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摩擦 磨损 润滑_第1页
第4章摩擦 磨损 润滑_第2页
第4章摩擦 磨损 润滑_第3页
第4章摩擦 磨损 润滑_第4页
第4章摩擦 磨损 润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机械设计第四章 摩 擦 摩 擦 1 磨 损 2 润 滑 3 流体摩擦润滑原理简介 4 第4章 摩擦磨损润滑 机械设计第四章 摩 擦 v一、摩擦的分类 动 摩 擦 1 按运动的状态分: 滑动摩擦 滚动摩擦 2按运动的形式分: 干摩擦 边界摩擦 流体摩擦 混合摩擦 3 滑动摩擦按润滑状态分: 液体动力润滑 液体静力润滑 静 摩 擦 零件的相对运动 是在相互摩擦下进行的。 有益的摩擦:摩擦传动、 摩擦制动和摩擦联接等 摩擦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有 害的:造成能量损耗、效 率降低、温度升高、表面 磨损 4.1 摩擦 机械设计第四章 摩 擦 v(1 1)干摩擦)干摩擦 摩擦面间不加任何润滑剂的摩擦 特点:摩擦

2、系数大,发热多,磨损严重,零件寿命短等 4.1 摩擦 机械设计第四章 摩 擦 v(2)边界摩擦 边界膜 润滑剂与金属表面的吸附作用或化学反应作用, 在摩擦表面上生成一层薄膜。 干摩擦边界摩擦流体摩擦混合摩擦 塑性变形弹性变形 4.1 摩擦 机械设计第四章 摩 擦 v(3)流体摩擦 两摩擦表面被一液体层(油膜)完全隔开, 表面微观凸峰不直接接触, 摩擦的性质取决于液体黏性阻力, 由液体的压力传递两个表面间的相互作用力 干摩擦边界摩擦流体摩擦混合摩擦 塑性变形弹性变形 4.1 摩擦 机械设计第四章 摩 擦 v(4)混合摩擦 摩擦表面间有润滑油,但不能保证液体摩擦时, 有部分接触是边界摩擦,其余部分

3、是液体摩擦 干摩擦边界摩擦流体摩擦混合摩擦 塑性变形弹性变形 4.1 摩擦 机械设计第四章 摩 擦 v定义:由于摩擦的机械作用使接触表面物质逐渐 损耗的过程 4.2 摩损 机械设计第四章 摩 擦 磨损过程 磨损曲线 磨损量 时间 磨合阶段-包括摩擦表面轮廓峰的形 状变化和表面材料被加工硬化两个过 程。 稳定磨损阶段-零件在平稳而缓慢的 速度下磨损。 剧烈磨损阶段-在经过稳定磨损阶段后,零件表面遭到破坏,运动副间隙增大 引起而外的动载荷和振动。零件即将进入报废阶段。 设计机器时,要求缩短磨合期、延长稳定期、推迟剧烈磨损 期的到来。 稳定磨损阶段 磨合阶段 剧烈磨损阶段 机器寿命 4.2 摩损 机

4、械设计第四章 摩 擦 v粘着磨损 由于粘着作用,使摩擦表面的材料由一个表面转移到另 一个表面所引起的磨损 载荷愈大、温度愈高、材料愈软,粘着现象也就愈严重。 轻微磨损 涂抹 划伤 撕脱 咬死 磨损程度 胶合 潘存云教授研制 4.2 摩损 机械设计第四章 摩 擦 v磨粒磨损 也简称磨损,外部进入摩擦面间的游离硬颗粒(如空气中 的尘土或磨损造成的金属微粒)或硬的轮廓峰尖在软材料 表面上犁刨出很多沟纹时被移去的材料,一部分流动到沟 纹两旁,一部分则形成一连串的碎片脱落下来成为新的游 离颗粒,这样的微粒切削过程就叫磨粒磨损。 潘存云教授研制 4.2 摩损 机械设计第四章 摩 擦 v疲劳磨损 也称点蚀,

