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江山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刖曰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我市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四种类型。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市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工程活动的明显增多,地质灾害发生的次数、范围明显增加,据统计,全市共发生地质灾害107起,其中滑坡13起,崩塌15起,泥石流6起,地面塌陷73起,共造成12死亡,重伤10人,大量民房、农田、山林及道路被毁,直接经济损失826.76万元。地质灾害对我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一定程度制约了我市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200
2、82015年,是我市争创全国经济“百强”县(市)、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将大规模展开,为适应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需求,保证我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提高社会和民众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根据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104号)、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6-2010年)、关于做好市、县(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浙土资办200857号),充分结合“十一五”江山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及建设、水利、交通、旅游、气象等部门的相关规划,在全面完成新一轮浙江省江山市地质
3、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基础上,编制江山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8-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作为我市各级政府、部门依法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指令性文件。规划的编制工作由市国土资源局、浙江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承担。2007年11月一12月,对江山全市地质灾害及隐患规模、稳定性及危害程度进行全面调查、复核,进行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防治区的划分,落实了近、远期地质灾害防治任务和实施责任。2009年2月,在充分吸收各部门、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完成规划的编制。规划资料基准年、月:2007年12月。规划期限:2008-2015年;其中近期2008-2010年,远期20112015年。一、地质灾害现状与发展趋势预
4、测(一)社会经济与地质环境背景我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浙、闽、赣三省交界处,北接常山县,南邻福建省,西连江西省,东靠衢江区和丽水市遂昌县,介于东经11822371184820,北纬281429285332之间,总面积2019.48平方公里。全市由21个乡、镇、街道,10个社区,312个行政村构成,总人口58.67万。2007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106.8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2.71亿元,第二产业59.64亿元,第三产业34.53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82万元,全市国民生产总值及人均产值均名列衢州市各县(市、区)前茅。我市自然资源丰富,具有较大规模的水库71座,煤、石灰石、萤石、石煤、铝土等
5、各类生产矿山75个。市内交通便利,是东部沿海地区和浙、闽、赣边界地区交通干线的交汇点,浙赣铁路、黄(山)一衢(州)一南(平)高速公路横贯全境,205国道和2条省道与县、乡公路交织成网。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康庄工程”,所有行政村通水泥公路,大部分自然村通简易公路建设及机耕路。我市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约17C,多年平均降水量1684.1毫米。3-9月春、梅、台汛期降雨集中,10-次年2月降雨较少。降雨量分布受地势高低变化影响明显,由江山港平原区向南部高山区递增,南北差异近500毫米。水系以江山港及支流为主,西部浙赣边界河流汇入江西省信江。总体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中部
6、平坦,其中中低山、高丘面积1177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58%低丘面积636.88平方公里,占32%平原区面积205.6平方公里,占10%我市地层分布地区差异明显,西北部以层状沉积岩为主,发育有大量的可洛石灰岩,东南区以硬质块状火山岩和潜火山岩为主,潜火山岩与地质灾害尤其是泥石流灾害关系密切,我市已发生的泥石流灾害基本位于潜火山岩分布区。域内北东、北北东向断裂发育,部分地区岩层节理、裂隙较多。根据历史记载,我市无震源,仅有波及性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8306-200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对应地震基本烈度小于VI度区域内,属地壳活动基本稳定区域。(二) 地质灾害现状与
7、趋势我市共分布各类地质灾害隐患98处,其中滑坡隐患20处,占20%崩塌28处,占28%泥石流隐患25处,占26%地面塌陷隐患25处,占26%地质灾害隐患共计威胁人口365户1263人,威胁民房397幢,电站、工棚、采石场各1个,公路1200余米,茶地、林地、农田近2000亩及其他基础设施,合计威胁财产2643.07万元。从威胁人口、财产分析,地面塌陷是我市威胁最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威胁人数占地质灾害威胁总人数的40%威胁财产占51%地质灾害隐患中,规模中型、稳定性差(或中易发)、威胁人数在10人以上或威胁财产在100万元以上及规模小型、稳定性较差(或低易发)以上、威胁人数在30人以上或威胁财产
