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供热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工业园区供热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工业园区供热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工业园区供热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工业园区供热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XX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XX 1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概况城市概况 XXX市位于华北平原的东北部 海河流域下游 东临渤海 北 依燕山 西靠首都北京 地理坐标为北纬38 34 40 15 东 经116 43 118 04 南北长189km 东西宽117km 总面积约 11920平方公里 XXX市的自然资源较为丰富 目前已探明的金属 非金属矿资 源 燃料和地热资源有30多种 海洋资源主要有海盐 石油和鱼类 等 水资源含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 全年收水均30亿立方米 XX X主要自然条件如下 地质条件 XXX地区由太古界 元古界 古生界 中生界及新 生界地层组成 其在我国地质构造体系中 处于燕山纬向构造体系 与新华夏构造体系的交接部位 地震烈度为8度 地貌 XXX地貌特征为西北高 东南低 地貌类型可划分为山 地 丘陵 平原 海岸带四类 气候 XXX市介于大陆性与海洋性气候的过渡带上 属暖温带 半湿润季风型气候 四季分明 全市年平均气温为12 2 平均气 压1016 6毫巴 年平均无霜期为190天 年平均降水量为600mm 最 大冻土深度690mm 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9 采暖天数122天 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 0 9 全市平均风速为2 5m s 冬季多为偏 北风 寒冷 干燥 降水少 夏季多为东南风 高温 高湿 降水 集中 XXX是中国著名的老工商业城市 近代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经济 XXXXXX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XX 2 体系 1997年底 中央宣布了XXX城市的定位 即 XXX是环渤海地 区的经济中心 要努力建设成为现代化港口城市和我国北方重要 的经济中心 XXX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优势 按照中央对XXX城市 的定位 确定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 到2010年 力争把XX X市建设为现代化港口城市 成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地区 之一 第二节第二节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1 设计委托书 2 XXXXXX园区总体规划 3 XXX市XXX供热专项规划 4 XXXXXX园区供热规划 5 有关设计规范 规定 第三节第三节 供热区域简介供热区域简介 XXXXXX园区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 为XXXXXX的一部分 XXX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XXX 地处 XXX 市区的东北部 海河流域下游 占地 30 5 平方公 里 用地范围 东至唐津高速公路 南至杨北公路 西至津岐公路 北至津汉快速路及京津塘高速公路二线 详见附图一 它北临东 丽湖水库 东倚空港水库 规划用地距 XXX 市中心 20 公里 距塘 沽城区中心 17 公里 距泰达 9 公里 距京津城际铁路 6 公里 距 北京市 150 公里 其地理位置优越 XXXXXX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XX 3 第四节第四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XXX规划建筑面积约2000万m2 集中供热面积约1530万m2 其中产 业区生产用房占32 3 494万m2 办公及公共设施占44 3 678万 m2 住宅占23 4 358万m2 区内存在三类用热需求 冬季供暖 夏季集中空调和常年生产 生活用蒸汽 根据规划测算最大供热负荷约871MW 要满足如此大量的用热需求 目前在国家环保政策允许条件下 可采用的方式有三种 1 全区域采用统一集中供热 2 小区域集中供热 供冷 可使用清洁能源 电 天然气 轻柴油 为动力 3 各热用户自备热源 如 住宅可采用冷 暖空调 燃气炉等 企业和公建设施自备燃气 油 锅炉 方式2和方式3的优点是使用灵活 各用户可根据各自需要 设 置和使用自备热源 缺点 1 运行费用高 较以煤为燃料的集中供热运行费高2 3倍 2 管理费用增加 3 产业区内小烟囱林立 是必影响产业区整体景观形象 同 时造成一定程度的空气污染 全区域集中供热 将热源建在产业区以外 对产业区的环境和 景观不产生任何影响 由于热源规模较大 以煤为燃料时可采用较 