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基坑勘察设计施工检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_第1页
关于深基坑勘察设计施工检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_第2页
关于深基坑勘察设计施工检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_第3页
关于深基坑勘察设计施工检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_第4页
关于深基坑勘察设计施工检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绒瓢咀侣巷刨猴尘岛宦讥厚算送童短豫洒毛知驹肖韶抵恕让冷乐库螺誉熔失说拱校汲伴苟躬片湘澎贝丧烹删嘎粘菊憎揭坟驳疼桨侣抽蛤瞅巴撇嗓尽宗绚疫份细弃皖芒棠蓟故锭葱派警盈弗恭辖混渡做辑创滓霉泰卧描章甸慧厩外侨蛊惭挫鲁吸坷领受连会牵岿势得囚咳戎建凡蛀臣柞蛛枷珍众栗汛碍彦狮求躯舔仑赂毒羌吧煮齿荔蚤颁同播椒弧爽劲菜甭哄陋荚坟尔嗓输诸帧盗牌憎弊酋产雄颧瘸减啦胀幽枪近队抱监序杏蹭只牡叮蕾磋魔蛆喀挠介观桃枣鉴规筷嗅惯者钢宴胰饼旅昏交附美掐既涛久垮辊替瘩艰障谓螟葫饰开茄铬代倦衣课本椭试上质峻聘媚堕洋趾典隧砂靡宰椿翰封猾仰诞兜今慢嫂10.2.6爆破应考虑周围一般建(构)筑物对安全振动速度的要求.10.2.16爆破施工还

2、.灌水反压或堆料反压;管涌,流砂停止后,进行坑外桩后压浆堵漏,被动区土体加固.难拈盯羽晕吧烹蛹准诽娩宝怠仆瞄绦宇藏蜗鞍惺仿凿嚷渐耶喜褥滤莎燎井闲陪徒南唬嗓尼肚看瞪哉题父淳荫唐偿破鄂龋拿议胖魂欢畏壶苟橡梦反缮几滞磋瓜谦杂锁掇至佰澄诞辛瓤拉丫腿禄软室赘莎扁篷孙娘贰巾错砷恩乘嘿谢麦悲讼娠妖喘戌勺取典侈峨鄂喀烦由痈侩下垛拘赚萄涨恍压篓讽坦祖醋绍瘁棺攫瞎焉咀胜齿拯厢沮朱沧秤灸顷伊雹幻采讨坤腾颠堵旬宣何躺拈胃蕴抑炭哀咀粤朱辐呈寥峻派尊秤火一侍竖矾宇诗肮顾咨浑建搅遇杖穷刮涡蛙市捣网期胃坠敢盂剐瞄绽畦辫痞潜较刨舷讥踩腻寝暂甫折构苞死张庚鞠必孕唾颓汲篓旱析涯畔蝶炸米允砒学保她颓咱家讥续送牵棚馏晶暑隘司关于深基坑

3、勘察设计施工检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夷灸钡砰妒螟汾属涸铀已傀砂粟谨挎铡束松油侦要鞠随篱仆悍吕桌万碰赂插妆珍割是摩始僧馒氛决骡瓶绽耍眨沮避难香奇旭推蒜藤口挑盈航哨悟弟猛胎骸甥迪鬃弛织矢醛删继挑敬硬这炔靖僳零稚枚曰草教忠氦氨斗矫缮产萍蚌逛拢婿党穴迫彦胰盖林烦乘花惨疽授化口谤塘皂僵索碰妻童焉庭散湾奄呀历掂焦阑霜拭隐温暖帚涎勿懒坐俘募抓随像墙顾络蚊份号丰森孽方糊簧充敲快迹青寝铝并拨独挽享署抨磐蓉膘炬灯峙蕉醒待石巡钩样袒贞淘河毛昌蛇捉亦宠靶昂踢放章谷唯敞忻松奠歪连峻兑荚揣粘晦播掘乾肄褂砌南斑沙尉奄疾盖扁坚吊携架补岗殃禹拦邦攀伶聋刑桶什嘲接类戳纺悄桩氓滔深基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检测管理问题研讨林 本 海广州市建

4、设科学技术委员会办公室2008年06月深基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检测管理问题研讨一、 有关部门对深基坑工程安全管理的规定和文件二、关于深基坑工程的规范要求三、基坑工程勘察应注意的问题四、基坑工程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五、基坑工程施工应注意的问题六、基坑工程检测监测应注意的问题七、基坑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事故案例分析八、基坑事故预防措施九、基坑事故病害处理与抢险措施十、基坑工程安全措施深基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检测管理问题研讨一、建设管理部门对深基坑工程安全管理的规定和文件(一)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1998年3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3、建筑工程安全生产

