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编杨宇主审张峰,高等职业教育旅游与酒店管理类课程规划教材,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新世纪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编,中国旅游地理,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三章旅游的影响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第四章中国旅游资源地理第五章中国旅游地理区划第六章皇城首都奥运游中央区(京津冀)第七章冰雪森林火山地貌游东北区(黑吉辽)第八章古都古迹名山游黄河中下游区(豫陕晋鲁)第九章峡谷巨川生态游长江中上游区(川渝鄂湘)第十章园林水乡都市游华东区(沪苏浙皖赣),第十一章椰林海岛侨乡游岭南区(闽粤琼)第十二章石林溶洞民族游西南区(滇黔桂)第十三章蓝天白云草原游塞北区(蒙)第十四章沙漠绿洲丝路游西北区(新甘宁)第十五章高原雪域宗教游青藏区(青藏)第十六章中西文化游港澳台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旅游地理学和学科性质第二节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任务,一、旅游地理学的概念旅游地理学是伴随着旅游及旅游业的发展而逐步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而旅游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分布于广阔地理环境中的一种新兴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高级消费形式,是人们以旅游游览、观光购物、交流文化、体育锻炼、考察研究、度假疗养、消遣娱乐、探险猎奇、宗教朝觐、品尝佳肴以及探亲访友为目的的异地暂时居留的社会现象;同时也是以各种不同方式分配空间和利用时间的地理现象。因此,简要的说,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二、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第一节旅游地理学和学科性质,1、地理学科属性现代地理学一般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门类。前者以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为主,后者则主要研究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和变化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由此可以说,整个地理学的理论与知识体系都可构成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基础,旅游地理学实际上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有鉴于旅游本是人类的一项社会文化活动,旅游业又是一项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因此,采用地理学二分法,将旅游地理学作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比较符合实际。2、应用学科属性旅游地理学是适应大众旅游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门应用学科。作为一门应用学科的研究课题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具体性和技术性,要为解决具体问题、满足实际需要服务。,旅游地理学不仅能够为整体性区域旅游开发与经营管理服务,而且能够为各旅游分支行业、企业的发展与布局以及具体旅游产品的开发与经营服务。同时,旅游地理学的理论与知识,甚至可以说对每个旅游者和旅游从业者个人都具有实用价值。现代旅游作为一项日益蓬勃发展的大众化生活方式、社会化经济产业,决定了旅游地理学有着广阔的用武之地。这也正是其作为应用学科发展的生命力所在。3、边缘学科属性从旅游地理学的应用领域出发,其又可属地理学与旅游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旅游科学目前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学科群,旅游管理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经济学、旅游社会学、旅游文化学以及旅游地理学都是这个学科群中相互平行的姊妹学科。旅游现象的综合性与复杂性,决定了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必然与其平行的各旅游学科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同样,由于旅游活动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使得旅游地理的研究与众多学科的知识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学科,是关于“地”的理论。即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一切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分布规律与空间关系的科学。它对于地表的一切现象均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即:这是什么?在哪里?为什么在那里?因此,地理学需要围绕以下问题有进行研究:何处以及为什么会形成旅游地或客源地?,第二节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任务,是哪些因素决定着旅游客源的方向和强度?旅游现象将会对客源地和旅游接待地产生何种影响等等,这些便形成了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基本任务旅游地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旅游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规律,并在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评价旅游资源,确定旅游环境容量,进行旅游流预测,分析旅游通道的可达性,综合评价区位和区域经济条件,兼顾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关系进行旅游区划,研究和制定旅游发展战略和规划,编制旅游地图以及分析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从而促进旅游业发展、产生社会文化、经济、环境效益。1、旅游资源的调查和评价旅游资源是旅游的物质基础,发展旅游业首先要调查旅游资源,评价其开发利用前景,为旅游区、旅游点的布局和旅游设施的安排提供依据。