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有土地资产管理调研报告_第1页
我国国有土地资产管理调研报告_第2页
我国国有土地资产管理调研报告_第3页
我国国有土地资产管理调研报告_第4页
我国国有土地资产管理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国有土地资产管理调研报告(第二调研组)2003年11月13日 为了进一步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根据关于国土资源部2003年调研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土资发2003112号)的要求,我们组成调研组,结合土地市场督查工作,赴辽宁、河北、江苏、重庆等地就我国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问题进行了调研。通过认真调研,调研组统一了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内涵,了解了当前我国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进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明确了进一步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目标与原则,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国有土地资产与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内涵在各地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实践和探索中,由于认识角度

2、和认识程度的差异,各方面对国有土地资产和土地资产管理的内涵有着不同的认识:有的认为,国有土地资产就是国有土地产权人付出经济代价而占有的财产,因而对土地资产的管理应按财产进行管理;有的认为,国有土地资产是一种资源性资产,是土地经济属性的表现,土地资产管理也应按资源性资产进行管理。通过调研,调研组认为,国有土地资产是指国有土地产权人(所有者、使用者、他项权利人)通过行使相应的土地权利而能够实现相应土地收益的土地实物和土地权利。本报告所称的国有土地资产主要是指对于国有土地所有者而言。与其它的资源性资产相比,国有土地资产有自身的特点:首先,土地资产的所有权主体具有唯一性。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国

3、家是国有土地的唯一所有者,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国有土地所有权,并通过法律授权,由市、县人民政府负责具体辖区内国有土地资产的具体管理职能。其次,国有土地资产的收益主要在市、县财政。1993年国发85号文明确,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是地方财政的经常性收入。1999年1月1日实施的土地管理法明确,存量土地收益全部留于地方财政,对于新增建设用地,30%的收益上交中央财政,70%留地方。第三,土地资产价值量大。据2001年测算当年我国土地资产总量约为25万亿元,远远超过其它国有资产。由于国有农地数量少、价值量低,我国国有土地资产主要为国有建设用地,国有土地资产管理主要应以国有建设用地资产管理为主。调研组认

4、为:本报告所研究的国有土地资产管理是指国家(由国务院行使所有权)以国有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从土地所有权中分离出来,通过市场方式优化配置,充分实现资产价值,促进国有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合理配置,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综合效益。我国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核心是加强和完善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国有土地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确保土地资产价值的实现。二、国有土地资产管理与土地市场建设的进展(一)国有土地资产管理与土地市场建设的回顾我国土地资产管理和土地市场建设始于八十年代初期,前一个十年,主要是推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变无偿、无限期、无流动的土地使用制度为有偿、有限期、有流动的使用制度。十四大以后,

5、土地资产管理进入了以市场形成土地使用权价格为核心的全面建设土地市场阶段。1、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阶段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的土地使用制度是以无偿、无限期、无流动为特征的计划分配、行政划拨方式,土地没有价值,不能流动,土地资产管理和市场建设更无从谈起。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从1982年开始,在广州、抚顺等城市对工业、商业等用地收取土地使用费,开展了土地商品属性的探索;1987年9月到12月,深圳市分别以协议、招标、拍卖三种方式出让三宗国有土地使用权,同年,国务院批准在深圳、上海、天津、广州、厦门、福州等地进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试点,我国开始了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历程。1988年我国先后修改了

6、宪法和土地管理法,明确了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标志着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开始确立。1990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明确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采用协议、招标和拍卖三种方式。相关法律的修改恢复了国有土地资产商品属性,标志着土地管理开始步入资产化管理的轨道。2、土地市场建设阶段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建立推动了土地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992年党的十四大决定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土地资产管理和土地市场建设开始进入土地市场制度建设阶段。1994年颁布的城市房地产管理法首次从法律层面明确了划拨和出让供地的范围,并具体明确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地价评估、公布和土地市场交

7、易制度。1998年新修改的土地管理法和新颁布的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确立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还首次从法规上明确了出让、租赁、作价出资等土地有偿使用方式。土地的市场化配置范围不断扩大,有形市场建设的进展加快,市场中介组织开始独立发挥作用,市场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国有土地资产管理体制基本建立。特别是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国发200115号)下发后,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广泛实施,经营性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逐步推开,协议出让和划拨供地得到进一步规范,国有土地资产管理得到加强。(二)国有土地资产管理和土地市场建设的现状通过调研,调研组认为,经过80年代初期土地有偿使用制

