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复习古诗文默写专题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复习古诗文默写专题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复习古诗文默写专题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复习古诗文默写专题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复习古诗文默写专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复习古诗文默写专题(一)直接默写。1、斯是陋室,_。无丝竹之乱耳,_。2、予独爱莲之_,_。3、_,家书抵万金。4、荡胸生曾云,_5、大道之行,_,_,_。6、日暮乡关何处是,_。7、_,铁马冰河入梦来。8、挥手自兹去,_。9、好峰随处改,_。10、_,徙倚欲何依。11、气蒸云梦泽,_。12、晴川历历汉阳树,_。13、感时花溅泪,_。14、_,万物生光辉。15、夜久语声绝,_。16、洞庭之东江水西, 。登临吴蜀横分地, 。17、白头吊古风霜里, 。(二)理解性默写。1、崔颢的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_,_。2、通过春望中的_,_两句,我们可以想见杜甫忧国、伤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

2、之态。3、石壕吏中_,_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4、透过望岳中_,_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5、使至塞上中_,_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二鸟。6、望岳中_,_两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7、望岳中_,_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8、春望中_,_写出望中之所见,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9、春望中_,_承上启下,表明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感。10、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音迅不至时迫切心情的两句诗是_,_。11、春望中表达作者在国破家亡,离

3、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更增一层悲哀的是_,_。12、石壕吏中全篇的提纲是_,以下情节,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13、石壕吏中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尖锐矛盾的两句诗是_,_。14、石壕吏中_,_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15、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最能表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愿望的诗句是_,_。16、归园田居中透过_,_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因久别田园、农艺荒疏,而流露出自惭之情。17、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中_,_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18、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 ,_两句直扣诗题

4、,交代此行的目的。19、归园田居中_,_表明作者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20、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21、浣溪沙中描写环境的句子是_,_。22、苏轼的浣溪沙中抒发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_?_。_。23古诗中劝学的诗句很多,如: , 。我们想达到某个目的,又苦于没有途径,可以引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诗句: , 。表达豪迈乐观之情,引用秋词中的诗句应是: , 。24、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的语句是_,_,_,_。25、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景物的句子是_,_,_。_,_。26、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_,_,_。

5、_,_。27、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28、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_,_。29、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_,_”。30、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_,_;_,_。31、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_。32、爱莲说中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_,_,_,_,_,_。33、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_。34、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_,_。35、核舟记中介绍苏黄二人友好关系和相互切磋、谈论的神情的句子是_。_,_。_,_,_。36、请写出三峡中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

6、山的句子_,_, _,_。_,_。37、三峡中与李白朝发白帝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不以疾也。35、三峡中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 _ _38、文中用“_”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_”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39、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_40请写出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 41.抒发作者心情的句子是: ? ? 。40湖心亭看雪中的写景句是: , , 。湖上的影子, 、 、 ,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复习古诗鉴赏专题1 望 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

7、山所见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答: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答: 2阅读下面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然后答题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1).对本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

8、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3读苏轼的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一词,然后答题。浣溪沙 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1).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

9、息。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2). “黄鸡”的本意是: ,诗中是指: (3).把词上阕的“溪边风光图”用现代汉语描绘出来。 4诗歌欣赏秋词 刘禹锡 秋思马致远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同是写秋,两首诗表露出诗人的心境有何不同?(2).两首诗相比较,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黄鹤楼 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睛川历历汉阳树

10、,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A诗的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生发的联想。 ( )B诗的五六句写昔人乘着黄鹤见到的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 ( )C诗的七八句写出了诗人悲苦凄凉、日暮思归的哀怨愁绪。 ( )D传说崔颢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李白题诗在上头。” ( )(2).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答:6赏读下面的古诗,完成试题。春 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

11、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诗歌一二句写春望所见,其中“ ”字写出了使人怵目惊心之景,“ ”字写出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2).本诗触景生情,表达诗人 的感情。(3).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到 。 7.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B、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C、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

12、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之意。D、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8李白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对该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中间两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B、颔联两句,写出了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景中也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C、尾联写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李白远行,既点明了题目,又暗示了故乡人的深情厚意。D、全诗情景交融,想象奇特,显露了诗人豪迈的意气和浪漫的情怀。9.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

13、题。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 ,实际上是写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 10陈与义登岳阳楼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1)“登临吴蜀横分地”一联的上下句是分别从哪个方面来写登临之感的? (2)诗的首联和尾联在写景上有什么不同?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八年级期末复习古诗赏析1望岳(主题:诗篇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

14、象,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达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2春望(主题: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爆发后,写春城败象,饱含哀叹;抒思乡之情,充满离愁。反映诗人忧国思乡之情。)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是写望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如此强烈的反差怎能不使人怵目惊心呢!感时花溅泪,恨别

