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甘肃省陇南市徽县三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_第1页
2018-2019学年甘肃省陇南市徽县三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_第2页
2018-2019学年甘肃省陇南市徽县三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_第3页
2018-2019学年甘肃省陇南市徽县三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8-2019 学年甘肃省陇南市徽县三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副标题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 小题,共 40.0 分)1.关于误差的正确说法是()A. 在正确认真的测量下,不会产生误差B. 用精度很高的刻度尺测量长度,也会出现误差C. 多次测量后的值就是测量物体长度的真实值D. 误差只是测量者在观察读数时造成的2. 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描写轻舟运动时所选的参照物是()A. 轻舟B. 山C. 河中的水D. 轻舟上的人3.船在河中顺流而下,船员坐在船上,下面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A. 以船为参照物,河水是流动的B. 以河水为参照物,船员是静止的C.

2、以河边的树木为参照物,船员是静止的D. 以船员为参照物,船是运动的4. 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猛将张飞单枪立马在长坂坡当阳桥头,一声大喝,吓退十万曹操大军。这个典故形容张飞声音()A. 频率高B. 音色差C. 音调高D. 响度大5.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A. 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 40B.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10C. 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 50D. 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206.对于蒸发,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B. 0的水不能蒸发C. 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D. 液体表面上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7.下列事物中,不属于声源的是()A. 放在书包里的

3、口琴B. 泉水叮咚响中流动的水C. 正在发出悦耳哨声的哨子D. 牛叫时的声带8.在相同的条件下,声音在下列三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A. 铝、海水、空气B. 铝、空气、海水C. 空气、铝、海水D. 空气、海水、铝9.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A. 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 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C. 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D. 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10. “女高音歌唱家”和“男高音歌唱家”,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都有可能第1页,共 19页11.医院里的B 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

4、,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A.B.声音太小声音太大C. 声音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D. 声音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12.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寒冬早晨窗户上出现的冰花结在室内玻璃上B.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C.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D. 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结冰花是凝固现象13. 今年 5 月,世博会在我国上海顺利举行,为向全世界充分展示“城市,我们的美好生活”这一主题,上海建设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止鸣笛,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A. 绿化居住环境B. 降低噪音污染C. 缓解“热岛效应”D.

5、减少大气污染14. 在物理课堂或生活中, 我们曾经体验过以下声现象, 其中能够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是()A. 放在密闭玻璃罩里的手机正在响铃,把罩内的空气抽走后,铃声变小B. 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从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C.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平静水面,会在水面上激起水波D. 通常我们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1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我们听到的上课铃声是由铃的振动产生的B. 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可与他的同伴进行面对面的直接谈话C. 安装在步行街路口的“噪声监测装置”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D. 地震专家通过耳朵直接接听地壳运动产生的次声波来预测地震的发生16. 如

6、图所示, 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 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A. 音调B. 振幅C. 音色D. 响度17. 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熔化B. 凝华C. 汽化D. 升华18.在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A. 初春,河面上的冰雪消融成水B. 秋天,雨后的早晨出现大雾C. 夏天,教室里洒水后空气变得凉爽D. 冬天,晾晒的衣服渐渐变干19. 如图所示, 把装有 0碎冰的试管放入装有 0碎冰的烧杯中,

7、 当对烧杯加热时,烧杯里的冰熔化一半时,试管中的冰将()A. 不会熔化B. 全部熔化C. 也熔化一半D. 可能熔化一半第2页,共 19页20. 吉它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A. 振幅B. 响度C. 音调D. 音色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1 小题,共20.0 分)21. 机械运动是: _,世界上一切物体都在 _ ,静止是 _。22. 地面上建筑的房子,相对于地球是 _的,相对于月亮是 _的,相对于行驶的汽车是 _的。23. 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直接对话的原因是_。24. 声音的三个特征是: _、 _、 _。25. 控制噪声要从 _、

