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简笔与繁笔》练习_第1页
高一语文《简笔与繁笔》练习_第2页
高一语文《简笔与繁笔》练习_第3页
高一语文《简笔与繁笔》练习_第4页
高一语文《简笔与繁笔》练习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一语文简笔与繁笔练习1、下列加点的注意正确的一组是:( )A、拖沓 (tà) 繁冗(yng) 譬如(bì) 言简意赅 (gi)B、眼棱(líng) 累赘 (zhuì) 彩帛(bó) 汩汩滔滔(g)C、刘勰(xié) 惩罚(chéng) 迸流(bèng) 毛骨悚然(sng)D、描摹 (mó) 磬儿(qing) 钹儿(bá) 字斟句酌 (zhn zhuó)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繁冗拖沓(多余的) 汩汩滔滔(水流动貌)B、穷形尽相(不足) 言简意赅(完备、全)C、

2、毛骨悚然(害怕) 各得其宜(适宜之处)D、痛快淋漓(形容畅快) 风和水上,自然成文(文章)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累赘: (2)凝练:(3)点染: (4)描摹:(5)惜墨如金: (6)用墨如泼: (7)字斟句酌: (8)洋洋洒洒: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有时,真是非繁不足以达其妙处。B、有时使繁:用墨如泼,汩汩滔滔,虽十、百、千亦在所有惜。C、只要来自生活,发诸真情,做到繁简适当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D、然而简则简矣,竟走了“神韵”,失掉了原文强烈的感染读者的鲁智深伸张正义、惩罚恶人时那痛快淋漓劲儿。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3、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说 笔墨。作品写得过长,原因很多,首先是对生活的 亦即艺术概括的问题,但艺术手法和语言表达的欠洗练也是不容 的一条。A、滥用 提炼 忽视B、乱用 凝练 忽视C、滥用 凝练 轻视D、乱用 提炼 轻视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待武松走上冈子时,又这样写道:“回头看这日色时,淅淅地坠下去了”。真是令人毛骨悚然。B、看文学大师们的创作,有时用简:惜墨如金,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C、“繁”呢,有时也自有它的好处:描摹物态,求其穿形尽相。D、这就避免了以偏纠偏,以偏概全的弊病,读起来令人耳熟能详。7、下面一段话顺序打乱了,哪一

4、组排列是准确的?( )顾炎武引刘器之的话说:“文章岂有繁简耶?昔人之论,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不出于自然,而有意于繁简,则失之矣。”刘思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作标准,就都需要提练。只要来自生活,发诸真情,做到繁简适当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但是,这提炼的功夫,又并不全在下笔时的字斟句酌。像上列几个例子,我相信作者在写书的时候并没有大费什么苦思苦索的功夫。A、 B、C、 D、8、对下列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但是,这提炼的功夫,又并不全在下笔时的字斟句酌。提炼语言除了下笔时要态度慎重讲究文字的仔细推敲,还包括其它方面

5、,如写作来自生活,有真情实感。B、字面上的简不等于精练,艺术表现上的繁笔,也有别于通常所说的啰嗦。说明精练与字面上的简,通常说的啰嗦与艺术表现上的繁笔有区别,不是一回事。这有力地澄清了读者可能产生的模糊认识。C、然而,文章的繁简又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说明文字数量的多少不是衡量文章繁简的依据,言“繁”的往往繁冗拖沓,言“简”的往往平淡、单薄。D、作品写得长,原因很多,首先是对生活的提炼亦即艺术概括的问题,但艺术手法和语言表达的欠洗练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条。辩证地分析了作品写得过长的原因,要点清楚、明确、全面。9、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

6、得减,乃知其密。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作标准,就都需要提炼。B、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作标准,就都需要提炼。C、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作标准,就都需要提炼。D、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作标准,就都需要提炼。10、阅读全文,弄清文章思路,在下列各句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内容。(1)本文从历来文章家 谈起,辩证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2)对于简,文章也辩证地指出存在

7、两种情况,一是 ,二是 。(3)对于繁、文章也辩证地指出存在两种情况,一是 ,二是 。(4)在举例论证“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的基础上,文章引用刘勰的话,提出了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 。而要做到繁简适当,关键就在于 。(5)最后,文章针对“现今,创作上有一种长的趋向”,提倡 。11、下列句中加点的比喻说的是什么?试作出解释。(1)昔人之论,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答: 。(2)但大多数不必那么长,确有“水分”可挤。答: 。(3)有时使繁:用墨如泼,汩汩滔滔。答: 。12、下面这段话是否重复啰嗦?为什么?从前有一个人送条活鱼给郑国的子产,子产让管池塘的人畜养起来,管池塘的人却煮着吃了,

