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答案_第1页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答案_第2页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答案_第3页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答案_第4页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Ch13.系统的涵义是什么?如何描述一个系统?如何理解系统的普遍性?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的整体。它具有多元性,相关性和整体性。系统的普遍性:系统性自然界和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客体的基本属性。在自然界中,万物皆系统,系统无所不在。4.电子也是一个系统,你如何看?(1虽然根据现有的科学知识还难以把电子看成是一个系统,但是它作为微观物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存在于系统之中,要以系统的方式才能确切地理解它。(2随着科学的发展,可能会发现比电子更深一层的内部结构。(3系统可以从结构上理解,也可以从功能上理解,电子具

2、有整体性。5.如何理解系统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整体与部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独立存在。(2系统具有整体突现性原理。由部分构成系统整体时,有新质的突然出现,旧质的突然消失,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6.系统的结构在何种意义上决定功能在决定系统功能的四个基本因素中,系统的内部结构对于决定系统功能,具有更为直接的根本意义。系统组成元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构是决定系统整体功能的内在依据,而系统的功能则是一定结构的外在表现。Ch21.如何理解有序与无序?如何理解熵?有序指的是客观事物之间或系统内部组成元素之间有规则的联系。无序指的是客观事物或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

3、间联系、组合或运动的无规则性和不确定性。事物的有序与无序具有多样性,可以分为三类:空间序、时间序、时空序。在空间、时间、结构和功能等方面显示出一定的顺序、规则,具有某种确定性和规律性,就是一种有序。有序与无序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有序,也没有绝对的无序。事物的有序与无序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任何事物或过程都是有序和无序的辩证统一。熵最初是用于热力学中,还可以描述系统中微观状态数的大小,熵描述了微观粒子运动的无序程度。申农和维纳提出的信息熵概念是对熵概念一次最深刻的发展。申农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事物不确定性的东西,而信息熵表示的是不确定的大小即信息量。维纳认为,一个系统的熵就是它的无组织程度的

4、度量。一个系统中的信息量愈大,信息熵减少愈多,系统就愈有序,组织化程度就愈高。3.如何理解自组织与他组织?两者之间有本质区别吗?自组织是指一个系统的要素按彼此的相干性、协同性或某种默契,而不是按外界特定的干预而形成特定结构与功能的过程。他组织是指一个系统的要素按照特定指令而形成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过程。两者有本质区别,因为“他组织”的实质在于执行指令,而“自组织”的实质在于相干协同。4.系统从无序向有序演化需要什么条件?(1开放是系统进化的先决条件(2非平衡是有序之源(3非线性是系统进化的内在根据(4随机涨落是系统进化的直接诱因5.系统的演化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的统一,你如何看?系统演化的总趋势是确定

5、的,即从无序到有序的进化,但是由于系统的演化具有混沌性、复杂性、突现性等特点,如混沌是确定性系统的内在随机性,复杂性系统具有内在随机性与复杂性,因此系统的演化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的统一。12.如何理解系统的“突现”性质?突现具有以下基本特点:(1突现是生成的、而不是构成的。(2突现是一个由各组成要素经局域相互作用进行到全域相互作用的自发过程。(3突现是一个受限的生成过程。(4突现出来的稳定模式的功能是由其所处的环境所决定的。(5有一种典型的突现现象:组成部分不断变化,而不改变系统的稳定模式。(6产生突现现象的规律将导致存在差别的稳定性。(7突现具有整体性与微观性。Ch31.全球性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

6、是什么?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的观念,是人类对待自然界的态度。(1生态环境问题的人口根源(2生态环境问题的经济、技术根源(3生态环境问题的观念根源2.评论生态中心主义的主要观点。(1人是自然界的普通成员,人对自然负有道德责任传统的观念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主人,人类要征服自然。人不是大自然的统治者,人只是大自然的普通一员。由于人是普通一员,人类就应尊重这个生态共同体及生态共同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因为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其他成员是同属于一个共同体的,生态系统及其成员应该成为人类道德关怀的对象。(2大自然不但具有工具价值,还具有内在价值传统观念认为,人是价值的中心,是唯一的价值主体。大自然存在着一种内