8、 _、 _三个方面入手。26. 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 _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 _成小冰晶或液化成小水珠,使云中的小水滴逐渐增大,从而形成降雨(两空选填物态变化的种类)。27. 人们能够区分出不同的乐器在演奏,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_不同。28.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_的性质制成的。29. 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原因是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_(大于 /等于 /小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0. 暑假里,天气热极了,小红在家里写作业,汗流不止。她打开电风扇立刻感到凉快多了,这是因为 _的缘故。31. 100的水蒸气烫伤比同温度的水烫伤要严重得多,这是因为水蒸气接触

9、皮肤时要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 小题,共28.0 分)32. 如表为小红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规律时计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释下列问题:时间1234567891011120/min温度/ -4-3-2-1000001234( 1)该物质是 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该物质的熔点是 _。( 3)温度为 3时, 该物质处于 _态。(选填“固”、 “液”或“固液并存”)33. 小明同学对着山大喊一声, 4 秒后听到了回声,问小明和山的距离有多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34.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1500m/s,一艘打捞船在海平面上向正下方的沉船

10、发出声波, 4s后听到了回声。求沉船在海面下的深度。第3页,共 19页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 小题,共12.0 分)35. 小明同学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根据丙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_。( 2)甲,乙图中,图_所示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可以看到沸腾现象是在液体_和 _同时发生。 如图丙, 是小明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后所绘制的图象。根据图象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_。此时水的沸点是_。第4页,共 19页答案和解析1.【答案】 B【解析】解:A 、在正确认真的测量下,由于估读等原因也有 误差,故不符合题意;B、采用精密的测

11、量工具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 误差,却不能避免误差,所以该选项符合题意;C、求多次测量的平均 值是减小误差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却不能完全消除误差,所以不符合题意;D、由于测量工具、测量环境等原因也可以 产生误差,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 误 差。我们不能消 灭误 差,但应 尽量的减小 误 差。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 测量仪器的使用 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多次测量求平均 值,选用精密的 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 误差,但不能消 灭误差。此题考查了学生对误差的定义,误差产生的

12、原因、误差与错误 的区别等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误差是我们测量时不可避免 产生的,是正常的,我们要正视误差。2.【答案】 B【解析】解:如果以河岸、山、山上的树为参照物,轻舟和任一者都 发生了位置的改 变,轻舟是运动的。以轻舟上的人 为参照物时,轻舟和轻舟上的人没有 发生位置的改变,轻舟是静止的,以山 为参照物时,轻舟和山的位置 发生了变化。故选:B。判断物体的运 动还是静止,首先选择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第5页,共 19页间发生位置的改 变,物体处于运动状态。选定为参照物的物体可以运 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如果 选定为参照物,参照物就假设为不动。然后判断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

13、是否 变化。3.【答案】 B【解析】解:A 、船在河中顺流而下,河水与船之 间没有发生位置改 变,所以以船为参照物,河水是静止的,故 A 不正确;B、船在河中顺流而下,船员坐在船上,河水与船 员之间没有发生位置改 变,所以以河水 为参照物,船员是静止的,故 B 正确;C、船员和河岸边树木之间发生位置改 变,所以以河岸边树木为参照物,船员是静止的,故 C 不正确;D、船员与船之间没有位置 变化,所以以船员为参照物,船是静止的,故 D 不正确。故选:B。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位置的改 变,被研究的物体是运 动的,如果没有 发生位置的改 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

14、物体与所 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 ,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 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4.【答案】 D【解析】解:张飞大喊时,声带振动幅度大,声音的响度也大,因此会吓退十万曹操大军,当然这是夸张的说法。故选:D。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 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本题考查声音的三要素,解决此 题要结合响度的定 义进行分析解答。5.【答案】 A【解析】第6页,共 19页解:A 、正常人的体温是 37左右,高烧病人的体温可以达到40,所以 A 是正确的;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 约为 -10左右,所以 B 是错误的;C、饺子煮熟即将出 锅的温度约为 100左