8、在100万元以上的重点防治点12处;规模小型、危害程度较大、威胁人数10-30人的次重点防治点13处;一般防治点73处。我市20个乡(镇、街道)均有地质灾害或隐患分布。岩性以泥岩、泥质粉砂岩、花岗岩、凝灰岩等易风化岩性为主。滑坡隐患体坡度一般在20-30度,控滑结构面基本上为松散土层与下伏基岩的接触面,崩塌隐患体坡度一般大于40度,均与农民建房、筑路等不合理工程切坡有关,往往位于顺向坡(坡体倾向与岩层倾向一致)上。泥石流隐患一般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漏斗状沟谷,前缘明显收缩,呈“V”型,山高坡陡,沟口往往形成由漂、卵、砾石组成的堆积扇形体,沟谷的两侧往往分布大量的石砌梯田。岩落地面塌陷分布于覆
9、盖型岩溶区,不规则圆形为主,少数呈椭圆形,坑口直径210米,深度一般24米,过量开采地下水是地面塌陷形成的主要原因。冒顶塌陷以椭圆形为主,塌陷坑常呈串珠状产出,长轴方向与采空区走向一致,塌陷坑直径以小于10米为主,采空区顶板薄,岩石裂隙发育,破碎,大气降水入渗是地面塌陷形成的主要原因。首轮规划期内(2003-2007年),我市仅发生地质灾害6起,未造成人员伤亡。但由于我市山区面积大,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汛期降雨较集中,人类工程密度、强度将进一步加大,预计20082015年各类地质灾害发生几率将有所增加。劈山建厂、盖屋、筑路使边坡失稳;矿山特另U是建筑用料采石场,采场区往往悬崖临空,危岩垒垒,极易
10、引发崩塌,废弃矿渣无序堆放,又缺乏必要的支护,容易产生泥石流,采空区顶盖过薄,容易引发冒顶塌陷;部分地区仍存在森林整片采伐、开垦等不当行为,易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岩溶分布区过量开采地下水,易引发地面开裂甚至塌陷。(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展首轮规划实施以来,我市以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颁布实施为契机,加强管理,增加投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开始按年度编制、实施江山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明确了地质灾害防治年度目标,落实了相关防治任务,并加强监管。编制完成江山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相配套的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基本建立了一套管理有序、上下联动的地质
11、灾害应急机制。在坚持汛期巡查、值班和灾情速报制度的同时,市国土、气象部门大力协作,开始在我市探索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警)工作。市地质环境监测站配备了专职人员和野外用车,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力量和应急处置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多渠道投入机制初步建成:市、乡(镇、街道)政府均将地质灾害防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将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同时,通过项目招、拍、挂,充分利用个人、企业等社会资金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大力开展地质灾害基础调查:根据省国土资源厅要求,我市开展了乡(镇)地质灾害易发区图(1:1万)及说明的编制,2007年完成成果认定、备案。2008年10月完成小
12、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成果认定、备案。2007-2008年,开展了新一轮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为本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修编打下基础。开展城市岩溶地质环境调查评价:针对覆盖型岩溶分布面积广,地面塌陷多发的现状,我市于2004-2006年实施了“江山市城市岩溶地质环境调查评价”项目。通过对全市300平方公里岩溶分布区地面塌陷的调查及多因子分析,初步建立了岩溶地质环境数据库,进行了岩溶地面塌陷易发程度分区,并划出了适宜进行场地工程建设的安全地段,为我市城市的发展规划提供了较科学的依据。群测群防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市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均发放了防灾明白卡、避险卡,具体落实了防灾责任人和监测
13、责任人地质灾害的监测已覆盖全部已查明隐患点。同时,利用农村集市、村民大会、两委换届等时机,开展多种形式的地质灾害科普宣传工作,增强广大干部和群众的防灾意识,提高防灾抗灾能力。特别是2006年底,结合全国地质灾害防治万村培训工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历时近一个月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宣传工作,使群众灾中自救、互救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进一步深入:我市积极组织开展易发区内建设工程和城镇、村庄、集镇规划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认真执行认定、备案制度,2003-2007年,共认定、备案一、二、三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150余项,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建设工程评估率100%针对山区农民建房
14、地质灾害多发的实际,我市积极探索农民宅基地质灾害评估新形式,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取得良好效果,规划期内未发生因切坡建房引发的地质灾害。勘查、治理、搬迁避险工作有计划开展:我市把地质灾害的勘查、治理、搬迁避险当做重点工作抓好、落实好。每年在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中,均根据防治规划及财政情况,制订年度防治任务,并落实考核、监管措施。通过有计划的搬迁及勘查、工程治理,规划期内,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原有的140余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中,已有77处消除了威胁,30余处危害程度得以不同程度的减轻。(四)地质灾害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仍十分繁重:我市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威胁人员、财产众
