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探讨新加坡对华直接投资与双边产业内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_第1页
研究探讨新加坡对华直接投资与双边产业内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_第2页
研究探讨新加坡对华直接投资与双边产业内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_第3页
研究探讨新加坡对华直接投资与双边产业内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_第4页
研究探讨新加坡对华直接投资与双边产业内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新加坡在华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一新加坡在华直接投资的规模和产业分布特征新加坡是中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来源地之一,截至2008年底累计在华投资项目15455个,实际使用外资额299.79亿美元。以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计,新加坡在对华投资主要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八位,占全国累计使用外资总量6858亿美元的4.37%。长期以来,新加坡对华投资的产业结构基本保持稳定,以制造业和房地产开发为主。其中,制造业约占总投资的60%,房地产开发约占20%。近年来,新加坡对华投资的重点开始出现新变化,逐步由原来的房地产开发、制造业转向具有更大发展潜力的高科技和环保、金融等领域。新加坡对华投资的主要区域有江苏、广东、上海

2、、福建、山东、浙江、辽宁、四川、天津、北京,投资地域也逐步由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延伸。(二新加坡在华投资以垂直一体化投资为主要类型由于新加坡与中国在科技、知识、研发等方面的差距,新加坡对华投资更倾向于垂直一体化投资,也就是母国与东道国之间实行纵向分工,新加坡更多地从事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一般是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活动;而中国则从事产业链中附加值比较低的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活动。中国的低劳动成本以及跨国公司生产的全球化是形成中新垂直一体化投资类型的主要原因。跨国公司为了实现更大的经济利益和保持竞争优势,往往将生产活动的不同环节分解新加坡对华直接投资与双边产业内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闵晓莹(渤海大学商学

3、院金融系辽宁锦州121013摘要:本文概述了新加坡对华直接投资和双边产业内贸易的现状,重点利用计量模型分析国际直接投资与产业内贸易的相关性,论证了新加坡企业对华直接投资与双边产业内贸易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得出两个重要结论:新加坡在中国的直接投资诱发并扩大双边的产业内贸易、垂直一体化直接投资是现阶段中国与新加坡产业内贸易发展的重要动力。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更好地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提高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政策建议。关键词:中国;新加坡;国际直接投资;产业内贸易中图分类号:F752.733.9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0968.2010.05.002Th

4、e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ingapores Direct Investment inChina and the Intra-Industry TradeMin Xiaoying(Financial Department of Business School,Bohai University,Jinzhou121013,China Abstract:This thesis is from impact of the mechanism of FDI,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ingapores direct investm

5、ent in China and the status of intra-industry trade,especiall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lated industries,making use of the econometric model for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 of FDI and intra-industry trade.The thesis reveals two main conclusions:Singapores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induces an

6、d expands intra-industry,the vertically integrated direct investment is the major driving forces of in-tra-industry between China and Singapore.Based on the above study,the last part of this paper shows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on how to attract and use of foreign investment,promote intra-industry

7、trade and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Key Words:China,Singapore,FDI,intra-industry trade收稿日期:2010-03-13作者简介:闵晓莹(1982-,女,渤海大学商学院金融系教师,硕士研究生。类年份传统与初级产品资本或技术密集型制成品劳动密集型制成品SITC0SITC1SITC2SITC3SITC4SITC5SITC7SITC6SITC81990 6.0410.7835.7368.588.7088.9364.1715.6430.38199132.7014.5043.5188.26 3.0178.5

8、663.5413.1618.14199217.849.0154.6293.27 2.8882.4783.4417.2219.79199318.499.1650.8937.35 6.8070.9395.4130.1519.85199412.9813.2150.5742.52 3.2461.1299.6635.6519.67199512.400.4269.7334.71 6.9360.8192.4335.9225.21199613.19 2.1479.2112.3364.1456.8293.7041.4429.65199711.39 4.5369.7721.6630.6647.7695.6828.

