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联会政策研究_第1页
乘联会政策研究_第2页
乘联会政策研究_第3页
乘联会政策研究_第4页
乘联会政策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无人无可预见解读国家环保标准解读国家环保标准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要求(征求意见稿)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要求(征求意见稿)Ipsos:全球领先的研究集团全球领先的研究集团Ipsos AutoThis is Auto Consulting!20102010年年2 2月月益普索益普索 乘联会政策研究乘联会政策研究 2010 Ipsos目录目录益普索益普索 乘联会政策研究乘联会政策研究 2010 Ipsos检测方法标准的编制与颁布实施检测方法标准的编制与颁布实施 实际上,制定本标准的相关工作自实际上,制定本标准的相关工作自20042004年就开始了。因为制定本标年就开始了。因为制定本标准首

2、先要制定配套的检测方法标准,而国内外尚无关于车内空气污染控制准首先要制定配套的检测方法标准,而国内外尚无关于车内空气污染控制的标准法规,需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试验研究和验证,而且必须在方法标准的标准法规,需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试验研究和验证,而且必须在方法标准中对采样环境条件和方式做出具体规定。中对采样环境条件和方式做出具体规定。 为此,检测方法标准编制组自为此,检测方法标准编制组自20042004年以来做了大量采样分析和研究年以来做了大量采样分析和研究工作。工作。20072007年年1212月月7 7日,原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发布日,原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发布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

3、样测定方法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于,于20082008年年3 3月月1 1日正式实施。该方法标准的日正式实施。该方法标准的出台,为各有关方面开展车内空气污染物检测,了解车内空气污染物浓度出台,为各有关方面开展车内空气污染物检测,了解车内空气污染物浓度水平,研究降低和消除车内污染的技术措施等工作提供了权威的技术依据水平,研究降低和消除车内污染的技术措施等工作提供了权威的技术依据。 20092009年年1111月月1818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办公厅以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办公厅以“环办函环办函2009120820091208号号”公布了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公布了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车内空气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

4、物浓度要求中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要求(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益普索益普索 乘联会政策研究乘联会政策研究 2010 Ipsos 本标准的编制涉及到病毒理学、卫生学、汽车行业现状、汽车内饰本标准的编制涉及到病毒理学、卫生学、汽车行业现状、汽车内饰供应商技术水平、国内外相关法规的协调一致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制定难供应商技术水平、国内外相关法规的协调一致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制定难度较大。本标准自度较大。本标准自20082008年年3 3月月2727日开始研究制定原则,同年日开始研究制定原则,同年5 5月召开了车月召开了车内空气污染物卫生学专题讨论会议,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又于内空气污染物卫生学专题讨论会议

5、,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又于1010月月1717日召日召集了国内病毒理相关方面的专家对拟控制的集了国内病毒理相关方面的专家对拟控制的8 8种物质和限值进行了病毒理种物质和限值进行了病毒理学分析。同时,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发文对车内污染物数据进行征集,为标学分析。同时,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发文对车内污染物数据进行征集,为标准的制定提供实测数据参考。准的制定提供实测数据参考。本标准的编制本标准的编制 此次活动共发出调查函此次活动共发出调查函3737份,整车企业返回份,整车企业返回7 7份,共涉及份,共涉及1717个目前市个目前市面上较流行的车型。面上较流行的车型。20082008年年1010月月2929日日30

6、30日召开标准编制工作会议,对日召开标准编制工作会议,对车内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值(征求意见稿)车内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值(征求意见稿)进行讨论。进行讨论。20092009年年9 9月月1818日日的会议上建议将本标准名称调整为的会议上建议将本标准名称调整为车内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浓度要求车内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浓度要求,推荐为各相关方自愿使用。推荐为各相关方自愿使用。益普索益普索 乘联会政策研究乘联会政策研究 2010 Ipsos 汽车的大量使用造成了两方面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汽车的大量使用造成了两方面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 :一是汽车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和噪声对车外环境的污染一是汽车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和噪声对车外环

7、境的污染; ;二是车体材料释放有害物质造成的车内环境污染。对排放污染,国家已二是车体材料释放有害物质造成的车内环境污染。对排放污染,国家已经制定并发布了一系列排放标准,并实施了型式核准、生产一致性检查经制定并发布了一系列排放标准,并实施了型式核准、生产一致性检查和在用车排放检查制度。而对车内环境污染,国家尚未制订控制标准和和在用车排放检查制度。而对车内环境污染,国家尚未制订控制标准和采取污染治理措施。采取污染治理措施。 同时,由于国内外没有适用的车内空气污染物控制标准,一同时,由于国内外没有适用的车内空气污染物控制标准,一些企业对车内空气污染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且并未采取相应的措些企业对车内空气

