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提要 人格主义是舍勒的现象学哲学的基本特征,两人格本质上是个体性的,因此在舍勒 的哲学中个体性以及个体与普遍的关系就显得尤为突出。本文便是围绕这两个主题而展 开的。 论文共分四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首先简要地介绍了舍勒的现象学观点,并将之与 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现象学观点进行了比较,然后提出了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第二部 分对人格概念傲了必要的阐述,为接下来实质性的考察做准备。在第三部分中,笔者首 先从现象学的意向相关的角度来揭示人格的个体性,然后指出人格的个体性与集体意向 之间必要的张力。在第四部分中,笔者则探讨了先天价值的客观性、个体性与普遍性之 间的关系,认为价值的客观性与个体性、普遍性无关,普遍之善与个体之善的区分是在 体性的,它们是并存的,并指出价值豹个体性是随着精神的纯粹性而加剧的。 关键词:人格;个体性;普遍性 2 a b s t r a c t p c r s o n a l i s mi st h ee s s e n t i a lf e a t u r eo fm a xs c h e l e r sp h e n o m e n o l o g i c a l p h i l o s o p h y b e c a u s ep e r s o ni ss u b s t a n t i a l l yi n d i v i d u a l i n d i v i d u a l i t ya n d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u n i v e r s a l i t ya n d i n d i v i d u a l i t ya r co b v i o u s l yi m p o r t a n ti ns c h e l e r sp h i l o s o p h y t l l i st h e w sw i l lf o c u sm i n do n t h et w os u b j e c t sm a i n l y t h et h e s i si s c o m p o s e do ff o u rp a r t s i nt h ef i r s tp a r tt h ei d e ao fs c h e l e r s p h e n o m e n o l o g yi si n t r o d u c e dc o n c i s e l y , a n dt h e nt h ep e n m a nc o m p a r er e s p e c t i v e l yt h ei d e a o fs c b e l e r sp h e n o m e n o l o g yb e t w e e nh u s s e f l sa n dh e i d e g g e r s ,a n dr a i s et h ep r o b l e m s w h i c hw i l lb er e s o l v e di n t h i st h e w s i nt h es e c o n dp a r tt h ec o n c c p tp e r s o ni se x p a t i a t e d n e c e s s a r i l yt h a tp r e p a r ef o rt h en e x ts u b s t a n t i a lr e s e a r c h i nt h et h i r dp a f t ,t h ep e n m a na n a l y s i s 也ei n d i v i d u a l i t yo f p e r s o nb a s e do np h e n o m e n o l o g i c a li n t e n f i o n a lr e l a t i o n a n dt h e ni n d i c a t e t h ee s s e n t i a lt e n s i o nb e t w e e nt h ei n d i v i d u a l i t ya n dt h ei n t e n t i o nt oc o m m u n i t yo fp e r s o n i n t h ef o u r t hp a r tt h ep e n m a nr e s e a r c ht h er e l a t i o na m o n gi n d i v i d u a l i t y , u n i v e r s a l i t ya n d o b j e c t i v i t yo fp r i o rv a l u e ,a n dc o n c l u d et h a tt h ev a l u e so b j e c t i v i t yh a sn or e l a t i o nw i t hi t s i n d i v i d u a l i t ya n du n i v e r s a l i t y , a n d 也ed i f f e r e n c eb e t w e e ni n d i v i d u a lv a l u ea n du n i v e r s a lv a l u e i so n f i ct h a tt h e ya r ec o e x i s t e n c e a n dt h ei n d i v i d u a lo fv