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专业论文)新闻场域中的客观性.pdf_第1页
(新闻学专业论文)新闻场域中的客观性.pdf_第2页
(新闻学专业论文)新闻场域中的客观性.pdf_第3页
(新闻学专业论文)新闻场域中的客观性.pdf_第4页
(新闻学专业论文)新闻场域中的客观性.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新闻场域中的客观性 内容摘要 客观性是新闻学重要理论之一,是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内容。新闻客观性既 是一种职业态度,也是一种新闻操作方式。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新闻从业人员职业状况问卷调查、深入钱江晚报经济部为 期半年的田野调查、与新闻业界资深人士的访谈,描述新闻业界客观性现状。新 闻客观性是社会建构和话语体制。但是,当前中国新闻场域建构的只是新闻客观 性碎片 “新闻场域”这个概念被引入新闻客观性中,表明在新闻生产和社会控制的 框架下来考察新闻实践活动既立足于内部,又不忽略外部,充分注重内外部力 量的互动。 新闻场内有严密的逻辑和和运行程序,特有的价值观和游戏规则,提供各自 独特的交换机制。体制内充满张力和冲突,新闻从业者作为新闻场中人,是被场 结构所操纵的木偶在与媒体内权力互动过程中,领导文化、科层管理、组织再 培训等日渐强化,新闻从业者被收编和驯化,受到组织内制度的控制结果,国 内媒体的新闻客观性,带有内权力的印痕 在社会资本的竞争中,新闻场易受外部压力的侵扰在经济和政治双重压力 下,中国媒体拥有经济“托”和政治“童养媳”的双重身份,多方磨合、妥协, 最终成就了变异的新闻客观性,与传统的客观性有很大差别。此外,同行竞争和 行业规范也带给媒体沉重压力,内外价值冲突,使新闻客观性发展步履维艰 本文显示,新闻客观性以碎片化方式呈现新闻从业者要提高客观性还有很 长的路要走文章提出了增强新闻客观性的对策首先,提高新闻客观性,最重 要的是新闻从业者增强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其二,新闻从业者应该按照新闻规 范操作报道,扎实采访,认真写作,严格把关;其三,媒体设立机制和制度,以 外力来约束新闻从业者;其四,设立新闻道德委员会和行业协会,监督新闻从业 者;最后,加强新闻学界和业界的联系。 关键词:新闻场域;新闻客观性;策略性仪式;新闻专业主义 l i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i t yi sa l li m p o r t a n tj o u r n a l i s mt h e o r y , a n di st h ec o r ec o n t e n to f p r o f e s s i o n a lj o u r n a l i s m i ti sn o to n l yap r o f e s s i o n a la t t i t u d e ,b u t a l s oi san e w s o p e r a t i o n a lm o d e b a s e do nd a t ag o tf r o mr e s e a r c ho f j o u r n a l i s t si nz h e j i a n g ,c h i n a , f i e l d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si ne c o n o m i ca p a r t m e n to fq i a n j i a n ge v e n i n g n e w sf o rh a l fay e a r ,a n d i n t e r v i e w sw i t hs e n i o r s ,t h ep a p e rd e s c r i b e dt h eo b j e c t i v i t ys t a t u si nt h ep r e s s o b j e c t i v i t y i st h es o e i a l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d i s c o u r s es y s t e m h o w e v e r , i nc h i n an e w s f i e l d ,o b j e c t i v i t yr e v e a l si t s e l fi naf r a g m e n t e df o r m f i e l d i si n t r o