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九头鸟,下有湖北佬.doc_第1页
上有九头鸟,下有湖北佬.doc_第2页
上有九头鸟,下有湖北佬.doc_第3页
上有九头鸟,下有湖北佬.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起湖北人,人们一般会想起一句俗语:“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渐渐地,九头鸟也就成了湖北人的代名词。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一书中写这样道:“中国向有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之说,盖湖北人精明强悍,颇有胡椒之辣,犹不够刺激,尚须爆之以油,然后煞瘾之概,故譬之于神秘之九头鸟。”这段话概括了湖北人的性格,可谓十分形象。 人们为什么用“九头鸟”来形容湖北人呢?这得追溯到明朝宰相张居正。 张居正是湖北江陵人,在明神宗时官居宰相(首辅)之位。传说当时有九大御史联合参奏张居正,结果他不仅未被参倒,九大御史反被下狱;又传说张居正曾向皇帝保荐九个湖北籍监察御史,他们大公无私,革新政风,受到整饬的贪官污吏对他们恨入骨髓,咒骂“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于是,有个叫余远谋的文人专门作了首九头鸟歌:“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谁将此鸟比鄂人?齐东野语无稽才。为此与人结怨多,被人诅咒九头鸟。”由此看来,用九头鸟比喻湖北人,最初是含有贬义的。 那么,九头鸟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鸟呢?传说它是一只神鸟,本来有十个头,日夜鸣叫。周公厌恶它的声音,派人去驱赶猎杀,一连射了三箭也没射中。后来上天就派天狗来助战,天狗咬下了它的一个头,于是它就只剩下九个头了。它昼伏夜出,畏惧火光,血滴谁家,谁家遭殃。因此在最早的传说中,九头鸟乃是不祥之物。用它形容湖北人,无非是谓其狡猾、霸悍。 头其实是生命与意志的象征,鸟有九个头,意味着生命力的顽强和意志的坚韧。随着历史的发展,“九头鸟”逐渐演化成头脑灵活、聪明多智、敢于拼搏的代名词。 湖北人的祖先是楚人,楚人被中原地带的人视作“蛮夷”。然而,“蛮夷”有着强烈的独立意识和图强精神。荆楚先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不断开拓进取;楚庄王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充满了求变创新的精神;而“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则显示了楚人充满韧性的力量。楚人的后裔湖北人,继承了先祖的优良品性,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性格。 湖北人的脑子似乎特别好使。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说的是四个不同地方的人在一起比赛吹牛:河南人先说,河南有座少林寺,离天只有一丈一;随后的陕西人说,陕西有座大雁塔,离天只有八尺八;排在第三的四川人说,四川有座峨眉山,离天只有三尺三;湖北人最后说,湖北有个黄鹤楼,一半伸在天里头。你看,别人形容起来有个具体数字,而湖北人却独辟蹊径,进行了巧妙夸张。就是吹牛,湖北人的思维方式也与众不同,显得格外精明。 湖北人的精明,其实是一种人生智慧,是历练人生后的自保哲学,所以,湖北人不太容易吃亏。他们善于经营自己的小日子,历来过得比较滋润。可是真要遇到什么变故,湖北人也并不胆小怯弱。自古有“楚人尚武”的传统,虽然后来没有形成如燕赵慷慨之士般的豪放性格,但湖北人在骨子里还是深深浸染上了强悍与勇毅。湖北人英勇善战,敢于抛头颅、洒热血,仅红安一个县在当代就出了一百多位将军。1936年9月,当中国工农红军在陕北会师时,毛泽东曾对从湖北大地走出的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及红二十五军说:“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敌人四次围剿砍了你们四个脑壳,还有五个脑壳,九头鸟要翻天呢!”在平常生活中,哪怕是与人斗嘴,那嗓门高八度的必是湖北人,他也一定不会轻易服输的。但是,这种强悍有时也会过头,就变成了霸道,难免为人所诟病。 湖北人精明,自然也就多思,精神生活丰富,崇尚真性情。楚地艺术发达,其色调瑰丽,形象奇诡,想象丰富,手法明快,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那精湛的编钟,精美的帛画,无不显示着楚人对美的孜孜追求;早在两千多年前,恢恢楚辞华章,开启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及至唐代著名田园诗人孟浩然、明代的“*三袁”,皆是将世俗生活艺术化,崇尚心灵自由,追求洒脱处世。所以,湖北人于世俗的精明背后亦有脱俗的一面。唐代伟大诗人、湖北女婿李白在安陆写下了“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诗句。李白之狂,世人皆知,但他却自称是楚狂人。可见,他认为惟有楚狂人才狂得到位。历史上第一个嘲笑圣人孔子的人便是楚人,他对此推崇备至。湖北人精明但不狡诈,务实但不市侩,就是因为血液中流淌着真性情!与湖北人交朋友,谈到会意时,他会与你对酒当歌,一醉方休! 湖北人虽然精明,却并不圆滑,尤其在大是大非上有着坚定的信念。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钟仪为楚共王时期(公元前601年-前560年)郧邑的行政长官。他随军出征郑国,战败沦为俘虏。郑国把他转送给晋国当囚徒。两年后,晋景公见到钟仪,问道:“兵器库里那个头戴楚国帽子的人是谁?”随从回答说:“那人是郑国转送来的楚囚”。景公对这个被关押了两年,还仍然带着自己国家帽子的人十分感佩。他下令把钟仪释放出来,并立即召见,以示抚慰。晋景公问起他的家世,钟仪回答:“我的先祖是职业乐师。”景公当即要他奏乐,钟仪拿起琴,演奏起楚国的乐曲。景公有些不高兴地问:“你觉得楚共王这人怎样?”钟仪回答说:“这不是小人所能知道的。”拒不贸然评论自己的国君。晋国大夫文子知道后说:“这个楚囚,真是既有学问,又有修养,弹的是家乡调,爱的是楚君王,有诚有信,不忘根本。这样的人,应该放他回去,让他为晋楚两国修好起一些作用。”景公采纳了文子的意见,释放了钟仪。钟仪回到楚国后,如实向楚共王转达了晋国愿意与楚国交好的意愿,并建议两国罢战休兵。楚共王采纳了钟仪的意见,与晋国重归于好。钟仪那种大义凛然,不顾个人安危,深切怀念故国的爱国情操成为楚人的楷模,也深深地影响着湖北人,使他们充满了强烈的家国情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千湖之省”的湖北“十年淹九水”,以水为盛,若用“水”来形容湖北人的性格,也非常恰当。水之浩浩淼淼,水之坦坦荡荡,水之浪漫灵动,水之静谧闲适,水之知进识退,水之汹涌澎湃,以至水之桀骜不驯,无不在湖北人身上烙下深深的印记。湖北有个传统的娱乐项目赛龙舟。赛龙舟除了表达喜庆之外,还体现了“抢龙头”、“争第一”的价值追求。“抢龙头”是那么的惊心动魄:距终点一二米时,只见船头上的小伙子一个“鲤鱼打挺”,纵身一跃飞上“标台”,“夺下龙头”。其实,为了这最后的“一跃”,小伙子从小就要刻苦练习“武把子”。“抢龙头”把楚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意识张扬到了极致,把湖北人精明强悍的个性展示得淋漓尽致。 湖北人既豪爽又谨慎,既热情又小心,既善于经营世俗人生,又崇尚精神生活。他们可以披肝沥胆,无私助人,也可以小处计较,谨慎处世;他们可以争强好胜,兼济天下,也可以超然物外,独善其身。这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