a l u ei ss u e n g t h e n e da st h ep u r i t yo f s p i r i tc o m ei n t ob e i n g k e yw o r d s :p e r s o n ;i n d i v i d u a l i t y ;u n i v e r s a l i t y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 论文中取得的研究成果除加以标注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已经 发表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为获得其他学位而使用过的成 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 进行了说明并表示谢意。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本人签字: 砂次诗 o 年6 月 d 日 序言 马克斯舍勒( m a xs c h e l e r ,1 8 7 4 - - 1 9 2 8 ) 是德国著名的现象学哲学家,同时他又 是基督教思想家,以及哲学人类学的创始人。他的学术博杂多方,是德国哲学界继谢林 之后的又一位神童,其研究领域涉及伦理学、宗教哲学、现象学、社会学、政治思想、 形而上学和哲学人类学等诸多领域。舍勒的思想自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产生影响,受到 他的影响和启发的思想家有海德格尔、哈特曼( n h a r t m a n n ) 、曼海姆( k m a n n h e i m ) 、 斯太茵( es t e i n ) 、朋霍费尔、蒂里希等等。 但由手舍勒英年罩逝、1 9 3 3 年纳粹上台后其著作被禁等等原因,舍勒的思想一度被 人们淡忘,直到二战之后,随着整个哲学环境的改善,各个哲学流派运动的风起云涌, 舍勒的思想在德国才以缓慢的速度保持着复苏,并在美国、法国、韩国、中国、日本、 波兰等国受到欢迎,许多重要著作被相继译成多国文字出版。但相对于其思想的丰富性 与深刻性,舍勒的思想至今依然受到忽视。 1 9 2 8 年舍勒因心脏病突发而猝死在讲台上,但他留下了大量的未完成的著作手稿和 讲课稿,这些遗稿由舍勒的遗孀玛丽亚( m a r i as c h e l e r ) 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编辑整 理。1 9 5 4 年舍勒全集( g e s a m m e l t e n w e r k e y o n m a xs c h e l e r ) 开始出版,但进展缓慢, 1 9 6 9 年玛丽亚去世后,该工作由舍勒研究专家弗林斯( m a n f r e ds f r i n g s ) 接手,至1 9 9 7 年舍勒全集十五卷已全部出齐。 从1 9 8 9 年开始,舍勒的著作就有了汉译本。此后通过两岸三地学者的共同努力, 截至到2 0 0 4 年,舍勒的不少重要著作都已经有了中译本,如人在宇宙中的地位( 李 伯杰译、刘小枫校,贵州人民1 9 8 9 年版) ;爱的秩序( 刘小枫编校,林克等译,北京 三联1 9 9 6 年版) ;价值的颠覆( 刘小枫编校,曹卫东等译,北京三联1 9 9 7 年版) :死、 永生、上帝( 孙周兴译,张志扬校,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1 9 9 6 年版) ;伦理学 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 倪梁康译,北京三联2 0 0 4 年版) 等等,但仍有一 些重要的著作未被翻译过来,如宗教问题、理念论- 实在论以及很多遗著,这样 的翻译状况必然会制约国内的研究状况。 几乎与翻译工作同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国内学者就开始了舍勒思想的介绍与研 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笔者在这里就不逐个列举,只提及其中较突出者。在对 于舍勒现象学的研究上,倪梁康先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在现象学及其效应( 北 京三联1 9 9 4 年版) 中,把舍勒的现象学观点与胡塞尔的现象学进行了深刻细致的比较, 探讨了两人在现象学还原、本质直观方法以及现象学研究领域等方面的联系与差异,指 出舍勒的现象学任务是考察人的精神行为,从而来把握客观价值和关于上帝的观念。在 自识与反思( 北京商务印书馆) 一书中,倪先生则重点讨论了舍勒的价值伦理学中 的伦常明察方法和良知自由理论。另外,张志扬先生在“问题与思路:一种注意链 的现象描述”一文中提出了胡塞尔、舍勒、海德格尔、福柯构成了“现象学的四重转换: 意识、信仰、此在、身体”函的观点,从现象学相关性的角度对舍勒的“位格”思想做 了简要而又精辟的分析。在对于舍勒的实质思想研究上,专修合勒的刘小枫先生可以说 是第一人,因而他的研究则显得尤为突出。他在论著中对舍勒的宗教神学和哲学人类学 思想盘、现代性理论和怨恨理论 、舍勒与海德格尔的“在体”争论。、舍勒现象学中的 身体o 、舍勒论“负罪之在”嘧以及舍勒的信仰之在的现象学观。都傲了系统的论述。具 有极大的价值。 经过十几年的积累,可以说虽然国内的舍勒研究已经有了不少成果。但依然还是不 够的。本文从实际的问题出发,重点论述了舍勒思想的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于“人格的 个体性”的观点,另一个是客观价值的普遍性与个体性的关系问题。