8、回报子产说:“刚放在池塘里,它还半死不活的;一会儿就摇着尾巴活动起来了,一下子就游得不知去向。”子产说:“鱼儿得到了好地方了!鱼儿得到了好地方了!”管池塘的人出来,说:“谁说子产聪明,我已经把那条鱼煮着吃了,他还说:鱼儿得到了好地方了,得到了好地方了!”答: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6题。刘勰说得好:“句又可削,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的标准,就都需要提炼。但是这提炼的功夫,又并不全在下笔时的字斟句酌。向上列的几个例子,我相信作者在写出的时候并没有大费什么苦思苦索的功夫。只要来自生活,发诸真情,做到繁简适当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情,顾炎武引刘器之的话说:“文

9、章岂有繁简耶!昔人之论,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不出于自然,而有意于繁简,则失之矣。”现今,在创作上有一种长的趋向:短篇向中篇靠拢,中篇向长篇靠拢,长篇呢?一部、两部、三部当然也有长而优、非长不可的,但大多数不必那么长,确有“水分”可挤。作品写的过长,原因很多,首先是对生活的提炼以及艺术的概括的问题,但艺术手法和语言表达的欠洗炼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条。简而淡,繁而冗,往往两病兼具。有的作品内容确实不错,因为写的拖沓累赘,读起来就像是背着一块石板在剧场里看戏,让人感到吃力、头疼。而读大师们的原著呢,却有如顺风行船,轻松畅快。感此,提倡简练为文,重议文章简繁得失这个老题目,也许并不算是多余。13、“

10、提炼的功夫”在于什么?答: 。14、就选段看,造成目前创作上“长的趋势”的原因是什么,情分条列出。答: 。15、“简而淡,繁而冗”,“两病兼具”,那什么样的文章才算是好文章呢?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答: 。16、“感此”中的“此”指代的是:( )A、创作上的长倾向B、简而淡,繁而冗,两病兼具C、有的作品内容确实不错,因为写的拖沓累赘,读起来就像是背着一块石板在剧场里看戏D、大师们的名著,如顺风行船,轻松畅快。【拓展性阅读训练】我们的古人在诗歌创作上强调“炼字”,主张“意胜”,要做到“平字见,常字见,陈字见,朴字见。”这就说明他们对艺术语言的重视,要求人们在这方面下刻苦的功夫。贾岛诗云:“两句三年

11、的,一吟双泪流。”卢延让也说:“吟安一个字,拈断数颈须。”大概越是出色的作家,越不肯放松随自己语言的锤炼。相传王安石写“春风又绿江南岸”,先用“到”字,再改“过”字、“满”字;经过多次更衣,最后才选定了“绿”字。刘公勇在词话里,极口称道“红杏枝头春意闹”,认为“一闹字卓绝千古”。据说这个“闹”字也经过多次改动,临末才定下来。其实“绿”也罢,“闹”也罢,好处就在于准确、鲜明、生动,带有动态地刻画了春天的蓬勃的生机。可见形象的突出,还必须依靠语言的渲染。福楼拜对他的学生莫泊桑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

12、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一句、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这说的正是同样的道理。我看古今中外,在文学语言的运用上,都离不开这一条:刻苦的追求和严格的选择。17、这段文字除应填写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险 奇 雅 美 B、奇 险 新 色 C、险 奇 新 美 D、奇 险 雅 色18、作者在引用福楼拜话之后说:“这说的正是同样的道理。”“同样的道理”指的是:( )A、最具表现力、最适用的词或句子只有一个B、形象的突出,还必须依靠语言的渲染C、作家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笔头D、作家都重视语言的锤炼19、在文中阐明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是:( )A、 B、 C、 D、 参考

13、答案:1、D2、C(A项,冗,冗长,烦琐;B项,穷,穷尽;D项,文,波纹,喻指文采)3、(1)累赘:事物多余、麻烦;文字不简洁。文中指后者。(2)凝练:(文笔)紧凑简练。(3)点染:绘画时点缀景物和着色,也比喻修饰文字。(4)描摹:用语言文字表现人或事物的形象、情状、特性等。摹,仿效,照着样子做。(5)惜墨如金:爱惜笔墨如同爱惜金子。(6)用墨如泼:应使用笔墨的时候,应该毫不吝惜不厌其详。(7)字斟句酌:指用词、造句及行文的仔细考虑和揣摩斟和酌,都是指考虑事情、文字是否恰当。(8)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情调明快;也形容气势宏大,说话连绵不断。洋洋,形容众多或丰盛。4、D(应为“却” )5、A 6、D(应为“耳目一新” )7、B 8、C 9、B 10、(1)都提倡简练 文章的繁简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2)言简意赅 言简意少 (3)以繁胜简 啰嗦(4)“无可削” “不得简” 来自生活,发诸真情(5)简练为文11、(1)文章出于自然,自会形成文采。(2)对表现中心不起作用的多余的话(3)形容用的笔墨多,象水一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