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炼制工程复习总结全_第1页
石油炼制工程复习总结全_第2页
石油炼制工程复习总结全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石油炼制工程复习总结全化工 07-2 班石油炼制第二章到第六章的总结( 下面序号带有 &号的题是老师替我们画的重点, 老师也说啦,我们这里总结的答案有的不是很准 确,所以大家要辨认来记啊。题型为以下:1、填空题, 30分,有 60 个空; 2、概念题,有四个概念题, 12 分;3、计算题一道“在蒸馏或者催化那一章出一道” ,八分;4、流程图有一个“第五章或者第六章的工艺流程图的一个” ,10 分;5、简答题 6 道,40分)第二章 石油及其产品的组成和性质1、& 馏程: 初馏点到终馏终点这一温度范围称油品沸程。2、& 初馏点 : 在一定条件下,恩氏蒸馏中流出第一滴油品时的气相温度。3、终馏点

2、: 蒸馏终了时的最高气相温度 (干点)。4、馏分 : 在某一温度范围内蒸出的馏出物。5、馏分组成 : 蒸馏温度与馏出量 ( 体)之间的关系6、蒸汽压 : 在某温度下,液体与其液面上的蒸汽呈平衡状态,蒸汽所产生的压 力称为饱和蒸汽压,简称蒸汽压7、&相对密度:油品的密度与标准温度下水的密度之比。(4 C ,15.6 C );或: 油品的质量与标准温度下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8、& 特性因数:特性因数是表示烃类和石油馏分化学性质的一个重要参数。 特 性因数反映了石油馏分化学组成的特性 , 特性因数的顺序:烷烃 环烷烃 芳香烃 烷烃(P) : 12 ;环烷烃(N :1112 ;芳烃(A) : 1011

3、9、平均分子量:油品的分子量是油品各组分分子量的平均值。10、粘度: 流体流动时 , 由于分子相对运动产生内摩擦而产生内部阻力 , 这种特 性称为粘性 , 衡量粘性大小的物理量称为粘度。11、动力粘度:两液体层相距1cm,其面积各为1cm2,相对移动速度为1cm/s,这 时产生的阻力称为动力粘度。12、运动粘度:流体的动力粘度与同温同压下该流体的密度之比。13、恩氏粘度:在某温度下 , 在恩氏粘度计中流出 200ml 油品所需的时间与在 20C流出同体积蒸馏水所需时间之比。14、& 粘温特性 : 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的性质称为粘温特性。15、 临界温度:当温度高至某一温度时, 无论加多大压力 ,

4、 也不能把气体变为液 体; 这个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16、临界压力:临界温度相应的蒸汽压称为临界压力。17、比热(C):单位物质(kg或kmol)温度升高1C时所需要的热量称为比热。18、蒸发潜热:单位物质(kg或kmol)由液体汽化为汽体所需要的热量称为蒸发 潜热。也称汽化潜热。19、&热焓(H):将1Kg油品由某基准温度(常以-17.8 C,即0F为基准)加热到 某温度时 , 所需的热量称为热焓。20、结晶点: 在油品到达浊点温度后继续冷却,出现肉眼观察到结晶时的最高温 度。21、凝固点: 试样在规定条件下冷却至液面停止移动时的最高温度。22、冷滤点:在规定条件下 20毫升试样开始不能通过

5、过滤器时的最高温度。23、闪点: 油品在规定条件下加热,蒸发的油蒸气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与火焰接 触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24、自燃点: 将油品隔绝空气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后与空气接触,无需引火即可自 然,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25、 浊点:试油在规定条件下冷却,开始呈现浑浊时的最高温度称为浊点。26、倾点 : 在规定条件下被冷却的试样能流动的最低温度。27、冰点:油品被冷却时所形成的蜡结晶消失一瞬间的温度。28、燃点:在规定条件下,当火焰靠近油品表面时即着火,并持续燃烧至规定 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废,以C表示。29、自燃点:在规定条件下油品在没有火焰时,即能自发着火的最低温度, 以0表示。30、苯胺

6、点:油品与等体积苯胺达到临界溶解的温度31、石油:主要是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复杂化合物、32. 简述石油的一般性状。石油从外观看来是一种暗色的 , 从褐色以至黑色的流动和半流动的粘稠液体。石 油的相对密度大约在 0.8 至 0.98 间, 一般都小于 1.0 。石油组成相当复杂 有分子量很小的气态烃 ,也有分子量大 1500至 2000 的烃类。33. 简述石油的元素组成、化学组成。 (烃类组成、非烃类) (非烃类化合物:分 类、危害)石油主要由C、H、S、N、0等元素组成,其中C占8387% ,H占1114 % 石油中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 , 其中金属量元素有 钒、镍、铁、铜、钙等,非金 属元素有