这两个问题当然具 有一定的关联。个体性是人格的本质特征,而人格是个体的,那么价值的普遍性问题就 突显出来了。相比于其他哲学家,舍勒思想的这两个方面是非常独特的,因此对于理解 他的整个思想非常重要,所以,笔者欲以本文抛砖引玉,希望兮后能有对于这些问题更 详尽、精辟的论著出现。 o 张志扬:语言空间l ,福建教育2 0 0 0 年舨第4 0 页 。见刘小枫:走向十字架上的真) 上海三联1 9 9 5 年版 。见刘小枫:( 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上海三联1 9 9 8 年版 。见刘小枫:“舍勒与海德格尔的在体之争”载个体信仰与文化理论) ,四川人民出舨社1 9 9 7 年版 。见刘小枫;“含勒现象学中的身体”载个体信仰与文化理论四川人民出版杜1 9 9 7 年版 。见刘小枫:“含勒论负罪之在载个体信仰与文化理论 四川人民出版杜1 9 9 7 年版 。见刘小枫:“舍勒的信仰之在现象学观”载个体信仰与文化理论) ,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9 年版 2 1 舍勒的现象学观念及本文问题的提出 现象学最早由胡塞尔创立,进而发展成为西方二十世纪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运动, 舍勒被称为现象学的“第二泰斗”,可见他在整个现象学运动中的重要地位。舍勒的学 术非常广博,按照现代学科的划分规则,他的思想涉及哲学、社会理论、伦理学、神学、 心理学以及人类学等众多领域,但这样的划分显然不能对他的思想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另外,除了涉猎很广之外,舍勒还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哲学家,他经常引用歌德的一 句话来说自己:“谁在漫游,就与我最亲近”。那么他的整个思想是否就不具有某种统一 性昵? 我认为在他的整个思想还是具有一个中心的。这就像海德格尔的思想虽然在实质 上有着前期和后期之分,但都是以“存在”问题为中心。舍勒虽然在不同的时期关注着 不同的问题,但在庞杂中却有不变的东西。 在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 以下简称为形式主义) 的第二 版前言中,舍勒这样写道:“在与笔者至此已发表的著述的联系中,这部著作具有一个 中心的位置,因为它不只是对伦理学的奠基,而且除此之外还含有他整个哲学思维的即 便不是所有的、也是一系列在他看来极为本质的出发点”。这个出发点就是舍勒的人 格主义。形式主义的副标题在1 9 1 6 年的第一版里为:“尤其关注伊曼努尔康德的 伦理学”,从1 9 2 1 年的第二版之后就改为:“为- - i 1 伦理学人格主义奠基的新尝试”。这 样一个细节告诉我们,在形式主义中,舍勒虽然重点批判了康德的形式主义伦理学, 但其主要意旨并不在此,“我想在这里通过对整个伦理学中形式主义的批判、尤其是对 由康德所提出的论据的批判,在某种程度上为我的那部肯定性的著述开辟一条无障碍的 通道”。虽然舍勒并没有完成这部肯定性的著述,但它的基本特征无疑是人格主义的。 至于在1 9 2 2 年之后,舍勒的神学和形而上学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也是不争的 事实,在1 9 2 6 年形式主义的第三版序言中他针对此点有这样的解释:“笔者形而上 学观点的改变根本不能归结为他在精神哲学和精神行为之对象相关项哲学中的改变,而 是应当归结为他的自然哲学观点和人类学观点的改变与拓展”。,“在本书中所记录的思 想不仅没有受到笔者基本看法之变更的触动,而且相反,这些思想从它们那个方面部分 地展开出那些导致这个变更的原因和精神动机”。这里所说的“精神哲学”指的就是 人格主义,这说明舍勒的人格主义观念一直都没有改变。 如果说舍勒的思想内容是人格主义的,那么他的研究“态度和观点”则是现象学的。 当然,形式与内容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谈到任何一方都不能撇开另外一方于不顾,下面 就先来谈谈舍勒的“现象学观点”。 o 台勒t ( 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 中译本) ,生括、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 0 0 4 年版,前言第7 页。 o 同上,第3 页 o 同上,前言第1 3 页 o 同上 1 1 舍勒的现象学观点及其与胡塞尔现象学的比较 “使现象学得以成为一个统一之物的并不是一个确定的实事领域,例如物理之物、 观念对象、自然等等,而仅仅是在所有可能实事领域中的自身被给予性。”毒舍勒认为, 现象学作为一个哲学流派,统一它的不是某一个确定的研究领域,而是种自身被给予 之物,它不是物理上、心理上的东西,而是自在的先天本质。 舍勒的现象学( 同胡塞尔一样) 也是首先区分了本质与事实( 存在) ,“每一个可能的 存在者,都必然具有一个本质存在或实质存在( w a s s e i n ) 本质( e s s e n t i a ) 和一个 此在( 实存) ( e x i s t e n t i a ) ”口。本质直观完全不同于事实上的经验认识,本质的自身给 予是绝对的、一次性的,它既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而对偶然事实的认识,则只是归 纳性的经验认识,任何经验认识都与本质认识无关,不能用于评判本质认识。现象学的 本质直观不考虑任何事实上的存在因素,而是直接以先天本质为对象。