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15 烂喉痧_第1页
温病学15 烂喉痧_第2页
温病学15 烂喉痧_第3页
温病学15 烂喉痧_第4页
温病学15 烂喉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烂烂 喉喉 痧痧 第十五章第十五章概述概述一、定义一、定义烂喉痧是外感温热时毒而引起的一种烂喉痧是外感温热时毒而引起的一种急性温热病。临床以发热,咽喉肿痛糜急性温热病。临床以发热,咽喉肿痛糜烂,肌肤丹痧密布等为主要特征,多发烂,肌肤丹痧密布等为主要特征,多发于冬春二季。于冬春二季。又名又名“烂喉丹痧烂喉丹痧” 、“丹痧丹痧”、“疫喉疫喉痧痧”、“疫喉疫喉”、“疫毒痧疫毒痧”、“疫疹疫疹”、“疫痧疫痧” 、“时喉痧时喉痧” 等。等。二、沿革二、沿革 1、清代以前对本病的论述较少、清代以前对本病的论述较少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及及诸病源侯论诸病源侯论所述之所述之“阳阳毒与本病相似。毒与本病相似。 2、

2、清代以后,对此病有专门论述、清代以后,对此病有专门论述 临证指南医案临证指南医案卷四卷四疫门疫门以病例的形式,以病例的形式,首次记载了烂喉痧的诊治过程。首次记载了烂喉痧的诊治过程。有关此病的专著:有关此病的专著:疫痧草疫痧草、疫喉浅论疫喉浅论三、与西医学病名的关系三、与西医学病名的关系猩红热猩红热 及其他发疹性疾病及其他发疹性疾病病病 因因 病病 机机一、病因发病一、病因发病(一)病因:(一)病因:温热时毒温热时毒 (二)发病条件(二)发病条件、气候条件:冬春季节、气候条件:冬春季节 气候偏温气候偏温、体内条件:正气亏虚,不能抗邪,或、体内条件:正气亏虚,不能抗邪,或起居不慎,寒温失调,腠理疏

3、松起居不慎,寒温失调,腠理疏松 二、病理演变二、病理演变病理演变示意图病理演变示意图 温热时毒温热时毒 初期初期 毒侵肺卫毒侵肺卫 (从口鼻而入)(从口鼻而入) 毒壅气分毒壅气分 中期中期 热陷心包热陷心包 毒燔气营(血)毒燔气营(血) 内闭外脱内闭外脱 邪退正复邪退正复 后期后期 余毒伤阴余毒伤阴 遗毒走窜关节、肾络、心脉遗毒走窜关节、肾络、心脉 病理特点病理特点1.初起邪在肺卫即有热毒搏结之征。初起邪在肺卫即有热毒搏结之征。2.中期以气分肺胃热毒壅盛,上攻咽喉,外窜肌中期以气分肺胃热毒壅盛,上攻咽喉,外窜肌肤为主要病理变化,肤为主要病理变化,3.感邪较重,痧毒炽盛可燔灼营血,内陷厥阴,感邪

4、较重,痧毒炽盛可燔灼营血,内陷厥阴,甚至内闭外脱。甚至内闭外脱。4.后期多为阴液损伤而余毒未尽之象。后期多为阴液损伤而余毒未尽之象。 诊诊 断断一、诊断依据一、诊断依据1、本病多发生于、本病多发生于冬春冬春季节。季节。2、有与烂喉痧病人密切接触的病史。、有与烂喉痧病人密切接触的病史。3、本病的主要依据是:临床特征、本病的主要依据是:临床特征 发热发热 咽喉肿痛糜烂咽喉肿痛糜烂 肌肤丹痧密布肌肤丹痧密布 舌红绛起刺状如杨梅舌红绛起刺状如杨梅 口周苍白圈口周苍白圈 二、鉴别诊断二、鉴别诊断1、白喉:、白喉: 白喉虽有白喉虽有咽喉肿痛咽喉肿痛,但有典型的,但有典型的白白色伪膜色伪膜,不易擦掉,且,不

5、易擦掉,且无丹疹无丹疹外现,外现,面颊不显红晕而是苍白。面颊不显红晕而是苍白。2、麻疹:、麻疹: 二者均有肌肤痧疹,病初可见表证二者均有肌肤痧疹,病初可见表证 出疹前可见口腔粘膜斑出疹前可见口腔粘膜斑 出疹时间:发病后两三日出疹时间:发病后两三日 疹出顺序:先从发际、头面开始,然后疹出顺序:先从发际、头面开始,然后 遍布全身,最后手足心均现。遍布全身,最后手足心均现。 皮疹特点:疹点之间可见正常皮肤。疹点皮疹特点:疹点之间可见正常皮肤。疹点 呈逐渐出现,先疏后密。呈逐渐出现,先疏后密。 一般无咽喉糜烂。一般无咽喉糜烂。3、风疹:、风疹:二者均有皮疹二者均有皮疹 疹子收没较快;疹子收没较快; 皮