7、 氯、硅、磷、砷等。石油主要由烃类和非烃类组成 , 其中烃有:烷烃、 环烷烃、芳烃 , 非烃类有 : 含硫、含氮、含氧化合物以及胶质、沥青质。非烃类 的危害:影响产品的质量 ;腐蚀设备 ;污染环境;污染催化剂。34. 烃类组成表达方法:A、单体烃组成 B、族组成 C、结果族组成35. 石油酸:石油中酸性含氧化合物。36. 要掌握的公式T 体 =( T10+T30+T50+T70+T90) /5恩氏蒸馏曲线的斜率 S=(T90-T10)/(90-10) 斜率体系了馏分沸程的宽窄,馏分越宽斜率越大。37. 油品的粘温特性表示方法。油品粘温特性表示方法 :(1) 粘度比: V50/V100 粘度比越

8、小 , 油品粘度随温度变 化越小, 粘温性质越好。 (2) 粘度指数 : 粘度指数越高 , 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越 小 , 粘温性质越好。38. 油品失去流动性的原因是什么?粘温凝固:含蜡很少或不含蜡的油品 , 温度降低时粘度增加很快 , 当粘度增加 到某个程度时 , 油品变成无定型的粘稠的玻璃状物质而失去流动性。 构造凝固:含蜡油品 , 当温度逐渐下降时 , 蜡逐渐结晶析出形成网状结构 , 将 液体油品包在其中 , 使油品失去流动性。39. 总结归纳:1) 温度对蒸气压、相对密度、粘度、比热、蒸发潜热、热焓 有何影响?TT- pt ,d J ,粘度J,比热T,热焓T2) 化学组成对相对密度、粘

9、度、凝点、闪点、自燃点、苯胺点、比热、蒸发潜 热、热焓有何影响?同碳数各种烃类相对密度 : 芳烃环烷烃 烷烃 ;粘度:环烷烃 芳烃异构烷 烃正构烷烃;凝点:自燃点 : 烷烃 环烷烃 芳烃;苯胺点、闪点、比热:烷烃 环烷烃 芳烃;蒸发潜热:烷烃与环烷烃相近,芳香烃稍高;热焓:烷烃 芳烃3) 馏分组成对蒸气压、相对密度、粘度、凝点、闪点、自燃点、比热、蒸发潜 热、热焓有何影响? 油品越轻蒸气压越大;油品越重,密度越大;馏分越重,粘度越大;轻组分闪 点和燃点低 , 自燃点高;同一类烃,分子量大则苯胺点高,但变化幅度不大; 烃类的质量比热随相对分子质量升高而增大;油品越重,汽化热越小;热焓: 轻馏分重

10、馏分40、要掌握的计算题:P28例2-3.41. 要掌握的图:A、P29的图2-9 B 、P62的图2-34.第三章 石油产品& 1 .简述汽油发动机 /柴油发动机的工作过程。 四个工作过程 : 进气-压缩-燃烧膨胀-排气。2. 压缩比 : 它是指气缸发动机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进气中包含了空气与可燃性 气体(汽油)。3. & 车用汽油的主要性能:蒸发性、抗爆性、安定性、腐蚀性。 汽油对蒸发性要求的原因:如果蒸发性太差, 就不能全部汽化, 启动与加速困难, 燃烧不 完全;蒸发性太好,则易在输油管中气化而造成气阻,供油不足甚至中断。 柴油对蒸发性要求的原因:馏分过轻,蒸发太快,不易氧化 ,自燃

11、点高;馏分过重,蒸发 太慢,太易氧化 ,自燃点低。4. 抗爆性:汽油在发动机内燃烧时防止产生爆震的能力称为抗爆性,是汽油最重要的质量 指标之一。评价汽油抗爆性的指标称为辛烷值(称 ON ),汽油的辛烷值越高,抗爆性愈 好。5. 汽油抗爆性与化学组成的关系: 在相同碳数下, 各种烃类氧化顺序为正构烷烃 环烷烃异构烷烃 芳烃;同类烃中,大分子烃比小分子烃易氧化。总趋势是:链 越长越氧化,抗爆性越差 ;支链越短越多、 异构程度越高氧化性差,抗爆性越好。 汽油的理想组分是异构烷烃。6.辛烷值车用汽油辛烷值的测定方法主要有两种, 即马达法与研究法。 所测得的辛烷值分别称为马 达法辛烷值( MON )和研

12、究法辛烷值( RON )。我国车用汽油的牌号一般按其 RON 的大 小来划分,例如 90 号汽油即汽油的 RON=90。& 辛烷值:常以标准异辛烷值规定为 100 ,正庚烷的辛烷值规定为零,这两种标准 燃料以不同的体积比混合起来,可得到各种不同的抗震性等级的混合液,在发动机 工作相同条件下,与待测燃料进行对比。抗震性与样品相等的混合液中所含异辛烷 百分数,即为该样品的辛烷值。提高ON的方法:A.加入抗暴挤 B.调合C.催化重整工艺7. 汽油的安定性影响因素:面的催化作用、照、与空气接触程度。8. 柴油机的点燃方式:柴油机不是利用点火式使气体燃烧,而是自燃做功,推动活塞下行 而产生动力。9. 柴