本质认识对于经 验认识具有优越性,一切经验认识都是以本质直观为前提,而现象学的本质直观却是无 前提的。因此,现象学与科学是奠基与被奠基的关系,科学理论中的概念和符号都最终 要通过现象学直观被充实。 在现象学的本质直观中先天本质成为自身被给予之物,舍勒认为这就是现象学的统 一所在。在对本质直观的基本看法上,舍勒和胡塞尔并没有大的分歧,他也曾经承认自 己和胡塞尔两人的哲学观念可以说是大同小异,只是存在着一些术语上的差异国。但如 果事情真的如此,那么胡塞尔在通读了舍勒的著作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之后,便把舍 勒称为自己的“对立者”。,这又如何解释? 所以问题并不是像舍勒这里所说的如此简 单,他和胡塞尔虽然在对于本质直观的观点上大同小异,但当问题一旦涉及到通过本质 直观所要把握什么具体内容时,两人就出现了分歧。通过本质直观,胡塞尔所要把握的 绝对之物是纯粹意识及其本质结构,而舍勒所要获得的却是自在的客观价值以及关于上 帝的观念,舍勒所要获得的这种绝对之物恰恰是胡塞尔通过现象学还原所要排斥的东 西。 这里涉及到胡塞尔和舍勒对于“现象学还原”的不同理解。胡塞尔认为现象学作为 一门奠基性、无前提的科学,必须首先抛弃自然态度,排斥所有超越的东西,以保证能 够完全地在直观中进行接下来的工作。“我们不以自然的方式来进行那种属于自然构造 意识、带有超越命题的行为,而且我们不让自己受到那种在这些行为中隐含着的、不断 朝向更新的超越命题的动机的制约我们将所有这些命题排斥出去,我们不附和 这些命题;我们在进行把握和进行理论研究时将我们的目光朝向那个在其绝对的本己存 在中的纯粹意识。” 这里所说的“超越命题”就是指我们在日常生活以及科学活动中总 。舍勒:“现象学与认识论”载舍勒选集( 中译本) ,上海三联书店1 9 9 9 年版,第5 7 页。 o 舍勒:“论哲学的本质及哲学认识的道德条件”载台勒选集( 中译本) ,上海三联书店1 9 9 9 年版,第2 4 7 页。 o 同上,第2 2 1 - - 2 2 5 页。 o 倪粱康;( 现象学及其效应,生活读书薪知兰联书店1 9 9 4 年版,第3 0 7 页 o 同上,第3 1 2 3 1 3 页 4 是会形成把整个世界看作现成的态度,并不假思索地认定它们是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中, 世界就会成为超越的东西。胡塞尔的现象学还原所要做的就是:不首先对任何超越事物 的存在做出设定,而是返回到纯粹意识之中( 因为只有在这里一切才都是自明的、直接 被给予的) ,然后在进一步的意识分析中发现纯意识是如何通过自己的意向性能力最终 构造出意识对象来的。显然,胡塞尔的现象学还原也就是先验还原,他要把一切客观存 在都还原到纯意识之中。 与胡塞尔不同,舍勒认为经过现象学还原之后的剩余物不是纯意识,而是人的精神。 在舍勒的思想中,精神概念与他经常使用的“人格”概念基本上是同义的。它们都是指 入的行为的总体领域,不仅包括知性行为,如思维、判断等,也包括入的情感行为,如 同情、怨恨等。而在胡塞尔看来,情感世界恰恰是超越的,需要首先被先验还原排斥掉, 然后才能发现情感行为的对象是如何通过纯意识的意向构造能力而显现出来的。在舍勒 眼里,胡塞尔的意识概念仅仅限制在认识意识行为上,显然过于狭窄。因此,由于他们 在现象学研究领域和对象上的观点不同,使得他们在“现象学还原”上也有着不同的理 解。 尽管舍勒的精神概念的意义范围远远超过胡塞尔的纯意识领域,但这两个概念还是 有着共通之处。舍勒认为:“精神是一种存在形式,是一种内在于行为之中的对事物的 指向关系活动”。胡塞尔的纯意识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它的意向性:意识总是关于某物 的意识。任何一个意识行为,要么自身具有意向能力,要么以一个具有意向能力的意识 行为为奠基。尽管舍勒不同意胡塞尔的先验主体论,但在精神的意向性的理解上与胡塞 尔是一致的。精神同样也具有意向性,在精神行为与其对象之间有一种先天的相关规律, 爱与恨本质地指向价值对象,而信仰行为则本质地具有对上帝的意向。 由于两人对现象学还原的看法不同,直接导致两人本质直观内容的差异。通过本质 直观,舍勒所要把握的不是胡塞尔的先验意识,而是客观价值和关于上帝的观念。在形 式主义中舍勒批判了康德伦理学的形式主义。康德认为所有质料都是感性之物,因而 是主观相对的,只有理性的先验形式才具有明证性。舍勒驳斥了康德的这种把理性与感 性对立起来的二元论,认为人的全部精神行为同样具有先天的本质内涵,人的情感行为 也有着客观的先天规律。“即使是精神的情感方面,感受、偏好、爱、恨,以及意愿都 具有一个原初先天的内涵,一个不是从思维那里借来的内涵,一个需要由伦理学在 完全独立于逻辑学的情况下加以指明的内涵”。在情感的意向行为中,客观价值及其 之间的关系成为被给予的。因此,存在一门先天的价值伦理学,它独立于逻辑学,有着 它自己独特的对象领域,而且始终是在严格的本质直观中进行。 另一方面,在本质直观或本质还原上。两人对世界“加括号”的理解上也存在分歧。 胡塞尔要求把事实的存在“悬搁”起来,不预先做出存在判断,这样才能返回到纯意识, o 同上,第3 3 1 - - 3 3 2 页 。舍勒:( 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 中译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 0 0 4 年版,第7 6 页。 舍勒显然不会同意胡塞尔的把价值对象还原到先验主体的纯意识之中的要求,他认为对 世界的加括号并不是对存在判断的抑制,而是对身体与生命的扬弃,对本能冲动力量的 剥夺,只有对冲动说“不”,成为“生命的苦行者”,精神领域才能显现。 总之,由于对现象学研究领域及对象的不同,使得胡塞尔和舍勒两人的现象学观念 有着诸多差异。