XXXXXX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XX 4 复杂的环保设施 使对外排放达到环保要求 因此热源动力可使用 价格较低的煤 使各热用户的用热成本较低 同时免去了自备热源 的运行管理负担 XXX根据其总体规划 将建成代表21世纪城市新形象的城区 经济发达 环境优美 具有优良的投资环境和居住环境 为实现总体规划的目标 产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七通一平 是基本条件和保证 其中集中供热工程则是体现新城市形象 保证 产业区环境优美 空气洁净 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居住环境和基 本保证 根据 XXX市XXX供热专项规划 XXXXXX园区供热规划 XXX 所处区域中远期由区域西部约2公里的规划热电厂为热源 近期需建 区域供热锅炉房满足其供热需要 XXX集中供热工程的建设是必不可 少的 另外 目前XXX约400万平方米的起步区已开始建设 2009底需 供暖 区域内道路正在建设 集中供热工程作为一项基础设施也应 尽快实施 XXXXXX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XX 5 第五节第五节 建设内容和规模建设内容和规模 1 供热方式 根据XXXXXX热用户性质和用热需求 确定其供热方式如下 供热流程示意图供热流程示意图 2 建设范围 本项目建设范围为 1 区域锅炉房 2 一级热水管网 3 小区热力站 3 建设内容和规模 1 建设规模 根据供热规划 本项目供热区域30平方公里 供热面积约1530 万平方米 供热负荷871MW 2 建设内容 区域锅炉房 热源厂 一座 供热能力280MW 装机4x70MW 工程投资约 13286 59万元 小区热力站 常年热用户采暖热用户生活热水用户集中空调用户供暖热水管 网 生活热水管 网 冷 热水管 网 一级热水管 网 集中空调机组热源厂 XXXXXX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XX 6 一级热水管网 37 43公里 DN1400 DN200 供热能力 857MW 工程投资约 23171 87万元 热 力 站 85座 供热能力871MW 工程投资约 13679 7万元 调度中心 881 96万元 合计工程总投资约 5 10亿元 一类费 第六节第六节 主要技术原则主要技术原则 1 根据国家及XXX市现行设计规范和要求进行设计 2 合理布局 考虑产业区的建设周期 统一规划设计 分段 建设 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3 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 使供热 系统达到经济运行 节约能源 维护方便 运行可靠 便于管理 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4 热水管网预热无补偿直埋敷设 第八节第八节 工作经过工作经过 XXXXXX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由XXXXXX能源有限公司组织 XXXXXX编制完成 第九节第九节 工程实施进度工程实施进度 根据产业区发展规则和对产业区开发建设进度的预测 确定XX XXXXXX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XX 7 XXXX供热面积发展如下 2008年20万m2 2009 2011年达到405万m2 一期工程 2012 2015年达到905万m2 二期工程 2016 2020年达到1530万m2 三期工程 本项目建设期较长 供热负荷可变性较大 特别是工业负荷无 法准确预测 本项目的建设规划和进度既要与产业区开发进度相配合 也要 充分考虑预测热负荷与实际供热负荷出现较大误差时的风险控制 因此本项目的实施原则是 统一规划 分期设计 分步实施 1 区域锅炉房 热源厂 热源厂为一期配套项目 设计和土建一次完成 主要设备安装 分三年完成 1 2009年 4 70MW锅炉房一座及配套设施的设计及全部土建 工程完成 安装2x70MW锅炉及配套设备 供热能力140MW 2 2010年 安装1x70MW锅炉及配套设备 增加供热能力70MW 3 2011年 安装1x70MW锅炉及配套设备 增加供热能力70MW 至2011年底工程全部完成 形成供热能力280MW 供热面积约4 00万平米 注 二 三期工程热源由规划热电厂提供 不在本项目范围内 2 管网 小区热力站 主干网采用分段设计并实施 支线网与地块开发相配合 开发 XXXXXX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XX 8 一块 设计实施一段 2009 2011年一期工程 完成起步区及周边区域 热源厂供热 范围 主干管及支线设计 施工 区域内小区热力站设计 施工 实现供热面积约400万平米 2012 2015年二期工程 完成热电厂供热系统主干管及在建区 域支线设计 施工 在建区域小区热力站设计 施工 实现新增供 热面积约500万平米 2016 2020年三期工程 完成全部剩余项目设计 施工 实现 新增供热面积约630万平米 至2020年底工程全部完成 形成供热能力857MW 供热面积约1 530万平米 XXXXXX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XX 9 第二章 供热负荷 第一节第一节 供热负荷预测说明供热负荷预测说明 根据 XXX 总体规划 区内预计有三部分供热负荷 1 冬季供 暖负荷 2 夏季制冷负荷 3 常年生产 生活负荷 1 冬季供暖负荷 供暖负荷根据产业区规划建筑面积进行预测 包括住宅 公建 产业区三部分 由于集中供暖较其它供暖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 