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物氧化特点生物氧化特点1.1.生物氧化是在生物细胞内进行的酶促氧化过程,反生物氧化是在生物细胞内进行的酶促氧化过程,反应应条件温和条件温和(水水溶液,中性溶液,中性pHpH和常温)。和常温)。2.2.在生物氧化中,碳的氧化和氢的氧化是非同步进行在生物氧化中,碳的氧化和氢的氧化是非同步进行的。氧化过程中脱下来的的。氧化过程中脱下来的氢质子和电子氢质子和电子,通常由各,通常由各种载体,如种载体,如NADHNADH等传递到氧并生成水。等传递到氧并生成水。l 生物氧化是一个生物氧化是一个分步分步进行的过程。每一步都由特殊进行的过程。每一步都由特殊的酶催化,每一步反应的产物都可以分离出来。这的酶催化,
2、每一步反应的产物都可以分离出来。这种种逐步逐步进行的反应模式有利于在温和的条件下释放进行的反应模式有利于在温和的条件下释放能量,提高能量利用率。生物氧化释放的能量,通能量,提高能量利用率。生物氧化释放的能量,通过与过与ATPATP合成相偶联,转换成生物体能够直接利用合成相偶联,转换成生物体能够直接利用的生物能的生物能ATPATPl 氧化进行过程中,必然伴随氧化进行过程中,必然伴随生物还原反应生物还原反应的发生。的发生。 生物能和生物能和ATPATPATP是生物能存在的主要形式ATP是能够被生物细胞直接利用的能量形式。提供物质代谢时需要的能量供给机体生命活动时需要的能量生成其他核苷三磷酸 生物能
3、及其存在形式生物能及其存在形式O-POO-NNNNNH2OHHOHHOHHOCH2O-POO-O-POO-ATP(三磷酸腺苷)三磷酸腺苷)O-POO-O POO-O-焦磷酸焦磷酸A腺苷腺苷碱基碱基戊糖戊糖核苷核苷腺嘌呤核苷腺嘌呤核苷P一磷酸一磷酸一磷酸一磷酸(AMP)P腺苷腺苷二磷酸二磷酸(ADP)P腺苷腺苷三磷酸三磷酸(ATP)O磷磷 酸酸核苷酸核苷酸机械能机械能-运动运动化学能化学能-合成合成渗透能渗透能-分泌吸收分泌吸收电能电能-生物电生物电热能热能-体温体温光能光能-生物发光生物发光ATPATP是生物系统能量交换的中心是生物系统能量交换的中心荧火虫荧火虫ATPATP的特殊作用的特殊作用
4、ATPATP的生成和利用的生成和利用ATP ADP 肌酸肌酸 磷酸磷酸肌酸肌酸 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 机械能机械能( (肌肉收缩肌肉收缩) )渗透能渗透能( (物质主动转运物质主动转运) ) 化学能化学能( (合成代谢合成代谢) )电能电能( (生物电生物电) )热能热能( (维持体温维持体温) )生物体内能量的储存和利生物体内能量的储存和利用都以用都以ATP为中心。为中心。一系列酶和辅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这一传递链受体不同 复合体复合体 酶酶 辅基辅基复合体复合体 NADH NADH一泛醌还原酶一泛醌还原酶 FMNFMN及铁硫蛋白及铁硫蛋白复合体复合体 琥珀酸一
5、泛醌还原酶琥珀酸一泛醌还原酶 FADFAD及铁硫蛋白及铁硫蛋白复合体复合体 泛醌一细胞色素泛醌一细胞色素C C还原酶还原酶 铁卟啉及铁硫蛋白铁卟啉及铁硫蛋白复合体复合体 细胞色素细胞色素C C氧化酶氧化酶 CuCu及铁卟啉及铁卟啉NADH呼吸链H2O12O2O2-MH2还原型代还原型代 谢底物谢底物FMNFMNH2CoQH2CoQNAD+NADH+H+2Fe2+2Fe3+ 细胞色素细胞色素b- c- c1 -aa3 Fe S2H+M氧化型代氧化型代 谢底物谢底物FADHFADH2 2呼吸链呼吸链FADFADH2琥珀酸琥珀酸 Fe S2Fe2+2Fe3+ 细胞色素细胞色素b- c1 - c-aa
6、3CoQH2CoQ12O2O2-2H+H2O延胡索酸延胡索酸 接受还原性辅酶上的氢原子对接受还原性辅酶上的氢原子对(2H(2H+ +2e)+2e),使辅酶分子氧化,并将电子对使辅酶分子氧化,并将电子对顺序传递,直至激活分子氧,使氧负离子顺序传递,直至激活分子氧,使氧负离子(O(O2-2-) )与质子对与质子对(2H(2H+ +) )结合,生成水。电子结合,生成水。电子对在传递过程中逐步氧化放能,所释放的对在传递过程中逐步氧化放能,所释放的能量驱动能量驱动ADPADP和无机磷发生磷酸化反应,和无机磷发生磷酸化反应,生成生成ATPATP。3.3.呼吸链的呼吸链的作用作用根据生物氧化方式,可根据生物