5、是由于摩擦表面材料微体积在交变的摩擦力 作用下,反复变形所产生的材料疲劳所引起的机械磨损。 产生初始疲劳裂纹扩展 微粒脱落,形成点蚀坑。 点蚀过程 潘存云教授研制 4.2 摩损 机械设计第四章 摩 擦 v腐蚀磨损 当摩擦表面材料在环境的化学或电化学作用下引起腐蚀, 在摩擦副相对运动时所产生的磨损即为腐蚀磨损。 4.2 摩损 机械设计第四章 摩 擦 v减小磨损的主要方法 (1)润滑是减小摩擦、减小磨损的最有效的方法; (2)合理选择摩擦副材料; (3)进行表面处理; (4)注意控制摩擦副的工作条件等。 4.2 摩损 机械设计第四章 摩 擦 v定义:凡是能减小摩擦阻力,减小磨损的物质都 可作为润滑

6、剂。 v 作用:降低摩擦功耗、减少磨损、冷却、吸振、 防锈等。 v 分类: 石墨、二硫化钼、聚四氟乙烯等。 动植物油、矿物油、水、液态金属 俗称黄油。由润滑油+稠化剂混合而成。 1)液体润滑剂: 2)润滑脂: 3) 固体润滑剂: 4)气体润滑剂:如空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4.3 润滑剂 机械设计第四章 摩 擦 v一、润滑油的主要性质 1)粘度:选择润滑油的重要指标,粘度值越高,油越 稠,内摩擦力愈大,反之越稀 dy du h表征流体黏性的比例常数,称为流体的动力黏度 单位是:Ns/m2或 Pas v 动力粘度 , mm2/s 或 cm2/s r润滑油的密度, kg/m3 * 运动粘度是划分润

7、滑油牌号的主要依据 4.3 润滑剂 机械设计第四章 摩 擦 粘度的影响因素粘度的影响因素 温度:温度:温度升高粘度降低。温度升高粘度降低。 粘温特性曲线粘温特性曲线 压力:压力:压力增大,粘度增加压力增大,粘度增加 100MPa时,影响严重时,影响严重 5MPa是,影响不明显是,影响不明显 v 一、润滑油的主要性质 4.3 润滑剂 机械设计第四章 摩 擦 4.3 润滑剂 v 一、润滑油的主要性质 2)油性:是润滑油吸附于摩擦表面形成边界膜的能 力。油性越好,吸附能力就越强。 3)闪点:润滑油标准一起内加热蒸发的油气遇到火 焰发出闪光的最低温度。是衡量润滑油易燃性的尺度。 4)凝点:在规定的条件

8、下,润滑油不能自由流动时所 达到的最高温度。是衡量润滑油在低温下工作的一个 指标。 机械设计第四章 摩 擦 v二、润滑脂 4.3 润滑剂 n润滑脂是以润滑油作为基础油,再加入稠化剂制成的膏状物质 润滑脂 类型: 钙基润滑脂 (耐热能力差 5565) 钠基润滑脂 (抗水性能差 可达120) 锂基润滑脂 (良好的耐热、抗水性能、机械安定性) 润滑脂的主要 性能指标: 滴点:决定工作温度。 锥入度:反映其稠度大小。 机械设计第四章 摩 擦 v三、添加剂 4.3 润滑剂 为了改善润滑剂某些方面的性能,在润滑剂中加入的化学合 成物,称为添加剂。 添加剂的种类很多,例如:油性添加剂、极压添加剂、降凝剂、