产 业区内绝大多数建筑物都会使用集中供暖系统 因此以规划建筑面 积为依据预测供暖负荷应是较为准确的 供暖期以 122 天计 2 夏季制冷负荷 1 居民住宅的空调需求较为分散 目前尚不具备设置大面 积集中空调的条件 因此本项目不考虑这部分负荷 但本设计供热 系统具备此供热能力 2 XXX 内将有大量商业金融 行政及会展 教育及科研等公 用建筑 这些公建不仅冬季需要供热 而且夏季需要集中供冷 解 决公建夏季集中供冷可采用两种方式 一是利用冬季供热管网 由 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供应高温热水进行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集中供 冷 二是采用燃气直燃机或地 水 源热泵系统集中供热 供冷方 案 具体的实施步骤是 在高新区起步阶段或建筑物成片率较小且 分散 可先采用清洁能源对建筑物冬天集中供热 夏天集中供冷 如利用地 水 源热泵 燃气直燃机等装置 待高新区需要供冷的 建筑物连片并且建筑面积具有一定规模时 可利用热电厂或区域锅 炉房一次网在夏季供应高温热水进行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集中供冷 XXXXXX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XX 10 并将原有的清洁能源供热 供冷装置作为调峰冷 热源 因此本项 目不考虑夏季制冷负荷 3 生活热水负荷 目前 XXX 生活热水负荷量及分布情况无法较准确估计 是否具 备大面积集中供生活热水的条件无法确定 因此本项目不考虑生活 热水负荷 XXX 的建筑生活热水可按以下方案解决 对工厂类的研发产业 需设置生产用蒸汽的企业 可用生产蒸汽的热源同时解决生活热水 对商业金融 教育科研等公建的生活热水 可由燃气直燃机或地 水 源热泵系统在供热 供冷的同时供应生活热水 居住建筑的 生活热水可由太阳能 电或燃气热水器分户解决 对具备大面积集中供生活热水的区域 可利用城市集中供热 系统提供热源实现集中供生活热水 4 工业热负荷 工业热负荷主要指生产用蒸汽 根据 XXX 的规划布局方案 区 内将有研发产业 包括生物技术与创新药物类 纳米与新材料类 高新信息技术类等 这些研发产业使用生产用蒸汽的几率不大 即 使有生产用蒸汽负荷 蒸汽用户点也会很分散 每个热用户的蒸汽 用量估计不会太大 考虑到生产和输送蒸汽的经济性 分散的蒸汽 用户可采取燃气 电等小型热源解决 本项目不考虑大型热源集中 供应生产用蒸汽 5 供热负荷 综上所述 本项目设计供热负荷仅为冬季供暖负荷 在系统布 置上考虑增加夏季制冷负荷及生活热水负荷的可能性 XXXXXX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XX 11 6 说明 XXX 开发以出卖土地为主 投资方自行进行建设 目前产业区 刚起步 投资方将会建设何种企业 对供热需求如何 很难准确预 测 集中供热项目做为基础设施需先期投入 对供热负荷的预测直 接影响供热企业的经济效益 本可研报告对供热负荷预测的依据是 1 XXX 总体规划 2 XXX 供热规划 3 与 XXX 管委会进行的交流 4 参考我市其它开发区的经验 在供热负荷取值上采取 1 影响确定供热规模的数值取偏大值 以保证供热系统在 设计实施时留有足够的扩建余地 2 影响经济效益分析的数据取保守值 提出在较不利条件下 该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 以使投资方对该项目的经济性有较好的了 解 第二节第二节 供暖热负荷指标供暖热负荷指标 建筑物供热指标根据其所在地区气象条件 建筑物用途 建筑 物护围结构保温性能 建筑物高度等条件确定 城市热力网设计 规范 CJJ34 2002 提出的已采取节能措施的建筑物供暖指标取值范 围为 住宅 40 55W M2 XXXXXX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XX 12 居住区综合 500 70W M2 普通公建 50 70W M2 大型公建 80 150W M2 XXX 内住宅以多层建筑为主 公建以多层办公楼 商场 学校 等建筑物为主 产业区以多层厂房为主 XXX 的各类建筑物均为新建 根据国家节约能源政策和三步节 能设计标准以及 XXX 市 XXX 供热专项规划 2006 2020 年 并 结合 XXX 市的实际情况 本项目热指标取值如下 民用住宅 40 w 公用建筑 60 w 工业厂房 65 w 综合指标 56 w 第三节第三节 采暖面积测算采暖面积测算 核算供热面积是确定城市集中供热负荷的重要依据 根据 XXX 各功能区地块的用地属性的面积 若按照起步区各用地容积率测算 则高新区规划建筑总面积为 2000 万 如果参考 XXX 经济技术开 发区 XXX 华苑科技产业园区等已建成的类似项目容积率测算 测 算出高新区规划建筑总面积为 1530 万 详见表 2 1 考虑到高 新区规划采暖面积将有一部分公建采用燃气或地热等清洁能源供热 供冷 并且将有部分工业用房不采暖 当选用起步区容积率测算 出的建筑面积 2000 万 乘以 0 75 左右的折算系数 则 XXX 规 划面积与参考已建成的类似项目容积率测算出来的面积 1530 万 将是一致的 因此 XXX 由市政管网集中供热的规划建筑面积按 XXXXXX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XX 13 1530 万 作为采暖建筑面积进行测算是可行的 XXXXXX 规划采暖面积统计表规划采暖面积统计表 表表 2 12 1 序号建筑类别 用地面积 万 按起步区容积率 万 按类似项目容积率 万 1 研发产业 1331 0 931237 0 37494 2 公建 263 1 4360 2 5678 3 居住 348 1 24101 0358 4 合计 