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与皮肤性病学试题_第1页
传染病学与皮肤性病学试题_第2页
传染病学与皮肤性病学试题_第3页
传染病学与皮肤性病学试题_第4页
传染病学与皮肤性病学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传染病学与皮肤性病学第1章传染病学总论(本章执业+助理均需掌握)一、试题(一)A1型题1在大多数传染病的感染过程中最常见的是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D病原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2下列五种感染过程中最常见的是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D病原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3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临床上不显示任何症状、体征,但可产生特异性免疫,被称为A潜伏性感染 B病原体被清除 C隐性感染D显性感染 E病原携带状态4感染病原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临床上不出现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称为A显性感染 B潜伏性感染 C隐性感染D病原携带状态 E病原被清除5在感染过程的5种结局中最不

2、常见的表现是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D病原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6在感染过程的5种表现中,所占比例最低,但最易识别的是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D病原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7某县医院收治了数名高热伴头痛、鼻塞、流涕、全身酸痛等症状的患者,后被确诊为H7N9流感。为了防止疾病传播,该医院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立即对患者予以隔离和治疗,同时在规定的时限内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进行了报告。该规定时限是A3小时 B5小时 C4小时D1小时 E2小时8传染病隐性感染的特点不包括A无明显临床表现 B病原体感染人体后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C不引起或仅引起轻微组织损伤D感染过程结束后,少数

3、人可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E在传染病中少见9潜伏性感染的临床特征不包括A并不是每种传染病中都存在 B常见病原体有单纯疱疹病毒等C其病原体易排出体外 D一般不引起显性感染E在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可引起显性感染10下列因素与传染病的病原体变异无关的是A抗生素的大量应用 B机体免疫力 C抗病毒药物的使用D病原体数量 E宿主的遗传因素11参与传染病感染过程中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是A 补体 B细胞免疫 C溶菌酶D肿瘤坏死因子- E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作用12.可经过肠道传播的传染病是A丁型肝炎 B血吸虫病 C伤寒D斑疹伤寒 E钩端螺旋体病13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是A微生物、宿主、媒介 B传染源、

4、传播途径、易感人群C病原体、环境、宿主 D病原体数量、致病力、定位 E病原体、人体、他们所处的环境14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不包括A感染后免疫 B病原体 C流行病学特征D传染性 E遗传性15传染病的病原学检查不包括A分离培养病原体 B检测特异性核酸 C检测特异性抗原D直接检查病原体 E检测特异性抗体16.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是A脊髓灰质炎 B猩红热 C肺炭疽D艾滋病 E登革热17.需要进行强制管理的传染病是A炭疽 B麻风病 C艾滋病D霍乱 E血吸虫病(二)B型题1李某,女性,患慢性乙型肝炎10年。血化验:HBsAg(+)、HBeAg(+)、抗HBc-IgG(+)。其3岁女儿体检时血清抗HB

5、s(+)。追问病史,无任何临床症状,未注射乙肝瘦苗。患者女儿属于A 隐性感染B潜伏性感染 C显性感染D病毒携带状态 E垂直感染二、参考答案(一)A1型题1B 2B 3C 4C 5C 6C 7E 8E 9C 10D 11B 12C 13B 14E 15E 16C 17D(二)B型题1A 第2章 病毒性肝炎与肾综合征出血热一、病毒性肝炎(执业+助理均需掌握)一、试题(一)A1型题1具有逆转录过程的病毒是A巨细胞病毒 B乙型肝炎病毒 C人乳头瘤病毒D腺病毒 EEB病毒2属于DNA病毒的肝炎病毒是AHBV BHEV CHDVDHCV EHAV3儿童感染戊肝病毒后,常表现为A显性感染B潜伏性感染C隐性感

6、染D病毒携带者E病毒清除4甲型肝炎病程中,传染性最强的阶段是A潜伏期 B黄疸前期 C黄疸期D恢复期 E慢性期5.代表乙肝病毒(HBV)复制最重要的血清指标是A. HBsAg(+) B. HBeAg(+) C抗HBc(+)D抗H3s(+) E. 抗HBe(+)6血清中常规检查检测不到的HBV标志物是A. HBsAg B. HBeAg C. HBcAgD抗-HBe E抗-HBc(二)B型题A消化道传播 B输血传播 C虫媒传播D呼吸道传播 E直接接触传播1戊型肝炎病毒( HE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2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B3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B4甲型肝炎病毒(HA

7、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三)A2型题1男,40岁。恶心、呕吐、尿色变深2天。既往无肝炎病史。查体:巩膜黄染,肝肋下2cm。实验室检查:ALT800U/LTBil60mol/L,抗HAV IgM(-),HBsAg(+),抗HBs(-),抗HBc lgM(+)。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 急性甲型肝炎 B急性乙型肝炎 C乙型肝炎恢复期D甲型肝炎恢复期 E急性肝炎,HBsAg携带者2.男,44岁。3年前体检时发现HBsAg阳性。近1年ALT反复升高,口服“保肝”药物治疗。3周前过劳后出现食欲下降,尿黄,明显乏力。逐渐出现腹胀、尿量减少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反应迟钝,扑翼样震颤阳性,腹部膨隆,无压痛及反跳

