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针灸专家经验集---八法治疑难杂症,郑魁山临证经验_第1页
名老针灸专家经验集---八法治疑难杂症,郑魁山临证经验_第2页
名老针灸专家经验集---八法治疑难杂症,郑魁山临证经验_第3页
名老针灸专家经验集---八法治疑难杂症,郑魁山临证经验_第4页
名老针灸专家经验集---八法治疑难杂症,郑魁山临证经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名老针灸专家经验集 - 八法治疑难杂症,郑魁山临证经验“八法”治疑难杂病-郑魁山临证经验郑魁山(1918-2010 ),男,河北省安国县人,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 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甘肃省首届名中医、国务院特殊津 贴享受者、号称“西北针王”、“中国针灸当代针法研究之父”。 生于 1918 年 12 月, 16 岁跟随父亲郑毓林学习针灸医学。 1942 年和父亲赴北平行医。 1947 年考取中医师, 1951 年和 高风桐等创办北京市中医学会针灸研究班。 1952 年 7 月与 栾志仁等创办北京市广安门联合诊所。 1953 年 3 月协助北 京中医学会创办针灸门诊部。 1954 年 3 月任华北

2、中医实验 所针灸主治医师, 1955?196 年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针灸研 究所任主治医师兼第三研究室负责人, 1970 年 1 月下放后 留甘肃省工作。 著作有针灸集锦 、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 。 曾任甘肃中医学院针灸系名誉主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甘 肃省针灸学会副会长。出版专著 14 册,其中针灸集锦 获甘肃省新长征优秀作品一等奖, 日本京都中医研究会 1983 年翻译成日文出版; 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 ,台湾千华图书 出版公司1989年用繁体字出版;点校针灸大全、针灸 问答、针灸补泻手技 ,日本东洋学术出版社 1991 年用日 文出版。 临床和科研实践, 创立了汗、 吐、下、 和、温、清、 消

3、、补的“针灸治疗八法”。1961 年 12 月,郑魁山与朝鲜实习班留影(后排右三)图1在美国演示郑氏针法图2郑魁山在为研究生上课图3 郑魁山和学生黄龙祥合影(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副所长、世界针联执委,右一)图 4 学术特点和医疗专长在长期从事针灸学的临床、科研与教学 活动中,郑氏对针灸学理论与传统手法,以祖国医学的辨证 施治,基础理论,汗、吐、下、和、温、清、补、消 “八法” 为指导,努力探索针灸配穴和针刺手法的应用规律。双手操 作,重用左手,注意总结疑难杂症的治疗,在传统手法的基 础上,对“烧山火”、“透天凉”等手法去繁就简、精练手法;在 古代“子午流注”、“灵龟八法”论述的基础上,根

4、据个人经验, 改革旧图,研制新的临床应用盘。 兹分述如下: 1.重视“八法” 的应用( 1 )汗法:是利用经穴和发汗手法,开泄腠理,驱 邪外出治疗表证的一种法则。如风寒表证,取风池、大椎、 合谷等穴,用烧山火手法,以发汗解表,驱邪外出。 (2)吐 法:是在经穴上利用催吐手法,引导病邪从口吐出,治疗痰 阻咽喉的一种法则。 如类中风和小儿惊风等病, 在痰涎壅盛、 阻塞咽喉时,用左手拇、食二指紧切双侧旁廉泉或天突穴, 候至患者作呕时, 速刺该穴, 激起内脏反射作用, 上涌作呕, 即可将顿痰涌出。 ( 3)下法:是利用经穴和泻下手法以泄实 热、消积滞、排除胃肠蓄积、止痛、推陈致新的一种法则。如胃肠积热

5、、大便秘结,取中脘、天枢、足三里等穴,用透 天凉手法,以泻热通便。 (4 )和法:是利用经穴和平补平泻 手法,调和机体之偏胜偏衰、扶正祛邪的一种法则。如邪在 少阳,取大稚、液门、外关等穴,用阳中隐阴手法,以调和 营卫,治疗往来寒热。 ( 5 )温法:是利用经穴和温热手法消 除沉寒阴冷、补益阳气的一种法则。 如虚寒性泄泻,取建 里、气海、足三里等穴,用热补法,使之产生热感,以祛寒 止泄。(6)清法:是利用经穴和凉泻法清热除烦、生津止渴 的一种法则。如小儿急惊风,取人中、大椎、行间等穴,用 进水泻法,以清热开窍、镇静安神。 ( 7 )补法:是利用经穴 和热补法,补益人体虚损的一种法则。如肾元亏损之

