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设计中看“学需调查”_第1页
从教学设计中看“学需调查”_第2页
从教学设计中看“学需调查”_第3页
从教学设计中看“学需调查”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教学设计中看“学需调查”曾听过我校教师执教窗一节公开课,其教学设计可谓 精巧、新颖。他打破原来传统教法,将巧妙的悬念设置作为本课 的线索及切入口,其设计别具匠心,具有启发性。然而课堂中的 学生却并没有“买账”, 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给力, 课堂气氛也并 不活跃,最后精巧、新颖的教学设计也并没有成为一道亮点。我一直在思考: 花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的精彩的教学设计为 什么上不出精彩的课堂?课堂中学生的反应为什么冷淡或表现 出牵强的配合?这样的设计即使再精彩又有什么用?到底是什 么环节出了问题?后来经过调查才发现: 我校农村学生语文基础 相对薄弱, 在此之前很少接触小说教学方面的专业知识, 也许什 么悬

2、念都还不能透彻理解, 又怎能要求他们体会悬念的巧妙呢?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也会遇到这种现象。备课时,总是花费 大量的精力、时间来精心设计教学, 调用各种资料整合教学设计, 自以为能上出让学生和自己满意的语文课。 可在实际教学中, 我 们常常见到的是失败的语文课, 课堂上老师不但没有激发学生学 习的兴趣, 课堂的效率和效益不高, 反而给学生的主动自觉学习 制造了障碍, 形成了“低效”,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笔者认 为是教学设计的起点 - “学需”出了问题。而是所以,对于语文教学, 我们教师需要教什么?我们的教学设 计到底需要关注什么?笔者认为教师不应该在那闭门造车, 应该对学习者的需要进行调查分

3、析。 纵观我们的课堂,多年来我 们是否在为“教师的教”而设计教学呢?这的确应该值得我们 好好反思。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对学习者“学习需要”的分析(即“学习内容”和“学情”的分析),应该成为教师设计的出发点 和落脚点。学习需要分析包括“期望达到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者“目前的学习状况”,只有充分了解这一点,才能提高“教学设 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可是,在多数教学设计中,作为起始环 节的学需分析往往是基于一种假设、揣测甚至臆想,学习分析完 全建立在教师个人经验判断的基础上, 即教师在那闭门造车,教 师的角色位置代替了学生应有的位置。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完全 脱节。难怪课上得越来越叫人叫好, 但学生的学

4、习能力却不见有 多少提高,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也不见有多少增强。那如何将“学 需”与“教需”有机结合起来呢?在实践中,笔者也做了一些探索,以期专家指正。一、集中采集,初步筛选按照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学需分析需要四个步骤:第一步是 规划,包括确定分析方法、对象等。第二步是收集数据,对学生 学习情况进行调查。第三步是分析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 析。第四步是写出分析报告,形成一份总结性材料。对于学需调 查来说,我们只关注第二步的收集数据和第三步的分析数据,以求辅助我们的教学设计。在课时的安排上,一般会抽出早读课或辅导课时间来让学生 充分预习。在此期间,教师通过发放调查表形式收集学生对课文 内容的困惑,

5、包括字词、句子、写作手法等。这种形式的调查便 于教师的研究分析,便于培植学生的质疑能力。这种形式是我们老师经常使用的, 更简化一些就是以一种学 案的形式下发给学生,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反映问题的情况来进行 筛选整合,按照问题的难易、大小、宽窄等因素进行初步分类, 把其中难度相对较低的问题提供给学生当场解决,较难的普遍性的问题带到课堂上集中讲解。当然,在调查的形式上,还可以通过当场随机采集的方式。如:有很多老师喜欢让学生课堂上自由口头质疑或将问题写在纸 条的形式来集中采集。这些形式对于学生来讲既培养了学生的质 疑能力,又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 兴趣。对于教师来讲,在对这些问

6、题的快速分析判断中,既锻炼 了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反思了日常教学中在学需方面的 得失,还有效的节省了自己的备课时间,可谓是相得益彰。二、分析归类、统筹设计面对初步筛选依然庞杂的调查结果,教师还要进一步整合、 提升。因为学生所提的问题大多涉及知识、技能、态度方面的内 容。当然,所提的问题中也不是所有都值得和必须回答或分析的, 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性质,否则将会使教学设计流于形式,陷入盲目的决策之中,难以解决真正的问题,难以设计出有效的教学设计。三、课尾反刍,巩固提高学需调查一般选择在课前或课初, 但并不意味着其他时间就 不能再进行学需摸底。 如:课堂的末尾可以预留一部

7、分时间调查 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个时间进行学需调查非常有必要。 通过学需 调查不仅可以检查一下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 而且可以了解、 掌 握学生还有什么问题未解决, 或还存在个别化的疑问, 这一步可 以将学需调查贯彻到底, 可以给教学设计提供弹性空间。 如果课 前的学需调查是教学设计的基点, 那么课尾的学需摸底则是教学 效益的增长点。四、着眼细处,至臻完善 在实践中,对于学需的调查、 分析时还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1)学习需要是指学习者的需要,即学习者的现状与期望 之间存在的差距,而不是教师的需要,更不是对教学过程、手段 的具体需要。 对于学需调查, 教师不能以自己事先设计好的问题 来搞所谓的调查, 使得学需调查严重“失真”, 变成“教需”调 查。(2)学需调查获得的数据材料必须真实、可靠地反映学习 者和有关人员的情况, 它包括现在和将来应该达到的状况, 切忌 仅凭主观想象或感觉来处理学习需要问题。(3)持实事求是与促进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对于学生用心 的提问予以鼓励, 对于少数学生浮光掠影的预习后所提的明显低 于已有水平的问题,我们要实事求是评价的同时, 给予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