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东莞东阳教学中心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华南理工大学东莞东阳教学中心课程编号: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名称(中文):有机化学课程适用专业:应用化学、化工、环境等(英文):Organic Chemistry 课程适用层次:专升本学时:104(其中面授64,实验32) 学分:6.5一、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 1、课程作用: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学科,是应用化学、化工、及材料类各专业及相关专业(环境、生物科学等)的重要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有机化学主要讲授有机化学基本知识、基本反应、分析鉴定、制备合成、基本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介绍学科发展前沿。 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难题讨论、多媒体演示和实验答疑 3、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学习有机化学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和重要有机化学知识;掌握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关注相关的应用信息;对有机化学在国民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较好认识。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掌握一般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各类化合物的制备及主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熟悉主要有机试剂及具体应用。(2)熟悉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定性鉴定、分离方法和了解某些定量测定方法;初步学会解析图谱,能根据图谱数据推出一般有机化合物的结构。(3)掌握一般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掌握有机活泼中间体正碳离子,负碳离子,自由基的生成和反应;能用结构理论、热力学、动力学来解释一般有机化合物的稳定性和反应;基本掌握自由基取代、亲电加成、亲核加成、消除和芳香族亲电取代、亲核取代等反应机理。(4)在熟悉各类有机化合物性质及制备的基础上,能将这些知识灵活应用于有机合成。(5)对于与有机化学密切相关的石油化工、能源、材料、环境等学科有一定的了解,并对这些学科与国民经济、社会生活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 4、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5、先修课程:大学基础化学、无机化学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第一章 绪论1、知识点1.1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1.2 有机化合物的特征1.3 分子结构和结构式短线式、缩简式、键线式1.4 共价键Lewis 结构式、价键理论、轨道杂化(sp、sp2、sp3 杂化)键长、键能、键角、键的极性、诱导效应共价键的断裂和有机反应的类型均裂(产生自由基)、异裂(形成正、负离子)、自由基反应、离子型反应1.5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偶极-偶极相互作用、范德华力、氢键1.6 酸碱的概念Br nsted 酸、Br nsted 碱、共轭酸碱Lewis 酸、Lewis 碱1.7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脂肪族化合物、脂环族化合物、杂环化合物、官能团2、要求(1)了解有机化学的沿革、现状与发展;(2)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共价键的断裂方式与有机反应的类型、有机结构理论和反应机理;(3)掌握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共价键知识。