,旅游地理学的任务之一是查明旅游资源情况:包括资源的分类、分布、数量、质量、规模、密度级别、特点、成因及开发利用程度、价值、功能等;另一方面,在凋查的基础上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和评价。2、旅游区的合理布局旅游区是含有若干共性特征的旅游景点与旅游接待设施组成的地域综合体。通过旅游地理研究,合理规划旅游区域,使旅游地域系统各要素相互协调,并与地区整体发展达成综合平衡。3、旅游者的地域分布和空间移动规律旅游者从客源地到目的地,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自然、文化、经济、社会政治、技术因素。具体的还有个人收入、假期、教育水平、生活阶段、偏好,还有各地理要素或由它们构成的景观的吸引力。研究旅游者的地域分布和移动规律可以了解客源市场的变化并进行预测。,4、旅游交通的空间布局旅游地理学研究旅游交通在旅游业中的作用、特点和布局原则。并通过调查了解实际情况,对各类交通方式的特性、功能进行评价;合理布局旅游路线和交通方式,对旅游交通布局现状、发展趋势进行评价和预测;就有关旅游交通区划、布局条件进行分析和经济论证,促进旅游交通网的合理分布和运输合理化。5、旅游环境保护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以美化旅游目的地的环境,另一方面也造成环境破坏和污染。旅游地理学需要确定旅游的环境容量。把旅游活动的强度,旅游者的数量限制在自然环境生态系统不遭破坏,旅游点不受污染,社会经济承受能力许可,以及不破坏旅游者游兴的范围内。另外,旅游地理学还研究旅游产品主产和消费过程对旅游区的环境污染。,6、旅游区划旅游区是由若干旅游地、旅游景点组成的地域单元,旅游区划是旅游发展规划的依据。通过旅游地理研究,掌握实际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区划。7、旅游开发对区域的影响旅游开发使旅游目的地区域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诸方面发生变化,正确评价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对指导旅游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而成为旅游地理学的一个研究任务。8、区域旅游发展战略与旅游规划旅游地理学从区域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出发。分析旅游环境容量、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需求要素,综合评价区位和区域经济条件兼顾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关系研究和制定旅游发展战略和规划。,9、旅游地图旅游地域系统在时间、空间上的现状与变化以地图的形式显示出来。形成旅游专题性质和功能的地图。主要为导游和旅游地理研究服务。旅游地图的类型功能、特点、各要素的表示方法、印制、整饰方法以及旅游地图的应用等是旅游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10旅游地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旅游地理学是一门以旅游地域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属新兴的应用性边缘学科,正在逐渐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一节旅游资源概念及分类第二节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第三节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一、旅游资源的概念旅游资源这一概念是随着旅游活动的发展而出现和变化的.旅游资源的内涵非常丰富,在国外,旅游资源被称作旅游吸引物,是指旅游地吸引旅游者的所有因素的总和。目前较为受到公认的是我国国家旅游局资源开发公司1992年提出的定义。即: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这一定义包含三个基本要点:,第一节旅游资源概念及分类,1.旅游资源是客观存在的,是现代旅游活动的基础2.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3.旅游资源能为旅游业所利用,进而产生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旅游资源常见的其它几种定义:1.凡是足以构成吸引旅游者的自然和社会因素均统称旅游资源。(旅游概论编写组1982)2.凡能为人们提供旅游观赏、知识乐趣、度假疗养、娱乐、休息、探险猎奇、考察研究以及人们之间友好往来和消磨闲暇时间的客体和劳务都可以称为旅游资源。(郭未喜,1985)3.凡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能为旅游业所利用的,并由此而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自然和社会的实在物。(孙文昌,1989),4.旅游资源是在现实条件下,能够吸引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的各种因素的总和。(陈传康,1990)5.旅游资源是指通过开发后能够吸引旅游者的客观存在物.就是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可以引起旅游者的兴趣并可加以利用的物质条件。(钱今昔,1993)6.凡是自然力和人类社会造成的,有可能被用来规划、开发成旅游消费对象的物质或精神的诸多因素,都可以视作旅游资源.(杨时进,1996)7.旅游资源是指客观的存在于一定的地域空间并因其所具有的审美和愉悦价值而使旅游者为之向往的自然存在、历史文化遗产或社会现象。(谢彦君,1999)二、旅游资源的特性旅游资源是旅游目的地借以吸引旅游者的最重要因素,也是旅游开发必备的条件之一。,1.广域性旅游资源在地域分布上十分广泛,在地球上不同的区域都有旅游资源的分布。几乎在地理圈范围内的各个区域都有旅游资源的存在。2.区域性各种旅游资源既是地理环境的组成部分,同时他们的形成和存在又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随着环境的区域变化,旅游资源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域差异,例如热带风光、高山冰雪、沙漠驼铃、椰林竹楼、林海雪原等,均与不同的地理环境有关,不仅自然旅游资源如此,人文旅游资源的分布也同样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存在着区域差异。人们在长期的生存发展中,为了求得自身较好的生存,便顺应自然、适应自然,因而作为人类创造出的各种人文景观、灿烂的文化,也受到一定的地理环境的影响,打下了一定的区域特征的烙印。,3.不可移动性如前所述,各种旅游资源都分布在与之相适应的地理环境和区域环境中,带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和区域特征,这也正是旅游资源个性特征的体现,而与之相适应的环境是个性特征及内涵存在的必要条件。