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高中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导学案2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湖北省武汉市高中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导学案2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湖北省武汉市高中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导学案2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第3课、宋明理学【学习目标】1.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导学提纲,归纳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能够对比分析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点。3.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正确评价宋明理学对后世的影响【重点难点】重点: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难点:宋明理学的历史评价。【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导学流程】陆王心学的内容-理学与心学的对比-评价宋明理学1、 基础感知阅读教材2、 深入学习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 陆九渊在陆九渊看来,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怎样才能把握“理”?材料一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心之本体,原是个天理,原无非理;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天理。材料二 知是心的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材料体现王守仁的哪些观点?思想核心是什么?分析程朱理学与陆王新学的区别。相同名称程朱理学陆王心学来源目的不同世界观方法论哲学范畴评价宋明理学材料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为生民请命、为天地立心”。材料二、雍正帝宣称:“若无孔子之教势必以小加大,以少陵长,以贱妨贵,尊卑倒置,上下无等,干名犯分,越礼悖义,所谓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其为世道人心之害,尚可胜言哉!”材料三、“海忠介有五岁女,方啖饵,忠介问饵从谁与?女答曰:僮某。忠介怒曰:女子岂容漫(随意)受僮饵?非吾女也,能即饿死,方称吾女。女即涕泣不饮啖。家人百计进食,卒拒之,七日而死。”材料四、14-18世纪,欧洲经过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洗礼,涌现出伽利略、牛顿、笛卡尔等杰出的自然科学家。西方李约瑟曾问过这样一个难题: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为什么近代以后远远落后于西方。结合上述四则材料,对理学进行评价。3、 迁移运用1、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圣人之道,悟性自足,不假外求。”该先贤是( )A 程颢 B朱熹 C王阳明 D董仲舒2、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侧面说明王阳明“求理”的途径是( ) A 圣人托梦 B内心自省 C行万里路 D读万卷书3、在鹅湖之会与陆九渊进行一场为时三天的辩论后朱熹写下过分水岭有感,诗日:“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这表明朱熹认为他的理学与陆九渊的心学( )A 南辕北辙 B大同小异C水火不容 D大异小同4、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讲一位老秀才之女因其夫病故便欲“寻一死路,跟着丈夫一处去”。对此,老秀才言:“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留名的事,我难道反阻挡你?”女儿死后,老秀才却心痛不已,“一路看着水色山光,悲悼女儿,凄凄惶惶。”作者此作意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