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 专题五 实验题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中考物理 专题五 实验题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中考物理 专题五 实验题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中考物理 专题五 实验题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中考物理 专题五 实验题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物理实验在中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特别是实施新课标以来 实验题在中考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重 近几年的中考物理试题 有一个很明显的趋势 就是更加联系实际 更加贴近生活 最普通的日常用品都可以成为命题的素材 中考物理实验题主要有以下三类 1 测量型实验 包括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2 探究型实验 3 设计型实验 对于不同实验要掌握其不同的要点 3 一 测量型实验测量型实验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器材的正确操作 是考查其他实验的基础 测量型实验分两种 一种是直接测量型实验 另一种是间接测量型实验 1 直接测量型实验 直接测量型实验重点考查仪器或仪表的读数 初中阶段要求读数的仪器 仪表有 刻度尺 天平 量筒 弹簧测力计 秒表 温度计 电流表 电压表 电能表 初中阶段只有刻度尺需要估读 其他测量工具均不作要求 2 间接测量型实验 间接测量型实验是根据待测物理量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式 先测出式中其他量 然后算出该量 包括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 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密度 用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小灯泡的功率 4 间接测量型实验在中考中比重较大 近年广东省中考热点集中在密度 浮力 滑轮组机械效率 电阻及电功率的测量等实验上 一 直接测量型实验 用刻度尺测长度 用表测时间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用常见温度计测温度 用电流表测电流 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用电能表测量电能 5 1 1 如图1所示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木块的长度为cm 2 如图2所示 秒表的读数是s 3 如图3所示 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 物体a的重力是n 答案 1 1mm1 83 1 86均为正确 2 99 8 3 0 2n1 8 6 2 摄氏温度把的温度规定为0 把1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100 如图所示 甲乙丙丁四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 答案 冰水混合物沸水38 5 15 7 3 7 3 在防范甲型h1n1流感疫情中 体温计发挥了重要作用 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性质制成的 读数时看到的是水银柱的正立 的像 下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 请写出一点有关体温计使用的注意事项 答案 热胀冷缩放大虚36 5 使用前后要将体温计甩一甩 8 4 在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中 1 调节天平平衡时 某同学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面上后 发现天平指针如图甲所示 则接下来的操作应是 直到指针尖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2 测量中 当右盘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平衡 则该物体的质量为g 3 如果把这个实验带到月球上做 测量结果 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4 物体放入量筒前 后 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图丙所示 物体的体积是cm3 9 答案 1 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2 52 4 3 不变 4 20 10 5 在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中 1 测节天平平衡时 某同学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面上后 发现天平如图甲所示 则接下来的操作应是 首先 然后 直到指针尖对准分度标尺中央的刻度线 2 在接下来的实验中 当天平右盘内所加砝码和称量标尺上游码所处位置如图乙所示时 天平恰好平衡 则被测物体的质量是g 答案 1 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调节平衡螺母 2 38 4 11 6 小明同学用已经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操作情况如下图所示 它的错误有 1 2 答案 1 物体和砝码放错了位置 2 测量时用手调节平衡螺母 12 7 小明同学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中 闭合开关 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后 电流表与电压表的示数如图所示 则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是a 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是v 小灯泡的电阻是 答案 0 3213 1 13 8 电子脉冲式电能表已普遍使用 如图所示是电能表的表盘 其中 1600imp kw h 表示每消耗一度电 电能表指示灯闪烁1600次 从电能表的表盘可知 该家庭电路已消耗的电能为kw h 当家庭电路中只有微波炉工作时 电能表在5min内指示灯闪烁了160imp 则该微波炉消耗的电能为kw h 微波炉的实际功率为w 答案 7325 60 11200 14 二 间接测量型实验1 测量固体物质的密度小丽在实验室里测量某种小矿石的密度 1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在调节天平平衡前 小丽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 于是她先把调到零刻度线后 发现指针仍向右偏转 此时应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 左 或 右 调节 15 2 在测量小矿石的质量时 多次增减砝码 当加入最小质量为5g的砝码后 指针在分度盘中线左侧附近 