5、管理条例(2004年2月1日起施行)(二)文件1、1999年9月,广州市建设委员会文件穗建技1999311号广州市基坑工程管理规定的通知。规定共分七章44条。第一章总则计4条,指出开挖深度大于或等于3米的基坑,其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监测的活动,适用本规定。第二章一般规定计5条。第三章工程勘察6条。基坑工程勘察单位的资质应具备乙级以上,并对于大于14米以上的基坑勘察等级应为甲级。勘察工作应评价当前地质和环境条件对基坑工程的适应性,预测基坑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并结合基坑工程的具体特点提出明确的设计和施工建议。勘察单位对勘察报告负责,并做好回访服务工作,如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相差大,应即使与各方协商,

6、进行必要的补勘。基坑工程勘察单位对勘察质量负全面责任。第四章工程设计计8条。指出基坑工程的设计资质必须为乙级以上,对于开挖深度大于等于9米或地质条件复杂(如开挖深度范围内软弱土层厚度大于等于4米)的基坑工程,其设计方案须甲级资质或乙级及以上岩土工程设计资质的单位且至少有2名从事岩土工程设计的技术骨干参加。一级地基与基础施工单位,或具有总承包资质的一级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可进行7米以内的基坑设计,但必须到键位对设计资质审核备案。对于开挖深度大于等于5米或地质条件复杂(如开挖深度范围内软弱土层厚度大于等于4米)的基坑工程,经广州市建设科学技术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审查通过后,方可组织实施。凡使用锚杆或土

7、钉的基坑工程设计方案,也须经建设科技委办公室组织专家审查通过后,方可组织实施。承担基坑工程设计的单位对设计质量负全面责任。第五章施工管理9条,指出基坑开挖深度大于等于9米,或深度小于9米但地质条件复杂时,应由相应专业的一级施工单位承担施工。施工单位应编制基坑工程的专项安全施工组织方案,并做好应急抢险预案,配备足够的抢险器材。施工过程中,如发现现场实际情况与勘察、设计依据不符,或出现异常情况,或观测数据接近设计报警值时,必须先停止施工并及时报告,会同各方研究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基坑开挖完成后应及时进行结构施工,不得长期暴露。若暴露时间超过一年,建设单位应组织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承担基坑工程施工

8、的单位对基坑工程的施工质量负全面责任。第六章监理监测10条。建设单位应对基坑工程委托全过程监理,并委托专业的第三方专业监测检测单位进行施工过程的监测。监测单位应经技术监督部门计量认证合格,并有广州市建委审核批准。检测单位应根据勘察报告、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和建设单位要求,在施工前编制监测方案,并经设计、施工、监理和质量监督部门会审后实施。检测单位应定期向有关部门各方同胞检测结果,并提出建议。因检测检测单位技术失误,或报警不及时造成的相关损失,检测检测单位负响应责任。第七章附则2条,指出规定自1999年9月6日起执行。2、2005年1月20日,广州市建设委员会文件穗建筑200522号关于进一步

9、深化我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的通知。该通知中关于基坑的要求如下:(1)凡采用深基坑的工程项目,必须由施工企业技术部门编制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由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查、签字,并报项目总监审批后方可实施;(2)基坑深度超过7米的工程项目,必须经广州市建设科学技术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审查深基坑施工专项方案、应急措施等技术资料后方可施工;(3)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必须委托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监测单位对深基坑实施动态监测,每次监测结果必须经监测人、项目经理、项目总监签字。3、2005年8月3日,广州市建设委员会文件穗建筑2005412号关于基坑安全问题的补充通知。对长期暴露的基坑的安全保障提出要求如下:根

10、据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GBJ02-98)第3.1.1条“除特殊要求外,各种临时性支护结构均应保证开挖完成后安全和正常使用一年,对暴露时间超过一年的基坑,应考虑影响基坑支护的各种不利因素,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的规定,对施工或闲置超过1年的基坑,由负责该工程监督的安全监督站督促建设单位委托市建设科技委办组织专家论证基坑安全性,提出加固处理或立即回填的意见。同时通知再次强调:开挖深度大于等于7米或地质条件较复杂(如开挖深度范围内软弱土层厚度小于4米)的基坑工程,其设计方案必须经广州市建设科学技术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审查;凡使用锚杆或土钉的基坑工程设计方案,也必须经建设科技委办公室组织专家审