3、重点和难点(1)重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概念(构造、构型、构象)、共价键知识(杂化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有机化合物的类型(2)难点:有机化合物的构造、构型、构象;杂化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第二章 饱和烃:烷烃和环烷烃1、知识点1.1烷烃和环烷烃的通式和构造异构烷烃:CnH2n+2环烷烃:CnH2n构造异构体1.2 烷烃和环烷烃的命名伯、仲、叔、季碳原子;伯、仲、叔氢原子;烷基、环烷基、烷烃的命名、单环环烃的命名1.3烷烃和环烷烃的结构键的形成及其特征、环烷烃的结构与环的稳定性、角张力1.4 烷烃和环烷烃的构象构型,构象,环己烷及取代环己烷的构象1.5 烷烃和环烷烃的物理性质1.6 烷烃和环烷烃的化学性质卤化反应、自由基的稳定性次序、卤素的活性次序、氧化反应、小环环烷烃的加成反应2、要求(1)了解烷烃的沸点、熔点与结构的关系;烷烃的催化裂化和氧化;自由基的结构和相对稳定性;小环环烷烃的性质;环己烷各种构象转变的能量关系;(2)理解同系列、同分异构、构造和构象等基本概念;环烷烃的张力学说;环烷烃的结构与稳定性;环己烷及取代环己烷的构象分析;过渡态理论;反应进程位能曲线的意义。(3)掌握碳原子的四面体结构,sp3杂化和键;碳架异构体的写法; Newman投影式和构象(乙烷和丁烷的构象、透视式和Newman投影式的写法);烷烃和环烷烃的命名法;常见基的名称和写法;烷烃的自由基卤代反应和机理。3、重点和难点(1)重点:sp3杂化;烷烃的结构及其同分异构现象;烷烃的命名;烷烃构象;烷烃的化学性质。(2)难点:sp3杂化和键;同分异构现象;构象;自由基取代反应机理。第三章 不饱和烃: 烯烃和炔烃1、知识点1.1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碳碳双键的组成、碳碳叁键的组成、键的特性1.2烯烃和炔烃的同分异构碳架异构、官能团位次异构、构型异构1.3烯烃和炔烃的命名烯基和炔基、烯和炔烃的命名、顺反-标记法、次序规则、Z,E-标记法1.4 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顺式加氢、反式加氢、亲电加成、Markovnikov规则、碳正离子的稳定性次序、过氧化物效应,反马氏加成、氧化反应、-氢原子的反应、炔烃的活泼氢反应2、要求(1)了解烯烃氢化和相对稳定性;烯烃的聚合;烯烃的工业催化反应。(2)理解烯烃的同分异构现象;原子或基团的次序规则、烯烃和炔烃的命名规则、顺反异构体的结构特征及Z/E标记法;烷、烯、炔的定性鉴定;原子或基团间的电子效应(诱导效应)、碳正离子的结构及相对稳定性;烯烃的一般氧化反应、炔烃还原的立体选择性。(3)掌握烯烃和炔烃的分子结构、碳原子SP2,SP杂化、键;双键和叁键的结构特点及反应性分析;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机理、溴化氢的过氧化物效应;炔烃的结构和加成反应、末端炔烃的酸性及共轭碱的亲核性。 3、重点和难点(1)重点:烯烃和炔烃的分子结构,SP2、SP杂化、键;顺反异构体的结构特征及Z/E标记法;烯烃亲电加成反应及反应机理,Markovnikov规则,自由基加成,烯烃的-卤化,烯烃的氧化、还原反应、聚合反应。(2)难点:炔烃的结构(SP杂化),诱导效应,炔烃的亲电加成及反应机理,炔氢的酸性及反应,炔烃的亲核加成和氧化、还原反应。第四章 二烯烃 共轭体系 共振论 1、知识点1.1 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隔离二烯烃、累积二烯烃、共轭二烯烃、命名1.2 二烯烃的结构1.3 电子离域与共轭体系,-共轭、p-共轭、,-超共轭、,p-超共轭1.4 共振论极限结构、共振杂化体1.5 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1,4-加成反应、双烯合成2、要求(1)了解累积二烯烃的立体结构、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共振论。(2)理解分子轨道理论的核心思想、周环反应的类型与机理。(3)掌握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和反应性分析、共轭体系与共轭效应、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3、重点和难点(1)重点: 1.3-丁二烯的结构(VB,MO理论)、共轭体系与共轭效应、共轭二烯的亲电加成反应、Diels-Alder反应。 (2)难点:共轭二烯烃的结构,电子离域与共轭体系,共轭二烯烃1、4-加成的理论解释,周环反应的理论解释。