此时她就移动使横梁恢复平衡 3 天平平衡时 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则小矿石的质量是g 4 如图丙所示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如图丁所示 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总体积 则小矿石的体积为ml 5 由此可知 小矿石的密度为kg m3 16 6 另一位同学按以下步骤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a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b 将小石块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总体积 c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d 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 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 使横梁平衡 e 将小石块放在左盘中 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到横梁平衡 则按此步骤 该同学所测的密度 选填 偏大 或 偏小 原因是 7 调整合理的测量步骤 若实验测量的小石块多孔且具有一定的吸水性 则根据上面的操作测量出的结果会偏 选填 大 或 小 若想减小这种误差 你的设计方案是 17 8 小明在测量小石块的密度时 发现小石块放不进量筒中 于是他设计了如下的方案测量石块的密度 a 先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m b 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把小石块浸没 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 如图所示 c 取出小石块 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2 d 往烧杯中加水 直到标记处 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3 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 18 9 小红测量同一块小石块的密度如下 a 先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m1 b 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把小石块浸没 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 如图所示 测得烧杯 小石块和水的总质量为m2 c 取出小石块 d 往烧杯中加水 直到标记处 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3 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 10 试分析小明和小红的两种设计方案中 误差更小的是的设计方案 19 答案 1 游码左 2 游码 3 62 4 4 20 5 3 12 103 6 偏大小矿石从量筒中拿出后 表面会沾有水 造成所测物体的质量变大 小矿石的体积测量正确 由 m v可知 所测物质的密度变大 7 偏大先让石块在烧杯中吸足水后将表面擦干 再放入量 20 2 测量液体的密度 三个小组同学为测量盐水的密度 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小组 1 在测量盐水质量的过程中 小聪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 增加一个最小的砝码后 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 这时要使天平平衡 他应该 a 把横梁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b 把横梁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c 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再向右移动游码d 向右移动游码 21 2 甲小组同学小聪将待测盐水倒入烧杯中 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 由图甲可知天平标尺的分度值是g 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是g 3 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一部分到量筒中 如图乙所示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是cm3 4 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 如图丙所示 由此可知盐水的密度是 kg m3 22 乙小组 5 乙小组同学小方设计了另一种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方案 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m1 向烧杯内倒入适量盐水 再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 然后把烧杯内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内 测出量筒内盐水的体积为v 盐水密度的表达式是 6 小组评估时发现 按该实验方案测出盐水的密度偏 选填 大 或 小 原因是 丙小组 7 小明先将盐水倒入量筒 测出盐水的体积v 接着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 调节平衡螺母 使天平平衡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然后将量筒中的盐水倒入烧杯 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 盐水密度的表达式是 23 8 小组评估时发现 用该方法测得的密度比真实值偏 选填 大 或 小 原因是 丁小组 9 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 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盐水的密度 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 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请你补充完整 调好天平 用天平测量出空烧杯质量为m0 将一个烧杯装满水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用另一个烧杯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m2 则盐水的密度表达式 盐水 已知水的密度为 水 10 小明针对 9 中小华的实验设计进行了评估后 认为小华设计的操作过程有不妥之处 你认为该不妥之处是 如何改进 24 盐水都加到烧杯的同一刻度线处 例如都加到200ml刻度线处 这样确保烧杯中水和盐水的体积一样 或将烧杯换成带盖的小瓶 再将液体装满 25 3 伏安法测电阻小楠同学想测量一个定值电阻的阻值 26 1 如图甲是小楠设计的实验电路 