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习目标1.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2.理解影响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及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自主学习 荫习新知夯实基础一、环境承载力1 .概念: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2 .影响因素: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和人类文化水平等。3 .估算(1)单个要素考察估算,如土地资源、淡水资源、粮食等。一般方法:土地资源的生产力沃定着供给人类食物的多少一根据农业生产提供的粮食或其他食物资源的生产能力进行估算(2)多要素综合考察估算,如资源、科技、社会文化等多要素进行综合考察。(3)就全球而言,在一定时期、一定技术条
2、件下,自然环境能够提供的资源是有限的。判断】1 .环境承载力是固定不变的。(x)2 .资源贫乏的国家或地区,环境承载力一定很小。(X )3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短缺,所以日本环境承载力很小。(x )二、人口合理容量1 .概念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1舒适的生活环境条件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L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2)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2 .影响因素(1)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优劣:自然环境的优劣及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 基本的条件。(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可以大大提高人口的合理容量; 但是当消费需求超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
3、供给能力时,人口合理容量就会降低。 (3)科技水平: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会扩大资源的开发,并不断发现新的资源,同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人口合理容量。(4)地域的开放程度在一个开放系统中,资源的互补可以大大提高 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某种资源的匮乏会使这一 地区人口容量降低3 .特性:具有相对性。4 .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必要性白然资源丰富, 品种齐全资源人均人口与贲源、环i拥有量低境的矛盾突出人口燧多.增J 长态战严垓贯彻计划生育政策 I大力发展经济(2)措施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1提倡适度消费判断1 .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目前为 89亿人。(,)2 .影响人
4、口合理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土地面积。(X )3 .提倡高消费可以提高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X )与知识归纳最大人口数量单个要素多要素综 合警察评估-含义环境承载力适宜人口数涧特点相对性影响因素影响因素I互动探究启迪思维探究重点探究点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探究导引材料一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并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材料二 一些专家根据我国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进行分析,认为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在89亿,如
5、果按照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以内。1 .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有哪些?哪个因素是决定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答案 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受到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类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决定着供给人类食物的多少,是决定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2 .影响环境承载力的自然环境要素有土地、淡水、阳光、空气、生物。把这五个要素填入下 图适当的位置。答案 A.阳光 B.空气 C.淡水 D. 土地 E.生物(其中A、B可以互换,D E可以互换)3 . 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的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承载力数值的大小关系如何?答案 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4 .材料二说明,为满足人
6、类更高级的需要,人口合理容量是如何变化的?因此,为了提高人口合理容量,人类应如何做?答案 人口合理容量减小。为提高人口合理容量应提倡适度消费。5 .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哪些?说明各个因素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答案 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优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地域的开放程度、生活消费水平等。除生活消费水平与人口合理容量呈负相关外,其余因素均与人口合理容量呈正相关。核心归纳1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概念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最适宜的人口数影响因素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 英文化水平。其中土地和淡水 是最重要的因素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优劣、 社会 经济
7、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地 域的开放程度、生活消费水平体现意义生存发展大小关系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区别(1)环境承载力是一个警戒值,对全球来说,一定时期、一定 技术条件下,环境承载力是有限的,是人口数量的极限,而 人口合理容量则体现了人中的发展中的变化,它强调人口与 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相互协调。(2)人口合理容量不个具体的定值,具有相对性2 .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正相关正相关正相关地域的开放程度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优劣翳响闲篇优f大 劣f小人口合理容lit高f大低f小高f大 低小高f大低f小正相弟。跟踪训练根据下表,回答12题。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北京市)规划专家提出的北京市人口数量2000
8、年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0.35%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2300万人2000年2010年常住人口增加604万人充分利用北京的各种资源,最大可容纳3000万人2010年常住人口1961万人1.依据专家分析,北京市()A.环境承载力为2300万人B.人口合理容量为1961万人C.环境承载力为3000万人D.人口合理容量为 3000万人2.与上海相比,限制北京市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为()A.水资源B.矿产资源C.消费水平D.科技条件答案 1.C 2.A解析 第1题,本题中北京市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即人口合理容量为2 300万人,充分利用北京的各种资源,最
9、大可容纳的人口容量即环境承载力为3 000万人。故选Q第2题,上海位于我国长江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地表径流丰富,而 北京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少,地表径流缺乏,限制北京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主要为水 资源,故选A。检测评价达标过美|达标根测读“反映人口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回答12题。人:教后环境容fit _ Al环境容县人口的地原盯环境容时新的史道容量前J 晌II晌1 .下列对环境承载力的理解,错误的是()环境承载力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环境承载力在不断加大人类可以局部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承载力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A.