7、在的、独立于人而存在的价值,人类对大自然负有义务与责任。(3以整体主义思想看待自然和处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生态系统是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元素组成的统一整体,而人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人类是生物圈这个生态大系统中的子系统。系统整体的利益大于其部分的利益。3.简述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思想(1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2人是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3生态系统的利益包含并高于人类的利益(4维护生态系统的繁荣稳定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伦理原则Ch41.如何理解科学?科学仅是自然科学吗?何为人文社会科学?从科学的本义出发,科学就是自然科学。科学就是关于自然的系统化的知识。通常,科学满足五个条件:逻辑一致性,经验检

8、验性,解释性,预见性,可错性。把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统称为人文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包括艺术、文学、哲学、文化学、宗教学、神学等,其特点是受个人经验的影响。人文科学以文、史、哲学等学科来体悟和表达人的内在精神,具有一定的感性和信仰特征。社会科学以社会为研究对象,如研究社会组织、社会结构和规律等。社会科学是关于社会的系统化知识,既具有定量特点,又具有定性特点。4.为何科学的哲学研究成为理解科学本性的重要方面。科学本性的问题,不可能在科学本身之中得到解答。而哲学则这这一问题的理解提供了规范性的处理与论证分析,并构成理解科学重要而不可忽视的方面。Ch51.科学事实与经验事实和客观事实的区别是什么?科学事实

9、与经验事实的区别:只有是对客观事实真实或正确反映的经验事实,才称得上是科学事实。与客观事实的区别:客观事实是客观的,而科学事实是属于认识范畴,作为观察与实验的结果反映到人的意识中,其内容是客观的,而形式是主观的。4.观察渗透理论说明观察完全是主观的吗?如何保证观察的客观性?不是,观察渗透理论只是认为在观察过程中,观察者不是机械地被动消极地接受客体发出的信息的刺激;只是指出在如何接受信息,接受什么信息,以及如何整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编码方面,观察会受到观察主体的理论结构的影响。保证观察的客观性应该做到:(1要求观察结果可以重现(2消除可能影响观察客观性的各种主观因素(3观察中应尽量使用先进的仪

10、器设备和观测技术5,如何正确认识观察实验中的机遇问题?(1对机遇产生的客观根源有正确的认识自然界的任何现象都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偶然现象的背后可能会有某种必然性,如果认识到这一点的话,自然就会留心意外之事,深入研究,最后有可能作出重大发现。(2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识别能力没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识别能力很难发现机遇中的各种线索,转瞬即逝或极其细微的现象会被轻易漏掉。Ch61.演绎法的基本内容及其中的问题是什么?由一组公理推导出一个知识体系,或是从一般原理推演出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叫做演泽法,基本内容即是三段论。问题:(1前提必需为真(2要求论证得当,推理过程中前提之间、前提与结论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因

11、果或逻辑关系(3从结论与前提的范围看,演绎推理的结论小于或等于前提,价值在于发现而不是发明(4它只能揭示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统一关系,不能揭示共性与个性的对立关系,单纯用演绎法不能揭示个别事物多样化的属性。2.归纳法的基本内容及其中的问题是什么?如何正确地看待归纳法?归纳法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的一种思维方法,按照它概括的内容是否完全而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完全归纳法有数学上的穷举法,不完全归纳法中,穆勒提出了归纳五法: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归纳问题主要是指归纳合理性及其辩护问题:(1归纳推理不能得到演绎主义的辩护(2归纳推理的有效性也不能归纳的证明

12、(3归纳推理要以自然齐一律和普遍因果律为基本,而这两者并不具有客观真理性。正确认识归纳法:(1归纳推理是一种或然推理(2归纳推理能为我们提供一种可能性性的结论(3科学认识中,把归纳法和其他的科学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以克服单独运用归纳法带来的局限性。3.为什么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科学研究始于问题。如果观察到时某种事实但并不提出问题,那么无论这类事实被观察过多数次,它们依然是平凡的事实,并不能引起人们对此进行研究。因此,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真正起点。科学问题往往决定着观察什么,如何观察以及能观察什么,对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有重要影响。提出问题更需要想像力和创造力,标志着科

13、学的真正进步。4.科学问题的来源有哪些?(1由某个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而提出的问题(2由不同理论体系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问题(3由理论结构上不符合简单性和普遍性的要求而提出的问题(4由现在理论与经验事实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问题(5对经验事实未能作出统一的理论说明而提出的问题(6由理论的实际应该与现有技术条件的矛盾而提出的问题5.科学选题有哪些基本原则?(1需要性原则(2创新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6.回溯推理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提出的假说能解释观察到的事实。Ch71.科学假设的特征和作用是什么?基本特征:(1假说具有一定的科学性(2假说具有猜测性作用:(1假说是科学探索的重要手段(2假说及假