不同于胡塞尔的意识现象学,舍勒的现象学任务则是考察人的精神意向 性行为,来把握在精神行为中自身给予的客观价值和关于上帝的观念。 1 2 与海德格尔的现象学观点的比较 在考察了舍勒的现象学观点与胡塞尔现象学的同异之后,下面就应该来把舍勒与海 德格尔两人的现象学观点作一番比较。 虽然舍勒与海德格尔的哲学观点有很大差异,但他们在对待胡塞尔现象学的态度上 却是一致的。海德格尔否认胡塞尔先验现象学的意识活动和意识对象是绝对原初的层 次。他认为在意识层次之前已经有一个“在先”的结构在起作用,这个“在先”的结构 是此在作为理解而原初地获得的。这样,海德格尔就置换或还原了胡塞尔先验现象学的 奠基性基设。前面已经说过,舍勒同样反对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把明证性仅仅限制在纯 粹意识之中,而是认为整个精神领域都具有意向性,有着各自独特的意向对象。因此, 虽然海德格尔与舍勒两个人基于不同的理由,但他们都一致地否认胡塞尔先验现象学的 奠基性基设。 海德格尔否认胡塞尔的先验意识的原初性,是为了回到他所认为的“事实本身”。 首先,海德格尔区分了“存在者”与“存在”,这两者的差异和相互关系一直是他的哲 学的中心问题。“存在”虽然总是存在者的存在,但存在本身并不是某种存在者。相比 于存在者,存在总是“隐藏不露”的,处于“遮蔽状态”,但正是存在构成了存在者的 “意义与根据”。存在论不是以存在者,而是以存在为对象,它的任务就是要“去蔽”, 把存在者的存在揭示出来。而现象学就是存在论所使用的方法,“存在论只有作为现象 学才是可能的。”回 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海德格尔认为此在在存在论上处于优先地位,于是想通 过此在分析来建构基础存在论。他认为此在向来具有情绪,情绪状态是此在得以显身的 原初样式。在具体的此在分析中,海德格尔采用的是畏( f u r c h t ) 、操心( s o r g e ) 等意 向性情绪分析,以揭示此在现身在世的存在状态。而舍勒对人格的分析则选取的是怨恨、 爱感、懊悔等意向性情感,他认为只有这些情感才使得人格之在得以显现。在这一差异 点上,海德格尔认为舍勒虽然对情感进行了意向性分析,但是“一般行为现象的生存论 存在论基础”仍然未被解释出来。因此,在海德格尔看来,“舍勒从懊悔、怨恨、爱感 和羞感去揭示生存的在体,表明它并没有超逾希腊思想和基督教思想的局限,尽管它采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译本) 。第4 2 页 。同上 6 用了现象学的进路”。o 舍勒对海德格尔的这一批评并没有正面反驳。因为这牵涉到他与 海德格尔的整个哲学观念的根本差异,这就是他们对哲学的任务以及目的的不同理解。 在他们两人那里,现象学都只是一种方法或态度,与内容无关。海德格尔认为现象学的 任务是通过此在的生存论分析最终揭示存在的意义,舍勒的现象学则是通过对人格的分 析探讨“人是什么”的问题。显然在海德格尔看来舍勒的现象学不过是想获得一种对绝 对的认识,仍然是一种形而上学,舍勒对于存在的意义问题并没有领悟。 此在与存在、有限人格与上帝之间都是给予被给予的意向相关关系。因此在通过对 意向性情绪或情感来揭示生存的在体方面海德格尔和舍勒是一致的,不同的只是在于他 们选取什么样的情感或情绪。但决定这一不同的是他们对生存的在体的理解存在着分 歧,海德格尔认为生存的在体是与存在意向相关的此在,舍勒则认为是与上帝意向相关 的有限人格。 1 3 本文问题的提出 舍勒对本质与存在做了明确的区分,认为先天本质是独立自在的,人可以在直观活 动把握它。完全有可能存在只能被一个人明察到先天,一个先天本质并不因为它不能够 被人把握到而失去其客观自在性,也不会因为被人把握到而具有更多的客观性。因此本 质的客观性与它的普遍性以及个体性无关。同时舍勒又坚持“即使一个个体位格没有任 何关于上帝的经验,但一个教会的信仰的宣认仍然是有效的”盘。那么,同样是客观本 质,在哪种情况下它是个体性的,又在哪种情况下是普遍性的呢? 价值的客观性、普遍 性和个体性,这三者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 另外,舍勒把自己的人格主义也称为一种“个体主义” ,“每个人都在他所是纯粹 人格的同一程度上是一个个体的并且因此而有别于任何其他人的独一无二的存在,同 样,它的价值也是一个个体的、独一无二的价值”回。这种“个体主义”的具体意义是 什么? 他又与上面提到的“个体性”是什么样的关系? 正是对上厦这些问题的思考最终促成了本文。 o 刘小枫:“台勒与海德格尔的在体之争”载个体信仰与文化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1 8 2 页 。弗林斯:舍勒思想评述 ( 中译车) ,第1 0 9 页。 o 舍勒;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 ( 中译奉) ,生话、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 0 0 4 年版,第6 2 3 页 。同上,第6 2 0 页 7 2 人格主义 “按照某种理解,哲学的所有核心问题均可归结为这样一个问题:人是什么,人在 存在、世界和上帝的整体中占据何种形而上学的位置。”o 人在本质上是一种灵长目动物, 或者是理性的存在物,还是“上帝之子”? 冲动与精神的二元紧张如何协调? 我们是否 需要求助于上帝的理念才能建构人作为一个统一体的观念? 这些都是舍勒所关注的主 要问题,他的整个哲学都是围绕着这些问题而展开,在其晚期著作中,他甚至用“哲学 人类学”这一术语来标识他的整个思想学术。 舍勒认为在“人”的身上存在着一种二重性。