8、度改革以来的不断摸索,我国国有土地资产管理从无到有,从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现在已经基本建立了一套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土地资产管理体制,重点围绕市场建设这个中心,不断强化市场配置土地资源资产的基础性作用,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资产管理和土地市场建设的法律和制度基本建立,政府调控土地市场的能力得到加强一是结合土地资产管理和土地市场的发展状况,修订了土地管理法,确立了新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二是重新编制和实施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强化了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先后下发了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2号)和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管理工作若干意见

9、(国土资发2000144号)等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确立了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制度。三是完善了土地有偿使用方式,确立了市场公开配置国有土地的制度。先后下发了划拨用地目录(国土资源部令第9号)、规范国有土地租赁若干意见(国土资发1999222号)、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11号)、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21号),完善了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方式,明确了划拨供地范围,确立了经营性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规范了协议供地程序。四是按照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实行了新的土地资产收益分配办法,对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收益30%上交中央,控制了耕地的大量流失

10、;存量建设用地有偿使用收益全部留给地方,鼓励地方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加大了闲置土地处置力度,优化了建设用地供应布局和结构。2、国有土地使用权市场配置范围不断扩大,土地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基本形成,土地资产价值通过市场得以实现一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市场配置范围不断扩大。随着我国土地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应当实行有偿使用的城市新增建设用地和依法发生流转的存量建设用地,基本都纳入了有偿使用范围。截至2002年,有偿使用和市场配置的国有土地面积占城市国有建设用地总面积的比例,已由1992年的不足2%上升到2002年的24%,已经实行有偿使用的面积约76万公顷。其中,出让国有土地面积56万公顷,采用租赁、作价

11、出资或入股方式有偿使用的土地面积近20万公顷。至2003年9月,全国累计收取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10800多亿元,结合国有企业改革,显化国有企业土地资产7000多亿元,促进了旧城改造和城市建设,支持了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二是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比例逐年增加,市场机制显化土地资产的作用不断得到加强。随着经营性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的普遍建立,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比例逐年增加。2003年1-9月,全国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面积达到2.745万公顷,与1992年相比,招标拍卖挂牌出让面积占同期出让总面积的比例由不足1%上升到30.16%,招标拍卖挂牌出让金额占同期出让金总额的比例从不足

12、1%上升到55.21%。重庆市政府决定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垫支城市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经费,垫付费用纳入地块出让成本,待“招拍挂”出让后从土地出让金中解决,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市规划编制滞后影响土地“招拍挂”进程问题。沈阳市在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制度前9年间共出让土地为705.2万平方米,收缴土地出让金13.6亿元,而2001年实施招标拍卖挂牌制度后两年,全市出让土地共574万平方米,收缴土地出让金25亿,市场机制显化土地资产的作用不断得到加强。浙江省自2002年7月1日以来,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土地1193宗,土地总面积136586亩,分别占全省有偿出让宗数和面积的55.7%和77.01%。三

13、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市场交易日趋活跃。土地资产通过市场流转,不仅实现了其优化配置,还促进了土地资产与其它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2002年发生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86.6万宗、6.7万公顷,转让金额达2380亿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租19.1万宗、1.7万公顷,租金达28亿元;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53.8万宗、28.9万公顷,抵押金额达7846亿元。3、政府宏观调控国有土地资产配置和土地市场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一是编制了国家、省、地、县、乡(镇)五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依此编制了相应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有条件的地区还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土地市场的供需情况制订了供地计划,确保了对建设用地供应总量和供应结

14、构的控制。二是通过实施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加强了土地供应的集中统一管理,努力实现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供应权,目前,全国已有1258个市、县政府建立了这一制度。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实施,使城市政府切实掌握土地的集中统一供应权,能够根据土地市场供求情况,适时调整土地供应量,增强了政府调控土地市场的能力。 三是加大了信息披露力度。通过建立建设用地信息发布、地价和土地登记资料可查询制度和建立了市场运行监测、预警体系,政府对土地的直接控制逐渐演变为维护市场秩序和创造稳定、公平、安全的市场环境,政府调控国有土地资产配置和土地市场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4、完善了土地市场运行制度与组织建设一是土地公开交易、基准地价

15、定期确定公布、土地市场信息发布和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等制度基本建立。二是土地有形市场逐步建立,全国已有1198个市、县设立了土地有形市场,从而增加了交易机会,降低了交易成本,保障了交易安全。三是培育和规范了土地市场中介服务组织,土地估价、咨询、交易代理和登记代理等中介服务机构开始独立、客观、公正执业。四是土地调查、登记制度进一步完善,强化了对土地利用状况和土地价格的监测。5、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土地权利体系开始构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所有权包含的社会关系不仅仅是指所有权确定和巩固的财产分配和财产占有、反映人们相互之间利益边界的静态归属关系,还反映了通过流转满足和沟通人们对财产的使用需求而形成