15、右,所以 C 是错误的;D、加冰的橙汁饮料的温度 应该在 0或 0以上,所以 D 是错误的。故选:A。根据我们对于生活中常 见物体温度的了解来作答, 这就要求我 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此题考查我们对于温度的感性 认识,是一道基础题;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 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 题方法和思 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6.【答案】 B【解析】解:(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液体的温度; 液体的上表面 积; 液体表面的空气流 动速度。因此液体的温度越高,蒸 发越快,A 正确;液体表面 积越大,蒸发越快,C 正确;液体表面上空气流 动越快,蒸发

16、越快,D 正确;(2)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 进行,故 B 错误 。故选:B。解答此题从以下知 识点入手:(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液体的温度; 液体的上表面 积; 液体表面的空气流 动速度。(2)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 进行。本题考查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同时要明确蒸 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 进行,而且蒸发是在液体表面 进行,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 时进行。第7页,共 19页7.【答案】 A【解析】解: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A 、放在书包里的口琴,没有发声,故不是声源;故选 A ;B、泉水叮咚响中流动的水,正在发出“叮咚 ”响声;是声源;不选 B;C、正在发出悦耳哨声的哨子,正在 发出哨声,是声源

17、;不选 C;D、牛叫时的声带,声带正在振动且发声,是声源;不选 D。故选:A。能够发声的物体不是声源,正在 发声的物体才是声源,分析 题干中涉及的物体,是正在发声的就是声源。要抓住声源的定 义-正在发声的物体,而不是能 够发声的物体。8.【答案】 D【解析】解:铝是固体,海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根据声速的 规律,声速从小到大依次是:空气、海水、铝。故选:D。声速的规律是:一般情况下,在固体中声速最大,液体中其次,气体中声速最小。声速与介 质种类、介质温度两个因素有关,要 记住声速的 规律。9.【答案】 C【解析】解:A 、雨滴打在雨伞上的 “嗒嗒 ”声,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不符合题意;B、小

18、鸟的“唧唧 ”声也是通 过空气进行传播的,不符合题意;C、因为声音可以通 过水进行传播,所以鱼会被岸上的 说话声吓跑,符合题意;D、流水的“哗哗 ”声是通 过空气进行传播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解决此 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 传播是需要介 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 传播,第8页,共 19页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 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 传播。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学基本知 识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 础题。10.【答案】 A【解析】解:“女高音歌唱家 ”和 “男高音歌唱家 ”,这里的 “高”和“低”指的是声音的音 调不同;故 A 正确;BCD 错误;故选:A。声音的三个特征分 别是:音调、响度、音色,

19、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 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声音的特征有音 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11.【答案】 C【解析】解:医用B 超利用的是超声波,不在人的听 觉频率范围内,比人的正常听觉频率范围要高,所以人们听不见。故选:C。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 频率范围是 20 20000Hz,高于20000Hz 叫超声波;超声波也是声波,它具有声波所具有的一切特性。超声波在人 类生活中有很多 应用:一是能够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制成声 呐装置,来测定物体的位置和距离;二

20、是它能 够成像,利用 B 型超声波 诊断仪,可观察母体内胎儿的情况;三是它的振 动作用能够使清洗液 发生剧烈振动,有去污作用,也常用来粉碎人体内的 结石。12.【答案】 D【解析】解:A 、冬天,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 较低的玻璃凝 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玻璃内 侧,形成冰花,该选项说 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第9页,共 19页B、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 进行,它是只在液体表面 发生的汽化 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 够低时都可以液化,该选项说 法正确,不符合 题意;D、冬天窗户上的冰花是室内温度 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 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该选项说 法不正确,

21、符合题意。故选:D。(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2)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 现象;(3)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其中降低温度可以使所有的气体液化;(4)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物 态变化现象的掌握,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 联系,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13.【答案】 B【解析】解:城区汽车禁止鸣笛是在声源 处减弱噪声;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因此这些措施都是来降低噪声的污染。故选:B。减弱噪声途径主要有:在声源 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途径中减弱。

