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内部治理考察报告_第1页
美国大学内部治理考察报告_第2页
美国大学内部治理考察报告_第3页
美国大学内部治理考察报告_第4页
美国大学内部治理考察报告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美国大学内部治理考察报告    三、美国大学内部治理的启示通过对美国大学内部治理情况的实地调研和现场考察,笔者认为,美国大学在内部治理、运行机制、追求卓越等方面为我国大学改革内部治理结构、提高内部治理水平、建设高水平大学提供了有益参考和深刻启示:1.正视我国与美国的文化传统差异,扎根中国大地办好高水平大学。在一定意义上说,学术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着一个国家大学的办学理念、管理体制及模式。美国实用主义的哲学和分权式管理的文化传统,决定了美国大学是一种典型的分权管理模式。例如,美国教育部的职能有限,主要是提供联邦资助、收集并传播有关学校和教育研究信息、

2、确保教育机会平等;教育管理则主要由各州和地方政府负责,且仅限于公立学校。在美国大学内部治理方面,校一级只负责规划、政策、经费等宏观方面,教学、研究、招生、教师聘用和晋升权均在学院或学系一级。而中国有着数千年中央集权的历史,并逐步在民族文化中形成了“大一统”传统,并且近现代以来我国大学先后经历了学习日本、德国、苏联大学的过程,这就决定了中国大学的集中管理体制及模式。应当说,这两种大学管理体制和模式并无绝对好坏,而是各有优点、利弊共存。因此,我们借鉴美国大学内部治理经验时不能超越中国的文化传统和高等教育发展史而照抄照搬。在内部治理体制上,中国大学要继续发挥校级统筹管理的优势,明确划分党委、行政系统

3、与学术系统的权责,化解办学事务管理权限过于集中在学校一级、行政权力代替学术权力的弊端;在管理模式上,实行分级管理,明确划分校、院两级权责,降低办学管理的重心,规范有序下放办学权限,使学院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学科专业建设、招生、教师聘用及晋升等方面享有更多地自主权,以最大限度地释放学院的办学活力,激发教师主动提高质量和水平的内在动力。2.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本的理念固化为大学的治理制度、管理规范和岗位职责。不言而喻,学生和教师是一所大学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四大职能的主体,以师生为本是办好一所大学的前提。在美国,无论是州立(公立)大学还是私立大学,其办学理念、治理

4、制度、评价体系和岗位职责中处处渗透着“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本”的理念。也就是说,美国大学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本”的理念外化到了其治理制度和行为规范中,而不是单靠教职员工的道德品质和自我约束。在中国,我们十分注重在道德层面倡导“师生为本”的理念,但不足之处是没有及时将这一理念外化为对教职工的制度约束和行为规范中,以至于“以师生为本”的理念只是一种口号,尚没有落地生根。因此,我国大学要在重视师德教育的同时,努力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本”的理念固化为制度成果、管理规范和岗位职责,通过大学章程、制度体系、岗位职责、考评体系等形式和路径,充分运用政策杠杆和薪酬机制,促使教职工将“以学生为中心、以

5、教师为根本”的理念转化为行为模式和岗位职责,并真正落实到行动上。3.学习借鉴美国大学内部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的经验。在管理科学化上,美国大学行政服务部门的工作建立在调查研究、定量分析的基础上,例如录取率、按期毕业率、住宿制学生与走读生学习绩点的比较、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研究生知识产权转化等都由相应的管理部门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数据研究,作为制定规划、政策和改进管理的依据。而我国大学虽然也开始重视数据采集与分析,但总体上还停留于定性分析、大约估算的层面,对决策方案的论证缺乏系统、持续的数据分析。在管理精细化上,美国大学在校园保洁、学生食堂和宿舍管理、基本设施建设等方面,无不体现出节

6、俭办学、节能环保和精确测算的意识,例如,美国大学里许多新建大楼,外立面就是现浇水泥,根本没有做装饰;许多老建筑修旧如旧,完整保留了不同年代的建筑物风格,通过这些建筑群展现学校的办学历史,特别是节能降耗上,在教学楼建设规划阶段就有明确的节能控制指标。而我国大学基本设施建设更多的是拆掉重建,个别大学的新校区建设体现出“土豪”的气派。在管理规范化上,美国大学教职工对管理流程、岗位职责、团队精神认真细致,可以说到了“死板”的程度,而我国大学的管理仍显粗放,习惯于大约、估计、柔性,灵活性大于原则性,怕得罪人。一句话,美国大学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很较真、很死板”,而我国大学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太随意、太粗放”