16、的相互之间的动态利益关系,土地所有权的分解使得土地资产化管理成为可能,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土地权利体系开始构建:一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了土地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土地使用权成为商品,按照市场原则进行配置。二是细化和完善土地有偿使用方式,在出让基础上,增加了国有土地租赁和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或入股两种新的土地有偿使用方式,依法明确了出让土地使用权、承租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或入股土地使用权等三种有偿土地使用权的权能。三是适应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明确了划拨土地使用权的权能和相应的权益价格。四是结合“西气东输”管道用地、城市地下商场建设等项目,进一步明确了管线地下通过权、地下空间权等他项

17、权利的内涵及其资产价值。三、国有土地资产管理与市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存在问题尽管各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加强国有土地资产化管理,推动土地市场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得以基本发挥,但在国有土地资产管理中仍然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相关制度有待完善,政策执行不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某些制度的不足逐渐显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一是划拨供地范围过大。划拨用地在土地供应总量中所占比例较大,不符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产基础性作用的原则。按照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的明确规定,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

18、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它用地四类可以以划拨方式取得,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四类用地中,有一些用地如高速公路用地属于盈利性行业,如果实行有偿使用,可以更好地发挥土地资产的作用。二是存量土地资产处置滞后。存量土地资产在城市土地资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其中很大一部分处于闲置或低效利用状态,影响了城市土地资产的整体效益的发挥。虽然国家为存量土地入市制订了一系列规范,但大多只涉及到改制的企业用地和用途改变的土地,大部分存量建设用地仍处于无偿使用状态,其中很大一部分需要随着企业改革和土地用途调整实行市场配置或有偿使用。三是政策执行不彻底。虽然国家三令五申强调要实行土地市场配置的“阳光工

19、程”,并联合监察部对经营性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的执行进行了督促,但一些地方仍然以种种借口来规避制度的执行,特别是对原划拨土地改为经营性用途、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等,纷纷采取协议出让方式。工业用地因信息公开程度不够,大多采取低价协议出让,有的甚至违规以低于底价的价格出让。辽宁省台安县以经济不发达为名,推进招标拍买挂牌制度进程缓慢,制度尚未落实。由于土地配置政策不完善,加之政策执行过程中被打折扣,国有土地资产流失严重。2、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覆盖面较窄,土地资产显化不足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测算,除去不会轻易改变用途和发生流转的交通和水利设施用地外,我国建设用地约有2500万公顷。其中,国有

20、建设用地约700万公顷,城市内的315万公顷,城市外的385万公顷。城市内的国有土地可以市场配置或有偿使用的应达到4050%左右,而目前只有24%。城市内外,还有大量国有建设用地需要随着企业改革和土地用途的调整实行市场配置和有偿使用。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覆盖面较窄,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还有很大的差距。3、市场配置土地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充分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比例较低,协议出让方式没有充分体现市场作用。一是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比例不高。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商业、旅游、金融、商品住宅等四类用地要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据有关单位对全国76个不同规模城市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的测算分析表明,在有偿

21、供地的总量中,招标拍卖挂牌供地面积比例应达到30%40%。而2002年全国招标拍卖挂牌供地还只占有偿供地总量的15%,还有不少经营性用地违规协议出让。重庆市2002年7月1日至2003年2月20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1725宗,出让面积为783.7公顷,分别占应该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的64%和65.4%。辽宁省抚顺市在土地市场清查中发现抚顺经济开发区从2001年4月至今有38宗经营性国有土地没有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而是采取了协议方式,涉及土地1488亩。二是协议出让市场公开程度不够,市场竞争不足,低价出让土地现象严重。一些地方行政干预严重,有些地区的政府领导以打招呼、批条子等形式指定供

22、地对象、供地位置、供地面积、供地用途、供地方式和供地价格等,致使市场配置土地的环境难以形成。有的地方政府擅自减免地价或者以实物地租等方式低价协议出让土地,国家土地收益大量流失。4、政府对土地资产配置和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乏力一是一些地方供地多头分散,大量土地仍由原土地使用者自发交易,一些园、区用地未纳入当地政府的统一管理。土地一级市场基本没有形成政府垄断,弱化了政府对土地的集中统一管理,严重影响和干扰了政府对土地供应总量的控制和耕地保护。二是不同区域之间,为创造政绩和吸引投资,竞相压低地价竞争,有的地区甚至以零地价对外招商,造成土地资产流失,在工业用地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三是财税机制不健全,国家