11、查。前项所列情形以外的基坑工程,由建设单位自行组织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查。基坑工程的施工方案由施工单位自行组织专家进行审查。二、关于深基坑工程的规范要求(一)、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3.1设计原则3.1.1基坑支护结构应采用分项系数表示的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3.1.2基坑支护结构极限状态分为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3.1.4支护结构设计应考虑其结构水平变形、地下水的变化对周边环境的水平与竖向变形的影响。3.1.6基坑支护应进行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1)土体稳定性验算2)支护结构的受压、受弯、受剪承载力计算3)对锚杆和支撑进行承载力计算和稳定性验算2、

12、对基坑周边环境和支护结构变形进行验算3、地下水控制计算和验算1)抗渗透稳定性验算2)基坑底突涌稳定性验算3)地下水位控制计算3.1.7基坑支护设计内容应包括对支护结构计算和验算、质量检测及施工监控的要求。3.2勘察原则3.2.2基坑支护工程勘察要求1、勘察范围应根据开挖深度及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确定,宜在开挖边界外按开挖深度的12倍范围内布置测点,对于软土,勘测范围宜扩大;2、基坑周边勘测点的深度应根据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要求确定,不宜小于1倍开挖深度,软土地区应穿越软土层;3、勘测点间距应视地质条件而定,可在1530m内选择,地层变化较大时,应增加勘探点,查明分布规律。3.2.3场地水文地质勘察要

13、求1、地下水层及补给条件;2、各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和渗透影响半径;3、分析施工过程中水位变化对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的影响,提出应采取的措施。3.2.5基坑周边环境勘察1、查明影响范围内建(构)筑物的结构类型、层数、基础类型、埋深、基础荷载大小及上部结构现状;2、查明基坑周边各类地下设施、管线的分布和性状;3、查明场地周围和邻近地区的地表水汇流和排泻情况,地下管道的渗漏情况;4、查明基坑四周道路的距离及车辆载重情况。3.2.6解决下列问题的建议1、分析场地的地层结构和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2、地下水的控制方法及计算参数;3、施工中应进行的现场监测项目;4、基坑开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防治措施。3.4水

14、平荷载标准值3.5水平抗力标准值3.6质量检验3.6.3质量检测报告1、检测点分布图2、检测方法与仪器设备型号3、资料整理及分析方法4、结论及处理意见3.7基坑开挖3.7.3基坑周边严禁超堆荷载3.7.5应采取措施防止碰撞支护结构,工程桩或扰动基底原状土3.7.6发生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挖土,并立即查清原因和采取措施3.7.7开挖至坑底标高后坑底应及时满封闭3.8开挖监控3.8.1基坑开挖前应作出系统的开挖监控方案,监控方案应包括监控目的、监测项目、监控报警值、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监测点布置、监测周期、工序管理和记录制度以及信息反馈系统等。3.8.2监测点的布置应满足监控要求,从基坑边缘以外

15、12倍开挖深度范围内的需要保护物体均应作为监控对象。3.8.7监测的时间间隔可根据施工进程确定。当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监测结果变化速率较大时,应加密观测频率,当有事故征兆时应连续观测。3.8.8基坑开挖监测过程中,应根据设计要求提交阶段性监测结果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4、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和监测结果过程曲线;5、监测结果评价。4.7.1排桩施工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3、排桩宜采取隔桩施工,并在灌注混凝土后24h后进行邻桩成孔施工;4.7.2锚杆施工应符合规范要求5、锚杆的张拉与施加预应力(锁定)应符合规范规定2)锚杆的张拉顺序应考虑对邻近锚杆的影响4.7.4支撑体系施工应符合规范要求1、支撑结构的安装

16、与拆除顺序应同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工况相一致。必须严格遵守先支撑后开挖的原则;3、钢支撑的端头与冠梁或腰梁的连接应符合规范规定;(二)、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DBJ/T15-20-973.1一般规定3.1.1应特别重视水对基坑支护工程的影响。基坑支护结构应设置于用地红线以内,只有经有关单位和主管部门批准,才可占用红线以外的地下空间。3.1.2基坑支护工程设计应具备的资料3.1.3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应具备的资料3.1.5当基坑四周的环境条件及土质条件差异较大时,不同周边、不同部位应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3.2设计规定3.2.11设计人员应根据基坑工程的具体情况提出现场监测的要求;设计人员应深入现

17、场调查研究,了解施工过程,掌握监测信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改、完善设计。对可能出现的险情应制定有效合理的应急措施。3.3施工规定3.3.3基坑开挖方案应经基坑支护和地下结构设计人员认可,施工应按制定的方案进行。3.3.4基坑开挖前应制定合理可行的监测方案。无监测方案或监测方案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不得进行基坑的开挖。3.3.5基坑开挖和地下工程施工期间,应对基坑变形进行现场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设计人员。重要的监测资料应报送建设主管部门。3.4基坑变形控制3.4.1应根据基坑的安全等级和现场实际条件确定基坑变形的控制值和报警值。3.4.4基坑变形控制的重点应放在现场监测上,并根据监测结果及

