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课堂实录_第1页
《胡同文化》课堂实录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胡同文化导入:记得 9090 年代流行过一段民谣:“要看中国的两千年,请到西安;要看中国的一千 年,请到北京;要看中国的一百年,请到上海;要看中国的十年,请到深圳。”西安北京是 古都,文化积淀深厚;上海深圳乃后起之秀,更具现代风采。请大家告诉我,要看上海和北 京的市井风情,民风民俗,最好的选择是到这两个城市的什么地方?生议论,众说纷纭。生 1:1:上海的弄堂,北京的胡同。生 2 2:上海的城隍庙,北京的“胡同游”。师:“弄堂”是上海市民生活的地方,胡同是北京市民生活的场所,很多人喜欢将“弄 堂”与“胡同”作为上海与北京市民文化的象征。著名文化学者杨东平先生写了一本关于文 化比较

2、的书,叫城市季风,内容很精彩,大家不妨找来一看。现在请看我为大家准备的 一幅图片。看人力车上写的几个字:“到胡同去”。生(插话):是旅游广告。师:正是。胡同以前是老百姓生活的地方,现在却成了京城的一大旅游景点,物以稀为 贵,可见北京的胡同越来越少了,胡同的实用功能正在丧失,而文化意义越来越重要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领略领略“胡同文化”的魅力。文章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请大家概 括一下。生 3 3 :胡同的基本情况,胡同文化的内涵,胡同的现状及作者对正在衰败的胡同的伤感。师:对。我把你的答案再提升一下。文章围绕胡同文化,先写这种文化存在的环境,再 写这种文化影响下的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什么是文化

3、?最近,宁夏电视台作了一个 “塞上文化行”的访谈节目。他们邀请文化学者余秋雨和著名作家张贤亮讨论文化问题。余秋雨 在访谈中谈了他对文化的看法。他说,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追求,我 很同意这个概括。任何一种文化,都反映了特定的人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的生活方式和思想 观念。在汪曾棋看来,胡同文化反映了什么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生 4 4 :北京市民。师:对,文章第 5 5 段明确写到:“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出示 PPT1PPT1)环境(胡同)文化人(市民)生活方式和价值追求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但同时,文化也影响着人的生活方式。要研究一种文化,最直接的 办法

4、就是研究这个文化影响下的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那么,在汪曾棋看来,胡同文化, 或者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在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上有哪些特点呢?生 5 5:封闭,“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易于满足,爱瞧热闹却不爱管闲事,“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师:在汪曾棋看来,在这些特点之中,哪一个是最根本的?生:封闭。其他特点都是“封闭”的表现形式。师:概括的好。在当代作家中,汪曾棋堪称语言表达的高手,常常能将事物描摹得惟妙 惟肖,栩栩如生。大家能否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在文章中找出几个相应的例子分析分析?生 6 6:我觉得第 7 7 段写北京人易于满足很精彩。“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

5、酱萝卜,那还有什么可说的。 臭豆腐滴几滴香油, 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师: 能否通过朗读将北京人的那种满意透了的心态和神态给读出来?读的时候注意词句 的排列顺序。“窝头”让人满足,萝卜让人开心。香油,简直可以炫耀;虾米皮熬白菜,那 几乎就是山珍海味,是人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生的莫大享乐了。注意,“虾米皮熬白菜”,是虾米皮,不是虾米 啊。生 6 6 :是啊,不是虾,而是虾米,还是虾米皮,可见他们也没吃过什么好东西。“熬”字 用得好,恨不得将虾米皮里的一点点油水全都给榨出来,可见生活很清苦。这样的日子还很 满足,可见确是“易于满足”。师:你分析的很好,能否尝试着朗读一遍?生 6 6 (朗读

