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 不是一味表扬.doc_第1页
赏识教育 不是一味表扬.doc_第2页
赏识教育 不是一味表扬.doc_第3页
赏识教育 不是一味表扬.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赏识教育 不是一味表扬 晋城市沁水中学 韩向东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人们提倡要尊重、赏识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但是,我们现在的课堂却有着这样的现象,学生无论什么样的问题,无论回答得怎么样,教师都以“你真棒”“你能行”“你真能干”“你的回答很有创意”等等之类的话来加以肯定。虽然这些表扬的话对学生来说的确是一种激励,但是长此以往,就把表扬的话语以这样的方式演绎成一种公式,这样的表扬对学生的发展到底有多大的激励与促进作用?一味的表扬如一味的惩罚一样,对学生的发展同样有害。一直在表扬、夸奖、赞美声中成长的孩子,将来一旦遭遇坎坷,心理上的巨大打击是他们不能承受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闻目睹这样的例子:有的中小学生在课堂上,违反了纪律被老师点名批评时,以为自尊心受到伤害,不是以行为消极抵抗,就是直接顶撞老师;有的学生在家被家长训斥几句,就离家出走,或以死威胁。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其中的原因我们不应该认真地反思一下吗?表扬是从正面进行积极的强化,不是言过其实的吹捧。对学生言过其实的表扬,或者带有极大夸张意味的表扬,如:“你是最棒的!”“谁也比不上你!”诸如此类的表扬,很容易造成学生“盲目自大”“唯我独尊”“自我中心”等不良习性,形成不切实际的自我认识的评价。而这种过度的表扬,一旦与现实生活中他人的恰当、合情合理的评价发生冲突,学生的心理就会失去平衡,再也听不进半点批评的话。时间一长,遇到挫折和困难,则不具备承受和坚持的勇气,而表扬也就适得其反了。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也在践行着赏识教育的理念,我在课堂中注重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在学到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孔子与老子一课时,谈到“孔子的中庸思想”,我就让学生自己试着来谈谈对中庸的理解。学生甲:“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物时,不能认为他(她)十全十美,也不能认为他(她)一无是处,一棍子打死,这都是不可取的。正确的方法是,既要看到他(她)的长处,也要看到他(她)的不足,这就是一种中庸。”学生乙:“我们作为社会中人,做任何事都不要做过了头,适可而止,过犹不及。”学生丙举了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小王和小张因为一件小事打架了,作为班长,我不能说小王全对,也不能说他全错。”我很满意学生的表现,对每个人的发言作了点评。首先,肯定了学生甲和乙对中庸的理解,同时也注意到,平时课堂上很少发言的丙犯了一个错误:他的理解不完全准确。我考虑到这位学生有勇气站起来讲已经非常不错了,不忍心给他泼冷水。但我认为,如果不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对教师来说,就是传授知识不科学,治学态度不严谨,这是一个不可容忍的错误!我当即指出了他发言中的不当之处,我注意到这并没让他觉得难堪,相反地,他信服地点了点头。试想,如果我当时只是顾及到了对他的鼓励,而不敢指出他的不当之处的话,那么,这样的表扬就不是客观公正的。对学生乙本人来讲,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也会让别的学生感觉到赏识的一种虚伪性,同时失去对教师的信任度。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使表扬、鼓励真正发挥效用,起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的功用呢?我认为正确的赏识教育要做到以下两点。首先,赏识要客观、公正、准确,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可感情用事,力求做到适时、适度、适法。时下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对于学生的表现,不分好坏,一律给予表扬:“做得真好”“真不错”“真棒”之类的表扬语似乎就挂在老师的嘴角,一开口必说出这漂亮的字眼,难道这就是新课程强调的对学生的尊重、赏识?我想,尊重学生,并不意味着对错误的认可。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应该只是一味地表扬,而要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客观地评价。其次,赏识要着眼于学生个人的劳动和努力,着眼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否则,就会产生错误的导向。每个学生身上都有许多与生俱来的特质,比如相貌、气力、智商等。不要特意夸奖他们的聪明、漂亮。这样的表扬、赏识对学生是极为不利的。毕淑敏的请为你的夸奖道歉一文,值得我们深思。文中谈到北欧一教授要求中国学者向她女儿道歉的事情,教授认为中国学者的夸奖伤害了她的女儿:“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而漂亮不是她的功劳,你夸奖了她,孩子很小,不会分辨,她就会认为这是她的本领。而且一旦认为天生的美丽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她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同样,教师不要夸奖学生的先天的特质,诸如不要这样表扬学生:“你真聪明”“你脑袋真好使”等等,这样容易让学生错误地认为自己有可以骄傲的资本,而放松了后天的努力。毋庸置疑,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鼓励,但也不能走向极端。在进行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真诚,不要过度、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