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专业论文)论媒介构建的世界遗产奇观.pdf_第1页
(传播学专业论文)论媒介构建的世界遗产奇观.pdf_第2页
(传播学专业论文)论媒介构建的世界遗产奇观.pdf_第3页
(传播学专业论文)论媒介构建的世界遗产奇观.pdf_第4页
(传播学专业论文)论媒介构建的世界遗产奇观.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 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 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苏州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 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 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鲞:妄日期: 生f 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苏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中国 社科院文献信息情报中心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 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 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 包括刊登) 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 包括刊登) 授权苏州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监日期: 导师签名日期:业 论媒介构建的世界遗产奇观 中文提要 中文提要 文化工业在新的领域和空间制造了大量的媒体奇观。这使得奇观现象成为组织当 代政治、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的基本原则之一。新式多媒体将广播、电影、电视新闻 和娱乐融为一体。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成为技术文化制造眩目奇观的场所。使信息和娱 乐相结合的领域逐渐扩大,也将媒体文化的奇观效应得以加强。 在此项研究中,道格拉斯凯尔纳对媒体奇观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领 域的扩散提供了一个概观式的分析。这就要求对以居伊德博尔为首的国际境遇主义 者提出的景观理论做一番介绍和探讨。凯尔纳正是在此基础上建构了他的媒体奇观理 论。 景观社会的概念是由法国理论家居伊德博尔和他“国际境遇主义运动”中的同 事们共同提出的。凯尔纳所使用的“奇观”概念取自居伊德博尔和他“国际境遇主 义”组织的一些理念,不过和德博尔的理论模型存在着差异。相比之下,凯尔纳的媒 体奇观概念则是比较具体的,例如阻麦当劳为代表的消费文化奇观,以“9 1 l ”恐 怖分子袭击带来的恐怖战争奇观等。他对多种多样的的媒体奇观所进行的生产、文本 和效果的分析皆以美国为基本出发点,目的是为了深入理解当代美国社会乃至于全球 社会。凯尔纳运用诊断式批评的文化研究方法对具体的“奇观”进行解读和阐释。尽 管道格拉斯凯尔纳探讨的绝大多数的个案均来自美国的社会文化领域,也是他最为 熟知的领域,但是他发现媒体奇观有向全球扩展的趋势。 本论文基于道格拉斯凯尔纳的媒体奇观理论,试图重新阐释在中国背景下的奇 观现象并且提升其理论价值。本文主要考察媒介对世界遗产奇观的构建,还将运用诊 断式批评的方法解读世界遗产奇观中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身份,并指明媒介的消费主义 倾向。 关键词:媒体奇观媒介景观世晃遗产诊断式批评 作者:黄 字 指导老师:黄 震 一a b s l r a c to ns p e c t a c l eo f t h e w o r l d h e r i t a g e c o n s t r u c t e d b y t h e m e d i a a b s t r a c t o n s p e c t a c l eo ft h ew o r l dh e r i t a g ec o n s t r u c t e d b y t h e m e d i a - r e s e a r c ho n l n d i g e n i z a t i o no ft h em e d i a s p e c t a c l e a b s t r a c t t h ec u l t u r ei n d u s t r i e sh a v em u l t i p l i e dm e d i a s p e c t a c l ei nn o v e ls p a c e sa n ds i t e s ,a n d s p e c t a c l ei t s e l fi sb e c o m i n go n eo ft h eo r g a n i z i n gp r i n c i p l e so ft h ee c o n o m y , p o l i t y , a n d e v e r y d a yl i f e n e wm u l t i m e d i at h a ts y n t h e s i z ef o r m so fr a d i o ,f i l m 。