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_第1页
微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_第2页
微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_第3页
微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_第4页
微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微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微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的相关范 文,本文关键词为课程建设 ,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课程建设 ,在的, 问题,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 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 您可以在教师教学中查看更多范 文。 微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微课程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它的产生彻 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微课程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理念, 注重个 性化学习, 满足多种学习情境, 为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开辟了一条新的 途经。发现分析微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积极寻求解决相关问题的 对策,对

2、推进微课程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微课程移动学习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 (20XX)10-0058-02 信息时代, 通信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使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 快,知识的快速更新与变化, 促使人们的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根本性 变化,从传统的课堂学习到移动学习, 微课程以其短小精悍的视频形 式出现,恰好适应人们追寻速度和效率的需求, 方便快捷的教学模式, 让它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 一、微课程的内涵及特点 微课程”(microlecture)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 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于2

3、0XX年首创。他认为 微课程1是一种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 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 基于某个简要明确的主题或关键 概念为教学内容, 通过声频或视频音像录制的六十秒课程。 作为建构 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 微课程能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的认知 发展。 在微课程领域较有影响力的是由印度裔美国青年萨尔曼?可汗创 立的可汗学院, 通过网络为学习者提供免费的高品质学习服务。 应用 微课程和相应的组织管理模式改变了传统课程教学体系, 可让学生按 照自己的步调学习,解决问题,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可汗学院的课 程大受欢迎,每月的点击量达到 200多万次左右。 可汗学院最大的特 色和成功之处在于应用微视

4、频和相应的一整套新型组织管理模式, 改 变传统课程教学体系, 使之更适合于网络课程学习者的特殊性 2。随 着人们对微课程的了解增多, 我国在教育领域, 微课程也日益受到人 们的关注。从20XX年12月由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主办 的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 吸引了许多教师参赛, 上传参赛作品 3152 件。社会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与时代的发展是同步的,在信 息碎片化、微型化的时代, 庞大的信息量让我们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分 散而降低。微课程针对知识点或教学环节 “短小精悍 ”的讲解,恰恰起 到了聚焦学习的重要作用, 利用碎片的时间进行高绩效的学习, 很好 地解决了学习者个性学习和终身教育

5、的问题。 微课程有以下几方面的 特点: 1.教学内容聚焦、主题突 出,只针对一个知识点或一个具体习题; 2.视频为主,时间短暂, 一般控制在 15 分钟以内,符合学习认知特点; 3.容量较小,能通过 网络下载或点播,起到了查漏补缺的作用; 4.使用终端多样、交互性 强,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 为远程教学和移动学习提供了 新的教学形式。 近几年,国内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所取得的进步是显著的,但 是,通过分析实际的开发情况后也发现了一些建设的误区和问题。 二、微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微课程建设轻教学设计,应用效果不高微课程是一种网 络的学习行为,学生是主体,教师则是组织者和指导者

6、,对学生知识 的建构过程起促进和帮助作用。 教师的教学设计对学生的视听感受和 自主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 如在微课程制作中使用不同的呈现形式或 选择不同的辅助媒体和资源,教学效果差之甚远。然而,近年来在一 些微课程用不到两周的时间就建设完成, 整个建设过程不是依据微课 程的内涵扎扎实实的进行各方面的设计和建设, 而完完全全是课堂教 学实录的小片段或是切割后的教学片, 视频短小但并不聚焦, 同时将 精力更多的放在片头的设计和显示的特效, 追求技术效应而弱化微课 程教学效果。(二)关联性的学习环境建设滞后,学习资源匮乏目前 大部分微课程并没有为学习者提供较多有利于进 行自主学习的资源,微课程本身是针

7、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 开展教学活动,具有内容简短精炼、知识点明确,但同时也缺乏知识 连贯性的特点。这样对于一些原来对该课程不甚了解的学习者来说, 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一些专业性非常强的学科,这些学习者就 非常需要能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起来,由浅向深递进的相关知识链接的 资源库。(三)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缺乏有效的交互、评价、反馈机 制 尽管当前微课程的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却忽视了支撑微课程 的教学与管理的智能平台的建设。导航、交互、评价与反馈是微课程 学习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作者发现大部分的微课程网站不能模拟真实 的学习情境,网上只有课程的微视频和试题库,没有根据教学目标对 整个课程作统一的

