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课程整合的背景和现有经验_第1页
单元课程整合的背景和现有经验_第2页
单元课程整合的背景和现有经验_第3页
单元课程整合的背景和现有经验_第4页
单元课程整合的背景和现有经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单元课程整合的背景和现有经验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小学, 始创于1913年3月,百余年来 历经民国和新中国的历次教育变革,逐步形成了具有高阳地域特色的 学校文化,以其愈发鲜明的办学特色和高品位的育人质量受到今人的 关注,近年来,学校立足于农村小学的实际,发动全体师生主动谋求 开展,探索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中如何为学生的成才搭建更高、更适合 每一个学生开展的平台,大家的思路越来越集中到了乡贤贾思勰和他 的巨著?齐民要术?这一主题上,深为其“顺天时,量地力,那么用力 少,而成功多.任情返到,劳而无获.的务农思想精髓和著作中务 本、寻道、谋术的哲学思考而叹服.结合农村小学教育的实际,提出 了学校的办学特

2、色“耕道教育,校训“和谐生态 自由生长,并以 此为统领学校的所有教育活动,努力顺应小学生的天性,尊重孩子的 生命,让每一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让教育回归到和谐、本真,让生命回归到自由生长.在学校这所花园中,教 师就是园艺师,学生就是需要栽培的作物,要想让作物茁壮饱满,不 仅需要园艺师的辛勤劳作,还要为她们提供自由生长的空间,更需要 提供充足的阳光和适合作物生长的复合型养料. 这一切问题的解决都 指向了学校教育的关键-课程设计与实施.当前,具有中国教育特色的,以国家、地方、学校三级为主题的 课程治理体系已根本形成,以学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为特征 的3类整合课程,也已在很

3、多地区和学校并存. 还有一些学校,自主 开发了主题单元课程、模块教学、话题单元教学、国家根底课程、个 性开展课程,学校统整课程等各类课程整合,这完全符合?根底教育 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中“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 科目过多或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9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程比 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的区域和学生开展的需要,表达课 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的要求,无疑也是广阔教育工作者, 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加适合的教育而做出的积极努力. 认真研究各校的 课程整合与课程落实效果后,也发现了些许遗憾,具体表现为:整合 之初的设计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务实的落实,导致学生没有

4、体验 到整体整合后明显提升的育人效果,究其原因有:、学校课程整合 的设想与现实有差距,有的学校要求,在整合之初先定出主题,再定 出与主题有关的概念和活动,打破学科界限.不管语文、数学、外语、 美术等,凡事能融合进去的全合并进这个主题, 结果导致了个别学科 应付凑合的现象,老师无所适从,类似这样的整合,仍是学科分立的, 学生仍是学习了别离的知识,仍是为活动而活动,实际效果不好.再 者,学科知识的整合与落实教学有差距, 课程知识的整合本意是想把 支离破碎的学科知识内容整合在一起,但是现实教学中有些老师认为 整合与分科教学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自己的学科测试成绩,自己要 在有限的学科课时内完成任务,并

5、取得高分数才行,无法给学生更多 的整合后的活动安排,所以整合后的有些内容仅是点到为止, 还没有 原先不整合而按学科教学时活动落实到位,这个问题的解决,只有靠 制度来保证,靠评价来催促.、教师理解的课程整合与课程改革的 要求有差距.到目前为止,仍有许多教师对课程整合的熟悉没有一个 理论概念,而是想当然地认为,整合就是同学科或不同学科教师之间 的协同教学,也有的认为是本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合作教学, 这些 都反映出老师还是从学科中央的立场来思考课程的整合, 重视的是知 识组织上的结构,对整合仅是一种概念上的见解.、学生眼中的课 程整合与实际有差距.学生希望通过课程整合后再学习, 能让书包变 得轻松

6、,能有更多的时间来自由支配,能有更多的体验活动和实践机 会,但是,这些期望没完全到达,有的还越发不如从前了,原因就是 整合后仍是按原课时分科教学,还要另加体验活动课程,导致负担加 重了.鉴于以上原因,为了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 都有责任和义务探索更适合的课程整合新路径.第二节单元课程整合的意义与价值为了使课程整合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更好的落实,真正到达关注学生终身开展的内在需要,着眼于学生个性活动开展的价值追求, 经 充分研究分析后,我认为小学阶段实施“单元课程整合具有现实意 义和长远价值.“单元课程整合即:以现行教材设计的学习单元为 主,以学科课程标准要求为依据,以遵循学生思维开

