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学案 诗词鉴赏之意境专题.doc_第1页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学案 诗词鉴赏之意境专题.doc_第2页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学案 诗词鉴赏之意境专题.doc_第3页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学案 诗词鉴赏之意境专题.doc_第4页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学案 诗词鉴赏之意境专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学案 诗词鉴赏之意境专题 点击考点所谓“意境”,旧时诗论家也称“境界”,就是指文学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正如王国维所说的:“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宋元戏曲史)意境是诗的灵魂,诗的生命,是诗歌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即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感情,“境”即所描绘的具体景物和生活画面。常见的诗歌意境有:(!)雄奇阔大,如曹操的观沧海,写景雄奇壮美,抒情奔腾震荡;(2)苍凉悲壮,如李白的关山月,写景峻拔萧疏,抒情慷慨悲凉;(3)深邃沉郁,如杜甫的登高,沉郁顿挫,曲回郁结;(4)闲适淡泊,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寂幽趣,远尘避世;(5)凄婉幽伤,如李清照的一剪梅,哀伤凄冷,如泣如诉;(6)清新飘逸,如杨万里的小池,生动活泼,细致素雅。考题回放一、2007浙江卷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人月圆(金)吴激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事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中吕山坡羊 燕子(元)赵善庆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4分)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曲的对照理解,涉及对典故的判断和理解,对诗歌意境、主题和语言艺术的理解鉴赏能力。答案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二、2007年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秋夜独坐(节选)(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夜深(宋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4分)(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4分)解析(1)本题考查意象意境的分析,注意要求是“具体说明”。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1分)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1分)王诗描写的是动景,(1分)周诗描写的是静景。(1分)(2)本题考查对作者感情的理解,应抓住意象特征,分析创设的意境氛围。注意要求是“简要分析”。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1分)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的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1分)三、2007四川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6分)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主题和诗眼的判断与理解。须抓住诗中的意象和凄清的意境及有关思乡语句来分析。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探究规律第一、 知人知时,初步感知意境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文学主张、艺术风格以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文学潮流,有利于真正领悟一首诗歌深蕴的意境。所谓“知时论诗”,是说一切艺术作品都来源于生活,诗歌无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如宋朝中期社会富庶、俘靡,宋词多有婉约绮丽之象。所谓“知人论诗”,是说即使在相同的社会政治背景下,诗人因迥异的性情、志趣、家世和各自不同的生活际遇,也会形成各自不同的作品。如“李白之飘逸、贾岛之诡谲、稼轩之豪迈、淑真之凄清”。第二、 研析诗题,敏锐捕捉意境诗题往往是全诗的眼睛。研析诗题,能快捷捕捉诗的情调、情脉和情结,进而为结合全诗鉴赏意境作准备。(1)诗题暗示诗词的类型,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为思乡诗,王维的过香积寺是咏物诗;()诗题营造情感氛围,或点明时空,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的“夜”,或点明基调,如王昌龄的闺怨中的“怨”;()诗题暗示意境的结合方式,意境的结合方式有三:一是情由境生,如王昌龄的闺怨,因主人公久居深“闺”而生出“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怨”;二是移情入境,如杜甫的春望,题目不是因“春”而望,而是心有所“望”,即将自己的忧国之思与怀民之情移入春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三是物我交融,如杜甫的春夜喜雨,雨知人意,人解物情,物我同构,契合无痕。第三,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意象,进而渐入意境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意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读者进入诗歌的意境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的。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元曲叠用九个名词,描写了富有特征而又互有联系的景物,并以概括而巧妙的艺术构思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暮色思归的乌鸦,安逸自适的人家,旅途劳顿的老马,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彷徨悲苦的情怀。曲中的九个名词正是九个意象,每一个意象都牵连着作者的那份羁旅愁思,它们有机地组成了密集的意象群,这种看似简单的意象组合,却出人意料地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从而成为元曲中的绝唱。第四、善于展开联想与想像的翅膀,深刻挖掘意境“形象大于思维”的艺术现象就是读者、鉴赏者发挥了其联想与想像力的结果。没有想像就没有诗歌。从抽象的文字符号到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画面的形成,这中间的桥梁便是联想和想像这两种思维。善于想象、联想可以再现诗歌场景,与诗人情念相通,心脉相联,感悟诗歌的意境。一是补白创造,获得“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审美效果;二是灵活自由地打破时空界限,突出、放大、缩小、连缀意象,衍生出气象万千的境界。如对“踏花归来马蹄香”这句诗,读者可以通过马蹄带回的香气进行补白再创造,然后还原出马和主人游春的惬意情景,自然就传达出令人陶醉的大好春光了。【解题技巧】意境类鉴赏题答题格式类型1先观点后理由,解题时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2先分后总式,答题时,先分说后总说。3先总后分式,答题时,先总说后分说。4分点作答式,答题时,分成点,分条陈述。即演即练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送裴侍御归上都(张谓)楚地劳行役,秦城罢鼓鼙。舟移洞庭岸,路出武陵溪。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离魂将别梦,先已到关西。本诗的颈联向来被人称颂,你认为其中哪两个词最精练、传神?为什么?(6分)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长安秋望(赵嘏)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三、四两句为历代传诵的名句,人因称赵嘏为“赵倚楼”,请说说妙处。(6分)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苏氏别业(祖咏)别业居幽处,到来生隐心。南山当户牖,沣水映园林。竹覆经冬雪,庭昏未夕阴。寥寥人境外,闲坐听春禽。这首诗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环境?又是怎样描写的?(6分)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忆秦娥(刘克庄)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炊烟少。宣和宫殿,冷烟衰草。作者为什么能“凭伊问讯,大梁遗老”?这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分)“边声悄,炊烟少”反映了怎样的现实?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分)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题湖上(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试分析本诗的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6分)参考答案1、颈联中的“随”、“趁”最精练传神。(2分)“随”有“跟随”之意,“趁”于此处则有“追逐”之意。(1分)月在江中的倒影随人的移动而移动,山花追逐着马蹄,这是一幅多么优美的山水画,只可惜友人要离去。(1分)这两个词分别将“江月”和“山花”拟人化了。(2分)2、颔联意味隽永,发人深思。天即将亮,几点残星,塞外的北雁向南飞过,诗人见此,怎不产生思乡之情?而这时又传来一声哀怨的长笛声,依稀望见有人倚楼,是谁这么早起倚楼?是不是也在思念亲友?这些都让人产生遐思。(2分)颔联承上启下,(1分)由首联写宫阙自然过渡到通过写景抒发羁旅乡思,(1分)对仗工整,音韵和谐。(1分)同时,这两句诗选景典型,描写生动。(1分)诗人选取了最易动人愁思的意象残星、秋雁,又以凄清的笛声加以烘托,写景时动静结合,形声结合,(2分)从而很好地表现了作者的羁旅乡思。(1分)3、这首诗极力描写了苏氏别业园林清幽、寂静的环境。(2分)一开始就点出了环境之“幽”,人到后会产生归隐思想;(2分)二、三两联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园林内外的景色,具体描写了“幽”的环境;(2分)尾联提到“寥寥人境外,闲坐听春禽”,更是突出了“幽”。(2分)4、因为归鸿是春天从南方飞往北方,作者身在南宋,沦陷的中原在北方,所以才能“凭伊问讯”中原的父老乡亲。(2分)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北方父老的关心,(1分),以及沉痛的国破家亡之情。(1分)“边声悄”是说边境无战事,“炊烟少”是说沦陷区人烟稀少,人民生活愁苦,(1分),这表达了对金人压迫人民的强烈仇恨。(1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