6、阳萎, 取肾俞、关元俞、关元等穴,用热补法,使热感传至阴部, 以补肾益精,培元固本。 (8 )消法:是利用经穴和不同针法 消坚散结、破瘀活血、消肿止痛的一种法则。如玻璃体内的 陈旧性积血,取风池、角孙等穴,用烧山火手法,以促其瘀 血化散吸收;在囊肿顶端,用三棱针点刺挤出胶状粘液,治 疗健鞘嚢肿。上述仅举几例,但临床应用,要灵活掌握,更 要注意各法的禁忌症和适应症。 2双手操作, 重用左手( 1) 左手揣穴,右手辅助:是以左手拇指或食指端摸被针穴处肌 肉之厚薄,孔隙之大小,以确定进针的方向和深浅,并将防 碍进针的肌腱、血管等组织分开。遇到关节、筋骨覆盖的穴 位,右手握住患者肢体行左右旋转、滚摇、

7、屈伸、升降、抬 举等活动, 使穴位暴露, 左手按住穴位, 以备右手进针。(2) 右手进针,左手候气:为了进针准确、无痛,得气快,常用 “指切速刺法”。是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紧切针刺部位,右手持 针迅速刺入 1?2 分,再缓慢进针,左侧押手不动,随时触及 针下气至冲动,候到气至 ,即时应用手法,不能错过时机。针 内晴明创用“压针缓进法”,是以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 指分开上下眼睑,右手持针,在眼球鼻侧泪阜之边缘半月皱 壁上缓慢将针压入 1?1.5 寸(不做捻转提插) 。( 3)左手关 闭,气至病所:右手将针刺入穴位以后,左手一旦触到针下 气至冲动,为使针感向上传导,左侧押手用“关闭法”,按在 针穴

8、的下方, 右手的针向上推进, 两手互相配合, 同时努力, 才能使感觉传到预定的处所或“病所”。 使用补泻手法后,患 者有舒适感觉时,要用“守气法”,根据病情需要保持多长时 间,就使感觉保持多长时间, 这是针刺手法取得疗效的关键。 在以上揣穴、进针、候气、气至病所和守气几个方面的实践 中,都不能只靠右手,不用左手,否则穴位不易揣准,针感 不易控制。所以,在针灸临床上,双手配合,重用左手,有 重要作用。 3.精简操作手法郑氏提出了提插、搓捻、关闭、 搜刮、飞推、拨动、弹震、盘摇、循摄、搬垫、停留、压按 等进针后的手法。 在实践中还改进了“烧山火”、“透天凉”的手 法,去繁就简,创制了独特的操作方法

9、。“烧山火”用捻按、 推着守气,使针下沉紧,产生热感;“透天凉”用捻提、拉着 守气,使针下轻滑,产生凉感。两种方法均操作一分钟即可出针。经改进后的操作方法,不但在临床上得到了验证,而 且在实验中也得到了证实:针刺 41 例受试者,用烧山火手 法后,皮温平均升高 1.4?1.9 C,血管容积波上升;用透天 凉手法后,皮温乎均下降 1.1?1.7 C,血管容积波下降。经 统计学处理,证明不同针剌手法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 V0.001 )4 .改革旧图, 研制临床应用新盘元、 明时期的针灸医 籍对子午流注针法和灵龟八法的记载,多是用语言叙述和计 算,学习困难,运用不便,且计算复杂,故长期以来这两种

