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襟坦荡放高歌_第1页
胸襟坦荡放高歌_第2页
胸襟坦荡放高歌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胸襟坦荡放高歌谢伯子有一个偌大的风雷世界,尽管上天给他人生设置的是一个静音模式。在无声坠地的那一瞬, 他便有与生俱来的“异秉”特质; 在天生聋哑残障的天地里,他奏响了美妙的天籁;在聋哑人 特殊教育界里,他是江苏常州特殊教育事业的开拓者、新中 国著名聋人特殊教育家;在生长的艺术氛围里,他得到钱名 山、谢玉岑、张大千、郑午昌等一代高人亲炙;在张善子、 张大千开派的大风堂中,他是翘楚于斯的门人;在人生的文 化苦旅中,聋哑残障注定了他的艺术行为是戴着脚镣手铐跳 舞;在向天厄挑战、追求心手双畅的天地里,注定了“天将 降大任于斯人”;在艺术天地中,他擅长诗文书画“四艺”。谢伯子的世界构成了一个不可以复制的

2、精彩世界。关于谢伯子的讨论可以在诸多领域中进行,而且当颇多 亮点。谢伯子的诗文书画“四艺”是其生命构筑的文化结构, 互为支撑,形成其艺术人生的矩形而具有不可动摇的稳定 性。这个文化结构融会贯通,浑然一体,是谢伯子对人生理 想孜孜追求,努力践行的硕果。但是,迄今为止,我们对谢柏子的研究还很不得力,尤 其对谢伯子诗词艺术的研究相当薄弱。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在于我们的评论家缺乏究其底里的眼光,另一方面也存在 谢伯子曾写信告诉笔者的原因: “绘画水平仍能与日俱进,不知老之所至。主因在于自幼爱书画成性,以此为生命,自 强不息一直至今,故先以画为主,不得不将文诗置于其次。中国是诗的国度, 从诗经,到屈子

3、离骚;从汉乐 府,到唐“李杜”;从清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 ,到“五 四”康白情的草儿 ,真是诗人一路走来,宛如过江鲤鲫 而数不胜数。至于旧体诗与新体诗的你吟我和的阵势 ,更 可谓“天上的星星数不清” 。然而,在从古至今的诗人群体中,要找到“聋哑诗人” , 实在是凤毛麟角,特别是像谢伯子这种先天聋哑而谙熟诗词 格律和音韵四声的。中国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诗在种类上便有了旧 体诗与新体诗的分野。对于旧体诗,毛泽东亦曾感慨:束缚 人,不易掌握。生理正常者如此,对聋哑人谢伯子而言,则 当更难了。可是,谢伯子对旧体诗词的驾驭却是游刃有余, 堪称奇迹。这当属于诗坛非常典型的个案。对其讨论,不仅 对

4、中国诗(词)史具有特殊意义,而且不乏探讨人体生命科 学的价值。谢伯子不仅谙熟音韵四声,而且具有在诗中押词 韵的本领,如 1996 年他的答晏伟聪赠诗其二: “远隔千 里,如在天际。 相交恨晚, 老来情味。”其中 “里”“际”“味”便押的是词韵对于自身“异秉”的体验,谢伯子在永恒的记忆文 中直言不讳:当我登上黄山莲花峰以及峨眉山金顶时,默默闭眼,想 念父母亲和大千师,开眼忽见千朵万朵洁白如玉的芙蓉时隐 时现于茫茫云海中。它们仿佛是我父母名字和精魂的化身。 一瞬间,它们又忽变色,一红一青一黄一黑,又忽呈五色, 令人眼花,它们又仿佛是大千师笔墨的化身。谢伯子写诗潜质乃与生俱来,因为他有太丰富的形象思

5、 维、太强大的内心世界、 太丰裕的感悟、太充沛的创造冲动。 谢伯子记忆超强。他自幼性格倔强、好胜、专注、执拗,大 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他希望他那个寂静的世界变成有 声世界,渴望自身那个无声的世界骤响诗词的春雷。他期盼 万马奔腾的“先骥”能“四蹄蹴就起风烟”。故他以崇奉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为座右铭,坚持“生理残疾, 心理健全”的信念。他有一段源自心灵的潺潺叙述:我生之初,即患聋哑;继而双亲早逝,自恨受此天厄, 恒思奋发图强,与命运抗争,期有以自立。谢伯子义无反顾、坚持不懈而前行的“文化苦旅”(包括他的诗文书画),在于他不乏超越常人的精神和意志力及 思想境界。孔夫子曾评论弟子颜回:“一