8、痛,移动性浊音阳性。实验室检查:ALT176U/L,TBil432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32%。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 慢性乙型肝炎 B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 C慢性重型乙型肝炎D急性黄疸型肝炎 E乙肝肝硬化,活动期,失代偿期3男性,44岁。发现HBsAg阳性9年,ALT时有增高。近3周来食欲下降,尿黄,明显乏力。齿龈出血,近2周尿少。查体:神清,扑翼样震颤(+)。化验:ALT 176 U/L,TBiL 432mol/L,PT38秒(对照13秒)。该患者应诊断为A 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重型 B病毒性肝炎乙型亚急性重型C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重度 D乙肝后肝硬化E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中度4.男,28岁

9、。3年来反复乏力、纳差、肝区隐痛,血清转氨酶反复升高,胆红素偏高,血清球蛋白升高,类风湿因子阳性。体检:面色灰暗,肝掌及蜘蛛痣,肝右肋下2cm,质地中等,脾肋下0.5cm。对此病例的诊断应是A 慢性迁延性肝炎 B慢性活动性肝炎 C慢性重型肝炎D胆管感染 E类风湿关节炎5女孩,16岁。3天来低热伴乏力、纳差、恶心、呕吐,来诊当日家长发现眼黄。出生时曾注射乙肝疫苗。实验室检查:ALT860U/L,TBil120mol/L。最可能的诊断是A 戊型肝炎 B丁型肝炎 C丙型肝炎D乙型肝炎 E甲型肝炎6男,32岁。恶心、呕吐、腹胀、乏力4天,发热、胡言乱语1天,既往无肝病史。查体:巩膜明显黄染,肝浊音界缩

10、小,扑翼样震颤阳性。实验室检查:血ALT130U/L,TBil240 mol/L。该患者的肝脏可能发生的主要病理改变是A 肝瘀血性改变 B假小叶形成 C肝细胞气球样变D肝细胞广泛坏死 E肝细胞碎屑样坏死7女,48岁。乏力、腹胀伴尿黄3周。慢性乙型肝炎5年,肝功能反复异常。查体:重病容,巩膜与皮肤重度黄染,见肝掌及蜘蛛痣,腹水征(+)。实验室检查:ALT200U/L,TBil370 mol/L,HBsAg(+)。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 慢性重型肝炎 B慢性肝炎急性发作 C急性重型肝炎D慢性肝炎 E亚急性重型肝炎8.男,47岁。HBsAg阳性20年,乏力、纳差、尿黄7天。查体:巩膜黄染,肝肋下2

11、cm,质软。实验室检查:ALT460U/L,TBil84mol/L,HBVDNAI.2×105Copies/ml,抗HAV IgM(-),抗HEV(-),抗HCV(-)。最重要的治疗药物是A核苷(酸)类似物 B护肝药物 C退黄药物D干扰素 E利巴韦林9.某护士在给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注射时,不慎被病人用过的针头刺伤手指。为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A 注射抗生素 B注射丙种球蛋白 C注射乙型肝炎疫苗D注射HBIG E注射-干扰素 (四)A3/A4型题(1-2题共用题干)男,14岁。发热5天,伴乏力、纳差、恶心、尿黄1天。有不洁饮食史。查体: T38,巩膜黄染,肝

12、肋下1.5cm,触叩痛(+),脾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WBC:8.5×109/L, N:O. 54, L:0. 46,ALT:1850U/L, TBil:96mol/L,DBil:63mol/L。1首先考虑的诊断是A急性病毒性肝炎 B沙门菌感染 C急性胆囊炎D肾综合征出血热 E伤寒2为明确诊断首选的检查是A血培养 B肥达反应 C粪便培养D出血热抗体检测 E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 (3-4题共用题干)男,40岁。因腹胀、乏力、纳差3天来诊。10年前体检发现HBsAg阳性,HBeAg阳性,ALT正常。口服中药断续治疗,有长期大量饮酒史。家中母亲及2个兄弟均为乙肝患者。查体:神志清楚,面色

13、晦暗,无明显黄染,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3cm,腹水征(十)。实验室检查:ALT 50U/L,HBVDNA 2×105拷贝/ml。3该患者最重要的治疗是A 对症治疗 B保肝治疗 C抗纤维化治疗D免疫治疗 E抗病毒治疗4最重要的治疗药物是A. 核苷(酸)类似物 B胸腺肽 C丹参D甘草酸制剂 E干扰素二、参考答案(一)A1型题1B 2A 3C 4B 5B 6C(二)B型题1A 2B 3B 4A(三)A2型题1B 2C 3A 4B 5E 6D 7A 8A 9D(四)A3/A4型题1A 2E 3E 4A 二、肾综合征出血热(执业+助理均需掌握)一、试题(一)A1型题1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主要传