7、氧化方式,可将氧化磷酸化分为将氧化磷酸化分为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及及电子传递电子传递体系磷酸化。体系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是在被氧化的是在被氧化的底物底物上发生磷酸化上发生磷酸化作用。即底物被氧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某些高能作用。即底物被氧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某些高能磷酸化合物的中间产物,通过酶的作用可使磷酸化合物的中间产物,通过酶的作用可使ADPADP生生成成ATPATP。 电子传递体系磷酸化电子传递体系磷酸化是指当电子从是指当电子从NADHNADH或或FADHFADH2 2经经过电子传递体系过电子传递体系( (呼吸链呼吸链) )传递给氧形成水时,同传递给氧形成水时,同时伴
8、有时伴有ADPADP磷酸化为磷酸化为ATPATP的全过程。通常所说的氧的全过程。通常所说的氧化磷酸化是指电子传递体系磷酸化。化磷酸化是指电子传递体系磷酸化。 P/O比值比值 ATPATP产生的部位都是有大的电位差变化的地方,产生的部位都是有大的电位差变化的地方,例如,例如,NADHNADH呼吸链生成呼吸链生成ATPATP的三个部位是:的三个部位是:E0E0值在此三个部位有大的值在此三个部位有大的“跳动跳动”,都在,都在0.20.2伏伏以上。以上。 ATPATP产生的部位产生的部位3、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呼吸链电子传递抑制剂呼吸链电子传递抑制剂 能够专一能够专一阻断呼吸链中某些部位电子传阻断呼吸
9、链中某些部位电子传递递的物质和化学药品。它的特点是可抑制呼的物质和化学药品。它的特点是可抑制呼吸链的某一环节,使呼吸链中断。因底物的吸链的某一环节,使呼吸链中断。因底物的氧化作用受阻,偶联的磷酸化作用无法进行,氧化作用受阻,偶联的磷酸化作用无法进行,ATPATP的生成随之减少。这类物质和化学药品的生成随之减少。这类物质和化学药品大多对人类或哺乳动物乃至需氧生物具有极大多对人类或哺乳动物乃至需氧生物具有极强的毒性。强的毒性。(1 1)生物氧化抑制剂)生物氧化抑制剂鱼藤酮鱼藤酮杀粉蝶菌素(杀粉蝶菌素(粉蝶霉素粉蝶霉素A A)阿米妥(阿米妥(异戊巴比妥异戊巴比妥) 抗霉素抗霉素A A二巯基丙醇二巯基
10、丙醇 CO、CN-、N3-及及H2S各种呼吸链抑制剂的阻断位点各种呼吸链抑制剂的阻断位点解偶联剂解偶联剂 不抑制呼吸链的递氢或递电子过程,不抑制呼吸链的递氢或递电子过程,而是而是抑制由抑制由ADP+PiADP+Pi生成生成ATPATP的磷酸化作用的磷酸化作用,使氧化产生的能量不能用于使氧化产生的能量不能用于ADPADP磷酸化。即磷酸化。即使氧化与磷酸化偶联过程脱离。使氧化与磷酸化偶联过程脱离。如:解偶联蛋白、双香豆素、如:解偶联蛋白、双香豆素、2,4-2,4-二硝二硝基苯酚、缬氨霉素、短杆菌肽等。基苯酚、缬氨霉素、短杆菌肽等。 氧化磷酸化抑制剂氧化磷酸化抑制剂 直接作用于直接作用于ATPATP
11、合成酶复合体,对电子合成酶复合体,对电子传递及传递及ADPADP磷酸化均有抑制作用。磷酸化均有抑制作用。如:寡霉素如:寡霉素 (2 2)ADPADP、PiPi与与ATPATP的调节作用的调节作用 负反馈调节。当负反馈调节。当ATPATP高时,高时,ADPADP、AMPAMP下降,氧化磷下降,氧化磷酸化速度减慢,酸化速度减慢,NADHNADH堆积,堆积,TCATCA循环速度减慢,循环速度减慢,ATPATP合合成降低;当成降低;当ATPATP低时,低时,ADPADP、AMPAMP升高,氧化磷酸化速度升高,氧化磷酸化速度加快,加快,TCATCA循环速度加快,循环速度加快,ATPATP合成增加。合成增