6、箪食,一瓢饮,在 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 ?雍也)其实, 这亦是谢伯子的写照,因为他“不改其乐” ,即别人看来是 很苦的事, 他却以为是快乐的事。 他的绘事简言 中有辨 寂寞一章,辩证地表述了他的寂寞观: “寂寞乃人生之乐 也,亦乃人生之苦也。寂寞之乐,在于寂寞中之热闹,或者 热闹中之寂寞或以诗书画自娱,或以音乐、舞蹈、游泳 , 自适,然此实非甘心趋向寂寞,而是用心专一,用志不分, 乐亦在其中矣。 ”而他要追求的境界却是: “穷则独善其身, 乃寂寞者也;达则兼济天下,乃热闹者也。既善寂寞,亦善 热闹,有用于己,有济于世,能保始终穷达不变者,虽由人 在,亦寥若晨星矣。 ”谢伯

7、子幼失怙恃( 9岁丧母, 12 岁丧父),随外祖父钱 名山(1875 1944)生活至21岁。谢伯子的父亲谢玉岑(1899 1935 )在驾鹤西去之前,囿于奔波生计,“长期任职在外,稍有余暇即遨游于诗词之海、书画之林” ,且“自 幼羸弱多病”,故对谢伯子的指导是有限的,诚如谢伯子所 说“父母生前的事情,所知较少” 。谢玉岑是江南著名词人,名响艺坛,与张大千系莫逆之 交。 20 世纪 30 年代前后,张大千作画,谢玉岑题诗,珠联 璧合,享誉艺坛,人们甚至将“ (谢)玉岑诗,(张)大千画” 相提并论。谢伯子风雅世家,一门诗书相传。其高祖、曾祖(母) 祖父(母)横溢诗才,有寄云阁诗集 青山诗集等传

8、世;其外公钱名山的诗更是名满天下,亦是谢玉岑之师。因 此,从遗传基因考察,谢伯子血液里不仅流淌着谢氏一门诗 风文脉的因子,而且隔代遗传着钱名山诗书画及“异秉”的 基因。谢伯子创作诗词的欲望源自父亲,诚如其笔述: 记得幼时的我,常常窥望父亲危坐沉思,伏桌写作。有 时则与诗友画家谈笑交流,这在无形无声中深刻感动了我。 我一心想学做诗,于是胡乱地做了好几首悄悄地先找姑母、 叔父要求修改。但他们一见就放一边,我的渴望落空了,免 不了就哭鼻子,甚至发出难听的呼声,我自己还不知道。这 一来,震惊身旁的老人和孩子,几乎要把家庭闹翻了 , , 这下子也造成我“孤苦无援” 。诗(词)无达诂。诗(词)言志,更言情

9、。诗词是谢伯 子努力追求的最适宜表达自己心理活动和情感的载体。他需 要诗词来排解风雷激荡的内心所不能容忍的“孤寂” (词的 用典更能传达心迹) ,需要诗词来砥砺自己的奋进行为并向 多舛的命运甚至天厄挑战,需要诗词来抒发与常人相同甚至 超过常人的情绪,需要在诗词中有所创造、有所超越以达到 自我实现。他的这种心灵的吁求,得到外祖父钱名山的及时 回应,故他有如下娓娓笔述:后来外公得知,便毅然伸手挽救我。他不厌其烦地耐心教我一一先教看图识字一一从文字学起(“用字解字、句释句的方法”),进而教些诗文知识,包括押韵、平仄、填词、 造句以至做诗,从古诗讲到律绝 , 我做了诗便都呈给外公 看,经过修改、删节,

10、让我喜出望外。钱名山曾为晚清进士,官至刑部主事,后因厌倦官场宦 海而隐逸常州办学,造福桑梓。他的仁者爱心和诗人情怀的 传递,诚如其诗所言“诗人仁智心,举世谁能如” 。他以诗 书画为乐,以读书、教书、著书为务,兼以鬻字卖画为生。 他诗词书画文皆精通, 毕生著述等身, 有名山诗集 (9 卷) 海上羞客诗 ( 4 卷)谪星诗草( 4 卷),有谪星词名 山词海上词词集,有名山集 ( 9 集)名山文约文 集,有名山联语及赋等,故时有“江南大儒,常州圣人” 之誉。可以说,钱名山的道德文章全方位地影响了谢伯子, 并让他“永怀钱老” 。2004年,即钱名山作古 60 周年的元宵 节,谢伯子特作寄园图 ,图中高

11、古之士便是他充满依恋 和怀念的钱名山。图款识: “幼随名山外公在寄园读书,至 今历历在目。依恋之余兴而作。 ”谢伯子对寄园那方荷塘亦 浮想联翩,并写诗心解: “丹烟白雪伴青霞,玉立清池胜百 花。纵出污泥还不染,香风送来未须夸。 ”钱名山才情横溢,对其诗自负满满,认为“传我者必在 诗矣”。他在临终诗中吟道: “我以诗事天,不得无诗死。气急言语尽,尚有心在此。 ”他病危之际,还在他钟爱的外孙 谢伯子手心上写下如此“临终嘱咐” :“读书固可乐,作诗亦 可乐。”由于历史原因,我们对谢伯子早年的诗词虽无缘研读, 但可以肯定不乏钱名山的诗痕词意。令人欣喜的是,当时光 列车驰入 20 世纪 90 年代,已是