10、B .C .D .2 .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由好到差的顺序是()A. I、n、出b. n、 I、出C.出、n、 Id. I、出、n答案 1.B 2.A解析 第1题,环境承载力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正确;一定时期,一定技术 条件下环境承载力是有限的,不会扩大,错误;人类可以局部改造环境,但必须使人口数 量控制在环境承载力之内,错误;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正确。第2题,人与环境的关系,I是随着人口增加,逐渐达到环境容量最大值,在人类影 响环境较少、人口数量低于环境人口容量的情况下,人和自然是一种和谐关系。n是人口继续增加,超过了环境容量,影响到
11、环境的平衡,最终受到环境的惩罚,人口数量下降。出是人们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注意保护环境,改善环境,在被破坏的环境形成较低容量下生存,建立一种新的人和环境之间的和谐。读“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部分)”,完成34题。气候区人口合理容量(亿人)人口合理密度(人/平方千米)热干闲林r候28.00200亚热带季风气候9.30100地中海气候2.2590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7.35303 .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密度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A.社会因素B.自然因素C.经济因素D.技术因素4 .据表格判断,下列气候区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区B.地中海气候
12、区C.温带海洋性气候区D.热带雨林气候区答案 3.B 4.D解析 第3题,人类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资源状况,因而资源是制约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第4题,热带雨林气候区森林茂密,气候湿热,交通不便,因此实际人口密度较低。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环境承载力是一个相对灵活的概念。能容纳多少人,可以从资源、土地面积等不同角度得出结论。材料二 中国部分省区环境承载力分布图。当年粮食供养的人与实际或预侧人口数量(万人)口多年植食可供 养的人口当年实际或预 测的人口-I (HKIj nL- 网5Min(1)下列省级行政区中2000年粮食供养人口数量大于实际人口数量的有(多选)()A.四川
13、B.贵州C.湖南D.广东E.福建F.广西(2)上海环境承载力小的原因是什么?(3)根据图中信息分析云南、广西、贵州等省区产生的环境问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答案 (1)AC(2)上海城市化水平高,土地面积、耕地数量、粮食产量等都很小。(3)问题: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土地退化。措施:控制人口数量;发展科技,转变经济 发展模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课时对点练注重双基强化落实d基础过关下表是“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读表完成12题。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约16亿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温饱型消费水平10亿之内小康型消费水平8亿9亿人富裕型消费水平7亿之内1 .表中代表我国环境承载力的数据是()A.B .C
14、 .D .2 .表中数据值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A.只受人口消费水平影响B.与人口消费水平呈正相关C.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D.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答案 1.A 2.C解析 第1题,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第 2题,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优劣、科技水平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消费水平等。从表中所给的数据可以看出人口合理容量与消费水平呈负相关。读“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青藏高原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完成34题。具体地区年生产量(万吨)可载人口量(万人)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长江中下游平原886002
15、2000395青藏局原10000100043 .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是(光照地形土壤热量A.B.C.D.4 .青藏高原环境承载力的特点是 ()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大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承载力小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小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承载力A.B .C .D .答案 3.D 4.B解析第3题,结合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青藏高原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可知两地地形差异大, 前者是平原,后者是高原;两地热量差异显著,虽然两地纬度相近,但是青藏高原海拔高, 气温较低,导致土地的生产潜力不同。第 4题,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
16、太阳 辐射的削弱少,故本区太阳辐射强烈,可充分利用太阳能,提高该地的环境承载力。读图回答56题。陲亲I科技发.水不匚gg i1g中 1I生活和攵化消一,平球 碘旷”5 .与人口合理容量呈正相关的有 ()环境质量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文化消费水平A.B.C.D.6 .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 ()A.科技发展水平B.人口的文化水平C.资源状况D.人口生活消费水平答案 5.D 6.C解析 第5题,由图可直接读出,科技发展水平和资源与人口合理容量呈正相关。第 6题, 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因此, 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资源状况。每一个承载系统对
17、任何的外来干扰都有一定的忍耐极限,当外来干扰超过此极限时,生 态系统就会被损伤、破坏乃至瓦解。无论是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还是城市区域、 流域等都存在环境承载力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78题。7 .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知名的大城市,其城市环境承载力面临极限,某些部分甚至已透支,其透支的部分最可能是()土地资源交通科技水资源A.B.C.D.8.日本地狭人稠,有利于其环境人口容量提高的因素是()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A.B.C.D.答案 7.C 8.D解析 第7题,深圳的交通和科技较为发达,而随着其人口的剧增,土地和水资源的压力过 大。第8题,日本资源