d u c e di n t oo b j e c t i v i t y , a n dn e w sp r a c t i c a la c t i v i t i e si si n v e s t i g a t e d i nt h ef r a m e w o r ko fs o c i a lc o n t r o la n dn e w sp r o d u c t i o n i ti sb a s e da n df o c u s e df u l l y o nt h ei n t e r a c t i o nb e t w e e ni n t e r n a la n de x t e r n a lf o r c e s n e w sf i e l dh a sc l o s e - k n i tl o g i ca n do p e r a t i n gp r o c e d u r e s ,u n i q u ev a l u e sa n d r u l e so ft h eg a m e ,p r o v i d i n gt h e i ro w ne x c h a n g em e c h a n i s m s y s t e mi sf u l lo ft e n s i o n a n dc o n f l i c t p r e s sp r a c t i t i o n e r si nn e w sf i e l da r et h ep u p p e t sm a n i p u l a t e db ym a r k e t s t r u c t u r e u n d e ri n t e r a c t i o n 丽mt h ep o w e ro fm e d i a , l e a d i n gc u l t u r e ,b u r e a u c r a t i c m a n a g e m e n t ,o r g a n i z a t i o nr e t r a i n i n ga r ei n c r e a s i n g l ys t r e n g t h e n e d ,a n dn e w s p r a c t i t i o n e r sa r ei n c o r p o r a t e da n dd o m e s t i c a t e d t h e ya r e c o n t r o l l e db y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 y s t e m a sar e s u l t , o b j e c t i v i t yi sw i t hp o w e r - p r i n t s i i lm ec o m p e t i t i o no fs o c i a lc a p i t a l ,n e w sf i e l di si n t e r f e r e db ye x t e r n a lp r e s s u r e s u n d e rc o n s t r a i n t sb o t hf r o mp o l i t i c sa n de c o n o m y ,m e d i ai nc h i n ao w nd u a lf i g u r e s , e c o n o m y c a p p e r a n dp o l i t i c a l “c h i l db r i d e f u r t h e r m o r e ,m u l t i a d j u s t m e n t s ,a n d c o m p r o m i s e ,f i n a l l yl e a d t oa b e r r a n c e ,f a rd i f f e r e n tf r o mt r a d i t i o n a lo b j e c t i v i t y i n a d d i t i o n , p e e rc o m p e t i t i o na n di n d u s t r ys t a n d a r d sa l s ob r i n gh e a v yp r e s s u r e t om e d i a , p l u si n s i d ea n do u t s i d ec o n f l i c t ,t h eo b j e c t i v i t yd e v e l o p sd i f f i c u l t l y t h e p a p e rs h o w e dt h a tt h eo b j e c t i v i t yr e v e a l si t s e l fi naf r a g m