离开了必要的条件,他们的个性,特殊的内涵及吸引力也就消失或者大大降低。例如,把秦兵马俑运到外地去展出,脱离当地环境,人们就难于感受到两千年前秦军兵强马壮、气势磅礴的阵容,以及秦始皇统帅百万大军叱咤风云,“横扫六合”、“北却匈奴”、“南平吴越”,统一中国的宏伟业绩。因此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一般应在当地进行,即旅游基本上是旅游者移动到旅游资源地的活动,而不是把资源运到其他地方再加工利用。事实上,有不少旅游资源也难于迁移,例如风景名胜区、名山胜水、森林雪山、海洋湖泊等。,4.重复使用性和易损性绝大多数旅游资源都具有长期重复使用的价值。例如自然山水风光、城镇风貌、文物古迹、园林建筑、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所形成的旅游产品,即已开发的旅游资源,可供旅游者参观游览,只能带走各种印象和美感,但不能把这些旅游资源带走。因此它们可以长期供人们开发利用。但必须指出,长期使用是相对的。旅游资源如果利用和保护不当,是很容易遭到破坏的,一经破坏,则难以恢复。所以在开发利用中,要重视通过各种保护措施,一方面减少其自然的、人为的破坏,另一方面,为某些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存在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如保护生态环境等,从而延长重复使用的期限。5.文化属性一般的旅游资源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即蕴藏着一定的科学性和自然的或社会的哲理。,正因为如此,旅游活动本身才成为一种文化交流活动。人们通过观光、游览、参与、体验,可以得到各种知识和美的享受,丰富人们的知识,提高人们的智力水平,增加人们的美感。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虽是其吸引游人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要获得这种文化享受,往往与旅游者的文化修养、精神境界有密切关系。旅游的开发者不仅应深入研究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而且应该采取合理的措施使其文化内涵能充分地展现在旅游者的面前,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6.价值的不确定性和时代性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同种旅游资源的价值也是不同的;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评估旅游资源的价值;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和开发利用的外部条件不同也会使同种旅游资源具有不同的价值。,三、旅游资源的分类1.按旅游资源属性分类:自然旅游资源(地表,水体,生物,气候气象等);人文旅游资源(建筑,园林,风俗,宗教等)。2.按旅游资源开发状况分类:未经开发或潜在的资源;以开发或即将开发的资源;现代创造的旅游资源。3.按旅游资源吸引级别分类:国家级,省级,市(县)级。4.按利用方式和效果分类:游览鉴赏型(优美自然风光、著名古建筑及园林等;知识型(文物古迹、博物展览、等);体验型(民风民俗、节庆活动、宗教仪式等);康乐型(度假疗养、康体保健等)。为使复杂的旅游资源分类,变得更加科学,客观,准确,量化,简洁。2002年6月6日,国家旅游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宜昌召开会议,原则通过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草案。,该标准将旅游资源分成8主类,34亚类,和181基本类型,具体分类,详见表1。,表1,2003年2月24日发布,2003年5月1日实施,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主编的,提出了旅游资源的分类体系。见表.,一、旅游资源调查的涵义旅游资源调查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系统地收集、记录、整理、分析和总结旅游资源及其相关因素的信息与资料,以确定旅游资源的存量状况,并为旅游经营管理者提供客观决策依据的活动。1.旅游资源调查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包括资料的搜集方法、资料整理方法和分析方法。2.旅游资源调查的范围,既包括旅游资源本身,又包括相关的影响因素。3.旅游资源调查的过程,系统地收集、记录、整理、分析和总结旅游资源信息资料。,第二节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4.旅游资源调查现实的目的就是确定某一区域旅游资源的存量状况,最终为旅游经营、管理、规划、开发、决策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二、旅游资源调查的主要内容(一)旅游资源存在区环境的调查1.自然环境调查(1)调查区概况:包括调查区名称、所在行政归属与区划、范围和面积、中心位置与依托城市等。(2)地质地貌要素:岩石、地层、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是形成自然景观的物质基础。调查记载调查区岩石、地层、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的分布特征、发育规律和活动强度,对调查范围的总体地质地貌特征有一全面概括了解。(3)水体要素:调查区冰川、河流、湖泊、瀑布、涌泉、海洋等在地质地貌、气候、植被等因素配合下,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水体景观,构成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调查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类型和分布,季节性水量变化规律和特征,可供开采的水资源,已发生和可能发生的水灾害及其对旅游资源的不利影响等。(4)气象气候要素:气象气候条件对自然景观的形成和破坏都不能不产生影响。调查包括:调查区的年降雨量及其分布,气温、光照、湿度及其变化,大气成分及其污染情况,气候类型、特色及其变化规律等。(5)动植物要素:调查区内的植物群落和动物种群,与自然或人文旅游资源组合,可以形成独具吸引力的重要旅游资源。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区总体的动物和植物原特征与分布,具有观赏价值的动物和植物的类型和数量,特定生存环境下存在的珍稀动物和稀罕植物,调查其分布数量、生长特性和活动规律,并兼顾了解可供游人观赏的客观条件和防护措施等等。2.人文环境调查,(1)历史沿革:主要了解调查区的发展历史。包括:建制的形成,行政区划的调整,曾经发生的历史事件,重要名人及其活动、经历对当地历史景物的影响。(2)经济环境:主要了解调查区的经济特征和经济发展水平.包括:经济简况、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人口与居民、居民收入水平、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物价指数与物价水平、就业率与劳动力价格范畴等.