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设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江苏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doc_第1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设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江苏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doc_第2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设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江苏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doc_第3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设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江苏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doc_第4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设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江苏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江苏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快速变化的全球形势下,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的模式和国际市场波动的经济形式是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随着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全球经济走向低谷,虽然美欧等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刺激经济的计划,但是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还是非常深远的,中国的出口贸易在新的阶段还是承担了巨大的压力,这使我们的政府如何定位自己,如何掌握大的宏观政策,保持出口增长势头,加速我国从美国次贷危机中彻底的走出来,并向着更高层次前进的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回顾了过去20年中国的出口退税制度的发展历程,通过1985-2009年间的相关数据的观察研究,突出的从江苏省作为切入点,分别从出口退税的微观层面上,对江苏省国民福利的层面上研究出口退税在古典经济学理论的现实体现;同时,又结合江苏的实际进出口数据,分析了1985年至2009年出口退税对江苏的进出口貌似的速度,结构和贸易方式的影响,深入剖析出口退税政策的变化对江苏出口贸易的影响。【关键字】 出口退税 经济效应 出口贸易 改善措施【ABSTRACT】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process in the rapidly changing global situation, Chinas export-oriented model and economic form of international market fluctuations that affect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an important factor. Especially with the U.S.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the global economy to bottom, although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and other countries have adopted different degrees of economic stimulus plan, but the financial crisis on Chinas influence is still very far-reaching, Chinas export trade in the new the stage or take a tremendous pressure, which makes our government how to position themselves, how to master the big macro policies to maintain the momentum of export growth to accelerate in China from the U.S.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to come out completely, and move forward toward a higher level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Countries in the regulation of the export tax rebate as an important measure when the export trade, the change in him deeply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xports, reducing the outlet pressur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ast 20 years Chinas export tax rebate system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hrough the data between 1985-2009 years of research, highlighting as an entry point from the Jiangsu Province, respectively, the export tax rebate from the micro level, the welfare of Jiangsu Province level of export tax rebates in the classical economic theory reflects reality; the same time, also incorporates the import or export data