e n t e df o r m i n o r d e rt oe n h a n c et h eo b j e c t i v i t y , t h e r ei ss t i l lal o n gw a yf o rn e w sp r a c t i t i o n e r st og o t h ep a p e rr a i s e dw a y st os t r e n g t h e nt h eo b j e c t i v i t y f i r s t ,t oi m p r o v et h eo b j e c t i v i t y , t h em o s ti m p o r t a n ti st h a tn e w sp r a c t i t i o n e r se n h a n c es e l f - d i s c i p l i n ea n d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s e c o n d ,r e p o r t ss h o u l db eo p e r a t e d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n o r m s ,w i t hs o l i di n t e r v i e w s , s e r i o u sw r i t i n g ,a n ds t r i c tg u a r d i n g 删,t h em e d i ae s t a b l i s h e sm e c h a n i s ma n d s y s t e mt or e s t r a i np r a c t i t i o n e r s f o u r t h ,s e tu pj o u r n a l i s t i ce t h i c sc o m m i t t e e sa n d t r a d e a s s o c i a t i o n st om o n i t o rn e w sp r a c t i t i o n e r s f i n a l l y , s t r e n g t h e nl i n k sb e t w e e ns c h o o l a n dm e d i a k e yw o r d s : n e w sf i e l d ,o b j e c t i v i t y ,s t r a t e g i cr i t u a l ,p r o f e s s i o n a lj o u r n a l i s m 1 i i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新闻场域中的客观性 附表清单 表3 i :调查抽样概况1 0 表4 1 :选择从事新闻工作因素分析表1 6 表4 2 :职业理想观念评价1 7 表4 3 :新闻媒介社会功能评价及相关性分析1 8 表5 i :专业化程度比较评价2 0 表5 2 :新闻采写方法接受程度及其相关性分析2 2 表7 1 :采编人员对各种做法的认可程度及相关性分析3 2 表7 2 :影响新闻界客观性程度的因素3 9 表7 3 :专业范例4 0 表7 4 :对专业楷模或范例的印象4 0 表7 5 :对提升新闻客观性措施的评价及相关性分析4 1 i v 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逝姿态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 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 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曲b 痢l 丢签字日期:勿谚年占月二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逝婆墨堂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 构送交本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逝姿苤鲎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传播,可以采用影 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曲bl i 轧基导师签名:鬟飞 签字日期:山谚年j 月谚日 婶) 签字日期:倒谬年罗月彤日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新闻场域中的客观性 致谢 光阴荏苒,在新闻系六年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记得入校时羞羞答答、话 都不敢说,知识面狭窄、只知语数外经过六年的学习与磨练,农村女孩已大变 样。