(3)社会文化环境:主要了解调查区学校、邮电通讯、医疗环卫、安全保卫、民族分布、职业构成、受教育程度、文化水平、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社会审美观念、价值观念、文化禁忌以及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情况等。同时还应调查当地的旅游氛围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3.政策法规环境调查,主要了解调查区内影响和制约旅游资源开发、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包括:地区经济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对外政策的调整变化,旅游机构的设置变动,以及资源法、旅游法、环境保护法、旅游管理条例和旅游管理措施等的执行情况。(二)旅游资源量与质的调查1.类型调查按一定的分类标准,将调查区内的旅游资源分类归并,以便更加明晰地认识旅游资源。2.特征调查(1)峰、崖、石、洞、峡和特殊的火山、名山、雪等的数量、造型特征、分布状况、组合形成、成因、年代和遗迹等。,(2)河、湖、井、泉、瀑等的位置、源头、面积、深度、高差、流量、蓄水量、水质、水色、形态、水温、季节变化、观赏特征、成因、环境特征、利用状况等。(3)气温、光照、温度、降水、风、云、雾、雪、日出、日落、佛光等出现季节、持续时间、形态、观赏位置、年均舒适旅游日数、浴疗价值等。(4)观赏植物的种类、分布范围、数量、花期、果期、观赏部位;古树名木的位置、生境、树种、年龄、树高、胸径、冠幅、冠形及分布特点;森林景观中有观赏价值的树木、林分、垂直分布、规模、面积、景观特征、林特产品、林副产品种类、数量和特征;野生动物和珍稀动物的种类、栖息环境、活动规律、生活习性等。(5)名胜古迹种类、建筑风格、艺术价值、建筑年代、历史、建筑保存状况、建筑数量、分布情况、占地面积、有关建筑的传说、故事、目前利用状况等。,(6)宗教文化类别、建筑、雕塑、绘画、石刻、影响范围及历史;革命纪念地的文献记载、革命活动、文物位置、保护现状等。(7)各民族民风民俗、神话、传说、故事;历史文化名人情况;民族生活习惯、服饰、村寨建筑风格、信仰、传统食品;当地婚丧嫁聚及各种禁忌、礼仪等风俗习惯;各种纪念活动、节庆活动、庆典活动等。(8)具有特色的旅游资源景观,具有特殊功能的景观,适合科学考察和教学实习的景观,唯我独有或名列世界前矛的旅游景观.3.成因调查调查区内各种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尤其是富有当地特色的旅游资源,在开展资源调查时,要了解其形成原因,发展历史,存在时限、利用的可能价值,自然与人文相互依存的因果关系。,4.规模调查调查包括资源类型的数量、分布范围和面积、各级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单位、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5.组合结构调查了解调查区旅游资源的组合结构。包括: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组合,自然景观内部的组合,人文景观内部的组合。资源组合的形式与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水与其它旅游资源要素的组合有:山水组合、水峡组合、水洞组合、水瀑组合、水树组合、水与鱼船组合、水与船工民风组合等等。6.开发现状调查旅游资源包含已开发态、待开发态和潜在态三种形态。,调查开发现状包括:旅游资源现在的开发状况、项目、类型、时间、季节、旅游人次、旅游收入、消费水平以及周边地区同类旅游资源的开发比较、开发计划等等。(三)旅游要素调查1.交通调查包括:公路、铁路、水路、航空交通状况,旅游汽车、出租车、景点缆车、高架索道、观光游船等设施,车站、码头、港口的数量和质量,交通工具与景区的距离、行程时间、路面质量、运输承受能力等。2.住宿调查包括:饭店、旅馆、汽车旅馆、供膳寄宿旅馆、别墅、农舍式小屋、度假村、野营帐蓬、游船旅馆等多种住宿设施的规模、数量、档次、功能、分布情况、接待能力、床位数、房间数、客房出租率、营业收入、固定资产、利润总额等。,3.餐饮调查包括:餐馆的规模、数量、档次、分布情况、名特小吃、特色菜品、卫生状况和服务质量等。4.其他服务设施调查包括:零售商店、购物中心、购物广场、旅游商品专卖商与专柜、高尔夫球场、影剧院、影视厅、音乐厅、娱乐中心、艺术中心、理发美容厅、咨询服务中心、会议中心、邮电通讯、医疗服务、保险业务等的数量、分布、服务效率、服务人员素质、服务频率等(四)邻近资源及区域间资源联系的调查调查邻近资源及区域间资源联系以及产生的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调查区域内资源在不同层次的旅游区域中的地位。(五)客源市场的调查1.旅游者数量调查,调查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国内本土游客和外地游客的数量、国籍、年龄、性别、职业、入境方式、分布地区与民族类别等。了解最大和最小日客流量、月客流数、季客流量和年游各数量。了解游客滞留时间、过夜人数、自费与公务旅游的比例、团队与散客旅游的比例等。2.旅游收入调查调查统计:旅游者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消费构成,人均天消费,最高与最低消费比例,调查日、月、季、年的旅游收入,海外游客创汇收入,国内游客旅游收入,以及旅游收入在当地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产生的社会贡献率等。3.旅游动机调查调查包括:健康运动消除紧张与不安的欲求,满足求知欲望的文化动机,探亲访友的交际动机,体现自尊、获取个人成就和为人类贡献的地位和声望动机等。,三、旅游资源调查的步骤(一)准备阶段确定调查的人员,收集相关资料,明确调查问题,确定调查目标,调查方案设计,制定调查计划等。(二)实施调查阶段系统调查,重点普查,专题勘查等。(三)调查整理分析总结阶段将收集的各项资料汇总分析,编写调查报告。1.整理资料对资料进行鉴别、核对和修正,审查资料的适用性和准确性,剔除有错误的资料,并补充、修正资料,使其达到完整、准确、客观、前后一致。应用科学的编码、分类方法对资料进行编码与分类,以便于分析利用。,采用常规的资料储存方法或计算机储存方法,将资料归卷存储,以利于今后查阅和再利用。2.分析资料经过整理后的资料、数据和图件,应能表示某种意义,只有通过调查人员的分析解释,才能对资源调查项目产生作用。一般需要借助一定的统计分析技术,才能测定它们之间的关系,认识某种现象与某个变化产生的原因,把握其动向与发展变化规律,并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对该项调查结果提出合理的行动建议。3.编写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由标题、目录、概要、正文、结论与建议、附件几个部分组成。