in Jiangsu Province, analyzed the 1985 to 2009 the export tax rebate on import and export of Jiangsu looks like the speed, structure and impact of trade in-depth analysis of changes in export tax rebate policy in Jiangsu export trade. We can draw some conclusions, 1. Although the export tax rebate from the significant lag, but its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is still very large; 2. Strong regulation of the export tax rebate on exports but also can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national economy, contribute to GDP growth,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structure towards 3. The differential for the different industries the export tax rebate rate, you can guide high-tech industries and high value-added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hibition of energy-intensive exports of primary products, reduce waste of resources and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 We should also see that Chinas export tax rebate system, although 20 years of development experience, but there are many places inadequate, we need constantly to sum up to perfection. 引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领域的不断扩大,对外贸易对于我国经济的影响程度也在不断增加,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其中出口、投资与需求已经共同构成了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尤其是在内需不足,国内投资乏力并且建筑业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出口对经济的拉动力就更为突出。因此,促进对外贸易正成为我国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对出口产品实行退税是国际通行的做法,我国从1985年开始实施出口退税政策,制定了“征多少、退多少、未征不退、彻底退税”的退税原则。出口退税政策能降低出口企业的出口成本,促进产品出口,同时也成了我国吸引外资的重要手段。同时,出口退税政策作为我国税收政策的一部分,也成了中央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1997年东南亚发生金融危机后,中国周边国家的经济都不同程度地遭受打击,出口也都受到了重创,而我国政府通过及时地实施提高出口退税率等促进措施,有效地保持了对外贸易的增长,避免了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冲击,取得了1997年GDP增长7.8的好成绩。随着中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传统的产品出口结构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出口退税政策这时又发挥了调整出口产品结构、优化产业结构的功能。我国政府近年来先后多次调整出口退税税率结构,降低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高新技术、绿色环保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引导我国出口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有必要对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发展历程作一回顾和总结。通过回顾与总结,了解出口退税政策的发展过程和背景,更深入地了解出口退税政策的功能与作用。已有文献对这方面问题还没有做过系统地研究。通过本研究努力,可以考察我国从出口退税政策理论与实践都不足到对出口退税政策功能与作用认识不断深入的发展过程。对出口退税政策的改革历程做考察,有助于政府从我国经济的实际出发,找出出口退税政策的改革路径与可持续性出口退税政策的创新方向,对于我国对外贸易有重要意义。一、文献综述在众多研究出口退税政策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的学者中,重农学派的先驱布阿吉尔贝尔(P Pierre Le Pesant, sieur de Boisguillebert,1646 1714)最先对出口退税理论进行研究,他通过探讨进出口税收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提出看对进口商品征税以及对出口商品免税的思想。在布阿吉尔贝尔之后对出口退税做出相关研究的是亚当斯密。亚当斯密认为对商品征收高关税比征收低关税危害大。在比较刺激出口的各种政策措施之后,他认为出口退税政策是最合理的,商品出口到国外时返还其在国内流通过程中缴纳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税款,这样既不会降低商品的出口量,也不会导致资本转移到其他产业领域,进而导致社会资本的平衡性遭到破坏,不会对社会劳动力分配产生影响。大卫李嘉图在其之后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深入研究,大卫李嘉图从税收的性质和来源的角度对税收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并讨论了税收的影响,他得出的结论是反对对出口商品进行征税。随着我过加入WTO,国际贸易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把目光投向出口退税政策的研究方向来。