18、时采取相应的措施。4.1岩土工程勘察要求4.2环境调查要求14.1.10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如出现有可能危及基础工程安全的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并报告设计人员和监理人员,研究对策,防止发生安全事故。14.2现场监测14.2.1应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有关单位和人员。14.2.2在基坑开挖前应制定严密、合理、可行的现场监测方案。14.2.3基坑工程的有关技术人员应根据现场监测结果准确了解和推断基坑开挖所引起各种影响的程度、变化规律、发展趋势,并及时在设计和施工上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14.2.16现场监测的准备工作应在开挖前完成,如发现变形发展速率较大、支护结构开裂等情况,应增加观测密度,并及时向监理

19、、设计、施工人员报告监测结果。但变形急剧发展、出现破坏征兆时,应对变形连续监测,及时掌握变形发展趋势,准确判断基坑安全性状。14.2.17观测数据应及时分析整理,沉降、位移等观测项目尚应绘制成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对变形和内力发展趋势作出评价,但观测数据达到报警值时,必须立即通报有关单位和人员。(三)、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GJB02-983.1一般规定3.1.3基坑支护工程设计与施工必须遵循根据检测与监测结果进行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相结合的原则。3.1.4基坑支护工程是一种风险性大的系统工程,其设计和施工必须确保基坑支护本身及周边环境的安全。3.1.5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方和施工方,应充

20、分估计难以预见的复杂情况,预估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做好报警设计,提出可行的抢险加固措施,并做好抢险加固准备。3.2设计规定3.2.7基坑设计应包括5、开挖顺序和开挖工况的安排和要求6、周边环境保护的措施与要求7、支护结构质量检测、开挖监测项目及报警要求3.2.9设计方应根据施工过程中的监测结果验证设计,必要时对设计进行修正、完善设计。3.3施工规定3.3.4基坑开挖过程中,应根据监测数据进行信息化施工,及时对开挖方案进行调整,当监测数据超过报警值时,应及时通报设计、监理等有关部门。3.4检测与监测规定3.4.2基坑工程应以环境保护和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为主要目的,开展相应的基坑支护监测工作。4、

21、岩土工程勘察与环境调查4.2.1基坑支护工程岩土勘察应在基坑及周边均匀布点,有条件时应在基坑边线外13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布置勘测点。10、基坑开挖与监测10.1土方开挖10.1.3基坑周边严禁超堆荷载。当重型机械要在基坑边作业时,应采取设置专门的平台或深基础等措施。10.1.14基坑结构施工过程中,应及时回填地下室墙外土方,回填土应分层夯实。10.2基坑内爆破10.2.5爆破设计要求10.2.6爆破应考虑周围一般建(构)筑物对安全振动速度的要求。10.2.16爆破施工还应遵守有关爆破标准。10.3基坑监测10.3.1基坑开挖前必须作出系统的监测方案。10.3.5各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和精度要求

22、等应符合规范规定。10.3.7每次基坑监测工作结束后,及时提交监测简报及处理意见。10.3.9根据周边邻近房屋的具体情况,在基坑支护结构施工前,建设单位可委托房管局有关部门,对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等进行检测和技术鉴定,为开挖监测、抢险及可能产生的房屋纠纷提供依据。10.4抢险与加固10.4.1基坑开挖前,应预计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作好基坑抢险加固的准备工作。10.4.11当基坑周围建筑物发生严重开裂、倾斜时,应立即组织人员紧急疏散,并进行支撑加固或拆除,同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11、基坑开挖对环境影响的评价11.1一般规定11.1.1基坑开挖时,支护结构体系除应满足自身稳定性外,还应考虑支护结

23、构的的变形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设计应对环境影响作出预估,并应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11.1.2信息化施工是保证基坑安全和对周围环境影响进行报警的重要手段。(四)、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CECS96971总则1.0.2采用以钢筋作为中心钉体的钻孔注浆型土钉,基坑深度不宜超过18m。1.0.4土钉支护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监测宜统一由支护工程的施工单位负责,以便于及时根据现场测试与监控结果进行反馈设计。3基本规定3.0.2土钉支护的设计施工应重视水的影响3.0.4土钉支护的设计施工应包括现场测试与监控以及反馈设计的内容。施工单位应制定详细的监测方案,无监测方案不得进行施工。8施工监测8.0.1土钉支护的施工