第五章 芳烃 芳香性1、知识点1.1 芳烃的构造异构和命名1.2 苯的结构价键理论1.3 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芳烃苯环上的反应:卤化、硝化、磺化、Friedel-Crafts反应(付克反应)、氯甲基化芳烃侧链(烃基)上的反应:卤化反应、氧化反应1.4 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则第一类定位基(邻对位定位基)、第二类定位基(间位定位基)、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则的理论解释、二取代苯的亲电取代的定位规则、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则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1.5 芳香性休克尔(Hckel)规则: 4n+2规则、非苯芳烃 芳香性的判断、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2、要求(1)了解芳香族化合物的来源;稠环的致癌性;芳香性和同芳香性;C60(2)理解苯的结构和芳香性;定位基与定位效应;稠环化合物萘、蒽的芳香性及亲电取代反应;轮烯的芳香性。(3)掌握苯及同系物命名,芳香族化合物亲电取代反应,芳香性判据Hckel规则。3、重点和难点(1)重点:芳香烃的命名,苯的结构及苯环的稳定性,芳香烃的化学性质,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及反应机理,芳香卤代物,芳香性与休克规则。(2)难点:芳香烃的命名,苯的结构及苯环的稳定性,芳香烃的化学性质,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及反应机理,芳香性与休克规则。第六章 立体化学1、知识点1.1异构体的分类1.2手性和对称性手性分子、对映异构体、对称面、对称中心1.3 手性分子的性质光学活性旋光性1.4 具有一个手性中心的对映异构 分子的构型对映体和外消旋体的性质、构型的表示法、模型和四面体式、透视式、Fischer投影式、R,S-标记法2、要求(1)了解偏振光、旋光性和有机化合物的比旋光度;外消旋体的拆分;相对构型与绝对构型;手性合成。(2)理解对映异构现象和对映体、非对映体;立体化学在研究反应历程中的应用。(3)掌握手性碳原子、对映异构体的命名和表示方法(R/S标记法);对称因素、对称操作与手性分子判断;外消旋体和内消旋体;Fischer投影式的立体概念。 3、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手性分子判断、表示方式(Fischer投影式)、R/S标记法、消旋体。(2)难点:手性与对称性、手性分子判断;R/S标记法、Fischer投影式的书写。 第七章 卤代烃 相转移催化反应 邻基效应1、知识点1.1 卤代烃的分类伯、仲、叔卤代烷、乙烯型和苯基型、烯丙型和苄基型、隔离型1.2卤代烃的命名1.3 卤代烃的制法烃的卤化、不饱和烃的加成、醇的取代、卤原子的碘代、氯甲基化、重氮盐的去氮1.4 卤代烷的化学性质亲核取代反应:水解反应、与醇钠作用、与氰化物作用、与氨作用、卤离子交换反应、与硝酸银作用消除反应:脱卤化氢、扎伊采夫规则(Saytzeff规则)与镁反应1.5 亲核取代反应机理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机理:特征:A、反应物和亲核试剂都参与反应速率的控制;B、构型反转(Walden转化)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机理:特征:A、反应速率只与卤代烃有关,与亲核试剂无关;B、外消旋化;C、发生重排1.6 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烷基结构的影响:SN2:CH3X伯卤代烷仲卤代烷叔卤代烷SN1:CH3X伯卤代烷仲卤代烷RBrRClRF1.7 消除反应的机理双分子消除反应(E2)机理:特征:A、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和亲核试剂的浓度都成正比;B、反式消除单分子消除反应(E1)机理:特征:A、反应的速率只取决于卤代烷的浓度,与亲核试剂无关;B、发生重排反应1.8 消除反应的取向:服从Saytzeff规则2、要求(1)了解卤代烃的毒性;氟代烃和Freon;氟里昂的大气污染。 (2)理解:SN1、SN2、 E1、E2反应机理;烃基、离去基团、亲核试剂、溶剂等对取代、消除的影响;邻基效应。(3)掌握: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卤代烃的性质;格氏试剂的制备及其应用。3、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亲核取代反应机理,亲核取代反应类型的判断,亲核取代反应的影响因素,消除反应机理,卤代烃和金属的反应。(2)难点:亲核取代反应的历程(SN1、SN2)及影响因素;消除反应的历程(E1、E2)及影响因素;SN 、E的竞争第八章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1、知识点1.1分子吸收光谱和分子结构1.2红外吸收光谱分子振动与红外光谱、重要官能团的特性吸收、红外谱图解析。