李波(2006)通过搜集并分析了历年来我国出口退税税率变动趋势与我国进出口额的变化程度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我国出口退税税率的降低和出口贸易额的下降存在相关关系,出口退税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是显著地。杨海艳,陈晓川(2006)发表文章,文章通过对出口退税与出口贸易历年的数据的整理,从时间跨度的角度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6),最后得出结论出口退税税率的调整不仅在当期会对出口贸易产生影响,而且在之后数年的时间里都会对出口贸易产生明显的影响作用,从而证实了两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宋王明、赵陵则根据我国1978年至2007年出口贸易和出口退税额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引入多变量模型综合分析了出口退税额与出口贸易以及国民经济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后利用格兰杰模型检验了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型对中国国情的使用度,最后发现在短期内这个模型可以很好的解释我国出口贸易的变动情况。魏润迪(2009)截取1990至2007年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7),以评价出口退税政策的客观效果。结论是: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对纺织业的出口影响并不十分显著。唐宗春(2007)从出口退税与我过产业结构升级相关性的角度出发对出口退税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分析(8),他把出口贸易按照行业分类,通过对实际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结论认为出口退税的调整会带来出口贸易额的正向调整,而我国自实施出口退税制度以来的历次税率调整以及同时期的出口贸易额的变动情况,通过经验观察也证实了这一点。付晓静(2007)则选取单个行业分析了出口退税与这个行业出口贸易额的相关关系(9)。她通过分析2007年以来我国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对纺织业产生的影响,认为出口退税税率的下调有了利于鼓励纺织业的发展。程晨、曾凡银(2008)选取黄山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07年我国调低出口退税率对黄山市出口贸易的影响,随着出口退税率的降低,产品附加值不高、技术含量较低、造价议价能力弱、出口替代弹性大的产品受冲击比较严重。 国通过Eviews软件对出口退税对我国纺织业出口的影响做了实证分析,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出口退税税率的调整对纺织业出口的作用是显著的(10)。在如此众多的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下,出口退税政策的学术理论已经非常详细了,而本文中,会结合出口退税的相关知识对江苏省的经济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二、我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历程及现状我国的出口退税制度,是我宏观调控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国家税收制度的一部分,自1985年正式实施以来,它对于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总结起来,我国的出口退税制度主要经历了四个大的发展阶段(11)。 1,改革开放前的出口退税政策表现:不成型与不稳定。由于当时中国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进出口产品的征免退税,尚未形成比较完整系统的专项制度,并且受当时国家对外经济政策和外贸管理体制、财政体制影响,变动较为频繁。经历了1950开始实施,1957年废止,1966年又恢复实施,1973年又停止执行的过程,因而税收对进出口贸易发挥调节的功能受到限制。 2、1979年到1993年问的出口退税政策改革:逐步建立与完善 。改革开放后,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为了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必须扩大对外贸易规模,以国外市场需求拉动国内需求。财政部、税务总局同有关部门积极研究和探索,希望确立一套相对完整的进出口税收制度。财政部同有关部门,为外贸企业逐步走向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轨道创造了条件,把“进口征税、出口退税”的原则作为基本内容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税条例(草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条例(草案)之中。从1984年10月1日起全面实行进口征税、出口退税制度。1988年和1989年又针对出现的漏洞,对出口退税制度进行了完善:一是在地方设立进出口税收管理机构,二是建立出口产品退税管理办法。19851992年先后作出一系列补充规定,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进出口税收制度。 3、1994年到1999年间的出口退税政策改革:出口退税率调整频繁。1994年中国实行了全面的税收体制改革,对出口商品实行零关税政策,继续坚持“征多少、退多少、未征不退和彻底退税”原则。但由于我国征税力度不够等原因,出现了出口退税负担过高的现象;1995年出口持续高速增长更增加了这一矛盾,为此国务院曾两次下调出口退税率。1997年后的金融危机,中国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使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减弱,对外出口增长幅度放慢,为此,我国两次对出口退税率做出调整,对部分出口商品退税率提高了两个以上百分点。 4、2000年后的出口退税政策改革:重点进行退税结构调整 进入21世纪,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快速增长,而出口退税欠税的问题目益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04年我国实行出口退税政策改革,使用了中央与地方共同承担出口退税的新机制,对于退税率也进行了结构性调整,将出口退税率调整为17、13、11、8和5五档,出口退税率的平均水平也降低3个百分点左右。2007年的出口退税政策调整,降低了高能耗、高污染产品的退税率,出口退税率结构调整为17、13、11、9和5五档。