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农民收入_第1页
如何提高农民收入_第2页
如何提高农民收入_第3页
如何提高农民收入_第4页
如何提高农民收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新农村建设如何提高农民收入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农民利益和农村发展, 而且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从农民利益的角度而言, 提高收入是他们最大的希望; 从农村发展的角度看,农村公共事业落后, 无一不与农民收入水平较低息息相关; 从国民经济的大局看, 如果农民收入上不去, 农村购买力也就没法提高, 扩大内需、发展经济就受到制约。广大农民不能富裕起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不可能最终实现。农民收入问题是当前“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 认清我国农民收入现状, 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寻求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仍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重大问题。一、农民收入问题对新农村建设影响农民收

2、入放缓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主要表现为农民年收入增长比率偏低、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农民收入和开支的比重严重失衡等几个方面。(一)农民收入减缓, 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农民增收渠道较少,造成农民经济收入低、增收缓慢。以我县为例,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一是耕地,二是山林。耕地是农民收入的主要生产资料,我县农业人口人均占有量极少,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52亩。历年来都以种植水稻为主,按现时的大米价格、每亩水稻的毛收入也只是1500元左右,除去化肥,农药,机耕费用,水稻几乎是一种没有赚钱的作物。全县林地面积不少,但多为国有林场、生态公益林,难以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农民的自留林地几乎无林可伐。在家农民的收入主要来自

3、农副产品,当前农副产品虽保持稳中微升,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则上升更快,农副产品的生产技术落后,多采用原始的生产方式,直接影响农民增收。没有农民增收作支撑, 扩大内需战略便如同沙中建塔、纸上谈兵, 中国经济迟早会有逆水行舟、不进反退的风险。我们同样也难以想象, 未来中国能够在城乡二元化、工商业发达农业赢弱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强国之梦。没有农业的现代化, 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从而影响农村建设的进程。(二)农民收入事关全国社会的稳定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第一产业收入仍是山区乡镇农村经济总收入的重头戏,一些落后山区几乎没有二、三产业。非农产业的比重过低。另外,农村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农业

4、科技含量低、农业产业集聚不强、农村市场流通不畅等问题,都将直接制约农民增收。农业是弱质产业,抗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能力弱,由于旱灾、水灾、雹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加上市场价格波动大,给农民增收造成不稳定性。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都离不开社会的稳定。我国大部分人口在农村, 农村的稳定是全国稳定的基础, 而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改善农民生活, 才能保证农村的稳定。实际上, 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减缓, 部分农民生活困难, 心里不平衡, 农村不安定因素增加。突出表现有: 农民上访增多, 拖欠统筹提留款增多, 宗族家族矛盾增多, 刑事犯罪增多等等。农村不稳定, 直接影响农民生产、生活和农

5、村社会秩序, 对全国大局的稳定带来不利影响。(三)农民低收入,农村教育发展缓慢调查中发现,凡文化程度高,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多数可以通过参加培训掌握种植和养殖的生产适用技术致富;多数文化程度低的农民从事传统的纯农业,增收渠道窄,外出打工的机会少,家庭收入低。从我县的统计数据上看,虽然农民收入逐年有所增加,但大多数农民收入基本只能养家糊口,生活并不宽裕,有的还比较贫困。有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3028元,有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才1560元。由于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低, 很多农民没有能力承受子女接受高中教育, 农民子女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很低。由于接受教育的程度有限致使农村劳动力可能失去工作机会, 成为不断发展

6、的知识经济中的新穷人, 使他们面临着严峻的未来。二、制约农村农民增收的因素近年来,我国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虽然呈持续较快增长态势,但主要来源是劳务性、政策性的增收。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实际困难根本性问题仍未彻底解决,农民收入增长仍处在一个较为困难的时期,突出表现为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工轻农”的思想、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制约农民增收。(一)市场与产业,制约农民增收我国改革开放前,为了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围绕农民越过“温饱线”这个目标,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和农业部门的技术指导下,通过实施各种粮油“丰收计划”和以提高粮食单产为主要目标的各种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使粮食产量得到很大提高,农村经济得到很好发展,

7、农民越过了“温饱线”。随着全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发展的重心开始从“解决温饱”、主要发展粮食生产向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方向转移,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不同的组织形式将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从事生经营活动,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跨行业跨地区、跨产业经营的新格局逐渐形成。但是,多数山区继续单纯以提高粮食单产为主要目标的老一套农业发展形式。一直是以自我满足为主,基本上是自产自销,严重制约农民收入。尽管通过各种粮食增产措施,农民手中保持着少量余粮,但为数不多,一遇上自然灾害,就会造成生活困难。这样的山区农民很难富起来。(二)制度性原因,影响农民增收从历史上来看,农民的增收历来都与农

