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有机化学第11章-胺.ppt_第1页
医用有机化学第11章-胺.ppt_第2页
医用有机化学第11章-胺.ppt_第3页
医用有机化学第11章-胺.ppt_第4页
医用有机化学第11章-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章胺 Amines 胺类广泛地存在于生物界 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理作用 绝大多数的药物含有胺的官能团 氨基 蛋白质 核酸 许多激素 抗生素和生物碱都含有氨基 是胺的复杂的衍生物 学习胺的性质是学习和研究这些复杂天然化合物的基础 第11章胺 Amines 内容提要 一 胺的分类与命名二 胺的结构三 胺的物理性质 自学 四 胺的化学性质五 苯丙胺类药物与生源胺的概念 自学 六 重氮盐与偶氮化合物七 重氮盐的反应 第11章胺 Amines 一 胺的分类与命名 一 胺的分类 胺可以看作是氨的烃基衍生物 根据氨分子中氮上氢原子被烃基取代的数目分为 NH3RNH2R2NHR3N 氨伯胺仲胺叔胺 NH4ClNH4OHR4N X R4N OH 氯化铵氢氧化铵季铵盐季铵碱 叔丁醇 叔醇 叔丁胺 伯胺 叔醇 指官能团连接的碳原子是叔碳原子 伯胺 是指氨的氮原子上的氢只有一个被烃基取代 一 胺的分类与命名 二 胺的命名 简单的胺是以胺为母体 以氮上的烃基为取代基进行命名 甲胺二乙胺苯胺环己胺 当氮上连接烃基不同时 先小后大 先烷后芳 甲基乙胺甲基乙基丙胺甲基乙基环丙胺 methylamine diethylamineaniline 烷基连在芳胺氮原子上 则在烷基名称前加 N 字母 以便与苯环取代物加以区别 N N 二甲基苯胺N N dimethylaniline N 甲基 N 乙基苯胺N ethyl N methylaniline 二 胺的命名 CH3 4N Cl CH3 3N C2H5 OH 氯化四甲基铵氢氧化三甲基乙基铵tetramethylammoniumtrimethylethylammoniumchloridehydroxide 胺盐和季铵化合物的命名 甲胺盐酸盐乙胺醋酸盐 盐酸甲铵 醋酸乙铵 二 胺的命名 比较复杂的胺 常以烃类作母体 氨基作为取代基来命名 例如 2 氨基 4 甲基戊烷3 N 乙氨基 庚烷 二 胺的命名 乙二胺己二胺 二元胺的命名 diaminoethanediaminohexane N N 二甲基对苯二胺 二 胺的命名 必须注意 氨 胺 铵 字的用法 氨 用来表示气态氨 NH3 或基 如氨基 NH2 亚氨基 NH 胺 用来表示NH3的烃基衍生物 如CH3 NH2甲胺 铵 用来表示胺的盐类及季铵类 氨胺铵 二 胺的命名 LearningCheck Namethefollowing Solution Namethefollowing N methylethanamine orEthylmethylamine Diisopropylamine Tricyclohexylamine N Ethyl N methylcyclohexylamine N methylpyrrolidine 1 3 Butanediamine 二 胺的结构 形状 棱锥形氮原子 sp3杂化 形状 棱锥形氮原子 sp3 sp2杂化 更接近sp2 脂肪胺芳香胺 HNH105 9 HNC112 9 HNH113 苯胺中氮上的孤对电子与苯环发生了近似p 共轭 二 胺的结构 两平面夹角39 4 胺的立体化学 两种异构体之间通过快速翻转 