请你根据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乙中将没有连接完的实物电路补充完整 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2 电路接通前 小明用开关试触 先是发现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 则产生的原因是 小明调整电路后发现电压表示数如图丁所示 则产生的原因是 3 小明把最后一根导线连接完毕后 看到电压表和电流表立即有较大示数 小亮认为在实验操作中有两处错误 其中一处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没有滑到电阻最大的位置 还有一处是 4 连好电路后 闭合开关s 小楠发现电流表的示数不为零 电压表的示数为零 产生故障的原因可能是下列的哪种情况 a 定值电阻短路b 电源电压太小c 定值电阻处接触不良d 电压表的正 负接线柱接反 27 5 电路连接正确后 闭合开关s 将滑片p向右移动时 电压表示数 选填 变大 变小 或 不变 6 由于自己的的疏忽 小楠同学做完实验后才发现 她把测量的电流值都写在草稿纸上而忘了填入记录表格中 请你帮助小楠同学根据草稿纸中数据 算得电阻的阻值为 28 草稿纸0 50 40 2 7 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一是 二是通过改变滑片的位置 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多次测量出电压和电流 计算出相应的电阻值 8 此实验要多次测量电阻值 最后求电阻值的平均值 其目的是 9 另一组同学在实验中 不小心将滑动变阻器损坏 不能使用了 一时又找不到其他变阻器 此时该同学将滑动变阻器从电路中撤下后 假如还能测出r的阻值 那么 滑动变阻器损坏后 可能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 除了换用新的滑动变阻器外 还可以采用的办法是 写出一个即可 29 10 完成上述实验后 小楠同学想用原电路测量一个额定电压为2 5v的小灯泡的电阻 他用灯泡替换了电阻r 闭合开关后 调节滑动变阻器 测得五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30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 小楠画出小灯泡的电流随其两端电压变化的关系图像 如图 由图可知小灯泡的电阻是变化的 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 答案 1 如图所示 2 测量电流超过电流表所选量程电压表 接线柱接反了 3 连接电路时开关没有断开 4 a 5 变小 6 6 2 7 保护电路 8 减小实验误差 9 无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更换不同的电源 10 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7 35 31 4 测量电功率某同学做 测量小灯泡额定电功率 的实验时 连接了如甲图所示电路 实验前观察小灯泡的螺旋套上标有 2 5v 字样 1 要完成甲图的电路连接 电压表应选择连接 选填 0 3v 或 0 15v 的量程 2 在闭合开关前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在最 选填 左 或 右 端 32 3 按电路图正确连接后 闭合开关 灯不亮 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 电流表无示数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 滑动变阻器断路b 开关接触不良c 小灯泡与灯座接触不良d 电流表断路 4 闭合开关 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使电压表的示数为v时 小灯泡正常发光 此时电流表表盘如乙图所示 电流表的示数是a 则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是w 5 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会看到小灯泡变 选填 暗 或 亮 一些 这说明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与灯泡的有关系 33 6 实验时 小柯回想起测电阻时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少实验误差 于是他也做了3次实验 相关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见下表 你认为小柯这样处理数据的方法是否合理 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答案 1 0 3v 2 左 3 c 4 2 50 20 5 5 暗两端电压 或通过的电流 6 不合理因为小柯通过计算平均值所计算出来的功率不是额定功率 34 三 探究型实验1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如图所示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装置 1 为了便于观察 该实验最好在 选填 较亮 或 较暗 的环境中进行 2 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 应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主要是利用玻璃板的透明的特点 便于 能否用家用镜子的镜片代替玻璃板 答 4 实验中 用玻璃板和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 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并标记出像的 35 5 当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 要使蜡烛b与a的像重合 必须使蜡烛b玻璃板 选填 远离 或 靠近 6 点燃蜡烛a 如果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你推断其原因可能是 7 实验时 小明应在 选填 a 或 b 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8 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 它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 变大 不变 或 变小 9 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板观察蜡烛a的像时 看到像b处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 与像b有部分重叠的像 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36 10 若用光屏替换玻璃板后面的蜡烛 在玻璃板后面的光屏上 将 选填 能 或 不能 观察到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的像 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像 11 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表明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像与物的大小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12 