t vn e w sa n d e n t e r t a i n m e n t ,a n dt h em u s h r o o md o m a i nc y b e r s p a e e ,b 髓, o m es p e c t a c l eo f t e c l m o e u l t u r e , g e n e r a t i n ge x p a n d i n gs i t e so fi n f o r m a t i o na n de n t e r t a i n m e n lw h i l ei n t e n s i f y i n gt h e s p e c t a c l e - f o r mo fm e d i ac u l t u r e p o l i t i c a la n ds o c i a ll i f ea l s os h a p e dm o r ea n dm o r eb v m e d i as p e c t a c l e i nt h i ss t u d y , d o u g l a sk e l l n e rp r o v i d e sa no v e r v i e wo f t h e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o f m e d i a s p e c t a c l et h r o u g h o u tt h em a j o rd o m a i n so ft h ee c o n o m y , p o l i t y , s o c i e t y , c u l t u r ea n d e v e r y d a yl i f ei nt h ec o n t e m p o r a r ye r a t h i sr e q u i r e sab r i e fp r e s e n t a t i o no ft h ei n f l u e n t i a l a n a l y s i so fs p e c t a c l eb yg u yd e b o r da n ds i t u a t i o n i s t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a n dh o wh eb u i l du p o n t h i sa p p r o a c h t h ec o n c e p to ft h e “s o c i e t yo fs p e c t a c l e d e v e l o p e db yf r e n c ht h e o r i s tg u y d e b o r da n dh i sc o m r a d e si ns i t u a d o n i s t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i nu s i n gt h ec o n c e p to fs p e c t a c l e , d o u g l a s k e l l n e ri si n d e t e dt og u yd e b o r d ss o c i e t yo ft h es p e c t a c l ea n dt h et h ei d e ao f t h es i t u a t i o n i s t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t h e r ea r em a j o rd i f f e r e n c e sb e t w e e nh i se n g a g e m e n to ft h e c o n c e p to fs p e c t a c l ea n dd e b o r d sm o d e l d o u g l a sk e l l n e re n g a g e ss p e c i f i cs p e c t a c l e s , l i k em c d o n a l d sa n dt h ec o m m o d i t ys p e c t a c l e ,t h e9 11t e r r o r i s ta t t a c k sa n dt e r r o rw a r s p e c t a c l e s h er e a d st h ep r o d u c t i o n ,t e x ta n de f f e c t so fv a r i o u sm e d i as p e c t a c l e sf r o mt h e s t a n d p o i n to fu s s o c i e t y , a n dt r i e st oi n t e r r o g a t ew h a tm a j o rm e d i as p e c t a c l e st e l l u so f c o n t e m p o r a r yu s a n dg l o b a ls o c i e t y h i sa p p r o a c ht ot h e s es p e c i f i cs p e c t a c l e s i s i n t e r p r e t i v ea n di n t e r r o g a t o r y , w h i l em o s to f t h ee x a m p l e sh eh a sg i v e no f m e d i as p e c t a c l e a r eu s - - b a s e d ,d o u g l a sk e l l n e ri si n t e r r o g a t i n gt h ee x a m p l e sh ek n o wb e s t ,a l t h o u g h m o s to ft h e s es p e c t a c l e sh a v eg l o b a li m p a c t , a n dh ew o u l da l s on o t e st h a ts p e c t a c l ei t s e l f i sb e c o m i n gm o r ea n dm o r eg l o b a l i i 垒坠竺竺旦! ! 旦竺竺堕堡:! ! ! 些! ! ! ! 生墅! ! ! 翌! ! ! 鲤墅! 堡坠丝! ! 垒! 