13、油机的燃烧过程:滞燃期(发火延迟期) 、急燃期、缓燃期(主燃期) 、后燃期。10. 柴油机的主要性能: 流动性,其低温流动性与其化学组成有关,其中正构烷烃的含量越高。则低 温流动性越差。我国评定柴油流动性能的指标为凝点(或倾点)和冷滤点。 凝点是柴油质量中的一个重要指标,轻柴油的牌号就是按凝点划分的。 蒸发性能 抗爆性(十六烷值CN),柴油的理想组分是烷烃、环烷烃。安定性、腐蚀性和洁净度以上的四点也是柴油的质量指标,其意义为:其为柴油的分类与炼制提供依据, 为柴油的选用提供了数据理论基础,也为对柴油的评价提供标准尺寸。& 11.喷漆燃料(航空煤油)1)涡轮发动机的工作过程:进气、压缩、燃烧、排

14、气(注意做功在排气) 。2)喷漆发动机对燃料的要求:A. 良好的燃烧性能 B.适当的蒸发性 C.较高的热值和密度D.良好的安定性E.良好的低温性F.无腐蚀性G.良好的洁净性I较小的起电性和着火危险性J.适当的润滑性燃料结论如下:环烷烃具有较高的重量热值和体积热值,燃速快,不易生炭, 安定性好,润滑性能好,结晶点低,是航煤的理想组分。高度分支的异构烷烃 也是良好的航煤组分。正构烷烃结晶点高,不是航煤的理想组分。芳烃燃速慢、 易生炭、安定性不好、 水溶解度高 (易吸水 ),不是航煤的理想组分, 应加以限制。3)喷漆燃料的主要性能:A燃烧性能:其指标有热值、密度、烟点、辉光值、萘系芳烃含量等。烟点:

15、又称无烟火焰高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试样在标准灯具中燃烧时, 产生无烟火焰的最大高度,单位为毫米。 喷漆燃料的烟点高低与生成积炭的大小有密切相关,烟点越高,积炭越小。所 以,烟点与油品组成的关系,就是积炭与油品组成的关系。烃类的 H/C 越小, 生成积炭的倾向越大。各种烃类生成积炭的倾向为双环芳烃单环芳烃 带侧链芳烃环烷烃烯烃烷烃。B. 启动性能:黏度、蒸发性。C. 安定性:储存安定性、热安定性D低温性能:燃料中含水分在低分下形成冰晶,会造成过滤器赌堵塞、供油不畅 等问题。E腐蚀性F洁净度G.起电性及着火危险性12. 辉光值:燃料燃烧时火焰辐射强度用辉光值表示。喷气燃料辉光值是在规定 条件下异

16、辛烷与四氢萘进行比较所得的相对值。辉光值越高表示燃烧燃烧性能 越好,燃烧越完全。13. 重量热值和体积热值重量热值越大,耗油率越低; 密度越大,储备的热量越多,航程也越远。 重量热值与燃料的 H/C 有关,体积热值与燃料的密度和空间分子结构有关。 烃类的密度 :芳烃环烷烃 烷烃烃类重量热值 :烷烃环烷烃芳烃烃类体积热值 :烷烃 环烷烃 芳烃 同族烃类 , 异构化程度增加时 , 重量热值一般变化甚小 , 而密度却增加较多 ,也 即体积热值增加较多。重量热值与密度及体积热值之间是相互矛盾的。 芳烃重量热值低、完全燃烧程度差、易生成积炭、吸水性强,是非理想组分。& 14. 汽油机产生爆震的原因。&

17、爆震: 在点燃式发动机中,混合气被点燃后尚未燃烧的那部分混合气出现自燃, 发出可闻的爆响现象。爆震原因 :压缩比与汽油质量不相适应 , 压缩比太大 , 压力和温度过高 , 形成很多过氧化物 燃料易氧化 , 过氧化物不易分解 , 自燃点低。在压缩过程中,温度接近、达到或超过汽油的自燃点。 烃类易氧化顺序 : 正构烷烃 环烷烃烯烃异构烷烃 芳烃;同类烃中 , 大分子烃比小分子烃易氧化。&15. 试简述车用汽油规格指标中为什么要控制蒸汽压及10%、 50%、90%和干点温度。蒸气压的大小表明汽油蒸发性的高低。用来控制车用汽油不至于产生气阻。 汽油的蒸发性由其馏程和饱和蒸汽压来评定。10%留出温度。(

18、tio)1)其高低反映了汽油中轻组分的多少。2)用来保证具有良好的启动性。2)发动机易于启动的最低大气温度的关系3)10%的馏出温度值越低,则表明汽油中低沸点组分越多、蒸发性越强、 起动性越好,在低温下也具有足够的挥发性以形式可燃混合气而易于起动。若 过低,则易于在输油管道汽化形成气泡而影响油品的正常输送,即产生气阻。4)汽油的饱和蒸汽压越大,蒸发性越强,发动机就容易冷起动,但产生气 阻的倾向增大,蒸发损耗以及火灾危险性也越大。50%馏出温度1) 大小反映汽油的平均汽化性; 2)用来保证汽车的发动机加速性能、 最大功率及爬坡能力。 90%馏出温度1)反映了汽油中重组分含量的多少。 干点(终馏点