12、加。 ADP/ATPADP/ATP是限制氧化磷酸化速度的因素。通过是限制氧化磷酸化速度的因素。通过ATPATP浓度对氧化磷酸化速率进行调控的现象称为呼吸控制。浓度对氧化磷酸化速率进行调控的现象称为呼吸控制。(3 3)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作用)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作用1 1、内膜内膜线粒体内线粒体内线粒体外线粒体外非线粒体氧体系非线粒体氧体系自学为主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氨的代谢氨的代谢 氨基酸代谢与疾病氨基酸代谢与疾病蛋白质代谢蛋白质代谢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蛋白质的营养作用一、蛋白质的营养作用一、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1)(1)维持组织的生长,更新和修复维持
13、组织的生长,更新和修复(2)(2)合成生物活性物质,如酶、激合成生物活性物质,如酶、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等。素、抗体、神经递质等。(3)(3)氧化供能氧化供能 (17KJ/g pr)(17KJ/g pr)二、蛋白质的需要量和营养价值二、蛋白质的需要量和营养价值* *氮总平衡:摄入氮氮总平衡:摄入氮= =排出氮排出氮(蛋白质分解与合成处于平衡)如成人(蛋白质分解与合成处于平衡)如成人* *氮正平衡:摄入氮氮正平衡:摄入氮 排出氮排出氮(蛋白质合成量多于分解量)如儿童、孕妇(蛋白质合成量多于分解量)如儿童、孕妇* *氮负平衡:摄入氮氮负平衡:摄入氮 排出氮排出氮 (蛋白质分解量多于合成量)如饥饿、
14、消耗(蛋白质分解量多于合成量)如饥饿、消耗 性疾病性疾病 (1 1)氮平衡)氮平衡(2 2)生理需要量)生理需要量 每天最低分解量每天最低分解量 成人每日最低分解量约为成人每日最低分解量约为20g/d20g/d蛋白质。蛋白质。 蛋白质的生理需要量按个体不蛋白质的生理需要量按个体不同而不同,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同而不同,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天的需要量为天的需要量为8080克。克。(3 3)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评价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的依评价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的依据是食物中蛋白质的据是食物中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数量和种类数量和种类。蛋白质的互补作用: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营养价值较
15、低的蛋白质混合食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混合食用,其必需氨基酸可以互相补充,用,其必需氨基酸可以互相补充,提高营养价值,称为蛋白质的互提高营养价值,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补作用。一、蛋白质的消化一、蛋白质的消化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一)胃中的消化(一)胃中的消化1 1、HClHCl的作用的作用 胃酸可使蛋白质变性,有利于胃酸可使蛋白质变性,有利于蛋白酶发挥作用。蛋白酶发挥作用。2 2、胃蛋白酶:以胃蛋白酶原形式、胃蛋白酶:以胃蛋白酶原形式分泌,在分泌,在 H H+ + 条件下被激活成为条件下被激活成为胃蛋白酶。胃蛋白酶。 蛋白质蛋白质 多肽(主)多肽(主) 胃蛋白酶胃蛋
16、白酶(二)小肠中的消化:(二)小肠中的消化:胰酶胰酶内肽酶内肽酶: : (水解蛋白质内部肽键)(水解蛋白质内部肽键) 胰蛋白酶胰蛋白酶, ,糜蛋白酶糜蛋白酶, ,弹性蛋白酶弹性蛋白酶 外肽酶外肽酶: :(从肽键两端开始水解)(从肽键两端开始水解) 羧基肽酶羧基肽酶 A A和和 羧基肽酶羧基肽酶 B B 氨基肽酶氨基肽酶 氨基酸进入组织细胞的需钠主动转运机制氨基酸进入组织细胞的需钠主动转运机制ADP+PiADP+PiATPATPK K+ +K K+ +NaNa+ +NaNa+ +NaNa+ +氨基酸氨基酸NaNa+ +氨基酸氨基酸外外膜膜内内K K+ +-ATP-ATP酶酶载体蛋白质载体蛋白质二