14、染源是A鼠类 B患者 C病毒携带者D猪 E犬2.流行性出血热早期休克的原因是A 变态反应性 B失血浆性 C出血性D感染性 E心源性3.肾综合征出血热“三痛征、三红征”发生于A. 发热期 B低血压休克期 C少尿期D多尿期E恢复期4. 肾综合征出血热最关键的预防措施是A防鼠灭鼠 B灭螨 C伤口处理D作好食品卫生工作 E使用汉坦病毒灭活疫苗(二)A2型题1男,47岁,农民,持续高热3天,尿少1天。查体:神志清,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面部及前胸不明显充血,双腋下可见“鞭击样”出血点。实验室检查:血WBC18.2×109/L,Plt60×lO9/L,ALT140U/L, TBil45m

15、ol/L,尿蛋白(+)。最可能的诊断是A. 肾综合征出血热 B急性肾小球肾炎 C急性黄疸型肝炎D钩端螺旋体病 E败血症2男,40岁,农民。因发热伴全身不适、头痛4天,少尿半天,于1月10日来诊。家中卫生条件差,有鼠。查体:T39. 5。C,P120次分,BP80/50mmHg,神志清楚,腋下皮肤散在出血点,面颈部充血,眼睑水肿,颈无抵抗,Kernig征(-)。实验室检查:血WBC21×109/L,NO.7,异型淋巴细胞0.15,Hb160g/L,尿蛋白(-),镜检有红细胞及管型,最可能的诊断是A 流行性脑脊髓炎 B钩端螺旋体病 C流行性感冒D败血症 E肾综合征出血热3.男,50岁。持

16、续高热、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伴腹泻5天。查体: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面部及前胸部明显充血,双腋下可见细小的出血点。实验室检查:血WBC18.2×109/L,Plt60×109/L,ALT80U/L,TBil45mol/L,尿蛋白(+)。最可能的诊断是A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B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C急性黄疸型肝炎D败血症 E肾综合征出血热4.女,48岁。发热6天,头痛、乏力4天,尿少1天于1月2日来诊。查体:T39,BP80/50mmHg,面部潮红,结膜充血,眼睑水肿,腋下有出血点。实验室检查:血WBC19×109/L,尿蛋白(-)。最可能的诊断是A 流行性脑脊髓膜

17、炎 B肾综合征出血热 C急性肾小球肾炎D钩端螺旋体病 E败血症5.男,28岁。突起寒战、高热、恶心、呕吐、腰痛已5天。体检:重病容,眼睑水肿,球结膜及胸部皮肤充血,腋下见少许点状出血点,血压70/50mmHg,怀疑流行性出血热。本例必须首先考虑的治疗措施是A 使用升压药 B补充血容量 C纠正酸中毒D小剂量肝素抗DIC E选用抗病毒治疗 (三)A3/A4型题(1 - 2题共用题干)23岁,男性农民。11月份因发热、头痛、呕吐3天为主诉入院。体检:面颈部潮红,双腋下少许出血点。化验:尿常规蛋白(+),红细胞3 -10个/HP。末梢血象:WBC 23.O×lO9/L,异型淋巴10%,PLT

18、48×109/L。1.该患者的诊断可能为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B斑疹伤寒 C肾综合征出血热D钩端螺旋体病 E败血症2.住院2天后,热退但症状加重,出血点增加,四肢厥冷,脉搏细弱,血压80/60mmHg,此时对该患者的治疗原则是A以扩容为主 B以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为主C以应用激素为主D以纠正酸中毒为主 E以输入胶体液为主二、参考答案(一)A1型题1A 2B 3A 4A(二)A2型题1A 2E 3E 4B 5B(三)A3/A4型题1C 2A第3章 流行性乙型脑炎与艾滋病一、流行性乙型脑炎(执业+助理均需掌握)一、试题(一)A1型题1流行性乙型脑炎极期的临床表现不包括A 呼吸衰竭 B惊厥或抽搐

19、 C持续高热D意识障碍 E肾衰竭2确诊流行性乙型脑炎常检查的抗体是A特异性IgM抗体 B血凝抑制抗体 C血凝素抗体D中和抗体 E补体结合抗体(二)B型题A人虱 B鼠蚤 C羌螨D蜱 E蚊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媒介是E2地方性斑疹伤寒的传播媒介是B3流行性斑疹伤寒的传播媒介是AA灭虱B灭鼠C灭蜱D灭蚤 E灭蚊4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防疫措施是E5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防疫措施是B(三)A2型题1男,14岁。因发热伴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抽搐2天,于8月10日来诊。家中住平房,蚊子多,周围有类似患者。查体:T39.8。C,P120次分,BP150/90mmHg。神志不清,皮肤无皮疹,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颈