15、多,防治任务繁重,而全市现有防治技术力量较为薄弱,技术力量不足,乡(镇、街道)政府相关人员配备也不够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任务仍将十分繁重。地面塌陷防治难度大:我市地面塌陷分布面积大,隐患点众多,且大都位于人口稠密、社会经济相对发达的平原、丘陵区,危害严重。由于地面塌陷防治涉及国土、环保、水利、安监、林业等多个部门,协调、管理难度较大,防治责任落实困难。地质灾害治理工作难度较大:治理项目经费筹措困难,部分危害严重灾害点治理进度明显落后于防治规划要求。搬迁安置项目的资金筹措,安置地的落实,替代产业开发的等方面工作难度较大,造成部分项目进度滞后。群测群防科技水平偏低:现有地质灾害隐患虽已全部纳入群测群
16、防网络,但监测手段主要以巡查、目视为主,群专结台、专业监测点偏少,群测群防的科技含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山区农民宅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现有工作基础上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化。易发区内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措施落实的监督、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紧密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健全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地质灾害预报预警能力和防治水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
17、展。(二)基本原则全面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综合考虑全市地质灾害的发育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全面规划,确定总体目标。在全面规划基础上,分近、远期确定规划的阶段任务、目标;近期重点抓好威胁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地质灾害多发乡(镇、街道)及重点工程区及重点时段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远期考虑规划的指导性、科学性、前瞻性,以促进地质环境的根本好转。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我市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隐患分布及社会经济状况,地质灾害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在完善群测群防工作基础上,采取应急排险、治理及搬迁避险相结合手段对地质灾害进行综合防治。统一管理
18、,各负其责的原则:市政府要加强对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各相关部门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市国土局负责全市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其他相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完善制度,依靠科技的原则:完善地质灾害调查、预警、评估及其他相关制度。应用新理论,新思路总结研究地质灾害发生、发展、演变规律及成因机制;用新技术、新方法治理地质灾害,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地质灾害科学研究,调查评价、勘查、设计、治理、监测、预报预警水平和实效及应急处置能力。(三)目标1.总体目标到2015年,建立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地质灾害防治监督管理、制度建设、基础调查、群测群防和专
19、业监测、预警预报、应急处置、适时治理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使已查明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人员基本脱险,新发生的地质灾害隐患及时群测群防,并因地制宜开展防治。(1)近期目标(2008-2010年)进一步完善群测群防防灾网络,使之覆盖有地质灾害隐患分布的行政村和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通过监测预警、工程治理、搬迁避险等综合措施,使我市12处已查明重点防治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威胁基本得以消除,全市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人员减少50%,受威胁财产减少50%。已查明的隐患点杜绝发生有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新查明的地质灾害及隐患,及时列入群测群防防灾网络,确定防灾措施。(2)远期目标(2011-2015年)建立起系统、完善的
20、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防灾网络及市、乡(镇、街道)、行政村三级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地质灾害的防治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有效地降低全区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重点实施已查明的13处次重点防治地质灾害隐患点及一般防治点中稳定性差地质灾害隐患的工程治理和受威胁人员搬迁避险。通过监测预警、工程治理、搬迁避险等综合措施,使全市已查明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人员基本脱险。新发生的地质灾害隐患,在群测群防基础上因地制宜开展防治。三、主要任务(一)深入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在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工作基础上,对部分地质灾害隐患威胁人员财产变化明显、易发区
21、界限更动较大的乡镇1:1万地质灾害分布与易发区图进行修编。对地质灾害隐患较多、危害严重的公路(特别是“康庄工程”)沿线、水库岸坡、旅游景区、山区中小学,进行专项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系统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的分布发育规律、形成条件、诱发因素、稳定状态及危害程度,科学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地段,为灾害隐患点监测预警和综台治理提供基础依据。(二)建立较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乡(镇、街道)、村三级突发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使之覆盖到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和有灾害隐患点的行政村。提高群测群防的技术含量,选择1处危害性人员众多、规模较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埋设专门监测仪器,由专业技术人员实施专业监测