17、、蛋白质的吸收二、蛋白质的吸收定义:肠道细菌对未被消化的蛋白质及定义:肠道细菌对未被消化的蛋白质及 未被吸收的消化产物进行的代谢过程未被吸收的消化产物进行的代谢过程1 1、胺的生成(组胺、酪胺等)、胺的生成(组胺、酪胺等)COCO2 2胺胺RCH2NH2氨基酸氨基酸CHCOOHRNH2三、蛋白质的腐败作用三、蛋白质的腐败作用2 2 肠道氨的生成(肠道氨的两种主要来源)肠道氨的生成(肠道氨的两种主要来源)血氨血氨扩散入血扩散入血肠菌肠菌+ + NHNH3 3CH2COOHR* *氨基酸脱氨氨基酸脱氨 氨基酸氨基酸CHCOOHRNH2* *尿素水解尿素水解肠菌尿素酶肠菌尿素酶COCO2 2 + +
18、2NH2NH3 3扩散入血扩散入血血氨血氨血中尿素血中尿素C=ONH2NH2尿素尿素扩散入肠腔扩散入肠腔氨的吸收主要在结肠,氨的吸收主要在结肠,其受肠腔其受肠腔pHpH的影响,的影响,降低结肠的降低结肠的pHpH,可减可减少肠道氨的吸收少肠道氨的吸收3 3 其它有害物质的生成其它有害物质的生成( (如苯酚、吲哚、硫化氢等如苯酚、吲哚、硫化氢等)食物蛋白食物蛋白消化吸收消化吸收体内合成体内合成(非必需(非必需氨基酸氨基酸 )蛋白质(主蛋白质(主)合成合成酮体酮体氧化供能氧化供能糖糖脱羧脱羧胺类胺类转变转变其它含氮化合物其它含氮化合物经肾排出经肾排出 ( (1g/d)1g/d)氨基酸的一般代谢氨基
19、酸的一般代谢氨氨基基酸酸代代谢谢库库氨基酸代谢概况氨基酸代谢概况分解分解脱氨脱氨 - -酮酸酮酸(生成尿素)(生成尿素)组织蛋白质组织蛋白质分解分解一、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一、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氨基酸氧化酶氨基酸氧化酶 2H -酮酸酮酸+ H2O+ NH3CCOOHR2O氨基酸氨基酸CHCOOHRN H21 1 氧化脱氨基作用(特点:有氨生成)氧化脱氨基作用(特点:有氨生成)亚氨基酸亚氨基酸RCCOOHNH氨基酸氧化脱氨的主要酶:氨基酸氧化脱氨的主要酶:* L-氨基酸氧化酶氨基酸氧化酶(活性低,分布于肝及(活性低,分布于肝及 肾脏,辅基为肾脏,辅基为FMN)* D-氨基酸氧化酶氨基酸氧化酶(活性
20、强,但体内(活性强,但体内D-氨基氨基 酸少,辅基为酸少,辅基为FAD)* * L-L-谷氨酸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 活性强,分布于肝、肾及脑组织活性强,分布于肝、肾及脑组织 为变构酶,受为变构酶,受ATPATP、ADPADP等调节,等调节, 辅酶为辅酶为NADNAD+ +或或NADPNADP+ + 专一性强,只作用于谷氨酸,催化专一性强,只作用于谷氨酸,催化 的反应可逆的反应可逆+ H2O_H2O+ NH3 -酮戊二酸酮戊二酸(CH2)2COOHC=OCOOHL-谷氨酸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L-谷氨酸谷氨酸(CH2)2COOHCHNH2COOHL-谷氨酸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 NAD+NADH+H+(C
21、H2)2COOHC=NHCOOH转氨酶转氨酶+R1CCOOHOR2CCOOHNH2H2. 2. 转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R1CCOOHNH2HR2CCOOHO+转氨酶转氨酶(其辅酶为磷酸吡哆醛)(其辅酶为磷酸吡哆醛)*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又称谷丙转氨酶(又称谷丙转氨酶(GPT)临床意义:急性肝炎患者血清临床意义:急性肝炎患者血清ALT升高升高*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又称谷草转氨酶又称谷草转氨酶(GOT)临床意义:心肌梗患者血清临床意义:心肌梗患者血清AST升高升高ALT谷氨酸谷氨酸 + 丙酮酸丙酮酸 -酮戊二酸酮戊二酸 + 丙氨酸丙氨酸AST谷氨酸谷