20、无抵抗,Kernig征及Babinski征(+)。实验室检查:血WBC 15×109/L,N O.75,CSF检查:压力230mmH20,外观清亮,有核细胞数200×106/L,单核0.9,蛋白轻度升高,糖、氯化物正常。最可能的诊断是A 流行性乙型脑炎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C钩端螺旋体病D结核性脑膜炎 E肾综合征出血热 (四)A3/A4型题(1 -2题共用题干)男,12岁。发热2天,伴头痛、神志不清1天,8月中旬来诊。查体:T39.5,神志不清,克氏征、布氏征(+)。实验室检查:血WBC16 x109/L。 1最可能的诊断是A 疟疾 B钩端螺旋体病 C流行性乙型脑炎D流行性脑

21、脊髓膜炎E中毒性菌痢 2.为确诊应进行的检查是A 钩体显凝试验 B血涂片找疟原虫 C血培养D脑脊液常规及培养 E血清特异性lgM抗体 (3- 4题共用题干)男,10岁。发热、头痛、呕吐3天,嗜睡半天,于7月10日入院。既往体健。查体:T 39.6,P 112次分,R 20次分,BP 130/75mmHg。神志不清,皮肤未见出血点,心肺未见异常,腹软,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颈抵抗(+),双侧Babinski征(+)。实验室检查:血WBC12.4×109/L,中性粒细胞0.70,淋巴细胞0.30。腰穿脑脊液检查:压力200mmH20,WBC170×106/L,氯

22、化物115mmol/L。3.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结核性脑膜炎 B隐球菌性脑膜炎 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D肾综合征出血热E流行性乙型脑炎4最有助于确诊的检查是A脑脊液培养 B结核菌素试验 C血清特异性IgM抗体D血培养 E脑脊液涂片找细菌 (5 -6题共用题干)患儿,5岁,8月10日开始发热,头痛,恶心呕吐1次,次日稀便3次,精神不振,抽搐1次。体检:急性热病容,嗜睡状,颈强(+),克氏征(+)。WBC15.2×109/L,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白细胞100×106/L,中性80%。5.该患儿哪种诊断的可能性最大?A中毒性菌痢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C结核性脑膜炎D流行性乙型脑炎

23、E化脓性脑膜炎6该患儿住院2天后,高热不退,反复抽搐,意识不清,呼吸节律不整,此时最重要的抢救措施是立即应用A脱水剂 B呼吸兴奋剂C地塞米松D退热剂 E镇静剂 二、参考答案(一)A1型题1E 2A (二)B型题1E 2B 3A 4E 5B(三)A2型题1A(四)A3/A4型题1C 2E 3E 4C 5D 6A二、艾滋病(执业+助理均需掌握)一、试题(一)A1型题1.可通过母婴传播的传染病是A甲型病毒性肝炎 B艾滋病 C流行性乙型脑炎D疟疾 E狂犬病2.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主要受损的靶细胞是A CD8+T细胞 BB1细胞 CCD4+T细胞DNK细胞 EB2细胞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不

24、易传播的途径是A性传播 B器官移植 C母婴传播D生活接触 E不洁注射4.艾滋病患者肺部机会性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A白色念珠菌 B结核杆菌 C疱疹病毒D巨细胞病毒 E肺孢子虫5.艾滋病的诊断标准不包括A 抗HIV抗体阳性 BCD8+细胞显著减少 C肺孢子虫肺炎DKaposi肉瘤 E中青年出现痴呆6属于抗HIV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的药物是A. 奈韦拉平 B齐多夫定 C拉米夫定D司他夫定 E利托那韦(二)A2型题1男,32岁。腹泻3个月,大便每日7-10次,稀便,无脓血及黏液。有吸毒史2年。查体:T 37.5。C,消瘦,神志清楚,肛门周围可见疱疹。实验室检查:粪便镜检偶见白细胞。为明确诊断,最重要

25、的检查是A. 抗单纯疱疹病毒IgM B抗EBV IgM C结核抗体D抗CMV IgM E抗HIV 2男,32岁。腹泻3个月,大便每日7-10次,稀便,无脓血、黏液。查体:肛门周围有疱疹。粪便镜检偶可见白细胞。患者7年前曾到泰国打工3年。为明确诊断,最重要的检查是A. 纤维结肠镜检查 B血清抗HIV(I+) C血清EBV IgM抗体D粪便培养 E血清CMV IgM抗体二、参考答案(一)A1型题1B 2C 3D 4E 5B 6A(二)A2型题1E 2B 第4章 伤寒与霍乱 一、伤寒(执业需掌握)一、试题(一)A1型题1伤寒杆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A内毒素 B外毒素 C内毒素+外毒素D神经毒素 E菌体成