小明将玻璃板竖直固定在白纸上 接下来的操作是 13 小明做完三次实验后 在白纸上确定了蜡烛与蜡烛的像的位置 接下来的操作是 14 实验中将白纸换成方格纸的优点是 37 答案 1 较暗 2 2 3 观察蜡烛b 从而确定像的位置不能 4 大小位置 5 靠近 6 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不垂直 7 a 8 不变 9 玻璃板的前后两个面都能成一个像 10 不能虚 11 相等等于 12 用笔在白纸上画出玻璃板的位置 13 用笔画线连接蜡烛与像 并测量蜡烛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14 方便比较像距与物距的大小 38 2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小刚在做探究 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中 1 如图甲所示 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 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 最亮的光斑 由图甲可知 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作用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2 点燃蜡烛后 调节烛焰中心 中心和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目的是 39 3 如图乙所示 小刚将蜡烛移到光具座上0cm刻度线处 向 选填 左 或 右 移动光屏 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则该像是 选填 放大 等大 或 缩小 的实像 生活中的就是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 4 在 3 问的基础上 小刚将蜡烛移到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 在凸透镜位置不变时 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光屏应向 选填 远离 或 靠近 凸透镜方向移动 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则该像是 选填 倒立 或 正立 的实像 生活中就是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 5 小刚将蜡烛移到光具座上45cm刻度线处 小刚从凸透镜的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 选填 倒立 或 正立 的像 此时 选填 能 或 不能 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 生活中就是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 40 6 实验时 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 光屏上的像将向 选填 上 或 下 移动 此时应将光屏向 选填 上 或 下 移动 才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间 7 在上述实验过程中 当光屏上出现倒立 放大的像时 小王用不透光的物体挡住凸透镜的左半部 此时光屏上的像将 a 像的大小 形状不变 像的亮度变暗b 像的左半部消失c 像的右半部消失d 像缩小一半 8 小宇同学所在的小组对上述实验装置用由几个发光二极管做成一个 f 字样的发光体 你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 写出一点 9 小明换用另一只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 将蜡烛移到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 移动光屏到80cm处 刚好得到一清晰的像 由此判断此像应是立 选填 放大 缩小 或 等大 的实像 此凸透镜的焦距是cm 41 10 小明又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5cm刻度线处 移动光屏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由此判断此像应是立 选填 放大 缩小 或 等大 的 选填 实 或 虚 像 生活中就是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 此时若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 则 选填 能 或 不能 得到清晰的像 11 在第 10 问的基础上 小明在凸透镜前放置一只老花镜 此时应将光屏向 选填 左 或 右 移动 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 1 会聚11 0 2 凸透镜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3 左缩小照相机 4 远离倒立投影仪 5 正立不能放大镜 6 上上 7 a 8 成像稳定 亮度更高等 9 倒等大15 10 倒缩小实照相机能 11 左 42 3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如图甲是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的实验装置 43 1 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 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 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 选填 均匀 或 不均匀 2 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 不要碰到试管底或 3 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性质制成的 如图乙所示 温度计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 a b 或 c 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是 4 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 该物质的熔点是 该物质是 选填 晶体 或 非晶体 温度为50 时 该物质处于 选填 固 液 或 固液共存 态 44 5 能反映上述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丙中的 选填 a 或 b 由图象可以看出 晶体熔化时的特点是 6 小明在做探究 冰融化过程的规律 时 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丁所示的图象 由图象可知 ab段物质处于态 bc段物质处于态 cd段物质处于态 45 7 图中b点的内能 选填 大于 等于 或 小于 c点的内能 原因是 8 图中ab段物质吸收的热量 选填 大于 等于 或 小于 cd段物质吸收的热量 9 由图象可知该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与液态时的比热容之比是 