8、污染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且并未采取相应的措施,近年来由车内空气污染所引发的诉讼案件时有发生。司法机施,近年来由车内空气污染所引发的诉讼案件时有发生。司法机关和有关部门在处理相关的诉讼和纠纷案件时,由于没有车内污关和有关部门在处理相关的诉讼和纠纷案件时,由于没有车内污染物判定标准,无法对消费者权益实施有效的保护,也无法约束染物判定标准,无法对消费者权益实施有效的保护,也无法约束企业的生产活动,促进汽车制造技术的进步。由国家出台相关控企业的生产活动,促进汽车制造技术的进步。由国家出台相关控制标准已是势在必行。社会各界对此也有强烈要求。制标准已是势在必行。社会各界对此也有强烈要求。本标准制订的必要性分

9、析本标准制订的必要性分析益普索益普索 乘联会政策研究乘联会政策研究 2010 Ipsos目录目录益普索益普索 乘联会政策研究乘联会政策研究 2010 Ipsos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产生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产生 车内空气污染主要是汽车内饰材料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造成的。车车内空气污染主要是汽车内饰材料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造成的。车内空间狭小、密闭,车内空气与驾乘人员直接接触,车内空气污染对驾内空间狭小、密闭,车内空气与驾乘人员直接接触,车内空气污染对驾乘人员的健康有重大影响。在一般情况下,车辆从制造完成到交付给用乘人员的健康有重大影响。在一般情况下,车辆从制造完成到交付给用户使用的间隔较短,

10、且乘员舱始终处于与外界环境隔绝的密闭状态,根户使用的间隔较短,且乘员舱始终处于与外界环境隔绝的密闭状态,根本不足以充分释放和清除车内挥发性有机物。用户开始使用新车的时候本不足以充分释放和清除车内挥发性有机物。用户开始使用新车的时候,也是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浓度最高的时期。,也是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浓度最高的时期。 在很多情况下,用户被迫忍受着车内刺鼻的气味使用车辆,包括孕在很多情况下,用户被迫忍受着车内刺鼻的气味使用车辆,包括孕妇、病人和儿童等敏感个体都会受到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影响。妇、病人和儿童等敏感个体都会受到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影响。车内空气中存在的挥发性有机物有几百种之多

11、,包括烃类、醛类、酮类车内空气中存在的挥发性有机物有几百种之多,包括烃类、醛类、酮类物质等。车内空气质量状况与车辆制造工艺和零部件种类有直接关系,物质等。车内空气质量状况与车辆制造工艺和零部件种类有直接关系,影响较大的有汽车仪表台板、门内饰板、地毯、顶棚、汽车线束、座椅影响较大的有汽车仪表台板、门内饰板、地毯、顶棚、汽车线束、座椅总成等。总成等。益普索益普索 乘联会政策研究乘联会政策研究 2010 Ipsos 解决车内空气质量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釜底抽薪,防患于未然,即解决车内空气质量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釜底抽薪,防患于未然,即在车辆制造过程中预防污染,切断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发生源。在车辆制

12、造过程中预防污染,切断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发生源。在车辆制造出来之后再去治理污染的方式不适合汽车这一特殊商品,而在车辆制造出来之后再去治理污染的方式不适合汽车这一特殊商品,而且其治理效果极其有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汽车生产企业应对车且其治理效果极其有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汽车生产企业应对车内污染治理承担第一责任。内污染治理承担第一责任。车内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控制技术分析车内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控制技术分析 车内空气质量问题是车辆制造过程中产生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车内空气质量问题是车辆制造过程中产生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改进汽车、零部件、原材料等的生产工艺。汽车生产企业应对

13、车内各须改进汽车、零部件、原材料等的生产工艺。汽车生产企业应对车内各种污染物的来源进行定量分析,找到污染物的发生源,有针对性地采取种污染物的来源进行定量分析,找到污染物的发生源,有针对性地采取替换、升级等技术措施。零部件生产企业应根据汽车企业治理污染的要替换、升级等技术措施。零部件生产企业应根据汽车企业治理污染的要求,选择适当原材料,改进生产工艺。同时,汽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都求,选择适当原材料,改进生产工艺。同时,汽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都应逐步建立和完善产品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释放性能的检测、监控体应逐步建立和完善产品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释放性能的检测、监控体系。系。益普索益普索 乘联会政策研究乘联

