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1.水到哪里去了【教材简析】本课是单元起始课,本课有四个活动,一是解释水去哪儿了,二是说说生活中的蒸发现象,三是用实验解释蒸发现象,四是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本课的重点学生通过观察“用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上的水迹不见了”这类现象,思考“水到哪里去了”,尝试解释日常的生活经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在此过程中丰富对水的感性认识,并借助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学情分析】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之一,水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学习时,对水已经进行了一些学习和观察。虽然水也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但如何将学生对水的零散的、生活化的认知向科学概念转化呢?这是我们期待学生关注和探究的问题。【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水到哪里去了”的探究实验,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认识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水的蒸发现象,比较、分析、归纳出水和水蒸气的异同。探究实践:能设计并实施简单的对比实验,对水的蒸发现象提出合理的解释。态度责任:在探究实验中,形成细致、客观的观察态度,培养对水深入研讨的好奇心。【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对比实验来观察“水到哪里去了”并解释观点难点:理解水蒸气的特点并能区分“水蒸气”与“白汽”【教学准备】教师:湿布、一杯水、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学生: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棉签、一片保鲜膜、一根橡皮筋【教学过程】一、湿布写“水”,回顾水的特点。(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干净的抹布、黑板,一杯清水1.出示一杯清水,并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字,提问: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颜色、气味、形态……)2.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3.揭题:黑板上的“水”消失了,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顺势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观察一杯水导入,让学生复习旧知,展现前概念,以“水”字的消失激发兴趣,聚焦本课研究主题。二、预测并探索水到哪里去了。(预设22分钟)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棉签、一片保鲜膜、一根橡皮筋1.提问:黑板上用水写的“水”到哪里去了?(预设学生的猜想:水被黑板吸进去了,水到了空气中,水被太阳吸走了,
水飞到天上去了,水变成了一种气体……)2.交流并小结:大部分同学都认为水到空气中去了,变成了一种气体。生气体。水产生气体。你觉得可以怎样观察这个气体?同时在另一个透明杯子里涂入相同量的水,并封上保鲜膜。(对比蒸发现象)5.小组活动:水变成了一种怎样的气体。(可以放在通风、靠阳光的环境下,对比两个杯子里的水蒸发现象的区别)【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解决本课时重难点的基础,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生活经历、实验现象等想法设法证明“水在蒸发”,观察并比较不同杯内的水的蒸发现象。材料准备:实验记录表【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先进行小组内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再组织小组代表班级内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暴露问题,对生成性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和引导。【设计意图】结合本课不同杯子蒸发快慢的现象,让学生带着更多的感兴趣的问题,来到广阔的课外时空,把探究延伸到课外。五、板书设计【疑难解答】如何帮助学生区分“透明”“无色”?学生对水和水蒸气的特点中“无色”与“透明”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认为无色的东西一定是透明的,透明的也必然是无色的。或者直接把“透明”等同于“无色”,这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透明”属于透明度,“无色”属于颜色范畴。教师可以直接利用透明的杯子和有颜色的眼镜来区别“无色”“透明”的异同。2.水沸腾了小学科学教学网资源建设团队
王琦峰【教材简析】学生学习了第一课《水去哪里了》之后,已经认识了水会蒸发这一现象,本课旨在引领学生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观察水的沸腾过程,能从探究实验中获得并记录水沸腾的相关现象与证据,与已有的认知形成冲撞、整合,获得深刻的身心体验。水的沸腾实验中有温度计的使用、石棉网的作用、酒精灯加热的注意事项、水量和水温的选取、仪器摆放的方法介绍等问题,内容多且杂。教师应适当降低难度和要求,着重于温度计的使用和酒精灯加热的注意事项,化繁为简,同时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见到水沸腾的现象,但多为感性认识,比如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会上升、水烧开时会有气泡产生同时发出声响等等。用温度计测量水温以及用酒精灯加热水的实验,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进行正确规范的实验指导。在探究活动中,学生要学会合理分工、小组合作完成观察实验,并初步具备实验安全意识。【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利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的活动,知道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会沸腾,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发生变化。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体积会变大。科学思维:通过交流、分析、概括等方法,知道水沸腾与水蒸发两种现象的异同。探究实践:能够正确利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用口述、图文结合、数据等方式表达水加热过程、水沸腾时观察到的现象。态度责任:在探究实践活动中,形成实事求是、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以及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水加热和沸腾过程中产生的现象。难点:水沸腾现象的实验和分析。【教学准备】教师: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学生: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计时器)。【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1.课件出示图片,提问:你烧过开水吗?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2.揭示课题:水沸腾了(板书)【设计意图】结合生活现象,充分调动学生的前概念,激发学习兴趣,提出研讨的问题。二、探索:给水杯里的水加热(预设20分钟)(一)预测活动(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说一说或画一画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记录在书本的记录框里。(预设:(1)说:水里看见气泡,水面上看见白色的气体等;(2)用画图的形式。)教师总结:如果一直给水加热,会出现沸腾现象,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沸腾现象呢?(火锅里的汤沸腾、水壶里的水沸腾等)。沸腾是怎么发生的,你有完整地观察过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让水沸腾起来,并观察水在沸腾过程中的现象吧。(二)给烧杯里的水加热[材料准备]教师准备: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1.给水加热的实验,我们的需要安装什么样的装置呢?2.ppt展示实验装置,认识实验器材名称及作用。3.结合ppt,学生了解测量水温的方法。(教师补充介绍。)4.结合视频引导学生认识温度计、烧杯和酒精灯,并了解它们的使用方法。(结合视频素材“酒精灯的使用”“水沸腾实验”);5.实验安全提示:该实验具有危险性,要在家长或老师的指导下操作;6.分组组装实验装置,开展实验,在活动手册上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设计意图】通过分组动手实验和观察,发现水在加热过程产生的各种现象,记录水在加热和沸腾时的温度数据,为下一步的讨论和分析做准备。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8分钟)1.提问:水在加热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交流: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沸腾后温度不再上升。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我们看见杯底有气泡产生,气泡上升并且不断变大,到水面时气泡破了,水面看见热气产生。(展示实验记录表格,总结实验现象)2.提问:冒出的“白汽”就是水蒸气吗?水蒸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白汽”其实是水蒸气跑出来,遇到冷空气形成的小水珠。(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3.水在达到什么温度时沸腾?水沸腾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正常压强下是100℃。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沸腾后水面翻滚,水的温度不变,变成水蒸气后水的体积增大。【设计意图】两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交流与汇报中完成,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及总结的能力。同时通过学生对现象的概括,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五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
- 青海省公务员面试真题汇编5
- 山东省职业能力测验真题2013年
- 2024年运输承揽合同模板
- 2024年商业合作协议书范本
- 2024年酒店工作人员聘用合同
- 建筑工程项目组织管理
- 2024年简易租房协议书合同(2450字)
- 买房保密协议书范本2024年
- 2024年一般贸易合同模板
- 回锅肉ppt课件
- 董公选择日要览[整理版]
- 师德的五项修炼(修心、修口、修眼、修耳、修身)
- 各科室廉政风险点排查表
- LED路灯说明书
- 1984年高考数学试题(全国理)及答案[1]
- 10kV电压互感器(母线PT)试验报告
- 成立事业部合作协议书
- 销售团队组织构架(实用收藏)
- 现代控制理论-14爱克曼(Ackermann)公式
- 明德小学防溺水教育学校师生家庭协调联动会议记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