标题包括该调查的题目、调查单位、报告日期等;目录通常是报告部分的主要章节及附录的索引;,概要中要扼要说明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方式与方法等;正文是报告的主体部分,必须准确阐明全部有关论据,包括问题提出、论证过程、结论引出、分析研究方法等;结论与建议是撰写分析报告的主要目的,包括对正文内容的总结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建议;附件是对正文报告的补充或详尽说明,包括数据汇总表、背景材料、资源分布图件和资源分析图表等等。四、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1.实地踏勘法:这是最基本的调查方法。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和感性认识。包括:野外观查,踏勘,摄像,登记,填绘等手段。2.资料统计分析法:了解区内的旅游资源在类型,数量,规模,级别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进而作进一步的统计分析。,3.区域比较法:将两地或多地不同类型或同类型旅游资源加以比较,评价和分析,得出调查区域旅游资源的一般特征和独有特征,以利于特色旅游项目的开发利用。4.遥感调查法:利用新科技手段,采用遥感技术调查方式,收集多种比例尺、多种类型的遥感图像和与之相匹配的地形图、地质图、地理图等,解译图像中旅游资源信息,不仅能对旅游资源的类型定性,而且能为旅游资源定量标志,还能发现一些野外综合考察等不易发现的潜在旅游资源,从而得到更加科学的调查结果。五、旅游资源评价(一)评价目的通过对旅游资源类型,性质,结构,功能,规模,分布,开发条件的评价,确定旅游资源数量与质量水平,评估各种旅游资源在规划区所处的地位,为旅游区规划,建设,景区修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旅游资源分类定级,拟定旅游资源结构,(主次结构),合理利用旅游资源,科学组织旅游产品,为规划文本编制,规划的实施,提供系统资料和判断对比标准。.分析旅游资源分布特征,为旅游线路设计和功能分区奠定基础,为发挥整体效应,宏观效应提供基础数据,为确定不同旅游资源,旅游区,景区,旅游设施建设顺序提供依据,.通过分析旅游资源的地域组,以及规划区与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的对比分析和综合评价,确定规划区的性质与特色,与周边旅游地形成合理分工。(二)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客观性原则评价旅游资源,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科学评价它的价值高低、大小、好坏和功能,充分应用地学、美学、历史学、地理学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认识旅游资源的价值,做到既不任意夸大,也不无限缩小,力求进行客观评价。,.科学性原则开展旅游资源评价时,要有科学的态度,符合客观科学的标准,对旅游资源的形成、本质、属性、价值等核心内容,做出科学的解释和恰如其分的评价。.系统性原则旅游资源范围广,涉及面大,在进行旅游资源评价时,要求综合衡量、全面完整地进行系统评价,准确地反映旅游资源的整体价值。.效益性原则旅游资源评价时,要考虑投入资金后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以确定适宜的开发程序。.市场性原则建立最适宜的旅游作用空间体系,必须同时考虑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两个方面,才能达到旅游作用体系的动态平衡,取得旅游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者的最佳组合状态。,.动态性原则评价旅游资源不仅要以静态认识,而且要考察旅游资源呈现的动态属型,才能发现其变化的规律性,为调节和控制旅游组织的空间格局指明方向。.可达性原则交通可达性是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潜在旅游资源转化为现实旅游资源的主要捷径,又是开发旅游资源,争取客源市场,提高旅游资源吸引向性的重要条件。.稀缺性原则针对同一客源市场,旅游资源的同构与泛化,是旅游资源价值与使用价值难以体现和延伸的重要问题。在评价旅游资源时,对于那些区域独有的,并能反映出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的旅游资源,应遵循稀缺性原则进行评价。(三)旅游资源评价内容,.旅游资源个体品质评价特色:旅游资源特色是评价该区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吸引力大小的重要因素,是确定旅游开发方向,涉及具体旅游项目的依据。卢云亭等对旅游资源特色指标进行了研究,曾提出“八度”评价指标体系,即规模度,珍稀度,奇特度,古悠度,知名度,保存度,审美度,组合度。价值:旅游资源的价值包括艺术观赏,历史文化,科学考察以及经济价值,使旅游资源质量和品位的反映。规模:是指旅游资源的体量,丰度,及布局。.旅游资源环境评价旅游自然环境:指调查区内的地质,地貌,气象,水温,生物等组成的自然环境。旅游社会环境:指旅游资源所在区域的政治局势,社会治安,医疗保健和当地居民对旅游的认识等条件,旅游经济环境:指能够满足由俄开张旅游活动的一切外部经济条件,包括交通,水电,邮电通讯,各种档次的食宿服务和其他旅游接待设施。旅游环境容量: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旅游资源及自然,社会,经济环境,在不影响旅游活动和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所能容纳游客的限定数额。.旅游资源开发评价自然条件:包括区域位置及与周边旅游区的空间关系,交通便利条件等。客源市场条件:即客源市场的规模及数量。投资条件:既保证旅游区有实惠及可持续发展,又能给予投资者以优惠。(四)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定性评价:或称主体评价,是指评价者根据自己对旅游资源的印象,并参照一定的标准对旅游资源进行描述性的评价.评价的结果是定性的文字描述或图解。.定量评价:是指评价者在对旅游资源及有关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和分析并掌握大量的数据资料基础上,根据给定的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数学评价模型,揭示评价对象的数量变化程度及其结构关系之后,给予旅游资源的量化测算评价。定量评价以定性评价为基础,二者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才会使评价结果更具科学性。,一、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资源开发是指根据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趋势的要求,在旅游规划的基础上,为了完善旅游系统的结构功能,使潜在的旅游资源变为现实的旅游资源,从而进一步地发挥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与竞争力所进行的总体规划布署和建议活动。(一)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特色原则:这是旅游资源的灵魂。