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基于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pdf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基于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pdf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基于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pdf_第3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基于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pdf_第4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基于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基于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1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 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以 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研究成果。对本研究做过贡献的老师和同学均己在论文 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日期: 导师签名: 本人签名: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说明关于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杭州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 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 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 影印、缩印或其他手段保存论文。 日期: 导师签名: 本人签名: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2 摘摘 要要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自 2001 年实施以来,一直遵循这样的逻辑:教育改革的 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 而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是 教师专业发展。换言之,只有教师注重专业发展,改进自身的课堂教学,才有可能保证课程 改革的顺利进行以至取得教育改革的成功。 由此, 论文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建立在其 专业发展的基础之上,是具有时代意义的。 众所周知, 我国学生主要以班级授课的形式接受教育, 因此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 阵地我们怎样强调其重要性都不过分, 而在课堂教学中关于教师教学行为的考察, 直接面对 教师的教学实践,同时也直接指向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说,关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 既考虑到教师研究的基础又兼顾了教学研究的重点。 本论文共由四部分组成, 文章以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理论为基础, 主要探讨不同专业发 展阶段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特点。 论文第一部分着重论述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相关理论研究。 通过对 比国内外关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划分方式,来确定本论文的研究基础;同时,综合各项关 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 来确定本论文的研究对象。 论文第二部分是对不同专业发展阶 段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所作的调查和分析。 从主要教学行为、 辅助教学行为及课堂管理行为 三方面分别对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并进行统计分析。 论文的第三部 分是本研究的重点所在,揭示出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行为上的不同特 点。在分析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生存性” 、 “挑战性”和“生命性”的特点后,论文以调 查研究的结果为依据, 结合教师的实地访谈, 归纳总结出不同专业发阶段的教师课堂教学行 为的具体特点。最后,论文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提出改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对策, 以促进教师的专业素质向更高阶段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特点 对策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3 abstractabstract in the implement of the eighth foundation education reform in china in 2001, it has its logic, that is, the key procedure of the education reform is the curriculum reform; and the key procedure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is the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and the key procedure of the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is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other words, only do the teachers focus on thei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mprove their classroom teaching behavior, could it ensur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and reach the victory of the education reform. as a result, this thesis is meaningful for its study on teachers classroom teaching behavior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t is known to all that chinese students get educated mainly in the form of classroom teaching, so classroom teaching, the main component of school education, deserves the importance we put on it. and now we study teachers teaching behavior under the classroom teaching background, it not only directs to teachers daily work, but also directs to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e could put it in another way: the research on teachers classroom teaching behavior takes the foundation of the research on teacher into considera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emphasizes the key point of the research on teaching. this thesis has four