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_第1页
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_第2页
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_第3页
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_第4页
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1PAGE18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一、专业建设方案及落实情况(一)专业建设整体情况建设目标是:加强内涵建设,把本专业建设成为整体规模适度,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有较高的教育教学和科研研究水平,人才培养充分适应基础教育发展需要,具有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较高知名度的小学教育师资培养和研究中心,成为省内外培养高学历、高素质的小学师资的办学典范,并为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点的创建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达到了预期的建设目标。(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调整及实施情况、效果围绕小学教育专业内涵建设以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有专长,具备小学教育专业知识,胜任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并能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小学教育工作者”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不断研究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在对2003版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优缺点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经过对国内外同类专业培养计划的充分调研,目前已制订并实施了2006版、2009版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正在实施的2009版培养方案与2003、2006版培养方案的最大的区别是更加突出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特色,突出的特点有三个:一是形成了以“综合培养、学有专长”为特征的“2+2”的培养模式(先综合后分方向模式,即分段培养模式)。二是建立了双轨并行的课程模式,在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坚持学科课程教学和教师教育课程教学双轨并行的课程模式,保证教师教育的双专业性质以及小学教育专业的综合性特色;三是更加注重教育实践环节,突出小学教育专业的实践价值取向,设计了“见习—研习—实习”一体化的四年不间断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有目标、分层次的系列化的分散见习和全方位的集中实习以及跟进的问题或课题研习,使学生的专业性知识、实践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通过实践和反思交互充实与转换,特别是使学生获得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全面的体验并从中检验自身素质,尽快适应角色的要求。因此,在制订2009版培养方案时,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对培养方案进行了必要的调整,使之更加科学合理。(三)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按照立项时的建设计划,以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为重点,建立优秀人才成长的有效机制,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精干高效、富有活力、高素质、高学历、高职称的师资队伍。5年内青年教师具有硕士及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达100%,获博士学位比例达到25%;正、副教授以上职称占50%以上;力争造就1—2名有影响的教学名师和学术科研带头人。在专业建设期间,我们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方面从重点大学、“211院校”积极引进硕士以上学历人才,一方面鼓励现有教师进行学历教育,同时,对现有教师轮次送出高访、进行短期进修与培训,积极参加专业高层次的学术研讨与交流、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联系,扩展视野,全方位提高教师的水平和能力。截止2011年6月,小学教育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5人,占专任教师的60%;博士及在读博士8人,占专任教师的25%;45岁以下教师26人,硕士24人,硕士以上教师占96%,占专任教师的81%。其中,教师中有校教学名师1人、教学能手1人,并有多人在国家和省级学术团体任职。现有教师人数、学历层次、职称比例以及师资水平基本达到了项目建设的预期目标,为本专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专项经费投入及使用情况小学教育专业立项建设以来,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得到了加强,2008年、2009年和2010年三年投入的经费分别是19.5、40.2、21.8万元,经费的来源渠道主要有:学校资助的业务经费、黑龙江省重点专业建设经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经费。投入经费的主要用途为专业业务费、教学差旅费、教学考察交流费、教师科研实绩奖励费、专家报告费、学生的教师技能培训费、见习实习费、毕业论文答辩费、优秀学生奖励费、教学仪器设备购置和教学仪器维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等。(五)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情况纵观国内外小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充分研究和吸收这些培养方案优点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多年来对培养小学师资的探索与实践,遵循人才培养的科学规律,构建了大学通识课、教育专业课、学科专业课、教育技能课、教育实践课的平台与模块的新课程体系,体现“三性一体”的特征,即体现高等教育体系中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共性、师范教育体系中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个性以及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的特性——其学科类课程应体现综合性教育与专业方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即综合培养、学有专长),其教育类课程应体现高师教育基础课程与具有小学教育特点(以儿童或小学生为服务对象)的教育专修课程相结合的原则。