型 b a s e do na nr e v i e wo ft h et h e o r i e so fm e d i a - - s p e c t a c l e ,t h i sd i s s e r t a t i o n a t t e m p tt or e - i n t e r p r e ts o m es p e c t a c l e si nc h i n aa n dt ou p d a t et h e i rv a l u e s i ti sp o s s i b l et o c o n s t r u c tas p e c t a c l eo f t h ew o r l dh e r i t a g eb yt h em e d i a t h u si tw i l lb ev e r ym e a n i n g f u li f ip u tt h e o r yo fs p e c t a c l ei nc h i n e s ec o n t e x ta n dt r yt oi n t e r p r e tc u l t u r ei d e n t i t ya n d n a t i o n a li d e n t i t yi nt h es p e c t a c l eo f t h ew o r l dh e r i t a g e ,i n d i c a t i n gt h et r e n do f c o n s u m e r i s m i nm e d i aw i t hc u l t u r a ls t u d i e sa sd i a g n o s t i cc r i t i q u e k e yw o r d s :m e d i a s p e c t a c l e m e d i a s p e c t a c l e t h ew o r l dh e r i t a g e d i a g n o s t i cc r i t i q u e i i l w r i t t e n b y :h u a n g y u s u p e r v i s e db y :h u a n g z h e n 详细摘要 世界遗产以全方位、多层次和非简化的方式反映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以及 各个文化的学术、宗教、审美和社会层面。1 9 7 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 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保护世界遗广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各围都在 认真履行这一公约,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更好地 保护人类的共同遗产。 道格拉斯凯尔纳的媒体奇观理论继承发展法国理论家居伊德博尔的景 观理论,对具体文本和文化产品体现 n 来的政治和意识形态进行批判,将“那些 能体现当代社会基本价值观、引导个人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并将当代社会中的冲 突和解决方式戏剧化的媒体文化现象”定义为媒体奇观。他认为,包括媒体制造 的各种豪华场面、体育比赛和政治事件,这种被称为奇观的现象正渗透在电影、 音乐、建筑、时装、商业等各种领域。 从目前国内学界的研究现状来看,利用媒体奇观理论进行基于困情的案例 分析并不多见,更多的则是书评类介绍性文章。 本文就是运用媒体奇观理论对世界遗产在中国传播与接受过程中的种种现 象进行分析的有益尝试。第一章通过介绍居伊- 德博尔的景删社会和国际境 遇主义组织的一些理论,以此发现媒体奇观理论背后深远的思想来源,然后比较 二者的差异,最后结合我国现状,考量以世界遗产奇观为例进行分析的可能性与 现实意义。第二章则就媒介对世界遗产奇观的构建展开论述,分析媒介的功能。 第三章重点分析“端午节之争”背后对于世界遗产的争夺,引发公众对于全球化 背景下文化认同与民族身份的关注,这也是媒体奇观揭示出的全球化与本土化必 然要发生的文化冲突,同时也对其中显现的媒介消费主义倾向进行批判。媒体文 化奇观为当代文化、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分析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人们只有运用批 判理论来解析媒体文化奇观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当代政治和社会的历史兴衰,才能 更深入地揭示人类进入新千年后所经历的变化,才能更全面地把握既存的社会现实 和新兴的文化趋向。笔者希望借助此一案例的分析引起国内学界对奇观理论的兴 趣和注意,一道推动理论的发展。 论媒介构建的世界遗产奇观 引言 引言 进入2 1 世纪,中国面临的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全球化作为一种内涵 丰富的历史发展趋势,产生了强烈的文化效应。随着全球不同文化的相互融合与冲突, 人类文化的发展被置于一个新的场景中,文化同质化诉求与文化异质化诉求同时并存 于全球文化体系当中,全球文化形成一个多元共存的文化系统。 世界遗产以全方位、多层次和非简化的方式反映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各个文 化的学术、宗教、审美和社会层面。1 9 7 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世界文 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保护世界遗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各国都在认真履行这一 公约,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更好地保护人类的共同遗 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促进文明交流方面发挥重大作用,为发展人类丰富多彩的文 明作出积极贡献。自1 9 7 8 年世界遗产名录上记录第一批遗产以来,由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发起并展开的世界遗产评选活动日益受到公众和各成员国的关注,引发人们对普 遍关心的某些文化和自然财富给予确认和保护,使人们采纳一种更能体现人类进化发 展的、全球性的视角来对待世界上多样文化的物质产品或非物质产品。