103 105 秒 相互转化 因而不能分离 二 胺的结构 若限制这种翻转就能够得到两种对映体 1944年Prelog就将拆分得到其左旋体和右旋体 在季铵盐中若氮上连的四个基团不同时 可以拆开成对映异构体 二 胺的结构 三 胺的物理性质 自学 甲胺 二甲胺 三甲胺和乙胺室温下为气体 其它低级胺为液体 高级胺为固体 低级胺有氨味 三甲胺有鱼腥味 腐胺 丙二胺 尸胺 丁二胺 有恶臭味 芳香胺为高沸点的液体或低熔点的固体 胺与水能形成分子间的氢键 一级胺和二级胺本身分子间也能形成氢键 大多数芳胺具有毒性 苯胺可以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 通过吸入 食入或透过皮肤吸收而致中毒 食入0 25mL就严重中毒 萘胺与联苯胺是能够引起恶性肿瘤的物质 三 胺的物理性质 自学 四 胺的化学性质 一 胺的碱性与成盐 学习胺的化学 要注意N上的孤对电子 胺的许多性质都与它有关 1 产生碱性的原因 N上的孤对电子 2 判别碱性的方法 pKb的值 或其共轭酸的pKa的值 以及形成的铵正离子的稳定性 3 影响碱性强弱的因素 电子效应 3o胺 2o胺 1o胺空间效应 1o胺 2o胺 3o胺溶剂化效应 NH3 1o胺 2o胺 3o胺 一 胺的碱性与成盐 一些胺 氨 在水溶液中的pKb值 在水溶液中胺的碱性强弱次序为 季铵碱是强碱 其碱性与氢氧化钠相近 一 胺的碱性与成盐 溶剂化效应是给电子的 N上的H越多 溶剂化效应就越强 NH3 1o胺 2o胺 3o胺 形成的铵正离子就越稳定 胺在水溶液中碱性的强弱 是其电子效应 空间效应以及溶剂化效应的综合体现 1 胺3 胺 一 胺的碱性与成盐 芳香胺的碱性 注意 苯胺不能与醋酸成盐 按碱性强弱排序 苯胺二苯胺三苯胺 一 胺的碱性与成盐 局部麻醉剂普鲁卡因转变为普鲁卡因盐酸盐后 其药用性能有哪些改善 稳定性增加 水溶性增大 挥发性减小 一 胺的碱性与成盐 芳胺 当环上连有给电子基团时 其碱性增强 当环上连有吸电子基团时 其碱性减弱 一 胺的碱性与成盐 前者N上的孤对电子可与环发生p 共轭 因而碱性弱 后者由于甲基的空间位阻作用 使得N上的孤对电子不能与苯环发生p 共轭因而碱性强 后者的碱性比前者强4万倍 一 胺的碱性与成盐 PurificationofAmines Aminescanbeseparatedfromamixturebyreactionwithacidstoformsolubleaminesalts 设计分离方案 对甲苯胺乙酰苯胺苯甲酸 比较下列各组化合物水中的碱性 按碱性增强的次序排列 1 a氨b苯胺c环己胺d氢氧化四丁铵e苯甲酰胺f苯磺酰胺 3 a苯甲酸钠b苯磺酸钠c苯酚钠 d苯硫酚钠e环己醇钠 febacd badce 共轭酸的酸性越强 共轭碱的碱性越弱 练习 LearningCheck Withoutlookingatatable Rankthestructuresineachsetinorderofdecreasingbasicity 1 strongest A B Solution Withoutlookingatatable Rankthestructuresineachsetinorderofdecreasingbasicity 1 strongest A B 1 2 3 1 2 3 二 酰化反应 Acylation 胺类 伯胺 仲胺 叔胺分子中氮原子上无氢 不能进行酰化反应 酰化剂 酰氯 酸酐和磺酰氯 取代反应 酰化时 常加入NaOH 吡啶 三乙胺 二甲苯胺等碱类 用以吸收反应放出的HCl 可避免它与胺成盐消耗原料胺 且可促进反应的进行 用途 1 胺的鉴定酰胺都是具有固定熔点的良好结晶 