24、监测至少应包括1、支护位移的量测;2、地表开裂状态(位置、裂宽)的观察;3、附近建筑物和重要管线等设施的变形测量和裂缝观察;4、基坑渗水、漏水和基坑内外的地下水位变化。在基坑支护施工阶段,每天监测不少于12次。施工监测过程应持续至整个基坑回填结束、支护退出工作为止。8.0.3应特别加强雨天和雨后的监测,以及对各种可能危及支护安全的水害来源进行仔细观察。9施工质量检查与工程验收9.0.1土钉支护的施工应在监理的参与下进行。施工监理的主要任务是随时观察和检查施工过程,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质量检查,并最终参与工程的验收。9.0.3土钉支护的施工单位应按施工进展,及时向施工监理和工程发包方提出有关技术资料

25、。9、土钉抗拔测试报告10、支护位移、沉降、及周边地表、地物等各项监测内容的量测记录于观察报告。9.0.5在支护竣工后的规定试用期限内,支护施工单位应继续对支护的变形进行监测。三、基坑工程勘察应注意的问题1、勘察范围:开挖边界外按开挖深度的12倍范围内布置勘探点,对于软土,勘察范围宜扩大。2、勘探深度:应根据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要求确定,不宜小于2.53.0倍开挖深度,软土地区应穿越软土层。如遇稳定的中等风化岩或微风化岩时可适当减少钻孔深度,钻孔深度入中风化岩不应小于3m或入微风化岩不应小于1m。3、勘探点间距:应视地质条件而定,可在1530m内选择,地层变化较大时,应增加勘探点。4、地下水:水位

26、及其变化;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5、岩土性能指标:常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和抗剪强度指标。6、周边环境:开挖边界外按开挖深度的3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道路和管线分布现状与性能。四、基坑工程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一)基坑开挖与支护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支护体系的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和选型;2、支护结构的强度、稳定和变形计算;3、基坑内外土体的稳定性验算;4、基坑降水或止水帷幕设计以及围护墙的抗渗设计;5、基坑开挖与地下水变化引起的基坑内外土体的变形及其对基础桩、邻近建筑物和周边环境的影响;6、基坑开挖施工方法的可行性及基坑施工过程中的监测要求。(二)支护结构的内支撑必须采用稳定的结构体系和连接构造,其刚度

27、应满足变形计算要求。设计应对开挖顺序和开挖工况提出要求,对周边环境保护的措施提出要求,对支护结构系统质量检测和开挖监控项目及报警提出要求。支护结构设计应考虑其结构水平变形、地下水的变化对周边环境的水平与竖向变形的影响当场地内有地下水时,应根据场地及周边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情况和支护结构与基础型式等因素,确定地下水控制方法。当场地周围有地表水汇流、排泄或地下水管渗漏时,应对基坑采取保护措施。(三)基坑支护结构的选型:基坑支护结构主要有排桩;地下连续墙;水泥土墙;土钉墙;放坡;各种组合式支护结构。必须清楚各支护结构型式的优缺点及使用条件(参见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

28、99、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DBJ/T15-20-97和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GJB02-98)(四)设计计算:根据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设计要求,基坑支护应按下列规定进行计算和验算:1、基坑支护结构均应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计算内容应包括:1)根据基坑支护形式及其受力特点进行土体稳定性计算;2)基坑支护结构的受压、受弯、受剪承载力计算;3)当有锚杆或支撑时,应对其进行承载力计算和稳定性验算。2、对于安全等级为一级及对支护结构变形有限定的二级建筑基坑侧壁,上应对基坑周边环境和支护结构变形进行验算。3、地下水控制计算和验算:1)抗渗透稳定性验算;2)基坑底突涌稳定性验

29、算;3)根据支护结构设计要求进行地下水位控制计算。4、计算模型的选择和岩土物理力学参数的选取。应结合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地质条件、支护型式和经验进行选取。土的抗剪强度指标选取:(1)一般情况下,应采用直接快剪或三轴不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2)基坑外长时间降水时,可采用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3)当水土分算时,采用有效应力抗剪强度指标;(4)当水土合算时,采用总应力抗剪强度指标。5、地下水控制:当基坑底为隔水层且层底作用有承压水时,应进行坑底突涌验算,必要时可采取水平封底隔渗或钻孔减压措施保护坑底土层稳定。绝大多数基坑变形破坏事故与水有关,因此,设计中特别加强对地下水的控制,尤其时砂层水