如今的我,更成熟、大方、眼界更宽广。 在这里,我衷心感谢我的导师吴飞教授他渊博的知识,踏实的作风,严谨 的治学,谨慎的为人,憨厚的性格,是我终生学习的榜样他关心帮助学生,循 循善诱,给了我很多锻炼和学习的机会,使我的能力更上一层楼 我还得感谢新闻系众多老师,没有你们课堂和课外的谆谆教导,就没有我 在学习与生活上的进步你们对我的教导与帮助,增进了我的专业知识,丰富了 我的人生阅历,使我受用终生尤其感谢沈爱国老师、邵志择老师、汪凯老师, 在平时的学习和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你们不厌其烦地指导我,回答我的问题。 感谢同门卢艳同学,师妹周明露、师弟丁志远同学,他们在研究方面给了 我很大的帮助与他们一起学习、实践、思想交流的过程中,我同样受益匪浅 同时也要感谢我的朋友们,和他们的交心倾谈,使我心态更平静。感谢刘飚,室 友吴佳瑕、何捷、涂珥在学习和生活中对我的鼓励与帮助,使我能够克服困难, 顺利完成硕士毕业论文 最后,感谢我的爸爸妈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他们是我最强的精神支 柱,是我不断努力向前的动力源泉。感谢爸妈的包容、感谢爸妈的辛劳! 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即将结束,在浙大求学的时光将会成为美好的回忆, 求是校训将会一直启迪我今后的人生道路。 2 0 0 8 年5 月,杭州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新闻场域中的客观性 1 研究动机 1 1 拉萨暴力事件报道 2 0 0 8 年3 月1 4 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给当地 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社会秩序受到严重破坏。但是,在报道拉萨暴 力事件时,不少西方媒体有失客观公正真实,其中包括美国c n n 、福克斯电视台, ( (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英国b b c 、泰晤士报,德国r t l 电视台等 西方主流媒体。 首先,从偏见出发,歪曲事件性质和真相。纽约时报网站3 月2 4 日的 一篇社论明确将中国依法平息拉萨暴力事件的做法说成“中国镇压西藏”该网 站3 月2 5 日的一篇文章标题为镇压西藏后,中国严厉指责外国媒体基 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3 月1 8 日的一篇文章开头称,中国政府在过去一周压倒 性任务显然是首先要镇压藏族人的骚乱 第二,通过图片编辑,以偏概全,张冠李戴,颠倒黑白,篡改事实德国 r t l 电视台网站新闻栏目曾刊登一张4 名警察挥舞棍棒追打游行者的图片,图片 说明是“中国警察在西藏镇压抗议者”事实上该图片描述的是3 月1 7 日尼泊 尔警察在首都加德满都驱散游行者的场景。3 月1 8 日,华盛顿邮报网站上 发布一张尼泊尔警察挥舞棍棒殴打一位倒在地上的男青年的图片而图片说明却 称:“中国政府镇压了上街反对中国对该地区统治的藏族抗议者警察围捕了数 百名在西藏首府拉萨参与暴力事件的嫌疑人”美国福克斯电视台网站刊登一张 题为“围捕骚乱者”的图片,图片实际描述的是印度警察将藏人抗议者拉上卡车, 而图片说明却说,中国军队将戴着手铐的藏族嫌犯抬上卡车3 月1 7 日,c l , l l , l 网站上刊登了一张一辆军车正向两名藏民驶来的图片,该图片文字说明是“在西 藏首府拉萨,藏民朝军车投掷石头,一辆汽车在路边燃烧。竹事实上,当时军车 一旁有一些人在向军车投掷石头,但是c n n 的图片通过剪裁人为去掉了用石头袭 击军车的场景,严重篡改事实,误导受众3 月1 7 日,英国广播公司( b b c ) 在网 站上刊登题为“藏人描述持续骚乱”的报道,所用配图是西藏当地公安武警协助 医护人员将骚乱受伤人员送进救护车的场景。然而b b c 给出的图片说明却写道: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新闻场域中的客观性 “在拉萨有很多军队”,似乎完全没有看到救护车上大大的“急救”二字。