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j 己_ i r e s e a r c ho n i m p l i c i tr u r a lju n i o rh i g hs c h o o l c l a s s r o o mt e a c h i n gc u l t u r a l ad i s s e r t a t i o ns u b m i t t e df o r t h ed e g r e eo fm a s t e r c a n d i d a t e :w a n gh o n g c h u a n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lm i n gq i n g h u a h u b e iu n i v e r s i t y w u h a n ,c h i n a 湖北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 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 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 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加fo 年j 月?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 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允许采用影印、 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学位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 学校可以公开学位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多磁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沙f 。,r 7 。 日期: 摘要 课堂教学文化是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共同享有的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以及精神文化,其核心是精神文化。课堂教学文化一旦融入 师生的课堂教学行为之中,它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 和教学理念等,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 话、交流。 农村初中隐性课堂教学文化研究即把课堂教学这一话题置于农村文化的语 境中,从农村文化的视角来观察农村地区课堂教学及课堂教学中所呈现的农村文 化现象。文化不等于文明,文明体现在器物的先进性,文化体现在群体之间的认 同性与和谐性。近年来的课堂教学文化研究却总是一种抽象意义上的文化,没有 关注具体的人与具体的文化一一农村文化,农村文化的边缘地位使农村的课堂教 学文化也被边缘化,甚至被忽视,本研究即是要找寻并发现农村初中隐性课堂教 学文化存在形式与传播机制。 传统的课堂教学文化研究总是基于外显的物质、制度、行为的研究,即使对 师生课堂教学精神文化的研究,也试图使其“外显化,而实事上,隐性课堂教 学文化即使在传递过程中也无法全部外显化,隐性课堂教学文化隐性的支撑着师 生对课堂教学文化的理解。 本研究主要选用深度访谈、教学日志、参与式课堂观察、课堂志、教师叙事、 学生叙事以及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的综合进行个案研究。 本研究正是立足于对农村初中隐性课堂中教学文化的研究,分析认为应根据 农村文化特点与隐性文化特点两个方面入手改进农村初中隐性课堂教学文化,从 而推动农村地区的课堂教学文化的发展,让农村初中师生真正享受浓郁“农村味 的课堂教学文化。 关键词:农村文化:隐性文化;课堂教学文化 a b s t r a c t c l a s s r o o mt e a c h i n gc u l t u r ei saf o r mo fc u l t u r ei nt h ep r o c e s so ft e a c h i n ga n d l e a r n i n gc u l t u r ea n ds h a r e db ym a t e r i a lc u l t u r e ,s y s t e mc u l t u r e ,b e h a v i o rc u l t u r a la n d s p i r i t u a lc u l t u r et e a c h e r s ,i t sc o r ei st h es p i r i t u a lc u l t u r a l c l a s s r o o mt e a c h i n gc u l t u r e o n c ea c c e p t e db yt h es t u d e n t sa n dt e a c h e r s ,i tw i l ls u b t l ya f f e c tt h ew a yo ft e a c h i n g b e h a v i o r 、t e a c h i n gp h i l o s o p h y , c t c ,a n di tw i l la l s oa f f e c tt h ew a yo fs t u d e n t s l e a r n i n g ,a n db e t w e e nt e a c h e r sa n ds t u d e n t si n t e r a c t i o n ,d i a l o g u e a n de x c h a n g e i m p l i c i ti nr u r a lj u n i o rh i g hs c h o o lc l a s s r o o mt oc l a s s r o o mi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c u l t u r a l s t u d y , t h es u b j e c tp l a c e dt h ec