9、8126.15199810.569.2866.4434.7396.3438.5193.6436.4547.01199917.5733.5678.1164.5992.9936.1494.3138.2746.94200032.7859.3980.1082.9854.6533.8294.0544.3841.74200124.7933.2286.9882.0498.6328.4891.5841.0346.84200250.0811.4379.9278.7563.0123.1696.5151.2149.56200347.260.1992.4565.3190.2722.6396.6267.6558.992

10、00449.94 4.8692.4745.8158.3326.2895.9048.5367.71200550.937.5395.7873.3143.9027.4793.6842.8573.27200671.4958.8298.2372.0137.2833.4396.5931.6777.56到全球不同区位进行,这就是生产过程的分散化。生产过程的不同工序呈现出不同的要素密集度,新加坡的跨国公司会把它的劳动密集型的工序,安排到像中国这样的劳动力价格比较便宜的国家,而将知识技术密集型的工序留在国内进行。这样做的结果不仅充分利用了各国的比较优势,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优配置,更重要的是它促进了国际分工

11、的深化,即由传统的国际分工向产业内分工的转变,使得产业内贸易成为了一种可能与必要。二、中国与新加坡双边产业内贸易现状分析(一中国与新加坡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特点新加坡是东盟国家中与中国贸易联系最为密切的国家之一,是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据中国海关统计,1990年中新两国建交之时的双边贸易额仅为28亿美元,到2008年中国与新加坡双边贸易进出口总额为646.1亿美元,其中,新加坡自中国进口336.4亿美元,新加坡对中国出口309.7亿美元。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中新双边贸易总额为520.5亿美元(757.1亿新元,同比下降17.2%。中国位列欧盟、马来西亚之后,为新加坡第三大贸易伙伴,在新加

12、坡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为10.1%。新加坡对中国出口主要集中在矿产品、塑料制品、机电设备及零部件这三大类商品上,而新加坡自中国进口的商品主要集中在矿产品、机电设备及零部件、船舶设备三大类。两国在机电设备及零部件商品的双边贸易上出现了交叉重叠的现象,而这正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表现,即同一商品目录下商品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由此,可以初步判断,中国与新加坡之间机电设备及零部件类商品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二中国与新加坡双边产业内贸易指数的测算在产业内贸易的分析中,我们以联合国第二次修订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 Rev.2为基础,它将类、章、组、分组和基本项目五个层次中的前三个层次作为标准,即将分类

13、号前三位数字相同的商品作为同类产业的商品,前三位数字相同的商品的双向贸易额作为产业内贸易额。选取1990年2005年中国与新加坡之间的进出口数据,利用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G-L公式,计算中国与新加坡SITC 一位数各大类商品产业内贸易的指数,可以将历年中新两国在各大类产品上的产业内贸易做一横向比较,如表1所示:表1中国与新加坡各大类商品产业内贸易的G-L 指数(单位:%注:(0食品、供食用的活动物;(1饮料、烟草;(2非食用原料、生皮、生元皮、油籽类、橡胶(天然、合成、木材、纸浆、纺织纤维、天然肥料、金属矿砂;(3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煤、石油、天然气及其产品;(4动、植物油脂与蜡;(5

14、化学制品;(6皮革及其制品、橡胶制品、木制品、纸、纸制品、纺纱的织物等制品、矿冶、金属制品;(7机械及运输设备;(8卫生、水运、供热、照明设备、家具及零件、旅行用品、服装及附件、鞋靴、仪器、器材、钟表;(9难以分类的其他商品。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统计数据库数据计算。当GL指数在0%50%的范围,属于产业间贸易;在50%80%的范围,属于较低程度的产业内贸易;在80%以上的范围,属于较高程度的产业内贸易。根据表1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和新加坡在SITC7类商品的双边贸易从1990年开始就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自1993年开始(2006年除外,产业内贸易指数均高达90%以上。可以看出,中国与新加坡

15、之间在SITC7类商品上(机械及运输设备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表现出较高程度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三、新加坡在华直接投资对双边产业内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一样本的选取及模型的建立根据前面的分析,本文构建一个简单的计量模型,试图说明新加坡对华直接投资与双边产业内贸易的相关性。由于中国与新加坡之间以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所以在模型中选取两个解释变量:表示两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变量和表示新加坡对华直接投资的变量。具体模型如下:LnT i=a0+a1ln(FDI+a2ln(GDP+其中,a0为常数项,a1、a2为待定系数,为随机误差项,i表示各个不同产业。T某一年度i产业中国与新加坡双边产业内贸易指数;FDI