在全球传播的 作用下,媒介催生出一个世界遗产奇观,在让人们了解自己是谁,来自何方以及生活 的意义方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清楚表达身份和阐释社区、地区、国家和全 人类的重要手段,那些遗留的建筑、古迹、工艺品以及语言、风俗习惯、公共活动传 统技能等,越来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自然景观与人文 景观交相辉映。众多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闪烁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的光芒,使 我们能够身临其境,来领略探索中国的古老与文明。我国自1 9 8 5 年签约加入联合国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世界遗产总数仅次于意大利、西班牙,名列世界 第三。从19 87 年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1 届会议批准中国的故宫等6 处遗产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至20 o4 年7 月1 日,中国共有30 处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21 项,自然遗产4 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 项, 参见联合国救科文组织编,关世杰等译:世界文化报告一文化的多样性、冲突与多元共存 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2 年1 0 月第1 版,第1 2 3 页 幽构建的世界塑产奇观引言 文化景观l 项。2 0 0 4 年6 月2 8 日到7 月7 日,第2 8 届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召开, 这是第一次在中国召开的世界遗产大会。也是世界遗产委员会历史上最长的一次会 议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承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 议,对我国的遗产保护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将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 我国世界遗产中保存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物和遗迹,可以作为重建民族精神的重 要手段,籍此增强人民的自尊和自信,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和凝聚力,使其在发扬民 族文化,振兴民族经济中起明显效果。它是承载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也 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基础和联系世界的桥梁。世界遗产对保护和弘扬优秀民 族民间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展先进文化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维护图家文化主权和文化安全,有着重要 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在中国快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全球化和本土化的矛盾冲突必然会日益 凸显。世界遗产在我国的影响不断扩大,逐渐被公众所接受和认可。在媒介、政府和 公众约合力作用下,媒介杓建了一个世界遗产奇观,在全球化和本土化之间找到一个 平衡的结合点。在世界遗产奇观的形成过程中,媒介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在构建 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我们该如何看待世界遗产在中国传播与接受过程出现的种种 现象,解释这些现象背后的文化因素,它是怎样成为公众的关注焦点的,又是如 可影 响人们的欲望、行为和身份认同的? 道格拉斯凯尔纳的媒体奇观理论为我们解读世界遗产现象提供了种全新的观 察视角、思维方式、理论框架,帮助我们以一种更为深刻、更为全面的方式解读我们 所面对的既熟悉又陌生的这传媒现象。 本文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道椿拉斯觊尔纳( d o u 9 2 a sk e t t h e r ) 现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教育与信息科 学研究院院长和乔治奈勒教育学讲座教授,是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作为当前美 国最有影响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他的一贯立场就是将法兰克福学派进行脉络化 的解读,并迸一步分析文化工业的形成、运作以及文本与政治社会之闫的关联。道格 拉斯凯尔纳在美国学界是以研究后现代主义来确立学术地位的,曾经与史蒂夫贝 论媒介构建的世界遗产奇观引 言 斯特合著过“后现代主义三部曲”。他对法国哲学家鲍得里亚思想进行过深入研究。 并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曾编著鲍德里亚:批判性的读本。道格拉斯凯尔纳的主 要研究范围是批判理论和当代社会、文化和传媒研究,关注学理的深化和创新,乐观 地看待学理和话语在最广泛的层面上提高大众对媒体文化的认知力所起的作用。他向 来以大众文化和传媒中的微观现象为切入点,曾经发表过大量以媒体文化为主题的当 下性的、诊断式的文化研究方面的著述,对2 0 世纪8 0 年代中期以来西方社会文化的 变迁作出全景式的观照和透视。