14、说间的争论可以激发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学术繁荣(3假说对科学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4假说可以激发人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2.在科学假说的检验中证实、确证与证伪之间的关系怎样?确证与证实不同,确证只是对过去的判断,即表明在过去的检验中,检验蕴涵与观察实验证据是相符的,但以后的检验会怎么样,则不知道。证实则不仅是对过去的判断,也是对将来的保证。证伪与证实在逻辑上是不对称的,用一个反例说明假说不成立。3.证伪一个科学理论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吗?不是,证伪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假说的检验蕴涵与观察实验结果不一致,不一定就是假说本身错了,还有两种情况必须考虑。(1辅助性假说是否正确。(2观察实验结果是否正确5.如何

15、看待逻辑实证主义关于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哲学的中心问题是意义问题,用意义标准和经验可否证实来划分科学与非科学。逻辑实证主义在科学史上有它的积极的意义,如中世纪后力学为中心的实验科学的崛起,伽利略强调从观察和实验出发,通过数学分析和逻辑推演得出正确的结论。伽利略的方法体现了逻辑实证主义最核心的部分。实证论在现代科学中也有其伟大的贡献。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就深受马赫的实证主义的影响。实证主义混淆了一个陈述的意义性和科学性,而且它从科学中排除了几乎所有的科学理论,因为科学理论是全称陈述,全称陈述是不可能证实的。同时实证主义的划界标准是绝对的和逻辑的,后来的历史主义则是相对的和变化的。

16、6.如何区别科学与伪科学?科学具有客观性、理性、可检验性、可重复性、逻辑完备性和批判性。而伪科学在本质上属于非科学的范畴,当且仅当它冒充科学时,伪科学明知自己不是科学,却偏偏谎称自己是科学,或伪装或假冒成科学,如电脑算命、伪气功、永动机、水变油、李森科主义和华莱士降神术等。它和科学有原则的对立。Ch81.技术的基本界定可以从哪几方面加以理解?(1作为客体的技术物化层面上,技术包含了所有人造的、物质的人工物,如工具、机器和消费品。(2作为知识的技术知识的层面,技术是为了完成特定目标而协调动作的方法、手段和规则相结合的体系。(3作为活动的技术2.技术人工客体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对于理解技术设计有什么

17、意义?技术人工客体具有物理的和意向的二重属性。一方面,它是带有特定物理结构的物理客体,其行为是由自然律来支配的。另一方面,也是技术客体的一个本质方面,就是它的功能。一个技术客体的功能是以目的论的方式来被描述的,是用来实现一定功能的。技术客体二重性的知识对于技术设计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设计不仅仅是被设计事物的物理性质的完整描述,而且还应该包含了关于这一物理系统怎样能够实现所要求的功能的理解。或者说,技术设计需要表明一个技术客体如何在物理结构的基础上实现特定的功能。4. 技术与科学的关系如何理解?技术与科学的区别核心是什么?技术具有自己的独立范畴和独立规律,有自己的本体论地位。从历史上看,在前科学

18、时期,技术的起源比科学早,各种技术发明和改进往往来源于偶然的经验发现,并未接受科学的指导,也不是科学理论的应用。在技术与科学的结合时期,第一阶段技术与科学开始相互融合,但是技术的发展主要动力还是来自生产与实践;第二阶段,高技术发展需要以科学的重要发现为前提和基础。技术并不是科学的应用或应用科学。技术在自身的进化中发展出相对独立的、并区别于科学的知识体系与社会规范,二者在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核心及社会规范上有着基本的区别。Ch93.理解技术问题的核心是什么?技术问题如何进行情境分析?理解技术问题的核心是发明问题。情境分析:首先揭示和分析发明情境开始,突出某种不能令人满意的特点。然后把情境变成最小化问题和最大化方法。建立问题模式,它能言简意赅、准确无误地反映问题的本质:技术矛盾和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矛盾造成的技术矛盾。5.常规技术设计中哪方面的知识使之可能区别于科学知识?常规技术设计中作为技术知识核心的基本概念,它所包含的运行原理与常规构型使得技术知识得以与科学知识区分开来,并体现出技术活动自身独特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