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公司业务贷后管理操作手册_第1页
银行公司业务贷后管理操作手册_第2页
银行公司业务贷后管理操作手册_第3页
银行公司业务贷后管理操作手册_第4页
银行公司业务贷后管理操作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中国银行公司业务贷后管理操作手册(试行) 第一章 总则 . 5 第一节 目的 . 5 第二节 定义 . 5 第三节 范围 . 5 第四节 原则 . 5 一、条线管理原则 . 5 二、差别管理原则 . 6 三、动态管理原则 . 6 四、专岗管理原则 . 6 五、补充管理原则 . 7 第二章 岗位设置与职责 . 8 第五节 岗位设置 . 8 第六节 岗位职责 . 8 第七节 公司业务部门职责 . 9 一、总行职责 . 9 二、一 级分行 职责 . 9 三、二 级分行 职 责 . 10 四、支行职责 . 10 第三章 贷后管理工作流程 . 11 第八节 岗位流程 . 11 第九节 督导检查流程 . 11 第四章 贷后管理内容 -借款人管理 . 13 第十节 信息管理 . 13 一、基本信息管理 . 13 二、集团客户信息维护 . 14 第十一节 管理内容 . 15 一、经营风险 . 15 二、管理状况 . 16 三、财务状况 . 17 四、行业风险 . 18 五、银行往来 . 18 第十二节 信用评级更新与调整 . 19 第五章 贷后管理内容 贷款管理 . 20 第十三节 贷款项目监控 . 20 一、流动资金贷款监控 . 20 二、固定资产贷款监控 . 22 三、其他监控管理内容 . 25 第十四节 日常管理 . 26 一、风险分类 . 26 2 二、还本付息 . 26 三、贷款条件变更 . 27 四、贷款结清 . 29 五、自营外汇贷款 . 30 第十五节 移交前不良贷款管理 . 30 一、催收 . 30 二、债务重组 . 31 第六章 贷后管 理内容 -担保管理 . 33 第十六节 保证管理 . 33 一、风险判断 . 33 二、管理内容 . 34 第十七节 抵(质)押管理 . 35 一、抵(质)押方式 . 35 二、风险判断 . 36 三、管理内容 . 37 第七章 贷后管理策略 . 39 第十八节 正常维护策略 . 39 一、正常 维护策略特征 . 39 二、正常维护策略管理要求 . 39 第十九节 密切关注策略 . 40 一、密切关注策略特征 . 40 二、密切关注策略管理要求 . 40 第二十节 优化紧缩策略 . 40 一、优化紧缩策略特征 . 40 二、优化紧缩策略管理要求 . 41 第二十一节 清户退出策略 . 41 一、清户退出策略特征 . 41 二、清户退出策略管理要求 . 41 第二十二节 策略调整程序 . 42 一、调整流程 . 42 二、调整 频度 . 43 第八章 贷后管理方式 . 44 第二十三节 划分标准和调整原则 . 44 一、划分标准 . 44 二、调整原则 . 44 第二十四节 具体管理方式 . 45 一、常规方式 . 45 二、重点方式 . 45 第九章 贷后管理工作记录和贷后管理报告 . 47 第二十五节 贷款台账 . 47 一、记录内容 . 47 3 二、记录要求 . 47 第二十六节 工作日志 . 48 一、记录内容 . 48 二、记录要求 . 48 第二十七节 资金流向监控表 . 48 一、监控意义 . 49 二、监控原则 . 49 三、记录内容 . 49 四、记录要求 . 49 第二十八节 重大突发事 件报告 . 50 一、重大突发事件内容 . 50 二、报告时间和路线 . 51 第二十九节 贷后检查报告 . 51 一、报告内容 . 52 二、报告时间 . 52 三、报告路线 . 53 四、附件要求 . 53 第十章 贷后档案管理 . 55 第三十节 贷后档案内容 . 55 第三十一节 贷后 档案移交与管理 . 56 一、贷后档案移交 . 56 二、其他贷后档案管理 . 56 第三十二节 内部档案移交 . 56 第十一章 贷后组织督导 . 58 第三十三节 组织管理 . 58 一、组织管理内容 . 58 二、组织管理方法 . 58 第三十四节 督导检查职责 . 59 一、公司业务部门职责 . 59 二、督导责任人职责 . 59 三、督导经办人职责 . 59 第三十五节 现场督导检查 . 60 一、现场督导检查内容 . 60 二、现场督导检查要求 . 60 三、现场督导检查程序 . 61 四、现场督导检查报告 . 62 第三十六节 非现场督导检查 . 63 一、非现场督导检查内容 . 63 二、非现场督导检查要求 . 63 三、非现场督导检查报告 . 63 第三十七节 落实整改 . 63 第十二章 奖惩 . 65 4 第三十八节 奖励 . 65 第三十九节 惩罚 . 65 第四十节 免责 . 65 第十三章 附则 . 66 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节 目的 为规范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银行)公司业务贷后管理工作内容和程序,提高管理质量,防范和控制贷款风险,保证全辖贷后管理的有效实施,为全辖公司业务人员提供层次清晰、简洁实用的操作工作指引, 在 中国银行贷后管理办法和中国银行贷款三查工作操作指引等制度办法 的基础上 ,特制定本手册。 第二节 定义 贷后管理指公司业务人员对银行向借款人实际发放贷款起至贷款结清或清收处置完毕止各环节进行管理的行为(移交至授信执行部门的保全清收工作不属本 手册贷后管理规定范畴)。 公司业务部门内从事贷后管理工作的客户经理和贷后管理人员在本手册中统称公司业务人员。 本手册中,公司业务人员、公司业务团队主管、公司业务部门分管总经理构成三级贷后管理人员。对二 级分行 及以下机构,公司业务部门主管或主任视同公司业务团队主管,公司业务分管行长视同公司业务部门分管总经理。 第三节 范围 本手册适用范围为中国银行境内分支机构公司业务部门。 本手册适用品种包括各项公司贷款业务。对于以存单、国债、 保证金、 银行承兑汇票 等 提供全额质押的 低 风险贷款,各行可另行制定相关细则。 第四节 原 则 一、条线管理原则 公司业务系统必须建立自上而下的贷后管理体系,通过设置贷后管理团队(或岗位)负责本级和辖内行贷后管理的监控、检查、监督、指导、培训等组织 6 工作。 各级分行 公司业务部门应强化贷后组织管理、建立健全定期报告制度,通过对关注类贷款、大额贷款、 C、 D 类客户贷款、资产质量变动较大机构贷款等内容的定期监控,全面分析掌握辖内贷后管理整体情况。 