19、)反映了汽油中最重组分的程度。 用来控制汽油的蒸发完全性及燃烧完全性。& 16. 为什么要限制喷气燃料(航空煤油)中的芳烃含量? 芳烃燃速慢、易生炭、安定性不好、水溶解度高 (易吸水) ,不是航煤的理想组分, 应加以限制。航煤的理想组分:带支链的环烷烃。17. 评定汽油安定性的指标有哪些? 评定汽油安定性的两个重要指标为实际胶质和诱导期。& 18. 柴油的十六烷值是否越高越好?十六烷值不是越高越好 ! 使用十六烷值过高(如大于 65)的柴油同样会形成黑烟,燃料 消耗反而增加, 这是因为燃料的着火滞燃期太短, 自燃时还未与空气混合均匀, 致使燃料 燃烧不完全,部分烃类因热分解而形成带碳粒的黑烟;

20、另外,太高还会减少燃料的来源。 用十六烷值适当的柴油才合理。十六烷值在 4055之间最合适, 65 滞 燃期太短。&19. 为何不能将柴油兑入汽油中作车用汽油使用?同时也不能将汽油兑在轻柴油中使 用? 绝对不能。因为汽油和柴油发动机燃烧原理不同,汽油机为点火式,而柴油机为压燃式。 前者所用汽油,馏份轻,易挥发,自燃点高,辛烷值高;而车用柴油馏份重,自燃点低, 辛烷值低,十六烷值高,因而混合的汽、柴油既不能在汽油发动机中使用,也不能在柴油 机中使用。若在汽油发动机中使用,辛烷值太低,极易产生爆震。馏份重,燃烧的沉积物 和积炭太重。若在柴油机中用,自燃点高,十六烷值太低,不易压燃,易产生爆震,损坏

21、 发动机。& 20. 试比较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原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从燃料的角度说明其产生爆 震的原因及理想组分是什么。相同点:二者都具有进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工作过程。不同点:燃烧方式不同,燃烧方式是自燃 ,柴油机汽缸内柴油燃烧不须点火,靠压缩空 气升温达到自燃;而汽油机是靠火花塞打火达到燃烧的。进气和压缩过程不同, 汽油机进气是混合气(空气和汽油) ,压缩也是混合气, 而 柴油机进气是新鲜的空气,压缩的也是新鲜空气。柴油机爆震原因 : 燃料不易氧化,过氧化物不足,自燃点过高,致使着火落后期过长,燃 料积存量过多,燃烧时大量能量瞬间释放出来,压力突增,产生爆震。汽油理想组分:异构烷烃

22、柴油理想组分:烷烃、环烷烃。21. 为什么汽油机的压缩比不能设计太高,而柴油机的压缩比可以设计很高? 汽油机压缩的是可燃混合气,因为压缩比与汽油质量不相适应,压缩比太大,压 力与温度过高。形成很多过氧化物,在压缩过程中,温度接近、达到或超过汽油的自 燃点,可能会引起爆震。 而柴油机压缩的是空气, 压缩比设计不受燃料油性质的影响, 可比汽油机高出许多。22. 汽油、轻柴油的商品牌号分别依据什么划分?我国车用汽油的牌号按研究法辛烷值(RON的大小划分。柴油牌号以凝点和粘度高低来划分。 . 轻柴油用于高速柴油机。按凝点分为 10 号、0 号、-10 号、-20 号、-35 号、-50 号六 个牌号。

23、 重柴油用于中低速柴油机。按 50 C运动粘度(mm2/s )分为10号、20号、30号三个 牌号。& 23. 比较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工作过程,并从原因及危害阐述二者爆震的异同点。答: 二者都具有进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工作过程。 汽油机产生爆震是由于汽油机压缩比与燃料质量不相适应,压缩比过大,燃料太易氧化,生成过多的过氧化物,过氧化物又不易分解,使燃料自燃点过 低,燃料自燃而形成多个燃烧中心,产生爆炸性燃烧,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而产生爆震现象。压燃式发动机产生爆震是由于燃料自燃点过高,燃料不易氧化,过氧化物 生成量不足,迟迟不能自然(滞燃期太长) ,以至喷入的燃料积聚过多,自燃一 开始,这