12、古稀晋耄耋之年的谢伯子诗 心不老, 童心不已, 竟然出现诗 (词) 创作的又一个高峰期, 达数 10 首之多。比起无生理障碍诗人的创作数量,谢伯子创作的诗词自 然算不上高产。他在绘事简言中感叹: “笔墨之挥洒易 工,而音韵之掌握不易,因此反复推敲,以期合于格律,虽 已屡易其稿,而可存者不多,如雪泥之鸿爪耳。 ”尽管如此, 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其诗词的讨论和价值判断。从谢伯子自述他在抗战前的几年中曾“做了好些诗”的 信息分析,那时是他写诗填词的第一个井喷期,而且作品多 由钱名山修润(还有其舅钱小山、钱仲易、钱叔平的帮助) 。 可惜这些诗词稿散失于兵燹之祸,使我们无法对其早期的诗 (词)进行研究和解读

13、。2013 年 8 月,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 九秩初度谢 伯子先生谈艺录 。其中,收录谢伯子后期创作诗词约 60 首 (包括曾抄寄给我的一部分诗) 。就诗而言,有古风、绝句 和律诗(包括五言、七言及排律) ;就词而言,有十六字令、 浪淘沙、 渔歌子、 忆江南、 菩萨蛮等。 诗词内容多为其心仪, 有题画、读画、颂亲人(钱名山、谢玉岑) 、咏名人(张善 子、张大千、郑午昌、徐悲鸿、石涛、八大、徐渭、陈老莲 等)、贺大风堂同门(王康乐、晏伟聪、胡爽?Q、慕凌飞等)、 吟友人(汪毅、冯益汉、陈政等)及励志(自勉、自修、自 题)、寄情山水的纪游(三上黄山、游桂林泛漓江)等。这 些诗词直抒胸臆,没有矫情,

14、一如其人。它们格律严谨,工 夫纯熟,无论是起承转合,还是遣词造句;无论是抒情,还 是写意;无论是技巧,还是构思,大多雅达自然,从中可以 感受到作者长久浸淫于诗经 离骚乐府和唐诗宋词 及钱名山的诗意、理想后的萧散与豪迈,亦能看到他“专画 专诗心不散”的创作状态,更能体验到他心存高远的求索精 神。我们读他的自勉诗: “博采诸优,力争一流。心雄 万夫,手写春秋” ,其言志高亢,颇类李白的“飞流直下三 千尺”和苏东坡的“大江东去”的气势。他的词亦是言志抒 情并举,诸如“白头尚自强” “逆流强自进” “春草池塘频入 梦”等,皆为人称颂。四 谢伯子诗词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那就是以诗词观照 绘事,而且具有

15、相当数量。从所观照的古今画家而言,历历 可数的有徐渭、八大、石涛、陈老莲、梅瞿山、恽南田、钱 名山、张善子、张大千、郑午昌、黄宾虹、徐悲鸿、谢稚柳 等。这些人物堪称一部浓缩的中国画史画论, 是他所心仪者、 顶礼膜拜者。谢伯子对他们的创作特点包括画技画法的归纳 概括及美学意义的观照,实际上是对中国美术史论的解读, 传递出他的智慧、胆识和美学情趣。除对美术史人物的审视 外,谢伯子还一咏三叹其绘事表现的客体,如红梅、墨竹、 杨柳等,足显其思路开阔。须要指出的是,谢伯子诗中的美 学内涵同样在其绘画创作中主事,使之作品具有很高的画 格。从风格而言,谢伯子诗词不属于“ (孟)郊寒(贾)岛 瘦”那种苦吟,

16、而有谢灵运的那种灵气和李白以及 “苏(轼) 辛(弃疾)”一路的豪气与浩气。这当然也包括钱名山的豪 气与浩气,其诗忆名山外公授课 “壮论雄谈胜孟轲,胸 襟坦荡放高歌”便是佐证。纵观谢伯子诗词创作,其数量虽然有限,但他一丝不苟 的创作态度和所具有的自我批评精神却无限,体现了一个真 正意义的诗人的可贵品质。谢伯子与笔者曾有诗唱和,其中 答汪毅赠诗 的修改过程便是佐证。 那是 1996 年 12 月 30 日,因贺新年,谢伯子寄来答汪毅赠诗两首。其二为: “远隔山川云水边,互通手札各心宽。健残相化在诗画,君 是健全我不残。 ”当我建议第三四句改为“两情相化在诗画, 共为大风壮艺帆” 时,谢伯子当即复信首肯并坦然相告 ( 1997 年 1 月 10日):“我从不认老,不认残,竟在做诗中太露骨。幸蒙点铁成金成为妙诗,又显其为大风堂艺术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