): 77889-·14 罗功才 .薄层色谱法检测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的有关物质J.药物鉴定 ,2005,14(12): 47-48·15 Chandorkar JG,KotwalV B,Dhande N Set al.A sensitiveHPLC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estimation of tamsulosin hydrochloride and its impurityJ.Pak JPharm Sci,2008, 21(3): 3037-10 ·16 刘文华,张国成.头孢丙烯中有关物质检查的 HPLC 法J.药学进展 ,2009, 33(1): 34-3717 王桂云 ,马超.奥美沙坦酯中有关物质的 HPLC 测定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09, 40(3): 205-20618 杨倩,吴燕,袁雯玮,等.梯度洗脱 HPLC 法测定盐酸平阳霉素及注射药物中的有 关物质J.中国抗生素杂志 ,2009, 34(8): 481-48419 李丹,杭太俊 ,王丽.-石竹烯醇含量和有关物质的毛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6《好的故事》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 1场景歌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 2024年秋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二单元 我和大自然 5 风儿轻轻吹说课稿 新人教版
- 18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说课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8 设计制作小车(二) 说课稿-2024-2025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
- 23《月光曲》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 1 24时计时法(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001
- 2023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第2框 凝聚价值追求说课稿 新人教版
- 2025北京市饲料采购合同新
- 2025建造船舶所要用到的合同
- 烟叶复烤能源管理
- 食品安全管理员考试题库298题(含标准答案)
-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临床执业医师》 考前 押题试卷绝密1 答案
- 2024年山东济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社会保险课件教学课件
- 订婚协议书手写模板攻略
- 准备单元 雪地上的“足迹”(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科学大象版
- 宇航用商业现货(COTS)器件保证指南-编制说明
- 音乐学科阅读方案
- 《立体仓库钢结构货架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 2024年贵州蔬菜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