答案 1 均匀 2 试管壁 3 液体的热胀冷缩b46 4 48晶体液 5 a吸收热量 但温度保持不变 6 固固液共存液 7 小于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 内能增大 8 等于 9 1 2 46 4 探究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的特点 彤彤同学做 探究水的沸腾 实验 47 1 由表一可知 本次实验应选用测温物质为的温度计 常用温度计的原理是 表一 2 安装实验器材时 彤彤应按照 选填 自上而下 或 自下而上 的顺序进行 3 开始时 彤彤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 她测出的水温将偏 选填 高 或 低 4 如图乙所示 调整好实验装置后 实验中彤彤同学发现温度计示数上升较慢 为了使温度计示数升得快些 她应该 5 为了方便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彤彤同学将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来进行观察读数 则会导致所测温度偏 选填 高 或 低 48 6 从85 开始 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 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为止 如图丙所示的是1min时的温度计的示数 则此时烧杯中水的温度为 7 彤彤同学的实验记录数据如表二 彤彤由于粗心大意记错了一个实验数据 你认为错误的数据是 表二 8 由表二中数据可发现水沸腾的过程中温度是的 彤彤同学测得的水的沸点是 9 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 应 填写操作 同时观察 49 10 彤彤同学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后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 如图丁所示 则图 选填 a 或 b 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11 彤彤同学发现水沸腾时 杯口不断地冒出大量 白气 这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后形成小水珠 填物态变化名称 12 彤彤同学得出水的沸腾条件 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 但她发现撤掉酒精灯时 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 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一条 13 实验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 选填 得到可靠的结论 或 减小实验误差 14 另一组同学和彤彤小组同学做完实验后 用同一个实验装置 换水后做此实验 但将水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不同 该组同学和彤彤小组同学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戊所示 则两组得到a b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可能是水的不同 50 答案 1 水银液体的热胀冷缩 2 自下而上 3 高 4 减少水的质量 或提高水的初温 换用火力更大的酒精灯等 5 低 6 89 7 95 8 保持不变99 9 停止加热 或撤去酒精灯 水是否继续沸腾 10 b 11 液化 12 烧杯底 或石绵网或铁圈 的温度仍然高于水的沸点 水能继续吸热 13 得到可靠结论 14 质量 51 5 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如图1所示是 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的实验 1 实验过程中 弹簧测力计 选填 必须 或 不必 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a做运动 根据知识可知 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选填 相等 或 不相等 2 实验前 应将弹簧测力计沿 选填 水平 或 竖直 方向调零 若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2所示 它的示数是n 52 3 分析图甲 乙可知 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 越大 滑动摩擦力越大 4 分析图甲 丙 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 f2 说明 压力一定时 滑动摩擦力越大 5 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结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的大小和接触面的有关 6 有同学提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 他在同学的帮助下设计了下列实验 53 第1次 把木块平放在长木板上 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 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如图3甲所示 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记入表格中 第2次 把木块侧放在长木板上 重复上述实验操作 如图3乙所示 比较两次实验数据 可发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无关 54 7 小丽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改动 如图4所示 重复实验 发现效果更好 实验中小丽同学 选填 一定 或 不一定 要匀速拉动长木板 若在实验中发现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还是不容易稳定 则可能的原因是 a 木板的长度太长b 木板的粗糙程度不均匀c 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太大d 木块与木板的接触面积太大 8 小明同学在验证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 他先用图3甲所示的装置水平匀速拉动木块 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 接着他将木块切去一半 又重复上述操作过程 记下测力计的示数为f2 发现f1 f2 由此小明得出结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 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的 选填 可靠 或 不可靠 理由是 55 9 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 利用图4所示的装置 分别在木块上放置质量不同的钩码 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记录在下表中 上述操作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的关系 