23、难以通过财税机制调控土地资产配置和土地市场运行。现行的土地税制难以调控土地资产配置和土地市场,流转环节的税种多、税负重,而保有环节基本无税,对少数单位、个人占用和浪费大量土地资源缺乏经济制约,不利于节约土地资源资产。四是市场交易信息披露不充分,土地市场运行监测滞后。供地信息的充分公开,可以通过供给,创造有效需求,可以使工业等更多的土地采用挂牌等公开的市场方式供应,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低价协议出让土地的问题。目前,土地市场交易活动日趋活跃,但土地市场信息公开程度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要求,土地市场运行状况的监测滞后,直接影响了政府和开发商对土地市场的准确判断。5、集体土地向国有土地转变过程中,市场机

24、制作用发挥不充分征地是增量建设用地的主要来源,但在征地过程中,市场机制作用发挥不充分,主要表现为:一是征地范围和征地规模大,为公共利益征地的目的性难以体现。根据16个省(区、市)2000年和2001年上报的材料统计表明,因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征地的占52%,因经济适用住房、市政公用设施等城市公益性项目征地的占12%,因工商业、房地产等城市经营性项目征地的占22%,因道路、学校和企业等乡镇村建设用地项目征地在占13%,在较大的征地范围影响下,征地规模不断扩大,耕地流失严重。二是征地价格偏低,没有体现市场经济原则。现行的征地补偿费的测算,没有体现土地潜在的收益和利用价值,没有考虑土地对农

25、民承担生产资料和社会保障的双重功能,更没有体现市场供求状况,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三是补偿安置不到位,农民失地又失业。政府或征地单位往往在法定范围内压低补偿费用,农民取得的征地补偿费大打折扣,同时征地补偿费用管理使用混乱,有的地方随意截留、挪用、拖欠征地补偿费,安置办法单一,难以解决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农民没有得到应得的土地收益,农民土地财产权被侵犯。(二)主要原因土地资产管理和市场建设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究其原因,既与土地资产管理制度本身不健全和执行不力有关,还同相关政策的不配套、错误的政绩观和发展观、市场发育不充分有着必然的联系。1、政绩观与发展观的偏差当前土地资产管理和土地市场建设过程中的种

26、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地方各级政府的政绩观和发展观有偏差。在目前的政绩考核体制下,各地方政府大多具有“大干快上”和“大肆圈钱”的强烈冲动,普遍具有一种“表现政绩”的欲望,表现为地方领导对GDP的追求上,土地作为最重要的国有资产,自然成为最先瞄准的对象。在如此政绩观的影响下,政府的发展观也产生了偏差,一些地方政府不能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从全局和经济安全运行的层次来认识土地资产管理和土地市场建设的重要性,一味强调城市经济发展和土地市场建设的特殊情况,忽视市场对资源资产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导致规范市场运行、优化配置土地资产的各项政策被打折扣或不落实。2、市场发育不充分自1992年党的十四大做

27、出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后,各种要素市场开始发展和完善,但由于体制转轨的渐进性和传统制度政策的惯性仍然存在,总体而言,市场体系发育不充分,市场化程度不高。在这种背景下,一方面,土地市场自身发育不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国有土地资产的价值实现范围窄、市场机制不强,严重制约了国有土地资产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另一方面,其它要素市场的发育也不完善,使得土地与其它生产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程度不高,制约了国有土地资产价值实现,降低了土地资产的运行效率。3、相关政策不配套国有土地资产管理和土地市场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运行,但由于相关政策不配套,土地市场运行与国民经济的

28、运行还不太协调,主要表现在:土地税制设置不合理,不利于国有土地资产的集约利用和流转。一是在土地保有环节设置税种较少,只有土地使用税,征税范围较窄,只对城镇和工矿区征收,最高征收标准目前每平方米只有7元,用地者保有土地的成本很低,不足以在经济上约束土地使用者节约用地、高效用地。二是在土地流转环节设置的税种过多。如在土地转让中,对土地转让收入要同时征收营业税、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契税等多项税收,用地者转让土地中成本较高,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合理流转。投融资体制与基本建设程序的制约。传统的投融资体制和基本建设程序已经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在传统的投融资体制下,开发商首先与原土地使用者协商