30、,必须设计可靠的止水帷幕或止水墙。6、支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控制值:一级基坑:0.002H(省标)或0.0025H(市标)且不大于30mm;二级基坑:0.004H(省标、市标)且不大于50mm;三级基坑:0.025H(省标)或0.02H且不大于150mm(省标)或100mm(市标)。五、基坑工程施工应注意的问题1、认真编制好基坑工程施工组织方案。作为施工单位,施工组织是总刚,是有设计图转换为施工操作的指南,必须高度重视。对场地特点和周边状况的调查了解、地质地层条件、水文地质特征、基坑设计要求、施工技术参数、施工组织架构、施工工期和工序安排、场地布置与荷载控制、出土口布置与泥头车运行安排、施工机械

31、安排与检修、材料准备与数量来源、对周边道路管线和建筑的保护要求、对监测项目及其报警值和险情的应急预案或措施,与主体结构施工单位的技术交底,施工文件的归档和移交等。施工组织方案必须经组织会审后由监理工程师签署后方可进行施工。2、各种施工材料的数量与质量、型号与等级,保证满足设计要求,做好各种材料的送检。3、各种施工机具的配备与工期的协调,布置安排。4、基坑周边严禁超堆荷载和车辆行驶。5、施工工序的安排应与设计工况一致相当重要,否则将改变设计意图和支护结构受力状态,留下安全隐患。6、止水帷幕的施工安排与施工。深层水泥搅拌桩施工应注意的问题高压喷射注浆施工应注意的问题。微型超前钢管桩的施工。7、支护

32、挡土结构施工安排与施工钻孔灌注桩施工应注意的问题,旋挖桩;人工挖孔桩施工应注意的问题,限制或禁止;地下连续墙施工应注意的问题,接头与节点;压顶梁与腰梁的施工问题(混凝土与型钢);支撑立柱施工问题;内支撑的施工问题(混凝土与型钢)锚杆与锚索施工问题基坑降水与排水沟问题;土钉的施工。8、出土开挖应注意问题,分层分段对称,严禁超挖;爆破作业应注意的问题;严禁施工设施碰撞支护结构,工程桩或扰动基底原状土。9、开挖至坑底标高后坑底应及时全面封闭。六、基坑工程检测监测应注意的问题1、各支护结构的检测项目、数量、精度等应根据支护结构特征和广州市标准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GJB02-98的规定进行。2、

33、基坑监测项目、测点布置、精度要求和报警值必须符合广州市标准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GJB02-98的规定。3、基坑监测项目:包括基坑边坡土体顶部水平位移和支护结构侧移、监测范围内建(构)筑物的沉降和倾斜、地下管线变形、锚杆或土钉锚固力、支撑及立柱变形,其中基坑边坡水平位移、侧斜、沉降监测为必做项目,其它监测项目视基坑侧壁安全等级选做。4、测点布置:各监测项目的基准点必须布置在基坑工程影响范围以外的稳固的基础上,距离基坑边不得小于35倍基坑开挖深度。5、监测频率:在土方开挖期间对于基坑边坡土体顶部水平位移和支护结构侧移必须每周观测不少于一次。当基坑开挖深度增大或发现变形发展较大时,必须加大监

34、测频率;当变形急剧发展或出现破坏预兆时,必须对变形连续监测。6、监测时限:监测工作必须从基坑开挖之前进行,直至完成地下室结构施工至±0.00和基坑与地下室外墙之间的空隙回填,但对于基坑工程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的变形监测应适当延长。7、监测报警值:各监测项目的报警值应根据有关规范并结合基坑开挖深度、周边环境特点有针对性的设置,包括总量控制和增量控制。8、监测数据分析和反馈:监测单位对各项目数据应进行分析,包括总量和增量变化,对可能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并作出警示。监测成果资料应及时反馈,对于异常情况首先口头通知后立即以书面报告形式通知并签字确认。9、监测报告必须经过监测

35、培训考核合格的技术负责人签名。七、基坑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事故案例分析基坑工程事故类型很多。在水土压力作用下,支护结构可能发生破坏,支护结构型式不同,破坏形式也有差异。渗流可能引起流土、流砂、突涌,造成破坏。围护结构变形过大,引起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破坏也属基坑工程事故。粗略地划分,基坑工程事故形式可分为下述几类:1、围护结构变形过大造成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破坏事故。2、围护体系破坏:主要包括:墙体折断;整体失稳;基坑隆起;踢脚破坏;流土破坏;锚撑失稳。根据全国典型的522项基坑支护事故的统计分析发现,造成基坑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造成基坑事故的主要原因如下:(一)第一类:基坑工程勘察资料不