26、分2.伤寒患者排菌量最大的时期是在起病后第A1 -2周B2-3周 C2-4周 D3 -4周 E4-6周3伤寒患者最具有特征性的病理改变部位是在A回肠末端 B升结肠 C乙状结肠D肝、脾 E心、脑4伤寒的临床特点不包括A玫瑰疹 B肝脾大 C. 血白细胞升高D持续发热 E相对缓脉(二)B型题A玫瑰疹 B皮肤瘀点、瘀斑 C淋巴结肿大D关节痛 E少尿1.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可有B2伤寒可有AA链霉素 B青霉素 C氯霉素D环丙沙星 E四环素3.伤寒治疗首选D4.钩端螺旋体病治疗首选B(三)A2型题1.男,40岁,农民。以高热伴食欲明显减退、呕吐2周入院。实验室检查:WBC3.2 x109/L,嗜酸性细胞0。

27、为该患者做了肥达试验,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H效价不高、0效价增高提示是非特异性回忆反应B0效价不高、H效价增高提示伤寒杆菌感染CH效价不高、0效价增高提示是预防接种的结果D0和H效价均增高有助于伤寒的诊断E0效价不高、H效价增高提示与其他沙门菌间的交叉反应2一伤寒患者经治疗后体温渐降,但未降至正常,此后体温再次升高,血培养阳性。属于A复发 B再燃 C重复感染D混合感染 E再感染3男性,16岁。发热10天伴食欲减退,体弱。体检:体温39. 6qC,脉搏74次分,肝肋下2Ocm,脾肋下1. Ocm。外周血白细胞2.6×109/L,中性粒细胞85%,淋巴细胞14qo,嗜酸性粒细胞1%,临床上

28、拟诊断伤寒,为确定诊断选用下列哪一种培养最正确?A 粪便培养 B血培养 C尿培养D胆汁培养 E玫瑰疹刮取物培养4.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是A肠穿孔 B心肌炎 C中毒性肝炎D肺炎 E肠出血5.女,42岁。乏力、纳差、腹胀伴发热8天,于8月8日来诊。开始为低热,近3天高热,体温波动于39C - 39. 8。查体:T39cC,P80次分,躯干散在少数充血性皮疹,脾肋下可及。实验室检查:血WBC3.6×109/L,NO. 60,10. 40。最可能感染的病原体是A 立克次体 B沙门菌 C大肠埃希菌D军团菌 E布鲁菌(四)A3/A4型题(1 - 2题共用题干)男,38岁。发热伴腹胀、乏力1周。查体

29、:T39,P84次分,表情淡漠,胸部少许充血性皮疹,脾肋下可触及,质软。实验室检查:血WBC3.6×109/L,NO. 59,杆状核粒细胞0.01,10. 40。1.最可能的诊断是A斑疹伤寒 B结核病 C疟疾D伤寒 E布鲁菌病2.确诊最有价值的检查是A外斐试验 BPPD试验 C血培养D布氏杆菌凝集试验 E血涂片找疟原虫(3 - 4题共用题干)男性,30岁。发热10天,体温高达39. 60C,伴头痛,无咳嗽,无呕吐、腹泻,曾按 “感冒”治疗,无好转。体检:贫血貌,表情淡漠,脉搏64次分,查肺未见异常,肝肋下未及,脾肋下刚触及。血白细胞计数3.2X109/L,中性粒细胞67%,淋巴细胞3

30、3%,胸片未见异常。3最可能的诊断是A系统性红斑狼疮 B淋巴瘤 C恶性组织细胞病D伤寒 E败血症4.对上述病例,首选治疗药物是A青霉素 B利福平 C喹诺酮类药物D头孢菌素类药物 E磺胺类药物二、参考答案(一)A1型题1A 2C 3A 4C (二)B型题1B 2A 3D 4B(三)A2型题1D 2B 3B 4A 5B(四)A3/A4型题1D 2C 3D 4B二、霍乱(执业需掌握)一、试题(一)A1型题1.霍乱传播途径不包括A粪便传播 B空气传播 C排泄物传播D日常生活接触 E苍蝇2.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A霍乱肠毒素 B霍乱内毒素 CZot毒素D透明质酸酶 E荚膜3不属于霍乱患者吐泻期的临床特

31、点的是A多以无痛性腹泻开始,继以呕吐 B多数腹泻伴有里急后重C粪便以黄水便或清水便为多 D粪便有鱼腥味,镜检无脓细胞E排便每日数次至10数次或无法计数4.典型霍乱患者,发病后最先出现的常见症状是A 畏寒、发热 B声嘶 C剧烈腹泻,继之呕吐D腹部绞痛 E腓肠肌痉挛(二)A2型题1.女,20岁。腹泻、呕吐伴轻度腹痛1天,6月下旬来诊,共腹泻6次。开始为黄稀便,继之水样便,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无发热。粪便检查动力试验(+),碱性蛋白胨水培养有细菌生长,最可能的诊断为A 空肠弯曲菌肠炎 B霍乱 C变形杆菌肠炎D沙门菌食物中毒 E细菌性痢疾2.男,28岁,船民。昨晚进食海蟹一只,晨起腹泻稀水便,10小