传统的自然科学揭示出人是一种脊椎 动物,与其他动物相比,入只是在能量与能力的混合复杂程度上有所不同而已,但根本 没有发展到能够脱离动物世界而独立存在,所以在自然科学看来,人本质上仍然是一 种动物,而且他在整个动物世界中也只占据着极小的一角。舍勒认为这种观点只触及到 了人的存在的一个方面,与这种“自然人”的观念相反,第二个概念才构成人的本质概 念。这个新的概念与原则存在子我们称之为“生命”的东西之外,甚至与所有生命原则 相对立,这就是“精神”。只有当人作为精神而存在,他才不同于动物,这一点是人与 动物的本质区别所在。人能够凭借精神抑制生命本能的冲动,摆脱对于环境的依赖。在 人的精神领域中包含着理性思维,如思考与判断等,同时还包含着他的情感与意志行为, 如爱与恨、畏惧、怨恨等,也就是说,精神这一概念表达是人的行为的总体领域,而不 仅仅是某一个领域。舍勒把精神的中心称之为“人格”( p e r s o n ) 。“所有精神都本质必然 地是人格的,一个非人格精神的观念是背谬的。”。“人格”这个概念在舍 勒的全部哲学中占有中心地位,刘小枫在“舍勒与海德格尔的在体之争”一文中就 明确地指出,人格才是舍勒现象学的“生存性的在体的在之样式”。人格是在体性的, 舍勒的现象学同时也是人格本体论。因此,对人格概念做一些必要的阐述便成为本文实 质性考察的出发点。 2 1 对人格的理解 舍勒对于人格概念的集中阐述见于他的形式主义一书的第六篇中。“人格是不 同种类的本质行为的具体的、自身本质的存在统一”。,这是舍勒对人格的本质定义,“人 格恰恰是这种统一,即对在这个生物中所有可能的差异性行为而言存在的统一”。在 这一定义中明确地指出了人格的两个本质特征,即非实体性和统一性。 首先,舍勒对于行为存在和可以成为对象的实体性存在两者做出了区分,行为只能 在进行中被体验或在反思中被给予,而永远不能成为对象。而人格又是在行为的进行中 。音勒:“论人的理念”戴台勒选集 ( 中译本) ,上海三联书店1 9 9 9 年版,第1 2 8 1 页 。台勒: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 中译本) 生活、读书、新知兰联书店2 0 0 4 年版第4 7 5 页 。刘小枫;“台勒与海德格尔的在体之争”载个体信仰与文化理论,1 1 hj , 1 人民出版杜1 9 9 7 年版。第1 8 5 页 。舍勒: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 ( 中译本)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 0 0 4 年版,第4 6 7 页 。同上 2 人格主义 “按照某种理解,哲学的所有核心问题均可归结为这样一个问题:人是什么,人在 存在、世界和上帝的整体中占据何种形而上学的位置。”o 人在本质上是一种灵长目动物, 或者是理性的存在物。还是“上帝之子”? 冲动与精神的二元紧张如何协调? 我们是否 需要求助于上帝的理念才能建构入作为一个统一体的观念? 这些都是舍勒所关注的主 要问题,他的整个哲学都是围绕着这些问题而展开,在其晚期著作中,他甚至用“哲学 人类学”这一术语来标识他的整个思想学术。 舍勒认为在“人”的身上存在着一种二重性。传统的自然科学揭示出人是一种脊椎 动物,与其他动物相比,人只是在能量与能力的混台复杂程度上有所不同而已,但根本 没有发展到能够脱离动物世界而独立存在,所以,在自然科学看来,人本质上仍然是一 种动物,而且他在整个动物世界中也只占据着极小的一角。舍勒认为这种观点只触及到 了人的存在的一个方面,与这种“自然人”的观念相反,第二个概念才构成人的本质概 念。这个新的概念与原则存在于我们称之为“生命”的东西之外,甚至与所有生命原则 相对立,这就是“精神”。只有当人作为精神而存在,他才不同于动物。这一点是人与 动物的本质区别所在。人能够凭借精神抑制生命本能的冲动摆脱对于环境的依赖。在 人的精神领域中包含着理性思维,如思考与判断等,同时还包含着他的情感与意志行为, 如爱与恨、畏惧、怨恨等,也就是说,精神这一概念表达是人的行为的总体领域而不 仅仅是某一个领域。舍勒把精神的中心称之为“人格”( p e r s o n ) 。“所有精神都本质必然 地是人格的,一个非人格精神的观念是背谬的。”o “人格”这个概念在舍 勒的全部哲学中占有中心地位,刘小枫在“舍勒与海德格尔的在体之争”一文中就 明确地指出,人格才是舍勒现象学的“生存性的在体的在之样式”。人格是在体性的r 舍勒的现象学同时也是人格本体论。因此,对人格概念做一些必要的阐述便成为本文实 质性考察的出发点。 2 1 对人格的理解 舍勒对于人格概念的集中阐述见于倾的形式主义一书的第六篇中。“人格是不 同种类的本质行为的具体的、自身本质的存在统一”。这是舍勒对人格的本质定义,“人 格恰恰是这种统一,即对在这个生物中所有可能的差异性行为而言存在的统一”。在 这一定义中明确地指出了人格的两个本质特征,即非实体性和统一性。 首先,舍勒对手行为存在和可以成为对象的实体性存在两者做出_ 区分,行为只能 在进行中被体验或在反思中被给予,而永远不能成为对象。而人格又是在行为的进行中 在进行中被体验或在反思中被给予,而永远不能成为对象。而人格又是在行为的进行中 。台勒:“论人的理念”载t 台勒选集( 中译本) 上海三联书店1 9 9 9 年版t 第1 2 8 l 页。 一 :翕- 飘r - 笆嚣:譬鬈誊i 蠢专爨笋磐乎蓑专朱藩嚣王蓑乳麓,僦i 雾嚣粼警 :型器麓磐嚣蒜篓;羞喜裔春盖话鐾;涮馨拳墨紫釜掣;翟蒜。崔等盎 。音勒;伦理学中的形式主卫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 中译车) r 生活,谣吊、新耶= 联千庙z u i l 4 ,牛砸昂州m 被给予的,是不同种类的本质行为的统一,所以“人格永远不能被想象为一个事物或一 个实体”o 。 事物与实体的存在是以人格的对象化行为为前提的,而不是相反。精神据有对象化 的能力,它的基本规定就是自由,正是通过对象化行为,精神才能够脱离实在世界丽获 得自由。