22、氨酸 + 草酰乙酸草酰乙酸 -酮戊二酸酮戊二酸 +天冬氨酸天冬氨酸特点特点:生理意义:生理意义:接受氨基的主要酮酸有:接受氨基的主要酮酸有:转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 只有氨基的转移,没有氨的生成只有氨基的转移,没有氨的生成 * 催化的反应可逆催化的反应可逆 是体内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的重要途径是体内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的重要途径*丙酮酸丙酮酸 * -酮戊二酸酮戊二酸 *草酰乙酸草酰乙酸转氨酶转氨酶3. 3. 联合脱氨基作用联合脱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和谷氨酸氧化脱氨基作用的联合转氨基作用和谷氨酸氧化脱氨基作用的联合 -酮戊二酸酮戊二酸(CH2)2COOHC=OCOOHOH2+ NAD+谷氨酸脱氢酶谷氨酸脱氢
23、酶NH3+ NADH+H+氨基酸氨基酸RCCOOHHNH2 -酮酸酮酸RCCOOHO谷氨酸谷氨酸COOHCH2CH2CCOOHHNH2特点:特点:有氨生成,反应过程可逆有氨生成,反应过程可逆骨骼肌和心肌组织主要由该途径脱氨骨骼肌和心肌组织主要由该途径脱氨4. 4. 嘌呤核苷酸循环脱氨反应嘌呤核苷酸循环脱氨反应生理生理意义:意义: * * 体内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的主要途径体内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的主要途径 * * 肝、肾等组织肝、肾等组织主要脱氨主要脱氨途径途径联合脱氨基作用联合脱氨基作用二、二、 - -酮酸的代谢酮酸的代谢2. 2. 经三羧酸循环氧化供能经三羧酸循环氧化供能1. 1. 经氨基化生成非
24、必需氨基酸经氨基化生成非必需氨基酸3. 3. 转变为糖及脂类转变为糖及脂类生糖氨基酸:生糖氨基酸:甘、丝、丙甘、丝、丙等多种氨基酸等多种氨基酸生酮氨基酸:生酮氨基酸:亮氨酸、赖氨酸亮氨酸、赖氨酸 生酮兼生糖氨基酸:生酮兼生糖氨基酸:异亮、苯丙、酪、苏、色异亮、苯丙、酪、苏、色氨的代谢氨的代谢一、一、 体内氨的来源体内氨的来源* *来源:来源: 氨基酸脱氨(主)氨基酸脱氨(主)从肠道吸收的氨从肠道吸收的氨 肾脏产生的氨肾脏产生的氨(主要来自谷氨酰胺分解的氨主要来自谷氨酰胺分解的氨) 二、二、 氨的转运氨的转运 1. 1. 丙氨酸丙氨酸- -葡萄糖循环葡萄糖循环肌肉蛋肌肉蛋白质白质谷氨酸谷氨酸 -
25、 -酮戊二酸酮戊二酸丙酮酸丙酮酸糖分解糖分解丙氨酸丙氨酸丙氨酸丙氨酸丙氨酸丙氨酸尿素尿素NHNH3 3 - -酮戊二酸酮戊二酸谷氨酸谷氨酸丙酮酸丙酮酸葡萄糖葡萄糖葡萄糖葡萄糖葡萄糖葡萄糖氨基酸氨基酸NHNH3 3肌肉肌肉血液血液肝肝|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 谷氨酰胺的运氨作用谷氨酰胺的运氨作用CHNH2(CH2)2CHNH2COOHCOOH(CH2)2CHNH2COOHL-L-谷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谷氨酰胺NHNH3 3 + ATP+ ATPADP + PiADP + Pi谷氨酰胺谷氨酰胺合成酶合成酶( (脑、肌肉脑、肌
26、肉) )H H2 2O ONHNH3 3谷氨酰酶谷氨酰酶( (肝、肾肝、肾) )尿素、铵盐等尿素、铵盐等临床上用谷氨酸盐临床上用谷氨酸盐降低血氨降低血氨氨的去路:氨的去路:合成尿素排出(主)合成尿素排出(主)与谷氨酸合成谷氨酰胺与谷氨酸合成谷氨酰胺合成非必需氨基酸及含氮物合成非必需氨基酸及含氮物经肾脏以铵盐形式排出经肾脏以铵盐形式排出三、三、 尿素的生成尿素的生成(一)(一) 尿素合成的主要器官:尿素合成的主要器官:肝脏肝脏瓜氨酸瓜氨酸OH2OH2精氨酸酶精氨酸酶尿素尿素鸟氨酸鸟氨酸NHNH3 3 + CO + CO2 2精氨酸精氨酸OH2NHNH3 32 2分子氨与分子氨与1 1分子分子CO
27、CO2 2结合生成结合生成1 1分分子尿素及子尿素及1 1分子水分子水(二)(二) 尿素合成的鸟氨酸循环尿素合成的鸟氨酸循环 (三)尿素合成的调节(三)尿素合成的调节1. 1. 食物蛋白的影响食物蛋白的影响 高蛋白膳食时尿素合成速高蛋白膳食时尿素合成速度加快,且排出的含氮物中尿素占度加快,且排出的含氮物中尿素占90%90%2. 2. 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是尿素合成的是尿素合成的限速酶,限速酶,可调节尿素的合成。可调节尿素的合成。高血氨症与肝昏迷高血氨症与肝昏迷* * 血氨正常参考值:血氨正常参考值:5.54-655.54-65 mol/Lmol/L* *引起高血氨症主要原因