整个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一体。与此同时,不断完善课程标准,提高专业必修课的授课质量,并不断开发新的特色课程和课程的特色,开足相邻专业任选课,开设了双语教学课程,构建出符合小学教师培养需要的新的课程体系。2006年,专业必修课程《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被评为黑龙江省精品课程,还有4门专业必修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六)教材建设、教学设施建设(包括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图书资料等)情况教材建设:在项目立项时,进行了有计划、有步骤、有阶段地进行专业课程教材建设的思路。在教材的选用方面,主要选用由教育部推荐的高教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国家级出版社编写的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教材,有意识地提高教材选用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前沿性;在教材的编写方面,计划自编出有水平、高质量的专业选修课教材4-8部、计划组织有实力的教师参与国家级专业必修课教材编写4-6部,并计划将上阶段编写的有价值、有特色,并适合小学教育专业必修课使用的教材1-2部纳入教育部推荐教材之列。目前,小学教育专业必修课已全部使用获国家、省部级奖或公认水平较高的优秀教材、新教材。教师积极参与了国家级教材的编写,其中,参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教育专业教材编写的主编1人,副主编2人,参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写的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编写的主编1人,参与高等教育出版社编写的小学教育专业系列教材副主编1人、参编2人,参与高等教育出版社立项的小学教育特色专业教材编写的主编1人。教学设施建设:学校通过各种经费渠道,投入经费建设了小学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舞蹈教室、多媒体课件制作室等特色教师,并拟建科学实验室和儿童行为观察室。此外,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本专业与哈尔滨市近40所小学合作办学,建设了一批实习实训基地,每年接受学生进行实习和见习,并为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师提供了教育实践和研究的条件,为我校人才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图书资料:学校图书馆与本专业相关的图书超过29887册,杂志期刊百余种,此外,学院资料室也购置了大量适用图书资料和杂志期刊20种,9600套册,为教师教学科研以及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七)教学管理(包括中外合作办学)情况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质量,必须以教学管理和教学管理改革研究为基础。学院一直鼓励教学管理人员开展教学管理及其改革的研究,对研究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教学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重视在教学管理理论和教学管理改革的研究成果的应用与推广。教学管理队伍成员在做好教学管理的同时,结合我院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的实际,积极开展教学管理理论及其改革的研究,并及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管理工作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近五年在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研究、外国教育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学报、黑龙江高教研究、学术交流等期刊上公开发表教学管理、教学改革方面论文63篇。在教学管理模式方面,采用校院系三级管理机制,制度健全,层层把关,执行严格。近年来,相继出台了《教育科学学院重点专业建设实施意见》、《教育科学学院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教育科学学院关于加强教师课堂教学管理的规定》、《教育科学学院师范生教师技能培养方案》、《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大纲》、《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教育实践方案》、《教育科学学院毕业论文指导工作规则》等教学管理文件。特别对于课堂教学和考试的改革,以学校教务处为主检查,严格管理;教学管理改革力度大、效果好,形成了良好的风气;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运行良好;此外,本专业还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并能实质性、制度性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社会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化、经常化。二、专业改革与建设的主要措施(一)制定科学合理专业建设规划自立项以来,制定了小学教育专业“十一五”建设规划、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建设规划、小学教育专业“十二五”建设规划,并制定、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和质量工程的分项建设规划和措施。规划科学合理,建设思路清晰,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二)加强师资培养与队伍建设鉴于小学教育专业的特殊性,迫切需要既有学科学术背景,又有基础教育实践背景的师资队伍。因此,在小学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倾力建设“理论型”和“技法型”相结合的特色教师队伍。1.营造教师特色发展的氛围,既重视教师的学科学术背景,又重视教师的专业实践背景。几年来,通过各种途径(高校访学、单科进修、学历提高等)更新教师观念、扩大教师的学术视野,加强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形成团队。2.设立了科研奖励专项基金,积极配套资金对获得学校科研实绩奖励的成果予以配套奖励,用于鼓励教师开展高水平的研究工作。3.积极创造条件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水平,开拓了教师教育实践项目。