16、某一年度新加坡企业i产业对华投资的实际投入金额;人均GDP比值某一年度中国与新加坡两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是一个反映两国经济水平差异的解释变量。因为中新两国之间SITC7类商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最高,而且新加坡公司对中国机械制造业的投资额和增幅也比较大,所以选取机械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对于深入探讨新加坡对华直接投资的双边产业内贸易关系最具代表性。T的数据,FDI的数据,GDP的数据分别根据1990-2006年国际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而得。(二模型的估计结果及检验通过平稳性检验我们知道三个变量是同阶平稳的,因此这些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即协整关系。现在我们可以用最小二乘法(OLS对模型

17、进行回归。利用Eviews软件对1990-2005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Ln(T=9.178134+0.739812Ln(FDI-5.037557Ln(GDP T统计量=5.647314 6.215869-6.721852(prob值(0.0001(0.0000(0.0000R2=0.966883DW=2.035635S.E=0.407512 F=189.7759(prob=0从回归结果来看,新加坡企业对华直接投资与双边产业内贸易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与中新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存在负相关关系。一般地,R2>= 0.8,就认为检验模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度比较好,越接近1,方程的拟合

18、度越高。本文中的模型拟合优度R2值为0.966883,模型拟合程度较高。方程的prob值为0,所以说明F检验通过。常数项、ln (FDI、ln(GDP的prob值均小于0.05,故t检验均通过。SE/Y=0.06<0.15,因此SE检验也通过。(三模型结果分析中国和新加坡两国在要素禀赋、产业特征和居民消费水平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两国在需求结构上的巨大差距似乎难以形成产业内贸易,也就是两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越大,形成产业内贸易的可能性也就越小。因此,在模型中反映为新加坡企业对华直接投资与中新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存在负相关关系。但是通过对产业内贸易的细分,我们知道在资源禀赋差异较大的发

19、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主要是垂直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即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所以,中国和新加坡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两国在资源禀赋上的差异就越大,两国之间发生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可能性也就越高。中新产业内贸易格局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新加坡本身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以产业内直接投资为主体的FDI对两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产生正的相关性。多年来,新加坡政府积极推动企业来华投资,向我国引进技术、机器设备以及必需原材料,利用我国相对低廉的劳动力和相关资源,进行垂直一体化投资,然后把生产或经过加工的制成品返销到本国进而转销到世界其他国家,直接投资与产业内贸易得到了同步增长,并表现为

20、国际直接投资数量越多、金额越大,产业内贸易数额越大。因此新加坡的对华投资既有扩大国际贸易的作用,又有促进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作用。四、结论及政策建议(一结论1.新加坡在中国的直接投资诱发并扩大双边的产业内贸易中新产业内贸易格局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新加坡本身对中国的直接投资,计量模型的结果也证实新加坡在华直接投资与双边的产业内贸易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新加坡对我国的投资主要属于加工贸易,即从新加坡引入原材料或产品零部件,然后在中国国内加工组装成成品,最后再返销到新加坡,因为原材料、零部件和产成品都属于同一产业,加工贸易有利于同时增加进出口贸易额,这不仅促进了双方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同时也改变了我国的贸

21、易结构,使得中国的制成品出口形成了相当大的规模。国际直接投资与产业内贸易的正相关性不只是体现为前者对后者的促进作用,反过来贸易程度的提高对国际直接投资具有反馈作用,即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随着中新两国贸易往来的加强,以产业内贸易为导向的深层次区域经济合作将加深产业链的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程度,推动两国互相直接投资形成产业集群,实现区域贸易合作的动态收益。2.垂直一体化直接投资是中国与新加坡产业内贸易发展的重要动力由于新加坡与中国在科技、知识、研发等方面的差距,新加坡对华投资更倾向于垂直一体化投资,也就是东道国和母国之间实行纵向分工,新加坡更多地从事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一般是知