o n t e x to fr u r a lc u l t u r e ,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 r u r a l c u l t u r ei nr u r a la r e a st oo b s e r v ec l a s s r o o mt e a c h i n gi nt h ec l a s s r o o ma n dp r e s e n t e dt h e p h e n o m e n o no f r u r a lc u l t u r e c u l t u r ed o e sn o tm e a nc i v i l i z a t i o n , c i v i l i z a t i o nr e f l e c t e d i nt h eo b j e c t so fn a t u r ea n dc u l t u r ei sr e f l e c t e di nt h er e c o g n i t i o no fa n db e t w e e n g r o u p sh a r m o n y t e a c h i n gc u l t u r a l s t u d i e si nr e c e n ty e a r sh a v ea l w a y sb e e na n a b s t r a c ts e n s e ,c u l t u r ei sn o tc o n c e r n e da b o u ts p e c i f i cp e o p l ew i t l ls p e c i f i cc u l t u r a l t h er u r a lc u l t u r e ,r u r a lc u l t u r e ,m a r g i n a l i z e dt h er u r a lc u l t u r eo fc l a s s r o o mt e a c h i n g a r em a r g i n a l i z e do re v e ni g n o r e d , t h i ss t u d yi st ol o o kf o ra n df i n dh i d d e nr u r a lj u n i o r l l i g l ls c h o o lc l a s s r o o mc u l t u r ei naf o r ma n dd i s s c m i n a t i o l lm e c h a n i s m s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l a s s r o o mt e a c h i n gc u l t u r a ls t u d i e si sa l w a y sb a s e do ne x p l i c i tm a t e r i a l ,s y s t e m , b e h a v i o r , e v e nt e a c h i n gs t u d e n t st h es p i r i to fc u l t u r a ls t u d i e s ,a l s ot r i e dt om a k ei t ”e x p l i c i t 什a n d t h ef a c t s ,t h eh i d d e nc u l t u r eo fc l a s s r o o mt e a c h i n ge v e ni nt h e t r a n s m i s s i o np r o c e s sc a nn o tb ea l lt h i n g ss i g n i f i c a n t ,i m p l i c i tc u l t u r eo fi m p l i c i t s u p p o r t c l a s s r o o mt e a c h i n gw i t hs t u d e n t so nc l a s s r o o mt e a c h i n ga n dc u l t u r a l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t h i ss t u d y u s e dd e p t hi n t e r v i e w s ,t e a c h i n g l o g s ,p a r t i c i p a t o r y c l a s s r o o mo b s e r v a t i o n ,c l a s s r o o mb l o g ,t e a c h e rn a r r a t i v e ,n a r r a t i v ea n dc a s ea n a l y s i s , s t u d e n t ss t u d ym e t h o d so f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c a s es t u d i e s t h i ss t u d yi sb a s e do nar u r a l j u n i o rh i g hs c h o o lc l a s s r o o mi nt h eh i d d e nc u l t u r eo ft e a c h i n g ,a n a l y s i ss h o u l db e b a s e do n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e so fr u r a lc u l t u r ea n dt h ec u l t u r a lc h a r a c t c r i s t i e so ft a c i tt w o i l a s p e c t si m p l i c i ti m p r o v e m e n to fr u r a lj u n i o rh i g hs c h o o lc l a s s r o o mc u l t u r e ,s oa st o p r o m o t et e a c h i n gi nr u r a la r e a sc u l t u r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f o rr u r a lj u n i o rh i g hs c