为实现大学与小学的有效对接,积极鼓励支持本专业教师到小学一线实践,建立了教师与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共同体,除组织一年一次的小学校长论坛外,还建立了小学教育专业教师的教育实践制度,走出大学校门,深入到小学校园。具体做法是:一方面,规定承担教师教育类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的教师以及新入职小学教师教育的新教师,深入小学一至二学期,进行听课、参与教研活动、协同班主任工作、合作课题研究、调查研究等,以其学科学术背景为基础研究小学、小学教师和小学儿童,进而深刻领会并明确基础教育需求,提高研究基础教育的意识、兴趣和能力,进而将教学与科研统一到小学教育专业上来;另一方面,通过有计划地安排带队见习和实习,使教师都有机会以指导者、沟通者、研究者的身份深入小学一线,实现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共同发展。至今已有三名教师到小学一线实践,我们在不断地反思总结中拓展着实践的任务和形式,并将其制度化、规范化。这一项目在探索和完善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整合和对接的模式的研究和实践中开拓了崭新的一步。4.丰富教师队伍配备的结构,根据特色专业建设的需要,在教师队伍结构的配置上,不拘泥于注重学历和职称,大胆选聘人才。在教师队伍结构中,除小学教育专业专职教师之外,一方面,我们聘请了如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马云鹏、刘晓明等其他高校知名专家、学者做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以提高专业教学的学术性。另一方面,还聘请部分优秀的小学校长、教师做专业兼职教师,承担某些共建课程的教学内容或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加强专业教学的实践性,实现对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三)设计了凸显专业特色的四大板块的训练与教育活动本科小学教师的培养质量涉及到教学、科研、学生教育、校园文化等方方面面,是一项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需要整体协调。针对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发展要求及本科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四大板块的训练与教育活动:1.现代教育理念研修板块(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新动向研究)增强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鲜活知识的了解。我们邀请课程改革的专家、教授、一线小学校长、特级教师、教育理论专家为学生做报告,并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座谈,使学生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较深的感受和思考。2.教育教学基础技能训练板块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包括口语表达能力、“三字一话”、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我们利用集中培训与分散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与实践能力的训练,并将教育教学基本技能以大学的学术来加以提升,使之具有大学的学术水准,即学生不仅能够规范操作,同时对其具有研究和开发的能力。3.科研活动板块为了实现专业培养方案中“学生应具有从事教育科研能力”的目标,使研究型的小学教师的启蒙教育真正在大学里完成,我们实行了“导师制”,学生参与导师的学术沙龙活动;并且三年级下半学期开始,参加导师的课题组研究,严格经历一个由选题、开题、收集资料、做课题、整理统计分析资料、结题,最后完成研究报告这一科研实践的完整过程,从中受到科研能力的基本训练,为完成具有本科水准的毕业论文打下基础。4.教育实践板块教育实践包括教育调查、见习、实习等。我们建立了典型意义的教育教学实践基地校,通过协约形式,明确了双方互惠协作的内容和义务,使实践性课程有了实施的条件和基础。通过一至四年不间断的分散见习和集中实习,以及与基地校日常化协作,增加学生的“临床经验”,学生从小学新课程标准中感受到了职业的压力与奋斗的动力,培养了学生处理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毕业后能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岗位,尽快进入角色。(四)全方位育人,塑造专业教育的人文性专业教育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通过三个方面的工作养成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精神。1.建设以人文主义教育价值为导向的专业文化主要是以开展具有鲜明专业导向的活动为载体,如入学教育、教育专家讲座、小学名优教师报告、优秀毕业生事迹介绍、畅想我的教育理想等营造具有专业特色的文化氛围。同时构建系统的养成教育方案,克服传统的教师职前培养中知识本位、学科本位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形成专业情意,养成尊重儿童和善于自制的人格品质,使未来的小学教师成为既有知识又有文化、既有专业又有思想的人。2.建立推行全程“导师制”大一,导师是学生生活的导师,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树立职业理想,明确学习和生活目标,规划和设计好大学生活。在大二、大三,导师是学生专业学习的指导教师,并结合教育见习和实习关注和培植学生的职业情感。在大四,导师要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以及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全程以读书指导为内容贯穿,倡导以书为友、以书为伴,导师负责检查督促并与学生交流不同学段的规定必读书目,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读书习惯。3.创建“以专业社团为活动方式”的培养训练体系重视开发开展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的培养协调发展、交融一致的社团活动,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并将其体系化课程化,作为某些社团课程纳入实践教学培养方案,实行学分制管理。近年来,先后开设了声乐、舞蹈、体操、书画、合唱与指挥、诗文创作与朗诵、英语歌曲与表演、英语情景剧、课件制作、集邮等社团活动,这些社团以“丰富大学生活”、“专业素养的养成以及专业技能培训”为宗旨开展活动,将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紧密融合于大学文化,在引导学生汲取学术营养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专业社团活动,并通过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专项评比活动。