各级分行 公司业务部门应落实对辖内行贷后管理的检查和监督,每半年至少实施一次对辖内行的现场检查,两年内至少完成一次对所有辖内行的现场检查。贷后管理检查工作要做到有标 准、有评价、有反馈、有问责,发现问题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一级分行 要建立对辖内行贷后管理工作的督导制度,明确督导责任人,直接辅导、监督辖内行的贷后管理工作。 各级分行 公司业务部门应根据辖内行需求开展业务指导和培训,加强贷后管理队伍建设,提高贷后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定期举行贷款管理业务培训班,普及管理知识、提高实务操作能力和贷后管理水平。 二、差别管理原则 根据授信项目风险程度的不同,公司业务人员要对客户实施有差别的贷后检查频率和风险控制措施。风险程度越高,贷后检查频率越高,风险控制措施越严格。客户风险状况发生 变化,要及时调整贷后检查频率和风险控制措施。对于风险分类相同的授信,应根据具体风险因素的不同,实行一户一策。通过对不同类别的贷款,如大额贷款、关注类贷款、 C、 D 类客户贷款等,采用不同频率、不同方式的贷款差别化监控管理,实现贷款管理的规范化,满足业务发展需要。 三、动态管理原则 公司业务人员通过对企业财务数据、行业变动、政策变化等信息综合分析,对借款人、贷款项目进展、担保状况等进行跟踪检查和综合判断,动态调整风险分类、信用等级及贷后管理策略,并制定实施方案。针对突发事件,采用重大突发事件报告方式,第一时间反馈 信息,主动采取措施防范和减少风险。公司业务部门应高度重视风险管理部门和授信执行部门提示的预警信息并积极落实。 四、专岗管理原则 贷后管理是公司业务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级分行 公司业务部门必须设立专业化的独立团队或岗位,行使贷后管理组织职能。有条件的机构可针对本级具体贷款项目实行贷前调查评估和贷后管理的前后台分离。贷后管理独立团队或岗位必须配备数量充足、业务经验丰富的专业化人员。通过逐级建立独立团队 7 或岗位,完善公司业务贷后管理系统组织架构,落实贷后管理具体工作,推进贷后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五、补 充管理原则 本手册对贷后管理岗位工作和组织督导内容进行了详细规范。但由于各行差异,手册对部分内容仅做出原则性要求。针对这部分内容, 各级分行 须根据手册要求,结合自身客观情况制度详细补充规定,对具体内容和要求进行进一步规范 ,并报备 总 行 。主要补充内容包括: 1、贷后管理岗位职责的划分。明确客户经理与贷后管理人员各自行使职责的范围。 2、资金监控方式的选择。明确事前监控或事后监控、监控具体频率和要求、审核签字权限等。 3、贷后管理方式的选择。明确贷后管理常规或重点方式的具体标准。 8 第二章 岗位设置与职责 第五 节 岗位设置 依照条线管理原则,公司业务系统应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贷后管理体系,即总行和 一级分行 的公司业务部门应设立贷后管理团队(或专职岗位),二 级分行 、支行及以下的公司业务部门应设立贷后管理专职岗位(或兼职岗位),负责本级和辖内行的贷后管理组织工作。 第六节 岗位职责 在贷后管理阶段, 各级分行 应依照岗位设置、发展规模、管理目标、人力资源等实际情况,具体划分客户经理和贷后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客户经理和贷后管理人员应相互协作,共同履行以下工作职责: 1、负责借款人的关系维护; 2、负责借款人、担保人(指保证人 、抵押人和质押人,下同)和关联单位的年审营业执照等基本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 3、负责借款人、保证人财务报表的收集 、核实 ; 4、负责借款人、保证人贷后管理期间信用评级和风险限额的动态调整; 5、负责借款人资金使用和回流的跟踪、监控管理; 6、负责监控贷款项目自筹资金到位、工程施工进度等情况; 7、负责贷后管理的工作日志、贷款台账和资金流向监控表等管理信息的创建、记录和维护; 8、负责对借款人、保证人经营、财务、行业等方面情况的贷后检查、分析和研究; 9、负责集团客户牵头行与参与行之间信息的定期收集和反馈; 10、负责贷款跟踪管理,定期形成贷后检查报告; 11、负责及时提交重大突发事件报告; 12、负责提出贷后管理策略和建议,并及时组织实施; 13、负责借款人风险分类信息的初分、更新和维护; 14、负责借款人还本付息、贷款条件变更、贷款结清等工作; 15、负责移交前不良贷款管理; 9 16、负责各类担保有效性和完整性的监控、维护; 17、负责将贷后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档案资料及时移交档案管理部门; 18、负责配合做好各类内查外审工作; 19、负责组织监控、检查、监督辖内行的贷后管理工作。 原则上, 1 4 项 职责由客户经理履行, 5 18 项职责由 各级分行 根据本行前后台是否分离的实际情况具体划分, 19 项由贷后管理团队(或专职岗位)履行。 第七节 公司业务 部门职责 公司业务部门是贷后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主体,总行、 一级分行 、二 级分行和支行应分别履行不同层次的管理职责。作为贷后管理职能的具体执行部门,公司业务部门负责本级直接叙做贷款业务的贷后管理,负责在现行政策制度框架内梳理、制定辖内贷后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并承担对辖内公司业务部门贷后管理工作的监控、指导、检查、监督和培训职能。 一 、 总行职责 1、成立独立贷后管理团队; 2、做好总行本级贷后管理工作; 3、制定并修订贷后管理具体操作细则; 4、监控、指导、检查和监督全辖公司业务部门贷后管理工作; 5、负责全辖重点项目监控管理; 6、 负责 定期 对全辖贷后管理情况、资产质量状况等 进行分析; 7、做好全辖贷后管理培训工作。 