9、增粘剂等。 极压添加剂可以在金属表面上形成一层保护膜,以减轻磨损。 降凝添加剂可以降低油的凝点 。 机械设计第四章 摩 擦 v四、润滑剂的选用原则 4.3 润滑剂 (1)类型选择: 一般情况下多选用润滑油,橡胶、塑料制成的零件宜用 水润滑。 润滑脂常用于不宜用油润滑或重载低速场合。 气体润滑剂多用于高速轻载场合。 固体润滑剂一般用于不易使用润滑油或润滑脂的特殊条件下, 如高温、高压、极低温、真空、强辐射,不允许污染及无法给 油灯场合,或作为润滑油、润滑脂的添加剂等。 机械设计第四章 摩 擦 v 四、润滑剂的选用原则 4.3 润滑剂 (2)工作条件 工作载荷大时,应选用黏度大且油性和极压性能好的

10、润滑油。 承受重载、间断或冲击载荷时要加入油性剂或极压润滑剂。 高速时以选用黏度小的润滑油或锥入度大的润滑脂。 低温时选用黏度小、凝点低的润滑油。高温时选用黏度大、 闪点高及抗氧化性好的润滑油。 低速时以选用黏度大的润滑油或锥入度小的润滑脂。 机械设计第四章 摩 擦 v 四、润滑剂的选用原则 4.3 润滑剂 (3)结构条件及工作特点 垂直润滑面、开式齿轮、链条等应采用高黏度或 润滑脂或固体润滑剂。 多尘、潮湿环境下,宜采用抗水的钙基、锂基或钠 基润滑脂。 在酸碱化学介质环境及真空、辐射条件下宜采用 固体润滑剂。 机械设计第四章 摩 擦 4.4 流体摩擦润滑 v流体摩擦润滑分类 液体摩擦润滑 气

11、体摩擦润滑 按照工作介质分 流体动力润滑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流体静力润滑 按照油膜形成原 理分: 机械设计第四章 摩 擦 4.4 流体摩擦润滑 v 流体摩擦润滑分类 1)流体动力润滑 靠两摩擦表面的相对运动建立压力油膜(称为动压油膜), 两表面被压力油膜完全分开,实现流体润滑。 2)流体静力润滑 两摩擦表面被外部供油装备输入的压力油完全分开,强迫形 成压力油膜,实现流体润滑。 3)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是指理论上为点、线接触的摩擦副,在考虑表面的弹性变形 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的流体动力润滑。 4)边界润滑和混合润滑:即边界摩擦和混合摩擦。 机械设计第四章 摩 擦 4.4 流体摩擦润滑 一、流体动力

12、润滑 流体动力润滑是指两个作相对运动物体的摩擦表面,借助于相对速度而产生 的粘性流体膜将两摩擦表面完全隔开,由流体膜产生的压力来平衡外载荷。 形成动压油膜的条件:形成动压油膜的条件: 平行间隙不能平行间隙不能 形成动压油膜形成动压油膜。 机械设计第四章 摩 擦 形成动压油膜的条件: O x y A B F max p 油压分布曲线油压分布曲线 楔形间隙能够形成动压楔形间隙能够形成动压 油膜。油膜。 1)两摩擦表面之间必须能形成收敛的楔形间隙;)两摩擦表面之间必须能形成收敛的楔形间隙; 3)两表面之间必须有一定的相对运动速度。)两表面之间必须有一定的相对运动速度。 2)两表面之间必须连续充满具有

13、一定粘度的液体)两表面之间必须连续充满具有一定粘度的液体; 4.4 流体摩擦润滑原理简介 3 0 6 h hh x p 机械设计第四章 摩 擦 4.4 流体摩擦润滑 二、弹性流体润滑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是研究在点、线接触条 件下,两弹性物体间的流体动力润滑膜的力学性质。 这时的计算必须把在油膜压力下,摩擦表面的变形 的弹性方程、表述润滑剂粘度与压力间关系的粘压 方程与流体动力润滑的主要方程结合起来,以求解 油膜压力分布、润滑膜厚度分布等问题。 机械设计第四章 摩 擦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的特点: n润滑油膜的压力很高,达到1000MPa以上。 n油膜厚度很薄,达到m级。 n接触区的弹性变形很大,与油膜厚度处于同一数量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