h o o l t e a c h e r sa n ds t u d e n t sr e a l l ye n j o yt h er i c h ”r u r a ls t y l e ”o fc l a s s r o o mt e a c h i n gc u l t u r e k e y w o r d s :h i d d e nc u l t u r e ;r u r a lc u l t u r e :c l a s s r o o mt e a c h i n gc u l t u r e i l l 目录 一、绪论1 ( 一) 问题提出1 ( - - ) 研究意义与目的1 ( 三) 研究现状2 l 、国内相关研究2 2 、国外相关研究7 3 、相关研究述评9 ( 四) 研究方法与过程9 二、农村初中隐性课堂教学文化的结构与特点1 1 ( 一) 相关概念界定1 1 1 、文化1 l 2 、农村文化l l 3 、课堂教学文化1 2 4 、隐性课堂教学文化1 2 ( 二) 农村初中隐性课堂教学文化的结构1 4 l 、隐性课堂教学物质文化1 4 2 、隐性课堂教学制度文化1 4 3 、隐性课堂教学行为文化1 5 4 、隐性课堂教学精神文化1 5 ( 三) 农村初中隐性课堂教学文化的特点1 6 l 、渗透性1 6 2 、整体性1 7 3 、持续性1 7 4 、隐蔽性1 8 5 、地域性1 8 6 、保守性1 9 三、农村初中隐性课堂教学文化的现状与问题2 0 ( 一) 隐性课堂教学物质文化现状与问题2 0 l 、隐性课堂教学物质文化现状2 0 2 、隐性课堂教学物质文化存在的问题2 2 ( - - ) 隐性课堂教学制度文化现状与问题2 4 l 、隐性课堂教学制度文化现状2 4 2 、隐性课堂教学制度文化存在的问题2 6 ( 三) 隐性课堂教学行为文化现状与问题2 7 l 、隐性课堂教学行为文化现状2 7 2 、隐性课堂教学行为文化存在的问题2 9 ( 四) 隐性课堂教学精神文化现状与问题3 0 l 、隐性课堂教学精神文化现状3 0 2 、隐性课堂教学精神文化存在的问题3 2 四、农村初中隐性课堂教学文化问题的原因分析3 4 ( 一) 农村文化制约农村初中隐性课堂教学文化的发展3 4 1 、农村的地理环境条件对农村初中隐性课堂教学文化的制约3 4 2 、农村的经济条件对农村初中隐性课堂教学文化的制约3 4 3 、农村的社会组织背景对农村初中隐性课堂教学文化的制约3 5 4 、农村初中隐性课堂教学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冲突3 6 ( - - ) 隐性文化使农村初中隐性课堂教学文化趋于保守3 7 l 、隐性课堂教学文化的存在形式3 7 2 、隐性课堂教学文化的功能3 8 3 、隐性课堂教学文化的习得条件与途径3 8 五、改进农村初中隐性课堂教学文化的对策思考4 0 ( 一) 根据农村文化特点构建新型农村初中隐性课堂教学文化4 0 1 、调整农村初中培养目标4 0 2 、给予农村初中师生充分的自主性4 l 3 、编制适合农村初中的校本课程4 2 4 、选择适合农村初中教育条件的教学方法4 2 5 、制定适合农村初中教育条件的评价系统4 3 ( 二) 根据隐性文化特点构建新型农村初中隐性课堂教学文化4 4 v 1 、基于农村经济条件与现实需要提升隐性课堂教学物质文化4 4 2 、“文化与化文 :师生实践参与提升隐性课堂教学制度文化4 4 3 、转换师生角色与身份调整隐性课堂教学行为文化4 6 4 、关注师生:积极引入新型隐性课堂教学精神文化4 6 六、结语:让农村初中师生享受浓郁“农村味 的课堂教学文化4 9 参考文献5 1 附录5 4 附件1 5 4 教师访谈提纲5 4 学生座谈提纲5 4 附件2 5 5 致谢5 6 v i 一、绪论 ( 一) 问题提出 一、绪论 课堂教学与文化有着天然的血肉关系,或者说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现象。然而,由于“传统教育思维存在一种严重的文化缺失的问题,它过于 注重对抽象的文化价值的操作,却始终漠视并缺失教育的文化现实境遇性与群体 性。 。因此造成课堂教学研究的空乏性。当今的课堂教学文化研究更的是以城市 文化为导向,忽视了对于农村文化的教育意义,忽视了对于课堂教学文化的隐性 底蕴的探求,对于农村初级中学来说,同样存在一种“文化缺失的问题。 因此,本文试图从隐性文化的角度来观察课堂教学,把农村初中教育语境 下的课堂教学现实情景做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来探求课堂教学的文化意蕴,对农 村初中的课堂教学进行“文化提升,从边缘提升到中央,希望能够借助文化分 析来澄清与解释一直困惑我的几个问题: l 、新的课程改革举步唯艰,特别在农村地区,在这些问题背后是否有着隐 性的深层次的文化原因? 具体在哪些方面? 隐性文化是否可以外显? 隐性文化 是怎么存在的? 隐性文化是怎么形成的与怎样传递的? 2 、在信息化的今天,城乡课堂教学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造成这些差异 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这些差异是否是隐性课堂教学文化形成的原因? 3 、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彰显我国农村文化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农村文化对建 构新型的隐性课堂教学文化有何制约与帮助? ( 二) 研究意义与目的 近些年来,教育界对隐性课堂教学文化和农村课堂教学文化的研究正在受 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课堂教学文化是师生在课堂这一特定的教学情境中, 围绕课程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接触、对话、交流而建构的行为方式及价值 体系。课堂教学文化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而教育正是担负着承传历史 文化的使命,教育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或者 说教育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在制度教育中,课堂教学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场所。 