8、业生产有直接相关,大家知道第一次土地革命,农民由于实现了耕着有其田,积极性非常高,国民经济迅速得到了恢复。第二次是53年到55年土地分红,也对农村的生产力有了推动和发展。第三次,55年的高级合作运动,国家无偿的把农民的土地拨为集体所有,人民公社化以后出现的问题是更为严重了,饿死几千万农业人口。第四次土地制度的变革是78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时候农民重新获得土地,尽管获得的是承包经营权,但是农户成了市场主体。这些年来,大量的青壮年农民到东部沿海以及西部的中心城市务工,由于收入比种田高出几倍甚至十倍,“重工轻农”思想在农村非常流行。根据统计数据测算,“西部地区约有30%的农村

9、青壮年劳动力流向东部地区,尤以重庆、四川两省市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占比最高。这使西部地区土地撂荒严重,新技术推广困难,农业生产受到影响,大片良田荒芜,粮食产量下降” 。造成农民在农村的收入下降。(三)观念性原因,影响农民增收农民思想观念在整体上看来相对保守, 农民的市场观念, 商品观念, 知识经济观念, 规模效益观念和协作观念都有待改变。中国传统农民存在着落后保守的文化心理、观念、意识等特性, 具体表现在: 宿命论的人生信念和消极的精神状态; 小富即安, 不思进取及有限的志向和人生目标;节奏缓慢, 保守散漫的精神生活; 重义轻利, 重农轻商的价值观念; 死板僵化,缺乏创新的思维能力; 平均主义理想

10、。这种观念造成农村劳动力大多只凭着传统的简单经验去耕作土地,整体素质不高。即使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多数也没有就业所必要的技能和技术。农业的产出效益较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民收入增长。“农民文化素质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有着很大的关系,无论是从贵州全省的情况来看,还是从贵州与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的比较以及不同收入地区的比较来看。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家庭,其收入水平远远高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家庭。” 三、新农村建设如何提高农民收入多年来,中央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题,出台了若干政策,体现了党中央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战略意图和对农民增收问题的重视。解决山区农民收入增长问题是一

11、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上述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加快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进建设全面小康阶段农民收入的途径进行探索。(一)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山区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待发展农业生产的应对措施、对待农业生产的做法也应该有所不同。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出路所在。从当前看,山区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又没有重大突破,对农民收入的增长带来极大冲击,必将影响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投入能力。从长远看,树立基本摆脱贫困面貌、新农村建设出现良好局面的新形象,需要我们必须长期面对自然灾害的严峻挑战。从近年的气象情况来看,对于山区农村来讲,风调雨顺是相对

12、的,也是短暂的。我们绝不能把提高农民群众收入水平的预期建立在风调雨顺的假定条件之上,而应该把包括旱灾在内的诸多不利因素考虑在内。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突破战略,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实现山区农村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加速转变。农业产业化是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依靠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把千家万户的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联结起来,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方式。要大力推进产业化组织和机制创新,鼓励和扶持农民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在生产、服务、产品流通、储藏加工、市场销售等环节,建立各种形式的农民专业

13、经济合作组织,帮助农民进入市场,规避市场风险,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经济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为延伸、覆盖农户的农业生产服务网络体系。(二)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本目的是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让农民过上幸福生活。当然,其中的核心是较快地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始终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核心任务,努力缩小城乡差距、社会各阶层差距。但是,财富只是幸福的一个要素,绝不能把收入作为唯一标准,单单用收入数字的高低来衡量农民的幸福程度。有国外专家指出:“人们幸福与否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很多和财富无关的因素。经济越发展,非物质因素对幸福的影响就越来越大。” 改善山区农民的

14、生活环境,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可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不仅可以在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之间进行收入的再分配,使整个社会收入逐步趋于公平,而且可以保障农村中老、弱、病、残等农民的基本生活,而且作为“稳定器”和“安全阀”,有利于农村社会经济的稳定,为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也使得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得以完善。它能够有效地分散和防范劳动者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同时它也为农村企业的改制提供了制度基础,能够有效缓解由于经济体制变革带来的矛盾。 (三)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当前,农业的开放度不

15、断提高,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在积累增多,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挑战也在叠加凸显。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促进农业生产上新台阶的制约因素越来越多,保持农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必须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对山区农民来说,提高农民的积极性更为重要。邓小平同志说:“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 山区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如何去发展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采取何种形式,解决农民实际问题,当地农民最了解实际,最有发言权。农民群

16、众中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如在社会主义新家村建设中,在经济发展程度不高、财力并不充裕、各方面支出需求比较大的山区,鼓励和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形成“财政资金为主导、农民投资投劳为主体、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模式。通过运用税收优惠、财政补助、贴息、以物代资、先建后补、奖补结合等手段,充分调动农民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和能动性,引导农民投工、投资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农村发展产业和社会事业。(四)为农民提供增收服务农民增收是一项系统的工作,比较笼杂,范围广,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仅靠农民自身努力是不行的,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需要全社会各级政府和各行业的广泛参与与积极扶持,共同理解农民、关爱农民,并帮助农民解决增收中的具体实际问题,要形成各级政府齐抓共管、部门全力配合的局面,要制订出适合当地的具体的行之有效的增收措施,由广大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共同努力实施。有了政府的引导、部门的配合和社会的广泛参与及支持,为农民提供增收服务据报道:广西为解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