因此,人格在这种意义上超越于实体,应该把它与实体严格地区分开。 既然人格只存在于行为的进行中,那么人格在自我一外部世界、身体一周围世界这 些区分上就都是中性的。舍勒以此批判康德的先验统觉的“自我”观念。康德的“哥白 尼式的转向”认为先验统觉的自我是认识对象的同一性与统一性的条件与保证,舍勒认 为“自我”是在内感知中才成为被给予之物,它恰恰是一个对象,而“先验自我”作为 对象的条件就不可能再是一个对象,因此康德的理论无疑是矛盾的。 另外,舍勒还批判了康德的“逻辑主体”观念,形式伦理学把人格标识为“理性人 格”,人格就是一个进行理性活动的x ,一个合法则的理性意愿或一个作为实践活动的理 性活动的出发点的x 。康德把理性活动看作是人格的本质,舍勒认为如果某转事物,只 进行理性的知识活动,却没有情感,那么它就没有人格的存在。这里就涉及到人格的第 = 个特征:人格恰恰是一种统一,是这个生物的所有差异性行为的统一。作为统一,人 格才成为绝对的存在,雨一切对象如“自我”只是相对的存在,因为“我”总是相对于 “你”和一个外在的世界而言的。人格的存在还为所有本质不同的行为奠基,整个人格 都隐藏在每一个完整具体的行为之中,同时他的存在却并不消融在某一个行为之中。 2 2 人格与身体的关系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拥有精神层面,但每个人都拥有身体,虽然人格的统一 性并不建立于身体之上。在身体与精神的关系上,舍勒坚持人格( 精神) 优先论而排斥 现代哲学中流行的身体优先论,主张人格之在不依赖于身体并在本体论上优先于身体, 精神通过抑制生命的冲动而显现自身。但舍勒并不蔑视身体,没有完全取消身体存在的 意义,“人的位格之在,既是一个身体的实在性的所在( s o s e i n ) ,又是一个可意向性地 达到决定精神的此在,即在自己身上在体的豪有纯粹灵魂的个体之在( p e r s o n ) ”o 。那 么身体和人格的具体关系是什么呢? 人格是人的精神中心,是人各种行为的统一,因此它并不和身体一样是一种实体性 存在。身体的本能是生命的冲动,遵循自然的法则:精神的本质则是自由,人可以凭借 精神与属于生命的东西相分离。一个精神人格拥有一种能力即支配自己身体的能力,能 够根据自己的意志来引导或者抑制冲动的力量。如果一个人首先是生活在他的身体感觉 中,丽没有超出这个范围,那么他就还不是人格。人格意志的自由表达,舍勒称之为“生 命的禁欲”,只有通过这种生命的禁欲,人格之在才能显身。 o 同上,第4 5 3 页 。刘小枫:“舍勒现象学中的身体”载 个体信仰与文化理论 ,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1 8 7 页 9 首先,“生命的禁欲”并不是在表达一种禁欲主义,舍勒认为,精神之爱并非源于 身体的禁欲,相反禁欲是精神的自身主张,本身就是一种精神行为,人格价值来源于与 生命原则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个国度。通过生命的禁欲,是为了获得肯定的、更深层的生 命价值,这与一切出于对身体的仇视、对生命的畏惧的禁欲主义完全不同。另外,没有 无身的人格,人格之在虽然不依赖于身体,但是精神并不能摆脱身体而独立存在。任何 一个精神行为都具有其处身性,即与某种身体状态相关,但是精神行为自身的价值并不 受制于身体状态,例如对个的爱并不会由于对方身体的状态变化而改变。同时身体之 在也是人格之在的基础,它提供给精神以力量以及实现自身的场所。 身体与入格并不是二元论的关系,身体是实体性的存在,而精神是非实体的a 二者 并不是两种不同的实体,不能构成传统哲学中的实体二元对立。身体具有生命冲动的 力量,而人格原初地不具有力量,它孱弱而易受损害,精神对生命冲动的作用从来碜 超过引导和控制,它只能在生命升华的过程中赢得力量。在这个过程中精神是一盏明灯, 为盲目的冲动指明方向,而生命本能而赋予精神以力量。所以,身体不能从二元论上被 视为“灵魂之牢笼”( 各种身体的自我折磨便是源自这种思想) ,而应被视为“圣灵之殿 堂”,但它只是圣灵的“殿堂”,并不是价值的最终源泉。 2 3 人格价值是最高价值 舍勒认为在整个世界中具有一个原初本质,而人格介入世界原初本质的基本形式就 关键取决于这个原初本质的内涵。每一种世界观都对世界的原初本质内涵有着自己独特 的理解,这一差异是本质性的。希腊人柏拉图与贬里士多德把世界的原初本质规定为一 种可能的对象存在和一种认识的可能相关物,所以他们便认为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最终介 入世界的本质之中,因此哲人才是最完美的人的存在形式。佛教则认为原初本质是“空”, 所以佛教徒只能通过涅粲而扬弃存在才能介入其中。而基督教世界观则认为世界的原初 本质的内涵是上帝悲切的爱的行为,所以基督徒对存在的介入方式只能通过精神行为来 完成,这种行为就应该是对上帝的爱的行为的回应与共同参与。上帝是位格的位格,是 无限人格,而人只是有限人格,但人能够通过回应上帝的位格行为回归上帝国,获得自 身的救赎。 舍勒把每一个具体的人称为有限人格,把上帝则称为无限的、完善的人格。在有限 人格与无限人格之间是给予被给予的意向相关的。舍勒认为“有一个绝对域”这样一种 事态是自明的、先于一切信仰和无信仰的知识,自在的绝对域是每一个有限人格的意识 相关项。因此,人必定拥有一种形而上学观念,即对于绝对域的意向,但这个绝对域的 具体内容却并没有随着这种自明的意向而一同被给予,所以每一有限人格都不可避免地 以体验内容来充实这个空乏的绝对域。如果绝对域是由人自己充实的,那么他就是把一 。同上,第1 9 3 页 1 0 种相对的存在物或价值当作了绝对之物,从而陷入了一种“偶像崇拜”。只有当绝对域 由上帝的位格填充时,有限人格才拥有真正的信仰。 