二 、 一级分行 职责 1、完善组织架构,成立贷后管理团队或专职贷后管理岗; 2、贯彻落实总行贷后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履行贷后管理职责; 3、负责本级和辖内行贷后管理的监控、指导、检查和监督; 4、做好贷后管理的数据统计、分 析,全面评估贷后管理质量; 5、负责本级和辖内行的重点项目监控管理; 6、定期向总行公司业务部报告全辖贷后管理工作状况; 7、做好本级和辖内行贷后管理的培训和转培训工作。 10 三 、 二级分行 职责 1、 二级分行 (含直属支行,下同)成立贷后管理 专岗; 2、贯彻落实总行和 一级分行 的贷后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细化监管措施,履行贷后管理职责; 3、负责本级和辖内行贷后管理的监控、指导、检查和监督; 4、负责本级和辖内行的重点项目监控管理; 5、做好贷后管理的数据统计、分析,全面评估贷后管理质量; 6、定期向 一级分行 公司业务部报告全辖贷后管理工作状况; 7、做好辖内行贷后管理的培训和转培训工作。 四 、 支行职责 1、成立贷后管理专岗或兼岗,强化贷后管理; 2、贯彻落实贷后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履行贷后管理责任; 3、负责本级重点项目监控管理; 4、做好贷后管理的数据统计、分析,全面评估贷后管理质量; 5、定期总结贷后管理状况并报告上 级分行 。 11 第三章 贷后管理工作流程 贷后管理工作流程包括两方面:贷后管理岗位流程和贷后管理督 导检查流程。 第八节 岗位流程 自借款合同正式生效、银行向借款人发放贷款起,公司业务人员进入贷后管理阶段。公司业务人员对贷后管理中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以日常贷款管理中形成的信息为依据,形成贷后管理策略,制定落实方案在具体贷款管理中实施。贷后管理岗位流程 (贷后管理岗位流程图见附件 1) 如下: (一)启动贷后管理 自借款合同正式生效、银行向借款人发放贷款起,公司业务人员启动贷后管理工作。 (二)综合信息监控,落实策略实施方案 在贷后管理过程中,公司业务人员通过跟踪监控借款人资金投向、综合信息、重大突发事件 ,完成信息收集、监控和分析,形成贷后策略,制定落实方案。资金投向监控信息通过资金流向监控表反映;跟踪监控信息通过工作日志、贷款台账、贷后检查报告反映;重大突发事件监控信息通过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反映。 (三)日常贷款管理 日常贷款管理包括信用评级、风险 分类、还本付息、贷款条件变更环节。贷后策略实施方案在日常贷款管理中予以落实。借款人按时归还贷款本息,贷款结清后,贷款人与借款人之间相应的权利和义务随之解除,贷后管理工作结束;借款人贷款本息逾期形成不良贷款时,公司业务人员需及时进行催收或债务重组。对于符合我行不 良贷款移交标准的客户应及时移交授信执行部门,移交后公司业务部门贷后管理工作结束 。 第九节 督导检查流程 督导检查指 各级分行 公司业务部门组织和检查本级、辖内行公司业务部门贷后管理工作,发现问题,跟踪整改,并给予指导。 各级分行 公司业务部门对本级和辖内行督导检查的流程 (贷后管理督导检查流程图见附件 2) 如下: 12 (一)确定检查方案 督导检查前须确定检查的对象、范围、重点、时间等。 (二) 实施现场督导检查 上 级分行 采取抽查方式对辖内行的借款人、贷款及担保等有关资料予以现场查阅、面谈、实地调查等,核查其贷后管理质量及 履行职责情况。 (三) 发现问题 通过现场督导检查发现被查行贷后管理工作中的不足。 (四)确认问题 向被查行反馈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听取被查行意见,综合有关情况,进行确认。 (五) 形成督导检查报告 根据检查情况撰写现场督导检查报告。 (六)通知整改 根据被查行在贷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并督促其限期整改。 (七) 本级和辖内行落实整改 被查行对上 级分行 提出的整改要求,及时落实,并将整改结果上报上 级分行 。 (八) 跟踪整改 上 级分行 通过现场督导检查或非现场督导检查跟踪被查行整改情况。 13 第四章 贷后管理内容 -借款人管理 借款人管理包括信息管理、集团客户信息管理、管理重点和信用评级。其中管理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经营风险、管理状况、财务状况、行业风险和银行往来。 第十节 信息管理 一、基本信息管理 基本信息指借款人(含关联单位)的公共信息和贷后管理信息,内容包括:营业执照、机构代码、税务代码、财务信息、贷后管理信息等。信息来源主要有:客户内部及合作单位、人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我行内部网站、行业权威网站 (常用网站目录见附件 3) 、监管部门、咨询机构、政府管 理部门、新闻媒介等。 (一)客户基本信息 公司业务人员应重点关注借款人名称、机构代码、 税务代码、 注册金额、注册地址、经营范围、法定代表人、财务报表等信息的变化,当客户基本信息发生变化时,公司业务人员应及时收集信息资料并对基本信息进行整理存档。在收集行业等信息时,应注意信息来源的广泛性、全面性、权威性和可靠性 , 避免出现偏差。公司业务人员应及时向借款人索要财务报表,至少包括借款人的半年报表和年度报表;原则上,应要求借款人提供经我行认可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完整审计报告。特殊情况不能提供外部审计报告的,借款人应提 供书面情况说明。 (二)贷后管理信息 贷后管理信息主要包括贷款发放信息、贷后检查信息、财务信息和行业信息等。公司业务人员应及时在贷款台账、工作日志、资金流向监控表中进行记录、更新和分析。 1、贷款台账记录 贷款台账 (格式见附件 4) 记录是贷后管理基础工作之一。在贷款发放当日,公司业务人员应在贷款台账中记录贷款发放的完整信息;借款人发生的还贷、展期或利率调整等情况也应在当日更新。 2、工作日志记录 工作日志 (格式见附件 5) 记录是贷后管理日常行为的记载,是对贷款相 14 关变化情况的反映。公司业务人员完成现场检查、 数据分析或资料收集工作后,应记录有价值信息包括:人事变动、经营策略、管理及市场变化等,作为判断借款人经营管理状况的依据,进行定期中进行综合分析。 