1.3核磁共振谱核磁共振的产生、化学位移、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氢谱解析、碳谱简介。1.4紫外吸收光谱各类化合物的电子跃迁与紫外光谱、影响紫外光谱的因素、最大吸收峰与化学结构的关系。1.5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解析2、要求(1)了解波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测定方法。(2)理解紫外光谱最大吸收峰化学结构的关系;重要官能团的红外特征吸收峰位置;一般质子的核磁共振化学位移值、偶合裂分规律;(3)掌握IR、NMR解析一般有机化合物结构。3、重点和难点(1)重点:有机分子的基团红外特征频率,核磁共振氢谱的化学位移、积分高度、偶合常数及分裂规则,紫外光谱的吸收波长和化学结构的关系,质谱中有机物的碎裂方式。(2)难点:基团红外特征频率,核磁共振氢谱的化学位移、积分高度、偶合常数及分裂规则,紫外光谱的吸收波长和化学结构的关系,质谱中有机物的碎裂方式。 第九章 醇和酚1、知识点1.1 醇和酚的分类、构造异构和命名1.2 醇和酚的结构1.3 醇和酚的制法卤代烃或重氮盐的水解、由Grignard试剂制备、由烯烃制备、由醛、酮、羧酸和羧酸衍生物的还原1.4 醇和酚的物理性质1.5 醇和酚的化学性质醇和酚的共性弱酸性、醚的生成、酯的生成、氧化反应、与三氯化铁的显色反应1.6 醇羟基的反应弱碱性、与氢卤酸的反应、Lucas试剂与不同醇的反应、与卤化磷的反应、与亚硫酰氯的反应、脱水反应1.7 酚芳环上的反应卤化、磺化、Friedel-Crafts反应2、要求(1)了解醇、酚的制备方法、酚的易氧化性;苯醌、酚醛树脂、聚碳酸酯等的性能与应用(2)掌握醇、酚的命名、分类。(3)掌握醇和酚的的共性与个性。3、重点和难点(1)重点:醇和酚的结构和反应性;醇、酚的共性与个性。(2)难点:醇和酚的结构和反应性;醇、酚的共性与个性。 第十章 醚和和环氧化合物1、知识点1.1 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命名1.2 醚和环氧化合物的结构1.3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制法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工业合成、Williamson合成法1.4 醚的物理性质1.5 醚和环醚的化学性质碱性、醚氧键的断裂。环氧乙烷与Grignard试剂的反应冠醚、相转移催化剂、杯芳烃。2、要求(1)了解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制备方法(2)掌握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化学性质3、重点和难点(1)重点:醚和环氧化合物的结构、命名与化学性质的异同;(2)难点:醚的酸、碱催化断裂,环氧乙烷与格氏试剂的反应及应用。第十一章 醛、酮和醌1、知识点1.1 醛和酮的命名1.2 醛和酮的结构1.3 醛和酮的化学性质羰基的反应活性、羰基的亲核加成:与亚硫酸氢钠加成、与醇加成、与氢氰酸加成、与金属有机试剂加成、与Wittig 试剂加成、与氨及其衍生物的加成缩合-氢原子的反应:-氢原子的酸性、卤化反应、碘仿反应缩合反应:羟醛缩合、Claisen-Schmidt缩合反应氧化和还原:托伦斯试剂(Tollens试剂)、费林试剂(Fehling试剂)、催化加氢、金属氢化物还原、Clemmensen还原法、Cannizzaro反应(歧化反应)2、要求(1)了解的醛、酮和醌的制备方法。(2)理解亲核加成反应机理、含活泼氢化合物的缩合反应及机理、和频呐醇重排。(3)掌握醛酮的命名、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羰基-氢的反应(酸性和卤代反应、卤仿反应;羟醛缩合);缩醛(酮)的形成和羟基保护、有机合成中导向基的作用;无-氢的醛的Cannizzaro反应;醛酮的还原。3、重点和难点(1)重点:醛、酮的结构与反应活性,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反应机理,,-不饱和醛酮的加成反应,烯醇化及烯醇的稳定性,a-卤化与卤仿反应,羟醛缩合及其机理,氧化还原反应,Backmann重排,Cannizaro反应及其机理。(2)难点:亲核加成反应机理;有机物分子中官能团的相互转化。第十二章 羧酸1、知识点1.1 羧酸的分类和命名1.2 羧酸的结构1.3 羧酸的制法伯醇和醛的氧化、腈水解1.4 羧酸的物理性质1.5 羧酸的化学性质羧酸的酸性和极化效应、羧酸衍生物酰氯、酸酐、酯、酰胺的生成1.6 羟基酸酸性2、要求(1)了解羧酸的制备方法、物理性质;(2)掌握羧酸的命名、羧酸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3、重点和难点(1)重点:羧酸的结构及命名,羧酸的酸性及影响酸性强度的因素(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和场效应);羧酸的亲核加成消除反应机理、从羧酸制各种羧酸衍生物;羰基的还原;羧酸的氢取。