他的主要著作包括后现代主义理论,2 0 0 0 年大 劫案,“9 i i ”与美国媒体政治。 近几年来,道格拉斯凯尔纳关于媒体文化的专书如媒体文化:介于现代与后 现代之间的文化研究、认同性与政治以及媒体奇观: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等 陆续给翻译成中文介绍进来。面对媒体研究( 主要是传播政治经济学) ,凯尔纳的分 析方式在理论上为从1 9 7 0 年以来文化研究的批判传统的延续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就 凯尔纳而言,他一方面承认媒体研究与文化研究之间的差异,而另一方面也提出共同 的、迫在眉睫的研究目标。 在“媒体文化三部曲”之一的媒体奇观中,凯尔纳看到美国社会中已经形 成和正在变化发展的文化工业存在着一种难以控制的游戏规则。操纵着社会政治、经 济、文化等领域。他重点梳理和剖析了9 0 年代中后期到2 l 世纪初以美国为主导的全 球媒体文化的发展脉络,认为是媒介的介入甚至炒作引发某些社会现象获得遍及全球 各个角落的奇观效应。道格拉斯凯尔纳的媒体奇观理论源于居伊德博尔景观社 会和国际境遇主义组织的一些理论。通过对具体文本和文化产品体现出来的政治和 意识形态进行批判。他将“那些能体现当代社会基本价值观、引导个人适应现代生活 方式、并将“当代社会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戏剧化的媒体文化现象”定义为媒体奇观。 他认为,奇观现象涵括了媒体制造的各种豪华场面、体育比赛和政治事件等,在电影、 音乐、建筑、时装、商业等各种领域发挥影响力。 在媒体奇观一书的中文版前言中,他介绍了自己从事的文化研究的主要理论 框架和研究方法,并进一步阐明他的研究聚焦于美国社会文化的原因及其对全球化的 即后现代理论理论:批判与质疑后现代转向,后现代探险 另外“两部曲”为媒体文化从9 1 1 到恐怖战争:论布什遗产的危险性 ( 美) 道格拉斯凯尔著,史安斌译:媒体奇观一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清华大学出版社 2 0 0 3 年1 2 月第1 版第2 页 丝堡坌垫壁竺丝墨垫主童塑 ! !童 意义。由于他预见到媒体奇观具有向全球扩展的趋势,相信中国文化领域也会派生出 种种媒体奇观,所以遭格拉斯凯尔纳以开放的姿态对美国以外的地方( 例如中国) 如何开展媒体奇观的研究提出一些建议。虽然中国和美国的受众对其所描述的奇观现 象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解读,他仍希望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学者应该对奇观现象从地 方、民族国家和全球的层面上展开批判式的文化研究。他还指出当代理论家可以运用 媒体文化奇观来评价当代社会的形式、意识形态、价值观和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梦想和 梦魇。 在中国,媒体奇观也正在蓬勃出现,并形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症候。凯尔纳 的分析提供了研究此类媒体现象的模范。我们要注意凯尔纳列举的一系列媒体奇观背 后的社会建构和历史背景,同时也要看到在文化工业全球扩张趋势下出现的奇观蔓延 和同质化趋势。媒体奇观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观察视危和理论框架,一种薪的全球 视角和思维方式,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世界,也为立足本土的文化研究提供了良好 的范例,使我们找到一种更为深刻的方式来解读当前熟悉的社会和文化现象。 我们要运用这批判理论来解析媒体文化奇观,这样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当代政 治和社会的历史兴衰,看清人类进入新千年后所经历的变化,全面地把握既存的社会现 实和新兴的文化趋向。 本文就是运用媒体奇观理论对世界遗产在中国传播与接受过程中的种种现象进 行分析的有益尝试,尝试运用诊断式批评和文化研究的方法解读世界遗产现象,把它 看作个超级奇观,结合具体语境对世界遗产奇观进行详细的文本分析。通过对这些 奇观的社会意义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政治冲突和文化的多义性。文化认同危机 和民族身份的焦虑,有助于文化自信的重新确立和传统的创造性转换。 本文的研究方法 基于新千年是一个充满奇观的年代这样一种判断,道格拉斯凯尔纳发现这些奇 观散布在政治、文化、娱乐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认为有必要发展一个有关奇观文 化的批判理论,以便更深入的解析奇观文化现象的意义和影响。因此他提出把文化研 究与诊断式批评联系起来。在媒体奇观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一书中他自 始至终沿着社会批判理论和文化研究的学术路向,把当代媒体文化奇观当作诊断式批 评最理想的对象之。 论媒介构建的世界遗产奇观引言 道格拉斯凯尔纳结合具体语境对美国当代社会中媒体文化奇观现象进行详细的 文本分析,运用文化研究的方法对当代大众文化产品和奇观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运用批判理论对这些奇观在意识形态层面上的意义进行质疑。 在对媒体奇观的研究中,道格拉斯凯尔纳将文化研究视为诊断式批评的主要手 段,采用英国文化研究理论,涉及斯图尔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强力表达” 的概念,以及关于种族、性别和阶级等社会问题的“再现政治”。运用诊断式批评的 研究方法,道格拉斯凯尔纳把人们熟悉的名人、体育、媒体文化和政治“神话”层 层剥开,解析其社会语境、意识形态上的意义以及在复杂的社会冲突中所发挥的功能。 在他看来,文化研究应采取多重视角剖析文本的生产过程,对其意义进行文本分析, 还要研究其产生的效果和影响,即多侧面的解读和批评文本的生产、接受和使用。