三、出口退税对江苏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一)出口退税对江苏出口增长速度的影响出口退税率政策的调整将直接影响到我省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影响其出口的竞争力,从而影响我省的出口总额及经济增长速度。在江苏的整个经济中,粗放型占据了较大的比重,而粗放型企业在出口时主要依靠价格来竞争,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价格的影响非常大(12)。1江苏出口总额是不断上升的。江苏出口总值从1985年的1586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3388.3亿美元,增加了213倍。我们可以将江苏的外贸发展分几个阶段:1.徘徊(19851990)出口增速较为缓慢,保持在20以下,平均为16:2.起步 (19911996)出口增速有了一定的提高保持在30左右,平均为31;3.积蓄 (19972003),出口增速起伏较大,保持在1262之间平均为29;4.前进(20042008)出口增速基本保持在2350之间,平均为33;5.调整(2008至今),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的绝对值首次出现的下降,下降了近400亿美元。(表3.1.1)表3.1.1 江苏省历年进出口额明细表年份 江苏进出口总额 单位:亿美元进口出口合计顺差额顺差增速环比出口增速环比增减方向1985401158619871185无无无19865421872412132812%18%无198775621172873136l213减19881041241734581376114增19891307253638431229-115减199011952944413917494216增199118853425531154-1216不变1992296400269621042-3217增1993447746529129175-8316减19945073668611759161382244增19956496978216278328610446增1996206889087116012514-2319减19979532140892362145578121增19981077515651264264876711减199912952183093126153571017增20001986825774563859021041增20012247728878513556401812减2002318253848703056655433增20035453591411367461-3l54增20048336874971708574I37-1048减20051049591229822279411802333641减20061235771604192839953684210430减200714593820373334967 1577955727减20081542.32380.43922.7838.145%17%减20091395.91992.43388.3596.5-29%-16%减数据来源:江苏省历年统计公报 2出口退税下调和取消的政策对江苏出口影响效果要小于对江苏进出口总额的影响程度。(1) 江苏外贸出口与进出口总额增长环比经历了较大起伏的速度变迁过程。伴随国家改革开放进程而发展1985年江苏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987亿美元,24年后即2009年它的进出口总额达到3388.31亿美元,年均增长153。从增长环比情况来看, 19862007年江苏进出口总额有两个10范围波动的稳定期(19861990、19911995)、2个40范围波动的起伏期(19952000、2000-2003)和一个400%幅度的下降期(2003-2007)。进出口总额增长环比出现54个百分点的振幅这是非常明显的进出口总额增幅变化。在22次环比中,进出口总额增长环比有9次为正、1次不变、14 次为负。其中在20以上较大增速的年份分别是1991、2000、2002和2003年在下降速度超过20的年份只有2001和2009年。 (2)江苏外贸出口与进出口总额增长环比相关程度高。出口增幅环比有时低于或者高于进出口总额增幅环比。而在19982007年间江苏外贸出口与进出口总额增长环比的Correlation数值为09618出现非常高度的相关,二者变化具有高度同步的特征。可见在20042007年间实施出121退税下调和取消的政策使贸易总额和出口额增幅环比出现起伏变化大、期间二者相关程度迥异的特征,说明江苏外贸经济增长在19852007年间是跳跃式发展的,并且近年来有趋缓迹象。在2008年次贷危机后,受国外市场萎缩影响,我省的出口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并且出现了进出口额绝对值的负增长.(二)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江苏外贸顺差的影响 国际贸易顺差,可以增加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能够更多利用外汇从国外进口本国需要的资源和先进技术,而且可以增强一国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削弱其对国内经济产生的影响(13)。江苏的贸易顺差额历来在全国前列,而江苏的顺差额的增加,与国家实施的出口退税政策是息息相关的。1江苏顺差绝对值的上升台阶性与其环比增幅的回归性。由表3.1.1和图3.2.1可以看出:(1)在绝对值方面江苏顺差绝对值出现台阶性增加。在19852008年24年间江苏顺差额基本呈现台阶上升、年年有余的现象:19851994年的十年顺差低位徘徊19952004年的十年跃上了一个高出前十年1倍以上的台阶20052008年的三年则出现迅速倍增的情况。1995年以前江苏外贸顺差基本保持在20亿美元以内19952004年江苏外贸顺差登上了新的台阶达到了2066亿美元之间的高度2005年开始以后又突破性地冲上了100亿美元以上的区域。(2)在相对值方面顺差值增幅出现回归。19852008年间逐年环比的顺差值增幅基本维持100范围年均顺差值增幅为64只有4个年份顺差增幅环比超过100。20042007年系列出口退税率下调或者取消,江苏2006年之后顺差增幅环比都出现下降。2005年顺差增长同比增长336。2006年同比增长下降为104,2007年同比增长下降只有57,08年下降为45%,09年更是降至-27%。可见,出口退税政策的下调使江苏顺差增长速度出现下降并回归至平均水平。江苏顺差绝对值存在上述三个分级台阶性而台阶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江苏外贸经济处于快速增长通道。使其出口总额在绝对增加另一方面也由于江苏进口增幅较慢,进口环比降幅在2004年以后快速下降并快于出口环比的降幅图3.2.1江苏省历年出口变化历程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历年江苏统计公报,国家商务部网站2出口退税政策对江苏顺差的影响是助涨不助降。(1)在与出口退税政策关联上过高的出口退税率激励了江苏外贸顺差的快速增长。19972003年我国平均出口退税率已为1511接近法定征税率17的水平。