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根据表中数据规律推测 当木块对接触面的压力为15n 拉动木块下面的木板时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 答案 1 必须匀速直线二力平衡相等 2 水平1 6 3 压力 4 接触面越粗糙 5 压力粗糙程度 6 接触面积 7 不一定b 8 不可靠没有控制压力相等 9 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成正比3 75 56 6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小强同学利用小桌 海绵及肥皂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实验探究过程如图所示 1 小强通过观察海绵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这里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2 分析比较乙 丙两图中的实验现象 可以得到的结论 3 分析比较图和实验可知 压力一定时 越小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大 这里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57 4 小强将肥皂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丁所示 发现无论是大块肥皂还是小块肥皂 对海绵的作用效果都与之前一样 他经过分析得到的结论是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 你认为小强的方法是 选填 正确 或 错误 的 理由是 5 此实验 选填 能 或 不能 用硬纸板来代替海绵 原因是 6 在物理学中 用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7 实验时 如果旁边没有海绵 还可以选择 答案 1 凹陷程度转换法 2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 压力越大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 甲乙受力面积控制变量法 4 错误小强同时改变了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大小 没有控制压力大小不变 5 不能效果不明显 6 压强 7 沙子或泡沫塑料等 58 7 在探究 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的实验中 班级的 物理小博士 为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 实验中的铜块与铝块体积相同 59 1 铜块浸没水中后 所受的浮力大小为n 2 做 三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的关系 得出的结论是 3 分析三次的实验数据 可知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内的深度无关 4 做 四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重的关系 得出的结论是 5 做三次实验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可得出的结论是 6 由图中提供的数据 可以求出铜块的密度为kg m3 盐水的密度为kg m3 60 7 实验中将铜块慢慢浸入水中 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和物体下表面距离水面的深度h的关系的是 8 小明想验证浮力与物体的形状是否有关 将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 先后放入水中 发现有的漂浮在水面 有的下沉 由此得出结论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请指出他的实验方法的错误是 61 答案 1 1n 2 排开液体的体积在液体的密度相同时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 物体所受的浮力越大 3 4 浮力的大小与物重无关 5 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6 9 1031 2 103 7 b 8 没有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 62 8 在探究 浮力大小等于什么 的实验中 明辉同学的实验操作步骤如图所示 实验过程如下 63 a 用细线将橡皮挂在弹簧测力计下 测出橡皮所受的 记为f1 b 将水倒入溢水杯中 c 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橡皮浸没水中 让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小桶中 同时记为f2 d 将盛有溢出水的小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 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3 e 记录分析数据 归纳总结实验结论 f 整理器材 64 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过程回答下面问题 1 指出小明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漏掉的一个步骤 2 指出上面实验操作中的一处错误 3 改正实验操作后 若空小桶所受的重力为f4 则实验中测得石块所受的浮力为 排出水的重力为 根据该实验的测量数据 可得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排开水的重力的定量关系是 均用实验过程中给出的物理量表示 4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应该 a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b 换用其他液体多次实验 65 5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 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的实验中 将圆柱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 如图甲所示 当圆柱体下表面与水面相平时 圆柱体开始缓慢下降 整个过程水未溢出 根据实验数据 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下表面浸入水中的深度h的关系图象 如图乙所示 则 66 圆柱体的重力为n 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为n 图象中 选填 ab 或 bc 段表明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随其排开液体的体积的改变而改变 圆柱体由h1到h2的过程中 所受浮力 其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强 均选填 变大 变小 或 不变 圆柱体的密度为kg m3 实验小组又选用其他液体进一步探究 发现圆柱体浸没时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在水中浸没时不同 