32、时内排便20余次,量多,水样,无臭味,中午呕吐3 -4次,初起水样,后为米泔水样。发病后无排尿,就诊时呈重度脱水征,神志淡漠,BP80/50mmHg。下列检查均有助于诊断,除了A. 血培养 B血清凝集试验 C粪便悬滴镜检D粪便碱性蛋白胨增菌培养E粪便涂片革兰染色镜检3.男,30岁。因腹泻l天,于7月15日来诊。腹泻次数多不可数,为稀便和大量水样便,继之呕吐4次,尿少,无发热,无明显腹痛及里急后重,1周前去外地旅游,昨日归来。查体:T35.5,P120次分,BP70/40mmHg。精神萎糜,烦躁,皮肤弹性差,口干,腹部凹陷,无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活跃。实验室检查:血WBC18×

33、109/L,Hb170g/L。粪常规检查:水样便,镜检WBCO-2/HP。为明确诊断,应首先进行的检查是A结肠镜检查 B血沉 C粪隐血D粪便动力及制动试验 E血生化4.男,26岁。腹泻半天,于8月15日来诊。腹泻30多次,开始为稀便,后为水样便,继之多次呕吐:查体:T 36.5,P 110次分,BP 60/40 mmHg,神志清楚,皮肤干燥,弹性差。腹软,无压痛。粪常规:水样便,镜检WBCO-3/HP,RBCO-2/HP。最可能的诊断是A 胃肠型细菌性食物中毒 B阿米巴痢疾 C急性细菌性痢疾D溃疡性结肠炎 E霍乱(三)A3/A4型题(1 -3题共用题干)男性,30岁,农民。既往体健。7月2日来

34、诊,腹泻2天,为水样便带少量黏液,量多,日10余次,相继呕吐数次。无发热,无腹痛。腓肠肌痉挛。体检:体温36.8。C,神志清,皮肤弹性差,脉细数,血压70/30mmHg。化验检查:粪便镜检白细胞O-2/HP,血红蛋白lOOg/L,血白细胞计数12×109/L,中性粒细胞78%,淋巴细胞12%,单核细胞10%。1最可能的诊断是A菌痢 B急性肠炎 C细菌性食物中毒D霍乱 E轮状病毒感染2. 对确诊本病最有价值的检查是A大便细菌培养 B,血细菌培养 C血清学检查D大便常规检查 E大便涂片染色3.本病治疗的关键环节是A 抗菌治疗 B抗病毒治疗 C补充液体和电解质D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容 E首选升

35、压药,纠正低血压二、参考答案(一)A1型题1B 2A 3B 4C(二)A2型题1B 2A 3D 4E (三)A3/A4型题1D 2A 3C第5章 细菌性痢疾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一、细菌性痢疾(执业+助理均需掌握)一、试题(一)A1型题1急性细菌性痢疾病变最显著的部位是A回肠末端 B直肠与乙状结肠 C升结肠D降结肠 E整个结肠2.我国细菌性痢疾主要流行菌群是A宋内志贺菌 B痢疾志贺菌 C福氏志贺菌D鲍氏志贺菌 E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3.慢性细菌性痢疾迁延型是指病情迁延不愈,病程至少超过A150天 B60天 C28天D7天 E14天4.中毒性菌痢多见于A2 -7岁体格健壮的小儿 B3-6个月体格健

36、壮的婴幼儿C低出生体重儿D8 -10岁营养状况较差的儿童 E12-14岁青春期儿童5.抢救休克型中毒性细菌性痢疾,不恰当的措施为A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B脱水 C扩容D使用抗生素 E纠正酸中毒6.不属于中毒性细菌性痢疾临床特征的是A 起病时肠道症状可不明显B迅速发生休克与呼吸衰竭 C均有脑膜刺激征 D多见于2-7岁儿童 E急起高热,反复惊厥(二)A2型题1女,20岁。发热、腹痛、腹泻伴里急后重2天。查体:T39,BP120/80mmHg。神志清,腹软,脐周压痛(+),无反跳痛。实验室检查血WBC20.1×lO9/L,N O.89,L0.11。粪镜检WBC20-30/HP. RBCIO-1

37、5/HP。最可能的诊断是A 霍乱 B急性肠炎 C伤寒D急性细菌性痢疾 E肾综合征出血热2.女,33岁。昨晚吃街边烧烤后于今晨3时突然畏寒、高热、呕吐、腹痛、腹泻,腹泻共4次,开始为稀水样便,继之便中带有黏液和脓血。在未做实验室检查的情况下,该患者可能的诊断是A 急性轻型细菌性痢疾 B急性普通型细菌性痢疾 C中毒性细菌性痢疾D慢性细菌性痢疾急性发作E慢性迁延型细菌性痢疾急性发作3.女,38岁。发热、腹泻2天。每日排便5-8次。查体:T:37.8,腹软,左下腹压痛(+)。实验室检查:血WBC 11xlO9/L,中性粒细胞0.72。粪便镜检WBC20/HP,RBClO/HP,潜血(+)。最可能的诊断