parts, its basement is the theory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hrases, and it mainly discusses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ers classroom teaching behavior on their differen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hrases. as for the first part it mainly tells about the theory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hrases and the theory of teachers classroom teaching behavior. the author compares the different theorie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hrase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in order to get the basement for this research; also, the author studies kinds of theories of teachers classroom teaching behavior in order to get the object for this research. in the second part, the author makes a questionnaire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ers classroom teaching behavior on their differen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hrases and has an analysis. it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in the questionnaire; they are main teaching behaviors, extended teaching behaviors and classroom management behaviors. we could get the differences from this questionnaire. then comes part three, it is the key part for this whole thesis. from the existed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ers classroom teaching behavior, together with the result we get from the questionnaire, and with some interviews we get from teachers, we finally have the detailed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ers classroom teaching behavior on their differen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hrases. in the last par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author gives some strategies on improving teachers classroom teaching behavior so that they could help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4 teachers progress into the higher phrase. key words: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hrase; teachers classroom teaching behavior; characteristic; strategy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5 目目 录录 0 0 绪绪 论论 . 6 6 0.1 选题缘由 . 6 0.2 文献综述 . 9 0.3 研究内容 . 11 0.4 研究方法 . 13 1 1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概述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概述 . 1414 1.1 国内外关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研究概述 . 14 1.1.1 国外关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研究 . 14 1.1.2 国内关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研究 . 17 1.1.3 本文关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确定 . 20 1.2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概述 . 23 1.2.1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内涵 . 23 1.2.2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内容 . 24 2 2 基于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调查研究基于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调查研究 . 3131 2.1 调查设计 . 31 2.2 调查结果分析 . 31 3 3 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特征研究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特征研究 . 3636 3.1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关系 . 36 3.1.1 教师专业发展各阶段的整体特征分析 . 36 3.1.2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在整体特征中的重要性分析 . 38 3.2 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特征 . 40 3.2.1 主要教学行为方面 . 40 3.2.2 辅助教学行为方面 . 42 3.2.3 课堂管理行为方面 . 44 4 4 改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对策研究改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对策研究 . 4545 4.1 观念先行,实现观念与行为的良性互动 . 45 4.2 亦教亦研,注重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 . 46 4.3 常教常新,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操练 . 47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4949 附附 录录 . 5252 致致 谢谢 . 5454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6 0 0 绪绪 论论 0.1 0.1 选题缘由选题缘由 自 2001 年,我国开始了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此次改革发展至今已有六个年头,这六 年来,改革一直遵循这样的逻辑: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 课堂教学改革,而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教师专业发展。换言之,只有教师注重专业发 展, 改进教师的课程教学, 才有可能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以至取得此次教育改革的成功。 因此,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探讨基于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 论文 分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两个方面来论述选题缘由。 1.1.