而 诊断式批评运用了社会批判理论和文化研究的方法,承认媒体文化奇观是大众文化的 组成部分,与当代社会政治的重大问题息息相关,能够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发挥一 定的功效,能够教会人们读解文化的方式,正确看待媒体文化奇观及其蕴含的社会意 义。最终发现文化对人们的欲望、行为和身份认同的影响。 道格拉斯凯尔纳还指出这种诊断式批评,要摆脱以往那种停留在文本表层结构 上的文本细读方式,应当深入到文本生产、使用和消费的具体语境,运用媒体奇观来 解析这些文本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他强调了将文化研究和诊断式批评相结合的目 的,即运用社会批判理论来解析媒体文化现象,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和语境分析来深入 阐释当代社会文化。 本文研究的研究框架 在媒体奇观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一书中,道格拉斯凯尔纳分别选 取麦当劳、乔丹和耐克、辛普森杀人案、x 档案、美国总统政治以及“9 1 1 ”事件作为 案例,分析了消费、体育、电视等领域中广泛存在的文化奇观现象。凯尔纳的分析提 供了一种新的观察视角、思维方式、理论框架,帮助我们以一种更为深刻、更为全面 的方式解读我们所面对的既熟悉又陌生的传媒现象。 媒介作为承载一定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是传播活动的中介或中介物。通常人们 参见( 美) 道格拉斯凯尔著,史安斌译:媒体奇观一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清华大学出版社 2 0 0 3 年1 2 月第1 版,第3 4 3 7 页 5 论媒介构建的世界遗产奇观 第一章媒体奇观理论的介绍与应用 第一章媒体奇观理论的介绍与应用 一、德博尔的景观理论 凯尔纳在对有关高科技文化、媒体主导的社会和奇观政治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深 入探讨后,认为是媒体奇观组织和推动了当代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交往、文化 和日常生活。奇观文化涵盖了从影视到网络文化,从总统大选、恐怖主义到当下的媒 体活剧的种种现象。而凯尔纳也坦承其所用的“奇观”这一概念来自居伊德博尔的 景观社会和国际境遇主义组织的一些理论,由此可见奇观理论背后深远的思想来 源下面我们就对德博尔的景观社会理论作一番梳理,以此对奇观理论有一个全面而 细致的了解。 法国理论家屠伊德博尔和他在国际境遇主义运动中的同事们提出的景观社会 ( s 0 c i e t yo fs p e c r a c l e ) 概念,是在2 0 世纪6 0 年代发展起来并不断完善的。 境遇主义者直到今天还在现代西方学界依然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在互联网、批判的 城市社会学与大众文化研究领域。凯尔纳在后现代转向一书中阐述了他对以德博 尔为首的法国国际境遇主义的看法。他认为德博尔以及国际境遇主义者深受法国现代 主义先锋团体的影响,是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的修正的一 次尝试。当时德博尔和鲍德里亚于2 0 世纪6 0 年代同时都在法国从事于新消费社会的 社会学研究。鲍德里亚注意到了德博尔和他的团体境遇主义者国际,德博尔和他 的组织成员也注意到了师从勒斐伏尔的鲍德里亚。1 9 6 0 年代后期鲍德里亚在法国的 南泰尔执教期间,曾向一份名为乌托邦:城市社会学的边缘杂志投稿,刊发有文 章游戏心态与警察、技术的社会实践等。而据鲍德里亚本人表示,乌托邦: 城市社会学是一本“境遇主义者式的刊物”。直到生产之镜为止,鲍德里亚都 被看作是像居伊德博尔一样的新马克思主义者。实际上,鲍德里亚也承认自己曾经 是一名境遇主义者:“2 0 岁时是荒诞玄学家3 0 岁时是一名境遇主义者一4 0 岁时是 乌托邦主义者5 0 岁时是横跨各界面( t r a n s v e r s a l ) 6 0 岁时是病毒与转喻 这就是我的历史。” 参见( 法) 尚布希亚著林志民译:物体系,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 0 0 1 年4 月第l 版 第1 5 1 6 2 0 页 7 论媒介构建的世界遗产奇观第一章媒体奇观理论的介绍与应用 作为2 0 世纪6 0 年代法国国际境遇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居伊德博尔( g u y d e b o r d ) 的景观理论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围绕着形象、商品和戏剧性事件而组织起来 的媒体和消费社会。他认为,景观理论“将各种社会现象统一起来,并做出解释。” 围绕卢卡奇之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勒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以德博尔为首 的法国国际境遇主义者们对消费社会理论进行批判,认定消费资本主义是一种“景观 的社会”,是社会调控的一种新模式,它通过创造一个使人迷惑的影像世界和使人麻 木的娱乐形式来达到安抚人民的目的。德博尔当时面对的西方社会已从过去的生产过 程的奴役转向了消费社会的控制。通过消费意象对自我的吸收,人们认同于消费社会, 成为资本主义现代合法性的基础。他的景观理论的特色是,突出了社会再生产和消费 与媒体社会新模式,重视闲暇产物和释放欲望的制度。注重城市和日常生话,他主张 用文化革命、主体的转化以及社会联系的方式,目的是重新激活马克思的革命实践和 补充马克思对资本与商品的批判,以此来补充马克思强调的阶级斗争。 德博尔在景观社会的开篇中写道:“在现代生产条件占有优势的社会中,所 有的生活都把自己表现为景观的无限积累。”在德博尔眼中,“景观是商品实现了对 社会生活全面统治的时刻。”景观社会已经取代了商品社会,更为突出消费中的分 离与异化,是商品社会的完成阶段。这是一个意象统治一切的社会,幻觉支配一切 社会的生产变成了意象的生产,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在世界范围内的全面胜利和必然 结果。