38、是A 食物中毒 B急性肠炎 C霍乱D消化道出血 E急性细菌性痢疾4.男孩,5岁。突发高热4小时,惊厥2次来院。病前可疑不洁饮食史。查体:T 39.5。C,BP 80/50mmHg,热病容,昏睡状,心音尚有力,双肺无异常,腹部稍胀,四肢凉。实验室检查:WBC 19×109/L,N O.78。最可能的诊断是A热性惊厥 B化脓性脑膜炎 C中毒性细菌性痢疾D病毒性脑炎 E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三)A3/A4型题(1-2题共用题干)男性,22岁。昨晚进食海鲜,今晨开始畏寒、发热、腹痛,以左下腹甚,腹泻伴明显里急后重,排便8次,初为稀便,继之为黏液脓血便。1此病例的诊断为A。急性细菌性痢疾轻型(不典

39、型)B急性细菌性痢疾普通型(典型) C急性细菌性痢疾中毒型 D慢性迁延性细菌性痢疾 E急性胃肠炎2.对该病例首先采用的抗菌药物是A四环素 B喹诺酮类 C氯霉素D庆大霉素 E呋喃唑酮二、参考答案(一)A1型题1B 2C 3B 4B 5B 6C (二)A2型题1D 2B 3E 4C (三)A3/A4型题1B 2B 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执业+助理均需掌握)一、试题(一)A1型题1脑膜炎双球菌有不同的菌群,目前我国流行的菌群以下列哪群为主?AA群 BB群 CC群DD群 EE群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期间,最重要的传染源是A患者 B带菌者 C蚊蝇D犬 E鼠类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经消化

40、道传播 B经呼吸道传播 C密切接触转播D蚊蝇叮咬传播 E经输血传播4.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期患者皮肤瘀点的主要病理基础是A 血管脆性增强 B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C血小板减少D小血管炎致局部坏死及栓塞E凝血功能障碍5.普通型流脑临床特征性体征是皮肤A瘀点或瘀斑 B水疱 C黑痂D斑丘疹 E脓疡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与其他化脓性脑膜炎鉴别诊断最有意义的体征是A颈抵抗 BBabinski征阳性 C皮肤瘀点瘀斑D末梢皮肤发凉 E克氏征阳性(二)B型题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B流行性乙型脑炎 C结核性脑膜炎D病毒性脑膜炎 E中毒性菌痢1.脑脊液外观浑浊,WBC> 1000×106/L,

41、 N 90%,蛋白质增高,糖及氯化物降低A2.脑脊液外观透明,WBC(50 - 500)×106/L,N 80%,蛋白质稍增高,糖及氯化物正常B3.脑脊液外观毛玻璃样,WBC(50 - 500)×106/L,L 20%,蛋白质显著增高,糖及氯化物明C显降低(三)A2型题1.9岁,学生。1日前因突起高热、剧烈头痛、恶心伴非喷射性呕吐1次入院。体检:神清,全身皮肤散在瘀点、瘀斑,颈项抵抗,心率120次分,两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化验检查:血白细胞计数20×109/L,中性粒细胞89%,淋巴细胞5%,单核细胞6%,最可能的诊断是A 伤寒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C结核性脑膜

42、炎D流行性乙型脑炎 E病毒性脑炎2.3岁患儿。高热10小时,伴头痛,频繁呕吐,腹泻3次为稀水样便。查:T39,BP50/30mmHg,精神萎靡,全身散在大小不等瘀斑,心肺未见异常。CSF检查:细胞数15000×106/L,蛋白微量,葡萄糖2.2mmol/L。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A 败血症,感染性休克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C流行性乙型脑炎 D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E化脓性脑膜炎 3.7岁,儿童。发热、头痛、恶心呕吐2天,嗜睡1天。查体:体温39.5,浅昏迷,瞳孔等大,对光反应良。颈强(+),克氏征(+),胸腹部多个出血点。化验:WBC 19×109/L,N 85%。最可能的诊断为

43、A 结核性脑膜炎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C流行性乙型脑炎D流行性出血热 E中毒性细菌性痢疾4女性,5岁。因发热、头痛、呕吐2天于2月3日入院。体检:神志恍惚,口唇单纯疱疹,皮肤上有大小不等的瘀斑,少数融合成片。本病例的诊断应首先考虑A流行性乙型脑炎 B钩端螺旋体病脑膜脑炎型 C流行性出血热 D脑型疟疾 E流行性脑脊髓膜炎5.男,20岁。因发热伴明显头痛、呕吐2天,神志恍惚半天,于1月5日来诊。1个月前由外地前来打工,生活条件差。查体:T39.5。P120次分,BP130/80mmHg,神志恍惚,烦躁,皮肤散在皮疹,压之不褪色,颈抵抗,Kemig征(+)。实验室检查:血WBC21×109