1942 20001530 第四节第四节 供热负荷供热负荷 1 供热负荷 根据 XXX 总体规划面积 预测取值指标及热负荷指标 建筑物 供热负荷如下 住 宅 358 万 m2 40 W m2 143 20MW 公 建 678 万 m2 60 W m2 406 80MW 产业区 494 万 m2 65W m2 321 10MW 合 计 871 1MW 附 各地块热负荷统计表 表 2 2 XXXXXX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XX 14 XXXXXX 建筑面积及采暖热负荷统计表建筑面积及采暖热负荷统计表 表表 2 22 2 用地面积 公顷 建筑面积 万 m2 热力站 编号 地块 编号 主导属性 地块热力站 容积率 地块热力站 综合采暖热指标 W m2 采暖热负荷 MW 13 商业金融 9 40 9 40 2 523 523 556 613 30 1 研发 23 17 0 368 3456 6 2 5 研发 24 19 47 36 0 368 71 17 05 56 6 9 65 34 商业金融 6 58 6 58 2 516 4516 4556 69 31 42 研发 5 72 5 72 0 362 062 0656 61 17 56 研发 11 44 11 44 0 364 124 1256 62 33 69 研发 22 47 22 47 0 368 098 0956 64 58 78 商业金融 10 00 10 00 2 5252556 614 15 87 商业金融 6 77 6 77 2 516 9216 9256 69 58 9 12 1 商业金融 9 60 9 60 2 5242456 613 58 10 12 2 商业金融 9 60 9 60 2 5242456 613 58 1113 商业金融 5 38 5 38 2 513 4513 4556 67 61 14 研发 12 00 0 364 3256 6 12 16 研发 12 06 24 06 0 364 34 8 66 56 6 4 91 1315 商业金融 6 84 6 84 2 517 117 156 69 68 1418 住宅 公建 20 02 20 02 120 0220 0256 611 33 XXXXXX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XX 15 热力站 编号 地块 编号 主导属性 用地面积 公顷 容积率 建筑面积 万 m2 综合采暖热指标 W m2 采暖热负荷 MW 地块热力站地块热力站 1517商业金融10 90 10 90 2 527 2527 2556 615 42 22 研发 12 75 0 364 5956 6 23 研发 11 42 0 364 1156 6 24 研发 10 17 0 363 6656 6 16 25 研发 10 53 44 87 0 363 79 16 15 56 6 9 15 26 研发 15 00 0 365 456 6 27 研发 13 14 0 364 7356 6 28 研发 18 92 0 366 8156 6 17 29 研发 10 75 57 81 0 363 87 20 81 56 6 11 78 30 研发 10 86 0 363 9156 6 35 研发 8 14 0 362 9356 618 36 研发 9 22 28 22 0 363 32 10 16 56 6 5 75 31 研发 9 67 0 363 4856 6 32 研发 9 42 0 363 3956 6 33 研发 9 03 0 363 2556 6 19 34 研发 9 31 37 43 0 363 35 13 47 56 6 7 63 XXXXXX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XX 16 热力站 编号 地块 编号 主导属性 用地面积 公顷 容积率 建筑面积 万 m2 综合采暖热指标 W m2 采暖热负荷 MW 地块热力站地块热力站 37 研发 8 94 0 363 2256 6 38 研发 9 50 0 363 4256 6 39 研发 8 67 0 363 1256 6 20 40 研发 9 28 36 39 0 363 34 13 1 56 6 7 41 45 研发 14 81 0 365 3356 6 46 研发 23 56 0 368 4856 6 47 研发 23 81 0 368 5756 6 46 1 研发 6 83 0 362 4656 6 21 47 1 研发 6 11 75 12 0 362 2 27 04 56 6 15 31 2210 研发 18 47 18 47 0 366 656 6556 63 76 48 研发 21 28 0 367 6656 6 23 49 研发 15 78 37 06 0 365 68 13 34 56 6 7 55 2411 商业金融 4 50 4 50 2 511 2511 2556 66 37 2520 商业金融 10 23 10 23 2 525 5825 5856 614 48 2619 住宅 公建 14 06 14 06 114 0614 0656 67 96 2752 商业金融 8 12 8 12 2 520 320 356 611 49 2857 商业金融 7 54 7 54 2 518 8518 8556 610 67 XXXXXX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XX 17 热力站 编号 地块 编号 主导属性 用地面积 公顷 容积率 建筑面积 万 m2 综合采暖热指标 W m2 采暖热负荷 MW 地块热力站地块热力站 2958商业金融7 39 7 39 2 518 4818 4856 610 46 53 商业金融 6 92 2 517 356 6 30 54 商业金融 4 56 11 48 2 511 4 28 7 56 6 16 24 3156商业金融8 37 