22、。加强我市地质灾害基础数据库建设,开展突发性地质灾害临界雨量的调查、研究,在降雨集中、地质灾害隐患较多的山区小流域增设雨量监测站,加强监测人员的技术培训,使我市突发性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准确率明显提高。(三)健全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与救援系统结合我市的实际,进一步完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根据防治工作需要及隐患点治理现状,对应急预案操作手册每年进行修订与更新。加强应急队伍、装备建设,地质灾害易发乡(镇、街道)均要结合汛期防洪,建立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和救援队伍,设立安置区,并配置必要的应急装备,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四)建立地质灾害隐患分级监管机制加强管理与资金投入,逐步建立地质灾害隐患分级监管机制。12
23、处重点防治地质灾害隐患列为市级监管点建设范畴,由所在乡(镇、街道)在专业技术队伍的协助下编制防灾预案,并送市国土局备案,列入我市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中需重点防治地质灾害隐患名录,确定防治目标,并加强监管力度;13处次重点防治地质灾害隐患列为乡级监管点建设范畴,由所在乡(镇、街道)在专业技术队伍的协助下编制防灾预案,明确防灾责任;其余一般防治地质灾害隐患由所在行政村负责日常的监测、巡查工作。(五)因地制宜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勘查、工程治理、搬迁避险和预警预报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的治理,对规模较大、危险性大,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在勘查的基础上实施工程治理;对经勘查比选后认定,防治必要性迫切,但治理技
24、术难度大、经济上不合理、自然环境条件差、不适宜人居的灾害点,则实施搬迁避让;对规模较小、危害较轻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则采取应急排险等简单治理措施,或通过设桩等简易措施来监测灾体的地表位移,通过预警预报、临时避险等方式摆脱地质灾害威胁。通过勘查治理、搬迁避险和预警预报项目的开展,最大限度地降低地质灾害隐患的威胁,保证规划近、远期目标的实现。(六)大力加强岩溶地面塌陷防治工作岩溶地面塌陷是我市分布范围最大、威胁最严重的地质灾害。要加大地面塌陷防治力度,通过大力推进城镇、农村改水工程,制定相关管理办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地下岩溶水的开采规模,防止地面塌陷的发生。在岩溶区进行工程建设的,要按要求进行地质灾害
25、危险性评估。(七)加强矿山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我市石灰石资源丰富,开采矿山众多。对矿山(包括废弃矿山)集中地段,进行矿山地质灾害的专项调查,并进行安全评估,并因地制宜开展防治。对废弃矿山,应进行削坡、复垦还绿,消除滑坡、崩塌隐患;对生产矿山,应结合矿山生态环境恢复要求,边开采、边治理、边复绿;对待采、待批矿山,要按照开采利用方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求,严格管理、规范采矿行为。尤其要加强坑采矿山(废弃矿山)地下采空区调查,对部分顶盖较薄、地表塌陷多发、分布地域居民集中的地下采空区进行工程治理或对采空区上居民、企业实施搬迁避险。(八)强化工程建设与运行的地质灾害防治凡在地质灾害易发地区进行工程建设
26、、新建矿山、移民迁建、旅游开发等,以及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加强对评估成果的监督检查。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和评估报告中提出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抽查或监督检查。对防治措施落实不到位,“三同时”制度执行不彻底的建设工程,要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迟迟不整改的,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加以处罚。(九)交通及水利工程沿线、山区中小学、风景名胜区地质灾害防治我市部分交通及水利工程沿线、山区中小学、风景名胜区,存在一些地质灾害隐患。在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交通、水利、教育、旅游主管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编制防灾预案,对存在较大
27、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段,要提出治理方案,进行工程治理。(十)地质灾害信息网络建设在地质灾害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信息网络,通过互联网,为社会提供地质灾害信息服务。(十一)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示范区(点)建设地质灾害搬迁避让示范乡镇建设。在全市选择一个经济欠发达,自然环境条件差,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隐患点多乡镇,在政策、资金上加大倾斜力度,加强安置地及替代产业建设,鼓励村民结合下山脱贫、新农村建设等实施搬迁避险,对全市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作真正起到示范作用。滑坡、崩塌监测、治理、搬迁示范点建设。选择若干处规模较大、稳定性差(或中易发)、危害严重的滑坡、崩塌、泥石流隐患点,在政策、资金上加大倾斜力
28、度,或勘查治理,或搬迁,消除威胁。同时加大监测、巡查力度,有条件的埋设专业监测仪器,实施专业监测。通过上述监测、治理、搬迁示范点建设,推动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治理、搬迁工作。四、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重点防治区(_)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具备发生地质灾害的地质环境条件,容易或者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根据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气候植被、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全市划分为2个地质灾害高易发区、6个中易发区、2个低易发区和4个不易发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面积134.3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6.7%。双塔一虎山高易发区(A1)包括江山城区大部,面积约90.