7、。4.坚持“追赶”与“超越”战略并举,努力走出一条高水平大学建设的“中国道路”。众所周知,高等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这是我们学习、借鉴西方先进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经验的理论依据。这次赴美国大学培训学习和现场考察给笔者最深的印象是,无论我国大学还是美国大学,在经费筹措、教育国际化、科技成果转化、学生创新创业、教学科研关系、教师评价、信息数据共享等方面,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和挑战,只是美国大学比我国大学步子迈得早一些,进行的尝试比我国大学多一些,这充分说明只有虚心“学习”和“借鉴”才能有所“超越”。另一方面,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政治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大学,其特点各不相同,这就意味着建设高水平

8、大学不能跟在别国后面亦步亦趋,甚至满足于模仿和移植西方先进国家大学的模式。事实上,美国建国前后模仿英国牛津、剑桥大学创办哈佛学院等9所私立学院和19世纪中叶以前对德国柏林大学模式的效仿(1876年创办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并没有使美国的大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直到19世纪60年代“赠地学院”的创办,将直接为社会服务作为高校的新职能,美国才创立了区别于欧洲大陆系统的高等教育新模式,正是这种以“研究生院”、“赠地学院”、“社区学院”为主要标志的新模式,才奠定了美国成为世界高等教育“领头羊”的坚实基础2,这充分说明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水平大学建设遵循着基本规律,但各国的发展道路精彩纷呈,发展模

9、式多样共存。只有相互尊重和相互借鉴才能取长补短,只有敢于“超越”和“创新”才能“领先”。因此,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夜郎自大,而应结合国情校情,充满信心,学习借鉴,敢于创新,努力走出一条高水平大学建设的“中国道路”。5.中美大学面临的主要矛盾不同,我国大学应当集中精力提高教育质量。有道是:“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3。建设高水平大学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国教育管理部门和大学的领导层要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思想准备,社会舆论也要宽容一些,决不能急于求成。应当看到,由于各种因素,中美两国高等教育存在着明显区别,主要表现在:一是中美两国高等教育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美国早已进入普及化阶段,面临的主要任

10、务是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特色化的教育,所以美国的一些大学愿意为一名学生专门开设课程;而中国高等教育处于大众化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努力增加“好大学”数量、不断提高培养质量。二是中国公办大学办学的时间比美国晚了一个世纪以上。如果从美国1862年颁布“赠地法案”后创立赠地学院(州立)算起,其公立大学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如果以1825年杰斐逊创办的弗吉尼亚大学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所真正的州立大学4,则有190年历史),而我国公立大学如果以1898年创建的京师大学堂算起,则只有117年历史;如果从新中国成立后计算,至今也只有66年历史,除掉文革浪费的10年,实际上只有50多年的公立大学建设时间。“

11、欲速则不达”,创办一流大学不能操之过急,总想着赶超。因此,在建设高水平大学进程中,我国大学战略上一定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但在战术上却要坚持“慢工出细活”的原则。要根据“学术是一种闲逸的好奇”的特点,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努力营造“学生为本、自由探索、信任教师、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激励师生“为真理而追求真理”5,尽快纠正“短平快”的科研项目立项制度、“单一数量化”的教师考评指标体系,尊重人才成长和学术创新规律。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自觉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产出一批原创性、突破性的学术成果,并使一批我国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行列。6.中美两国大学在服务支持人员

12、方面相差甚大,我国大学应适当增加直接为师生服务的支持人员。美国公立(州立)大学行政服务人员规模上与中国公办大学类似,但行政服务人员的结构明显不同,重心在学院一级,直接面向教师和学生服务的咨询与支持人员众多,因而为师生提供的行政服务更周到、更到位;而我国公办大学从事管理的人员数偏多,并且集中于学校一级,直接服务教师特别是学生且面向学院的支持人员数较少,师生对管理和支持服务不满意就具有某种客观必然性。究其原因,这与我国公办大学管理集中于学校一级有直接关系,今后要下移办学管理的重心,有计划地将教学、科研、学科与专业建设、教师聘用等权限下放到学院,根据办学规模合理配备行政服务人员,减少管理人员数,增加服务人员数,有序将管理服务人员转向学院和教学科研第一线。注释:数据来源:王建勋,美国的教育部“管”些什么?n.南方都市报,2009-03-16(aa23).参考文献:1贺国庆,王保星,朱文富.外国高等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20.2陈厚丰.高等教育分类的理论逻辑与制度框架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