6、)师:这个“嘿”字读的时候要有些夸张才是。“嘿”意味着什么?生 6 6 :太满意了,找不到什么词来形容了。师:对。那就再读一下。(生6 6 读)大家思考一个问题,要是物质生活条件好的话,谁会愿意因为“虾米皮熬白菜”而乐成这副模样?(沉默片刻)咱们暂时不讨论这个话题。请 其他同学继续。生 7 7 :写北京人爱瞧热闹却不爱管闲事,也很精彩。师:这个同学说的是第 8 8 段。“瞧热闹”与“管闲事”有什么不一样?生 7 7 :“瞧热闹”只需冷眼旁观,自己是个局外人,不用承担任何责任。“管闲事”是要 承担责任的。北京人把学生运动叫“闹学生”。其实学生“闹”的都是关乎国家利益的事情。 比如五四运动,那是因

7、为国家都快灭亡了。可是在北京人看来,却是“闲事”。师:“闹”字的确很好。在市民们看来,学生运动破坏了他们的平静,破坏了他们已经 习惯的秩序,他们很不满,去卩不去问学生为什么“闹”。鲁迅先生严肃的批评过这种心态, 称之为“看客心理”。还记得藤野先生么?生 7 7:记得。藤野先生写日本人杀中国人, 几个中国人却在旁边看热闹,表情很冷漠,好像与自己没关系。师:那么,北京人为什么不愿意去管这些所谓的“闲事”呢?生&管了也是白管,管不了还惹祸上身。师:有道理,这个问题我们暂时也不讨论。还有没有同学愿意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 生 9 9: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这一部分写得很精彩。八月骄阳的那

8、一段北京 人的对话特精彩。只要粮店还卖棒子面,哪怕“分不清东西南北了”也不要紧。“有棒子面 就行”,实在太能“忍”了。师:是啊,简直就是“活命哲学”啊。“分不清东南西北”,意味着连方向也没有了,还是不着急,只要有口饭吃。生 1010 :第 1111 段北京人的民谣也很有意思。“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师:我个人觉得“眯”字用的特别传神,咱们能否交流一下?生 1010 (语塞)。师:“眯”是一种什么状态?生 1010 :睡不着,但又不得不闭上眼睛。师:睡不着,还不得不闭上眼睛,这是很难过的事情,只要失眠过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但我觉得,北京市民“眯着眼睛”,不仅不痛苦,好像还很享受。你看,“

9、穷忍着,富耐着, 睡不着眯着”,虽然迫不得已闭上了眼睛,但并不痛苦,“眯着”,是不是很享受的样子啊?北京市民不仅能逆来顺受,能“忍”,而且还努力在这样的忍受中找乐子。难怪汪曾棋先生 最后感叹到:“北京人,真有你的!”很有几分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我也觉得,北京人,真 有你的!不仅能逆来顺受,还能“享受”逆来顺受。顺便再问一下,北京市民干吗这样不争 气呢?(生议论纷纭。)师(转移话题):因为“封闭”,北京市民患上了这些毛病。为了映证汪曾棋的观点,我还给大家找了个旁证: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的第一节“小羊圈胡同”。大家请看。(展示 PPT2PPT2)祁老太爷什么也不怕,只怕庆不了八十大寿。在他的壮年,他亲

10、眼看见八国联军怎样攻 进北京城。后来,他看见了清朝的皇帝怎样退位,和接续不断的内战;一会儿九城的城门紧 闭,枪声与炮声日夜不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绝;一会儿城门开了,马路上又飞驰着得胜的军阀的高车大马。战争 没有吓倒他,和平使他高兴。逢节他要过节,遇年他要祭祖,他是个安分守己的公民,只求 消消停停的过着不至于愁吃愁穿的日子。即使赶上兵荒马乱,他也自有办法:最值得说的是 他的家里老存着全家够吃三个月的粮食与咸菜。这样,即使炮弹在空中飞,兵在街上乱跑, 他也会关上大门,再用装满石头的破缸顶上,便足以消灾避难。老舍先生是写北京市民的高手,小羊圈胡同里的祁老太爷,日本人都打进家门了,还作 着“四世同堂”的美