通过测定熔点 可以确定酰胺 例 乙酰苯胺m p114 二 酰化反应 Acylation 2 在合成中用于保护氨基 若不保护氨基 硝化时芳环将会被氧化破裂 二 酰化反应 Acylation 乙酰苯胺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 磺胺嘧啶 若不将氨基保护起来 氨基将会优先与氯磺酸反应 3 酰化反应可增加药物脂溶性 降低毒性 二 酰化反应 Acylation 兴斯堡 Hinsberg 反应 定义 伯 仲 叔胺与芳香族磺酰氯 如苯磺酰氯 对甲苯磺酰氯 的作用称为兴斯堡反应 该反应用于伯 仲 叔胺的分离与鉴定 磺酰化反应 二 酰化反应 Acylation 磺酰化反应现象 二 酰化反应 Acylation 兴斯堡反应的反应式如下 伯胺 仲胺 叔胺 磺酰化反应 利用兴斯堡反应分离伯 仲 叔胺的混合物 磺酰化反应 三 与亚硝酸的反应 1 脂肪胺与亚硝酸的反应 伯胺放出氮气 仲胺生成黄色油状物或固体 叔胺则成盐无特殊现象 据反应现象可用于区别三种不同的胺 注意 N 亚硝基胺有强烈的致癌作用 对于脂肪族伯胺与亚硝酸反应生成的产物我们不感兴趣 但根据在反应中定量放出的氮气 可以用来鉴别伯胺和测定分子中的氨基氮 三 与亚硝酸的反应 2 芳胺与亚硝酸的反应 绿色鳞片状结晶 对亚硝基 N N 二甲基苯胺 N 甲基 N 亚硝基苯胺 棕色油状物 氯化重氮苯 四 芳胺的特殊反应 氨基是强的给电子基团 它的存在使芳胺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极易进行 1 卤代 若要得到一溴代产物 须先将氨基乙酰化以降低氨基的活性 四 芳胺的特殊反应 先与浓硫酸作用生成苯胺的硫酸盐后再进行硝化 则得到间硝基苯胺 为什么主要得间位 2 硝化 3 磺化 苯氨基磺酸 对氨基苯磺酸 以内盐的形式存在 一 芳香重氮盐的制备 氯化重氮苯 硫酸重氮苯 1 反应在00 5 以及过量的酸作用下进行 2 重氮盐通常不从溶液中分离 而直接使用 五 重氮盐的化学性质 氯化重氮苯硫酸重氮苯 偶氮苯对羟基偶氮苯 二 芳香重氮盐和偶氮化合物的结构 五 重氮盐的化学性质 苯重氮正离子的结构 在重氮正离子Ar N N中 C N N键是线型结构 其氮原子是以sp杂化轨道成键 其 轨道与苯环形成共轭体系 氮原子的正电荷因离域而分散 五 重氮盐的化学性质 1 取代反应 放氮反应 重氮基 N2 在不同条件下可被OH X CN H等取代 生成各种不同的产物 三 芳香重氮盐的反应 被羟基取代的反应 被氢原子取代的反应 1 取代反应 放氮反应 芳香重氮盐在合成上的应用 芳香重氮盐在有机合成中很有用 被称为芳香格氏试剂 它主要用于合成用通常的亲电取代反应所无法得到的芳香族化合物 反应最佳pH为5 7 与芳胺偶联 重氮盐在适当条件下与芳胺或酚作用 由偶氮基 N N 将两个分子偶联起来 生成偶氮化合物的反应 称为偶联反应 2 偶联反应 留氮反应 对 羟基偶氮苯 桔黄色 重氮酸pH9 11重氮酸盐pH11 13 与苯酚偶联 Ph 8 10 2 偶联反应 留氮反应 偶氮化合物具有鲜明的颜色 许多可作为染料 在医学上 偶氮染料可作为组织和细菌的染色 有的可作为酸碱指示剂 如甲基橙 苯型结构 醌型结构 思考 哪些化合物可以发生偶联反应 为什么 偶联反应时为什么要控制在弱酸或弱碱条件 2 偶联反应 留氮反应 偶合的介质是重要的 与酚的偶合在弱碱性介质中进行 pH 8 10 是为了产生反应活性更大的酚氧负离子 与芳胺的偶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