29、84平方公里,分布泥岩、灰岩,覆盖型岩溶发育,曾发生36起岩溶地面塌陷灾害,造成1人死亡,2人重伤,15间民房、十余亩农田被毁,经济损失28.44万元,目前仍有地质灾害隐患14处,威胁人口142户426人,财产479.07万元。大陈一四都高易发区(A2)位于大陈乡及四都镇,面积约43.51平方公里,以低丘为主,分布灰岩、泥岩,含石煤矿,曾发生地面塌陷、泥石流灾害21起,造成1人死亡,十余亩农田、山林被毁,经济损失23.87万元,目前仍有地质灾害隐患16处,威胁人口33户207人,财产1009万元。中易发区(B)面积228.54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1.3%。吴村一坛石中易发区(B1)位于贺
30、村镇吴村一坛石镇占塘一带,面积约40.63平方公里,以低丘为主,分布灰岩、泥岩、粉砂岩,覆盖型岩溶发育,曾发生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灾害6起,造成民房36间、农田4.5亩被毁,经济损失16.2万元,目前仍分布地质灾害隐患2处,威胁财产0.5万元。长安一箸坑中易发区(B2)位于长台镇长安坂一张村乡箸坑一带,面积39.27平方公里,以丘陵、中低山为主,分布紫红色泥岩、含砾砂岩以及石英正长斑岩,曾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6起,造成5人死亡,1人重伤,民房16间、农田百余亩被毁,经济损失170.2万元,其中,张村乡双台丰村东方门滑坡(139)造成4人死亡,1人重伤,是我市人员损失最严重的一次地质灾害;目
31、前,该区分布地质灾害隐患10处,威胁人员16户53人财产273.5万元。政棠一英岸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3)大部属风林镇,面积23.75平方公里。属丘陵区,分布紫红色砂砾岩、泥岩、页岩、灰岩及变质岩,夹煤线,构造发育,岩石破碎,残坡积层厚,曾发生冒顶型塌陷等地质灾害9起,造成1人死亡,1人重伤,山林百亩受损,经济损失70万元,目前仍有地质灾害隐患3处,威胁3户12人,财产12万元。大峦口中易发区(B4)峡口镇、石门镇,面积65.74平方公里。属中低山区,分布石英正长斑岩、花岗岩体,岩石风化强烈,裂隙发育,残坡积层厚,曾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3起,造成山林、道路受损,经济损失1.1万元;该区分布地质
32、灾害隐患9处,威胁34户107人财产148万元。保安中易发区(B5)位于保安乡域内,面积40.95平方公里。属低山区,分布紫红色砂岩、凝灰岩,含萤石等矿产,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残坡积层厚,曾发生冒顶型塌陷、滑坡地质灾害4处,造成10间民房受损,经济损失20万元。地质灾害类型采空区各2处,目前,仍有地质灾害隐患7处,威胁23户69人财产112万元。老佛岩一东积一将军岩中易发区(B6)双溪口乡域内,面积18.2平方公里,属中山区,分布凝灰岩及流纹斑岩、花岗岩体,断裂发育,岩石破碎,残坡积层厚,曾发生崩塌灾害3起,造成4亩农田受损,经济损失3.25万元,目前,共分布地质灾害隐患7处,威胁26户8
33、9人,财产33万元。低易发区(C)面积1352.8平方公里,占江山市面积67%江山北部低易发区(C1)主要分布于江山市北部乡(镇),面积328.82平方公里,以丘陵、低山为主,古生代地层发育,是江山市石煤和石灰、水泥原料产地;曾发生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质灾害10起,造成2人死亡,经济损失125.25万元;目前分布地质灾害隐患11处,威胁48户160人,财产195.5万元。江山中部一南部低易发区(C2)分布于江山市中部一南部广大地区,面积1023.98平方公里,占江山市域面积的一半以上,以丘陵、中低山为主,分布地层齐全,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质灾害9起,造成2人死亡,重伤6人,毁房
34、10幢,农田、山林160余亩受损,经济损失368.45万元,其中,风林镇茅坂村塘坞垄泥石流灾害(20-01)经济损失250万元,是我市历史上财产损失最严重的地质灾害;目前,该区共分布地质灾害隐患19处,威胁40余户140人,财产380.5万元。地质灾害不易区(D)面积303.79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5%无地质灾害及隐患分布。(二)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结果,综台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及重要工程建设布局、旅游开发、人类工程活动等,共划分重点防治区7个,面积340.99平方公里,占我市总面积的16.9%。1. 双塔一虎山岩溶塌陷灾害重点防治区(I1)
35、位于双塔街道及虎山街道域内,包括江山城市建成区大部,面积109.59平方公里,大部属双塔一虎山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1)。该区是我市经济和社会生活高度密集区,常驻及暂住人口超过10万,我市一半以上的国民经济产值也出自该区。该区大部属江山港冲积平原,地势平坦,起伏小。大面积分布灰岩、泥岩,覆盖型岩洛发育,地下常分布大小不一的落洞。曾发生岩溶塌陷灾害34起,塌陷坑上百个。另外该区也是我市重要的石灰石开采区,滑坡、崩塌、冒顶塌陷灾害多发。目前,该区共分布地质灾害隐患14处,以岩溶地面塌陷隐患为主,共9处,占64%滑坡隐患3处,崩塌隐患2处。地质灾害隐患共计威胁人口142户426人,民房176幢,农田、
36、茶叶地、山林百余亩,威胁财产479.07万元。地质灾害隐患中,重点防治、市级监管点3处,其余11处为一般防治、村级监管点。该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1)加强地质灾害隐患及居民集中居住点、乡村公路、矿山的汛期巡查;重点防治、市级监管点由所在乡(镇、街道)在专业技术队伍的协助下编制防灾预案,并送市国土资源局备案,列入我市2009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中需重点防治地质灾害隐患名录,确定防治目标,并加强监督力度;一般防治、村级监管点由所在行政村负责日常监测、巡查。(2)虎山街道荷塘村祝家坞地面塌陷隐患(新增3)、双塔街道县前村西山周家祠堂滑坡隐患(029)、双塔街道县前村西山周家祠堂崩塌隐患(030)、虎
37、山街道江山底村王宅岗方家山滑坡隐患(075)实施应急排险、监测预警;双塔街道郑村黄泥岗地面塌陷隐患(新增4)、长台镇乾湖村乾顶自然村洋广崩塌隐患(130)实施勘查、工程治理。(3)继续大力推进城市改水工程,制定相关管理办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地下岩溶水的开采规模,防止岩溶塌陷的发生。(4)继续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治理,较少废弃矿渣积存,防止滑坡、崩塌、泥石流、冒顶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发生。(5)加强对丘陵区农民建房的管理、指导,防治因过量切坡引发地质灾害。(6)严格贯彻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须按要求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2. 大陈一四都岩溶塌陷、冒顶塌陷灾害重点防治区(I2)位于