随着电子传媒在西方世界的兴起,特别是电视的普及,使西方社会进入到了消 费时代。电视等大众传媒的发展,尤其是时尚与广告的弥漫,使得大众的消费被广告 引导着,广告中所传达的产品意象就成为消费的依据。凡是没有经过广告符号与意象 加工的物品,就不再具有消费的优先权。德博尔的景观社会建立在一个有别于大工业 生产的背景下的大众传媒社会上的,“现实在景观中产生,景观是真实的。”这就意 味着,进入大众传媒之后,物的消费过程,首先必须转变为符号的生产与传播过程。 只有通过广告的影响,在大众心里形成一定消费意象之后,消费者才会去购买n 在景 观社会中,由于商品的丰裕、意象消费的作用,消费本身是被意象激发出的需要的满 足,使得真实的消费变成幻觉的消费。当物的消费以意象为中介时,物就独自表现自 ( 美) 道格拉斯凯尔著,史安斌译:媒体奇蕊一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清华犬学出版社, 2 0 0 3 年1 2 月第1 版,第2 页 仰海峰著:走向后马克思:从生产之镜到符号之镜中央编译出版杜,2 0 0 4 年3 月第1 版第6 5 页 第6 5 页,同上 仰海峰著:走向后马克思:从生产之镜到符号之镜) ,中央编译出版社t2 0 0 4 年3 月第1 版第6 6 甄 论媒介构建的世界遗产奇观 第一章媒体奇j 弼理论的介绍与应用 己的意象价值,意象的生产就会变成表现的垄断过程,以致资本本身成了意蒙。 德博尔认为,“所谓的景观就是指商品已经占领了衽会生活的全部。与商品的联 系不单是显著的,且除了它再也看不到其他任何东西;人们所能看到的世界就是商品 的世界。”并且进一步指出,“当真实的世界变成简单的影像,简单的影像就会成 为真实的存在并能产生有效的催眠作用”,是景观“使人们通过种种特殊的媒介来看 待这个世界( 而不是直接去感受) 视觉成了有特权人士的感官,触觉成了另外一个 世纪的事。而最抽象、最神秘的感觉才符合当前抽象概念盛行的社会。” 德博尔分析并描述了当代资本主义“商品的世界化和世界的商品化”,把当前的 社会控制模式视作多数人的共识,是通过消费和媒体社会转交到景观社会以后获得的 一种文化霸权景观社会在性质上来说仍然没有脱离商品社会的范畴,它在生产中被 确立。不过最终会在更高更抽象的水平中重组,这就要涉及到由影像、商品以及景观 消费构成的媒体和消费社会。 在德博尔看来,景观作为一种“化解和消极的工具”,是一场“持久的鸦片战争”。 它使社会主体麻木,客观上把人们从真实生活最紧要的工作中转移开。他明确表示景 观的概念与分离的概念有密切的联系,“因为在被动的消费景观中,一个人与其他人 以及主动创造的人类生活是分开离。资本主义社会割裂工人和他们生产出的产品,割 裂艺术与生活、生产与消费,所有这一切都会影响受众被动去服从社会生活产品。” 境遇主义者的目标正是“通过提倡个体直接创造他们自己的生活、自主模式和集体实 践,来逐步致力于克服所有分离形式。” 2 0 世纪2 0 年代以来,消费社会的纵深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使景观在时下非常 普及且易于接近,景观已经全球化。娱乐是景观的主宰模式,它的代码渗透到新闻、 信息、政治、教育和日常生活之中,提供更多的娱讯景观。因此,德博尔认为景观主 要借助休闲和消费、服务和娱乐等文化设旄来散布它的麻醉剂,公众被广告的引导和 商业化的媒体文化控制。景观社会界定个体为消费者并且努力去制定他们的愿望与需 求,首先是创造然后再去剥削他们。他把景观看作一个抽象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德 此处“意象“与下文。影像”为同词,译法不同 ( 美) 斯蒂芬- 贝恩特,( 美) 道格拉斯科尔纳后现代转向 ,南京大学出版社 2 0 0 2 年7 月第1 版第1 0 2 页,同上 第 0 4 页。同上 ( 美) 斯蒂芬贝恩特,( 美) 道格拉斯科尔纳著,陈刚译;后现代转向,南京大学出版杜 2 0 0 2 年7 月第l 皈,第1 0 7 页 9 论媒介构建的世界遗产奇观第一章媒体奇观理论的介绍与应用 博尔发现比起商品实际的使用价值来,商品的外观更具有决定性,更何况商品的包装 符号已经形成一个影像产业和新的商品美学。不过当影像确定去掩盖真实时,人们的 生活不再是直接和积极的了。由于景观蕴含着一种社会关联形式,在没有积极性和创 造性的复杂情形下个体被动地消费商品景观和服务,人们所有的词汇和对世界的概况 均来自于媒体。受众和一个消费社会体系就意味着顺从和一致。所以,德博尔以及国 际境遇主义者拥护个体在积极、创造性和想象的实践中去开创他们自己的境遇,提出 积极而激进的主体,反对景观的要求( 即去购买、去消费或保持一致) ,建立他们自 己的日常生活,完全地参与日常生活的生产并最终建立一个新社会。 景观的世界作为资本的世界,仍然是由商品、消费者和媒体狂热者共存互生的世 界。“按它自身的条件考虑,景观是对表象和所有人类生活的肯定,也是社会生活和 纯粹表象的肯定。”境遇主义者期望着以改造社会和日常生活,征服由景观所导致 的冷漠、假象、被动和支离破碎。 二、道格拉斯凯尔纳的媒体奇观理论 在对德博尔的景观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后,道格拉斯凯尔纳提出自己的媒体奇观 理论,并指出与德博尔的理论模型在三个层面上存在差距。凯尔纳认为德博尔的景观 社会概念是比较单一和抽象的,带有鲜明的整体论色彩。德博尔采取的是法国激进知 识分子的立场和新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分析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某一特定阶段 ( 即按照景观的概念框架所构建的媒体和消费社会) 。德博尔更关注的是对资本主义 本身进行批判,目的在于寻找具有革命性的替代方案,并认为所谓“景观社会”似乎 是无往而不胜的。显然是过于乐观了。凯尔纳的奇观概念是比较具体化的( 如以麦当 劳为代表的消费文化奇观) ,采取美国公共知识分子的立场,着重分析媒体奇观中的 矛盾和逆转现象,以美国为基本出发点对媒体奇观所进行的生产、文本和效果作分析, 以便深入理解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化和全球文化。 