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教师专业发展方面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是两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 前 者指向教师群体,后者面向教师个体。 “可以这么说,教师专业发展是对教师专业化概念的 衍变和分化,且教师专业化的重心在不断向教师专业发展倾斜。 ” 在国外,教师专业化在第 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一种强劲的思想浪潮出现, 特别是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 它的发展极大 地推动了许多国家教师教育新理念和新制度的建立。 我国关于教师专业化的研究在吸收国外 已有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也有一些新的发现。近 30 年来,尤其是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 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 本体论研究、从多学科视野出发研究教师专业发展及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论研究。 研 究的结果逐步形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即有关教师培训的理论基础。举例来说:教 师培训的知识基础方面,总的来说包括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实践知识、内隐 知识和教学经验等; 教师培训的能力基础方面, 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一系列的能力培训模 型:行为主义能力模型、能力的加工过程模型及能力的认知模型;教师培训的发展-建构理 论, 通过帮助教师认识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以及教师培训的关于教师 发展阶段的理论方面,例如柏林纳(d.c. berliner)和斯滕伯格(sternberg r.j.)的关于教 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的论述。 应该说四种理论从不同的方面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教师的职业知识是教师 专业发展的基础和教师培训的核心内容。 教师培训的能力模型从教师能力发展的角度, 对不 同认知成分在教师能力发展中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 这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 启发作用; 发展建构主义理论为教师培训提供了认知发展的理论基础, 将皮亚杰的认知发 展理论与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 并从主体性教学的角度以及教与学互动的角度, 对教师从事 刘红斌,从教师专业化到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探索,2005(12) :21-24. 朱旭东等,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述评j.中国教育学刊,2007(1) :68-73.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7 教育教学活动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基于认知发展理论设计教学活动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而教师专业发展的构成与发展阶段理论为不同发展阶段教师培训的内容提供了理论依据。 我们看到, 国内外专家学者已经对教师专业发展做出了相当的贡献, 当然这种研究还将 继续,一方面是因为时代在发展,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也将不断地更新和发展,为教师 培训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 尽管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非常丰 富、视角众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存在的问题可以从教师培训中窥 见一斑,大致表现在以下方面:培训内容过于单一,偏重教学理念的灌输,缺少实际操作经 验;“输血”型培训模式使得教师培训流于形式;教师培训工作本身缺乏专业化等。 在一 篇硕士论文的研究中, 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在诸多问题中, 教师普遍反映偏重教 学理念的灌输,缺少实际操作经验是主要问题。 论文选择国内外关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研究作为文章的理论基础, 一方面是对现有的 研究有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也是将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相关理论运用于实践。当然,我们 也看到相关理论在实际运用中的不足, 因此本论文希望以本国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实际 为基础,借鉴国内外理论的合理之处来确立本论文的研究基点。 2.2.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方面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方面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通过“行为”这个中介来连接的,尽管这个“行为” 既有“外显的”又有“内隐的”,但我们认为这个“行为”更多地属于“外显的”,它的“内隐的”行 为是通过“外显的”行为转化而来的,所以说“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它针 对可见的外显行为。 古今中外关于教学的论述应该从人类诞生以来就存在了,直到 17 世纪中期,捷克大教 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问世,使得以班级授课制为基础的课堂教学由此而兴起和发展 起来。在导生制的推动下,一直到 19 世纪初,课堂教学逐渐取代个别教学形式,在世界各 国盛行开来,此时关于课堂教学的研究仍处于原始阶段。从 19 世纪初期到后期,从 19 世纪 后期到二战结束,再从二战以后,特别是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课堂教学的研究经历了初步 发展阶段、 稳定发展阶段和现代改革阶段, 期间得益于一大批诸如赫尔巴特、 杜威、 皮亚杰、 布鲁纳、赞可夫等教育、教学和心理的实践者和大家的努力,才形成了关于课堂教学研究的 理论、实践知识。 他们的努力为我们今天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是真正站在 巨人的肩膀上继续我们的工作的。 然而, 在这 300 多年的课堂教学研究中, 研究者并不是侧重于课堂教学行为而进行的研 究, 他们更多的是关注教学过程、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 严格意义上的 “课 堂教学行为”研究出现在 20 世纪 60、70 年代。但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实关于课 张学民等,国外教师职业发展及其促进的理论与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03(4) :31-36. 李爱民,新课改教师培训中的问题及对策j.文教资料,2006(4) :172-173. 李远芳,参与式教师培训研究z,华东师范大学,2003. 卿成等,课堂教学改革新论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0.3:2-30.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8 堂教学行为的研究早在有课堂教学或者说有关于教学的研究中就已经存在, 只是对它的研究 是作为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等研究的间接结果而存在。 其中, 教学模式的理论可以说对于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影响是比较直接和积极的。 最后要说明的是,当今我们关于教学的论 述已经不再局限于只是教师的教学,而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于是相应地,课堂教学行为 的研究也就自然的变成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研究。 