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五章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第二节 植物种苗脱毒技术自我小测 中图版选修1_第1页
高中生物 第五章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第二节 植物种苗脱毒技术自我小测 中图版选修1_第2页
高中生物 第五章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第二节 植物种苗脱毒技术自我小测 中图版选修1_第3页
高中生物 第五章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第二节 植物种苗脱毒技术自我小测 中图版选修1_第4页
高中生物 第五章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第二节 植物种苗脱毒技术自我小测 中图版选修1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第二节 植物种苗脱毒技术1马铃薯可以进行的生殖方式是()a出芽生殖和有性生殖b分裂生殖和营养生殖c营养生殖和有性生殖d出芽生殖和营养生殖2利用植物的茎尖或叶片、茎段等,在无菌条件下,培养在玻璃器皿中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使它发育成完整的植株。这种技术可以用来培育植物新品种、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量繁殖植物、防止病毒的侵害。下列关于这种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这种技术利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这种技术叫做组织培养,可以克隆生物体这种技术属于细胞工程的应用领域之一这种技术是一种无性繁殖的方式a bc d3甘薯种植多年后易积累病毒而导致品种退化。目前生产上采用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的方

2、法快速繁殖脱毒的种苗,以保证该品种的品质和产量。这种通过分生组织离体培养获得种苗的过程涉及细胞的()有丝分裂分化减数分裂全能性a bc d4在下列选项中,没有采用组织培养技术的一项是()a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b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c基因工程培育的抗棉铃虫的棉花植株d快速繁殖月季5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的形成和形态发生是十分关键的一步。除需要必备的营养外,还需要有起诱导作用的物质,这些物质是()a铜、锌等微量元素 b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c蔗糖和葡萄糖 d维生素和氨基酸6无菌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由于植物组织培养所利用的植物材料

3、体积小、抗性差,对无菌操作的要求非常严格对培养基及器具用高压蒸汽灭菌对培养材料进行表面灭菌时,一方面要考虑药剂的消毒效果,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植物材料的耐受能力培养中不同药剂、不同植物材料,甚至不同器官要区别对待对培养材料可用高压蒸汽灭菌如果不小心引起污染,将可能造成培养工作前功尽弃a bc d7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培育出来的植物一般很少有植物病毒的危害,其原因是()a在组织培养过程中的细胞进行的是快速分裂和分化b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病毒根本无法生存c组织培养出来的植物体内水分太少,无机盐含量太高d进行组织培养的过程都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8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容易获得突变体的主要原因是()a培养的细

4、胞一直处于不断的分生状态b培养基营养丰富,适于植物生长c纺锤丝的形成容易受抑制ddna复制容易受抑制9下列各项关于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细胞只要在离体状态下即可表现出全能性b脱分化的过程就是愈伤组织不断进行有丝分裂的过程c愈伤组织经过细胞的增殖会形成新的植物组织器官d叶肉细胞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离不开植物激素的作用10为了探究6-ba和iaa对某菊花品种茎尖外植体再生丛芽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ms培养基中加入6-ba和iaa,配制成四种培养基(见下表),灭菌后分别接种数量相同、生长状态一致、消毒后的茎尖外植体,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m),以及

5、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n),结果如下表。培养基编号浓度/mg·l1m/%n/个6-baiaa10.5076.73.120.177.46.130.266.75.340.560.05.0回答下列问题。(1)按照植物的需求量,培养基中无机盐的元素可分为_和_两类。上述培养基中,6-ba属于_类生长调节剂。(2)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_,因变量是_,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_。(3)从实验结果可知,诱导丛芽总数最少的培养基是_号培养基。(4)为了诱导该菊花试管苗生根,培养基中一般不加入_(填“6-ba”或“iaa”)。11草莓生产上传统的繁殖方式易将所感染的病毒传播给后代,导致产量降低、品质