28、:引起高血氨症主要原因: 肝功能严重损伤,尿素合成障碍肝功能严重损伤,尿素合成障碍* *可能的机制:可能的机制: 脑中氨升高,消耗脑中氨升高,消耗 - -酮戊二酸(转变为谷氨酸),酮戊二酸(转变为谷氨酸),使三羧酸循环减弱,使三羧酸循环减弱,ATPATP合成减少,引起大脑功能障碍,合成减少,引起大脑功能障碍,严重时昏迷。严重时昏迷。* *降低血氨的措施降低血氨的措施: 限制蛋白进食量,给肠道抑菌药物,限制蛋白进食量,给肠道抑菌药物, 给谷氨酸使其与氨结合为谷氨酰胺给谷氨酸使其与氨结合为谷氨酰胺一、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一、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1. 1. - -氨基丁酸(氨基丁酸(GABAGABA)L-谷氨酸脱羧酶谷氨酸脱羧酶 CO2功能:为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对功能:为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对 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GABA(CH2)2COOHCH2NH2L-谷氨酸谷氨酸(CH2)2COOHCHNH2COOH个别氨基酸的代谢个别氨基酸的代谢氨基酸脱羧酶其辅氨基酸脱羧酶其辅酶为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扬帆起航梦想启程
- 2023四年级数学下册 七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4课时 三角形按角分类教学设计 苏教版
- 认证体系业务培训
- 《8 包饺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皖教版
- 七年级英语下册 Module 5 Shopping Unit 1 What can I do for you第2课时教学设计(新版)外研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 第4章 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
- 过敏性休克的护理措施
-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2 第二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 Unit7 Integrated Skills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牛津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下册
- 2023三年级英语上册 Unit 2 Friends and Colours Lesson 10 Red,Yellow,Blue,Green教学设计 冀教版(三起)
- 2014-2021年湖北普通专升本大学英语真题试题及答案
- 山东省威海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试题 数学 含解析
- 农大3号鸡饲养管理手册-
- 不公开开庭审理申请书
- 《第二单元 我是机器人工程师 1 垃圾的收集》说课稿-2023-2024学年川教版信息技术(2019)六年级下册
- GB/T 23694-2024风险管理术语
- 手术部位标识国家标准(2023版)
- DB32T464-2009 文蛤 滩涂养殖技术规范
- 2024年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往年题考
- 青岛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单元教学计划
- 无人机职业生涯规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