这7年顺差总值为383亿美元均值达到548亿美元而19851996年的12年间顺差总值为183亿美元。均值只有153亿美元后7年顺差总值是前12年总值的11倍均值则是25倍。可见出I=I退税率上调对江苏顺差的助长效果是明显的。(2)不断下调的出口退税率政策对江苏顺差影响是不明显的。例如20042007年是国家出口退税率下调政策集中出台和执行的4年江苏顺差总值达到1168亿美元是出口退税上调的19972003年间顺差总值的2倍前者顺差年均值也是后者的43倍。可见国家出口退税政策下调对抑制江苏顺差快速增长的作用是不明显的。(三)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江苏外贸产品的影响 1受口税政策影响的江苏出口商品结构的相应变化(15)(1)江苏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绝对值都处于不断增长的态势。20002009年10年间,初级产品出口年均增长25,工业制成品出口年均增长88。 (2)江苏苏这几年出口商品变化特征。第一。资本密集型、技术型、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占据领先位置:第二,以原料、矿物质初加工的产品仍然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第三与纺织行业相关的面料、成品、附件在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中都是重要构成部分,并且排名不那么靠后:第四。非食用原料在初级产品出口结构中、机械及运输设备在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中的比重在逐年上升而矿物燃料及润滑油在初级产品出口结构中、杂项制品在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中的比重在逐年减少。第五出口商品在逐渐改变并符合国家宏观调控目标。例如2006、2007年对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大、效益低的商品,如钢铁及其他金属制品、化工、水泥、玩具、皮革、部分矿产品、木制品等“两高一资”产品下调或者取消出口退税;对劳动密集型、市场竞争激烈的商品如轻工、纺织和普通的机电商品也下调了出口退税率:而对于附加值高的科技产品和鼓励出口的农副产品则上调了出口退税率。表3.1.1江苏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情况年份初级产品所占比重 %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 %2000839773.3249300296.72001964873.3139988396.720021048623.5375248797.520031135691.92580039698.0820041385741.58861109198.4220051576831.281214053298.7220062105431.311583134298.6920072528191.242012046098.7620083237171.352347991098.6520092963821.481962789698.52资料来源:2010年江苏统计年鉴.xls (2)工业制成品大大快于初级产品。自2000年以来。江苏省出口商品构成中的工业制成品所占比例一直高达96并且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而初级产品的出口则逐年下降,2007年仅占比12出口商品结构明显以工业制成品为主,江苏成为中国出口商品的制造大省。(见表4.3.1) (3)当前江苏出口商品结构新变化。为了削弱国际性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消极冲击,我国政府2008年又密集地大幅度地恢复了一度被免退或者下调出口退税率的出口商品的政策,以实现保持出口优势、维持现有企业生产、就业水平和社会稳定的目标(16)。江苏出口商品结构出现新变化:第一作为出13主力军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以及传统大宗商品保持增长,部分高耗能产品出口下降。机电产品出13 2354亿美元,增长37,占出口总值的70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478亿美元,增长327。而部分高耗能产品出口大幅下降,如生铁,出口121 2万吨下降92;钢坯出口4万吨,下降926;焦炭出口1万吨,下降875。第二,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进口有升有降。进口初级产品267亿美元、工业制品2471亿美元,分别增长145和173。其中初级产品中的金属矿砂及金属废料、纸浆及废纸、纺织纤维及废料,工业制成品中的机械及运输设备、仪器装置、化学成品等的进口有所增长,而油籽及含油果实、钢铁进口出现下降,其中钢铁进口下降224。第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继续增长。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256亿美元,增长146;鞋类出121 21亿美元,增长172。(四)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江苏外贸方式的影响我国出口商品的贸易方式主要有两种即一般贸易方式和加工贸易方式(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我国对加工贸易进出口货物实行保税监管制度,即在货物进口时海关保留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税的权利,但实际不予征收。或按比例(85:15,95:5)征收。待原材料加丁成成品出口时核销结案且对加工贸易生产所需的机器设备和生产工具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的政策。也就是说,对加丁贸易出口的货物中“来料”、“进料”部分实行“不征也不退”的原则(出口产品零税率的原则)。而对一般贸易出口货物中的国产料件实行“先征后退“(17)。一般贸易方式和加丁贸易方式税赋政策 变化激发了江苏传统外贸大省的发展潜力。图3.1.1江苏历年出口比例变化图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历年江苏统计公报,国家商务部网站1从贸易方式占外贸总额比重来看。一般贸易占比呈现先降后升。通过图4.4.1(18)中20002008年江苏贸易方式的比较可以得出:一般贸易占比由2000年442下降到2005年的287而后又升至2008年三季度的345:而加工贸易则呈现先升后降的态势从2000年505上升到2005年的645。而后又下降到2008年三季度的575。2从出121增幅方面比较加工贸易仍然居主要地位,而一般贸易处于次要位置。一般贸易出El额在不断递增由2003年2248亿美元一直增加到2007年的705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427。