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外古诗词诵读教 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了解词的有关文学知识,理解词的主旨。2运用所学诗词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句子。3背诵四首词。过程与方法1 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词的意境美、音韵美。2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工具书理解词的大意。教师适时设疑、点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诗歌鉴赏方法理解重点句子,体会词人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词的主旨。教学难点运用所学诗词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句子。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介绍陈与义(1090 1138), 字去非, 号简斋,洛阳 (今属河南)人, 宋代诗人。陈与义前期的诗,多表
2、现个人生活情趣,与现实社会的距离较远。南渡以后,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一路上对现实社会的各个阶层有着广泛的接触,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写了不少寄托遥深的诗篇,风格趋向沉郁悲壮。纳兰性德(1655 1685), 原名纳兰成德,字容若, 号楞伽山人,清代满族词人。其词以 “真 ”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词集有侧帽集饮水词。二、背景资料定风波: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临江仙 夜
3、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靖康之难后,宋室南渡,陈与义也开始了流亡生涯,饱受国破家亡的痛苦,历经颠沛流离。他在南宋都城临安回想起青壮年时在洛阳与友人诗酒交游的情景,不禁感叹今昔巨变,写下了这首词。三、朗读指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 /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 /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四、诗歌大意1 定风波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
4、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2 .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月光映在河面,随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的淡淡影子里,吹起竹笛直到天明。二十多年的岁月仿佛一场春梦,我虽然还活着,回首往昔却胆战心惊。百无聊赖中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晴的景致。古往今来多少令人感慨的事,(都化作 )渔歌在半夜响起。3 .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
5、桂树枝柯,人们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4 浣溪沙向着北方边疆一路前行,凛冽的北方吹散了骏马的嘶鸣,让人听不真切。在遥远的边塞,萧瑟的深秋季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一抹晚烟袅袅升起,在这边地的城堡上显得尤其荒凉,夕阳西下,斜斜地照射在山海关城头的旗杆上。古往今来,胸中的怨恨何时能平?五、合作探究( 一 )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定风波上片哪些词语表现了词人豁达的胸襟?答案示例:莫听、何妨、谁怕、任平生。2 定风波这首词,写眼前景,寓心中事,谈人生哲理。请结合词的上片,作简要赏析。答案示例: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只 “莫听 ”二字便写出性情,“穿林打叶声”,既是眼前实景,又何尝不是词人
6、在官场多遭打击的写照。“何妨 ”句是前一句的自然延伸,徐行又吟啸,增加了挑战色彩。“谁怕 ”就更见词人坦荡胸怀。“一蓑烟雨任平生”,既豁达,又无奈,人生遭遇挫折,像遭遇风雨一样自然,不必害怕,顺其自然,山头斜照自有到来之时。3 .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写了什么内容?答案示例:上片回忆旧游生活,下片抒发亡国后深沉的感慨。4 .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一词是如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展开奇妙的想象的?请简要分析。答案示例:词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在词中展开了奇妙的想象:以金波四射的转轮比月之圆,以重新磨光的飞镜喻月之新,更想到了举杯邀嫦娥,向她求教如何对付白发的欺辱,还想到了乘风直上万
7、里长空,俯瞰大好河山,再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二 ) 品读课文,句段赏析1 定风波这首词的主旨句是“一蓑烟雨任平生”“ 也无风雨也无晴”,应该如何理解其深层含意。答案示例:第一句: 不是写眼前景,而是想心中事,因为 “雨具先去”, 当时并无蓑衣,“任字含放任自由之意。“我 ”的一生就是顶笠披蓑在人生风雨中穿行的,对此,“我 ”早已习惯,泰然处之。这是何等的逍遥!第二句:表层意是写回头看狂风大作、风雨肆虐的情形,现在一切都归于平静。深层意则是他淡化、弱化甚至无视了所有的风雨。阴晴可以等同,盛衰荣辱,何足挂齿?利害得失,一并泯灭。这是何等的旷达!2品味定风波中的“竹杖芒鞋轻
8、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答案示例:“竹杖芒鞋”表明自己被贬谪的处境,“轻 ”体现了词人闲散江湖胜过奔波官场,远离宦海险恶反觉一生轻松,自嘲的背后表现了词人旷达超脱的智者襟怀。“谁怕 ”起强调作用。 “烟雨 ”一语双关,不仅指自然界的风雨,更指人生的风雨。一个“任 ”字,表现出苏轼面对风雨自信、自若的襟怀。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
9、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3.说说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表达的意境。答案示例:白天和朋友们在午桥畅饮,晚上围坐在杏树底下尽情地吹着悠扬的笛子,一直玩到天明,竟然不知道碧空的月光随着流水静悄悄地消失了。桥上欢
10、歌笑语,桥下一片宁静, 以静衬动。这三句写景叙事,优美自然。特别是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两句, “杏花点明在春天的夜晚,豪杰们抚琴弄笛,那情致高雅的笛声此起彼伏。词人以初春的树林为背景, 利用明月的清辉照射在杏花枝上所撒落下来的稀疏花影,与花影下吹奏出来的悠扬笛声,组成一幅富有空间感的恬静、清婉、奇丽的画面,将那种充满闲情雅兴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反映了出来。4 .理解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的含义。答案示例:词人把国家兴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之于“渔唱 ”, 进一步表达寂寞悲凉的心情。古往今来的大事已经转瞬即逝了,只有把它们编成歌儿的渔夫,还在那半夜三更里低声歌