(2)难点:羧酸的亲核加成消除反应机理、羧酸的酸性及影响酸性强度的因素(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和场效应)。第十三章 羧酸衍生物 1、知识点1.1 羧酸衍生物的命名1.2 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水解、醇解、氨解;酰基上的亲核取代反应机理;羧酸衍生物的相对反应活性酰胺氮原子上的反应- 酰胺的个性:酰胺的酸碱性、酰胺脱水、Hofmann降解反应2、要求(1)了解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碳酸衍生物的种类及性质(2)掌握羧酸衍生物的制备、酰基上的亲核取代反应及机理、羧酸衍生物的相对活性及相互转化。3、重点和难点(1)重点: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及其反应性,羧酸衍生物的相互转变,羧酸衍生物的水解、醇解、氨解及加成消除反应机制、反应的特点及反应活性,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2)难点:羧酸衍生物的加成消除反应机制、羧酸衍生物的相互转变。第十四章 二羰基化合物1、知识点1.1 酮-烯醇互变异构酸碱对酮-烯醇平衡的影响、化合物的结构对酮-烯醇平衡的影响1.2 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及其应用酮式分解、酸式分解、亚甲基的烷基化、合成甲基酮、合成烷基取代的乙酸1.3 丙二酸酯的合成及其应用2、要求(1)了解酸碱对酮-烯醇平衡的影响、化合物的结构对酮-烯醇平衡的影响、Michael加成;(2)掌握乙酰乙酸乙酯、丙二酸酯的合成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3、重点和难点(1)重点:酸碱对酮-烯醇平衡的影响、化合物的结构对酮-烯醇平衡的影响、乙酰乙酸乙酯、丙二酸酯的性质及其在合成上的应用。(2)难点:酸碱对酮-烯醇平衡的影响、化合物的结构对酮-烯醇平衡的影响、乙酰乙酸乙酯、丙二酸酯在合成上的应用。第十五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 1、知识点1.1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制法化学性质:还原、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硝基对其邻、对位取代基的影响及对苯酚、苯甲酸酸性的影响1.2 胺胺的分类和命名、胺的结构胺的制法:由酰胺降解制备、Gabriel合成法胺的化学性质:碱性、酰基化、与亚硝酸反应、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1.3 重氮和偶氮化合物重氮盐的制备重氮化反应重氮盐的反应:失去氮的反应、保留氮的反应、偶合反应1.4 腈腈的命名腈的性质:水解反应2、要求(1)了解胺的结构、碱性和亲核性;胺和磺酰氯及亚硝酸的反应;亚胺的生成和贝克曼重排;季胺碱和彻底甲基化。(2)掌握芳香族含氮化合物的芳环上的取代反应(亲电、亲核) ;重氮盐的生成和反应;芳香胺的制备、亲电取代反应;重氮盐的制备和性质。 3、重点和难点(1)重点:胺的制备,胺的反应,季铵碱的消除及Hofmann规则,芳香硝基化合物、芳香胺的制备,芳香硝基化合物不同还原条件下的还原产物,芳香胺的氧化反应,亲电取代反应,重氮化反应,芳香重氮盐的置换、还原、偶联反应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2)难点:季铵碱的消除及Hofmann规则,芳香硝基化合物不同还原条件下的还原产物,芳香胺的重氮化反应,偶联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二)实践教学内容及要求(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及学生应掌握的技能)1、实验、实习实验、实习结合理论教学进行,实验、实习项目和要求如下:序号项 目内容和要求设备、器具实验1蒸馏内容: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常压蒸馏的基本原理及搭建示范实验装置并讲授基本操作要点。要求:掌握常压蒸馏的原理及基本操作。蒸馏头、圆底烧瓶、温度计、量筒、沸石等2分馏内容:分馏的基本原理及搭建示范实验装置并讲授基本操作要点。要求:掌握分馏的原理及基本操作。分馏柱、圆底烧瓶、温度计、量筒等3重结晶、熔点测定内容:重结晶分离、纯化固体化合物的原理及基本操作要点;讲解熔点测定的原理,熔点测定的基本操作要点。要求:掌握重结晶和熔点测定的原理及基本操作。烧杯、温度计、表面皿、石蜡油、熔点管、酒精灯等4以正丁醇为原料制备1-溴丁烷内容: 1-溴丁烷制备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图示实验装置并讲授基本操作要点。