3、资金流向监控表记录 资金流向监控表分资金流向事前监控表 (格式见附件 6) 和资金流向事后监控表 (格式见附件 7)。 在资金流向监控表中记录借款人资金使用情况,能真实反映借款人在一定期间内资金运用的情况。公司业务人员应结合用款记录和其他信息,对借款人的上下游客户和主营业务进行分析,研究、监控借款人资金使用是否合理和正常。 (三)系统信息传递 对于新一代信贷系统和人行信 贷登记咨询系统中需由授信执行部门录入和维护的部分,公司业务人员应将获取的客户基本信息和贷后管理信息按档案管理要求(详见十 章档案管理内容)及时归档,以配合授信执行部门信息录入和维护。 二、集团客户信息维护 (一)反馈制度 集团客户的牵头行和参与行之间应建立信息互动机制,保证信息共享。参与行的公司业务人员在贷后管理期间应定期将相关客户的经营管理、市场变化、政策调整、项目运行等信息向牵头行的公司业务人员提供;同时,牵头行也应定期将汇总后的信息(含牵头行的客户信息)向各参与行反馈。确保牵头行和参与行对集团客户整体 情况的把握和判断,避免因信息缺失造成的错误判断和决策。 (二)反馈路线 为保证信息的时效,集团客户的信息反馈实行双线上报制度,即参与行向牵头行直接提供贷后管理信息资料,同时抄送本行风险管理部门和授信执行部门;牵头行汇总贷后管理信息(含牵头行的客户信息)后直接反馈各参与行,同时抄送本行风险管理部门和授信执行部门;对总行级集团客户,牵头行还应抄报总行。 (三)信息资料 各行提供的信息资料主要包括: 1、集团客户所在行的联系人名单; 2、重大突发事件报告; 3、贷后检查报告; 4、年度财务报表; 5、风险提示。 15 联系人名单中应包括:所在行全称、联系人姓名、电话、 NOTES 地址、职务、借款人全称、借款人注册地等。 (四)反馈频度和方式 牵头行和参与行每半年进行一次日常信息的相互反馈;当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或出现预警信号时,参与行应在形成报告 2 个工作日内 或牵头行收到报告后 2个工作日内实现信息共享。可用 NOTES 或传真形式反馈信息。 第十一节 管理内容 公司业务人员通过定期或不定期调查借款人、市场、行业、宏观政策等内容,及时对借款人生产经营、内部管理和财务状况等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评估。分析、评估的关注内容主要有五方面:经营风 险、管理状况、财务状况、行业风险、银行往来。关注内容和风险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阐述内容。 一、经营风险 公司业务人员要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力求对借款人进行全面、广泛的了解。一方面,要注意借款人在日常商务活动中是否出现不诚信行为,是否出现隐瞒经营情况及其他异常情况;另一方面, 评估和监控借款人风险和预警信息, 对异常情况一定要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问题根源。 经营风险重点关注内容: 1、 经营活动有无停止或生产是否出现停产、半停产等显著变化; 2、 是否失去不可替代的关键原材料供应商或主要产品销售商; 3、 是否因涉及偷、逃、 骗税等违法经营行为受到税务机关惩处,近期有无涉及重大法律事件; 4、 是否因遭受重大灾害等原因不能获得赔偿而导致重大损失; 5、 建设项目是否出现基建项目工期延长,或停缓状态,或预算调整等情况,造成计划执行出现较大调整; 6、 厂房和设备是否未定期维护,设备是否更新缓慢并缺乏关键产品生产线; 经营风险其他应关注内容: 7、 兼营不熟悉的业务或在不熟悉的地区开展业务; 8、 业务性质、经营目标或习惯做法发生明显改变; 9、 持有大额定单,但存在不能履行合约的风险,可能引起巨大损失; 10、 产品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不强; 16 11、 存货、生产和销售的 结构不匹配; 12、 是否办理保险,保险金额是否能够覆盖贷款余额; 13、 对一些客户或供应商过分依赖; 14、 供应商不再供货或减少信用额度,借款人在供应链中的地位发生变化; 15、 购货商的采购明显减少; 16、 企业经营地点发生不利搬迁或分支机构分布不合理; 17、 收购其他企业只基于财务动机,而与核心业务无密切关系; 18、 出售、变卖主要的生产性、经营性固定资产; 19、 客户对借款人产品质量或服务水平提出的投诉意见明显增多; 20、 流失大批财力雄厚的客户; 21、 企业未实现预定的赢利目标。 二、管理状况 管理状况调查是对借款人整体经营情况 ,尤其是对不利情况的调查,其特点是对“人及其行为”的调查。经营者本人、董事会成员和公司员工是最了解企业内部情况的人员,企业决策人的行为和经营观念的变化直接影响公司经营,从而直接关系到贷款的安全。 公司业务人员应从管理水平、管理架构、人员变化、员工士气以及企业内部人员道德观念的变化等方面判断借款人经营管理状况变化。 企业管理状况重点关注内容: 1、 企业发生重要人事变动,如高级管理人员或董事会成员变动,最主要领导者行为发生变化,患病或死亡,或陷于诉讼纠纷,无法正常履行职责; 2、 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3、 借款人有抽逃 资金的现象; 4、 高级管理人员或财务管理人员频繁变更,对持续发展造成较大影响; 5、 企业经营战略发生较大变化; 企业管理状况其他应关注内容: 6、 资金管理是否合理、有效; 7、 高级管理层不团结出现严重分歧; 8、 经营思想表现极为冒进(或保守); 9、 管理层素质低下,对环境和行业中的变化反映迟缓,缺乏足够的行业经验和管理能力,导致经营计划实施受阻; 10、中层管理者短期内多人离职,特别是财务、市场等要害部门的中层管理者离职; 17 11、中层管理人员较为薄弱,企业人员更新过快或员工不足。 三、财务状况 财务状况变化是企业还 款能力变化的直接表现。