38、大陈乡及四都镇域内,面积约43.5平方公里,大部属大陈一四都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2),邻近城区,属经济较发达地区,人口稠密,厂矿尤其是矿山开采企业众多。该区东部属低丘,表层为亚砂土、砂砾石层,厚度大于10米,下覆地层为灰岩、泥岩,地下岩溶发育;西部属丘陵区出露泥岩、粉砂岩,含石煤矿,矿山采空区面积大。历史上曾发生地质灾害21起,东部以岩溶塌陷为主,西部以采空区冒顶塌陷为主。目前,仍分布地质灾害隐患16处,其中岩溶塌陷隐患4处,占25%冒顶塌陷隐患9处,占56%滑坡隐患2处,泥石流隐患1处。地质灾害隐患共计威胁人口33户207人,民房33幢,农田、茶叶地、山林千余亩及大量大量水利、电力、通讯基础
39、设施,威胁财广1009万兀。地质灾害隐患中,重点防治、市级监管点1处,其余为一般防治、村级监管点。该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1)加强地质灾害隐患及居民集中居住点、乡村公路、矿山的汛期巡查;大陈乡乌龙一南蕉一带地面塌陷隐患(编号:055062)由大陈乡在专业技术队伍的协助下编制防灾预案,并送市国土资源局备案,列入我市2009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中需重点防治地质灾害隐患名录,确定防治目标,并加强监督力度,其余地质灾害隐患列入村级监管点,由所在行政村负责日常监测、巡查。(2)大陈乡乌龙一南蕉一带地面塌陷隐患(055062)实施工程勘查、治理,并作为我市地质灾害隐患监测、治理的示范工程;四都镇上峰村路头
40、自然村见坞南山坡滑坡隐患(049)实施工应急排险及监测预警。(3)继续大力推进集镇改水工程,制定相关管理办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地下岩溶水的开采规模,防止岩溶塌陷的发生。(4)加强坑采矿山(废弃矿山)地下采空区调查,对部分顶盖较薄、地表塌陷多发、分布地域居民集中的地下采空区实施工程治理或对采空区上居民、企业实施搬迁。(5)继续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治理,较少废弃矿渣积存,防止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6)加强对丘陵区农民建房的管理、指导,防治因过量切坡引发地质灾害。(7)严格贯彻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对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须按要求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3. 长安一箸坑滑坡、崩塌、泥
41、石流、冒顶塌陷灾害重点防治区(I3)位于长台镇长安坂一张村乡箸坑一带,面积39.27平方公里,大部属长安一箸坑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2),北部紧挨长台镇,人口较稠密,工、农业较发达,南部邻近白水坑水库,是我市重要的生态和水源保护区。长安坂一带为丘陵,出露紫红色泥岩、含砾砂岩以及石英正长斑岩,含萤石等矿产,箸坑一带为中低山区,出露石英正长斑岩体,断裂发育,岩石破碎,残坡积层厚。历史上曾发生多次地质灾害,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目前,仍分布地质灾害隐患10处,其中滑坡隐患4处,崩塌隐患4处,泥石流隐患、地面塌陷隐患各1处,威胁人员16户53人,民房14幢,农田、林地70亩,道路360米,菇棚1个
42、,威胁财产273.5万元。地质灾害隐患中,重点防治、市级监管点1处,次重点防治、乡级监管点3处,一般防治、村级监管点6处。另外,区内晚长公路沿线由于分布紫红色泥岩、含砾砂岩,岩性松散,易风化,残坡积及强风化层普遍较厚,不稳定路段较多。该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1)加强地质灾害隐患及居民集中居住点、乡村公路、矿山的汛期巡查;长安坂4村一5村地面塌陷隐患(编号:128)由长台镇在专业技术队伍的协助下编制防灾预案,并送市国土资源局备案,列入我市2009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中需重点防治地质灾害隐患名录,确定防治目标,并加强监督力度;次重点防治、乡级监管点由所在乡(镇)在专业技术队伍的协助下编制防灾预案,
43、落实防灾措施;其余一般防治、村级监管地质灾害隐患由所在行政村负责日常监测、巡查。(2)张村乡毛长甫村箸坑滑坡隐患(123)、长台镇4村一5村长安坂地面塌陷隐患(128)、长台镇长安村塘坑口崩塌隐患(129)长台镇乾湖村乾顶自然村洋广崩塌隐患(130)实施应急排险、监测预警;张村乡安顶村泉水坂自然村滑坡隐患(124)实施勘查、工程治理;张村乡毛长甫村一队崩塌隐患(121)危险区人员搬迁避险。其中安顶滑坡隐患(124)建成全市地质灾害隐患工程治理示范点,在治理完成之前,埋设仪器,实施专业监测。(3)加强对丘陵、山区农民建房的管理、指导,防治因过量切坡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4)(4)继续开展矿
44、山生态环境治理,防止泥石流、冒顶塌陷等灾害的发生。(5)加强晚长公路沿线边坡监测,并根据危害及财政情况,及时开展治理。(6)严格贯彻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对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须按要求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4. 政棠一英岸滑坡、崩塌、冒顶塌陷灾害重点防治区(I位于风林镇域内,面积23.75平方公里,大部属政棠一英岸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3),处于江(山)一峡(口)公路沿线,工农业发达,厂矿企业众多。属丘陵区,分布紫红色砂砾岩、含砾砂岩、泥岩、页岩、灰岩,变质岩,夹煤线,构造发育,岩石破碎,残坡积层厚。该区历史发生地质灾害以滑坡、崩塌、冒顶塌陷为主,现大部已稳定。目前,分布滑坡隐患1处、崩塌
45、隐患2处,地质灾害隐患共威胁3户12人,民房3幢,威胁财产12万元。该区地质灾害隐患均属一般防治、村级监管点。该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1)加强地质灾害隐患及居民集中居住点、乡村公路、矿山的汛期巡查。(2)凤林镇南坞村茅村垄自然村望火楼滑坡隐患(新增12)、凤林镇茅坂村达淤自然村七里山底崩塌隐患(114)危险区人员实施搬迁避险。(3)加强矿山开采管理,防止采空区冒顶塌陷灾害的发生;(3)加强对丘陵区农民建房的管理、指导,防治因过量切坡引发滑坡、崩塌灾害;(4)严格贯彻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对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须按要求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5. 大峦口泥石流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I5)位于部