要求:掌握以正丁醇为原料制备1-溴丁烷的反应原理及基本操作。圆底烧瓶、温度计、蒸馏头、量筒、烧杯分液漏斗等5聚己内酰胺的制备(1)内容:制备环己酮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图示实验装置并讲授基本操作要点。实验内容:以环己醇为原料制备环己酮的原理及基本操作。搅拌器、三口烧瓶、温度计、烧杯等6聚己内酰胺的制备(2)内容:制备环己酮肟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图示实验装置并讲授基本操作要点。要求:掌握以环己酮为原料制备环己酮肟的原理及基本操作。烧杯、锥形瓶、量筒、温度计、等7乙酸戊酯的制备实验条件的研究内容:乙酸戊酯制备的实验条件的研究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图示实验装置并讲授基本操作要点。要求: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案研究乙酸与戊醇的酯化反应条件,确定制备乙酸戊酯的最优实验方法圆底烧瓶、分液漏斗、温度计、量筒、烧杯等8乙酸与苯胺反应制备乙酰苯胺内容:乙酰苯胺制备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搭建示范实验装置并讲授基本操作要点。要求:掌握乙酸与苯胺反应制备乙酰苯胺的原理及基本操作。量筒、圆底烧瓶、分馏柱、温度计、烧杯等三、学时分配表 本课程理论教学时数: 课程设计(含综合实践)周数:序号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合 计讲授实践实验实习课程设计1第一章 绪论32第二章饱和烃:烷烃和环烷烃53第三章 不饱和烃: 烯烃和炔烃54第四章 二烯烃 共轭体系 共振论55第五章 芳烃 芳香性56第六章 立体化学37第七章 卤代烃 相转移催化反应 邻基效应58第八章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49第九章 醇和酚410第十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311第十一章 醛、酮和醌612第十二章 羧酸313第十三章 羧酸衍生物314第十四章 二羰基化合物415第十五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4总计64四、考核的内容及要求1课程考核应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第一章绪论11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1.2 有机化合物的特征1.3 分子结构和结构式短线式、缩简式、键线式1.4 共价键1.4.1 共价键的形成Lewis 结构式、价键理论、轨道杂化(sp、sp2、sp3 杂化)1.4.2 共价键的属性键长、键能、键角、键的极性、诱导效应1.4.3 共价键的断裂和有机反应的类型均裂(产生自由基)、异裂(形成正、负离子)、自由基反应、离子型反应1.5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偶极-偶极相互作用、范德华力、氢键1.6 酸碱的概念1.6.1 Br nsted 酸碱理论Br nsted 酸、Br nsted 碱、共轭酸碱1.6.2 Lewis 酸碱理论Lewis 酸、Lewis 碱1.7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1.7.1 按碳架分类脂肪族化合物、脂环族化合物、杂环化合物1.7.2 按官能团分类官能团第二章饱和烃:烷烃和环烷烃烃、脂肪烃、脂环烃、饱和烃2.1烷烃和环烷烃的通式和构造异构烷烃:CnH2n+2环烷烃:CnH2n构造异构体2.2 烷烃和环烷烃的命名伯、仲、叔、季碳原子;伯、仲、叔氢原子;烷基、环烷基烷烃的命名、单环环烃的命名2.3烷烃和环烷烃的结构2.3.1 键的形成及其特征2.3.2 环烷烃的结构与环的稳定性角张力2.4 烷烃和环烷烃的构象构型,构象,环己烷及取代环己烷的构象2.5 烷烃和环烷烃的物理性质2.6 烷烃和环烷烃的化学性质2.6.1 自由基取代反应卤化反应、自由基的稳定性次序、卤素的活性次序2.6.2 氧化反应2.6.5 小环环烷烃的加成反应加氢、加溴、加溴化氢第三章 不饱和烃: 烯烃和炔烃3.1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碳碳双键的组成、碳碳叁键的组成、键的特性3.2烯烃和炔烃的同分异构碳架异构、官能团位次异构、构型异构3.3烯烃和炔烃的命名3.3.1 烯基和炔基3.3.2 烯、炔烃的命名3.3.3 烯烃的顺反异构体的命名顺反-标记法、次序规则、Z,E-标记法3.3.4 烯炔的命名3.5 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3.5.1 