10、针灸方法投有得到推广和应用。为了使针灸医学得到发扬光 大,方便学者,在学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郑氏结合个人实 践体会, 1979 年将子午流注“纳字法”、“纳甲法”及灵龟八法 与公历六十年日历“六十花甲子”融合在一起,研制成一个袖 珍式“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临床应用盘”。 此盘具有携带方便, 使用简速的特点,有“纳子法”、“纳甲法”、“灵龟八法”三种优 选取穴治病的用途,并且不用推算即可找到公元六十年每日 的“花甲子”,及当日当时的开穴,给针灸医、教、研提供了 既简便又准确的工具,并为时间生物医学和针灸、中药等治 疗中探讨优选法创造了条件。 5用温法治疗疑难杂症在努 力探索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方法时

11、 ,在临床上运用最多的法 则是温法 , 运用最多的穴是风池。 温法包括温补法、 温通法、 温散法。如对视网膜出雪的病症,用烧山火手法针刺风池, 使热感传到眼球, 使其瘀血消散、 吸收, 1958 年治疗 91 例, 有效率达 90.2% 。对视神经萎缩用烧山火手法,针风池,以 清头明目、疏经活血, 1960 年治疗 24 例,有效宇 62.5% 对外感风寒,用烧山火手法,以发汗解表。 1956 年曾治疗 三例脊椎结核和胝髂关节结核的病人,用针刺烧山火法以 补肾壮骨,强身体为主,三例均痊愈。对一些病程较长,比 较难治的疾病, 多方研究探讨, 耐心治疗, 经不断总结提高, 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12、如治疗小儿麻痹及其后遗症,起 初多采用单一的针刺热补法,疗程较长,疗效不够理想。后 来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考虑到采用热补法,除必须加重穴 位刺激外,还须延长刺激时间,以改善周围神经、血管的营 养状态,才能恢复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随即采用了穴位埋 线和强刺结扎的新方法,总结了 113 例病例,总有效率达 99.1% ,而且总疗程比单纯针刺者短,对偏远地区的患者更 为方便。还发现,病程较长而出现肌肉萎缩的患者,必须配 予埋线或结扎才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对临床上常见的一些 杂证也多用温法。早在六十年代,曾用烧山火手法治 75 例 腰痛的病人, 效果比较满意, 对一些痹症、 痛症也多用温法。 如经脉不

13、通,肌肉失养所致的肢体萎软、肌肉萎缩的患者, 多采用温通法,以温通经络、理气活血。对脾胃虚寒所致的 腹痛、泄泻、虚衰的腰痛、阳萎等症,多采用温补法,以温 补阳气。对外感的患者,用温散法,以驱散寒湿之邪,达到 解表的目的。 6 针灸治疗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感染性多发 性神经炎属中医“痿证”范畴,治疗较难,死亡率也髙。此证 发病一般先从四肢末端开始麻痹,最后呼吸麻痹死亡。我们 在临床上按中医理论辨证分三型进行治疗。 ( 1)肺热伤阴型: “肺热中焦,发为痿躄”,此证多见发烧,呼吸困难,痰涎上 涌,无力咯出,小便短赤,大便干,舌苔黄腻 ,脉细数。此型 病势危重,发展迅速,必须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全力

14、抢 救。取大椎、 肺腧、列缺、少商用点刺法出血, 以清热养阴, 宣通肺气。(2)脾胃湿热型:“痿病者,胃家必有故也。或湿 热,或湿痰”。此型肢体瘫痪,胸脘满闷,或下肢微肿麻木, 小便赤涩,舌苔黄腻,脉濡。取曲池、手三里、足三里、三 阴交用泻法,或取梁丘、血海、外关、谷谷用平补平泻法, 以清热利湿,健脾助运。 (3 )肝肾俱虚型:“肝气热 ,则肝泄 口苦,筋膜干发为筋痿;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 髓减,发为骨痿”。此型起病较慢;腰痛,四肢酸软 , 肌肉萎 缩,头昏目眩,舌红少苔,脉细数。取肾俞、曲泉、三阴交 或取关元俞、血海、梁丘、足三里、臂臑、手三里、阿是穴 用热补法,以补肾益肝、疏通经络。