说明浮力的大小还与有关 答案 a 重力c 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1 测量空小桶的重力 2 在b步骤中 水面没有达到溢水口 3 f1 f2f3 f4f1 f2 f3 f4 4 b 5 6 4 ab 不变变大 1 5 103 液体密度 67 9 探究 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如图所示是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 速度关系的示意图 1 本实验研究的对象是 选填 木块 钢球 或 斜面 2 实验中通过观察来比较小球动能的大小 3 在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 应保持小球的不变 让小球从 选填 相同 或 不同 的高度滚下 以不同的速度推动木块移动 该实验得出的是 4 为探究动能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要选择两个质量 选填 相同 或 不同 的小球 并让它们分别从同一斜面的 选填 相同 或 不同 高度滚下 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68 5 物理研究方法有许多 如等效替代法 类比法 对比法 控制变量法等 本实验运用了两种研究方法 一是法 二是转换法 就本实验来说 用来表示小球动能大小的方法就是转换法 6 实验中斜面的作用是 若水平面绝对光滑 小球将 7 小明根据实验现象认为 小球推动木块移动一段距离后都要停下来 所以小球和木块的机械能最终消失了 你认为他的观点是 选填 正确的 或 不正确的 原因是 69 8 实验后 同学们联想到在许多交通事故中 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 汽车的 超载 与 超速 想进一步知道 在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中 哪个对动能影响更大 于是利用上述器材进行了实验测定 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70 小球推动小木块运动的距离越大 安全隐患 选填 越大 不变 或 越小 为了探究 超载 的安全隐患 应选择两个序号的实验时行比较 为了探究 超速 的安全隐患 应选择两个序号的实验时行比较 分析表格中对应的实验数据可知 对物体的动能影响更大 当发生交通事故时 由此造成的危害更严重 71 答案 1 钢球 2 木块移动的距离 3 质量不同在质量相同时 小球的速度越大 动能越大 4 不同相同在速度相同时 小球的质量越大 动能越大 5 控制变量木块移动的距离 6 使小球到达水平面时具有一个初速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7 不正确的机械能不会消失 而是转化为内能 8 越大 1和3 1和2 速度 72 10 探究 杠杆平衡条件 在探究 杠杆平衡条件 实验中 1 实验前 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 当杠杆静止时 发现杠杆右端下沉 此时 应把杠杆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 左 或 右 调节 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位置平衡 73 2 实验前应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目的是 3 如图1所示 在杠杆右边b处挂两个相同的钩码 要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 应在杠杆左边a处挂个相同的钩码 4 如图2所示 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斜向下拉 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 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 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 选填 变大 不变 或 变小 5 某同学在杠杆左右两侧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 同时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平衡 你认为他们的做法是 选填 正确 错误 的 74 6 小明在实验中记录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 由实验数据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7 测量多组数据的目的是 选填 减小实验误差 或 避免偶然性 8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 先在杠杆两侧挂钩吗进行实验探究 再用弹簧测力计取代一侧的钩码继续探究 这样做最终的目的是 a 便于直接读出拉力的大小b 便于提供不同方向的拉力c 便于正确认识力臂d 便于测量力臂的大小 75 答案 1 左 2 便于在杠杆上直接读取力臂 同时使杠杆的重心在支架上 3 3 4 变大 5 错误 6 f1 l1 f2 l2 7 避免偶然性 8 c 76 11 探究电流与电压 电阻的关系某组同学在做 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 电阻的关系 的实验 已知电源电压为3v保持不变 1 根据下图把实物电路连接好 2 该同学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 闭合开关 可是无论怎样移动滑片 电流表有示数 电压表示数总为3v不变 你认为发生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77 3 排除故障后 首先探究 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 调节滑动变阻器 测出通过电阻r1两端的电流和对应的电压值如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得到的结论是 通过计算可知 此次实验所用的电阻为 78 4 接着探究 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关系 首先将5 的电阻接入电路 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v 读出并记下电流值 然后将5 的电阻改接成10 的电阻 他下一步的操作应该是 闭合开关 向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直到电压表的示数为v 并记下电流值 再改接20 的电阻 重复上述实验 5 实验开始时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时 应保持不变 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时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79 6 在许多实验中都需要进行多次测量 其目的有以下两种 a 是为了从不同情况中找到普遍规律 b 是为了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你认为在本实验中测量多组数据的目的是 选填 a 或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