。王鉴课堂研究引论【j 】教育研究,2 0 0 3 ,( 6 )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旦课堂教学文化融入师生正常的课堂教学行为之中,它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 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和教学理念等,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话、交流。 农村初中隐性课堂教学文化研究即把课堂教学这一话题置于农村文化的语 境中,从农村文化的视角来观察农村地区课堂教学及课堂教学中所呈现的农村文 化现象,是课堂教学研究区域文化转向的结果。师生与课堂教学文化是密不可分 的,人是文化中的人,任何人的成长与发展都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进行,而且必 须依靠文化的力量,没有超越文化的真正意义的人,更没有离开人的文化。然而 近年来的课堂教学文化研究却总是一种抽象意义上的文化,没有关注具体的人与 具体的文化一一农村文化,农村文化的边缘地位使农村的课堂教学文化也被边缘 化,甚至被忽视,农村课堂所特有的资源被遗弃,而去追逐城市的所谓先进的课 堂教学文化。 另外一方面,传统的课堂教学文化研究总是基于外显的物质、制度、行为 的研究,即使对师生价值观的研究,也总是“外显化 ,而实事上,隐性的课堂 教学文化更体现着文化的内核,即使是课堂教学物质文化也有隐性的一面,物质 文明不等于物质文化,文明体现在器物的先进性,文化体现在群体之间的认同性 与和谐性。本研究就是立足于对农村课堂中教学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课堂自 身文化系统的研究,揭示其隐含于其背后的隐蔽的、藏在深处的文化理解,分析 其产生的原因,从而改进农村课堂中的课堂教学文化,推动农村地区的课堂教学 文化的发展。 ( 三) 研究现状 随着世界各国课堂教学改革的展开和我国课程改革的进展,课堂教学文化 改革成为课程改革的主要突破口,因为一切教育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在课堂教学 上,课堂教学文化不变,任何课程改革都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突破。近年来,国 内外学者逐渐认识到课堂教学文化研究的重要意义,纷纷提出“重建课堂教学文 化 。于是大批教育工作者从不同的侧面对课堂教学文化进行研究,取得了丰富 的成果。 1 、国内相关研究 2 一、绪论 国内对课堂教学文化的研究是近些年才提出的,但在我国历史上关于课堂 教学中诸如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师生交往的论述却源远流长。2 0 世纪8 0 年代后 半期,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教学文化研究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 究的对象,国内的教育界主要习惯于从文化学、生态学、社会学等比较宏观的角 度来研究课堂教学文化的特点。2 0 多年来,我国课堂教学文化研究大致经历了以 下儿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课堂教学文化研究的起步阶段( 1 9 8 5 年- - 1 9 9 5 年) 1 9 8 5 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提高民族 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的教育指导思想,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全国上下掀 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教育教学改革运动,教育界重新认识和规划课堂教学活动。 针对中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了学生能力培养的应试教育, 提出了实施素质教育。这使我国的基础教育开始走上了健康的发展轨道。在这一 背景下,我国的广大学者开始把研究的视角转向了课堂教学文化。在此阶段,关 于教学论领域的探讨与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学与文化的关系、传统文化和教学现 代化问题,具体涉及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价值观、思维方式和心理倾向性对 教学的制约与影响。如杨镜江认为“文化类型是由众多的文化要索构成的文化 体系,是指各种文化体系中最具特色、最能显示文化本质属性的特征,是各种文 化体系结构与功能差异的结果一( 杨镜江1 9 9 2 ) 。同时刁培尊在江苏教育出版社出 版并发行了教育文化学( 刁培尊1 9 9 2 ) 。 第二个阶段:课堂教学文化研究的发展阶段( 1 9 9 6 年一1 9 9 9 年)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开始反思和重新 审视课堂教学。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己有的知识,而是诱导出人的创造力, 唤醒其生命感,逐渐建立其价值观和信仰。新的时代呼唤人性的张扬,呼唤人文 精神的回归,教育要关注生命、关注人性、关注尊严。人们开始反思传统课堂教 学的种种弊端,同时,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担负起“唤醒学生 的职责,而不 是一味的灌输己有的东西。面对当时机械、沉闷、缺乏生气和乐趣的课堂教学, 1 9 9 7 年叶澜教授在教育研究上发表了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的文章,在 整个教育界引起了很大反响,课堂教学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各种研究成 。