在( ( 泰 晤士报等媒体的报道当中,“军事镇压、“武力管制”、“藏人被杀数百人” 等文字随处可见,全然不顾事件的骚乱本质和事实真相 第三,夸大事实3 月1 5 日,c l a n 的报道警察挨门挨户在拉萨搜查称, 西藏首府拉萨可能有1 0 0 人死亡而在随后的报道中则说,“1 0 0 人在西藏暴乱 中死亡”3 月1 7 日,德国图片报网站刊登的一篇报道的辅题称,“西藏 骚乱中数百人死亡”法新社3 月2 4 日的报道援引所谓“西藏流亡政府”的话 称,约有1 3 0 人被证实在镇压中死亡而据新华社3 月2 6 日电,在这次暴力事 件中致死的无辜群众1 8 人 第四,偏袒一方,歪曲事实( ( 金融时报等西方媒体把打着宗教幌子长期 从事分裂国家实现“西藏独立”的政治流亡者达赖称为“西藏精神领袖”基 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的一篇报道也称,达赖在国际上享有政治和精神领袖的特 殊地位纽约时报则在一篇报道中引用达赖的话说,他没有组织这一骚乱, 并且他支持中国举办奥运会在德国,一些媒体也借拉萨暴力事件攻击中国,他 们的报道和评论倾向性明显,倒向了暴力事件的制造者一方德国电视1 台和2 台在节目中对中国媒体的报道提出质疑,却没有对制造骚乱的暴徒及其行为提出 质疑他们显然偏离了公正立场,报道或明或暗偏向达赖集团。 而中国媒体关于拉萨事件的报道如何呢? 3 月1 4 日暴力事件发生的日子, 恰逢两会期间新华社于3 月1 5 日1 时2 4 分发布了“西藏自治区负责人就拉 萨极少数人打、砸、抢、烧破坏活动答新华社记者问”,而不是3 月1 4 日3 月1 5 日全国各主流报纸没有关于此事件的相关报道,直到3 月1 6 日拉萨事件的 消息才见诸各大报端没有任何现场描写,只有“西藏自治区负责人说,拉萨极 少数人进行打、砸、抢、烧破坏活动,扰乱社会秩序,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 全有足够证据证明这是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的,已引起西藏各 族群众的强烈愤慨和严厉谴责”( 即新华社3 月1 5 日发布的“西藏自治区 负责人就拉萨极少数人打、砸、抢、烧破坏活动答新华社记者问”) 报道未指 明事件发生的具体日期,而以“近日”带过没有在头版等重要版面刊登拉萨事 件报道,如钱江晚报只将其排在h 1 6 版,头版、2 版、3 版、4 版均是关于两会 的报道3 月1 7 日的人民日报也只在4 版右下角小角落里刊登此事件的报 2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新闻场域中的客观性 道与两会动辄多个整版相比,拉萨事件报道占据不到五分之一的版面随后的 报道将重点聚焦于谴责达赖集团,并强调拉萨已恢复了秩序对暴力事件发生过 程及事实真相未予详细说明,直至西方媒体扭曲事实,才作出澄清,并以大篇幅 指责西方媒体 1 2 客观性原则遭“裁剪力 新闻客观性一直被业界尊为金科律令,并将其界定为从业者必须遵守的职业 底线。但是,在媒体已比较发达和成熟的今天,违背新闻客观性的做法却依然泛 滥,在拉萨事件报道中表露无遗尤其是一向以“真实客观公正”自居的西方媒 体,并且时常以此作为指责其他国家媒体的理由,在拉萨事件报道中,为了达到 自身的目的,“裁剪”了客观性原则中国媒体则避重就轻,偏向性强,同样违 背了新闻客观性原则。因此可以说,新闻客观性问题仍然非业界所能解决,需要 更多的理论支持 更严重的是,在当前中国新闻业界,即便报道不客观,新闻从业者并不认为 违背了新闻客观性他们脑海中的新闻客观性,更多的是“拔河竹模式下媒体承 担经济“托”和政治“童养媳”双重身份,在经济和政治双重压力下变异的新闻 客观性,与传统的客观性原则有很大差别。为此,调查研究新闻业界的客观性原 则,为新闻客观性正名成为当务之急。 2 文献综述 2 1 作为理念、规范的新闻客观性 客观性是新闻学重要理论之一,是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内容1 9 0 3 年,梁启 超提出了“报之以客观”的主张,黄远生则进一步提出“力变其主观的态度,而 易为客观”加拿大传播界著名学者罗伯特- 哈克特和赵月枝将新闻客观性称为 “不死之神”,并认为“客观性是一种体制,包括了理念、设想、实践及机制,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新闻场域中的客观性 已经成为了公共哲学与( 新闻界) 设想的自我管理的统一体”1 大卫敏迪克在一本新闻教科书中写道:一直以来,记者们都被叮咛要在工 作中力图保持报道的客观性这里所指的客观性包括:不偏不倚、党派中立、遵 循真实、平衡、倒金字塔的形式( 也就是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最前面的写作方式) 2 新闻客观性是指新闻事实不依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的基本特征,传播者在从事 新闻报道时,要尊重事实,要如实地反映事实的本来面目。