公司业务人员应定期收集反映真实财务信息的企业财务报表,关注并分析异常的财务变动和不合理的财务数据,特别应关注现金流分析;加强企业财务数据的纵横向、数据间的比较,防止企业更改财务数据,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财务状况重点关注内容: 1、 资产负债率大幅提高 ,短期贷款支付长期债务; 2、 企业销售额下降,成本提高,收益减少,经营亏损; 3、 不能及时报送 财务 报表,或 财务 报表有造假现象; 4、 产品积压、存货周转率下降; 5、 经营性净现金流量持续为负值; 财务状况其他应关注内容: 6、 应收账款激增,账龄增长; 7、 流 动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下降; 8、 关注金额较大或前后变化较大的资产、负债科目; 9、 关注借款人潜在负债,如对外担保数额巨大,或有负债急剧增加; 10、 短期负债增加失当,长期负债大量增加; 11、 财务管理混乱,到期票据无力支付; 12、 财务记录明显混乱 ,未按会计制度记账; 13、 现金流量结构不合理。 除调查上述内容外,公司业务人员在查阅应收账款、存货、对外投资、销售额等关键性数据时,如发现存在可疑情况,应采取抽样核实的方法核实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可进行横向(同类客户之间)和纵向(同一客户不同时间)的比较,以判断其财务数据是否合理,企业经营有无异 常;如有必要,可组织相关人员或聘请中介机构进行核实。 借款人提供的财务报表应包含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报表如为复印件,则需加盖公章;报表如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须有完整的审计报告(包括附注说明)。原则上,如无特殊原因,一个会计年度结束后应要求借款人提供经我行认可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年度报表和审计报告。 18 四、行业风险 行业风险指因经济周期、技术变革、政策和市场变化而产生的风险,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随着技术进步的加快,行业风险不断加大,一些高科技产业和大型项目,往往出现建设还未完成,技术已被淘 汰的情况。公司业务人员应加强行业信息的收集与管理,准确判断借款人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及发展变化趋势。在贷款投入高风险行业或夕阳产业时应特别谨慎。 行业风险重点关注内容: 1、 政府对所属行业进行严格限制; 2、国家产业、货币、税收等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对借款人经营产生负面影响; 3、行业整体衰退、属于新兴行业或出现重大的技术变革,影响到行业的产品和生产技术的改变; 行业风险其他应关注内容: 4、经济环境出现不利变化,如经济萧条或出现金融危机,对行业发展产生影响; 5、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且原材料涨价不能通过产品价 格提高而转移; 6、因替代品增加(或出现),致使市场需求明显减少; 7、法律环境出现不利变化,如环保要求提高使生产成本提高; 8、多边或双边贸易政策变化,如实施进口(或出口)的限制和保护使销售受到明显影响。 五、银行往来 与银行的资金往来直接反映了借款人的交易情况,也关系到银行的利益。公司业务人员应通过了解借款人与银行的资金往来情况,核查借款人银行对账单,分析借款人最近经营情况,对异常划款行为进行调查分析。 银行往来重点关注内容: 1、 还款来源没有落实或还款资金为非销售回款; 2、 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减少或授信政策调整; 3、 有违约历史记录 ; 4、 在多家银行开户(公司开户数明显超过其经营需要),并寻求贷款; 5、 是否存在以我行贷款偿还其他银行债务 ; 银行往来其他应关注内容: 6、 长期借新还旧或短贷长用问题严重; 19 7、 借款人在银行的存款有较大幅度下降,在中行结算比例低于贷款比例; 8、 对短期贷款依赖较多,要求贷款展期; 9、 及时核查银企对账情况是否正常,避免银企账务不符,堵塞漏洞; 10、 关注我行综合回报的变化; 11、 贷款超过了借款人的合理偿债能力; 12、 在还款期限未到的情况下,借款人将回笼资金挪做它用,增加贷款风险。 在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 过程中,公司业务人员应对上述五方面主要内容予以高度关注和认真研究,全面分析借款人内外环境和经营管理的变化对我行贷款安全收回的影响,重点分析出现的异常情况,避免检查流于形式。公司业务人员在全面调查、分析后,对各项内容做出初步定性判断,并在贷后检查报告中予以反映。 第十二节 信用评级更新与调整 在贷款发放后,公司业务人员应在新的会计年度按照风险管理要求及时完成借款人和保证人信用评级的更新。同时,公司业务人员还应负责借款人和保证人信用评级的动态调整,当企业经营、市场、信誉等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在获取信息的 15 个工作 日内,按照中国银行国内客户信用评级办法的要求完成信用评级的动态调整、上报工作。 20 第五章 贷后管理内容 贷款管理 贷款管理包括贷款项目监控、日常管理和不良贷款管理等内容,其中贷款项目监控包括流动资金贷款监控、固定资产贷款监控和其他管理监控要求;日常管理包括风险分类、还本付息、贷款条件变更和贷款结清。外汇贷款的管理应按国家外汇管理有关规定执行;不良贷款管理包括催收和债务重组。 第十三节 贷款项目监控 一、流动资金贷款监控 公司业务人员要密切跟踪借款人的流动资金贷款在购、产、销三 环节的使用和周转。具体可通过对借款人在我行结算账户资金使用和回流进行监控。 (一)资金使用的监控方式 公司业务人员要监控借款人资金的使用,防止贷款资金挪用,如防止贷款资金被划至证券公司、信托公司、期货经纪公司或被挪用于股权性投资等,严格控制贷款资金他行同户名划转,对已划转他行同户名的资金要了解跟踪使用情况。 公司业务部门可根据不同借款人的实际风险程度选择实施资金使用监控方式,包括事前监控和事后监控,并在实施贷后管理前予以明确。 资金流向事前监控是指借款人在使用我行结算账户资金前,公司业务人员审查其用途的管理方法。资金流向事后监控是指借款人在使用我行结算账户资金后,公司业务人员跟踪监控其用途的管理方法。 流动资金贷款监控方式适用对象可参考如下标准: 1、对风险程度一般的借款人可采取定期抽查的事后监控方式。