8、规划,没有给学习者设置知识导航,无法让学习者 进行小组协作、及时问题咨询等学习。试题库往往是仅给出答题结果, 而没有给出分析思路、评语,学习者只能自己猜测、思考。更着重于 考查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是考查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这种方法,也不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习者存在的问题。 学习者在 学习时,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学内容,没有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动性,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者学习的热情。 (四)评审体系过简,微课程评审与教学绩效脱节 微课程的评审大多都是在网上由专家进行的, 国家未出台指导性 意见,完善的评审体系没有建立起来。很多时候,专家在短时间通过 网络衡量微课程评审资料,这样就使微

9、课程访问量和应用效果很难深 入了解,而对微课程最有发言权的学生没有参与评审, 导致那些有建 设前景、有实用价值的课程不能得到正确的定位,戳伤了部分教师的 积极性。三、微课程建设的基本对策 (一)做好顶层设计,统一规范标准 为了顺应我国教育发展的形势,探索网络化、自主式开放教育发 展的新模式,应尽快由教育部研究制定相关的微课程教学的有关政策 并对版权进行保护,激励更多的教师投入微课程制作和教学。 在各级 院校中根据其办学特点,统筹规划,进行试点,充分利用优质资源, 让大家共享,而不要过多的重复制作,造成浪费。各试点院校要积极 探索和总结微课程教育的基本规律,不断改进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构建数字

10、化学习支持体系,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二) 加强培训力度,树立教学新理念 教学网络化、自主化、社会化以后,对于教师来说首先要进行先 进教育思想、教学与学习理论的学习,以及先进的教学设计理论、方 法的学习,才能适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求。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 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将逐步弱化,付之以学生为中心,以 获取知识能力为中心的 现代教育方式。目前,微课程制作的水平还有待提高,在教学设 计过程中缺乏针对性、科学性和灵活性。要确保并提高微课程的教学 质量,必须强化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力度, 设置教学理论和信息技 术的理论、技能学习,使教师能注重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现代教育

11、 学和心理学的原理及方法,进行微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体现以学生 为中心,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和特点,营造个别化学习和建构主义的 学习环境。(三)建设资源平台,提高自主学习效果 微课程大多是基于课程知识点、基于主题或教学实验,知识相对 独立,因此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需要有逻辑关系构建的学习资源。设计 和研发的学习资源应包括教材库、课件库、教案库、习题库、试卷库、 名师库、文献库、案例库以及相关网站推荐等数字化资源。资源库开 发中要使用统一的媒体格式,方便分类和检索。日常维护也是资源库 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信息资源也有新陈代谢的问题, 要及时 吸纳采集与课程建设相关的最新资料,使学生能够获取专业领

12、域最新 的信息是保证资源库教学效果的一项根本措施。(四)建立网络教学 评价机制,有效评价教学和学习效果 微课程的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开放学习服务过程, 不是一次评 比或挂到微课平台就完事大吉的,要保证其有用、可用、实用。通过 作业评分管理、测试模块、评价模块、论 坛和答疑等反馈形式,可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活 动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了解,及时对微课程进行修正与更 新,使其贯穿在微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 通过有效的评价 信息反馈,定期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评估,强化教师的育人意识, 促进教师精心组织微课教学。 (五)完善教学系统功能,加强教学支 持和服务在微课程教学系统设

13、计时, 要从学生的角度和教学需要的角 度出发分析技术的可用性和知识的可获得性。 微课程教学系统应为学 习者提供全程、全面、及时、便捷的学习支持服务,吸引学生持续学 习,形成开放、自主、互助、有效的虚拟学习共同体,以提高整体学 习效果。因此微课程教学系统应及时提供辅导、答疑、讨论和作业评 比等动态教学资源和信息, 还要提供远程学习咨询, 以及能够实施导 航、内在浏览、查询、实时和非实时交互的教学,能够实施网上测试 等,构成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 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多样化的选 择3。 微课程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与工具越来越受到重视。 教 学观念转变、 教学技术手段创新、 自主学习资源的开发以及网络教学 管理平台的建立等都是微课程教学的重要因素, 处理好这几方面的问 题对于充分发挥微课程在教学中的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