多年来,新闻研究者 主要从理念和规范与方法两个方面,来探讨新闻客观性 高钢认为,作为职业意识的“客观性原则”,新闻客观性有两层含义:一是 观念、追求的理想或目的的层面;一是操作方式、技术的层面3 邵志择指出, 西方新闻学界标榜的新闻客观性原则,首先体现为一种职业态度无偏见 ( u n b i a s e d ) 、无党派色彩( u n c o l o r e d ) 、平衡( b a l a n c e ) 、公正( f a i r n e s s ) 等就 是客观性的具体要求记者必须保持一种不偏不倚的中立态度,超然于事实之 上其次,客观性也是一种方法论的要求,它要求记者用自然科学的观察一一实 验的方法来报道社会事物4 客观性规范在新闻业中的确立,即成为新闻专业的基本价值规范,甚至意识 形态在新闻客观性作为理念和规范方面,郭镇之认为,从新闻道德的角度,新 闻客观性被视为一种规范化的理想和目标;从认识论的角度,新闻客观性假定“反 映世界”或“全真地捕获世界 是可能的;从形式主义的角度,新闻客观性是一 套采写新闻的实践和技术标准;新闻客观性还是某些社会组织框架的观念基础之 一;是公众话语中对新闻期望的共识的一部分5 黄旦教授认为,新闻客观性兼 具“技术”与“伦理”,是新闻寻求职业化与专业化的实践、策略、规范,为新 闻专业主义的合法性立下汗马功劳,他甚至将新闻客观性作为新闻专业主义的标 志。 新闻客观性作为一种理念和规范,有其独特的组成部分瑞典学者魏斯特斯 1 r o b e r tah a c k c t t y u c z h iz h a o :s u s t a i n i n gd e m o c r a c y ? j o u r n a l i s ma n dt h ep o l i t i c so fo b j e c t i v i t y , g a r a m o n d p r e s s ,t o r o n t o1 9 9 8 p 1 此书的中译本为【加】罗伯特哈克特、赵月枝著,沈荟、周雨译:维系民主? 西方政治 与新闻客观性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 0 0 5 年 2 转引自 美 w 兰斯班尼特( w l a n c eb e n n e t t ) 著,杨晓红、王家全译:新闻政治的幻想 m 北京:当代中 国出版社2 0 0 5 第2 4 0 页 高钢捍卫新闻真实们国际新闻界2 0 0 6 年第l 期:l l 1 5 4 邵志择新闻客观性原则:态度和方法的悖谬川新闻与传播研究1 9 9 7 年第l 期:4 1 - - 4 3 5 郭镇之舆论监督与西方新闻工作者的专业主义【j 】国际新闻界1 9 9 9 年第5 期:3 2 3 8 6 黄旦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5 第6 8 1 1 3 页 4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新闻场域中的客观性 托( w e s t e r s t a h l ,j ) 指出,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包括事实( f a c t u a lit y ) 和公正 ( i m p a r t i a li t y ) 两部分,前者又包括真实( t r u t h ) 和相关性( r e l e v a n c e ) , 关涉对事实的认为;后者包括平衡( b a l a n c e ) 和中立( n e u t r a l i t y ) ,关涉对事 实的态度1 葛兰西文化研究中最主要的概念是“霸权”,他用这个概念来指称一种状况, 即统治阶级不是简单地“统治”一个社会,而是通过道德和知识的领导者来积极 引导这个社会新闻媒介有助于统治阶级实现这种霸权为了赢取道德及文化上 的共识和领导权,亦即使社会大多数阶层接受某一套有利于霸权阶级的意识形 态,统治者要透过“市民社会”散播其既有的统治意识形态,如对教育机构、文 化事业、传播单位明显或隐含的控制2j 哈贝马斯提出了“公共领域”的概念, 指出它是普遍关心的事情能被讨论和形成舆论的公众争论的场所。