29、用地并签订相关土地补偿协议,然后到计划部门立项、到规划部门办理规划手续。这样,开发商可以投入极少的“关系成本”便取得土地开发权,成为潜在土地使用者。最后土地管理部门只能被动办理土地出让手续。虽然我国法律明确对经营性土地要一律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但在这种“人选地”而不是“地选人”的体制框架内,只能采取协议方式,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得不到发挥。4、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府虽然制订了各种法律法规来规范土地市场运行、强化土地资产管理,但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和制度变迁的渐进性,政府还没有完全实现角色转换,一些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批地、供应、用地思路还停留在旧的规范上,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特

30、别是在国家三令五申要求经营性用地必须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情况下,一些地方仍然坚持协议供地,甚至随意定价、擅自压低地价和减免土地收益,对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对土地二、三级市场中正常的土地交易,政府仍设置了行政审批和许可制度,限制了土地二级市场的进一步发育;另一方面,政府为土地市场提供的服务不够,存在职能缺位。政府提供地价信息、建设用地信息、土地登记信息等服务程度较低,没有为市场配置土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四、推进国有土地资产管理和土地市场建设的目标、原则、任务和对策建议党的十六大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按照统

31、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土地资产管理和市场建设指明了方向。(一)目标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要求,我国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总体目标是: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国有建设用地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土地市场宏观调控体系,提高政府调控土地市场的能力和水平,实现国有建设用地进入统一市场配置,土地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资源保护、生态保护和资产管理水平大大提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土地支持,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应当分阶段进行:第一个五年,在土地资产管理制度和土地市

32、场建设上取得突破。实现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全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协议出让的工业用地引入市场机制,确立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新型征地制度,进一步完善土地市场调控手段;第二个五年,主要是推行和完善各项制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通过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基础性作用,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扩大有偿使用覆盖面,结合企业改革和土地用途调整,应有偿使用的原划拨土地实行有偿使用;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2020年,全面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土地资产管理体系。土地市场统一运行,土地产权体系完整,法律保障明确,各类交易主体平等竞争,土地价格市场形成机制完善,土地资产全面纳入企业资产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通过市场建设和制度

33、推进,最终建立资产配置全面市场化、资产产权明晰化、资产管理规范化、资产运行高效化的资产管理体系。(二)原则1、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按照市场经济原则推进制度创新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证明,以市场经济原则推进制度创新的过程是土地资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近几年来,土地使用权进入市场、市场运行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都是按照这一原则进行创新的结果。但事物的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可能与现行制度与政策发生磨擦和矛盾,必须适时做出相应的调整,按照市场经济原则推进制度创新,才能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2、必须始终坚持服务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

34、式的两个根本转变,给土地资产管理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国国有土地资产管理工作始终坚持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建立和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逐步推进,显化了土地资产价值,优化了城市土地资产结构,有力推动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实践证明,只有始终坚持服务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土地资产管理才能有更大的作为。3、必须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状况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而政府行政权力的行使直接关系到土地资产的初次配置方式和配置效率,并影响着土地资产的再次配置。因此,政府依法行政对土地资产管理十分关键。只有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才能有效地维护土地市场

35、正常的秩序,实现土地资产优化配置。4、必须坚持确保国家土地所有权权益,实现国有土地资产保值增值作为资产的土地最重要的特征是具有明确的产权关系,能够给土地所有者带来收益。我国的土地公有制决定了土地所有权权益必须由国家占有、使用。因此,坚持和完善土地资产管理,必须充分体现国家土地所有者的地位,通过制订各种制度、政策来规范土地资产的配置,实现其保值增值目标。(三)任务1、扩大市场配置土地范围从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进一步明确划拨用地范围,对于能够通过有偿方式供应的土地一律通过市场配置,最大程度扩大市场配置土地的范围。单位、个人使用划拨土地用于生产经营的,要逐步纳入有偿使用轨道。单位个人使用划拨土地

36、不从事生产、经营的,要逐步纳入资产核算。2、进一步完善土地市场运行规范提高市场公开程度,全面推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协议供地也要实行公开供地计划、集体决策和交易过程、交易结果公开;积极推进工业用地的挂牌交易。公正执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交易主体,保障土地供应和交易中的平等竞争,实现公正的土地市场秩序。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完善土地权利体系,明晰土地权能,统一土地登记,保障交易安全。3、提高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和水平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水平,在正确运用行政管理手段的同时,强化和完善法律、经济手段,保证规划实施,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要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科学合理地制订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供地计划,严格控制土地供应总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大力推进和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不断增强政府适时调控土地市场的能力。加强对土地市场运行的监测和分析,公开土地市场信息,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审时度势,及时调控土地市场。4、完善补偿机制,改革征地制度在充分尊重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征地制度和补偿机制。征地补偿费用要根据被征用土地的原用途价格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合并计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