24、些燃料同时燃烧,巨大能量瞬间释放出来,大大超过正常燃烧压力, 引起爆震。汽油机和柴油机虽然产生的爆震原因不一样,但产生的危害是一样的。即 爆震会损坏气缸部件,缩短发动机寿命,燃料燃烧方式不完全,增加油耗量, 发动机效率降低。& 24.为什么喷气燃料的理想组分是环烷烃?答: 环烷烃具有较高的重量热值和体积热值,燃速快,不易生炭,安定性好, 润滑性能好,结晶点低,是航煤的理想组分。正构烷烃结晶点高,不是航空煤 油的理想组分。芳烃燃速慢,易生炭,安定性不好,水解溶解度高(易吸水) , 不是航空煤油的理想组分,应加以限制。25.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都要经历四个冲程

25、,即二者都具有进气、 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工作过程。不同点:A. 点燃方式不同,燃烧方式是自燃,柴油机汽缸内柴油燃烧不须点火,靠压缩空气升温达到自燃;而汽油机是靠火花塞打火达到燃烧的。B. 进气和压缩过程不同,汽油机进气是混合气(空气和汽油),压缩也是混合气, 而柴油机进气是新鲜的空气,压缩的也是新鲜空气。C. 理想组分不同:汽油理想组分:异构烷烃柴油理想组分:烷烃、环烷烃。D. 抗暴的表示方法不同:汽油用辛烷值,而柴油用十六烷值。E. 构造方面不同:柴油机没有火花塞,而在相应位置上安装的是喷油嘴。F. 压缩情况不同:柴油机压缩冲程末,气体体积要小得多,所以压强更大,温 度更高,这个温度早已超

26、过了柴油的燃点。即柴油机压缩的压强与温度比汽油 机的都高。G用途方面不同:柴油机比汽油机便宜,但汽油机一般比柴油机轻巧,所以汽油 机通常用在飞机、小汽车、摩托车及一些小型农用机械上。而柴油机一般用在 舰船、载重汽车、拖拉机、坦克以及发电机等大型设备上。H.制作材料有所不同:柴油机的压缩比是汽油机的2倍多,其主要零件受到高温高压冲击要比汽油机大得多,因而有些零部件的制作材料有所不同I. 燃料不同:柴油机以柴油为燃料,汽油机以汽油为燃料。& 26.为什么对喷气燃料要同时提出相对密度和发热值的要求? 要做到相对密度大、发热值高是否有矛盾 ? 为什么 ?答:因为不同的航机对燃料不同,远程的要求体积热值

27、大点,短程的要求质量 热值大点,而体积热值和相对密度有关,质量热值与 H/C 有关,故要同时提出 相对密度和发热值的要求;相对密度大与发热值高之间是相互矛盾的,重量热 值与密度及体积热值之间是相互矛盾的。& 27.为什么对航空煤油的芳烃含量要加以限制 ? 因芳烃燃速慢,易生炭,安定性不好,水解溶解度高(易吸水) ,不是航空煤油 的理想组分,应加以限制。28.战斗机与运输机要求燃料热值有什么不同? 战斗机一般是短程的,故要求燃料的质量热值大点,这样重量负荷就少点,战 斗时动作灵活点;而运输机一般是远程的,故一般用体积热值较大的,这样在 一定的体积中可装更多质量的燃料,储藏更多热量,可供飞行的时间

28、更长和距 离更远。第四章 原油评价与原油加工方案1. 原油的分类:我国目前通常采用关键馏分特性,补充以硫含量的分类。其分类通常为化学分类(特性因数K分类、关键馏分特性分类)和工业分类(硫 含量、相对密度、氮含量、蜡含量、胶质含量)2. 特性因数K的分类方法:石蜡基原油(K12.1);中间基原油(11.5K12.1 );环烷基原油(10.5K5蜡基合0.!1441L8032K=ll 屈031K=rz,n含坯中问基令0.1411.8申间0.860K=ll4O.87K=12,环*L _问基0.95742.0311-tiO.S91 K=l LT结论 : 自进料段以上 , 沿塔高上行 , 从塔板上取走的

29、回流热逐板增大 , 分子汽 化潜热又逐板减小 , 所以汽液负荷逐板增大 , 到塔顶第一、二板之间时达到最 大。8、& 原油精馏塔内汽液相负荷分布规律 自进料段以上 , 沿塔高上行 , 从塔板上取走的回流热逐板增大 , 分子汽化潜 热又逐板减小 , 所以汽液负荷逐板增大 , 到塔顶第一、二板之间时达到最大。 沿塔高自下而上 , 每经过一个侧线产品抽出板 , 液相负荷除由塔板温降所造 成的少量增加外 , 另有一突然增加量 , 突增量约等于抽出量。 侧线产品冷凝后需要同量的液相回流汽化带走冷凝热 , 所以侧线产品的抽 出不影响汽相负荷 , 在流经产品抽出板时 , 汽相负荷只是由于塔板温降所造成 的少