8 37 2 520 9320 9356 611 85 3255住宅 公建14 31 14 31 114 3114 3156 68 10 50 住宅 公建 13 48 113 4856 6 33 51 住宅 公建 13 54 27 02 113 54 27 02 56 6 15 29 3421商业金融10 14 10 14 2 525 3525 3556 614 35 61 研发 14 81 0 365 3356 6 62 研发 11 89 0 364 2856 6 63 研发 14 81 0 365 3356 6 35 64 研发 12 42 53 93 0 364 47 19 41 56 6 10 99 59 研发 20 53 0 367 3956 6 36 60 研发 21 00 41 53 0 367 56 14 95 56 6 8 46 41 研发 12 22 0 364 456 6 37 42 研发 13 03 25 25 0 364 69 9 09 56 6 5 14 XXXXXX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XX 18 热力站 编号 地块 编号 主导属性 用地面积 公顷 容积率 建筑面积 万 m2 综合采暖热指标 W m2 采暖热负荷 MW 地块热力站地块热力站 43 研发 8 67 0 363 1256 6 38 44 研发 8 67 17 34 0 363 12 6 24 56 6 3 53 65 研发 9 39 0 363 3856 6 66 研发 11 25 0 364 0556 6 67 研发 10 89 0 363 9256 6 68 研发 13 50 0 364 8656 6 69 研发 10 89 0 363 9256 6 39 70 研发 10 75 66 67 0 363 87 24 56 6 13 58 4073 研发 81 03 81 03 0 3629 1729 1756 616 51 4172 研发 24 92 24 92 0 368 978 9756 65 08 4274 研发 26 31 26 31 0 369 479 4756 65 36 4375 住宅 公建 20 20 20 20 120 220 256 611 43 4476 商业金融 6 70 6 70 2 516 7516 7556 69 48 45 90 1 商业金融 6 54 6 54 2 516 3416 3456 69 25 46 90 2 商业金融 6 54 6 54 2 516 3416 3456 69 25 47 91 1 商业金融 6 78 6 78 2 516 9516 9556 69 59 48 91 2 商业金融 6 78 6 78 2 516 9516 9556 69 59 XXXXXX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XX 19 热力站 编号 地块 编号 主导属性 用地面积 公顷 容积率 建筑面积 万 m2 综合采暖热指标 W m2 采暖热负荷 MW 地块热力站地块热力站 49 77 1 商业金融 6 13 6 13 2 515 3215 3256 68 67 50 77 2 商业金融 6 13 6 13 2 515 3215 3256 68 67 5178 住宅 公建 23 23 23 23 123 2323 2356 613 15 5279 研发 20 19 20 19 0 367 277 2756 64 11 80 研发 26 58 0 369 5756 6 53 82 研发 21 28 47 86 0 367 66 17 23 56 6 9 75 81 研发 23 17 0 368 3456 6 54 83 研发 18 69 41 86 0 366 73 15 07 56 6 8 53 84 研发 21 28 0 367 6656 6 55 85 研发 12 14 33 42 0 364 37 12 03 56 6 6 81 5687 商业金融 12 18 12 18 2 530 4530 4556 617 23 88 研发 11 50 0 364 1456 6 57 89 研发 21 28 32 78 0 367 66 11 8 56 6 6 68 5886 商业金融 6 14 6 14 2 515 3515 3556 68 69 71 住宅 公建 9 35 19 3556 6 59 92 住宅 公建 15 05 24 40 115 05 24 4 56 6 13 81 6093 商业金融 6 17 6 17 2 515 4315 4356 68 73 XXXXXX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XX 20 热力站 编号 地块 编号 主导属性 用地面积 公顷 容积率 建筑面积 万 m2 综合采暖热指标 W m2 采暖热负荷 MW 地块热力站地块热力站 6194 商业金融 6 46 6 46 2 516 1516 1556 69 14 6297 商业金融 10 20 10 20 2 525 525 556 614 43 63113 商业金融 3 81 3 81 2 59 539 5356 65 39 111 住宅 公建 21 32 121 3256 6 64 112 住宅 公建 5 81 27 13 15 81 27 13 56 6 15 36 95 商业金融 6 43 2 516 0856 6 65 96 商业金融 5 25 11 68 2 513 13 29 2 56 6 16 53 66 117 1 住宅 公建 19 02 19 02 119 0219 0256 610 77 67 117 2 住宅 公建 19 02 19 02 119 0219 0256 610 77 68118 住宅 公建 19 68 19 68 119 6819 6856 611 14 69116 商业金融 12 00 12 00 2 5303056 616 98 70 114 1 商业金融 