加氢顺式加氢、反式加氢3.5.2 亲电加成(1)加卤素(2)加卤化氢Markovnikov规则、碳正离子的稳定性次序、过氧化物效应,反马氏加成(3)加硫酸(4)加次卤酸(HOX)(5)加水(6)硼氢化反应 硼氢化-氧化反应3.5.4 氧化反应(1)环氧化反应 过氧酸(2)高锰酸钾氧化(3)臭氧化(4)催化氧化3.5.6 -氢原子的反应卤化反应,氧化反应3.5.7 炔烃的活泼氢反应炔氢的酸性、金属炔化物的生成及应用、炔氢的鉴定第四章 二烯烃 共轭体系 共振论4.1 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分类:隔离二烯烃、累积二烯烃、共轭二烯烃命名4.2 二烯烃的结构4.3 电子离域与共轭体系,-共轭、p-共轭、,-超共轭、,p-超共轭4.4 共振论极限结构、共振杂化体4.5 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4.5.1 1,4-加成反应4.5.4 双烯合成第五章 芳烃 芳香性5.1 芳烃的构造异构和命名5.2 苯的结构5.2.1 价键理论5.4 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5.4.1 芳烃苯环上的反应(1)亲电取代反应卤化、硝化、磺化、Friedel-Crafts反应(付克反应)、氯甲基化(2)亲电取代反应的机理5.4.2 芳烃侧链(烃基)上的反应(1)卤化反应(2)氧化反应5.5 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则5.5.1 两类定位基第一类定位基(邻对位定位基)、第二类定位基(间位定位基)5.5.2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则的理论解释(1)电子效应(2)空间效应5.5.3二取代苯的亲电取代的定位规则5.5.4 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则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5.7 稠环芳烃5.7.1 萘5.8 芳香性5.8.1休克尔(Hckel)规则: 4n+2规则5.8.2 非苯芳烃 芳香性的判断511 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第六章 立体化学6.1异构体的分类6.2手性和对称性手性分子、对映异构体、对称面、对称中心6.3 手性分子的性质光学活性6.3.1 旋光性6.4 具有一个手性中心的对映异构 分子的构型6.4.1 对映体和外消旋体的性质6.4.2 构型的表示法模型和四面体式、透视式、Fischer投影式6.4.3 构型的标记法(2)R,S-标记法第七章 卤代烃 相转移催化反应 邻基效应7.1 卤代烃的分类7.1.1 卤代烷的分类伯、仲、叔卤代烷7.1.2 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的分类乙烯型和苯基型、烯丙型和苄基型、隔离型7.2卤代烃的命名7.3 卤代烃的制法烃的卤化、不饱和烃的加成、醇的取代、卤原子的碘代、氯甲基化、重氮盐的去氮7.5 卤代烷的化学性质7.5.1 亲核取代反应(1)水解反应(2)与醇钠作用(3)与氰化物作用(4)与氨作用(5)卤离子交换反应(6)与硝酸银作用7.5.2 消除反应(1)脱卤化氢扎伊采夫规则(Saytzeff规则)7.5.3 与金属反应(1)与镁反应7.6 亲核取代反应机理7.6.1 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机理特征:A、反应物和亲核试剂都参与反应速率的控制;B、构型反转(Walden转化)7.6.2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机理特征:A、反应速率只与卤代烃有关,与亲核试剂无关;B、外消旋化;C、发生重排7.7 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7.7.1 烷基结构的影响SN2:CH3X伯卤代烷仲卤代烷叔卤代烷SN1:CH3X伯卤代烷仲卤代烷RBrRClRF7.8 消除反应的机理7.8.1 双分子消除反应(E2)机理特征:A、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和亲核试剂的浓度都成正比;B、反式消除7.8.2 单分子消除反应(E1)机理特征:A、反应的速率只取决于卤代烷的浓度,与亲核试剂无关;B、发生重排反应7.9 消除反应的取向服从Saytzeff规则7.10 影响消除反应的因素7.12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的化学性质7.12.1 双键和苯环位置对卤原子的影响7.12.3 烯丙型和苄基型卤代烃的化学性质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与金属镁反应第九章 醇和酚9.1 醇和酚的分类、构造异构和命名9.2 