凯尔纳运用文化研究作为诊断式 批评的主要手段,对具体的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奇观现象进行阐释和质疑,揭示当代美 国和全球社会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凯尔纳进一步指出,媒体文化奇观的建构已经成为 参见( 美) 斯蒂芬贝思特( 羹) 道格拉斯科尔纳著,陈刚译:后现代转向,南京大学出版社 2 0 0 2 年7 月第l 版第1 1 3 页 第1 1 6 页,同上 参见( 美) 道格拉斯凯尔著,史安斌译t 媒体奇观一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清华大学出版社, 2 0 0 3 年1 2 月,中文简体字版前言 1 0 堡壁! ! 塑璧些堂墨望主童塑 蔓= 至堡竺童婴堡丝塑立塑皇壁旦 当代社会和文化的鲜明特征之一,媒体和消费社会通过奇观效应不断复制奇观。随着 由不同集团、任务和名人兴衰所构成的奇观文化的沉浮,以市场化为主导豹全球化社 会逐渐成形。在一定程度上讲,凯尔纳是在对德博尔的景观理论进行批判的过程中继 承和发展了自己的媒体奇观理论,根据当代美国社会文化语境对德博尔的景观概念和 框架做了修正。凯尔纳在研究中发现,大众文化娱乐根植于奇观现象,媒体奇观已成 为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一个主要特征。媒体文化依然是联结人类经济、政治、文化和 日常生活领域的核心势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带来集团资本的消长,迅速扩散了高 消费生活方式的种种符号,促进消费社会的产生和在全球各地的复制,也被用来推销 体现高消费理念的名人符码、消费快感、高技术和种种崭新的身份形式。为了吸引受 众,媒介不断制造出大量的奇观奇观文化飞速发展并迅速扩散和渗透到社会和文化 的各个领域中,逐渐改变着当代政治和社会生活。 凯尔纳所说的媒体奇观是指“那些能体现当代杜会基本价值观、引导个人适应现 代生活方式、并将当代社会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戏剧化的媒体文化现象。它包括媒体 制造的各种豪华场面、体育比赛、政治事件,那些用突发新闻的标签来吸引受众的事 件。”不同于德博尔的景观理论的宽泛和抽象,凯尔纳以媒体奇观的具体事例为重 点考察对象,考察它们在当今这个时代里被制造、构建、流通和发挥作用的过程。凯 尔纳指出,在多媒体文化的影晌下,“奇观现象把生活在媒体和消费社会的受众带入 由娱乐、信息和消费组成的新的符号世界,媒体和消费已经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 和行为。”从此,人类的体验与日常生活就由媒体文化和消费社会的奇观所塑造和 传递了。 在凯尔纳的媒体奇观理论中,遵循媒体文化被高度商业化的原则,奇观社会以广 告为中心,通过休闲、消费、服务和娱乐的机制来不断扩展其影响力。媒介的告知和 解释功能正在逐渐消失,而被扩张和渲染取而代之。奇观逻辑也随之进入各种领域。 每个媒体文化奇观过后,媒体的影响力都会得以强化。在追求媒体轰动效应的时代, 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已经屈从于奇观逻辑,因而被“小报化”。凯尔纳依据大媒体和大 参见( 美) 道格拉斯凯尔著,史安斌译:媒体奇观一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清华大学出版社t 2 0 0 3 年1 2 月第1 版英文原版前言 ( 荚) 道格拉斯凯尔著史安斌译t 媒体奇观一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清华大学出版社, 2 0 0 3 年1 2 月第1 版第2 页 ( 美) 道格拉斯瓠尔著,史安斌译:媒体奇观一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k 清华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1 2 月 第l 版,第2 页 1 l 论媒介构建的世界遗产奇观 第一章媒体奇观理论的介绍与应用 传播的概念框架,分析具体的个案,选取了以x 挡案为代表的电视文化奇观,以 麦当劳、耐克为代表的消费文化奇观,以n b a 和乔丹为代表的体育文化奇观,以辛 普森案为代表的法律和种族文化奇观以及以总统政治为代表的政治文化奇观,突出了 媒体对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的影响。在凯尔纳看来,当代媒体文化奇观本身 构成了一个进行霸权和抵抗霸权共存的话语场。 三、结合我国现状分析世界遗产现象 凯尔纳预见到媒体奇观向全球扩展的趋势,认为虽然中国和美国的受众对其所描 述的奇观现象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解读。随着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加入w t o 以后, 中国加速了进入全球化的步伐,而中国社会文化领域也会派生出种种媒体奇观。他希 望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学者应该对奇观现象从地方、民族国家和全球的层面上进行批 判式的文化研究。 但是从目前国内学界的研究现状来看,利用媒体奇观理论进行基于国情的案例分 析并不多见,更多的则是书评一类介绍性文章,如中国青年报上王茜写的“媒 体奇观解读文化症候”,读书( 2 0 0 4 年第7 期) 上李政亮写的媒体、文 本与文化工业。不过南方周末( 2 0 0 4 0 7 1 5 ) 的小心! 有埋伏! 一文中,作 者高芾运用道格拉斯凯尔纳的奇观理论分析了张艺谋的十面埋伏,总结了文化 奇观的共性:豪华场面、视觉刺激、巨额投资,还有莫名其妙的意识形态定位。南京 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潘知常在新意识形态与中国传媒一新世纪新闻传播研究的 一个前沿课题一文里把中国传媒的新意识形态叙事的核心定位在“传媒镜像”,并坦 承在这方面,道格拉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