肖正德教学的文化研究:价值、进展与方向0 1 高等教育研究,2 0 0 7 。( 4 ) 3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果也不断涌现。这一阶段,在批判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不断出现,文化交流、文化变迁与教学的关系进入了研究视域。1 9 9 9 年吴康宁教 授出版的课堂教学社会学认为课堂的实质就是个由异文化组成的社会体系。 课堂教学是一个浓缩的社会,它将社会中的不同文化类型集中在同一时空范围 内,课堂中的文化从文化的地位看,有主动文化和受抑文化;从文化的品位看, 有学术性文化和日常性文化;从文化的标准来看,可以分为规范文化和非规范文 化,各文化之间既有和谐一致的一面,也有矛盾、冲突的一面,它们之间的相互 作用构成了课堂教学复杂的文化生态背景。课堂中的文化冲突有隐性和显性之 分,而显性的文化冲突按程度又叫以分为摩擦性、失衡性和对抗性冲突三种,缓 和文化冲突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采取宽容和民主的态度。此外,吴康宁教授从文 化的角度把课堂的目标定位于使学生所代表的非规范文化向教师所代表的社会 规范文化转化,并研究了社会文化在课堂中的运作,从文化的选择、整合到最终 的生成,认为可能会出现三种结果:一是以规范文化为主体、多元文化与规范文 化并存的状况,二是以非规范文化为主体、规范文化处于受抑地位的状况,三是 没有一种文化占主体地位,课堂成员分别占有几种不同类型的文化( 吴康宁 1 9 9 9 ) 。 第三个阶段:课堂教学文化研究的深化阶段( 2 0 0 0 年至今) 进入2 l 世纪,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文化越来越多元化,不同的 思想观念之间相互碰撞和融合,同时,不同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这 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民族文化传统形成了冲击。如杨宏丽认为价值观的不同是 引起课堂文化冲突的根源,思维方式的差异、个体的家庭和社会文化背景、生活 经历的相异等也是重要原因( 杨宏丽2 0 0 6 ) 。随着全球化、国际化的发展,跨国 办学的现象越来越多,在这种国际学校中文化冲突将变得更为复杂。因而,有学 者研究了跨文化教学中的文化冲突,分析了其主要的类型及深层缘由( 杨宏丽 2 0 0 7 ) ,王宏霞比较了中西方课堂教学在教学结构和形式,教学任务和活动,教 学活动,教学评价四个方而的异同,并探寻其背后的文化缘由( 王宏霞2 0 0 5 ) ,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涌现,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 教学方法得以改进,师生关系得到改善。这一阶段,关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师生关系、教学评价的变革成为课堂教学研究的焦点,即新形势下课 4 一、绪论 堂教学文化的构建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同时,文化交流和文化变迁与教学的关 系也成为研究热点,多元文化教育研究也开始进入研究视域。 课堂教学文化的内涵与特征方面。由于文化概念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给课 堂教学文化概念的界定带来了困难,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文化观出发,造成了对 教学文化的多样化理解。如有的从静态文化观出发,认为课堂教学文化是师生在 课堂教学中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有的从动态文化观出发,认 为教学文化是教师与学生作为集体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构建的属于师生集体的生 活方式( 李秀萍2 0 0 6 ) ,教学文化实际上就是处于具体时代和具体地域的教学活 动本身( 吉标2 0 0 7 ) ,有的持广义的文化观,认为教学文化包括课堂教学的精神、 物质、制度文化三个层次,有的持狭义的文化观,认为教学文化是种精神文化, 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内核,它包括支撑着教学活动的根本理念、价值诉求,展开教 学活动的基本思维方式,以及维系师生交们活动的人际氛围和精神氛围等,而有 学者所理解的更为狭窄,认为教学文化是一种环境、氛围( 王志曲2 0 0 5 ) ,是不 同于课堂教学本身的概念,课堂教学活动是具体、感性、实在的教学实践,课堂 教学文化是课堂教学的“土壤”,课堂教学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元气( 马忠兴 2 0 0 7 ) ,有的认为课堂教学文化是教师的教学职业文化,即教师群体所共享的思 维方式、信仰和价值观念等( 徐继存2 0 0 7 ) ,而有的学者又认为教学文化不是教 师文化也不是学生文化,而是师生作为集体主体围绕课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形成 的共同的规范、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整合体,它不是以群体为载体 而是以群体间的活动和关系为载体( 李秀萍2 0 0 6 ) 。这些研究有一个共同点,那 就是都认同精神文化是课堂教学文化的核心,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各个层面,同时 都认为课堂教学文化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学者转换了思维方式,通 过揭示课堂教学文化的特征来把握课堂教学文化的内涵。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学 者们普遍认为课堂教学文化具有一般文化的特性,即稳定性、保守性、惰性、潜 在性,对课堂教学产生弥散性的影响,作为一种教育文化,人们也意识到了它的 独特性( 马忠兴2 0 0 7 ) 。