鉴于本文写作目的 的需要,我们只关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 由此看来, 关于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另外还包括教 学环境与教学策略的研究) 。难怪目前有关教学的研究都“聚焦”到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 课堂教学 上来了,说它承载着社会的希望,承载着教育者的希望,也承载着学生的希望。 与此同时,在新课改施行已有六年的时间里,时代又赋予了它新的、更充实的内涵:课堂教 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变革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教师的成长与专 业发展需要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来实现。 笔者认为, 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之所以一直是教学研究重点的原因在于, 对教师 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 重要内容,离开教师的课堂教学谈教师的专业发展就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鉴于此,文 章选择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作为论文研究的对象, 期望得出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在课堂 教学行为上的不同特点,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尽绵薄之力。 综上所述,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学研究的永恒话题, 作为学校教育教学主阵地的课堂教学 我们怎样强调其重要性都不过分, 而在课堂教学中关于教师教学行为的考察, 直接面对教师 的教学实践, 若以教师的专业实践为分析对象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应该说既兼顾了教学 研究的重点又考虑到研究的实用性。 正是出于这两方面的考虑, 本研究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方面, 利用现有的关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研究成果作为理论基础, 以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 研究为突破口, 主要是通过研究、 调查的形式得出专业发展不同阶段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 不同特点,同时,考虑到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要求,论文也提供了相应的策略以期通过改善 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然而, 从已有研究看来, 研究要么将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分别进行研 究, 要么较多的运用新手专家型教师的对比研究, 找出两者的差异为新手教师尽快向专家 型教师发展提供帮助,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关于两者之间的相关研究。我们说,分别对教师的 专业发展阶段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研究是必要的, 但若没有两者的相关性研究, 那么 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说始终是一个遗憾。 另外, 关于新手专家的对比研究很清楚地展示了 教师从新手成长为专家的过程,但是取这个过程的两个端点,即新手和专家来进行比较,不 可否认它忽略了过程中的其他阶段, 在这一点上笔者认为, 质变需要一定量变的积累 (当然, 我们也允许有特例存在) 。 所以我们认为, 目前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阶段是成为专家型教师, 劳凯声,教育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3:264. 此处的“课堂教学”涵盖了教学行为、教学环境和教学策略。 孙亚玲等,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创新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7:4-13.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9 这是我们的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面面俱到的,笔者在这里将单独 探讨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这一方面, 认为若能将过程中各专业阶段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特征 加以细化分析,那么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如果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那么本研究也就实现其预期价值了。 0.2 0.2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通过文献的查阅, 我们发现完全根据专业发展阶段理论来指导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 并不多见, 比较相似的研究包括: 以自己所研究的教师发展阶段理论为基础论述各阶段教师 所具有的特点, 这些特点具有较强的概括性, 文章的重点在于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阶段 性;另外一种情况是选取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上的两个端点,即新手教师和专家教师,通过对 比从而帮助新手教师向专家教师发展; 再者, 也有关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在某一方面的 具体特点,但更多的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关注。所以,本研究将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与教师 具体课堂教学行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这是一项创新。论文文献综述部分包含两个方面:教 师专业发展阶段和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1.1.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国内外有众多关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关注”阶 段论富勒是该观点的代表人物,他的“关注”研究为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开辟了先 河;职业生命周期阶段论伯顿、费斯勒、司德菲、休伯曼的研究均属于这一类;教师社 会化发展阶段论我国傅道春、吴康宁、王秋绒的观点属于这一类;自我更新的发展阶段 论我国学者白益明的观点是这一类观点的代表人物 。 总而言之,从“关注”阶段论到自我更新发展阶段论,有关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理论 在不断地更新、发展,各理论从自己不同的立足点出发探讨问题,且各理论自身也是优缺点 并存。尽管如此我们也不难发现,各理论都存在共同未涉及的方面,即关于各专业发展阶段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特征的分析。由此,笔者希望在这一方面做一些相关研究。 2.2.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关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可以从追溯对教师行为的研究开始。1896 年,克瑞兹 (kratz)的研究拉开了教师行为研究的序幕。研究人员在观察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一 般教师与优秀教师之间存在差别。 于是他们着手分析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的原因, 并将这些 原因进行量化表述,以帮助一般教师向优秀教师转变。