6 24 6 24 2 515 615 656 68 83 71 114 2商业金融 6 24 6 24 2 515 615 656 68 83 XXXXXX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XX 21 热力站 编号 地块 编号 主导属性 用地面积 公顷 容积率 建筑面积 万 m2 综合采暖热指标 W m2 采暖热负荷 MW 地块热力站地块热力站 72115 商业金融 11 57 11 57 2 528 9328 9356 616 37 73119 住宅 公建 12 00 12 00 1121256 66 79 74120 住宅 公建 20 50 20 50 120 520 556 611 60 121 研发 21 17 0 367 6256 6 121 1 研发 7 31 0 362 6356 6 75 121 2 研发 5 83 34 31 0 362 1 12 35 56 6 6 99 98 研发 16 75 0 366 0356 6 99 研发 13 64 0 364 9156 6 100 研发 11 00 0 363 9656 6 76 101 研发 13 67 55 06 0 364 92 19 82 56 6 11 22 102 研发 12 58 0 364 5356 6 103 研发 13 33 0 364 856 6 104 研发 11 11 0 36456 6 77 105 研发 12 89 62 16 0 364 64 22 38 56 6 12 67 XXXXXX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XX 22 热力站 编号 地块 编号 主导属性 用地面积 公顷 容积率 建筑面积 万 m2 综合采暖热指标 W m2 采暖热负荷 MW 地块热力站地块热力站 106 研发 12 25 0 364 4156 6 107 研发 24 47 0 368 8156 6 108 研发 17 39 0 366 2656 6 109 研发 19 75 0 367 1156 6 78 110 研发 14 03 75 64 0 365 05 27 23 56 6 15 41 79123 住宅 公建 23 52 23 52 123 5223 5256 613 31 80124 住宅 公建 22 28 22 28 122 2822 2856 612 61 135 研发 23 47 0 368 4556 6 136 研发 16 39 0 365 956 681 137 研发 18 83 58 69 0 366 78 21 13 56 6 11 96 125 研发 27 22 0 369 856 6 82 126 研发 19 31 46 53 0 366 95 16 75 56 6 9 48 83122 住宅 公建 11 87 11 87 111 8711 8756 66 72 131 研发 9 72 0 363 556 6 132 研发 10 42 0 363 7556 6 133 研发 22 58 0 368 1356 6 84 134 研发 8 89 51 61 0 363 2 18 58 56 6 10 52 XXXXXX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XX 23 热力站 编号 地块 编号 主导属性 用地面积 公顷 容积率 建筑面积 万 m2 综合采暖热指标 W m2 采暖热负荷 MW 地块热力站地块热力站 127 研发 24 14 0 368 6956 6 128 研发 14 00 0 365 0456 6 129 研发 9 31 0 363 3556 6 85 130 研发 23 92 71 37 0 368 61 25 69 56 6 14 54 合计 2014 20 1530 42 866 23 XXXXXX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XX 24 2 供热负荷曲线 为了便于对区域供热方案的技术经济性进行分析 需要绘制采 暖热负荷延时图 以此表示出各个不同室外温度下 采暖热负荷的 大小以及整个采暖季的累积耗热量 根据 XXX 地区采暖季不同室外 温度间隔出现的小时数 利用采暖热负荷计算公式 可以计算出相 应的室外温度下的采暖耗热量 并由此可以绘制出采暖热负荷曲线 XXX 全年热负荷表详见表 2 3 XXX 全年累计采暖热负荷曲线详见图 2 1 XXXXXX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XX 25 XXXXXX 全年热负荷统计表全年热负荷统计表 表表 2 32 3 小时热负荷总热负荷 序号 室外温度 室外温度延续 小时数 MWMWGJ 1 55832 25268419 37037112391 3404608 5 34262451 62963118327425977 1 43253483 888889122423 9440726 52245516 148148126456 3455242 7 61237548 407407129972 6467901 2 70228580 666667132392476611 2 8 1217612 925926133004 9478817 7 9 2207645 185185133553 3480792 10 3195677 444444132101 7475566 11 4181709 703704128456 4462442 9 12 5166741 962963123165 9443397 1 13 6147774 222222113810 7409718 4 14 7122806 48148198390 74354206 7 15 878838 74074165421 78235518 4 16 9122871106262382543 2 17 合计 29289677 7777817761306394069 18 供暖小时数 