刘耀明认为课堂教学文化是种特殊的文化,是由特殊的 文化主体、特殊的文化载体和特殊的文化活动组成的,是一种动静结合,以动态 文化为主的特殊文化,是多种文化类型聚合而成的聚合性文化,是种在特定时 空中发生的情境性的文化,是一种简化和净化的文化,即教育学化了的文化( 刘 耀 堂 “ 启 生 还 作 对 和精神的。“物质文化”是由课堂的各种教育设施构成的,“制度文化 包括制度 中有形的强硬的权利控制( 明确地成文于规范、公约中) 和惯例中无形的软性的权 威规范( 暗含于习俗、常规、公识中) ,“精神文化是由课堂中的师生共同信奉 的教育理想、共同具有的教育理念、教育旨趣和教育内容等组成的( 陈丽春2 0 0 6 ) 。 还有人认为,按照组织结构划分,还叫以分为教室文化、教学文化、规则文化等。 此外,还有学者进而把教学文化的要索划分为主体要素和支持性要素,前者即教 学生活方式,后者即教学集体无意识、教学风俗习惯、教学制度和教学思想( 吉 标,房林玉,孙宽宁2 0 0 7 ) 。 课堂教学文化的功能与建设方面。对于课堂文化的功能,有学者认为它是 影响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索,文化对人的理念以及行为起着无形的制约作用,健康 合理的课堂文化与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学习动机,教师的课堂生活质量以及对教学 工作的满意程度等方而存在着高度相关性,课堂文化是学校整体变革的关键。还 有学者认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之所以会出现教师教学理念在变、但教学行为不 变的情况,主要是因为传统教学文化根深蒂固的结果,课堂教学的真正转型依赖 于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文化是否建立,课堂教学文化是教学转型的内在机理,因此 课改应该超越操作技术层而的变革,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 李秀萍2 0 0 4 ) ,正是 由于人们认识到了教学文化的这些功能,因而对教学文化建设子以前所末有的重 视。人们在对传统教学文化的批判上,建构起新的课堂文化理想。如有学者批判 了传统课堂文化是“单向型教学 、“记忆型教学 、“应试型教学 ,认为应该向 “多向型教学 、“思维型教学 、“素质型教学 转变,构建“对话文化、“质疑 6 一、绪论 文化 、构建“团队文化( 陈尚达2 0 0 7 ) ,体现了时代赋予的新内涵。在建构的 理论基础上,有的从生命教育出发、有的从以主体间性为基础、有的以建构主义、 人本主义为依据。在建构的具体途径上,有学者认为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前提,生 本理念的确立是核心,教学评价的变革是关键( 马忠兴2 0 0 7 ) 。还有学者认为课 堂教学文化的建设要考虑到教学文化的连续性和继承性,要与教学制度结合起 来,通过制度的规范来塑造和形成所期待的新教学文化,应该遵循教育教学的规 律,发挥校长的引领作用( 吉标,房林玉,孙宽宁2 0 0 7 ) 。还有的学者认为实行 小班教学是变革课堂文化的先决条件,教师成为研究者是重要前提,师生交往方 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教的方式的转变是课堂教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维度 ( 陈尚达2 0 0 7 ) 。不少学者提出要结合学科特色来进行教学文化建设,当前人们 主要探讨了语文、数学、物理、英语的新课堂文化的建设,这表明人们已经从抽 象层而的教学文化建设的研究转向了更为具体的实践层面,有些一线教师也积极 地投身于各科新课堂文化的研究中。 课堂文化研究本身的_ 元研究一方面。肖正德在教学的文化研究:价值、 进展与方向文中界定了教学文化研究的内涵,即运用文化学的理论与方法来探 讨教学现象或教学问题,认为它为教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学科视角的支持,改 写了教学中的一些基本的理论命题,拓展了教学研究的领域,有助于诠释教学场 域中呈现的一些新问题。他还总结了国内课堂文化研究的基本进程,反思了当前 我国课堂文化研究中存在着的问题并提出了末来的研究方向( 肖正德2 0 0 7 ) 。 2 、国外相关研究 与我国的研究主题相比,国外更多地关注性别文化、种族文化、城乡文化、 阶层文化等在课堂中的作用和表现。在西方教育史上,如1 7 世纪夸美纽斯在继承 古希腊、古罗马与文艺复兴时期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遗产的基础上撰写的大教 学论贯穿了他对课堂教学文化的深邃见解。第斯多惠提出的“文化适应性原则” 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文化。教学文化理论研究己经明确提 出了教学受文化因素的制约关系,教学文化的理论研究开始走向科学化,只是由 于受近代分析思维的局限,在教学文化研究中始终看不到课堂教学与文化的互相 制约作用。 7 湖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社会生产力发展需要主动性、创造性的工人。欧洲出现的“新教育运动 与美国出现的“进步教育运动”都反对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文化,强调以学 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生活方式。杜威高倡导“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直接经验中 心”教学文化。教学文化一词的正式出现源于人们对学校文化的关注,源于把学 校作为一个具有文化、传统、价值、规范、社会过程等特质的非正式体系加以研 究。课堂教学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1 9 8 6 年美国教育研究协会在 教学研究手册第二版中专写“教学文化一一章之后,才出现了大量相关研究。 自此,关于教学文化的相关研究理论也得以发展起来。 