30、量增加 , 没有突增量。 在塔顶第一、二板之间,原油精馏塔的汽液负荷达到最高值,越过塔顶第一 板后, 汽液负荷均大幅度下降。 中段循环回流取走大量回流热, 在中段循环回流的上一块塔板 , 回流热大为减少, 汽液负荷(回流)将大大减小。9、汽液负荷分布的结论 沿塔高自下而上,每经过一个侧线抽出板,液相负荷除由塔板温降所造成的 少量增加外,另有一突然增加量,突增量约等于抽出量。 侧线产品冷凝为液相的同时,需要同量的液相回流汽化带走冷凝热,汽化量与冷凝量相等,所以侧线馏分的抽出不影响汽相负荷 ,在流经抽出板时,汽相 负荷只是由于塔板温降所造成的少量增加,没有突增量。10、塔顶第一、二层塔板之间的汽液

31、负荷流入塔顶第一块塔板的液相回流是过冷液体,流入第二块塔板的液相回流是饱 和液体,温度相差很大(相差60C左右),流入第一板的液相负荷比流入第二板 的小得多,因为汽相负荷等于汽油流量加液相负荷 ,所以第一板的汽相负荷也 比第二板小得多。结论:在塔顶第一、二板之间,原油精馏塔的汽液负荷达到最高值,越过塔顶 第一板后,汽液负荷均大幅度下降。11、设置中段循环回流处原油分馏塔内汽液相负荷中段循环回流取走大量回流热,在中段循环回流的上一块塔板,回流热大为减 少,汽液负荷(回流)将大大减小。12、为什么有侧线塔板的突增量等于侧线的抽出量?经过抽出板(m-1层板)时,除了因为塔板温度下降而引起的回流热的少

32、量增加 以外,还有一个突增值,就算 K(hK,-h;tQ其中K为产品D、M、G、S。它相 当于抽出产品的冷凝潜热,与回流热相对应,回流量除了塔板下降引起有增加 外,还有一个突增量,它就是抽出量,故Lm-2比Lm-1多一个突增量K。即要使侧线产物由汽相冷凝为液相,需要额外的内回流将其冷凝热带走,回流量的增加 值恰好等于侧线产物量。在某块抽出板,回流量增加的同时,塔内油蒸汽流率正好减少了一个侧线产物量,所以汽相负荷增量,与没有侧线抽出时相同。13、&原油含盐含水的危害(突沸,积垢,腐蚀,影响产品性质,能耗;)突沸(冲塔)由水的相对分子量相对比较小,当等质量时,依理想气体方程式可知,水蒸气 占有的气

33、体体积对于原油的成分而言就大很多,故原油含水量大,塔内汽相负荷过大,有可能造成冲塔,破坏蒸馏过程。 能耗增加水与油的汽化热分别为:水(100 c): 540kCal/kg ,油:70kCal/kg ;依其的汽 化热可知,原油含水量多时 , 会增加加热炉负荷和塔顶冷凝冷却负荷 , 增加体 积输送量 , 使管路阻力增加 , 泵送能耗大。 形成积垢盐溶于水不溶于油 , 水汽化后 , 盐沉积下来形成积垢 , 使得管路阻力增大和换 热器和加热炉炉管传热效率降低,严重时堵塞管路而被迫停工。 腐蚀设备 盐类水解生成腐蚀性很强的物质 , 造成管路腐蚀、穿孔、漏油、火灾。比如氯 化盐、硫化盐的水解生成 HCI、

34、H2S,其与Fe、FeS发生化学反应,从而金属 不断被腐蚀。 影响产品质量 盐类留在油品中会影响油品质量 , 二次加工时污染催化剂。& 14、脱盐脱水原理 ( 盐溶于水 , 水油静置分层 ;)脱盐 : 盐溶于水中 , 原油中注入软化水 , 盐溶于水中而随水脱去 ( 脱水即可脱 盐)。脱水 : 水重于油且不互溶 , 静置时水向下沉降 , 最后分成两相 ( 两层 ) 而将水 除去。脱盐脱水实质就是脱水15、脱水方法 ( 沉降公式 , 加破乳剂 , 加热 , 加高压电场 ;) 化学方法 ( 加破乳剂 )水和原油在乳化剂 ( 表面活性物质 )作用下形成乳状液 , 水在原油中处于高度分 散的乳化状态 ,

35、水滴直径极 (d) 小, 不易沉降。加入破乳化剂 , 破坏或减弱乳化 剂分子形成的保护膜 , 使水滴能聚集 , 水滴直径增大,加快水滴的沉降速度。(d Tr TT )。 加热法加原油加热,可以减小油的粘度(nJ );使重度差增大(p w- p) T即TT p wj , p ( p w- p ) T;还可以增加原油对乳化剂的溶解力,减弱或破坏乳化剂分子形成的保护膜。 电化学法电化学法即加高压电场。乳化剂分子形成的保护膜牢固,单靠加破乳化剂和加热,往往不能达到脱水要求,为此,需采用电场破乳。加电场前极性分子(水滴) 杂乱,加电场后极性分子定向排列;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带电负电何(极性)的 小水滴会移