丰富多彩的专业社团活动使课内课外的培养有机结合,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发展自我、展现自我的舞台,而且发挥了其对于直接铸造影响学生终身的人品和专业情意、专业能力的无与伦比的潜在的教育作用,提高了学生自我成长及完善教师专业品质的自觉能动性。(五)针对基础教育的教师职业需要,秉持专业培养的实践性专业建设直接面向小学教育教学,积极参与并推动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建立与密切与本外埠小学的合作伙伴关系,秉持专业建设的实践价值取向。1.关注基础教育的发展与改革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做法。“请进来”一是把课程改革的专家、教授请进来,做报告,介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新动向,增强学生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成果的了解,并对其有较深的感受和思考;二是把小学校长和名优教师请进来,让学生感受并学习小学优秀教师的教学风采,增强个人成长的紧迫感,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三是把小学课堂请进来,直接观摩优秀的小学课堂教学,感受课堂的魅力,感受儿童的可爱,感受教师职业的崇高,培养专业的情意,唤起学生奋发进取的动力。“走出去”主要是通过教育类课程设计的教育观察、课堂观察等以及教育见习、实习走进小学校、走近小学生。2.突出实践教学的建构与实施实践教学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大特色,它的基本价值追求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职前实训的平台。为此,他们注重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建立了30所教育实践基地,设计了“见习—研习—实习”一体化的四年不间断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有目标、分层次的系列化的分散见习和全方位的集中实习以及跟进的问题或课题研习,使学生的专业性知识、实践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通过实践和反思交互充实与转换,特别是使学生获得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全面体验,并从中检验自身素质,尽快适应小学教师的角色。同时,还通过完善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来保证该体系中各环节的顺利执行,例如:《小学教育专业见习、实习、研习方案》、《小学教育专业见习、实习、研习管理办法》、《小学教育专业见习、实习、研习导师工作职责》等等。3.强化专业技能的培养与考核根据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并使之规范化、序列化,小学教育系制订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师技能培训和考核规程》,从第一学期开始到第六学期结束,结合有关学科的学习,形成一个技能培训与考核序列,将技能分为基本技能和专业方向技能,其中基本技能包括“三字一话”、简笔画、微机操作、CAI课件设计与制作;专业方向技能包括方音辩证、朗读、口头作文、数字图形、英语口语、英文书写。随着专业技能内涵的新拓展,结合教育类相关课程的教学以及见习、实习增加了课堂教学、学生辅导、班级管理以及人际交往沟通等能力的培养与考核。这些技能根据专业学习进程在不同学期进行考核,以证书获得作为评价依据,不达到合格要求不允许参加教育实习。三、建设经费投入及使用情况小学教育专业立项建设以来,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得到了加强,2008年、2009年和2010年三年投入的经费分别是19.5、40.2、21.8万元,经费的来源渠道主要有:学校资助的业务经费、黑龙江省重点专业建设经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经费。投入经费的主要用途为专业业务费、教学差旅费、教学考察交流费、教师科研实绩奖励费、专家报告费、学生的教师技能培训费、见习实习费、毕业论文答辩费、优秀学生奖励费、教学仪器设备购置和教学仪器维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等。四、建设成效与经验(一)建设成效小学教育专业2006年被评为黑龙江省重点专业,2006年专业必修课程《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被评为黑龙江省精品课程,2007年迎接教育部本科院校评估,受到评估专家的高度评价,2008年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年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与培养模式研究》获黑龙江省教育教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1年6月7日中国教育报发表了题为《凸显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全面推进特色专业建设——蓬勃发展中的哈尔滨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报道,宣传我院特色专业建设的经验,发挥了特色专业的引领和辐射作用,2011年11月成功完成教育部、财政部关于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的国家级培训,2011年11月成功申请承办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年会,小学教育专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凝练并形成了本专业特有的优势特色:1.专业建设理念的特色:继承发展与超越的理念、实践价值取向的理念。2.专业定位的特色:我们将小学教育专业定位概括为:“定性在教育、定向在小学、定格在本科”,并由此经一部凝练升华为:小学教育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以培养高素质小学教师为目标的综合性专业。3.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特色:将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定位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有专长,具备小学教育专业知识,胜任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并能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小学教育工作者。”其培养规格可用“2111”来概括,即可胜任小学语文、数学两门主课的教学工作,兼教一门其他课程,带一门活动课程,其中专长一门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形成了小学教育专业“三化”的人才培养特色,即4.培养模式的特色:形成了以“综合培养、学有专长”为特征的“2+2”的培养模式(5.课程体系的特色:课程体系体现“三性一体”的特征,即体现高等教育体系中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共性、师范教育体系中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个性、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的特性。