6、疹间皮肤颜色正常;皮疹间皮肤颜色正常; 皮肤有瘙痒感;皮肤有瘙痒感; 一般不伴咽喉肿痛糜烂。一般不伴咽喉肿痛糜烂。 发热等全身症状轻微;发热等全身症状轻微;4、药疹:、药疹:有皮疹,严重者可见发热,寒战等有皮疹,严重者可见发热,寒战等 全身症状。全身症状。 无季节特征无季节特征 药物接触史药物接触史 无咽喉红肿糜烂无咽喉红肿糜烂 无明显的卫气营血过程及杨梅舌等表现无明显的卫气营血过程及杨梅舌等表现辨辨 证证 论论 治治一、辨治要点一、辨治要点(一)辨证要点(一)辨证要点1、辨病程阶段:、辨病程阶段: 初期:以肺卫证候或卫气同病为特征;初期:以肺卫证候或卫气同病为特征; 中期:以气分证候或气营(

7、血)两燔为特征;中期:以气分证候或气营(血)两燔为特征; 末期:以余毒未净,阴津大亏为特征。末期:以余毒未净,阴津大亏为特征。 2、辨病势顺逆:、辨病势顺逆: 辨识要点辨识要点:痧疹,咽喉,神志,身热,:痧疹,咽喉,神志,身热,呼吸,脉象呼吸,脉象 顺证顺证:正气较盛,能使时毒透达;:正气较盛,能使时毒透达; 逆证逆证:为正不胜邪,邪毒内陷。:为正不胜邪,邪毒内陷。 (二)治则治法(二)治则治法初期辛凉清解,透邪外出初期辛凉清解,透邪外出清泄热毒清泄热毒中期泄火解毒中期泄火解毒 后期滋阴生津为主,兼清余毒后期滋阴生津为主,兼清余毒 二、常见证型诊治二、常见证型诊治(一)毒侵肺卫(一)毒侵肺卫临

8、床表现临床表现:初起憎塞发热,继则壮热烦渴,咽喉红肿初起憎塞发热,继则壮热烦渴,咽喉红肿疼痛,甚或溃烂,肌肤丹痧隐约,苔白欠润,或有疼痛,甚或溃烂,肌肤丹痧隐约,苔白欠润,或有珠状突起,舌红,脉数。珠状突起,舌红,脉数。 辨证要点:辨证要点:憎寒发热、咽喉红肿疼痛、肌肤丹痧隐憎寒发热、咽喉红肿疼痛、肌肤丹痧隐约、舌红、脉数。约、舌红、脉数。 病病 机机:温热时毒外袭肌表,内侵肺胃温热时毒外袭肌表,内侵肺胃治治 法法:透表泄热,清咽解毒。透表泄热,清咽解毒。方方 药药:清咽栀豉汤清咽栀豉汤,外用玉钥匙外用玉钥匙关于关于“烂喉丹痧以畅汗为第一要义。烂喉丹痧以畅汗为第一要义。” 所谓畅汗,是以辛凉清

9、透为法,使表气通所谓畅汗,是以辛凉清透为法,使表气通畅,热达腠开,从而达到邪从汗透,热随汗泄畅,热达腠开,从而达到邪从汗透,热随汗泄的目的。的目的。 即以汗出通畅作为邪热外透的标志,所以即以汗出通畅作为邪热外透的标志,所以又有得汗则安的说法。但临床运用时,切不可又有得汗则安的说法。但临床运用时,切不可把汗出作为目的,滥用辛温升托之品以强取其把汗出作为目的,滥用辛温升托之品以强取其汗,以免助热伤阴加重病情。汗,以免助热伤阴加重病情。 (二)毒壅气分(二)毒壅气分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壮热,口渴,烦躁,咽喉红肿腐烂,肌壮热,口渴,烦躁,咽喉红肿腐烂,肌肤丹痧显露,舌红赤有珠,苔黄燥,脉洪数。肤丹痧显

10、露,舌红赤有珠,苔黄燥,脉洪数。辨证要点:辨证要点:壮热、烦渴、肌肤丹痧显露、舌红壮热、烦渴、肌肤丹痧显露、舌红赤有珠、脉洪数赤有珠、脉洪数 病病 机机:表邪已解,肺胃邪热渐盛,热毒壅结气表邪已解,肺胃邪热渐盛,热毒壅结气分分治治 法法:清气解毒。清气解毒。方方 药药:余氏清心凉膈散余氏清心凉膈散,外用锡类散外用锡类散(三)毒燔气营(三)毒燔气营(血血)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咽喉红肿糜烂,甚则气道阻塞,声哑气急,咽喉红肿糜烂,甚则气道阻塞,声哑气急,丹痧密布,红晕如斑,赤紫成片,壮热,汗多,口丹痧密布,红晕如斑,赤紫成片,壮热,汗多,口渴,烦躁,舌绛干燥,遍起芒刺,状如杨梅,脉细渴,烦躁,舌绛干燥,遍起芒刺,状如杨梅,脉细数。数。辨证要点:辨证要点:咽喉红肿糜烂、丹痧赤紫成片、壮热、咽喉红肿糜烂、丹痧赤紫成片、壮热、烦渴、舌绛起芒刺、状如杨梅烦渴、舌绛起芒刺、状如杨梅 病机分析病机分析:邪毒化火,燔灼气血邪毒化火,燔灼气血 治治 法法:清气凉血清气凉血(营营),解毒救阴。,解毒救阴。方方 药药:凉营清气汤凉营清气汤,外用珠黄散或锡类散外用珠黄散或锡类散 (四)余毒伤阴(四)余毒伤阴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咽喉腐烂渐减,但仍疼痛,壮热已除,咽喉腐烂渐减,但仍疼痛,壮热已除,惟午后仍低热,口干唇燥,皮肤干燥脱屑,脉惟午后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