6、变差。运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培育出无病毒幼苗。草莓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如下:外植体愈伤组织芽、根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1)组织培养培育无病毒草莓时,一般选取_作为外植体,其依据是_。(2)在过程中,常用的ms培养基主要成分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_,在配制好的培养基中,常常需要添加_,有利于外植体启动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接种后25 d,若发现外植体边缘局部污染,原因可能是_。(3)在过程中,愈伤组织在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中未形成根,但分化出了芽,其原因可能是_。12人参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其有效成分主要是人参皂苷。利用细胞培养技术生产人参皂苷的大致流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诱导愈伤

7、组织的固体培养基,分装后要进行_。接种前,要对人参根进行_。(2)用于离体培养的根切块,叫做外植体。培养几天后发现少数培养基被污染,若是有颜色的绒毛状菌落,属于_污染;若是有光泽的黏液状菌落,属于_污染。(3)用少量_酶处理愈伤组织,获取单细胞或小细胞团,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悬浮培养,可有效提高人参皂苷合成量。(4)人参皂苷易溶于水溶性(亲水性)有机溶剂,从培养物干粉中提取人参皂苷宜选用_方法,操作时应采用_加热。参考答案1解析:马铃薯可以进行有性生殖,也可以用块茎进行营养生殖。答案:c2解析:植物组织培养利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所有个体性状相似,属于无性繁殖,即植物克隆。答案:c3解析:切取一

8、定大小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再生的植株就有可能不带病毒,从而获得脱毒苗。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细胞的有丝分裂增加细胞的数目,通过细胞的分化使来自同一细胞的这些细胞功能发生差异。该项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答案:d4解析: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发育得到多倍体植株,没有涉及组织培养。答案:b5解析:a、c、d三项所述是营养物质,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起诱导作用。答案:b6解析:植物组织培养的材料大部分来自田间,带有大量病毒,需要进行消毒。若对培养材料使用高压蒸汽灭菌不仅把病毒杀灭,而且也杀死了外植体,应采用化学药物消毒。答案:c7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生产脱毒苗的知识。组织培

9、养脱毒苗首先选用的是尚未被病毒感染的嫩茎尖端的分生区,经消毒后,在无菌条件下培养而成,整个过程无细菌或病毒的感染。答案:d8解析: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由于培养的细胞一直处于不断的分生状态,容易受一些条件的影响而产生突变。答案:a9解析: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除了要脱离原植物体外,还需要给予适当的外界条件。脱分化的过程是由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愈伤组织通过再分化才会形成新的植物组织、器官,而不是通过分裂。答案:d10解析:(1)根据植物的需求量,培养基中的元素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6-ba属于细胞分裂素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2)实验中的自变量是iaa的浓度,因变量是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

10、率和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在00.5 mg·l1之间。(3)诱导丛芽的总数量为m与n的乘积,所以1号培养基最少。(4)6-ba属于细胞分裂素,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答案:(1)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细胞分裂素(2)iaa浓度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m)和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n)00.5 mg·l1(3)1(4)6-ba11解析:(1)植物组织培养时常采用根尖或茎尖部位,原因是该部位含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2)ms培养基的成分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有机物,在配制好的培养基中,常需要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植物组织培养也应注意无菌

11、操作。(3)生长素用量与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答案:(1)茎尖(或根尖)茎尖(或根尖)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2)有机物植物激素外植体消毒不彻底(3)培养基中生长素类物质用量与细胞分裂素类物质用量的比值偏低12解析:(1)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培养基要灭菌,培养物要消毒。(2)若发生污染,绒毛状菌落为真菌,黏液状菌落为细菌。(3)利用果胶酶处理植物组织可得到单细胞或小细胞团。(4)人参皂苷易溶于水溶性有机溶剂,可用萃取方法提取,为避免高温加热使人参皂苷变性可用水浴加热。答案:(1)灭菌消毒(2)真菌(霉菌)细菌(3)果胶(4)萃取(浸取)水浴6edbc3191f2351dd8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