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经验探讨_第1页
[精品]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经验探讨_第2页
[精品]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经验探讨_第3页
[精品]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经验探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经验探讨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经验探讨摘要: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方法和效果。方 法 收集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诊治的心律失常患者78例作 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 患者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采用中医药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心率情况和心功能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 治疗后均得到明显的控制(p005),且试验组的控制情况明显优于 对照(p0.05)。结论屮医药治疗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关键词:中医药;心律失常;

2、方法;临床效果心律失常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尤苴是多发于中老年群体1,对老年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 于心律失常的治疗耳前主要通过药物方式。而单纯的采用西药治疗并 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具有悠久的历史。本 文旨在分析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方法和效果,特收集我院2010 年3月2014年3月诊治的78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分组试验。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 诊治的78例心律失常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各39例,试验组中有17例为男性,22例为女性,年龄1985岁, 平均年龄(58. 56±10

3、. 11)岁,患者的病因包括:神经功能失调4例, 冠心病22例,心肌病1例,风心病2例,心肌炎后遗症9例,高血 压性心脏病1例;对照组中有16例为男性,23例为女性,年龄18- 86岁,平均年龄(57.44±10. 09)岁,患者的病因包括:神经功能 失调3例,冠心病21例,心肌病2例,风心病3例,心肌炎后遗症 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因等各项基本 资料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包括扩血管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等药物, 同时口服地高辛,0. 125mg/次,1次/d;试验组采用中医药治疗,对快速型患者(表现

4、为胸闷、胸痛、心悸、气短、苔薄白质暗红)采用 凉血养心、益气通脉,处方约物包括白术、赤芍、太子参、丹皮、 丹参各30g,麦冬15g,五味子、佛手、香椽、香附各10g;对缓慢 型患者(表现为头晕乏力、心悸、肢体发热或肿胀、腹胀、质暗红、 苔白)采用心脾气虚、湿阻心脉型,处方约物包括:独活、太子参、 羌活、泽泻各30g,茯苓、柴胡、陈皮、防风各10g,葛根、升麻各 15g, 1齐u/d,分早晚2次服用;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d,在此服 药过程中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率、心功能。完成治疗后对两组患者 治疗前后的平均心率和心功能情况进行分析对比。1. 3效果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心率和心功能情况

5、2进行分析对比。 1. 4统计学处理 木组试验所得数据均录入spss19. 0软件包进行统计 学处理,采用x 2检验描述计数资料,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并采用 均数土标准差对计量资料进行描述,p<0. 05则表示数据比较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率比较无明显差弄(p0 05),经治疗后均得到明显的控制(p0 05), 且试验组的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p<0. 05),见表1。3讨论心律火常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尤其是在老年女性群体中具有很高的发 病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据国外的相 关医学统计资料称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已超过50%,而根

6、据我国的统计 资料表明,我国的心律失常发病率为30%左右3。这主要是由于生 活环境和山活方式的不同,另外则是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复杂,症状、 体征不典型而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因此在统计数据上难免会有一定 的疏漏。引起心律失常的病因主要包括心衰时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缺 氧、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等等。因此,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主要吸 氧、舒张支气管,这样来减轻扩血管心脏心累心悸4。而单纯的采 用西药治疗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历史悠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通过大量的临床案例表明,采用屮 医药治疗心律失常过程中应积极通过脉象,充分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 以及舌象等辨证施,以此提高治疗效果。

7、中医将心律失常分为快速型 和缓慢型,快速心律失常脉象主要表现为疾、促、数、促代或涩而数 等,该类型患者有一个共性,即热。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心气不足、痰郁化热、血脉疲阻。该症状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则会导致 急,并进一步引起乱,患者会表现出心率加快,此时即为以上所 述的不快速型心律失常;对该类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应重点解决热 的问题,因此使用的药物应选择凉血清热的类型,同时还需要根据热 产生的机理按照益气通脉养心的法则综合治疗;另外是按照兼症酌情 选择理气、祛风、化湿之药,药物使用剂量根据患者的症状适当调整; 最后根据患者的症状加减,对兼代 脉的患者加用补气药物,对存在 涩脉的患者加用补血养阴药

8、物;缓慢型心律失常的脉象往往表现为涩、 迟、结、缓,中医认为,迟脉是虚寒z证,导致该病的原因主要是心 脾肾之阳气不足,另外是由于阴寒之邪阻滞心脉,因此在治疗上应选 择益气温阳的药物,通过使用辛温 散寒的药物以提高心率;如果患 者出现缓脉并非寒证则主要是由于气虚湿阻心脉,对这类患者应选择 益气化湿利湿而不宜采用散寒的药物,同吋按照风能胜湿的原则对 患者加用祛风的纱物类型能提高治疗效果;如果患者结脉为气血凝 结、老痰结滞则应选择理气活血化痰的类型,如果患者可见涩脉则 选择养阴补血的药物类型可提高治疗效果5, 6。本文主要采用分组对照的形式,对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诊治的78例 心律失常患

9、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给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 对试验组患者采用中医药治疗。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率 比较无明显差异(p>0. 05),经治疗后均得到明显的控制(p0.05), 且试验组的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p<0. 05)o由此表明,中医药治 疗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参考文献:1刘振威炙甘草汤辩证论治心律失常的理论探讨与临床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2宗文静中药联合针灸治疗气阴两虚型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3虞露长竹圈盐灸治疗心阳不振型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d福建屮医药大学,2013.4施慧,龙子江,王靓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临床及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