15、鸟惊心。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这自然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这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本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意思是自开春以来战火愈烧愈炽,因而跟家人难通音信。用“连三月”来形容战争的残酷和绵长。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3石壕吏(主题:表现对统治者残暴行径的揭露,对战乱造成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忧国忧民的思想。)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一个儿子托人捎来信,另外两个儿子最近阵亡了。活着的这个不过是苟且偷生,死了的也就永远地长眠了。这两句是老妇的血泪之诉,反映了民不聊生的真实情况。4归园

16、田居(三)(主题: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但使愿无违。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5使至塞上(主题:这首诗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勾勒出祖国边疆的壮丽风光,表示了对守卫边塞,报效国家的唐军将士的崇敬,洋溢着诗人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

17、,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纯2净,“直”字写出了景物的劲健挺拔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6渡荆门送别(主题:本诗以雄壮的笔触描绘了荆门一带壮阔、奇特之景,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应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由欣赏美景的欣喜之情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思乡之情。7登岳阳楼(其一)(主题:抒发了诗人辗转江湖、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瓯缺、中原动荡之忧,以及大老伤悲的落寞情怀。)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写诗

18、人漂泊不定的生涯、离乡背井的感慨,也道出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8长歌行(主题: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训,催人奋进。)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诗的主体由客观转到主观,语势随之陡转。青春和生命是美好的,但却是短促的,一去永不复返。歌辞的主旨在此。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本诗借物言理,以园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一个人少年时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训,催人奋

19、进。9野望(主题:通过描写秋天黄昏以及诗人目睹归猎之景,表现诗人抑郁孤独的心情。)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10早寒江上有怀主题: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并抒发了心境的迷茫之情。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树叶飘零,北雁南飞,江上早寒,一片落寞秋景。诗人在异乡

20、遥望、深深地眷念但故乡可望而不可及,只能垂下思乡之泪、遥看天际孤帆。这一种飘零之感只有羁旅中人才能深切地体会到。1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主题:通过描写洞庭湖周围的景色,借景抒情,表达了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愿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蒸”字渲染一种湿漉漉,水淋淋的气氛,给人以孕大含深,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字犹如万钧雷霆,“炸”得岳阳城天摇地动,几近坍塌;极显湖水喧嚣动荡,桀傲不驯的自然伟力。这两句锤炼词语,以静衬动,凸现洞庭秋水虎吼雷鸣的勃勃生机。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志,说明自己心向神往出仕求官,却找不到门路。最后两句诗人向张丞相发出呼吁。12黄鹤楼(主题:

21、借景抒发诗人绵绵愁绪和思乡深情。)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楼头送目,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在人非、鹤去楼空。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她不是别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也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悠悠乡情。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艳阳高照,澄空流碧,恍惚中,汉水北岸的树木化作久久思念的亲爱之人,宛如眼前。和煦的阳光,给人家的温暖。依稀间,鹦鹉洲上的芳草丛中走来一身正气、击鼓骂曹的祢衡,他面对黄祖的屠刀,视死如归,血洒碧草,正是

22、无数浪迹天涯的游子浸满血泪的无私付出,才构筑了无数令人难忘的故乡。美好的憧憬与动情的追忆,使得“晴川、芳草”二句极富人情味。诗作的思想品位也因此跨进更为高远的境地。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拖音。13送友人(主题:这是一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这两句“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也对得很工整,切景切题。诗人不仅是写景,而且还巧妙地用“浮云”来比喻友人,他就象天边

23、的浮云,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谁知道他会飘泊到何处呢?无限关切之意自然溢出。14秋词(主题:诗歌通过赞美秋景,抒发了宽大豪迈的胸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15鲁山山行(主题:语言朴素,描写自然,其中情因景生,景随情移,以典型的景物表达

24、了诗人的“野情”。)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随处改”这个“改”字下得妙,幽静的鲁山,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景色也在变化。因为“行”,所以好峰才处处改,由一个画面换成另一画面。以“改”字体现“行”,正切合诗题“山行”的意思。 “幽径独行迷”,“迷”的原因正是诗中说的,一是曲径幽深,容易走错路,二是独行,自己一个人,无人指路,也容易走错路,于是“迷”了。这里把一人个游山的体验逼真地表现出来了。本诗主要运用了动中有静的写作手法16浣溪沙(主题:从嫩芽、溪水的,领悟人生应积极进取,表现作者旷达乐观、奋发向上的生活态度。)上片只是写实景,其内心所唤起的应是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1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主题:表现作者爱国激情和杀敌雄心。)这是年近七旬的陆游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夜,支撑着衰老的身体,躺在冰凉的被子里,写下的一首热血沸腾的爱国主义诗篇。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因为诗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