46、峡口镇、石门镇域内,面积65.74平方公里,大部属大峦口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4),地形切割强烈,中低山区分布面积较大,出露石英正长斑岩、花岗岩等侵入岩体,断裂发育,岩石破碎,残坡积层厚。该区是我市重要的生态、水源保护区,峡口水库是我市中南部乡、镇重要的灌溉、饮用水源。该区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以泥石流为主,目前仍分布地质灾害隐患9处,其中泥石流隐患8处,占89%崩塌隐患1处,共威胁34户107人,民房34幢,山林、坡地230余亩,道路200余米,威胁财产148万元。地质灾害隐患中,重点防治、市级监管点2处,次重点防治、乡级监管点2处,一般防治、村级监管点5处。该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1)加强地质灾
47、害隐患及居民集中居住点、乡村公路、水库岸坡的汛期巡查;重点防治、市级监管点分别由峡口、石门镇在专业技术队伍的协助下编制防灾预案,并送市国土资源局备案,列入我市2009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中需重点防治地质灾害隐患名录,确定防治目标,并加强监督力度;次重点防治、乡级监管点由峡口镇在专业技术队伍的协助下编制防灾预案,落实防灾措施;其余一般防治、村级监管点由所在行政村负责日常监测、巡查。(2)峡口镇大峦口村岭丈坑自然村水角坞崩塌隐患(013)危险区人员实施搬迁避险,建成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监测、搬迁的示范工程;峡口镇大峦口村华山底泥石流隐(08-02)、峡口镇大峦口村黄荆树泥石流隐患(08-06)石门镇达
48、蓬村小塘源泥石流隐患(09-04)实施应急排险、监测预警。(3)加强山区小流域治理和植被保护,防治因小流域洪水引发泥石流地质灾害。(4)加强对山区农民建房的管理、指导,防治因过量切坡引发地质灾害。(5)严格贯彻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对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须按要求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保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I6)位于保安乡域内,面积40.95平方公里,大部属保安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5),地形切割强烈,中低山区分布面积较大,出露紫红色砂岩、泥岩及凝灰岩,含萤石等矿产,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残坡积层厚。该区邻近仙霞关风景名胜区,是我市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历史上曾发生地质灾害
49、4处,以采空区冒顶塌陷、滑坡为主。目前,仍分布地质灾害隐患7处,其中,泥石流3处,滑坡、崩塌隐患各2处,共威胁23户69人,民房23幢,山林、农田110余亩,道路100余米,威胁财产112万元。地质灾害隐患中,次重点防治、乡级级监管点3处,一般防治、村级监管点4处。该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1)加强地质灾害隐患及居民集中居住点、乡村公路、黄一衢一南高速公路沿线的汛期巡查;次重点防治、乡级监管点由峡口镇在专业技术队伍的协助下编制防灾预案,落实防灾措施;其余一般防治、村级监管点由所在行政村负责日常监测、巡查。(2)保安乡西洋村滑坡(137)、保安乡后坂村老蓬基桥头岗崩塌隐患(019)危险区人员搬迁避
50、险,在搬迁避险完成之前,保安乡西洋村滑坡(137)埋设仪器,实施专业监测;保安乡化龙溪村定家坞泥石流隐患(06-07)、保安乡赵宅门村江山底泥石流隐患(01)、保安乡龙溪村黄井坑崩塌隐患(新增15)实施应急排险、监测预警。(3)加强山区小流域治理和植被保护,防治因小流域洪水引发泥石流地质灾害。(4)加强对山区农民建房的管理、指导,防治因过量切坡引发地质灾害。(5)严格贯彻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对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须按要求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6. 老佛岩一东积一将军岩崩塌、泥石流灾害灾害重点防治区(I7)位于南部双溪口乡,面积18.19平方公里,大部属老佛岩一东积一将军岩地质灾害中易发
51、区(B5),地形切割强烈,为中山分布区,出露凝灰岩及流纹斑岩、花岗岩体,断裂发育,岩石破碎,残坡积层厚。该区位于白水坑水库上游,是我市重要的生态、水源保护区。历史上曾发生崩塌灾害3起,目前,仍分布地质灾害隐患7处,其中崩塌隐患5处,占71%泥石流2处,共威胁26户89人,民房26幢,威胁财产33万元。地质灾害隐患中,重点防治、市级监管点1处,次重点防治、乡级监管点1处,其余为一般防治、村级监管点。该区建议采取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1)加强地质灾害隐患及居民集中居住点、乡村公路、水库岸坡的汛期巡查;双溪口乡东积尾村将军岩泥石流隐患(19-09、1912)由双溪口乡在专业技术队伍的协助下编制防灾预
52、案,并送市国土资源局备案,列入我市2009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中需重点防治地质灾害隐患名录,确定防治目标,并加强监督力度;双溪口乡东积尾村沙丘崩塌隐患(010)由双溪口乡在专业技术队伍的协助下编制防灾预案,落实防灾措施;其余地质灾害隐患列入村级监管点,由所在行政村负责日常监测、巡查。(2)双溪口乡东积村沙丘崩塌隐患(010)危险区人员变迁避险;双溪口东积尾村将军岩泥石流隐患(19-09、19-12)、双溪口乡老佛岩村崩塌隐患(新增16)实施应急排险、监测预警。(3)加强山区小流域治理和植被保护,防治因小流域洪水引发泥石流地质灾害。(4)加强对山区农民建房的管理、指导,防治因过量切坡引发崩塌灾害
53、。(5)严格贯彻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对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须按要求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五、地质灾害防治重点项目(一)乡(镇)1:1万地质灾害分布与易发区图的修编。修编范围:双塔街道、虎山街道、上余镇、塘源口乡、大陈镇、峡口镇、张村乡、保安乡、双溪口乡。负责实施部门:市国土局。2010年争取项目立项并招标,2011年完成。(二)专项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公路(特别是“康庄工程”)沿线专项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调查范围:双塔街道、虎山街道、上余镇、塘源口乡、峡口镇、保安乡、双溪口乡、廿八都镇范围内的公路(特别是“康庄工程”)沿线;调查精度:1:1万一1:5万。负责实施部门:市交通局及相关乡、镇、街