对课堂教学文化的研究,美国是比较早的国家。在1 9 8 4 年,以片耐基教学 促进基金会主席博耶为首的培训初任教师十人小组发表的一份报告、教学督导和 课程研究协会在一本题为有效的学校和课堂:以研究为基础的视野的书中和 1 9 8 6 年多伊尔在所著的教学管理手册都提到:如果希望教师在课堂上能始终 如一的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至少需要这几方面的技能:控制学生的行为,任教 的学科知识,对学生社会背景的了解,为课堂教学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v e r n o n fj o n e & l o u i s es j o n e 方彤等译2 0 0 2 ) 此外,在对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做 分析的时候,也得出了一个共同的结论:课堂管理是最重要的。而在课堂管理中, 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教学风格,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交流,是否善于倾听学生 的发言,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对学生所采用的评价等,这些对良好课堂文化的 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学生之间的关系,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等,也 是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跨文化研究和对课堂文化研究本身的“元研究 方面,人们还对课堂教 学及课堂教学文化进行了跨文化研究。k d a v i dr o a c h 等人根据霍夫斯泰德的文 化四维度理论比较了美、法两国课堂中师生交往行为( k d a v i d r o a c h2 0 0 5 ) 。 美国学者斯妇伯格和金奇洛( s t e i n b e r gs r & k i n c h e l o ej l ,2 0 0 2 ) 的学 生作为研究者:创建有意义的课堂,是一本很有影响力的著作,书中运用教育教 学领域的一些新的理念和方法,突出赋予学生的主体地位,书中既有理论探讨, 又有案例研究,为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者、教学研究与管理人员提供理解教育、 认识学生、设计教学,以及反省自我的新视野和更多的思路与方法。 日木著名教育家佐藤学的课程与教师一书,对东亚国家包括中国的教 一、绪论 育存在的一些弊病一语中的,论述相当有针对性。该书的序言中写到:改革与实 验的时代也是混乱与迷惘的时代,改革的中心在于课堂,学校改革倘若不以课堂 改革为中心,就不能有丰硕的成果。在课堂改革中,最重要的课题不在于同步教 学或是个别学习,而在于小组的合作学习。 3 、相关研究述评 目前国内外的的课堂教学文化研究几乎没有研究或者没有具体分析农村初 中的经济与文化特点,没有透彻地分析农村课堂教学文化的形成机制,农村新进 师生如何习得这种课堂教学文化以及业已存在的课堂教学文化对师生课堂教学 的产生制约作用,特别是这种课堂教学文化对师生交往与成长的有哪些积极作 用。 在当前的研究中,专门对隐性课堂教学文化研究做出解释的并不多,多是 从课堂教学中的文化、课堂教学文化的概念内涵与特征、课堂教学文化的构成要 素、课堂教学文化的功能与建设等方面的研究,而很少关注隐性课堂教学文化存 在的形式与传播的内在机制,而这正是本研究的重要研究内容。 笔者认为无论是从文化学的角度还是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课堂文化,当今 的课堂教学文化研究都很少从农村文化的角度来分析农村地区的课堂教学文化, 最多的是从传统课堂教学文化与现代课堂教学文化的角度来分析课堂教学文化。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对农村课堂教学文化的研究会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 这些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会为我国的课堂教学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 四) 研究方法与过程 首先,运用文献法对国内外有关课堂教学文化特别是隐性隐性课堂教学文 化研究的现状进行梳理,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隐性课堂教学文化的科学认 识,揭示课堂教学文化的特征及其内涵。 其次,笔者结合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的体验与感受,本研究主要选用课堂观 察法、深度访谈法、参与式观察、生活史、口述史、课堂日志、教师叙事、学生 叙事等田野工作方法,加强个案研究。为了使研究问题以一种崭新的视角、清新 的面貌呈现出来,笔者从课堂外部深入到课堂内部,获得对课堂生活的亲身体验 9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和感受,揭示那些时时刻刻正在发生的课堂教学事件,努力促使日常化、隐性化 的课堂教学生活显性化,本研究主要从隐性课堂教学物质文化、隐性课堂教学制 度文化、隐性课堂教学行为和隐性课堂教学精神文化四方面揭示农村初中隐性课 堂教学文化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从文化的角度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从而将课堂教学文化在理念上作以提升。 再次,运用深度访谈法,根据隐性文化的特点分析发现农村初中课堂教学 文化仍处于“应试型课堂教学文化的束缚之下,它不仅使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 学思想失去存在的课堂教学文化根基,也使课程改革的要求无法转化为真正的课 堂教学行为,从而提出应根据隐性文化特点改进农村初中隐性课堂教学文化的方 法。 