加工贸易出口额也在不断递增由2003年365。9亿美元一直增加到2007年的1305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514。而同期江苏贸易总额年均增长489。一般贸易期间年均增长落后于贸易总额增长速度更低于加工贸易年均增长比例。3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对江苏贸易增长的贡献。一般贸易出口同比先降后升2004年江苏一般贸易出口同比为3562006年降为308。之后上升至2008年第三季度的365这5年变动幅度很小。而加工贸易出口同比则逐年递减。2004年江苏加工贸易出I=1同比为557之后下降至2008年第三季度的158下降幅度高达40个百分点。可见20042007年国家出口退税下调或者取消的政策对江苏外贸方式有着差异性的影响。(1)尽管对江苏的外贸经济有抑制影响。但江苏外贸经济快速增长的步伐依然很大它受到的抑制影响总体有限。这说明江苏贸易出口方式要么符合国家出口导向要么出口贸易减速出现滞后。(五)出口退税率调整对江苏外贸区域的影响 江苏进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变化。受国家出口退税率调整的影响江苏对外贸易不可避免地受到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因而江苏外贸特别是出口市场改变了原来较为集中的单一化模式。逐渐趋于区域多元化。江苏对原来出口贸易比重大的地区开始出现同比下降。第一。从贸易总额来看,江苏与欧盟、美国、日本贸易额排在前三位。2006年的贸易总额分别是482亿美元、442亿美元和412亿美元,占当年江苏外贸总额的471:2007年的贸易总额分别是659亿美元、538亿美元和461亿美元,占当年江苏外贸总额的475:2008年贸易总额分别是834.3亿美元、587.9亿美元和480亿美元占2008年江苏外贸总额的456。上述数据说明江苏与这三个地区和国家的贸易量仍然占据着绝对的比重江苏外贸经济发展离不开这三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第二,从近三年同比来看。江苏与欧盟、美国、13本贸易额所占江苏对外贸易总量的比重在逐步降低。尽管江苏2007年对这三个地区和国家的贸易总量增加了322亿美元。但增幅只有241低于江苏与韩国、拉美和俄罗斯之间的贸易总额增幅。第三从出口增幅来看,2007年比2006年江苏对俄罗斯、拉美、韩国出口分别增加656、418和405超过了对欧盟、美国和日本的出口增幅;2008年前三季度与2007年同期相比。增幅居前的国家是俄罗斯、拉美、非洲和韩国,分别达到617、587、471和463即使是对东盟和台湾的出口增幅也有明显的提升。相比之下,江苏对欧盟、美国和日本的出口则有较为明显的减幅。对上述江苏近三年来区域进出口贸易总量和 出口增幅的比较,可以认为:(1)江苏对外贸易的区域进一步开放和扩大了,传统的重要贸易伙伴的交易份额在分散或者降低,对于世界新兴市场有着主动出击和开发的趋势;(2)在中国出1:3退税政策的影响下江苏受到了发达地区和国家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干扰。江苏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贸易潜力受到限制。(六)出口退税额对江苏GDP的影响(你前面都是分析出口退税对贸易各方面的影响,这里突然来个对GDP的影响,跑题了,而且模型有错误,依我看,整个这第六点都可以删除)表3.61江苏历年GDP和进出口额年份国内生产总值进口贸易额出口贸易额出口退税额FDI(实际)19904208.2311.9529.442.74 4.219914820.2218.8534.253.42 4.819926862.8729.640.023.66 17.2199310245.2744.7746.523.97 32.9199414163.8950.7366.864.33 44.7199517699.9664.9697.826.47 52.8199620304.53206.8890.878.95 55.1199722314.7895.2140.896.03 67.8199823433.26107.75156.516.74 69.5199924578.4129.52183.0910.67 66.4200027034.8198.68257.715.18 64.2200129832.61224.77288.7821.07 71.2200232550.33318.25384.826.97 103.7200338729.25545.3591.449.85 158.1200446972.13833.6874.9758.69 121.3200546972.131049.591229.299.23 131.8200667587.991235.771604.9132.94 174.3200783073.551459.382037.33172.44 218.9200897818.91542.32380.4185.39 251.22009107849.21395.91992.4168.45 253.2资料来源:2010、2003、2002年江苏统计年鉴对外贸易出口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对外贸易净出口额可以直接计入地区GDP,另一方面对外贸易出口能够消化自身过剩产能,维持自身生产平衡。对外贸易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表现在,进口能够补充国内不足产能,提高自身生产技术水平,优化生产结构。因而,对出口有直接影响的出口退税就成为影响GDP的重要因素。3.6.1出口退税、进出口额和GDP的相关性出口退税额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GDP出口退税额1出口贸易额0.98781进口贸易额0.97410.99351GDP0.92640.95920.96171表3.6.1表示的是出口退税、进出口贸易额以及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相关性,从表中可以看出,这几个变量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关系,特别是出口退税与出口贸易额之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9878,而出口贸易额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也比较高,达到0.9592,这也说明江苏的经济增长对外贸出口的依赖性比较明显,也从侧面说明了政府加大拉动内需力度的必要性。从表3.6.1可以看出四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比较大,出口退税直接降低了企业的出口成本,有利于提高企业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扩大出口,企业利润增加,可以进一步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以及降低生产成本,而出口量的增加也会提高国家的外汇收入,为出口退税的实施提供保障。