2928 平均热负荷 606 6019 19 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 2039 185185 冬季采暖负荷是根据采暖期中不同室外温度下的热负荷和该温 度的延时小时数来绘制热负荷曲线 XXX 市冬季采暖时间为 11 月 15 日 3 月 15 日 共计四个月时间 因此它也是明显的季节性负 XXXXXX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XX 26 荷 XXXXXX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XX 27 第三章 供热系统 第一节第一节 供热介质的选择供热介质的选择 选用何种供热介质应以满足热用户需求为基本依据 本项目供 热负荷为冬季供暖负荷 同时考虑夏季空调负荷及生活热水负荷的 可能性 冬季供暖负荷及生活热水负荷可使用低品位的供热介质 热水 空调负荷也可用低于 130 的热水解决 选择以高温热水为供热介质 供热系统相对投资较低 便于运 行管理和维护 供热安全可靠 经济性较高 因此本可研提出应以 热水为供热介质 第二节第二节 供热参数供热参数 大面积集中供热其供热参数的确定是个系统工程 直接影响到 一级网 二级网的布置和敷设方式 换热器的选型 定压方式以及 建筑物供暖系统的设计方式 本设计认为供热参数的确定首先以保证用户使用和便于安全输 送为依据 应在综合经济效益最佳且实际工程便于实施的基础上保 证关键环节的设计要求 并应满足国家的能源政策和设计规范 本设计供热参数的选取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 管网敷设方式 本工程热水管网的敷设方式为直埋敷设 此种敷设方式 特别 是采用预热无补偿直埋敷设方式受介质温度的影响很大 介质温度 越高 管道承受的应力就越大 因此对管材的要求 施工条件 施 工质量的要求就越高 造价就越高 同时对系统的管理水平要求越 XXXXXX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XX 28 高 2 管材 目前我国国产普通直埋聚氨脂保温管 CT T114 2000 连续使 用温度为 120 偶然峰值温度 140 改性聚氨脂保温管 聚异 尿氢酸脂 使用温度为 140 但价格略高 5 10 3 经济性 供热温差越大 相对设备费用就越低 4 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系统运行的最高温度对其安全性 可靠性有重大影响 温度过 高是必大大降低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XXX 市大型集中供热锅炉 房的最高供热温度均选取在 115 130 之间 但实际在此温度上的 运行经验却很少 5 满足用户要求 本项目用户为热力站 制冷站 入口水温 120 即可满足 用户要求 本项目最远输送距离约 8 公里 在管道沿程热损 100w m 条件下 管线最不利环路热损 0 80MW 在管道平均负荷 10 时 供热介质 热水 温降不大于 5 考虑上述因素 本项目供热参数为 一级管网 供水 130 回水 70 温差 60 二级管网 供水 85 回水 60 温差 25 当末端装置为低温地板采暖或风盘热用户 供回水温度为 60 50 换热器 高温端温差 45 低温端温差 10 建筑物 采暖设计温度 供水 85 回水 60 XXXXXX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XX 29 一级热水管网二级热水管网 第三节第三节 供热系统供热系统 1 供热方式 本设计采用的供热方式为间供式 以规划热源厂为热源 一级 热力站 沿市政道路敷设一级热力管网 高温热水管网 至各区 域二级热力站 小区内水 水换热站 在各区域内敷设二级热力 管网 低温热水管网 至区域内各热用户户内供暖设备 供热系统工艺流程如下 2 供热分区 XXX 为一个独立集中供热区 供热面积约 1530 万平方米 以规 划干路 路宽 30 米 形成的自然地块为一个供热小区 共划分 85 个供热小区 供热小区最大供热面积约 30 万平方米 最小供热面 积约 8 万平方米 待高新区制定出详细的建筑分区规划后 再根据 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供热小区热力站的规模及数量 市政供热管网 一级热力管网 将供热介质送至每个供热小区内二级热力站 每 个供热小区设置二级热力站及二级热力管网 形成一个独立的二级 供热系统 详见 XXX 供热分区示意图 第四节第四节 热源选择热源选择 1 规划热电厂 XXX 规划的热电厂主要是利用区外大型热电厂向该区域内供热 130 70 85 60 60 50 热源厂 一级热力站 二级热力站 水 水换热 热用户 XXXXXX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XX 30 热电厂选址初步确定在 XXX 的西部 在津岐公路以西建设一座大型 热电厂向 XXX 供热 热电厂的建设规模根据其周边的供热负荷确定 该热电厂供给 XXX 的热负荷原则上按高新区最终需要的设计热负荷 及热电厂经济的热化系数综合考虑 全区域内的供热设计热负荷 测算为 871MW 规划热电厂项目不在本项目设计范围内 2 规划区域锅炉房 由于热电厂在近两年内难以建成 根据规划 拟在 XXX 北部 汉港快速路以东 北环铁路与津汉快速联络线交接地块内 其占地 面积约需 50 亩 建设一座大型区域锅炉房 即调峰锅炉房 按 照热电厂经济热化系数及近几年 XXX 热负荷的需求量 确定该锅炉 房的容量 初步测算其容量为 4 70 MW 由该锅炉房向高新区起步 区及附近建筑供热 供热面积约 400 万平方米 待热电厂建成后 将此锅炉房与热电厂联网 用热电厂和调峰锅炉房联合向 XXX 供热 