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装电源线接法和其它常用连接方法图解大全_第1页
家装电源线接法和其它常用连接方法图解大全_第2页
家装电源线接法和其它常用连接方法图解大全_第3页
家装电源线接法和其它常用连接方法图解大全_第4页
家装电源线接法和其它常用连接方法图解大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家装电源线接法和其它常用连接方法图解大全一、家装电源线接法L表示相线(俗称火线),N表示中性线(通称零线)。根据规定,相线选用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导线,中性线选用蓝颜色的导线。以插座面对自己,右侧的插孔为相线(火线),左侧的插孔为零线。三孔插座最上 端的为电器保护接地线(俗称地线,采用黄、绿相间色标示)。红色兰色室内装修的电路安装规定是 左零右火中间地(插座上).(面对着自己,插头上正相反).用字母表示是L-火线,N-零线.接地符号.用颜色表示是 红一火线,兰一零线,黄绿双色线一接地.在用电过程中,人们虽注意到电源线材料截面积的大小对电气的安全使用有影响,但往往对接头使用绝缘胶布不够重视。 现

2、在电源线路走线越来越复杂,走木 地板下、墙中、隔板中及潮湿的地下或水中的均有,如果绝缘胶布使用不当,会 产生漏电,危及人身安全或者引起火灾。那么,如何正确使用绝缘胶布呢? 电源线接头分为 千”字接法、力”字接法、丁”字接法等等。接头应筑牢,光滑 无刺。在线头断开前,应先用钢丝钳丝轻压一下,再缠绕至口处,然后左右摆动, 线头就会很地服贴地在接头处断开。如果接头在干燥处,应先用绝缘黑布裹两层, 再裹塑料胶带(也叫PVC胶粘带)两层,再用 J-10绝缘自粘带拉长2 0 0 % 左右裹二三层,最后裹两层塑料胶带。因为直接使用塑料胶带缺点多多: 塑料胶 带时间一长易生胶错位、胶开;电器负荷重时,接头发热

3、,塑料胶带易熔化收缩; 电源接头在接线盒内相互压,接头有毛刺时,很容易戳空塑料胶带等,这些隐患直接危及人身安全,引起线路适中,造成火灾。而使用绝缘黑胶布就不会出现以 上情况,它具有一定的强度、柔性,能长期紧裹着接头处,受时间及温度影响而 干固定型,不会脱落,并且阻燃。再者,用绝缘黑胶布裹后再裹胶带能防潮、防 锈。当然,绝缘自粘带也有缺陷,它虽防水性能好但易破,所以最后需裹上两层 塑料胶带作保护层,接头与接头的绝缘自粘带相互不粘,性能更好。黑胶布:以棉布为基材,压延制成,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缠绕性,价格低廉、耐老化。 用在低压线路的接头包扎,绝缘性能稳定,较耐热,怕水,受潮后绝缘性能降低, 浸水后

4、失去绝缘作用。自粘塑料带(防水胶布):优质的绝缘性,良好的耐水性,是使用面非常广泛的电 工绝缘材料,耐热性差,与黑胶布配合使用效果好。自粘带:有好的呀、拉伸性与自粘性能,高的防水性与密封性,用在较深的水下 做接头,与黑胶布塑料带配合使用,怕油怕晒。下面是第一种接法。注意:在家装中是不应有接头的,特别是在线管内更不能有 接头,如果有接头也应该是在电线盒内。 通常的电线接头都是这样的接法, 才能 保证电线接头不发生打火、短路,与接触不良的现象。下面是第二种接法(防火胶布隔离法),多用于吊项内,或比较高能的工程中,主 线不能能弄断,符线绕主线6-8周,吊顶内的射灯,一路上要有很多灯就是这 样接法,用

5、防火胶布缠在里面,它的作用就是防止电打火烧坏东西, 这是在吊顶 内很重要。外面再用绝缘胶布缠绕。下面是第三种接法,就是压线冒接线法,这种方法是最规范和最实用的,但是它 需要专用工具来做,压线冒的压线钳来压线,把压电线用的专用钳子,套在压线 冒上,用力压紧就行了。另外还要说一下,压线冒的大小根据所压线经的大小与 根数有关我们常用的是T4型的,就是直径毫米的,能压四根四平方毫米的电线。、其它常用连接方法需连接的导线种类和连接形式不同, 其连接的方法也不同。常用的连接方法有绞 合连接、紧压连接、焊接等。连接前应小心地剥除导线连接部位的绝缘层,注意 不可损伤其芯线。绞合连接是指将需连接导线的芯线直接紧

6、密绞合在一起。铜导线常用绞合连接。(1)单股铜导线的直接连接。小截面单股铜导线连接方法如图 1所示,先将两 导线的芯线线头作X形交叉,再将它们相互缠绕23圈后扳直两线头,然后将 每个线头在另一芯线上紧贴密绕 56圈后剪去多余线头即可。大截面单股铜导线连接方法如图2所示,先在两导线的芯线重叠处填入一根相同 直径的芯线,再用一根截面约1.5mm2的裸铜线在其上紧密缠绕,缠绕长度为导 线直径的10倍左右,然后将被连接导线的芯线线头分别折回,再将两端的缠绕 裸铜线继续缠绕56圈后剪去多余线头即可。不同截面单股铜导线连接方法如图 3所示,先将细导线的芯线在粗导线的芯线上 紧密缠绕56圈,然后将粗导线芯线