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要选择最有特色,具有一定垄断性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并在开发中注意保持和突出资源的特色,“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第三节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二是在新景点的开发,规划和建设中要避免雷同和模仿,可以借鉴好的经验,切忌照搬。.效益原则:要注意研究和预测旅游资源开发后的效果和利益,注重成本效益分析。要尽量利用当地或本国的原材料、技术力量和人员以降低开发成本。旅游资源开发的总原则就是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协调统一,以尽可能小的投资获取最大限度的收益。.市场原则:客源市场条件是旅游资源开发可行性的重要条件。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依据旅游者的需求,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创新原则:猎奇,喜新是旅游者的共同心理,在资源挖掘,产品设计和销售等方面翻新花样,才能赢得市场。.协调原则:旅游资源开发涉及众多方面,因此要全面协调各有关单位和部门的关系;同时还要注意旅游资源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保护原则:开发旅游资源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用。在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同时,必须要着眼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不能单纯地片面强调开发而不顾对环境的破坏,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使旅游资源开发合理、科学。(二)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容.旅游地现状分析;.总体布局规划;.景点或景区的规划与设计。包括:风景名胜资源保护规划;天然植被抚育和绿化规划;人文景物维护和利用规划;.交通规划。即提高旅游地的可进入性。.建设和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包括:基础工程设施规划;旅游服务、生产、生活和管理设施规划;近期建设规划;管理规划。,二、旅游资源的保护(一)旅游资源的破坏因素.自然因素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水灾,火山喷发,山体滑坡等。这些情况一旦发生,造成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甚至是毁灭性的.自然风化:风吹,日晒,雨淋等,这些自然现象尤其对历史文物古迹毁损严重。某些动物的破坏等。.人为因素包括:战争的破坏;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环境污染;个别部门抢占景区地;旅游者行为不当即景区超载和接待;不法之徒偷盗,偷猎等。(二)旅游资源的保护对策1.采取措施,减缓旅游资源的自然风化。,2.加强旅游资源保护意识,普及教育()健全旅游资源保护立法制度。()完善风景名胜区的多级保护系统。()要把保护旅游资源列入发展战略规划。()大力开展旅游资源保护的研究和人才培养。3.已被破坏的旅游资源采取培修复原、修整如故或仿古重建。三、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旅游资源保护的好才能具有或提高开发利用价值;而开发利用又推动了保护工作。并且,旅游所得为进一步开发保护提供了资金。但二者也存在矛盾,开发不可避免会造成某种程度的破坏。如为增加可进入性,在一些风景名胜区架设索道,修建停车场等,就破毁了景区原有的自然风貌。如何把握好度,是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研究课题。,第三章旅游的影响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一节旅游的影响第二节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一、旅游对经济的影响(一)旅游对经济的积极影响1.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旅游远不止是一个一般意义的产业,旅游更像是一个“部门”,它影响着一大批产业。旅游业是综合性的行业,它既以其他部门的发展为基础,又能带动和促进其他部门的发展。旅游一动百业兴。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能带动酒店、餐饮、交通运输、建筑、商品贸易、金融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且能促进农副产品加工、建材、交通机械等工业部门,以及为旅游业培养各类服务管理人员的旅游教育的发展。也就是说,任何向顾客销售的“产业”部门均可以从旅游中赚到钱。所以旅游是社会经济财富的一个重要成份。,第一节旅游的影响,目前全球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由旅游业创造的。我国从2000年起实行的假日经济就是为了通过旅游发展,刺激低迷消费,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2002年前七个黄金周累计国内出游人数高达4.6亿多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31亿元,相当于2001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近。2000年5月第一个黄金周期间来到云南昆明的游客人数每天都在10万以上,该省在这7天时间内的旅游收入超过了10亿元人民币。2001年春节7天共有95万游客来到了云南,为当地带来了6.2亿元的收入。在假日经济和旅游产业的带动下,云南省成功地从一个贫穷省份变为“旅游大省”,面貌焕然一新。2.发展国内旅游也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国内旅游作为一项消费活动,可以把居民手中的部分消费资金(货币)回笼到国家手中,既能减轻商品市场的压力,弥补商品供应的某些不足,起到抑制物价的作用,又能刺激旅游者的需要,促进生产的发展。3.发展旅游业能够扩大就业旅游业基本上是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行业。他们都具有资金需要量少,劳动力需要量大,以及技术限制较小,人员培训期短,就业岗位层次众多等特点。因此,发展旅游业是解决社会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它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增产,由此造成社会就业机会的扩大,国内旅游作为一项消费活动,可以把居民手中的部分消费资金(货币)回笼到国家手中,既能减轻商品市场的压力,弥补商品供应的某些不足,起到抑制物价的作用,又能刺激旅游者的需要,促进生产的发展。