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_第1页
优秀教案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_第2页
优秀教案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_第3页
优秀教案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_第4页
优秀教案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9-31页信息窗1,第1、2个“红 点”内容。教学目标:1 .结合解决问题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学会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 数的方法。2 .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 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3 .学会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 的密切联系。4 .在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 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教学难点:选用恰当的方法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具准备:若干张长24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若干张边长1 7厘米 的 各 种 正 方 形 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 .多媒体出示几幅剪纸图片谈话:同学们,剪纸是我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看,出示课本情境图:这张纸长24厘米, 宽18厘米口我们把它剪成边长是 /整厘米的正方形吧这些剪纸样式千姿百态,形象生动漂亮,可美化我们的生活。看,图上的同学也 在学习剪纸呢!要想剪完后没有剩 三余,正方形的边关 可以是几厘米呢?师:同学们,你也想加入他们的剪纸小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剪纸有关的知识。(板书:剪纸中的数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师:仔细观察信息窗里的信息,你

3、发现哪些信息呢? 预设学生发现的问题如下:生1:长方形纸的长是18厘米、宽是12厘米。生2:要求把这张长方形的纸剪成边长是整厘米的正方形。生3:剪完后没有剩余。生4: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长方形纸片才能没有剩余呢?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一)探索红点一: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最长是几厘米?1 .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师:整厘米是指多少厘米?没有剩余又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 求,以小组为单位去研究一下吧!多媒体出示活动要求:小组内利用手中的学具,一起来摆一摆,用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可以将长 24厘米, 宽 18 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小组长将拼摆的结果记录下 来。小组合作学

4、习,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拼摆预设:生1:我用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摆,正好摆满。生2:我用边长是2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摆,正好摆满。生3:我用边长是3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摆,正好摆满。生4:我用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摆,正好摆满。生5:我用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摆,有剩余。生6:我用边长是5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摆,有剩余。2、生汇报拼摆结果,教师将能摆满和不能摆满的结果分类板书。3、根据活动结果提升数学问题( 1)师:要想拼摆完后没有剩余,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最长是几厘米?生再次讨论,交流汇报,师进行引导。生汇报预设:拼摆后没有剩余,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1 厘米、 2 厘米、 3 厘米、 6 厘米

5、。其中正方形的边长最长的是6 厘米。(2)师:正方形的边长为什么不能是 4、5、7厘米呢?想一想:正方 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预设:生1:长方形的长24除以5、7都不能除尽。生2:长方形的宽18 除以4、5、7 都不能除尽。生 3:长方形的长和宽不能同时被4、 5、 7 除尽。师:可见,只有用边长是1 厘米、 2 厘米、 3 厘米、 6 厘米的正方形才能将长方形摆满,那么1、 2、 3、 6 与 24和 18有什么关系呢?同桌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出1、 2、 3、 6既是 24的因数,也是18的因数。( 3)师:24 的因数有哪些?18的因数呢?学生回答,师板书:24 的

6、因数:1、2、3、4、6、8、12、2418 的因数:1、2、3、6、9、18(4) 24和18公有的因数有哪些呢?指名回答并板书:24和18公有的因数:1、2、3、6(5) 24和18公有的最大因数是哪个?指名回答并板书:24和18公有的最大因数:64、师:什么是公因数?什么是最大公因数呢?预设生回答:其中1、2、3、6既是24的因数,也是18的因数。也就是说 1、2、3、6是24和18的公因数。这几个公因数中其中 6是最大的,也就是说6 是24和18的最大公因数。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进一步讲解:24的因数18的因数24和IX公有的因数1、2、3、6既是24的因数,也是

7、18的因数,它们是24 和18的公因数其中6是最大的,是24和18的最大公因数口5、师进一步归纳:(1)两个非零自然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2)所有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公因数就是最大公因数。(二)探索红点二:怎样找 12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师:我们已经找到了 24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现在我们可以试着用你喜欢的方法找一找12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师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预设生答师点拨:1、可以用集合图的形式18的因数12的因数引导学生填写下图并重点思考: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填哪些因数?12 的因数18的因数12 和18公有的因数(公因数)2.可以用列举的方法。12的因数:

8、1, 2, 3, 4,18 的因数:t, 2, 3, 6,12和18的公因数:1, 2, 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6,6是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6, 12o9, 18o3, 6O提示学生“怎样找才能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呢”?【进行有序列举】3.可以用短除法求。-I?I* 用公因数2去除3 69用公因数3去除23除到公因数只有为止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2x3=6.师一边讲解,一边演示:先用12和18的公因数2去除,除得的商如果还有 公因数就要继续除,注意每次除时都要用两个数的公有的因数去除, 再用公因数 3去除,一直除到公因数只有1为止。最后写结论时要把所有的公因数(除数) 连乘起来,就可以得到

9、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我们通常运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 最大公因数。、抽象概括,总结提升1、对公因数的认识。两个非零自然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2、对最大公因数的认识。我们将其中那个最大的公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3、找两个非零自然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1)可以用集合图的形式找最大公因数。(2)可以用列举的方法。注意在列举时要进行有序列举,这样才能既不重复也不遗漏。(3)可以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每次用什么做除数去除。(每次除时都要用两个数的公有的因数去除。)除到什么时候为止。(一直除到公因数只有1为止。)怎样求出最大公因数。(最后写结论时要把所有的公因数(除数)连乘起 来,就可以得

10、到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师:同学们学会了吗?下面老师来考一考大家,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出示下面各题)1.教科书31页自主练习1。15的因数有:()40的因数有:()15和40的公因数有:(),最大公因数是()。2 .教科书31页自主练习3。(用喜欢的方法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6和 816 和 1230和4542 和 543 .教科书32页自主练习6。(用短除法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36 和5460和 1845 和 7520 和3064和3252784 .教科书31页自主练习6。3.72朵48朵用这两种花搭配成同样的花束(正好用完,没有剩余)最多能扎成多少束

11、?(二)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有哪些收获?(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设计: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两个非零自然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2 12 18用公因数2去除3 6 9用公因数3去除2 3除到公因数只有1为止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2X3=6把所有的除数乘起来使用说明:1、教学反思: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感觉本节课有以下亮点:(1)借助操作活动,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以往教学公因数的概念,通常是直接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因数,然后让学生 发现哪些因数是两个自然数公有的, 从而去揭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而 新教材注意以直观的操作活动为主, 主题图中出

12、现的是小朋友剪纸的画面, 从而 去创设给剪纸的情境。这样安排有两点好处:一是学生通过操作活动, 能体会公 因数的实际背景,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二是有利于改善学习方式,便于学生 通过操作和交流经历学习过程。在这节课上, 让学生按要求自主操作,通过小组 合作,去铺格子图,借助直观的集合图显示公因数的意义。 实实在在让学生经历 了概念的形成过程,效果较好。(2)充分放手,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数学课程标准( 2011 版)明确指出: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为此,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