22、识、技术密集型的生产活动;而中国则从事产业链中附加值比较低的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活动。垂直一体化直接投资所形成的企业内垂直分工产生两种贸易效果:(1新加坡企业的母子公司或子公司相互间以零部件供应为特征的投入产出关系,会使中间产品贸易增加,并由此扩大企业内贸易规模;(2当相关产品属于同一产业时,在国际贸易的统计上就表现为双边产业内贸易比重提高。也就是说,垂直一体化直接投资既有扩大国际贸易的作用,又有扩大企业内贸易和产业内贸易的作用。(二我国进一步利用外资和发展产业内贸易的政策建议1.改善新加坡对华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新加坡对华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不平衡,其直接投资的60%以上都集中

23、在制造业部门,利用的是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资源,作为其在海外的生产基地。新加坡向我国转移产业部门包含的技术含量有限,产品研发环节很多并没有转移至我国国内,因此对我国产业的技术外溢作用不明显。从我国方面来看,在今后的引资过程中,要重视技术在投资中的比重,并将其引导至我国急需要发展的交通、能源等领域。首先,产品方面,加大技术密集型产品制造业的引入,通过技术外溢效应推动我国国内产业的技术升级,同时对新加坡企业生产的产品要加以研究和升级,为我所用,创造出具有我国独创技术的产品,树立自己的品牌。其次,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政策,给引进技术密集型产业和产品研发环节创造方便的条件和宽松的环境。同时也加大力

24、度鼓励国内企业进行产品研发,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人从事研发事业。积极引导新加坡的产业投向,鼓励其投向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并加大对产业研发部门的投资,从而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最后,鼓励新加坡投资向我国服务业转移。目前的直接投资投入服务业的较少,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利用外资向服务业等产业转移,新加坡对我国金融、商业领域的投资增长比较明显。因此,我国应积极改善金融、商业等服务业的投资环境,积极吸引外资企业进入。2.中国要从吸收垂直一体化投资逐步向吸收水平一体化投资过渡无论是垂直一体化的跨国投资还是水平一体化的跨国投资都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源泉,但两者对东道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影响是不同的

25、。吸引垂直型跨国投资短期内可以促进东道国的外贸竞争力,但从发展的角度分析,发展中国家总是接受前一轮被淘汰的技术,对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不大。而水平一体化投资对东道国来说,跨国公司的进入会给东道国带来母国先进的生产和经营技术,促进东道国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即使母国和东道国技术水平相差不大,跨国公司也会为东道国带来有特色的生产方式、新的营销渠道,以及不同的管理理念等。因此,由水平一体化跨国公司所带来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提高对于东道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提高更为有利。从我国目前的现实来看,要大力吸引水平一体化的跨国直接投资还不具备条件,因此,短期来说,我们还是要通过吸收发达国家垂直一

26、体化的跨国投资,获得资本、技术、产业升级效应。但从长远来说,我国不要盲目追求外资的数量增长,而是要调整外资结构,尽量吸引发达国家的水平一体化的跨国公司的对华投资,使我国相关产品的生产在提高国内配套水平的基础上,能够不断朝着深加工、精加工方向发展,提高我国的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能力和出口能力,从而增加与发达国家之间水平差异产品的贸易,提高我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而提高对外贸易竞争力。3.鼓励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对新加坡进行直接投资一方面,我国应鼓励具有一定实力的国内高科技企业,对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甚至更高的国家进行水平一体化的跨国投资,形成规模经济,甚至是效益更加明显的范围经济,增加产业内贸易;另一方面,通过对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我国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垂直一体化投资,加大我国产业内贸易份额,使我国的一些产业继续保持规模经济优势,也是我国提高外贸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注】数据源自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网站。Bi=1-(Xi-Mi/(Xi+Mi×100%,其中,Xi表示第i 种产业的出口值,Mi 表示第i 种产业的进口值,Bi 表示第i 种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将所有的贸易商品分为十类,其中SITC0-4主要为传统与初级产品,SITC5和SIT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