2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减弱噪声途径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 础题,是中招的重点。14.【答案】 C【解析】解:A 、放在密闭玻璃罩里的手机正在响 铃,把罩内的空气抽走后,铃声变小,说明了声音的 传播需要介 质,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 A 不正确;B、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 击一下,从另一端可听到两次敲 击声,说明声音在第10 页,共 19页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故 B 不正确;C、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平静水面,会在水面上激起水波,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故 C 正确;D、因为每个人发声的声带结构不同,因此每个人的音色不同,所以可以通 过音色辨别是谁,故D 不正确。故选:C。(

23、1)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振 动产生的,它的传播需要靠介 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 传播声音,但不能在真空中 传播;(2)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 结构有关。本题考查的是声音 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需要介 质和声音在不同介 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等多个知 识点,要求学生 对每一个 选项进 行认 真分析,再作出判断。15.【答案】 A【解析】解:A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我们听到的上 课铃声是由铃的振动产生的,故A 正确;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 传播,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可与他的同伴进行谈话必须借助于无 线电,而不能面对面的直接 谈话,故 B 不正确;C、噪声监测装置是噪声

24、监测器上可以直接 读出分贝数,它不能起到防止噪声的作用,故 C 不正确;D、地震时发出声音的 频率特别低,低于 20Hz,不在人耳的听力范 围,所以地震专家不能通 过耳朵直接接听地壳运 动产生的次声波来 预测地震的发生,故D 不正确。故选:A。(1)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 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第11 页,共 19页(3)控制噪声要从三方面着手:防止噪声的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阻断噪声的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减弱);(4)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20 20000Hz,低于 20Hz 的叫次

25、声波,高于 20000Hz 叫超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 产生和传播以及减弱噪声的 办法、次声波的相关知 识,是一道声学的基 础题目。16.【答案】 A【解析】解: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说明发出声音的响度基本相同;而由于杯内水的体 积不同,导致玻璃杯的振 动快慢不同,水少的玻璃杯振 动快,振动的快慢影响声音的音 调,故发出声音不同是音 调不同;故选:A。解决此题要知道音 调的高低与 发声物体的振 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分析解答。17.【答案】 D【解析】解:“固体清新 剂”使用时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

26、故选:D。此题主要考查生活中的升 华现象,明确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此题要明确 “固体清新 剂”使用 时的状态变化。18.【答案】 B【解析】解:A 、初春,河面上的冰雪消融成水,是熔化 现象,需要吸收热量;B、秋天,雨后的早晨出现 大雾,是液化现象,需要放出 热量;C、夏天,教室里洒水后空气变得凉爽,是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D、冬天,晾晒的衣服渐渐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收热量。故选:B。第12 页,共 19页(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

27、,都伴随着吸 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分析生活中的 热现象属于哪种物 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 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 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 认识。19.【答案】 A【解析】解: 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半后, 烧杯中为冰水混合物,温度仍 为 0; 试管中的冰温度 为 0,和烧杯中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样,没有温差,故不能从烧杯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熔点,但不能吸收 热量,所以不会熔化。故选:A。 晶体的熔化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达到熔点,二是 继续吸热 。 热传递的条件是:两物体之间要有温度差。深入理解晶体熔化的条

28、件和熔化时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0.【答案】 C【解析】解:调整琴弦的松 紧程度的目的是 调节物体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琴弦发声时的音调。故选:C。音调和物体振 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 调越高,频率越低音 调越低。本题考查 学生对频 率和音调关系的掌握情况。21.【答案】 一个物体相对于其它物体的位置变化不停地运动相对于所选定的参照物不发生位置变化【解析】第13 页,共 19页解:在物理学里,我们把一个物体相 对于其它物体的位置 变化叫做机械运 动,世界上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相对于所选定的参照物不 发生位置变化就是静止。故答案为:一个物体相对于其它物体的位置 变