14、会政策研究 2010 Ipsos目录目录益普索益普索 乘联会政策研究乘联会政策研究 2010 Ipsos标准适用范围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车内挥发性有机物苯、甲苯、二甲本标准规定了车内挥发性有机物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的浓度要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的浓度要求。求。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本标准适用于评价M1M1类汽车车内空气质量状况。类汽车车内空气质量状况。本标准适用于本标准适用于M1M1类车,由于目前类车,由于目前M2M2、M3M3、N N类车的实际内饰工艺情况和类车的实际内饰工艺情况和M1M1类车的差距较大,类车的差距较大,M2M2、M3M3、N N

15、类车与类车与M1M1类车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类车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来源、分布和控制技术也不完全相同,特别是测量方法受到的限制还的来源、分布和控制技术也不完全相同,特别是测量方法受到的限制还比较大,测量结果的离散性也比较大。因此在目前阶段主要考虑对比较大,测量结果的离散性也比较大。因此在目前阶段主要考虑对M1M1类类车的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进行限制,暂时不考虑对车的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进行限制,暂时不考虑对M2M2、M3M3、N N类车类车(客车车内和载货汽车驾驶室内)的控制,待检测和控制技术进一步成(客车车内和载货汽车驾驶室内)的控制,待检测和控制技术进一步成熟后再考虑对这部分车型

16、的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限制。熟后再考虑对这部分车型的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限制。9益普索益普索 乘联会政策研究乘联会政策研究 2010 Ipsos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单位:单位:mg/m3 序号序号 项目项目 浓度要求浓度要求 1 苯苯 0.11 2 甲苯甲苯 1.10 3 二甲苯二甲苯 1.50 4 乙苯乙苯 1.50 5 苯乙烯苯乙烯 0.26 6 甲醛甲醛 0.10 7 乙醛乙醛 0.05 8 丙烯醛丙烯醛 0.05检测方法:检测方法:1 1、车内空气中挥发性物质的浓度检测按、车内空气中挥发性物质的浓度检测按HJ/T400-2007HJ/T400-2007的规定的规定进行。进行。2

17、2、对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其他条件(如汽车的状态、间隔时间等)可由、对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其他条件(如汽车的状态、间隔时间等)可由相关方协商约定。相关方协商约定。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要求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要求益普索益普索 乘联会政策研究乘联会政策研究 2010 Ipsos目录目录益普索益普索 乘联会政策研究乘联会政策研究 2010 Ipsos 本标准制定中研究确定了有机物监测种类的筛选原则,按照本标准制定中研究确定了有机物监测种类的筛选原则,按照“HJ/T400-HJ/T400-20072007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在被检

18、车辆中共定,在被检车辆中共定性检测到有机物有性检测到有机物有200200多种,其中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乙苯、甲多种,其中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乙苯、甲醛、乙醛和丙烯醛在车内空气中的检出率高达醛、乙醛和丙烯醛在车内空气中的检出率高达98%98%。根据车内空气中挥发。根据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种类、来源,以及对车辆主要内饰材料本身挥发特性的分析,性有机物的种类、来源,以及对车辆主要内饰材料本身挥发特性的分析,确定以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乙苯、甲醛、乙醛和丙烯醛作为主要确定以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乙苯、甲醛、乙醛和丙烯醛作为主要控制物质。并在充分考虑保护人类健康的基础上,制定了车

19、内空气中挥发控制物质。并在充分考虑保护人类健康的基础上,制定了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种类和浓度要求。性有机物种类和浓度要求。对车内空气质量起到安全保障作用对车内空气质量起到安全保障作用 因此,本标准的实施将对车内空气质量起到安全保障作用,能够保证车因此,本标准的实施将对车内空气质量起到安全保障作用,能够保证车内乘员有一个安全的环境空间,不再受车内空气污染的困扰,对保护乘员内乘员有一个安全的环境空间,不再受车内空气污染的困扰,对保护乘员安全和健康具有重要的环境效应。但是,本标准属自愿性的,关键仍在生安全和健康具有重要的环境效应。但是,本标准属自愿性的,关键仍在生产企业的作为。产企业的作为。益普索益普索 乘联会政策研究乘联会政策研究 2010 Ipsos对我国汽车内饰行业的发展起到规范作用对我国汽车内饰行业的发展起到规范作用 安装在汽车内部的仪表台板、门内饰板、地毯、顶棚、汽车线束、安装在汽车内部的仪表台板、门内饰板、地毯、顶棚、汽车线束、座椅总成等,如果使用不符合环保标准的真皮、海绵、地胶、黏合剂、座椅总成等,如果使用不符合环保标准的真皮、海绵、地胶、黏合剂、装饰布、塑料等材料,就会每时每刻地释放苯、甲苯、二甲苯、苯乙装饰布、塑料等材料,就会每时每刻地释放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乙苯、甲醛、乙醛和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