而媒体作为社 会公器,是公共领域的载体为此,媒体所表现出的新闻客观性,一定程度上可 以消解葛兰西所提出的效应 关于媒体作为社会公器,陆晔和潘忠党从社会责任、身份识别、社会功用、 职业价值取向与专业自律五个方面,探讨了新闻客观性理念他们认为,( 1 ) 传 媒是社会的公器,新闻工作必须服务于公众利益,而不是仅仅服务于任何政治或 经济利益集团;( 2 ) 新闻从业者是社会的观察者、事实的报道者,而不是某一利 益集团的宣传员;( 3 ) 他们是信息流通的“把关人”,采纳的基准是以中产阶级 为主体的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念,而不是政治、经济利益冲突的参与者或鼓动者; ( 4 ) 他们以实证科学的理性标准评判事实的真伪,服从于事实这一最高权威, 而不是臣服于任何政治权力或经济势力;( 5 ) 他们受制于建立在上述原则之上的 专业规范,接受专业社区的自律,而不接受在此之外的任何权力或权威的控制 2 2 作为操作方式的新闻客观性 新闻客观性作为理念和规范,从意识上增强新闻从业者的社会责任感,提升 d e n i sm c q u a i l s v e nw i n d a h l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m o d e l s :f o rt h es 伽d yo fm a s s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 e c o n d e d i t i o n ( 1 9 9 3 ) ,l o n g m a n ,p p l 3 0 - - 1 3 1 2 张锦华传播批判理论【m 】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 9 9 4 第7 8 页 3 陆哗、潘忠党成名的想象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川新闻学研究台 :i i :2 0 0 2 ,( 7 1 ) :1 7 5 9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新闻场域中的客观性 其对新闻客观性的认识。对于新闻业界人士而言,作为操作方式的新闻客观性, 使他们在日常的工作中有章可循。新闻客观性有其一整套完善的方法,虽然关于 新闻客观性的操作方法至今仍没有定论,但研究者的观点大同小异,值得新闻从 业者借鉴并运用到实践中 博耶( j h b o y e r ) 在访问了五十家报社编辑之后,归纳出六项客观报道 的要素( b o y e r ,1 9 8 1 ) :平衡与公正地呈现一个议题中各方面看法;正确与真 实的报道;呈现所有主要的相关要点;将事实与意见分开,但是将意见视为相关; 将记者本身态度、意见、或涉入的影响减至最低;避免偏颇、怨恨、以及迂回的 言论1 客观性是媒体对真理的追求,是对人类理性的回归在一个自由而负责的 新闻界中,哈钦斯委员会认为,媒体要就当日事件在赋予其意义的情境中的真 实、全面和智慧的报道包括正确评估哪一个消息来源最具权威性分清事实就 是事实,观点就是观点,并尽可能将两者剥离媒体还应是一个交流评论和批评 的论坛作为客观报道的应有之义,发表与自己的观点相左的重要意见。对新闻 来源的交代是自由社会所必需的无论一家新闻单位是一个鼓吹者还是一个共同 载体,它都应该确定事实、意见和论据的来源,以便读者和听众对它们做出判断 2 台湾学者彭家发的( 新闻客观性原理一书可谓新闻客观性研究的集大成之 作,全面论述了客观性报道的根源、功能及实践客观性原则的方法他认为,所 谓的客观,从广义上说,是指凭藉所汇集得到且能够观察而又能够查证的种种事 实,以试图了解现实的一种方式。当媒体或新闻工作者声称他们是客观时,他们 或多或少都意味着他们注意了如下几方面:1 汇集和呈现( 报道) 新闻时,概以 事实为主,无偏私也无党派立场,展现的是正确、真实( r e a l is m ) 的报道2 对 于新闻事件,他们除了只愿作“公平的证人 的角色外,不做他想;平衡、平均 地处理一个论题的各方意见是不变的原则3 新闻工作不受自己成见或观念的左 右,也将个人态度或个人涉入( i n v o l v e m e n t ) 减到最少4 在报道新闻时不受个 人情绪的影响,事实与意见分开处理5 不在信息中注入个人意见或判断 1 彭家发新闻客观性原理【m 】台湾:三民书局1 9 9 4 第4 0 页 2 美 新闻自由委员会著:展江、王征、王涛译。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4 第1 1 - 1 4 页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新闻场域中的客观性 ( j u d g m e n t s ) ,但尽量提供所有相关的主要观点。6 所提供的资讯,都属中立而 又非评论性;避免存有扭曲( s l a n t ) ,仇怨( r a n g o r ) 或者误导他人的目的。