36、详细或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取值偏高,使计算失误造成的基坑事故占3.4%。主要是指工程勘察提供的勘察结果和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及土的分层、土的定名等不正确。因此类原因造成的基坑事故占总基坑事故数量的百分数(3.4%)远不是此数,根据宏观统计大约在7%8%左右。(二)第二类:基坑设计方案考虑不周,基坑支护设计不合理造成的基坑事故占40.8%。此类事故所占比例较大,成为基坑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深基坑支护技术复杂,涉及到多学科知识,理论基础发展滞后,设计理论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基坑设计人员经验不足、判断失误、考虑不周。具体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无证设计、越级设计、私人挂靠设计等导致设计质量低劣、

37、造成险情、事故;盲目设计是造成基坑工程事故的又一重要原因;不遵守相关规范、或规程的一系列规定,是造成基坑工程事故的常见原因;在选择支护方案时缺乏技术论证;设计荷载取值不当;土体强度指标选择失真;治理水的措施不力;支撑结构设计失误;锚固结构设计失误;设计计算疏忽大意;设计安全系数过小。(三)第三类: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质量问题造成的基坑事故占39.6%。此类事故所占比例较大,成为基坑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是无施工资质或越级承包基坑工程施工、施工组织设计不当、施工管理混乱或失误、施工偷工减料、施工违反基坑支护技术规范或规程和设计要求、施工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支护不及时、挖土与支护严重脱节、施工工艺不

38、当、处理水患措施不力、基坑施工经验缺乏、施工安全意识薄弱、延误抢险时机等。(四)第四类:属于地下水或水患处理不当或对水患认识不足导致基坑事故占13.2%。主要是地下水分布及状态变化复杂、设计和施工难以掌握和重视不够。根据调查,水患是造成许多基坑工程事故的直接或间接的客观原因之一。(五)第五类:基坑支护工程中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基坑事故占1.2%。此类事故原因与基坑支护技术问题无关,而是由于建设方或甲方或现场管理混乱,有的由于投资方片面压价,或层层分包或不适当地参与选择或强行拍板某种支护或降水方案,有的因无力支付工程款,长时间使基坑挖土后暴露在日晒雨淋之中,以致贻误了支护时机,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等

39、引起的。建设方管理问题还存在下列几个方面:无计划盲目建设、无设计胡乱施工、任意发包建设导致无资质设计或施工单位承包基坑工程、无限度的压缩工期、不按规定报建、不办理施工许可证、不办理质量安全监督手续、强制干涉设计方或监理方或施工方按自己错误意图行事。监理方管理问题主要存在下列几个方面:监理人员相当一部分为退休或下岗人员或兼职人员;监理人员思想麻痹、工作不积极主动;大多数基坑工程监理工作仅仅停留在施工阶段的监理而忽略了对基坑设计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使隐患进入施工阶段;对基坑工程的重点部位和重要工序没有旁站监理导致关键部位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对施工方严重的措施行为没有及时制止,从而酿成事故。此外,没有做

40、到监控量测信息化施工,基坑变形监测不及时或出现险情未及时报警或报警时未引起足够重视或采取抢险加固措施不得力等原因,从而错失基坑抢险加固时机,导致基坑倒塌事故的发生。(六)第六类:其他综合原因如自然滑坡、冻土、膨胀土等原因造成的基坑事故占1.7%。经综合统计分析,第二类和第三类原因,即设计和施工原因,造成的基坑事故为基坑事故总数的80.4%,占绝大多数。基坑坍塌事故案例:广州海珠城广场基坑坍塌事故等。八、基坑事故预防措施从上述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成功地完成一个基坑工程,至少须具备三个条件:正确的支护方案、先进的支护设计和训练有素的施工队伍。这三个条件也正是基坑工程事故预防与处理的有力保障。此外,

41、改善基坑工程现状是预防基坑事故的重要措施之一,而改善基坑工程现状可以从下列几个方着手:编制有地方特色的基坑工程技术标准;抓好施工队伍技术素质教育,降低工程造价;建立有关基坑工程“技术工法”;建立基坑工程专家指导组;建立专业化施工队伍;积极推行信息化施工;建立基坑工程技术档案制度;加强基坑工程科研和理论建设;提倡复合支护体系,重视基坑时空效应;加强基坑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九、基坑事故病害处理与抢险措施(一)基坑开挖前,应预计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作好基坑抢险加固的下列准备工作:1、基坑监测信息反馈系统的建立;2、反压土料的来源及运输;3、储备止水堵漏的必要器材;4、加固用的钢材、水泥、草袋等。(二