54、道。2010年争取项目立项并招标,2011年完成。库区公路专项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调查范围:碗窑水库、峡口水库、白水坑水库库区公路沿线;调查精度:1:1万。负责实施部门:市水利局、交通局。2010年争取项目立项并招标,2011年完成。旅游景区专项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调查范围:江郎山、仙霞关、浮盖山等旅游景区,调查精度:1:1万。负责实施部门:市旅游局。2010年争取项目立项并招标,2011年完成。(三)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点建设。2010-2013年,在总结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监测经验基础上,选择选择双塔街道后垄村外兰山滑坡隐患(新增2)、保安乡西洋村滑坡隐患(137)、张村乡泉水坂村安顶滑坡隐患(12
55、4),埋设专门监测仪器,由专业人员实施专业监测。、(四)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建设。2011-2015年,在积极建设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的同时,市国土局、水利局、气象局增强协作,开展相关理论研究,加强监测人员培训,增设雨量监测站,力争在规划期末,形成监测方法较齐全、技术水平较先进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体系,使我市突发性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准确率明显提高。(五)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与救援系统建设。2009-2013年,根据应急预案要求,加强资金投入及队伍建设,配置应急设备,设立安置区,进一步增强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与救援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负责实施:市国土局及相关部门,上余、塘源口、大陈、峡口、张村、
56、保安、双溪口等地质灾害易发乡(镇)。(六)地质灾害隐患应急排险及监测预警、工程治理及搬迁避险是规划期内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工作,规划期(2008-2015年)内共实施地质灾害隐患应急排险及监测预警、工程治理、危险区人员搬迁避险项目43项(见附件)。通过项目的实施,近期(20082010年)使我市重点防治、市级监管地质灾害隐患点上受威胁群众基本摆脱地质灾害威胁,远期(2011-2015年)使我市次重点防治、乡级监管地质灾害隐患点及稳定性差的一般防治、村级监管隐患点上受威胁群众摆脱地质灾害威胁。到规划期末,已查明受地质灾害隐患89嗾威胁人员,88嗾威胁财产脱险。应急排险、勘查、治理项目由市国土局及相
57、关乡(镇、街道)负责实施,搬迁避让项目由市农办、市国土局及相关乡(镇、街道)负责实施。(七)地质灾害防治基础数据库建设。2009-2011年,由市国土局牵头,相关部门、乡(镇、街道)配合,加快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勘查、治理等相关基础数据库建设;在此平台上,到规划期末,基本建成结构合理、安全稳定、监管有效、服务全面、覆盖全市的地质灾害防治信息体系。(八)地质灾害综合研究。规划期内,市国土资源局组织下,相关部门、乡(镇、街道)配合,对地质灾害区划、规划、应急调查、评估、易发区内乡(镇)地质灾害分布与易发区编图、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及公路(特别是“康庄工程”)沿线、水库岸坡、旅游景区、山区中
58、小学专项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成果进行系统、深入地总结研究,编制综合研究报告,为我市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九)地质灾害防治示范区(点)建设。规划期内,由市农办及保安乡政府负责实施,建设保安地质灾害治理搬迁避让示范乡(镇),至V2015年,基本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由市国土局及相关乡(镇)负责建设峡口镇岭丈坑村水角坞崩塌隐患(013)监测、搬迁避险示范点,大陈乡乌龙一南蕉一带地面塌陷隐患(055062)、张村乡泉水坂村安顶滑坡隐患(124)监测、治理示范点,以推动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治理、搬迁工作。六、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管理地质灾害防治是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的主要职责,实行主要领导目标责任制。要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列入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建设上下配套、行之有效的防治监管体系。要将规划目标和防治任务分解为具体的年度计划,实行严格的年度考核和政绩评价。建立统一管理、部门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做到责任、投入和措施“三到位”。市国土局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交通、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4763-2024无水氯化钕
- GB/T 44707-2024化学品强化快速生物降解性试验
- 2024年度翻新装修卫生间工程赔偿合同3篇
- 2024年度高校环保项目合作协议
- 造价咨询合同
- 签订方协议的流程 2篇
- 2024年度融资合同及融资款支付借条3篇
- 化工原理自测题:第四、五章(自)
- 场地使用安全协议书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课时1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一)分层作业课件
- 妇产科课件-早产临床防治指南(2024)解读
- 专利实施独占合同范例
- 2024光伏发电项目设备采购与安装合同
- 2022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
- 2024护理个人年终总结
- 人文与历史知识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2024版抗菌药物DDD值速查表
- 猜想04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易错必刷30题10种题型专项训练)
- 海姆立克急救法教学课件
- 药房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管理制度
-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4(第十至十一章)-国开-参考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