29、化;不停地运动;相对于所选定的参照物不 发生位置变化。物体位置 发生了改变叫做机械运 动,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我们说的静止实质上是相对静止;事先选定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物体是运 动还是静止的都是。在判断一个物体 时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我们要选定一个标准,这个标准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 时运动还是静止,主要取决于所 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 动情况就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 对性。22.【答案】 静止运动运动【解析】解:(1)以地球为参照物,地面上建筑的房子,相 对于地球之 间的位置没有 发生变化,所以房子相对于地球是 静止的。(2)地面上建筑的房子,和月亮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30、;和行驶的汽车之间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所以地面上建筑的房子,相 对于月亮和行 驶的汽车都是运动的。故答案为:静止;运动;运动。被研究的物体与所 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 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 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一个物体的运 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 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 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 和静止的相 对 性。23.【答案】 真空不能传声【解析】解:月球上是没有空气的,而声音的 传播需要介 质,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 传播,所以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直接 对话。第14 页,共 19页故答案为: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是需

31、要介 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 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 传播。本题考查了声音的 传播条件,属于声学基 础知识的考查,识记性内容,较简单。24.【答案】 响度音调音色(音品)【解析】解:乐音的三个特征是:响度、音调、音色。故本题答案为:响度,音调,音色。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 觉到的声音的 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 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 质与特色。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乐音的三个特征的了解和掌握。25.【答案】 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它的传播防止进入人耳【解析】解:控制噪声有三种途径:阻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和防止噪声 进入耳朵。故答案为:阻止噪声产生;阻断它的传播;防止

32、进入耳朵。防治噪声 污染可以从噪声的 产生、噪声的传 播及噪声的接收 这三个环节进 行防治。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 进行分析解答。26.【答案】 升华凝华【解析】解:人工降雨时喷洒在云层中的干冰(固体二氧化碳)会迅速的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凝 华成小冰晶或液化成小水珠,使云中的小水滴逐 渐增大,从而形成降雨。故答案为:升华;凝华。(1)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时,发生升华现象,同时吸收热量;(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发生凝华时放出热量。第15 页,共 19页掌握各种物 态变化的状态变化和吸放 热情况是解决此 题的关键,温室效应已经引起全球人 们的关注,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我 们的生

33、活环境的变化,考查与我们环境变化的试题越来越多,同学们要有环保意识。27.【答案】 音色【解析】解:不同的发声体因材料和 结构不同,所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人们能够区分出不同的 乐器在演奏,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答案为:音色。不同的发声体因材料和 结构不同,所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音色是辨 别不同发声体的重要依据。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特征 -音色,是一道基础题目。28.【答案】 热胀冷缩【解析】解: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故答案为:热胀冷缩体温计等液体温度 计都是根据液体的 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本题主要考查了液体温度 计的工作原理,属于基 础题目。29.【答案】 大于

34、【解析】解:打雷和闪电是同时产生的,因为光的传播速度(3108m/s)远远的大于声的 传播速度(340m/s),所以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故答案为: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 传播速度是 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108m/s据此分析回答。本题考查了声速和光速的有关知 识,考查的方式比 较直接,属于基础题目。30.【答案】 加快了人体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解析】第16 页,共 19页解:打开电风扇能加快空气流 动的速度,从而加快人体汗液的蒸 发,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爽。故答案为:加快了人体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根据蒸发快慢和空气流 动快慢的关系得出人凉快的原因。该题考查了影响液体蒸 发快慢的条件,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容易出 错,要注意加快汗液蒸 发使人凉快。31.【答案】 液化放热【解析】解:由于水蒸气先液化为液态水,释放一部分 热,再和开水一样放热,所以100的水蒸气 烫伤比同温度的水 烫伤要严重得多。故答案为:液化放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