最后,根据农村文化的特点,联系农村文化实际,分析认为应调整农村初 中培养目标、给予师生充分自主、编制校本课程、选择适合农村初中教育条件的 教学方法与评价系统来构建新型农村初中隐性课堂教学文化。 1 0 二、农村初中隐怀课堂教学文化 二、农村初中隐性课堂教学文化的结构与特点 ( - - ) 相关概念界定 1 、文化 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而又众说纷纭的词汇。在中国古代“文化一词 本指“以文教化 ,与武力征服对应,即所谓“文治武功 。此说法与近代所使用 的“文化 的涵义有所不同。今天我们所用的“文化”概念,大约是十九世纪从 日本翻译过来,和德语、英语、法语中的“文化一一样来源于拉丁文c u l t u r a ,意 为“耕种、居住、敬神等 。十九世纪,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 始文化中第一次将文化系统地表述为“就其在民族志中的广义而论,文化是个 复合的整体,它包含文化、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个人作为社会成员 所获得的其他能力及习惯 。之后的文化人类学家克鲁克洪将其进一步发展为 “文化是包括各种外显与内隐的行为模式。它通过符号的运用使人们习得及传 授,并构成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包括体现于人工制品中的成就,文化的基本核 心包括由历史衍生及选择而成的传统观念,文化体系虽可被认为是人类行为的产 物,但也可被认为是限制人类进一步行为的因素 圆。一直以来人们对文化不同 内涵的侧重,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提供了众多不同的文化概念,却大多以上述两 人的文化概念为蓝本而衍生。 2 、农村文化 从狭义的角度理解,所谓农村文化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以农 民为载体的文化。农村文化是农民的思想观念、文化水平以及在漫长的农耕实践 中形成并积淀下来的思维模式、认知方式、人生追求、处世态度、价值观念、情 感状态、生活方式等深层心理结构的反映,它表达的是农民的心灵世界、人格特 征以及文明开化程度。农村文化扎根于农村社会中,以农民为主体,建立在农村 社会的生产方式基础上的文化,是农村社会的社会心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 表现。 。【美】马文哈里斯文化人类学 m 李培茱,高地译,上海:东方出版社,1 9 8 8 年第7 页 。水宁宁语言、文化与思维定势 j 深圳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版) ,1 9 9 7 。( 1 ) 湖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农村文化在是农村显性文化和农村隐性文化的综合体。农村初中的建筑环 境、师生语言、师生行为习惯、学校制度形式以及结构模式背后所反映的农村文 化信仰、习俗、道德观、价值观、文化心理、美学观念等均具有农村隐性文化内 涵。农村文化是一定的经济、制度、地方习俗以及地理环境等文化背景下的产物, 反映了农村地区人民所特有的价值观。从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视角分析,我们可 以发掘农村课堂教学文化所特有的价值,推动新课改在农村地区的实施。 3 、课堂教学文化 课堂教学作为实施基础教育的主阵地,是具体、感性、实在的教学实践, 在其运行过程中,会形成其自身特有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就是课堂教学文 化。课堂教学文化是教师与学生作为集体主体在教学互动中构建的属于师生集体 的文化,是集体文化,是集体主体价值观的直接体现,是教学中的集体作为主体 创造出来的。教师以及学生作为主体存在的人,他们各有自己的人生定位、价值 选择以及生活追求,但作为一个集体,为了维护这个集体的良性运作,在教师教 与学生学的互动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巴西总统大选前瞻:政治格局与影响
- 掌握Zemax:2024年光学系统创新实践教程
-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 彩虹色的花绘本故事
- 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第23讲课题1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发展学案含解析
- 2024-2025学年初中物理电学同步专题点拨与强化专题2电路的识别连接与设计专项突破含解析
-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11.1走进微观提高练习新版沪科版
- 统考版2025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课时提能练4必修1Unit4Earthquakes含解析新人教版
-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23讲“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 气排球记录方法五人制2017年5月9日
- 信用管理师(三级)理论考试题库(300题)
- 医学创新与科学研究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岳阳职业技术学院
- 社会体育导论教学教案
- 厂房物业管理服务合同
- 新生适应性成长小组计划书
- 08SS523建筑小区塑料排水检查井
- 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案例 课件
- 父亲去世讣告范文(通用12篇)
- 人教版八年级上Unit 2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Section A(Grammar Focus-3c)
- 导读工作总结优秀范文5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