44、/L,NO.89。CSF检查:压力200mmH20,有核细胞25000×106/L,多核0.95,蛋白升高,糖、氯化物降低。首先考虑的诊断应是A 结核性脑膜炎 B隐球菌性脑膜炎 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D病毒性脑膜炎 E流行性乙型脑炎6.男,7岁。因发热、头痛半日于1月30日来急诊,来诊前曾呕吐数次,为胃内容物。青霉素过敏(曾用药后出现皮疹)。查体:体温39.6。C,胸腹及四肢皮肤可见大小不等的瘀点,颈抵抗(±),克氏征 (+);该患者治疗宜首选A氯霉素 B红霉素 C头孢曲松D环丙沙星 E磺胺嘧啶二、参考答案(一)A1型题1A 2B 3B 4D 5A 6C (二)B型题1A 2B

45、 3C(三)A2型题1B 2B 3B 4E 5C 6A第6章 钩端螺旋体病与疟疾 一、钩端螺旋体病(执业需掌握)一、试题(一)A1型题1.钩端螺旋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消化道传播 B呼吸道传播 C接触疫水传播D密切接触传播 E垂直传播2.钩端螺旋体病的主要传染源是A患者B带菌者 C隐性感染者D鼠和猪 E猪和犬3.不属于钩端螺旋体病并发症的是A后发热 B虹膜睫状体炎 C反应性脑膜炎D肾损害 E闭塞性脑动脉炎4.钩端螺旋体病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A流感伤寒型 B肺出血型 C黄疸出血型D肾衰竭型 E脑膜脑炎型(二)A3/A4型题(1 -2题共用题干)男,46岁。农民,发热5天,于9月16日入院。体温持续

46、在39。C以上,伴寒战,全身乏力,明显头痛,近2天出现腹泻,每日3-5次,水样便。既往体健。查体:T39. 5。C,P102次分,R22次分,BP135/78mmHg。结膜充血,巩膜轻度黄染,咽红,腹股沟淋巴结轻度肿大,有压痛,质软。心肺未见异常,腹软,压痛及反跳痛(-),肝肋下触及边缘,有触痛。脾肋下未触及,腓肠肌压痛明显,双侧Babinaki(-)。实验室检查:血WBC1O.4X109/L,中性粒细胞0.80,淋巴细胞0.20,ALT21OU/L,TBil40mol/L。尿蛋白(+)。1.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病毒性肝炎急性黄疸型B败血症 C钩端螺旋体病D肾综合征出血热 E伤寒2引起本病的

47、病原是A钩端螺旋体 B汉坦病毒 C肝炎病毒D痢疾杆菌 E伤寒杆菌二、参考答案(一)A1型题1C 2D 3D 4A(二)A3/A4型题1C 2A 二、疟疾(执业+助理均需掌握)一、试题(一)A1型题1疟疾典型临床发作的机制是由于A疟原虫在肝细胞内增殖B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增殖 C大量裂殖子人血 D大量配子体入血 E裂殖子及其代谢产物释放入血2当雌性按蚊叮咬人体时,进入人体导致疟原虫感染的阶段是A子孢子 B裂殖子 C配子体D裂殖体 E滋养体3.引起恶性疟疾发作不规则的主要原因是A恶性疟原虫侵犯各期红细胞 B潜伏在肝脏中的裂殖子侵犯红细胞C恶性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发育时间不一致D粘附在血管内的疟原虫再度侵犯

48、新的红细胞E疟原虫释放毒素4间日疟在人体红细胞内的增值周期为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D48小时 E72小时5.平原地区间日疟传播的主要媒介是A 淡色库蚊 B中华按蚊 C三带喙库蚊D刺扰伊蚊 E微小按蚊6.在流行区内,寄生于人体内的疟原虫,最常见的是A. 间日疟原虫 B三日疟原虫 C恶性疟原虫D卵形疟原虫 E各种疟原虫混合感染7.间日疟的典型发作中,不存在A前驱期 B寒战期 C高热期D。大汗期 E间歇期8临床上最简便的用于确诊疟疾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是A. 血或骨髓涂片检查疟原虫B间接荧光抗体测定C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D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血中疟原虫DNAE外周血液检查发现贫血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9用于防止疟疾复发及传播的药物是A氯喹 B奎宁 C青蒿索D伯氨喹 E乙胺嘧啶10主要用于防止间日疟复发和传播的药物是A氯喹 B奎宁 C青蒿素D伯氨喹 E甲氟喹11主要用于预防疟疾的药物是A乙胺嘧啶 B奎宁 C青蒿素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