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基础练习冀教版_第1页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基础练习冀教版_第2页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基础练习冀教版_第3页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基础练习冀教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基础练习冀教版班级:_ 姓名:_1. 阅读乐园。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róng  rng)七岁,尝与诸(ch  zh)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jìng  jng)走取之,唯(wèi  wéi)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2写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译文:_(2)王戎“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此时,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_(3)诸儿竞走取之。译文:_3这个故事使你获得

2、了什么启示?_2.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注释)盾:盾牌,古代作战时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箭的武器。誉:赞誉,夸耀。陷:穿透、刺穿。或:有人。弗能:不能。应:回答。夫:用在首句,引起议论。1下列句子中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以子之矛 B.陷子之盾 C.不陷之矛 D.吾矛之利2翻译句子。(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_(2)以子之矛

3、,陷子之盾,何如?_3这则寓言中隐含着的一个成语是_。4对这则寓言揭示的道理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世上没有牢不可破的盾,也没有无坚不摧的矛。B.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C.说话不要说得太满。3. 阅读综合训练。欧阳苦读(文言文)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获(dí)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欧阳苦读(白话文)欧阳修先生在四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母亲用获秆在沙地上写画

4、,教他写字。还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等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进行抄写。还未抄完,就已经能背诵那篇文章。以至于白天黑夜废寝忘食,欧阳修只用心做读书这件事。_。1将文言文和白话文对比着阅读,并写出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家贫无资(_)教以书字(_)及其稍长(_)或因而抄录(_)昼夜忘寝食(_)惟读书是务(_)2欧阳修小时候,遇到的困难是:_;_。他克服困难,刻苦学习,文章中主要写了他小时候_、_、_这三件事。年龄大了之后,他又去_,还进行_,这些方面都表现了他是一个_的人。3文言文最后一句“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意思是(

5、0;  )A.自从小时候开始学习,就像大人那样用笔学写诗歌和文章B.从小时候起他所写的诗词和文章,就不像大人那样用笔C.从小时候起他所写的诗词和文章,就向大人学习D.从小时候起他所写的诗词和文章,就像大人写的一样有文采4关于欧阳修和囊萤夜读中的车胤,两个人的相同点是_;不同点是欧阳修_,而车胤_。5欧阳修的身上有怎样的精神品质值得你学习?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给你带来的启发。_4.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根据文言文的内容写出加点字的意思。(1)传:_

6、60;(2)弃:_(3)意:_ (4)还:_2请把画“ ”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_3关于这篇文言文给我们的启示,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铁棒磨成针得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呀,我们不能做这么愚蠢的事B.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再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C.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5.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注释)宋:宋国。富人:富裕的人。坏:毁坏,损坏。筑:修补。盗:偷盗。亦云:也这样说。暮:晚上。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7、0; )A.天雨墙坏雨:下雨。B.其邻人之父亦云父:父亲。C.暮而果大亡其财亡:丢失。D.其家甚智其子甚:很,十分。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其家/甚智其/子。 B.其家/甚智/其子。C.其家甚/智/其子。 D.其/家甚/智其子。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国有一个富人,因天下雨,他家的墙毁坏了。B.如果不把墙修好,一定会有小偷进来。C.这个富人家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 钱财。D.偷盗之人是富人的邻居。4这个故事主要想告诉人们(   )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 B.富人家的儿子非常聪明

8、。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 D.做人不要多管闲事。6.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子:_ 折枝:_(2)取之,信然。之:_ 信然:_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尝与诸小儿游。_(2)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_3王戎为什么不取道旁李?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_4如果再给这个故事起个名字,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A.道边苦李 B.王戎与诸小儿游C.王戎七岁&

9、#160;D.多子的李树7. 课内阅读。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 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这段话选自课文_,出自_。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尝:_  走:_  唯:_ 信然:_3翻译下列句子。(1)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_(2)取之,信然。_4你觉得王戎是一个怎样的人?_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8. 阅读理解。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

10、岩。  注释媪(o):年老的妇人。杵(ch):棒槌。卒业:完成学业。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去(   )   方(   )   欲(   )   还(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指代的意思。  (1)问之,曰:“欲作针。”(   )  (2)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_9. 阅读理解。西门豹曰:“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豹视之,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即使吏卒共

11、抱大巫妪投之河中。1从上文中找出与加点词意思相关的单音词。(1)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   (反义词:_)(2)豹视之,顾谓三老   (近义词:_)2填空。“豹视之”的“之”指_,“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一句中的“之”指_。西门豹巧妙地处死巫婆,用的是_法。10.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瓶中有果,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母曰:“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1用“”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取之满握 “之”的意思是(_)(A代词,指手 B代词,指果)(2)母曰“曰”的意思是(_)(A说,告诉 B日子

12、)(3)汝勿贪多 “汝”的意思是(_)(A你 B女孩)2这篇短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文中的小孩愚蠢无知,软弱爱哭。B.做人不能太贪婪,要学会取舍。C.小孩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D.我们做事要善于动脑筋。11. 阅读理解。借  衣雨中借人衣着之出,道泞失足,跌损一臂,衣亦少污。从者掖公起,为之摩痛。公止之曰:“汝第取水来涤吾衣,臂坏无与尔事。”从者曰:“身之不恤,而念一衣乎?”公曰:“臂是我家物,何人身我索讨。”  注释掖:扶  摩:抚摸  恤:爱惜1解释下列加粗字或词。  (1)失足(   )   (2)第(  

13、 )   (3)涤(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从者掖公起,为之摩痛。_(2)身之不恤,而念一衣乎?_(3)臂是我家物,何人身我索讨。_3你赞同借衣人的做法吗?为什么?_12. 拓展阅读。故乡的芦苇(节选)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它长得很快,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长到几尺高,快活地舒展出它那扁平的狭长的叶子。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摘一片芦叶,熟练地卷成小小的哨子,放在嘴边,吹出各种悦耳的乐音。我们被这美妙的乐音所陶醉,在亮晶晶的小河边,在碧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奔跑着,忘情地呼喊着我们还喜

14、欢用芦叶折成绿色的芦叶船。手巧的伙伴,还会从旧火柴匣剪下小片片,当做舵,安在小船的尾部,还用香烟盒里的锡纸做成小小的银色的帆叶。我们一个个光着小脚丫,蹲伏在河滩上,小心翼翼地把各自的小船移到水面上。“开船哆!开船啰!”于是,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之花,顺流而去1请在文中找到符合下面结构的词语。ABB式:_ _ABCC式:_2文中的第一自然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_3故乡的芦苇带给“我们”哪些欢乐?试着写一下吧。_13. 阅读下面小古文,完成下面小题。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

15、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涉:跋涉,就是“度过江河”的意思。 遽(jù):急遽,立刻,表示时间紧迫。 契(qì):动词,用刀子雕刻。 惑:迷惑,这里指“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坠于水(_) (2)入水求之(_)2请说说列句子的意思。(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_(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_3说说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14. 阅读理解。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起光,以书映光以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数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

16、成大学。(西京杂记)1解释下列词语。(1)逮_ (2)愿_(3)给_ (4)大学_2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解释。(1)主人怪问衡_3用过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邻舍有烛而不逮。_(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_4阅读文段,回答问题。(1)文段中写了那几件事来表现匡衡勤学?_(2)我们应该向匡衡学习什么?_15. 阅读文言文。滥竽充数(节选)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注释)充数:凑数。说:通“说”,喜欢。廪食(ln sì)以数百人:官府供食。1“齐宣王使人吹竽”中的“使”的意思是()。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