(二)建设经验1.总结中等师范教育的优势经验,传承发展哈尔滨学院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是在原哈尔滨市师范学校近70年的办学历史的积淀下开办的,优良而完善的师范教育是我们的传统优势。多年来,我们为哈尔滨市输送了大批优秀的毕业生,他们目前都已经成为各小学教育教学骨干和中坚力量,同时也为小学教育专业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得到社会和教育界的普遍认可和好评。对于由中师转型而来的小学教育专业,我们注重总结和传承优秀的中等师范教育的宝贵经验并加以改造提升。目前我校的小学教育专业是黑龙江省小学教育师资的重要培养基地。2.抢抓高等教育新兴专业发展机遇的优势,创新创业本科小学教育专业作为我国1999年以来高等教育体系中刚刚开始设立的一个新的专业,我校这一专业的开办,填补了黑龙江省的空白。在升本之初,我们明确了发展的目标和理念,即:对于高等院校而言,小学教育专业的植入,理应为它注入新的活力,而对于小学教育专业本身而言,它的植入首先应与整个高等教育改革与教师教育改革的总体思路一致;另外,小学教育专业之所以立足于高等师范院校之林,是它的人才培养应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具有其他专业不可替代之特性。所以,保证办学的高等教育水准,坚持并发展小学教育专业的办学特色,对这两个方面的追求始终是我院小教专业建设的基本出发点。专业建设之初,我们确立的奋斗目标是:把我们的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办成哈尔滨学院新的生长点和闪光点,为我省我国的高等师范教育带来生机和活力。为此,近几年以来,我们按照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在对小学教育专业办学的整体性的、理性的思考的基础上,立足于继承与发展、改革与创新,花大力量致力于人才的培养,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坚持“综合性”及“实践价值取向”的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路径和方法,在新兴专业的广阔发展空间中有所作为。3.抓住在高等教育体制下办学的的优势,适应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归属高等院校,为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我们研究并借助了高等院校多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学科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高等学校质量工程建设的基本要求以及学校的师范性特色和大学的学术氛围,加强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等内涵建设的力度,使得小学教育专业尽快适应提升,为专业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总之,我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得益于高校的办学机制和大学的文化,同时也有赖于我们勇于创新创业,抢抓发展机遇,坚持高等教育的办学方向,把该专业植根于大学文化的沃土中,努力用大学的文化改造和提升由中师转型而来的我们的小学教育专业,以大学文化对中师文化的“改造”并与中师文化精髓“融合”为基础,坚持继承与创新、在共性中发展个性。五、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本专业立项建设5年来,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得到显著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明显提高,人才的社会认可度提高,使我们专业建设的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丰硕的成果,在社会和同行中有良好的声誉。但是,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高等教育中的这个新兴专业仍然不够成熟,我们的专业建设仍然有很多不足,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如下。(一)努力改善生源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我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志愿报考率(第一、二志愿)仅为10%,其他均为调剂来的学生,生源缺乏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培养潜质,缺少招收优质生源的政策,这一政策至少应当包括针对优质贫困学生的资助政策(减免学费、设立专业奖学金等)和针对小学教育专业的招生政策(面试、专业加试、保送研究生政策)等。同时,提高小学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保证较高的就业率等也是吸引优秀生源的保障。与此同时,由于志愿报考率低,学生对小学教育专业缺乏应有的正确认识,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加强对专业情意的培养显得不足,学生缺乏对教师职业的热情、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不强、心理健康状况欠佳。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情意的培养应是提高人才质量的关键。(二)提升师资队伍的学术实力和引领与服务基础教育的能力师资队伍存在学科类别不全面、尚未形成高水平的学术队伍,引领基础教育改革的思想观念以及指导改革实践的能力和水平不高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小学教育专业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还有待提高,并有待有效的机制和政策促进教师发展,以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对教师教育的新需求。(三)进一步凸显课程设置的特色和课程内容的改造与建设许多课程是相关专业同类课程的“移植”,缺少对课程之间关系的研究,缺少真正体现小学教育专业特色,同时具有大学本科水平的创新课程;缺少对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有机整合,实践与理论基本上处于分离状态。为此,将进一步完善课程结构,明确小学教师培养的主干课程结构,不断完善和修改课程方案,加强特色课程以及课程的特色建设,确保课程教学体现小学教育特色,使得未来小学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专业情意方面的培养得以落实。与此同时,要努力提高课程建设质量,目前我们有1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程,要积极采取措施,在这几门精品课程的带动下,逐步将已经是校精品课程的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为专业建设再上新台阶作出贡献。(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