定期抽查指每月抽查划付笔数较多或金额较大的 1-3 个工作日内借款人全部资金流向情况,同时,抽查每月前 10 笔最大划付金额的资金流向。 2、对风险程度较高的借款人可采取随时抽查的事后监控方式。随时抽查指按一定时间频度和抽查比率对借款人资金流向进行较为连续的监控,具体抽查频度和比率应不低于定期抽查的工作要求。 3、对风 险程度很高的借款人可采取事前监控方式,可逐笔监控或对一定金额以上资金流向进行监控。 21 对于监控客户范围、授信风险程度、具体监控方式、具体监控金额等内容,由各行根据本行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并制定相应监控要求。 (二)资金使用的监控要求 1、事后监控 事后监控中,公司业务人员在借款人用款后,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到营业部、借款人处抽查用款凭证,了解借款人实际用款情况。公司业务人员 要 将抽查样本信息在资金流向监控表中逐笔反映,并得出抽查结论;如存在资金挪用等严重问题,应按重大突发事件报告要求予以反映。 2、事前监控 ( 1)建立用款签字审核制度,审核借款人的资金使用。原则上,可由公司业务人员负责审核签字,而对高风险或认为必要的借款人资金使用可实施分级审核。 各级分行 公司业务部门可根据贷后管理的需要和不同的借款人确定相应审核金额,设置并调整用款审核签字权限,实施分级管理。 ( 2)使用资金流向监控表,详细记载用款审核信息。在同意借款人用款后,公司业务人员 要 及时记录借款人资金使用情况;同时可留存借款人用款时提供的用款计划、用款合同等凭据,作为资金流向监控表的附件留存备查。不能提供凭据的 由公司业务人员书面说明情况。 ( 3)公司 业务人员审查的方法和管理措施。通过监控公司业务人员 要 对借款人的上游产品和关联客户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摸清借款人资金使用的渠道、方式。在审查单笔用款时,综合考虑合同约定的具体用途及生产经营的需要等因素,核实需求与实际是否相符,做出贷款使用是否合理的判断,防止贷款挪用。 公司业务人员一旦发现借款人有挪用情况发生,应启动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及时向上级报告。同时要求借款人限期纠正,并在纠正前可按合同约定采取收取违约金、暂停提款、取消剩余用款额度等措施。 3、借款人异地资金使用管理 异地资金使用管理指对借款人的贷款账 户和结算账户不在我行同一机构情况下的资金监控。对于借款人的异地资金监控,贷款行公司业务部门可授权结算账户所在行公司业务部门(或机构)行使资金使用管理职责,并以资金监管协议的形式约定资金监控方式等内容。原则上,结算账户所在行每年不少于 2 次向贷款行反馈监管信息。对重大突发事件,结算账户所在行有义务按要求及时反馈。 对于异地资金使用的管理,贷款行担负主要贷后管理职责,结算账户所在行负责授权范围内的资金使用监控、信息反馈等职责。 (三)资金回流的监控 22 公司业务人员应了解借款人销售网络,资金管理方式等信息,以便了解 借款人现金流产生的主渠道及财务控制方式。对于我行贷款形成的现金流应要求借款人全部回流到在我行开立的结算账户上,如借款人在多家金融机构融资,应督促借款人按贷款比率(我行贷款占借款人全部金融机构的贷款比率)在我行叙作存款和结算业务。 公司业务人员可按贷后检查的规定频度收集资金回流信息(如所有开户行的银行对账单等),了解借款人在我行及各家金融机构的存款结算实际情况;可通过查阅借款人的银行存款日记账等方法核实账、表(当期财务报表的货币资金余额)是否一致,保证借款人按承诺的存贷比率回流资金。 (四)应关注的问题和风险 点 1、 及时检查资金管理方式是否符合借款人实际情况,是否需要调整; 2、 借款人是否按贷款用途使用贷款,有无挪用贷款的情况发生; 3、 借款人购、产、销的资金占用是否合理,资金利用效率是否降低; 4、 借款人资金回流是否与生产经营一致,现金回流是否充足; 5、 我行贷款形成的现金流是否回流到我行,存款、结算比率是否达到贷款比率。 二、固定资产贷款监控 (一) 项目建设阶段管理 对于固定资产贷款建设期资金使用管理,公司业务人员原则上须建立专用资金账户,实施专户管理,我行贷款应进入专用账户并与日常结算账户分开,实施专项管理,专款专用, 严格监控贷款资金的使用。专户管理原则上须采取事前监控方式,建立用款签字审批制度,逐笔审核资金使用,杜绝贷款资金挪用。对特殊情况不能开立专户进行事前监控的,应由本级公司业务部门分管总经理审批同意,并确定相应适当的事前监控方式。 贷款资金使用审查应以借款合同约定的贷款用途、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中确定的建设内容为依据,与借款人提供的用款计划、用款合同相比较,确定借款人用款计划与实际采购的一致性;同时公司业务人员应对项目施工的工程进度予以密切监控,确定借款人用款的合理性,并在授权范围内签署是否同意用款的意见。要 做好固定资产贷款资金使用的管理,还应强化以下重要环节的管理工作: 1、自筹资金到位管理 自筹资金是项目建设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否按期、足额到位,不仅关系到项目能否如期完工,也关系到我行资金的安全。 23 按我行批复要求在贷款发放后借款人的自筹资金逐步到位的情况下,公司业务人员首先应对自筹资金的来源渠道和资金到位进展予以密切关注。逐步到位的自筹资金可能因为外部因素变化引起到位时间、金额和对象变化。当自筹资金不能按时、足额到位时,公司业务人员应按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的要求实施监控,分析变化因素对项目的影响程度,拟 定监控措施和解决方案并逐级上报。出现变化的情况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 ( 1) 自筹资金不能按规定时间到位; ( 2) 自筹资金不能按预定金额到位; ( 3) 自筹资金的资金来源发生变化; ( 4) 自筹资金到位的前提条件发生变化。 按我行批复要求在贷款发放时借款人的自筹资金已足额到位的情况下,其自筹资金使用应纳入公司业务人员的管理范围,公司业务人员应督促借款人将自筹资金全部投入项目建设中,防止自筹资金通过关联单位借款的方式抽逃,或将到位资金挪用于其他项目,确保借款人按期投产,发挥效益。 