首先分析影响出口贸易额的主要因素出口退税额对出口贸易额的影响作用。基于我国出口退税申报和执行的实际情况,实际退税额到帐与出口贸易数额之间有一个时间间隔,这就导致当其出口退税额会对下一年的出口贸易产生一定的影响,即出口退税额与出口贸易额之间有时间滞后效应,所以模型中引入当期出口退税额和上一期出口退税额作为解释变量,建立一下模型:GDP=C+IM+EX+IM+GDP(这个公式你看看左右各有一个GDP啊)我们利用EView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VariableCoefficientStd. Errort-StatisticProb.C5181.0601581.5193.2760030.0055IM-7.8373149.339510-0.8391570.4155EX54.3208115.642173.4727150.0037TR-379.3006173.3563-2.1879830.0461FDI(模型中没有FDI啊)188.886733.118635.7033370.0001R-squared0.988476Mean dependent var32589.64Adjusted R-squared0.985183S.D. dependent var26057.35S.E. of regression3171.827Akaike info criterion19.18294Sum squared resid1.41E+08Schwarz criterion19.43147Log likelihood-177.2379Hannan-Quinn criter.19.22500F-statistic300.2066Durbin-Watson stat1.583193Prob(F-statistic)0.000000回归结果说明当年的出口退税和滞后一期的出口退税与出口贸易之间都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前两个变量可以作为影响出口贸易的变量对出口额变动趋势进行解释。因此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出口退税与江苏出口贸易存在正的相关性,出口退税额的变动直接影响出口贸易额的变动。2.两者之间存在着时间滞后效应,出口贸易额不仅受到当期出口退税额的影响,而且受到滞后一期出口退税额的影响。四,江苏应对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措施(一)江苏省政府的政策导向性当前,我省外贸形势仍较为严峻,2009年11月份和12月份外贸的同比增长是建立在上年同期外贸下滑,基数相对较低基础之上的。出口的下滑,一方面,使经济持续回升必须依靠投资和消费保持较快增长来支撑,以弥补需求缺口;另一方面,在发展模式还未发生根本性转变的情况下,出口的低位运行,也将使出口企业以及出口相关企业效益下降,进而对江苏民间投资和居民消费带来负面冲击,影响经济稳定回升势头。鉴于对外贸易在保证就业和结构调整上的重要作用,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协调内外经济政策,当前应千方百计扩大居民消费江苏经济发展较为依重外需,加大了经济发展的外在风险和不确定性。同时,伴随全球经济增长增长模式的调整,主要出口国家对外部市场的需求将进一步萎缩。为此,我省在千方百计稳定出口的同时,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一是要致力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继续加大对医疗卫生、养老保障、文化教育等民生工程的投入,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从根本上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二是要致力于健全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扩大内需不仅是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现实要求,也对优化经济结构、转变江苏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作用,从而有助于加快形成江苏富民与强省良性互动,经济与民生同步提升的局面。2.坚持为外贸企业发展保驾护航金融危机的冲击压力主要在企业身上,而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根本的还是要靠企业。2010年,江苏外贸企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较大,必须进一步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和省委、省政府的经济决策,更加注重为企业服务,更加注重帮助外贸企业改变生存和发展环境,更加注重激发企业内在的增长动力和发展活力,确保外贸整体进一步向好。3着力提升产业技术结构当前,新一轮的产业革命正在酝酿,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正在进行。在新形势下,要从省情出发统筹谋划,抢抓有利时机,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产业技术结构提升,实现外贸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通过简单的供需分析,即可得出结论,如果出口商品的技术附加值较高,则商品的需求弹性也较高(需求曲线呈现较为平缓的倾斜),可以防止出口价格的大幅度波动,避免贸易条件下降;也可以更加主动灵活地运用价格策略扩大需求,并发挥规模优势,从而使贸易收入条件上升。为此,一方面要积极做好准备,承接发达国家在下一轮产业调整中转移而来的先进产业;另一方面,要下大力气推进自身产业结构转型。一是要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发挥政府对自主创新的引导作用,加大政府投资中用于外向型企业自主创新的比例;要加快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贸大型企业的培育,充分发挥大企业在产业自主创新、技术层次提升中的领军作用和辐射作用。二是要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联动发展。选择若干重点服务行业,制定相应规划,降低服务业市场门槛,推动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发展。(二)企业如何应对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1加大科研开发力度,建立自主品牌意识中国的企业要发展,就要走从OEM(贴牌加工)到ODM(委托设计生产),再到OB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