11、唱。这是低沉的感叹,软弱的呻吟,无能为力的自我表白。这种看破世情、回避现实的消极态度,从侧面显示词人对现实的极度不满,这是乱世怀古伤今的主题。5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有对 白发欺人”的感叹,有 湄瞰山河”研去桂 树 ”的宏愿,请对其寓意作简要分析。答案示例:感叹“白发欺人”是抒发壮志未酬的忧伤;“俯瞰山河”表达了对故国家园的萦念; “斫去桂树”指有铲除一切黑暗势力的宏愿。6赏析浣溪沙中的“古今幽恨几时平”。答案示例:此句点明全词的主旨。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同于遣戍关外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又不是卫边士卒万里怀乡之浩叹,而是词人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
12、感悟,虽可能囿于一己,然而其情不胜真诚,其感不胜拳挚。( 三 ) 赏读课文,鉴赏评价1 定风波赏析: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上片着眼于雨中,下片着眼于雨后。全词体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的历程,篇幅虽短,但意境深邃,内蕴丰富,诠释着词人的人生信念,展现着词人的精神追求。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 ”“ 律学 ”“ 算学 ”和 “书学 ”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 ”,这与当今“博士 ”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 ”或讲解 “经籍 ”者,又称“讲师 ”。“教授 ”和
13、 “助教 ”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 “宗学 ”“ 律学 ”“ 医学 ”“ 武学 ”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 ”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 ”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 ”,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 ”“ 讲师 ”,还是 “教授 ”“ 助教 ”,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2.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赏析:这首词是词人晚年追忆洛中朋友和旧游而作的。上片写对已经沦落敌国之手的家乡以及早年自在
14、快乐生活的回顾。下片宕开笔墨回到现实,概括词人从踏上仕途所经历的颠沛流离和国破家亡的痛苦生活,结句将古今悲慨、国恨家愁,都融入“渔唱 ”之中,将沉挚的悲感化为旷达的襟怀。此词直抒胸臆,表情达意真切感人,通过上片和下片的今昔对比,萌生对家国和人生的惊叹与感慨,韵味深远绵长。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
15、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
16、蓝天高, 白云飘, 鸟儿飞, 树儿摇, 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3.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 ”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 ”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 ”
17、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 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 “先生 ”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 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 “先生 ”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 ”之意, 倒是与当今“先生 ”的称呼更接近。看来, “先生 ”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 “老师 ”为 “先生 ”的记载, 首见于 礼记?曲礼,有 “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 ”意为 “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赏析:词人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地的政治理想。全词想象丰富,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实中的思想矛盾结合起来,体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这首词的上片,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怀。词的下片,词人又想象直入月宫,并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想象更加离奇,更加远离尘世,但却更直接、强烈地表现了词人的现实理想与为实现理想的坚强意志,更鲜明地揭示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散文诗二首》荷叶 母亲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3我很诚实(教学设计)-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 《第4节 组装电脑了解电脑硬件的主要部件》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 15《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
- 5《我们的校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
- 认知发展差异的教育意义
- 6 花儿草儿真美丽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统编版
- 2024秋四年级英语上册 Unit 2 My schoolbag第6课时(Read and write Story time)教学设计 人教PEP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3单元 探索与发现 群文阅读(三)学习科技 开拓创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下册
- Unit 5 I Have a Bag (Period 3)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陕旅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2024年国家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考试题库(含答案)
- 防性侵安全教育课件
- 改革开放课件教案
- 自行车采购合同模板
- 《美的集团股权激励实施过程及实施效果分析案例(论文)》14000字
- 2024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生物试卷真题(含官方答案及解析)
- JT-T-524-2019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用纤维
- DL-T5501-2015冻土地区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程
- 鸡毛信的故事-红色故事课件
- 代理记账业务规范-代理记账业务内部规范制度
- 川教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