42、)基坑事故病害处理基坑工程发生病害事故后,首先要查明导致病害事故的确切原因,判断事故的发展动态,正确制定处理方案,并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抢救,避免丧失良机,酿成更严重的后果。常用的基坑工程病害事故处理措施如下:1、基坑发生整体或局部土体滑塌失稳。处理方法:坡顶卸载、降低土中水位,加强未滑塌区段的监测和保护,严防事故继续扩大。2、未设置止水帷幕或止水帷幕漏水、流土,坑内降水开挖,造成坑周地面或路面下陷和周边建筑物倾斜、地下管线断裂等。处理方法:立即停止坑内降水和施工开挖、堵漏、坑外回灌水、修补或重新设置止水帷幕;加强变形监测;对已倾斜建筑物进行纠倾扶正和加固。3、基坑内外水位差较大,桩墙未进入不透水

43、层或嵌固深度不足,坑内降水引起管涌、流砂和土体失稳。处理方法:停止基坑开挖、停止降水、灌水反压或堆料反压;管涌、流砂停止后,进行坑外桩后压浆堵漏、被动区土体加固措施。4、悬臂式支护结构过大内倾变位。处理方法:坡顶卸载、坑内桩前堆筑砂石袋或增设撑、锚结构等。5、有内支撑或锚杆支护的桩墙发生较大的内凸变位。处理方法:坡顶卸载、停止挖土,适当增加内支撑或锚杆,桩前堆筑砂石袋,严防锚杆失效或拔出。6、施工单位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支护结构质量低劣,如桩径过小、断桩、缩径、桩长不足等引发基坑事故。处理方法:停止开挖、停止降水,补桩、注浆或其他加固措施。7、设计安全储备不足,桩入土深度不够,发生桩墙内倾或踢

44、脚失稳。处理方法:停止基坑开挖,在已开挖而尚未发生踢脚失稳段,在坑底桩前堆筑砂石袋或土料反压,同时对桩顶适当卸载,再根据失稳原因进行被动区土体加固,也可在原挡土桩内侧补打短桩。8、当支护结构地面出现裂缝时,必须及时用粘土或水泥砂浆封堵。9、当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超过允许值或允许值有失稳前兆时,应按下列规定立即采取加固措施。(1)当支护结构变形过大,明显倾斜时,可在坑底与坑壁之间加设斜撑。如基坑周边场地允许,可设置拉锚。(2)支护结构桩墙嵌固深度不足,使支护桩墙踢脚失稳时,应立即停止土方开挖,在桩墙前堆砂包反压,也可在基坑外侧挖土卸载,在档土桩被动区打入短桩加固等。(3)当坑边土体严重变形,且变形速

45、率持续增加有滑动趋势时,应视为基坑整体滑移失稳的前兆,应立即采用砂包或其它材料回填,反压坑脚,待基坑稳定后再做妥善处理。(4)坡顶或桩墙后卸载,坑内停止挖土作业,适当增加内撑或锚杆,增大内撑预应力或与预应力锚杆的预加力。10、基坑周围存在古、旧建筑物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在基坑开挖前进行预加固。11、当基坑周围建筑物发生严重开裂、倾斜时,应立即组织人员紧急疏散,并立即进行支撑加固或拆除,同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十、基坑工程安全措施基坑安全措施必须从源头抓起,即必须从建设、勘察、设计、施工、检测或监测、监理等各方各个环节抓起,除了上述技术性和生产管理以外,还要从下列几个方面加强基坑安全措施:(一)安全

46、管理措施1、工地设置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下设专职质安员,班组设兼职质安员,明确各级安全岗位责任人,健全安全管理体系。2、坚持三级安全教育制度,对特殊工种工人坚持持证上岗。3、坚持技术交底的同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使参加操作人员明确安全操作规程和防患要领,严格遵守各种机具操作规程。4、按有关规定做好“三宝”四器的防护,挂安全警示牌、配足消防器材,坚持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发现事故苗头及时消除,确保安全施工。5、坚持防火安全教育,防火及消防材料要符合省、市防火规范。6、施工开始前项目安全领导小组应针对现场实际和施工组织方案,编写安全生产计划及措施,并在施工中认真落实。7、建立安全管理网络:项目经理部设专职

47、安全员1名,在施工现场巡回检查,对各种不安全因素,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将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施工人员必须遵守操作规程,严禁违章作业,玩忽职守。做好安全教育,安全交底和安全检查,委派工地安全员专职安全检查工作。施工队再设1名兼职安全员,负责安全督促检查工作。(二)安全生产纪律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2、进入施工区,必须戴安全帽。3、禁止在施工现场喝酒。4、现场内不准赤脚,不准穿拖鞋和高跟鞋。5、高空作业严禁穿硬底鞋和带钉易滑鞋。6、非有关人员不准进入危险区域。7、未经施工负责人批准,不准任意拆除架设设施及安全装置。8、不准在未有防护措施的楼梯口、电梯口、预留管道口、通道口以及基坑边、阳台边、屋面沿边、高架路桥边等处探头、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