但是无限人格不是一个实体,它永远不能成为一个认识对象,不能通过人的理智活 动,如认识、推论、假定的途径来被把握到,这是由上帝的本质决定的。另外,对一个 位格的认识不仅以认识者的认识能力为前提,而且还要以这个人格的自我展开为前提。 “一个位格能够自我展开,同样地,它也能对其他位格( 以及对自身) 锁闭起来。”。如 果上帝对人“沉默”,那么对它认识就是不可能的。因此,这个充实的过程不可自& 通过 一切人类的自发行为来完成,只能依靠上帝的自行启示,一切信仰和宗教认识都以上帝 的自行启示为前提。“任何一个有限意识,如果他在没有上帝之实际的自行传达的情况 下存在,就必然地具有一种形而上学”o ,如果一个人把一种有限之物放入绝对域,那 么他本质地就是形而上学家。 因此舍勒认为信仰“必定被认为是比通过认识进行介入更合适于原初本质和存在形 式” 。哲学原初的是认识,这是哲学的本质规定,即哲学是而且只能是以认识的方式 来介入存在。只有当原初本质存在就其内涵而言能够成为对象,哲学才能成为最适合的 介入形式。而存在远远超出对象性存在之外,在基督教世界观中,原初本质是爱的行为 存在,它不是一种对象性存在,那么相应地就只有通过信仰和爱才能介入原初本质,而 不能是一种哲学认识。这时,哲学作为一种认识,就不宣于世界的原初本质,它所要做 的便是把自己奉献给另一种能够介入原初本质的行为存在。也就是说,哲学应该自觉自 愿地把自己当作“信仰的婢女”,“把自己看作是通往另一种全然不同的介入方法的暂时 手段”回,哲学对自己身位的清醒的认识与自我确定正是哲学真正自律的表现。信仰与 理性之间是给予被给予的相关关系,但信仰是决定性的。 质料的价值伦理学认为价值是本质的先天被给予之物,价值领域作为先天的本质领 域而独立存在。在价值的先天关系中最重要的和最基础的就是价值样式的先天等级关 系。“高贵与粗俗的价值是一个比适意与不适意的价值更高的价值序列;精神的价值是 一个比生命价值更高的价值序列;神圣的价值是一个比精神价值更高的价值序列” 。 而原初地把握到神圣价值的行为,是一个特定的爱的行为。这种爱的行为的本质指向人 格,即指向人的精神核心,通过这种爱的行为,生命才获得自己最高的价值。 舍勒认为,在爱与认识的关系上,基督教精神对立于希腊精神与印度精神,在后两 者之中,爱只有认识的附庸作用,而不具有独立的意义。基督教则认为爱不仅具有独立 的价值,甚至更为本源。爱优先于认识,价值优先于存在。一切宗教认识都不是自发的 。舍勒:“绝对域与上帝理念地实在设定”戴舍勒选集) ( 中译本) 上海三联书店1 9 9 9 年版,第8 7 0 页。 o 同上,第9 0 0 页。 。舍勒:“论哲学的本质及雷学认识的道德条件”载舍勒选集) ( 中译本) ,上海兰联书店1 9 9 9 年版,第2 1 9 页 o 同上。 。舍勒: 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 ( 中译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 0 0 4 年版,第1 3 3 - - 1 3 4 页 l l 行为,而是被上帝所推动。每一个个体人格的救赎过程都只是在两种恩典之间游弋,“每 一个体自己的一切行为在先地为上帝的恩典所震慑( 作为起点) 和一种成了的( 被拯救 的) 恩典( 作为终点) ”o 。一切宗教认识都来源于在先的上帝之爱,在个体的微观宇宙 中,爱推动并决定了认识,价值在认识过程中始终走在对象前顽,一令人的爱的秩序决 定了他所认识的世界。基于价值认识与存在认识的这种本质关系,舍勒提出“哲学认识 的道德条件”,也就是哲学这种特殊的认识方式本质所必须的价值认识上的前提。 信仰和爱高于理性和认识,因此从价值的本质载体方面来看,人格价值才是最高的 价值。 3 人格的个体性 舍勒把世界称作人格一般的实事相关项,他认为每一个个体人格都对应于一个个体 的世界。世界只能作为个体人格的对应项而存在,不存在脱离于人格之外的具体的、实 在自q 世界。一个有限人格对应一个微观宇宙,无限人格对应于宏观宇宙。每一个微观宇 宙都只是宏观宇宙的一部分,这里就涉及到人格的一个重要特征即个体性。这就是本章 的主题。 精神具有对象化能力,使得人能够脱离于环境。人格的对象化行为的直接结果便是 人拥有了自我支配的自由能力,并意识到自己与其他事物的不同。舍勒认为一个人格的 基本现象就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培训资源租赁合同
- 塑料制品物流招标模板
- 外籍员工住宿租赁合同
- 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聘用合同样本
- 专卖店电气系统聘用协议
- 农业机械检修安全要求
- 北京旅游纪念品采购策略
- 生态保护区用地管理办法
- 生态环境监测站合同范例
- 硬件公司图书室管理办法
- 户外广告安装施工方案
- 钠离子电池低成本硬碳负极关键技术开发-2024-10-技术资料
- 2025届广东省珠海市紫荆中学高二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摄影器材采购合同模板
- 增补 金额 合同模板
- 2024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职业幸福感的提升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部编语文二学年上册第四单元集体集备及教材解读
- 4.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 农业无人机物流行业发展方向及匹配能力建设研究报告
- (妇幼健康项目)危重新生儿救治项目理论及技能操作题库(供参考)
- 2024年深圳市中考英语试题及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