15、以上三型可以互相转化 大部分危重病例起病时表现为肺热伤阴,而经过治疗病情稳 定后,转为脾胃湿热或肝肾两虚型;起病缓慢的病例,大都 表现为后两型, 但治疗失宜, 病情加重时 ,则出现肺热伤阴的 症状,所以治疗时应灵活掌握三型的变化。用上述方法治疗 24 例患者,针灸 2?50 次,并经 3 个月随访,治愈 9 例,显效 6 例,进步 7 例,死亡 2 例。 ?7 针灸治疗胃和十二指肠 溃疡本病属于祖国医学“胃脘痛”、“胃心痛”、“心口痛”范畴 多因情志不舒,饮食不节,气血瘀滞所致。其主要症状是上 腹部钝痛、灼痛或剧痛,或腹部膨胀,恶心呕吐,嗳气、吞 酸,呈周期性发作。胃脘、膈俞、肝俞等处有明显压

16、痛,采 取下述治法:(1)脾冒虚寒型:胃脘隐痛,食不消化,胃痛 喜按,得食稍安, 嗳腐吞酸, 恶寒喜温, 神疲乏力, 舌质淡、 舌苔薄白,脉弱。取上脘、中脘、梁门、天枢、足三里、三 阴交、商丘,用热补法,留针 10?20 分钟,以温中止痛,益 胃健脾。(2)气血郁滞型: 胃脘胀满, 胃痛拒按, 呕逆酸苦, 食苦痛甚,生气加剧,吐血,便黑,舌质暗红,舌苔厚腻, 脉弦。取上脘、下脘、阿是穴、天枢、 气海、足三里、内 庭、膈俞、肝俞,用平补平泻法,留针 20?30 分钟,以理气 活血,舒肝止痛。恶心呕吐,配内关、公孙用泻法,留针 20?30分钟,以和中降逆;暧气吞酸,胃痛反复发作,配 膈俞、肝俞皮下

17、埋针,留针5?7天,心理气止痛;吐血、便黑、胃脘灼痛,配曲池、合谷、血海、足三里、三阴交, 用泻法,留针20?30分钟,以清热止血;胃痛、便秘,配 大肠俞、天枢、支沟,用泻法,留针 20?30 分钟,以润肠通 便;胃痛、腹泻,配脾俞、会阳、腰俞、气海,用补法加 灸 10?20 分钟,以温中止泻。 用上述方法, 治疗 50 例患者, 经 2?30 次针灸,观察一个月后,治愈 16 例,显效 I7 例, 进步 16 例,无效 1 例,有效率达 98% 。8针刺和穴位埋 线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本病属于祖国医学“肩凝症”、“漏肩风” 范畴。常因扭伤、过劳、风寒湿邪侵袭所致。其主要症状是 肩臂痛和肩部功能障

18、碍。上举、外展、内收、后伸、扠腰等 活动受限。采取下述治法:根据本病的特点多在肩部出现, 故取肩髎、 肩髎、 天宗、 阿是六为主, 采用“穴位埋线”治疗。 肩肱摆动,肩缝处有压痛,后伸困难,配肩缝、尺泽;肩髃 处有压痛,上举困难,配曲池、巨骨;天宗处有压痛,内收 困难,配肩贞、后溪;肩髎处有压痛,外展困难,配臑俞、 外关,用烧山火手法、留针 10?20 分钟,以活血化聚,通利 关节。施上法起针后,再针条口透承山,同时边嘱针边嘱患 者做上举、外展、内收等活动,以锻炼肩的活动范围,而提 高疗效。穴位埋线每次选用 3?5 个穴位, 10 天左右埋线 1 次,埋线 5 次为一疗程, 如未治愈,休息 10 天,再继续治 疗。在每次埋线后的自: 5?8 天,用上述穴位和手法针治 1?3 次。用上述方法治疗 111 例患者,洽愈 29 例,显效 30 例, 进歩 50 例,无效 2 例,有效率达 98.2% 。9 针刺治疗腱鞘 囊肿本病属于祖国医学“筋疣” “伤筋”范畴。是由关节中的腱 鞘囊向外膨出引起的一种硬韧的局部性小肿物。多因跌打、 扭挫、损伤“经筋”所致。主要症状:肿物主要生于关节处, 多在手腕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