18、贫乏,而其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很高,这两点都不是优势。卜图所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读图回答911题。100A/knr反看 5-25 7Jkm-I .人8巾天黑气 石油 湖泊 城市m 叵 工9.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包括()地广人稀气候宜人交通便捷矿产丰富A.B.C.D.io.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气温较适宜位于平原地带开发历史较长经济相对发达A.B.C.D.11.20世纪后期以来,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北部()A.人口密度低B.开发了新资源C.交通条件改善D.市场广阔答案 9.D 10.C 11.B解析 第
19、9题,西伯利亚地区面积广阔, 纬度高,大部分属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气候寒冷,气温低,交通不便,不适宜人类生存,所以人口稀少;由图可知该区域石油、天然气等矿产 资源丰富。第10题,西伯利亚南部地区纬度相对较低,气温相对较高,自然条件相对较好, 因而开发历史较长,经济相对发达,人口较多,人口密度相对较高;但该区域是许多大河的 发源地,可以推断该地区多山地高原,地势较高。第 11题,由图可知西伯利亚地区石油、天 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分布相对偏北,北部矿产资源的开发可以促进基础设施改善、提供众 多的就业机会,带动经济的发展,所以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下图为“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
20、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示意图”。据此回答 1214题。木桶效应示意图12 .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10000、6000、4500,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为()A.4500B.6000C.8000D.1000013 .我国东部地区环境承载力较西部地区大,下列关于其成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东部地区科技水平较高B.东部地区耕地资源、水资源更丰富C.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D.东部地区人均消费水平更高14.21世纪初我国的人口数量用 a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b表示,环境承载力用 c表示,三者关系正确的是()A.a
21、 b cB.c b aD.a c bC.b a c答案 12.A13.D 14.C解析 第12题,根据“木桶效应”原理,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取决于环境所能供养最小人口数的因素,所以该地的环境承载力为4 500。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第13题,环境承载力与人均消费水平呈负相关,东部地区人均消费水平相对较高,故选 D=第14题,我国的环境承载 力应为我国人口的极限值,显然我国的人口数量还没有达到这个数值,而人口合理容量是指 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现在我国的人口数量已经大于这个数值。15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I nI了国 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 中国耕地占世抖耕地 LB.B%II r I 1中国
22、在世界人口和耕地中所占百分比f2)17年)16亿人17亿亩我国人口和耕地步展的可能巧势(1)我国人口发展的可能趋势是 ,耕地发展的可能趋势是 。 (2)我国耕地承载力所面临的问题是怎样的?举例说明。(3)目前国家对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有哪些?答案(1)不断增长不断减少(2)耕地承载力受到的压力过大,农业生态系统有遭到破坏、失去平衡的危险。例如,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3)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解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善于从图中提取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从图中不难看出:我国以 占世界7.7%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 18.8%的人口;今后我国人口仍将不断增长,耕地将会进 一步减少。通过这些信息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均耕地少而且有继续减少的趋势,耕地承载力 受到的压力过大。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另一方面要保护好有限 的耕地资源。1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清朝以前,中国人口基本保持在1亿之内。康熙初年,人口为 1.9亿,经过康熙、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广东依顿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第三事业部总经理拟录用人员阅读模式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YesNo or Maybe So绘本阅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新目标Go For It!英语八年级上册
- 4.2《炉中煤》《红烛》教案-【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教学(高教版2024·拓展模块下册)
- 第一章《走进信息社会》第4课时《信息技术促进社会变革与发展》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
- 11-2《与妻书》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同步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下册)
- 探索1 物联网的传感技术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 苏科版(2023)初中信息科技 八年级上册
- 2024年12月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太阳活动与空间天气重点实验室实验人员公开招聘2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河南省郑州市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1套
- Module 2 Public Holiday Unit 2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英语九年级上册
- 2025年船用动力堆及配套产品合作协议书
- 学校物业管理宿舍管理方案995
- PFMEA-失效模式分析案例
- 荔枝依旧年年红
- SMT贴片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新加坡公司法-英文版
- 第五版-FMEA-新版FMEA【第五版】
- 口腔修复学第三章牙体缺损的修复
- 建设部环卫劳动定额
- 2023年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单招综合素质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美容心理学概述(美容心理学课件)
- GB/T 25890.7-2010轨道交通地面装置直流开关设备第7-1部分:直流牵引供电系统专用测量、控制和保护装置应用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