从研究的结果来看,研究者似乎找到 了影响教师行为(外显行为)的真正原因教师的内部因素(内隐行为) ,因此这一时期 关于教师行为的研究并不是针对其本身进行的,而是作为对教师内部因素,诸如人格技能、 个人素质等研究的结果的形式而存在。20 世纪 60、70 年代开始,国外教师行为的研究转向 课堂,这一时期主要探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标准问题和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角色扮演问 笔者在论文第 1 章将详细论述各理论的情况,在此不再赘述.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10 题。其中的成果之一是研究得出了一个“教师有效/无效行为分辨表” 。 总的来说,20 世纪中期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一种间接研究,到 80 年代中期以后,教 师教学行为的研究逐渐向着教师专业行为的方向转变, 此后至今,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逐 渐为教师教学效能研究所替代。 国内关于教师行为的研究从时间先后上来看, 首先是施志毅、 廖可珍从行为科学的角度, 认为教育是一种以教师行为为表征的改变人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在教育过程中, 教育者的心 理过程是无法对被教者施加影响的, 只有通过教师行为这一桥梁和中介, 才能使教育者和受 教育者达到信息沟通。施良方在其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中以课堂教 学为论述对象,详细论述了教师“教”的方面,并将其分为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和 课堂管理行为。傅道春、施长君分别在教师组织行为和教师技术行为中论述如何分 解教师行为来对师范生进行训练。熊川武在学习策略论和实践教育学中关于教师行 为的研究从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 提出了许多教学策略, 这些教学策略都是在探讨如何 通过教师的理性行为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在批判检讨理论教育学的基础上, 构建实践教 育学,有学者称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他对教师行为给予了实质性的关注。俞国良关于教师教 学监控与教学策略的论述也可以说是对教师行为的拓展研究。 为此,唐松林作了如下概括:第一,教师行为是教育行为的一种,它与学习行为、教育 管理行为共同构成教育行为。第二,教师行为是教育观念、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的函数。教 师行为是由其知识结构、思想意识、价值观、认识水平等决定和控制的。教师的教学行为也 是受其主观意识所支配和调节的, 其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是决定其行为的关键。 不同的教 育教学观念往往会有不同的教育教学行为。因此,研究教师行为必须研究教育现象、学习理 论、教育理论及其思潮。第三,教育行为是一种角色行为,由其自身的特征和规律性。它除 了人类行为的共同特征外, 还有其角色行为的本身特征。 教师行为除了与心理过程密切相关 的感知、需要、动机、激励等方面的规律外,还有行为的外显、互动、组织、管理、政策、 权变等方面的自身规律。这种角色行为的特质就规定了教师之为教师的职业精神和个性特 征。而这种精神与特征是以教师行为的教育性、艺术性和示范性为表征的。第四,研究教师 行为,应该注重其发生的基础研究,如教师行为发生的条件、内部动力机其效率系统等。另 外,教师行为,只有将它与其生活行为、道德行为和学习行为联系起来进行整体性研究,才 能比较准确地认识其行为的意义和指向。 综上所述, 关于教师行为的研究可谓千姿百态, 而针对具体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 却相对较少, 主要集中在施良方的研究中。 论文考虑到研究内容的具体性和实践性也主要参 考了它的相关研究结论, 同时论文也广泛收集有关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差异研究以及有关教 师课堂教学行为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等方面的资料, 来充实本论文关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 研究。 张建琼,国内外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之比较j.外国教育研究,2005(3) :40-43. 唐松林,教师行为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1-17. 唐松林,教师行为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1-17.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11 0.3 0.3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的论述包括概念界定和研究思路两部分。 其中, 概念界定部分规定了研究对象 在本研究中的定义,是论文研究的基础;研究思路是论文的提纲挈领部分。 1. 1. 概念界定概念界定 (1)课堂教学 在教育领域中,人们对“课堂教学”这个概念总的说来有以下三种理解:第一,把课堂教 学作为教学组织形式,与班级教学、班级授课属于同一概念,与个别教学相对;第二,把课 堂教学也作为班级授课的一种形式, 强调教师在特定的教室中对学生上课的形式, 与现场教 学、参观访问相对;第三,将课堂教学理解为一种活动,与课外活动相对,是指把一定数量 的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编成固定班级, 根据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 由教师以 集体上课的形式对全班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当前,第三种理解在我国教育 界得到较一致的认同。 笔者对课堂教学的理解也是将时间划定在上课这一特定时间段内, 指这一特定时间内师生间的教学活动。 (2)教学行为 不同学者对“教学行为”的认识也不同。施良方认为:教师教的行为比较广泛,究其本质 可以把教学规定为“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傅道春认为:“教学行 为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经验和教学内部关系,对实施中的可操作因素的选择、组 合、运用和控制的工作行为。它包括对各种教学要素的专业化理解与教学运行中的设计、程 序、手段、方式和方法。” 笔者较倾向于前者的定义。 (3)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明确了什么是“课堂教学” ,什么是“教学行为”之后,我们才有可能得出“教师课堂 教学行为”的概念。综上所述,在本研究中,笔者把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理解为教师这一特 定角色围绕“课堂”这一特定场景所发生的与教学活动相关的行为且这一行为特指教师“教” 的行为, 即教师为顺利开展教学而采取的活动方式。 论文中所研究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涵盖 了教师的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和课堂管理行为三方面。 2. 2. 研究研究思路思路 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有关教师的研究日渐蓬勃、日益发展,从教师的群体专业化到 教师的个体专业发展, 无论是理论工作者还是工作在一线的教师, 都在为教师作为职业或是 作为个体的发展而做出方方面面的努力。 随着人们的努力, 教师的职业专业化进程进展顺利, 人们认识到它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可以说起了决定性 的作用。 于是人们又开始对如何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进行大规模的探究, 希望通过研究 田馨,新课程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评价指标体系初探z.贵州师范大学,2005. 施良方等,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师大出版社,2005.6:13. 傅道春,教学行为的原理与技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6:1.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12 教师的素质能力、 知识结构和发展阶段, 附之以一系列的培训来帮助教师实现其个体的专业 发展。 