醇和酚的结构9.3 醇和酚的制法9.3.3 卤代烃或重氮盐的水解9.3.4 由Grignard试剂制备9.3.5 由烯烃制备9.3.6 醛、酮、羧酸和羧酸衍生物的还原9.4 醇和酚的物理性质9.6 醇和酚的化学性质醇和酚的共性9.6.1 弱酸性9.6.2 醚的生成9.6.3 酯的生成9.6.4 氧化反应(1)一元醇的氧化9.6.5 与三氯化铁的显色反应9.7 醇羟基的反应9.7.1弱碱性9.7.2 与氢卤酸的反应Lucas试剂与不同醇的反应9.7.4 与卤化磷的反应9.7.5 与亚硫酰氯的反应9.7.6 脱水反应9.8 酚芳环上的反应卤化、磺化、Friedel-Crafts反应第十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10.1 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命名10.2 醚和环氧化合物的结构10.3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制法10.3.1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工业合成10.3.2 Williamson合成法(1)醇钠对RX的SN2反应合成醚10.4 醚的物理性质10.6 醚和环醚的化学性质10.6.2 环氧乙烷与Grignard试剂的反应第十一章 醛、酮和醌11.1 醛和酮的命名11.2 醛和酮的结构11.6 醛和酮的化学性质11.6.1 羰基的反应活性11.6.2 羰基的亲核加成(1)与亚硫酸氢钠加成可以发生该反应的羰基化合物:所有醛、脂肪族甲基酮和八个碳以下的环酮(2)与醇加成缩醛、半缩醛、保护羰基(3)与氢氰酸加成(4)与金属有机试剂加成与Grignard试剂加成(5)与Wittig 试剂加成(6)与氨及其衍生物的加成缩合11.6.3 -氢原子的反应(1)-氢原子的酸性(2)卤化反应碘仿反应(3)缩合反应(a)羟醛缩合(b)Claisen-Schmidt缩合反应11.6.4 氧化和还原(1)氧化反应托伦斯试剂(Tollens试剂)、费林试剂(Fehling试剂)(2)还原反应催化加氢、金属氢化物还原、Clemmensen还原法(3)Cannizzaro反应(歧化反应)第十二章 羧酸12.1 羧酸的分类和命名12.2 羧酸的结构12.3 羧酸的制法12.3.2 伯醇和醛的氧化12.3.3 腈水解12.4 羧酸的物理性质12.6 羧酸的化学性质12.6.1 羧酸的酸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二单元 可爱的家 音乐实践》(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2)音乐三年级下册
- 2024年三年级品社下册《马路不是游戏场》教学设计 山东版
- Revision of Module 1 and Module 9(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外研版(一起)英语六年级上册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下学期第12-13周教学设计(2.5.1 走向整体的世界)
- Unit2 Food and Health+ Speaking Workshop 教案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英语下册
- 2023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三单元 在集体中成长第六课 我和我们第2框 集体生活成就我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Unit 5 The colourful world Part A Let's talk(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 1~5的认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神经外科介入护理
- 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汇编
- 2025年春形势与政策第二学期练习题、知识点梳理
- 2025年精密注塑市场分析报告
- 2025届浙江省杭州市下学期高三考前(二模)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月考质量评估课后辅导过关检测考试
- 高中主题班会 自律·自主·自觉-成就更好的自己课件-高一下学期“双休”背景下如何实现自我突破主题班会
- 2025年室内设计师职业资格考试真题卷-室内设计软件操作与应用试题
- 2024年贵阳银行招聘考试真题
- 成人手术后疼痛管理专家共识
- 人工智能导论 课件 8. 人工智能+电商
- 星海音乐学院附中招生文化考试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