目前旅游业在全球创造了亿多个工作机会。,4.发展进口旅游能够增加国家的国民收入和外汇收入旅游的发展能促进经济发展,并使旅游业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支柱之一。从1950年到1995年,国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7.2%,国际旅游收入年平均增长12.3%。国际旅游业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从而大大增加旅游接待国的国民收入。由于旅游产品的换汇成本低于外贸商品的换汇成本,因而换汇率很高;旅游出口中,买卖双方一般采用预付或现付的方式结算;免受进口国关税壁垒的影响。这些都大大促进了旅游目的国的外汇收入。5.增加政府税收目前我国的旅游税收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国际旅游者获取的税收,另一方面来自旅游业的各有关营业部门。发展旅游,意味着增加国家旅游税收。,同时旅游还有能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功能、稳定社会、呈现太平盛世的功能。但旅游产生的影响并不总是积极正面的,消极反面的经济影响不容忽视。(二)旅游对经济的消极影响1.有可能引起物价上涨旅游会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但旅游带来的消费会引起接待地及相关行业哄抬物价,使人们生活成本提高。我国的假日经济使得旅游空前发展,物价水平也居高不下.进入2004年以来,这种上涨势头没有减速的迹象,6月、7月、8月的消费品物价上涨幅度连续三个月达到5%以上。上涨物价主要体现在与旅游密切相关的食品、居住、烟酒及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四类上涨,尤以食品上涨超过一成最为显眼。,2.有可能影响产业结构发生不利变化旅游的发展能给旅游接待地区带来营业收入、就业机会增长,有可能使接待地的产业偏重于发展旅游及与旅游有关的相关行业,从而忽略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如果一味注重短期经济效益而忽视本地区的经济特色和经济要求,势必会使产业结构向着不利的方向发展。3.过重依赖旅游业会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新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旅游业一旦受到冲击,会对扩大内需、调整结构、促进就业的经济政策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如SARS,战争或一些攻击事件都会影响旅游业的发展,使国民经济出现不稳定。据世界旅游组织(WTTC)统计,SARS期间,越南的旅游需求下降了4.9%;新加坡下降了13.4%;香港下降了10.4%;中国下降了13.4%。这些都给国民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二、旅游对社会的影响(一)积极影响1.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旅游由过去的度假、消遣、疗养、休息等单纯的游山玩水而逐渐向知识度假型方向发展,通过旅游活动达到领略异国、异地文化和文明,扩大阅历,增长知识,获取信息的目的。出游者“见多识广”,必会在很多方面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学习先进的知识,文明的行为举止。同时,出游者到大自然中去旅游审美,是认识美与享受美的一种高尚的活动。这些有助于整个民族的综合素质的提高。2.促进国内外科学文化技术的交流与了解出境游及国际旅游能推动旅游客源国与世界各国在经贸、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国际性的会议旅游、商务旅游以及其它各种专项旅游,已经成为扩大国际合作的重要媒体.,来自比较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旅游者可以给不够发达国家或地区带来比较先进的管理经验、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来自不够发达或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和地区的出游者则能够获得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体育等方面的信息,为扩大国际交流和合作提供客观依据。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我国以济身全球出境旅游消费前十位。中国出境市场增势强劲,既大大增进了中外人民之间的友谊了解,并对经贸、科技、文化等其他领域的合作带来影响。3.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产业的发展对人类文明的推进还表现在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上。旅游景观中积淀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各种古建筑的结构形式、建造工艺、图案雕饰等,都反映着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内涵.,发展旅游就是要以这些民族文化为基础,与其他旅游项目相结合,形成地方特色,吸引游客。因此旅游地自然就会在为旅游加入文化内涵时,处理好保护和开发的关系。4.有助于促进社会环境的改善发展旅游,首先要促进环境的保护,进一步促进环境的提升和改善。环境目标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良好的自然环境,二是友善的社会环境,三是浓郁的人文环境。其中,社会环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因素。一个旅游接待地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是构成吸引旅游者前往游览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要发展旅游产业,就要改善其社会环境。从这个角度说,改善社会环境是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前提之一。(二)消极影响,1.不良的“示范效应旅游对于民族特色比较浓郁的地方或地理位置比较偏远的旅游地,会带来不好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精神环境方面,异质的道德观念、价值体系、宗教形态、风俗习惯纷纷涌入,对原有的精神形态施加了影响.以至于有时人们甚至很难从生产生活方式上对不同民族的属性做出准确的判断,可以说这是物化的民族形态衰减的结果。2.干扰目的地居民的生活大量游客的涌入,造成旅游点过分拥挤,使人口密度增大、交通阻塞,造成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相对缩小。