2、工程建设进度管理 工程建设进度与贷款资金的使用 、项目是否按期完工密切相关。准确掌握项目的建设进度是控制贷款资金合理使用的重要手段,也是检查借款人已提用贷款是否按合同约定全部投入到项目建设中的重要指标。 工程建设进度的管理主要采取资料审核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公司业务人员应对借款人所提供项目资料进行审核,资料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 1) 建设工程用款计划; ( 2) 施工工程月进度计划; ( 3) 经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签字的已完工程月进度报表; ( 4) 已完工程实际投资表。 原则上,公司业务人员应要求借款人提供以上资料,如不能提供,应提供证实进度情况的其他材料。 公司业务人员在审核项目材料 的基础上应实施现场检查,考察工程建设施工的实际进展是否与借款人和监理单位提供的报表一致。如果出现超支、延期完工或无法达到建设要求等问题,应立即对出现差异的主客观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判断是否对项目如期完工和项目总投资造成不利影响,并及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和监控方案;如果不利变化增大了我行贷款风险,公司业务人员应立即启动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对于贷款金额较大、工艺及工程施工较复杂、建设风险较高或我行公司业务人员工程监控能力有限的项目,项目所在行可按需要聘请专业机构(会计师事 24 务所、项目工程的行业主管单位等)根据实 际情况对工程建设进度予以审核,了解工程施工的真实进展,确保贷款资金的合理使用;掌握工程是否超概算并及时预警风险。 公司业务人员还应关注设备到货及开箱验货的情况,了解设备到货数量与签订的订购合同是否一致,有无延期交付设备的情况;关注设备商检后的安装调试生产情况,初步了解设备生产性能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对于进口设备可以商检结论为参考依据。 (二)竣工验收、投产阶段管理 项目进入竣工验收阶段,公司业务人员应取得项目的竣工验收报告,根据报告了解项目的实际总投资及投资结构,并与银行的评估报告相比较,了解实际投资与预期 投资是否存在差异。当实际投资与预期投资存在较大差异时,公司业务人员应密切关注借款人投资缺口的解决方案或结余资金使用途径,防止资金挪用。 项目进入投产阶段,公司业务人员应关注项目设备的实际生产能力是否达到预期要求,了解配套设备、工艺技术与主要设备之间的配合程度是否顺畅,了解借款人的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掌握、运用先进技术的能力,据此初步判断借款人能否按时进入达产期。 (三)达产期的管理 项目贷款进入达产期后,公司业务人员应加强借款人生产经营、内部管理、市场拓展等情况的监控。对生产规模、销售状况等因素与预期的敏感性 分析相比较,判断借款人的收益与预期评估值有无存在较大差异;关注借款人销售网络和销售客户群的建立,判断能否取得预期收入和现金流。生产进入达产期后,公司业务人员还应加强资金回流的管理,在贷款本金到期日前及时督促借款人按时将实现的盈利和折旧资金划入我行的专用账户用于还贷。 (四)应关注的问题和风险点 1、 自筹资金是否按计划足额到位,使用是否正常; 2、 贷款流向是否与批准的贷款用途一致; 3、 全部贷款使用和项目进度是否匹配; 4、 工程建设进展是否顺利,有无延期情况; 5、 工程建设付款与用款是否一致,有无非正常欠款; 6、 项目是否超概算 ,有 无解决方案; 7、 项目建设或达产进度是否正常; 8、 生产技术、环保指标是否达到要求; 9、 技术管理人员素质是否达到生产经营需要; 25 10、 达产期实际情况是否与预期存在较大差异; 11、 销售网络和销售渠道是否顺畅; 12、 销售收入实现的现金流是否按规定回流我行。 三、其他监控管理内容 (一)授信批复条件的完善 公司业务人员须在贷后管理中落实授信批复条件,主要针对授信约束条件和争取条件。授信约束条件指风险管理部门批复中要求在提款后逐步完善落实的条件。在贷后管理阶段,公司业务人员须落实各项授信约束条件。 贷后管理启动后,公司业务人员应全面了解贷 款的授信批复内容,对于授信批复中提及的授信约束条件,公司业务人员应按照批复要求逐项逐条按时落实,特别是分阶段提款的项目,当提取剩余贷款额度时,更应严格监控后续授信条件的完善、落实。落实的情况应在工作日志和贷后检查报告中予以记录。 对于授信批复中提及的争取条件和建议性条件,如:逐步转移基本账户、保持一定比例存款和结算等,公司业务人员应力争落实,并及时在工作日志中予以记录。 (二)热点、高风险行业贷款监控 对热点、高风险行业贷款,公司业务人员在关注资金使用和回流的同时,应重点关注宏观政策、行业发展等变化对贷款 的影响。如当前房地产贷款贷后管理的重点应包括: 1、 资金流管理 在资金使用中,公司业务人员可按事前监控的方式监督资金的使用,确保建设资金按工程进度使用,防止资金挪用以及资金不足额到位或不按时到位造成工程延期、烂尾的情况发生。 在资金回流阶段,公司业务人员应加强销售环节的管理。当销售进入高峰期时,公司业务人员应及时要求借款人提供销售进度报告(或报表),并结合收款记录判断资金回笼的合理性;同时,公司、零售部门应加强联系,确定按揭贷款的一定比率及时归还开发贷款。 2、关注宏观政策 公司业务人员应关注政府对城市 用地政策变化、国土部门基准地价调整,以及出让方式变化对开发商土地成本的影响;关注房屋供给结构变化对市场供求的影响;关注税务部门调整房屋交易征收税率对房屋投机动机的影响。结合当地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状况,合理预测房地产未来发展趋势,避免政策风险。 3、关注行业发展 26 公司业务人员可通过行业主管单位、地方政府的统计数据,以及中介信息及时了解当地房地产业的发展态势,判断行业发展是否正常,有无过热现象;同时,分析和研究借款人在行业中所处地位,判断借款人未来发展趋势。 第十四节 日常管理 一、风险分类 公司业务人员应做好贷 款风险分类的初分和分类调整工作。