36、动、碰撞或电场力将水滴拉长、破坏,最后许多小水滴聚集成大水滴,加速沉降。 或是在交流电场作用下,水滴不断被吸引、排斥和振动,使保 护膜被破坏,小水滴聚集成大水滴,加速沉降。在实际的原油脱盐脱水工艺中,上述几种方法是同时进行的:加破乳化剂,加 热,然后到电脱盐罐加高压电场。16、影响原油电脱盐脱水的因素(温度,压力,注水量,破乳剂量,电场梯度, 停留时间;)电场强度电场强度高脱水效率高效果好。但电场梯度太大时,水滴会串联在一起,电流 短路。(2)原油在电场内的停留时间停留时间短将影响水滴凝结,停留时间长脱水效果好,但停留时间过长则设备利用率低,处理量下降,耗电大。停留时间2分钟左右。型殳大。注射

37、泵流破孚L了(4归谕I(T -C-111i但注量大电流也增轶化水匸一电污水级电脱盐原理图17、原油二级电脱盐工艺流程18、大家还要知道怎么样计算塔顶回流量 Lo、第一二板之间回流量Li和塔底回 流量 Ln( Ln=0 或者过汽化量),总之,这三个位置的汽液相负荷都是重点,大家 自己看书来掌握它们,它们太繁了,这里说不方便。19 、何为“三段汽化”蒸馏工艺? 所谓“三段汽化”是指将试油进行初馏常压减压三次蒸馏汽化。即原油先 通过初馏塔预热进行一次汽化, 之后注入常压蒸馏塔进行常压蒸馏 (二次汽化), 最后将常压重油通过减压蒸馏(三次汽化)处理的过程。20、初馏塔有何作用?答:A、减少原油管路阻力

38、,降低原油泵出口压力;B、减少常压炉的热负荷,降低装置能耗;C平稳主常压塔的操作;D减轻主常压塔设备的腐蚀;E、可 获取含砷量低的重整原料。& 21 、常压塔有何特点?答:A、常压塔为一复合塔;B设有汽提塔和汽提段;C、全塔热平衡;D恒 分子回流的假定完全不适用。22、减压塔有何特征?答A、降低从汽化段到塔顶的流动压降;B、降低塔顶油气馏出管线的流动压降; C、减压塔塔底汽蒸汽用量比常压塔大; D降低转油线的压降;E、缩短渣油在 减压塔内的停留时间。23、汽提塔有何作用?答:汽提塔是利用气体通过液体时把液体中要提走的成分带走的装置。气提是 一个物理过程,它采用一个气体介质破坏原气液两相平衡而建

39、立一种新的气液 平衡状态,使溶液中的某一组分由于分压降低而解吸出来,从而达到分离物质 的目的。例如,A为液体,B为气体,B溶于A中达到气液平衡,气相中以 B气 相为主,加入气相汽提介质 C时,气相中A、B的分均均降低从而破坏了气液平 衡,A、B物质均向气相扩散,但因气相中以 B为主,趋于建立一种新的平衡关 系,故大量B介质向气相中扩散,从而达到气液相分离目的。通过控制气提介质的量可以控制气提程度。r-&-汽提塔还可以调整产品的闪点与馏程。0-J也(IVJ(Vj抽空(VB第五题图常滅压蒸憎装置工艺流程图接抽真空系统润滑油型减压分他塔按抽真空系统燃料油型诚压分熾塔26、什么是“一脱三注”?画 出“

40、一脱三注”的位置图。原油电脱盐;(2) 塔顶馏出线注氨,(3) 塔顶馏出线注缓蚀剂,(4) 塔顶馏出线注碱性水。社貌盐说水罐(T原袖注碱缓诜刑 械性水27、什么情况下用初馏塔?含S、N、O盐类等腐蚀性强的杂质较多时,原油中汽油含量较高时(20 %),可 考虑设置初馏塔。& 28、减压塔与常压塔比较有以下工艺特点。(1) 分离精确度要求不高,组分间相对挥发度大(易分离);塔板数少:常(68),减(34);塔板压降小:常(35mmHg),减(12mmHg)(2) 汽化段压力低,水蒸汽多,汽体流量大,塔径大;压力:减(lOOmmHg)常(1500mmHg); 塔径(250万吨/年):减压塔(6.4m

41、), 常压塔(3. 8m)(3) 减压渣油温度高,相对密度大,易结焦;(4) 减压下蒸馏,液体表面易起泡沫;(5) 塔顶不出产品;(6) 回流热大部分由中段回流取出。29、为什么减压塔上大下小?因为温度高,减小塔径,可以提高流速,可以防止产品结焦。30、实现减压的方法? 注入大量的水蒸汽用真空泵31、精馏过程的实质是什么?精馏是一种微分蒸馏,是一种汽液相平衡分离过程、一种传质过程。是双向传质:液相一汽相,汽相一液相,汽液两相平衡。& 32、回流的作用是什么? 提供塔板上的液相回流 , 创造汽液两相充分接触的条件 , 达到传质、 传热的目的 ; 取出塔内多余的热量 , 维持全塔热平衡 , 利于控