7、展规律为原那么,以学生生活体验为线索,对课程进行多种路径的整合.现从学校、教 师、学生3个方面进行分析:1、单元课程整合设计与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在具体的操作时尽 量保存教材设计的单元主题,认真研读课程目标,明确本单元在这一 册的教材、整个学段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然后对单元的课时目 标进行细分,做到课程目标准确全面,整合目标明确而细致.然后再 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增删、调序、重组、融合,内容整合时做到: 由本单元向后推迟学习的内容要明确告诉学生为什么, 后单元向前迁 徙学习的内容要充分考虑学习实际水平和学生思维的连续性.从其他学科中挑选融合到本单元的内容,必须完全符合本课本单元的课程目

8、标,宁少勿滥,这些内容的变动一定要有文本的记载和转交,但凡经 老师研究通过的整合设计,只要有变动的就必须由“内容转出方教师 向“内容接收方教师提交一份该内容在原教材位置上时自己的教学 思路设计,供接收教师参考.该内容的学习、考核、评价,全都纳入 该接收教师的工作业绩.2、单元课程整合有利于课程改革的推进,单元课程整合,是在 重新审视传统的学科分类,弱化学科界限,改变原先仅以学科逻辑组 织课程学习的方法,强调以学生的现有学习和生活经验、 个体成长和 社会需要为根底,以学习情境的创设为核心,以“学习包为主线, 增强各学科间的整合.在教育观念、学习方式方面都有利于教师合力 推进课程改革.其中,“学习

9、包是指利用国家课程各学科的知识体 系,增强单元、章节的素材选取、信息呈现、知识整合,形成的有利 于学生素养提升、探索水平增强、多元开展的综合课程资源.学习包 主要有根底性学习包,开发性学习包,拓展性学习包三大局部组成. 根底性学习包立足于教材,教师增强单元或章节的内在整合, 根据学 科特点,随着课程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熟悉和体验不断深化,创 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将不断生成. 开发性 学习包以“活动为主要实施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 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想 象、“创作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开展实践水

10、平和创新水平.拓展性学习包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根本线 索,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 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 其学习活动方式与活动过 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内容、方式及指 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自主开展活动,指导教师只 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3、单元课程整合有利于减轻课业负担.整合后学生对学习内容 有了更多的期待与喜悦,源自于老师对学习内容的重新设计,得利于 学习包的建设.每个单元学习之初,老师向学生讲明了该单元整合后 的目标、内容检测方式,评价指标,并及时公布“单元课程学习指导 书,让学生明确本

11、单元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整合点设计意图,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下发学习包资料,这样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的 学习资源,调动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融合了多种学习方式,通过 小组合作研究学习的方式,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通过这样的整合, 完全能节约出更多的课时去进行探究学习和实践活动体验, 也可以把 这些课时调剂到一起,完成“课程统整日的设计.高阳小学就是用 好每周三下午的全部时间让每一位学生从 35个社团课程中选择自己 喜欢课程,随意选课走班进行实践活动.单元课程整合不会加重学生 学习负担,一定能给学生提供更多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空间.单元课程整合的价值突出表达在以下两个方面:1、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力

12、,单元课程整合实施的关键是注重单 元课程资源,学生生活经验的调用和自身活动体验的主动参与, 正是 由于整合后的单元目标明晰有序,才为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 究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余地,真正落实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的主人地位.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知识, 而且要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坚实的根底,所以在学习 中教师务必要遵循“从学会走向会学的学习力形成与提升 的教学路 径,围绕单元整合要素来设计和落实,争取课堂学习的最大的效益, 例如:?熟悉轴对称图形?一节课的教学,老师可围绕该单元的目标 对本课时的目标进行整合,在引导学生对下发的学习包自学的根底上,注重整

13、合当地的生活资源,结合学生学情,设计了 “猜、找、剪、玩、 创、玩 对称的学习环节,强化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深化了学 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熟悉,领会了数学概念,感受了对称美,促进 了学生的综合学习意识和水平的生成.在下一节学习?熟悉镜面对称? 时,学生在轴对称的学习根底上,再通过镜面学具的演示操作,逐步 进行镜面对称的“找、赏、议、玩等途径的自主学习和体验,借助 轴对称内容学习时的方法,通过猜测一一验证一一归纳等多种主题 探究活动,帮助学生理解镜面对称现象,之后再引导学生用多种操作 方式去验证镜面对称现象的判断、 猜测,最后在讨论中自己用标准的 数学语言说出“镜外的物体和镜内的成像前后、上下