可以说,有关教师的素质能力、知识结构及发展阶段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且为广大教 师所接受,因此本文就选取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作为文章论述的基础。当然,这一基础的选 取是在综述和比较国内外现有理论的基础上确定的, 选择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 为我国的教 师所认同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划分方式。 与此同时, 本文在关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思 路的引导下, 希望通过研究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方面来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尽管教师对课 堂教学行为这一概念耳熟能详,但综观各方面的研究来看,教师们对它的理解又莫衷一是。 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分析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丰富内涵, 从主要教学行为、 辅助教学行为和课 堂管理行为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以期找出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行为上 的不同特点, 只有掌握了这些特点, 那么才有可能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该方面的有效 策略。 众所周知,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告诉我们: 事物的发展经由量变到质变 的过程, 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我们在讨论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时候, 教师高、低阶段之间的发展便属于质变,教师的专业发展关键在于质变,我们所作的一切努 力都是为了使教师发生质的飞跃,即向更高一个阶段发展。我们认为到目前为止,关于教师 专业发展的理想阶段是专家型教师发展阶段。 首先,论文要确定本研究的关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基础。在综述国内外有关教师专 业发展阶段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与比较,选取为多数人接受的、适合我国教师理解或接 纳的阶段划分方式作为本论文研究的基点。 与此同时, 论文也将着手研究教师的课堂教学行 为,找出其所包含的内容,并对其进行详细分析为问卷设计提供内容和理论基础。其次是论 文的问卷设计部分。 论文将依据关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分析进行问卷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 也将参考某些课堂教学行为观察表和教师评价表等, 以此来充实本研究的调查问卷。 问卷设 计之后便是对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行为方面的调查, 为分析不同专业发 展阶段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行为方面的不同特点提供相关数据。 再次, 是论文的主要内容部分, 论述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特点。以调查所得的数据为基础,在此之后, 笔者将结合问卷的内容做相关的访谈, 目的是使得找出的对应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课堂 教学行为的特点更为紧凑、系统。最后,论文顺应时代的发展,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结合论文的研究结果, 为改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促进教师向更高阶段发展提供相应的策略。 需要说明的是,文章的重点在于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至于策略方面可以说是比较笼 统的。但是,当我们在对各阶段特点进行总结的时候,我们其实也提供了某一阶段与高一阶 段之间教师在课堂教学行为方面的差距, 教师可以以高一阶段的标准要求自己来促进个体的 专业发展。当然,我们不可能要求处于任何阶段的教师迅速达到目前的理想阶段,毕竟量的 积累过程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我们在此所谓的发展可以理解为教师相对与之前的“我”的 更好的发展,当然,我们的目的是追求目前的理想阶段专家型教师阶段。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13 0.4 0.4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1. 文献法、比较法文献法、比较法 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期刊以及学位论文,浏览相关的网页,总结和分析国内外研究的 现状和趋势,理清国内外有关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的研究,通过对各种理论的比较,以我 国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为基础, 借鉴国内外的相关理论来确定本文关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研 究基础。同时,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论文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因此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以 期掌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内涵,对其进行合理的内容分析,为论文问卷的设计和调查 提供依据。 2. 问卷法问卷法 论文以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作为问卷调查的对象,以“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在主要 教学行为、 辅助教学行为和课堂管理行为三个维度的分析为载体设计调查问卷, 并尽可能扩 大样本范围以收集相当数量的调查信息, 以期获得当前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在课堂教学行 为方面的一手资料,为文章的研究工作提供实证材料。 3. 访谈法访谈法 考虑到问卷调查的局限性, 笔者拟采用访谈法作为辅助调查手段。 第 3 章是论文的主要 部分,主要探讨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课堂教行为的不同特点,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笔 者所得到的信息是比较零散的、不系统的,因此,笔者希望通过访谈的方式,进一步理顺各 不同特征的来龙去脉。 访谈的内容与问卷设计的内容有高度的相关性, 期望通过两种不同收 集信息的方式,使得所获信息尽可能的可靠、有效。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14 1 1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概述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概述 1.1 1.1 国内外关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研究概述国内外关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研究概述 无论是教师的专业发展还是教师的成长, 都需要一个过程, 关于这个过程的研究就是对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研究就是要明确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经历哪 些阶段, 处于各阶段的教师具有哪些特点, 这样就有助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找到教师目前所 处的发展阶段, 正视其在该阶段所具有的特点并为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相应的帮助。 国内外 研究者本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进行考察, 为我们 的后续研究提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