当在贷后管理中发现借款人的生产经营、内部管理、市场供求、贷款项目进展等变化对分类结果造成影响时,应根据中国银行资产风险分类工作指引的要求,按实时清分原则,履行规定审查程序,及时完成风险分类动态调整工作,保证贷款风险分类的准确性。 二、还本付息 在借款合同规定的还本付息期间内,公司业务人员按合同规定对借款人还本付息进行管理。 (一)发送 贷款到期通知书 公司业务人员在贷款本金到期日前 1 个月 向借款人发送贷款到期通知书 (格式见附件 8) ,督促借款人筹集资金按时还款。在此期间,公司业 务人员应加强对借款人账户变动情况监控,关注借款人经营性流动资金回笼情况。 公司业务人员在贷款到期当日应主动核查借款人是否按时偿还贷款本息,如借款人未能按时偿还应立即催收,并在到期日后 10 个工作日内向欠款的借款人及保证人发送 贷款催收通知书 (格式见附件 9) 和履行担保责任通知书 (格式见附件 10) 。 借款人、保证人必须在贷款催收通知书和履行担保责任通知书上签字并加盖公章。如借款人、保证人不予签章,公司业务人员必须采用公证送达等方式送交借款人、保证人,确保诉讼时效。 (二) 付息通知 公司业务人员在贷款付息日前 10 个 工作日以电话、书面、现场提示等方式督促借款人按时偿还利息,并关注借款人账户变动情况。 公司业务人员在收息当日 应主动核查借款人是否 按时偿还利息,如借款人未能按时付息 应立即催收 ,并在收息日后 5 个工作日内向借款人发送贷款催收通知书。借款人须在催收通知书上签字并加盖公章。 27 (三) 建立本息违约报告制度 为准确了解借款人还本、付息、付费的情况, 各级分行 应建立本息违约报告制度。指派贷后管理专岗监控本级借款人还本、付息、付费情况,一旦出现违约,立即报告公司业务部门总经理。 三、贷款条件变更 贷款条件变更指贷款期内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未来现金流较为充足,但由于贷款期限与实际不符、借款人或担保人名称出现变更、借款人市场地位发生变化或担保情况发生变化等主、客观原因,银行对原贷款条件进行变更的行为。 贷款条件变更包括贷款展期、提前还款、担保条件变更、利率变更、借款人或担保人名称变更等内容。 ( 一)贷款展期 贷款展期指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未来现金流较为充足,但由于贷款期限与实际不符等客观原因,借款人不能按照借款合同规定的还款计划按时偿还贷款本息,在借款人提出申请并经贷款人审查同意后,延长还款期限 的行为。 1、 操作程序 收到借款人提出展期书面申请和原担保人同意继续为借款人提供担保的书面证明公司业务人员按照程序进行报批公司业务人员与借款人和担保人共同签订展期协议公司业务人员与借款人和担保人一同办理抵(质)押物续期登记手续。 2、管理重点 借款人需要办理展期时,原则上公司业务人员应要求借款人在贷款到期日前 1 个月提出展期申请,并重新确定借款合同有关条款。 ( 1)展期期限 贷款通则明确规定:短期贷款展期的期限累计不超过原贷款期限;中期贷款展期的期限累计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的一半;长期贷款展 期的期限累计不得超过 3 年(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 2)展期利率 贷款人可根据不同情况重新确定借款人的展期利率,贷款的展期期限加上原期限达到新的利率期限档次时,从展期之日起,贷款利率应按新的期限档次利率计收。 ( 3)贷款办理展期后,公司业务人员应关注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生产经营及银行往来情况等,及时获取借款人财务报表,分析还款期内借款人经营活动情况及偿债能力、现金流来源和构成、正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现金流是否 28 合理。还应 加强对借款人账户变动情况监控,关注借款人销售收入回笼情况 ,以确保借款人按时还 本付息。 (二)提前还款 提前还款指借款人希望改变借款合同规定的还款计划,由借款人提出申请,经贷款人同意,提前偿还部份或全部贷款的行为。提前还款不包括合同已约定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还款的贷款。 1、 操作程序 收到借款人提前还款申请公司业务人员根据借款合同审查提前还款合理性及可行性,并形成书面意见本级公司业务部门进行最终审批公司业务人员通知借款人办理提前还款手续。 对提前还款频繁的商贸流动资金贷款, 各级分行 可由公司业务分管总经理授权公司业务团队主管批准提前还贷。 2、管理重点 ( 1)借款人提前还款需征 得贷款人同意; ( 2)借款人应以书面形式向贷款人递交提前还款的申请,其中列明要求提前偿还的本金金额和提前还款原因; ( 3)借款合同已约定提前还款罚则的,公司业务部门在进行提前还款内部审批时须明确是否按照该罚则执行。 (三)担保变更 担保变更指对贷款担保方式的调整。公司业务人员必须关注担保变更之后抵(质)押物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保证人担保能力的变化。具体变更方式包括两类: 1、减少或变更抵(质)押物或保证人 借款人提出担保变更申请按照该笔贷款原审批程序进行报批公司业务人员与借款人和担保人重新签署相关 补充合同。 2、增加抵(质)押物或保证人 公司业务人员书面形式上报本级公司业务部门进行最终审批报备本级风险管理部门公司业务人员与借款人和担保人重新签署相关补充合同。 (四 )利率变更 利率变更指银行根据借款人经营管理水平、资产质量、经营效益和市场地位的变化,对贷款利率进行调整的行为。 1、 操作程序 借款人提出调低利率的申请按照有关审批程序进行报批公司业务人员与借款人和担保人共同签订贷款补充协议。 29 公司业务部门提出调高利率的建议,并与借款人协商一致本级公司业务部门进行最终审批公司业务人员与借款人和担 保人共同签订贷款补充协议。 2、 管理重点 ( 1)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原则。即借款人给银行带来的综合收益应与银行降低贷款利率承担的风险相匹配。 ( 2)按照审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