42、制产品质量。33、& 试简述开设中段循环回流的优缺点。 循环回流如果设在精馏塔的中部,就称为中段循环回流。 优点:使塔内的汽、液相负荷沿塔高分布比较均匀;石油精馏塔沿塔高的温度梯度较大, 从塔的中部取走的回流热的温位显然要比从塔顶取走的回流热温位高出许多, 因而是价值 更高的可利用热源。缺点:中段循环回流上方塔板的回流比相应降低, 塔板效率有所下降; 中段循环回流的出 入口之间要增设换热塔板, 使塔板和塔高增大; 相应地增设泵和换热器, 工艺流程变得复 杂些。34、节能技术自己看(可能有 2分 P168)35、腐蚀的部位与防腐的措施(必考, P171-P175)第六章 催化裂化1、 &催化裂化

43、:催化裂化是在 0.10.3MPa、500E左右的温度及催化剂作用 下,重质原料油发生以裂解为主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转化为气体、汽油、柴油、 油浆及焦炭的工艺过程。2、& 氢转移反应: 某烃分子上的氢脱下来后立即加到另一烯烃分子上使之饱和 的反应称为氢转移反应。3、& 正碳离子:指缺少一对价电子的碳所形成的烃离子,或叫带正电荷的碳离子。4、& 空间速度:空间速度 (简称空速 )是指每小时通过单位质量 (或单位体积 )催化剂的原料油质量(或体积)。以质量为单位的称质量空速,以20C液体体积为单 位的称体积空速。5、& 分子筛催化剂: 又称沸石催化剂, 指以分子筛为催化活性组分或主要活性 组分之一的

44、催化剂,工业上用量最大的是分子筛裂化催化剂,它属于固体酸催 化剂。6、& 固体流态化:细小的固体颗粒被运动着的流体 (气体或液体 )所携带使之形 成象流体一样能自由流动的状态,称为固体流态化,简称流态化或流化。7、稀相输送:当流速增大至某一数值后,床层上界面消失,床层空隙率增大, 所有颗粒都悬浮在气流中并被气流带走。这时气流中颗粒浓度降低,由密相转 变为稀相,这种状态称为稀相输送。8、密相输送:催化剂颗粒不被气体加速,而是在少量气体松动的流化状态下考 静压头之差产生的推动力,来克服流动时的阻力。9、& 催化碳:烃类在催化剂活性中心上反应时生成的焦炭。催化碳随反应转化 率的增大而增加。& 10碳

45、堆积:供风不足一再生剂含炭升高一催化剂选择性变差一焦炭产率增加T烧焦更不完全.形成恶性循环,炭越积越多一“炭堆积”.11 、二次燃烧: CO 在稀相段、旋风分离器、集气室等处燃烧 , 温度升高至750900C (烧坏设备).& 1 2、230页图 6-1 9,232页图 6-20&;&13、根据石油馏份催化裂化的反应特点说明催化裂化为什么有选择性裂化和循 环裂化? 、各种烃类之间的竞争吸附和对反应的阻滞作用。环状吸附比较强,同一族烃类,大分子的吸附能力比较强。如稠环芳烃, 他的吸附能力强而化学反应速率最低。催化回炼油和油浆,其中的稠环芳烃不 仅难裂化还易生成焦,所以必须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如缩

46、时减焦,低温,时 长提高裂化深度。这就是选择性 的原理。 、复杂的平行-顺序反应。实际生产中应控制二次反应,要求轻质油高收率,则原料转化率不要过高, 以便分馏。然后把中间馏分送回反应器重新裂化。这种操作方式是循环裂化。& 14. 反应温度如何影响催化裂化的产品质量和产品分布?当提高反应温度时,由于分解反应(产生烯烃)和芳构化反应的反应的反应速 率常数比氢转移反应的大,因而前两类反应的速率提高得快,于是汽油的烯烃 和芳烃含量有所增加,烷烃含量降低,汽油的辛烷值提高,柴油的十六烷值降 低,残炭值和汽、柴油的胶质含量增加。15. 催化裂化的原料和产品有什么特点 ? 答:主要原料有:减压馏分油、蜡下油、焦化蜡油、常压重油等。减压馏 分油和蜡下油含金属、残炭、沥青质、芳烃等较少,容易裂化,轻油收率高。 焦化蜡油烯烃和芳烃较多,裂化转化率较低,生焦率较高。常压重油含大量胶 质、沥青质和稠环芳烃,重金属、残炭及其它杂质含量高,难裂化,生焦率高。主要产品有液化气、汽油、柴油、油浆等。液化气烯烃含量高,分离后可 作为化式原料;汽油辛烷值高、质量好;柴油芳烃含量高,分离后可作化工原 料;油浆稠环芳烃含量高,分离后可作橡胶溶剂油,好可作焦化原料生产高质 量石油焦。16. 简述催化剂汽提目的; 答:经反应后的催化剂会吸附有许多油气分子,如果带到再生器,其一会 加重再生器烧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