14、方向不变,但左 右相反这一镜面对称现象.这样的学习过程能深化学生对镜面对称 现象和性质的熟悉与了解,开展了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敢于探索的 精神和蔼于大胆尝试的水平.这样的整合就是通过单元内的目标细化, 内容递进和资源丰富做支撑,整合多种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学习力 的提升和开展.2、有利于深化教师教学观的认同和完善.从知识观的角度看, 单元课程整合的意义是:为学生创设一个与知识相遇的生态情景. 在 这个情景中教师帮助学生将知识作为探究的起点, 用自己已有的学习 和生活经验与知识进行对话,开展学生的潜在学习水平,在对知识的 理解和创造中探寻人的自由生长,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天性的解放和个 性的开展.从

15、学生观的角度看,课程整合正视并尊重了学生的差异性 开展,从个体差异入手,让学生在一个和谐、生态、多元、开放的学 习情境中学习,还学生一个自由生长、天性开展的时空.教师应立足 个性化学习的主人一一学生,进行单元的面与点的各层目标整合和适 时调适,充分整合和利用丰富的课程学习包,通过整合设计,为学生 设置合理的学习环境,创造出丰富多元的探究时机,让每一位学生像 茁壮的幼苗一样健康成长.从教学观的角度看,单元课程整合倡导的 教学观有三个方面的指向:教学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开展 的生命过程;教学应重结果更应重过程;教学应关注人的全面开展. 在整合课程的教学中,老师要智慧地运用现代教学观,结合单

16、元的核 心目标和重点知识,创设师生教学共生的境界,实现课堂教学的效益最大化第三节单元课程整合的预期目标单元课程整合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课程设计,也是一种教学方式, 还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其目的是将零散分布的学习内容和活动进行整 合,适用学生生长的需求,并能促进其所学与过去和现在的体验取得 联系,到达更有意义的学习.这其中包括了学校层面的办学设想,体 现了老师对课程建设的追求和教学观的进步, 必定能到达良好的预期 效果.1、单元课程整合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课改角色. 教师是参与课程 改革的关键人物,只有大家团结协作才能保证每一门课程的改革成功. 希望随着课程整合工作推进和实践,对老师们起到激活自身潜能和

17、提 升思维品质的作用,能有效地帮助教师克服课改的畏难情绪和依赖上 级领导行政命令的顽疾,充分树立起每一位教师个体就是课程和课改 的开发者、实践者、检验者的新年,进一步确立一线教师在课改中的 主体地位,唤起老师们主动探索和应对课改的强烈动力.2、通过单元课程整合的实施,促进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落到实处.教学中存在一些现象:虽然各级行政部门开展了许多有关课程标准的 解读培训会,但很多教师把课程标准作为一种摆设放案头上, 对学科 课程的核心内容停留在记忆或理解的水平, 不进一步主动同校情、学 情、乡情相结合而进行分析和把握,导致了备课雷同空洞、无针对性, 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生培养目标脱节.由于在农村小

18、学中老师未能 实现全学段的大循环教学,有的老师对其他年级的课程只有片段性的 了解,也就不能把握好本年级内容在整个学段中的地位. 我们期望通 过学科大教研的研讨方式,随着课程整合的推进,完善“研讨熟知课 程标准一一编制年级单元整合指南一一制定单元整合设计一一拟定 课时教学方案一一实施课堂教学的操作流程,将多种课程资源整合 加工的环节进一步下移,对课程设计加以系统深入的研究,使课改的 落实渠道更加畅通,增强学校落实课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进一步推动教师的有效学习和业务研究. 单元课程整合的成果之一是单元课程教学设计,而这个设计的完成需要教师具有很强的能 力和过硬的根本素质.如:能把握本学科的课程标准,同时对本学科 的知识内容有清楚的了解;再如:老师要有扎实的教学根本功;又如: 要能理解和把握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学生素养培养目标, 并与自己的教 学实际相结合等等.这一些问题仅靠通常意义上的培训、 讲座是落实 不了的,就倒逼每一位教师走上各自的有效学习和业务钻研之路.从学校层面来讲,要开展好持续性专项教研活动,这也是由单元整合的 根本任务决定的.要完成每个单元的设计和课时教案, 势必要走横纵 联合的方式才行,即:把一个学期的学习内容根据教材的单元顺序, 由教研组中每一位教师分别承当一个或几个单元, 根据横向与纵向两 个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