有些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还会造成目的地居民环境恶化。而且,由于旅游的发展,游客的进入,会使得物价上涨,居民生活成本提高。3.当地文化被不正当地商品化旅游的发展,造成对民族文化生态的冲击,这主要体现在民族文化的行为形态层次上。,如西部少数民族的习俗、节庆活动、行为规范与宗教仪式等具有一定的丰富性、多样性、乡土性、神秘性、审美性,这些特色民族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成为现代旅游的精髓,最能引起游客的兴趣。随着旅游的市场化操作和对经济利益追求,以及受民族文化生态物质形态改变的影响,旅游区内居民会对本民族的文化重新定位,改变其行为形态。而在一些民族旅游村内,民族文化的行为形态则完全是按照游客需求设计的,这不仅违背了民族旅游村设置的初衷,也扭曲了固有的民族文化,使行为文化与民族文化之间发生了断裂,失去内涵而无法延续,严重阻碍了民族文化精髓在代际间的传承。4.加速乡村城市化的进程本来乡村城市化是我国发展的目标之一,但旅游却使得乡村城市化进程出现不合理现象。,作为旅游的主体,对乡村的民俗文化进行深层次挖掘,是发展旅游的前提和基础,成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手段,在开发中应注重对原汁原味的乡村本色警醒保护,强化经营的特色和差异性,突出农村的天然纯朴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强调天然闲情和野趣,努力展现乡村旅游的魅力。“保护”更应作为贯穿发展乡村旅游是中的重要内容。但如果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没有对旅游地的性质特殊性,提出规划战略,和农业生态建设相匹配,经济发展与自然、文化相适应,势必会加速乡村城市化进程,带来种种问题。5.旅游对社会道德的不良影响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塞瑞娜在她的文化人类学一书中对旅游的消极影响做了极其深刻的分析,她认为“门户开放,新鲜空气进来了,苍蝇蚊子也要进来,人类的一些丑恶现象,诸如迷信、吸毒、赌博、卖淫、嫖娼、无节制的吃喝玩乐等也会沉渣泛起,甚至泛滥成灾。”,因此,我们在发展旅游时,面对别国文化的冲击,仍然应该秉承“弃其糟粕,取其精华”的精神。三、旅游对环境的影响(一)旅游对环境的积极影响1.使旅游接待地区的环境卫生得以重视和维持旅游会带来旅游目的地的城市的绿化、环境的净化和美化.旅游透明度高,通过到自然风景旅游区旅游,公众对环境问题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其次,游客必须能够在轻松舒适的环境下游览和体验城市风光、风情、历史和文化。这样就促使旅游接待地政府重视环境问题,下力气改善环境,搞好接待地卫生。2.使道路、交通运输服务灯基础设施得以改善和完善为了吸引游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接待地会采取措施改善和完善已有的基础设施,如河湖的疏浚、交通的顺畅等.,3.使休闲和娱乐场所及相关设施的数量得以增加,促进地区饮食、娱乐等第三产业的发展由于旅游是个综合性产业,既以其他部门的发展为基础,又能带动和促进其他部门的发展,旅游兴而百业兴,旅游的发展可以促使旅游接待地增加酒店餐饮休闲和娱乐场所,为旅游者提供良好的旅游环境和暂居条件,从而提高地方的知名度,促进经济的发展。4.使历史建筑和古迹遗址得到维护、恢复和修整所有旅游目的地的环境和文化遗产通常都是主要的吸引物.为发展旅游业,当地社区肯定会加强管理,维护,恢复这些旅游发展的基础。5.使珍稀动植物得到更好的保护植物园和动物园的建立,对保护珍稀动植物也有一定的人为意义。,6.促进了环境的改善,保护了当地的森林资源旅游,特别是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旅游活动,依赖于健康、完好的生态系统。为保持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决策者就必须下决心(或拨款)改善森林、水、空气和风景区的环境状况。旅游业的兴起,使得当地社区失去在林业和煤矿业方面生活机遇后,逐渐从旅游业和绿色食品生产中找到了新的经济发展机遇。而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区内游客数量和私人投资的增加为改善自然、历史和文化景区的管理提供了资金保证,促进森林、河流、湖泊、湿地、草原、火山、人文景观的维护、保护和恢复。(二)旅游对环境的消极影响1.旅游开发会破坏旅游地本来的正常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旅游景点的过度开发将会造成对周围野生生物的干扰,以致某些生物灭绝。保护区人口数量的季节性增加、车辆流动和废气排放都会对动植物本来宁静的生存环境带来干扰,对于处于繁育期的水禽造成影响,迫使成鸟弃巢,导致种群数量减少,破坏生态平衡。旅游开发还会破坏森林植被,使高纬度地区和山区易受水土流失,淤积河道的影响;湿地水位下降,使芦苇和水草干涸,增加了草原火险隐患,破坏了动植物区系。生态资源遭到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就会恶化。2.旅游开发会破坏旅游地本来的自然景观不当的旅游开发会对土地、植被造成损害,造成自然景观的消失,而且接待性污染、旅游接待设施的过度开发和建设,不和谐的建筑风格、建筑材料或设施规模,无处不在的索道也会产生负面的视觉影响,使当地原有的自然景观遭到破坏。风景名胜受到破坏,观赏价值就大打折扣。,3.旅游接待使接待地环境恶化为迎接游客,旅游接待地会配备能满足大批游客需求的设施,如宾馆、饭店、娱乐场所、商店、讲解中心、塔楼、寺庙,游客中心、温泉洗浴等。但有些旅游基础设施没有建在指定的服务区内或环境敏感区外,也没有配备污水、废水和固体废物收集和处理系统,从而污染水资源,并由此而引发公共卫生问题。而且景区超饱和的接待和游人不文明行为也会使得好好的风景区不堪重负,以致山河失色,环境恶化,大地水和空气的质量下降并使噪声增加;使人口密度增大、交通阻塞,造成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相对缩小;不当的旅游开发会造成噪声污染、水资源污染等环境问题。4.长期大量接待来访旅游者,会使当地历史古迹的原始风貌甚至其存在寿命受到威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师】期末模拟卷01【九年级上下全册】
- 2024保育员技师理论考试172题(附答案)
- 让垃圾分类演讲稿范文
- 饮用水安全应急预案
- 脚手架施工方案15篇
- 幼儿园班主任个人工作述职报告
- 煤矿实习总结范文
- 九年级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承诺书(35篇)
- 音乐活动总结
- 22.3 实践与探索 同步练习
- 物品放行单(标准模版)
- 引水隧洞洞身开挖与支护施工方案
- 成都锦里商街、宽窄巷旧城改造商业案例分析
- 外贸公司组织架构、岗位职责
- 人教版-高一至高三全部英语课文朗读与听力MP3链接
- 第4课 我来画棵“家庭树”第一课时 ppt课件
- ARMA算法整理
- 岛电SR中文说明书
- 地下水八大离子-阴阳离子平衡计算公式
- 部分轮毂的基本知识
- 小学数学六年级“24点”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