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大才中心学校 张秀安“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科学课上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形成结论”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无穷乐趣。下面就以声音的产生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一、 精心设疑,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动脑筋想问题。有人说好奇心是人类发展的最大推动力,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他们总有问不完的为什么,这种天性为小学科学教学搭建起了良好的平台。小学科学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小学科学课上研究的内容,通常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把学习任务转化为自主探究的愿望。 课的开始,老师利用所熟悉的声音提出问题,关于声音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此时学生会有很多要研究的问题,教师及时疏理出要研究的目标,导出新课。这样的是声音是学生随时地都能听得到的自然现象,学生比较熟悉,所以谈话导入新课非常有效。提出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多角度、多方法、多种物体探求出的声音怎样产生打下基础。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实验假设,促使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所谓假设,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将自然或实验室观察的结果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超越已有知识和当前观察结果的新的见解、看法。在教学声音的产生一课时,启发学生让实验桌上的物体发声, 不局限于桌上的几件物体,指一生演示(用橡皮筋套文具盒),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引出“振动”一词,接着再让第二生上前演示,其他物体发声观察现象。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物体发声时都在振动。由结论引发争议,小组讨论进行实验设计来证明这一结论的正确性。这一环节设计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大胆想象,勇于探索,自主学习。在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安排小组活动和组际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合作交往,促进探究的深入和交流。也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我表现机会,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的共同认识。反过来群体行为也影响学生个体的奋进和努力。三、验证结论,加深对所探究知识的理解。各小组根据计划,进行实验。学生的计划在实验中并不一定都可行,当学生在实验中遇到困难进行不下去的时候,老师应适时指导。教师抓住有液体或气体发声的例子指生上前演示证明液体、气体发声也要振动。这一部分的设计改变了课本中只用气体实验来验证的过程,把液体实验移到第三部分验证结论中,这样让学生很自然地按气、液、固三态来分析物体声音是振动产生的。四、质疑问难,进一步验证探究结论。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只是实验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高质量的问题则是观察力敏锐的具体表现,是一个极大的创造,质疑不仅是思维的开始,正确的质疑往往还是成功的开始,所以教学时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建立新型、民主、互动、共学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竞争、不盲从的学习气氛,创设充满矛盾和疑问的问题情境,充分激发每个学生无限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深入思疑,敢于创新。每个人对学习内容都有不同体验和独立思考后的不同见解,教师要正确的对待学生的奇思怪想和异想天开,要通过学生这些“幼稚”的想法看到背后是创新的闪光点和无穷的潜力。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物体的热胀冷缩”时,许多学生都举出了生活中热胀冷缩的例子:修铁路时每隔一段要留一条缝隙,水烧开了会溢出,架设的电线夏天会下坠,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里又会鼓起来,这时,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不是所有的物体都热胀冷缩,有的物体不但不热胀冷缩,反而冷涨热缩”,这个问题对我触动很大,对此我并没有采取简单的否认态度,而是鼓励他继续往下说,他接着说:“水结成冰体积不但不会缩小,反而会增大”。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听后都表示赞成,议论纷纷:“是呀,冰吸热变成水,体积反而又变小了。”“难道热胀冷缩原理不对?”。这时我表扬这位同学: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好、很有创见,说明你对问题的思考很深入、很透彻,值得大家学习,但我们说的热胀冷缩原理一般是指物体的状态没有改变这一条件下成立的,你所说的这种情况物体的状态已经发生了改变,这个问题留着我们课后再一起来讨论吧。这种创造性思维不正是我们教师所希望的吗?所以我们要以宽容之心去善待孩子们的各种不同见解,去激发学生点燃起创新的火花。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都要及时肯定,即使有的不是本堂课研究的内容,也不能置之不理,而应创造条件让学生课后继续研究,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养成自主探究问题的习惯,使学生受益终身,反之,则会熄灭孩子们刚点燃起的热情、自信、创新的火花。为了确保结论的可靠性,设计一个“反面”验证的实验,让物体的振动立即停止,声音会怎样?生独自来尝试一下,然后谈观察到的现象。这样是为了更进一步验证“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结论的正确性。五、 巩固训练,遵循探究式的原则验证结论的准确性。儿童要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必须通过亲身的实践和行动,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否则就失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义。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教师所做的是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科学知识的实践机会,做好引路人。如:教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一课时,教师指着讲台上摆着的各种能发声音的材料:锣、鼓、音叉、橡皮琴、铁盒、钢管,问:“这些物体就这样放在这里不动,它们能发出声音吗?”学生个个回答:“不能。”于是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去摆弄这些材料,直至能发出声音为止。同学们兴高采烈,个个动手,有的去敲,有的去打,有的去弹,在这些材料发出了高低强弱不同的声音后,同学们一致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提问:生活中你还见过有关物体发声的实例吗?这样选择与实际生活有关的习题,把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起着十分很重要的作用。 实践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能力之一,许多情况下,没有实践能力就无法将科学探究进行下去,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发展学生的观察、实验、制作等动手能力,更能促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热情鼓励、精心诱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实践操作过程,促使他们手、眼、脑、口多种感官并用,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建立正确清晰的表象,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去,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模式,因此,科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片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天地,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学生才能真正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六、 归纳总结,积极评价,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教师引导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知识进行评价并进行自评,课后让学生利用“声音产生”的原理自己构思一个小发明、小创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武汉学院《微生物生理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控制电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湛江市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理综化学试题
- 基础辐射安全培训
- 2025综合布线系统安装合同范本
- 2025标准自建房施工合同模板
- 2025国际建筑工程分包合同范本
- 2025版短期劳动合同范本下载
- 2025广东房屋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存量房买卖合同范本及司法解释
- 向中学生介绍3D打印课件
- 带螺纹圆桶注射模设计
- 互联网营销师(直播销售员)三级技能考核卷评分标准
- 新生儿硬肿症-课件
- 新闻采访与写作-马工程-第四章
- 高中学生历城二中推荐生自荐信
- 顶管工程顶进记录表
- 历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专业类)初赛试题统计分析
- 过账合同范本
- (中职中专)汽车修理基本技能完整版课件汇总全书电子教案(最新)
- 战略管理教学ppt课件(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