11、梦,是不是和汪曾棋笔下的那些市民一样?老舍先生对北京市民是爱恨 交加,颇有几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意思。读胡同文化,也可读出汪曾棋先生善 意的嘲讽与批评。好,关于北京市民,我们就先说到这里。还记得我刚才说的环境与人的关系吗?刚才我 们讨论了北京市民的精神面貌,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环境”。北京市民是怎样养成这么些 坏毛病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胡同是怎么样的一种“环境”吧。文章介绍了胡同的哪些方面?生 1111 :第 1 1 段写北京城的方方正正,第 2 2 段写胡同名字的由来。第三段写胡同的大小。 第 4 4 段写胡同安静的氛围。师:为什么要从北京写起?生 1111 :胡同就处于京城之内。师:

12、是啊。仅就地理位置来讲,确乎如此。但我总觉得,汪曾棋这样写还有另一番深意。假设胡同建在上海滩,或者香港,也许人们的精神面貌未必如此? 生 1212 :老师是说北京这个特殊的背景对胡同文化有影响吗? 师:我正是这个意思。作者特别强调了北京的“方方正正”的特点。为什么北京要建成“方方正正”的呢?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我们一起看看北京的结构图吧?(展示北京的 建筑图)大家看,北京整个城市以紫禁城为核心,由中心向四个方向扩展,紫禁城,皇城, 内城,外城,非常规则,非常对称,非常有秩序,看起来非常稳定。这实际上与传统社会强 调皇权中心有关,与尊卑贵贱、长幼有序的等级观念有关,与中国传统社会追求一种“超稳

13、 定”结构也有关。作为古都,北京城就是这个文化观念的产物。胡同文化置身于北京这个大 的文化背景下,是这个大环境的产物。我们说“胡同文化”是封闭的,想一想,以北京为都 城的明朝清朝,哪一个朝代不是封闭的呢?哪一个朝代不将自己封闭起来,把自己当作天下 的中心呢?其实,统治者也希望把国家弄得象个四合院子似的。我到紫禁城,最鲜明的感受, 紫禁城也是个四合院,皇帝其实就是个大财主。生 1313 :“方方正正”也很容易让人想到“条条框框” “规规矩矩”,约束人的言行举止。师:文章开篇介绍北京,实际上告诉了我们胡同文化的大环境。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个 PPTPPT。(出示 PPT3PPT3)天下 京城 胡同 前

14、面我问了大家好几个问题,却没给大家讨论的时间,比如为什么北京市民那么容易满 足?北京市民为什么不爱管“闲事”?北京市民为什么逆来顺受,能够忍耐?与他们生活在 天子脚下有没有关系?生 1414 :市民们见惯了改朝换代,习惯了,也就麻木了,就无所谓了。师:同意。象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统治者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张王李赵,你方唱罢我 登场,倒霉的还是老百姓,老百姓能活命就算积了大德了,哪还敢管什么闲事?作为“首善 之区”,北京也是封建统治最严密的地方, 思想控制最厉害的地方。 老百姓有什么权利?有 什么自由?你不逆来顺受还能怎样?所以,第 1 1 段为我们理解胡同文化作了个很好的铺垫。同学们能否参照老师

15、的这个思路,分析分析下面几个段落?生 1515 :第 2 2 段写胡同的命名情况。我总结了一下,北京胡同的名字都很俗。什么羊尾巴、 王寡妇、大哑巴、卖羊肉的,都成了胡同的名字。师:是啊。尽管北京人也想让胡同的名字“雅”一些,可是终究还是露出了“俗”的尾 巴。你看到高义伯胡同,千万不要以为这里曾经住过一位义薄云天的老侠客,高义伯就是狗 尾巴!汪曾棋的文字是很简洁的,此处为什么要不厌其烦的罗列这些俗不可耐的名字?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生 1515 :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师:仅仅如此?生 1515 :突出了胡同与世俗百姓的关系。胡同是市民们居住的地方,所以名字很俗。师:对啊。除此以外,我觉得作者