7、的线头折回紧压在缠绕层上,再用细导线 芯线在其上继续缠绕34圈后剪去多余线头即可。(2)单股铜导线的分支连接。单股铜导线的 T字分支连接如图3所示,将支路 芯线的线头紧密缠绕在干路芯线上 58圈后剪去多余线头即可。对于较小截面 的芯线,可先将支路芯线的线头在干路芯线上打一个环绕结,再紧密缠绕58圈后剪去多余线头即可。单股铜导线的十字分支连接如图5所示,将上下支路芯线的线头紧密缠绕在干路芯线上58圈后剪去多余线头即可。可以将上下支路芯线的线头向一个方向缠 绕见图4(a),也可以向左右两个方向缠绕见图4(b)。下支恻(3)多股铜导线的直接连接。多股铜导线的直接连接如图5所示,首先将剥去绝缘层的多股

8、芯线拉直,将其靠近绝缘层的约 1/3芯线绞合拧紧,而将其余2/3 芯线成伞状散开,另一根需连接的导线芯线也如此处理。 接着将两伞状芯线相对 着互相插入后捏平芯线,然后将每一边的芯线线头分作3组,先将某一边的第1组线头翘起并紧密缠绕在芯线上,再将第2组线头翘起并紧密缠绕在芯线上,最 后将第3组线头翘起并紧密缠绕在芯线上。以同样方法缠绕另一边的线头。(4)多股铜导线的分支连接。多股铜导线的T字分支连接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如图4-52所示,将支路芯线90。折弯后与干路芯线并行见图6(a),然后将线 头折回并紧密缠绕在芯线上即可见图6(b)o另一种方法如图8所示,将支路芯线靠近绝缘层的约1/8芯线绞合

9、拧紧,其余 7/8芯线分为两组见图7(a),一组插入干路芯线当中,另一组放在干路芯线前面, 并朝右边按图7(b)所示方向缠绕45圈。再将插入干路芯线当中的那一组朝左 边按图8(c)所示方向缠绕45圈,连接好的导线如图8(d)所示。(5)单股铜导线与多股铜导线的连接。单股铜导线与多股铜导线的连接方法如图8所示,先将多股导线的芯线绞合拧紧成单股状, 再将其紧密缠绕在单股导线的芯线上58圈,最后将单股芯线线头折回并压紧在缠绕部位即可。(6)同一方向的导线的连接。当需要连接的导线来自同一方向时,可以采用图9所示的方法。对于单股导线,可将一根导线的芯线紧密缠绕在其他导线的芯线上,再将其他芯线的线头折回压

10、紧即可。 对于多股导线,可将两根导线的芯线互 相交叉,然后绞合拧紧即可。对于单股导线与多股导线的连接,可将多股导线的芯线紧密缠绕在单股导线的芯 线上,再将单股芯线的线头折回压紧即可。步ITT审了%K拧川哈(7)双芯或多芯电线电缆的连接。双芯护套线、三芯护套线或电缆、多芯电缆在连接时,应注意尽可能将各芯线的连接点互相错开位置, 可以更好地防止线问 漏电或短路。图10(a所示为双芯护套线的连接情况,图11(b)所示为三芯护套线 的连接情况,图10(c)所示为四芯电力电缆的连接情况。铝导线虽然也可采用绞合连接,但铝芯线的表面极易氧化,日久将造成线路故障, 因此铝导线通常采用紧压连接。三、导线连接处的

11、绝缘处理为了进行连接,导线连接处的绝缘层已被去除。导线连接完成后,必须对所有绝 缘层已被去除的部位进行绝缘处理, 以恢复导线的绝缘性能,恢复后的绝缘强度 应不低于导线原有的绝缘强度。导线连接处的绝缘处理通常采用绝缘胶带进行缠裹包扎。一般电工常用的绝缘带 有黄蜡带、涤纶薄膜带、黑胶布带、塑料胶带、橡胶胶带等。绝缘胶带的宽度常 用20mm的,使用较为方便。1、一般导线接头的绝缘处理一字形连接的导线接头可按图12所示进行绝缘处理,先包筑一层黄蜡带,再包 筑一层黑胶布带。将黄蜡带从接头左边绝缘完好的绝缘层上开始包缠,包缠两圈后进入剥除了绝缘层的芯线部分见图11(a)。包缠时黄蜡带应与导线成55°左右 倾斜角,每圈压叠带宽的1/2见图11(b),直至包缠到接头右边两圈距离的完好 绝缘层处。然后将黑胶布带接在黄蜡带的尾端,按另一斜叠方向从右向左包缠见 图11(c)、图11(d),仍每圈压叠带宽的1/2,直至将黄蜡带完全包缠住。包缠处 理中应用力拉紧胶带,注意不可稀疏,更不能露出芯线,以确保绝缘质量和用电 安全。对于220V线路,也可不用黄蜡带,只用黑胶布带或塑料胶带包筑两层。 在潮湿场所应使用聚氯乙烯绝缘胶带或涤纶绝缘胶带。2、T字分支接头的绝缘处理 导线分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