规划区域锅炉房项目为本项目设计范围 3 清洁能源供热 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建筑物供热供冷已成为全球有识 之士的共识 按照 XXX 市 XXX 供热专项规划 2006 2020 年 提 出的 XXX 不仅要做北方的经济中心 还要做北方的新能源利用以 及节能城市 的要求 为此 当热电厂和调峰锅炉房 区域锅炉房 还没有建成 或因其供热能力有限或其辐射不到的地块 XXXXXX 供 热的补充热源可以考虑使用清洁能源 如太阳能 燃气 地热等 现分别论述如下 a 太阳能 XXXXXX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XX 31 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 但目前因太阳 能的收集和利用品位还不高 存储太阳能亦比较困难 相对而言开 发利用单位能量的太阳能投资也较高 因此在现阶段太阳能还不适 合作为建筑采暖的热源 但可利用太阳能热水器解决建筑物生活热 水负荷 b 地热能 地表以下 6m 以下 地层温度相对恒定 冬季比地面上的平均 气温高出 20 左右 是很好的低温热源 夏季比地面上的平均气温 低 12 左右 又是较好的散热体 且土壤具有热容量大 可循环使 用热能等特点 开发地热资源可分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利用热泵装置开发浅层 土热壤的热能为建筑物供热 供冷 二是利用热泵装置开发浅井地 热水的热能为建筑物供热 供冷 三是利用深井水的热能为建筑物 冬季供热 并且可以利用热泵装置降低深井地热水排放温度扩大供 热面积 而且还可以在夏季与冷却塔联合使用 为建筑物供冷 XXX 地区低温地热资源丰富 分布广泛 按地温梯度 3 5 100m 划分 共有 10 个地热异常区 XXX 就处在黄庄地热异常区内 在我市已勘查评价的四个地热田之一的 XXX 地热田 仅孔隙性地热 储层的可采储量为 1004 万 m3 年 这些丰富的地热储量将为 XXX 建 筑物供热提供可靠的保证 按 XXX 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2004 2010 目前我市 鼓励开采的地热区为 1 新近系明化镇组热储层鼓励开采区 主要分布于宝坻区 南部 武清区北部和西部 津南区部分地区 大港区西南部 宁河 XXXXXX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XX 32 一汉沽北部 静海县部分地区 2 新近系馆陶组热储层鼓励开采区 主要分布于武清区外 围 津南区东部 大港区西部 汉沽区 宁河县大部分地区 宝坻 区南部 静海县东部和北部等地区 3 奥陶系热储层鼓励开采区 主要分布于东丽区部分地区 西青区西部 静海县 北辰区 津南区部分地区 宝坻区南部和宁 河 汉沽的大部分地区 4 寒武系热储层鼓励开采区 主要分布于市区东部和南部 东丽区部分地区 宁河 汉沽南部地区 津南区北部 宝坻区南部 5 蓟县系雾迷山组热储层鼓励开采区 主要分布于北辰区 东北部 西青区东南部 东丽区东部 津南区东部和南部 宝坻区 南部 静海县大部分地区 宁河 汉沽的西部和北部地区 采用热泵系统开发地热资源有以下优点 1 高效节能 热泵装置运行时 其能量输入和输出之比在 供热状态可达 1 3 以上 制冷状态为 1 5 左右 即使在部分负荷状 态下 也能高效运行 运行费用仅为传统中央空调的 40 60 2 安全可靠 无任何爆炸或燃烧隐患 地下换热器采用高 密度聚乙烯塑管 寿命长达 50 年 维修简易 费用低廉 3 用地面积小 无锅炉房 不需设置煤场和灰渣堆放场地 4 分区灵活 分区容易 设置灵活 各分区调节简单 个 别设备的故障 不影响其它区域的使用 5 环保零污染 不需锅炉房 也就没有燃煤污染 XXXXXX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XX 33 6 一机多用 既可供热 又可制冷 还可供应生活热水 7 投资合理 地源热泵的一次性投资虽较燃煤锅炉房高 但考虑到一套设备冬季供热 夏季供冷 其综合投资就不高了 目前 XXX 开发利用地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缺乏统一规划 难以实现地热资源优化配置 二是地热利用率低 排放温度高达 50 以上 三是地热水回灌率严重偏低 由于目前地热井开采量远 大于回灌量 引起热储层水位大幅下降 形成了水位下降漏斗区 造成资源开发极不合理 四是地热水水处理差 不少地热井利用因 防腐防垢差 造成系统严重锈蚀 导致跑水漏水严重 XXX 开发利用地热供热必须将以上问题妥善解决 否则 难以 保证地热可持续开发利用 c 燃气供热 燃气是一种优质清洁能源 它可作为燃料为建筑物供热 当它 作为城市集中供热的热源时 没有灰渣排放 烟尘污染等优点 但 目前天然气的价格制约了燃气向住宅领域的发展 京津地区不同燃 料集中供热运行数据表明 燃气供热的价格是燃煤供热价格的 2 3 倍 因此就目前 XXX 的经济水平还不宜大规模推广燃气供热 然而 对于一些特殊热用户 特别是需用蒸汽而外部蒸汽热源又难以到达 的用户 可以利用燃气作为补充热源 采用燃气作为燃料有以下几种利用方式 一是燃气模块锅炉供 热 它与燃煤锅炉原理一样 仅是燃料不同 二是直燃机组供热供 冷 冬季由燃气直燃机燃烧直接生产热水向用户供热 夏季由燃气 通过直燃机燃烧产生的蒸汽 再由蒸汽作为动力通过吸收式制冷设 备产生冷冻水向用户供冷 以上两种方式均可同时向用户供应生活 XXXXXX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XX 34 热水 三是分布式热电冷联产 以燃气热源的内燃机或燃气轮机作 为发动机的分布式供能系统 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