16、罗列这些名字,还有另外的言外之意。为什么这个胡 同叫“王寡妇胡同”呢? 一个寡妇却能成为一条街道的名字,这里一定有很多很多感人的故 事,一定发生了许多人生故事。每一个名字后面都应该有一个或美好或感伤的故事,激发我 们无穷的想象。从元朝建都于北京开始,已近上千的历史了,胡同里曾经上演了多少人间悲 喜剧?正是这漫长的历史才凝结成胡同的文化内涵。没有历史怎么会有文化?时间过的真快。看来我们只能再分析一个段落了。那么我们一起看第3 3 段吧。生 1616 :这一段写胡同的氛围是“静”。师:是一种怎样的“静”?生 1616 :闹中取静,闹中有静。原文说“它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约二斤鸡蛋什么的, 很方

17、便。但又似很远,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所以说是闹中取静。这里也 没有外人打扰,偶尔进胡同的人,都是剃头的、磨剪子的、算命的,也不会影响市民的生活。师:很好的概括。闹中有静,安静却又不乏人气,最适合人的居住与生活,或者说最适 合小市民们生活。离闹市太远,离开中心太远,市民们耐不住这个寂寞。市民有市民的生活 乐趣,他们虽然不能参与国家大事,但他们可以瞧瞧热闹,说说闲话,可以不负责任的表现 表现自己的见识,远了就不能满足“瞧热闹”的爱好了。太静,太远,适合隐士们居住,不 适合市民生存。但同时,也不能太闹,闹哄哄的不行,闹哄哄就意味着没秩序,容易出乱子, 胆小怕事的市民受不了。学生们示威

18、游行,在市民们看来就是闹哄哄的,所以不喜欢。身居 北京,却远离政治;远离政治,却也可以惬意的瞧瞧热闹说说闲话。市民们真是会享受安逸 啊。不过,很多惰性也在这样的氛围里养成了。比如一一生 1717 :闲散啊,易于满足啊,闭塞啊,等等。师:说得好。但是,胡同文化就没有一点点值得现代人借鉴的东西吗?生 1818 :也不一定。知足者常乐,知足就不一定是个坏事。师:是啊。现代人为了满足无穷的欲望,拼命的追求,结果弄得很累很累。这时候,知 足也许就是件好事啊。生 1919 :胡同文化虽然不乏美好的一面,但它已经过时了。即便它的某些部分还有点积极 意义,但它注定成不了现代文化中进步的和核心的部分。师:精彩,

19、这节课最精彩的概括就数你的了。胡同文化的衰败,实际上意味着传统的生 活方式在衰败,一些陈旧的思想观念在消失。民谣说,要到北京看中国的一千年,一千年! 积淀了一千年,难免积淀了许多消极的因素。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它的衰败是无可挽回的。 所以,汪曾棋虽然有些伤感,但还是接受了这个历史事实。如果大家对胡同文化以及各种地域文化、风俗文化感兴趣,课外不妨继续探讨。按照我的习惯,我要给大家推荐三本书。(出示 PPT4PPT4)推荐书目:1 1、 四世同堂老舍2 2、 中国人的性格约翰史密斯3 3、 菊花与刀 本尼迪克特四世同堂不仅反映了北京市民的精神面貌,也表现了在抗日战争这个大的时代潮流 中,北京市民的

20、心理与精神变化,值得一读;中国人的性格是一个外国传教士写的,写 了他眼中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曾经影响过鲁迅先生; 菊花与刀是一本研究 日本民族文化精神的书。“菊花”是日本皇室族徽,代表的是优雅和美;“刀”是武士道精 神的象征,代表的是勇气、忠义和名誉。二者象征着日本人的矛盾性格:既尚武又爱美,既蛮横又文雅。这本书是研究日本民族精神的经典。书不厚,可以翻翻。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本来,无论从选题还是从播出时间来看,舌尖上的中国都只能算是荧屏上的弱者”。它出乎意外地走红荧屏,带给我们超越美食的思考。哲学家费尔巴哈有句名言,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从一开始,舌尖上的中国就不只是一部关于吃的纪录片。看着笋挖出来,火腿吊起来,渔网里闪闪发亮,揭开蒸笼白花花、冒着蒸汽的馒头,拉面摔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