7 所提供的信息,是各项可查证事实的总和1 展江认为,要提高新闻报道的客观性,需要做到:1 应坚持用事实说话;2 忠于事实,事实与评论分离,给予报道所涉及的双方回应的机会;3 正确性与可 靠的消息来源;4 平衡处理信息,去除记者的个人好恶与偏见;5 反对报道偏见, 在不违反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恪守“客观、公正”原则,抵御私利政治集团和商 业集团对新闻传播的干扰2 吴飞表示,客观性报道的写作方法大致有以下四点:其一,呈现正反双方的 意见;其二,在新闻报道中提出证据,证明报道的内容是真实的;其三,交待新 闻来源,尽量直接引述别人的话;其四,行文时以事实的重要性顺序来组织结构, 即所谓的“倒金字塔”结构3 谢静提出了与吴飞类似的观点,她认为,新闻工作者常用的客观性程序包括: 查证事实、展示争议双方、出示支持性证据、恰当地使用引号、按特定顺序组织 信息( 如倒金字塔结构) 、提供五个“w ”等 戈定与爱略特( g o l d i n g & e l l l o t ) 认为,新闻的客观性理想在于强调公正, 对政治事件秉持超然立场,以未经修饰过的世界图象,呈现事实,而不在于解释、 判断价值或带出意识形态班奈特也认为,新闻客观性要求采编人员采取政治上 敌对阵营的中立论点,可以容许他们精细地检验争议中的各方面意见;由是,重 要论题得以有最广泛、公正的报道记者的意见,或解释上的一己表白,则仅限 于社论、专栏及其他背景性稿件中出现5 中国青年报冰点主编李大同曾经在主体意识与客观报道一文提出了 客观报道的标准,可以作为参考。他说,客观报道至少应具备如下四个标志:一、 通过新闻媒介得到传播的某个事件或人物,完全是因为它符合新闻界的“行业标 准”,而不是“行业标准”与其它标准“妥协 、q 中和”甚至“弃权打所致。二, 某一件事开始传播时,其最本质、最重要、公众最关心的方面为何,是完全按照 1 彭家发新闻客观性原理【m 】台湾:三民书局1 9 9 4 第4 l 页 2 展江陈俊彦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设计构想【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 0 0 3 年3 月第2 2 卷第5 舷j :9 2 - , 9 7 3 吴飞西方新闻报道方式变革的内在动力【j 】现代传播1 9 9 9 年第2 期:5 l o 谢静建构权威协商规范美国新闻媒介批评解读 岫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5 第1 2 1 页 5 转引自彭家发新闻客观性原理【m 】台湾:三民书局1 9 9 4 第6 5 页 7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新闻场域中的客观性 新闻界的行业标准加以确定并着重报道的三、对较为复杂的人物和事件,新闻 界提供了全面的有关事实和背景,保证了公众的知晓权与自行作出判断的权利。 四、记者只提供新闻事实和对事实的解释一一背景( 含第三者的评论) 记者自 己不对事实进行评论可以说,如果新闻界在传播过程中实现了这四点,那就当 之无愧地可以称为是“客观报道”1 集合各家之言,新闻从业者在审视新闻报道是否做到了客观,可以从以下四 个方面考察:1 看新闻作品中,事实与意见是否分离;2 看报道是否呈现了正反 两方面的意见;3 看报道是否交待清楚了消息来源;4 是否使用直接引语;5 看报道是否提供了代表这些真实主张的确切陈述;6 看报道是否依事实的重要性 程度来组文这六条,不仅是客观报道的试金石,也可以作为新闻从业者实践新 闻客观性的操作准则 3 研究方法 3 1 文献研究 文献法主要是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 科学认识的方法文献法是一种既古老,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学研究方法无论哪 一种社会活动想要留下永久的痕迹都离不开各种文献。人类活动与认识的无限性 和个体生命与认识的有限性的矛盾,决定了我们在研究逝去的事实时必须借助于 文献。 关于新闻客观性的研究很多,发表的著作和论文不计其数,更出现了像彭家 发新闻客观性原理) ) 专门论述新闻客观性的著作虽然本文主要介绍新闻场域 中的客观性,但是,如果没有理论知识的支撑,完全脱离理论进行调查、观察乃 至访谈,所写出的文章将如同空中楼阁 在各种文献中,对新闻客观性的研究分为两大类,一类把新闻客观性作为理 念和规范,另一类将新闻客观性作为操作方式,具体论述如何实践新闻客观性。 这两大类的研究,几乎涵盖了新闻客观性的各个方面,对于新闻业界具有极强的 1 h t t p :w w w c y 0 1 n e t 2 0 0 1 5 0 b a o q i n g g b c o n t e n t 2 0 0 0 - 1 2 2 6 c o n t e n t _ 1 3 5 2 6 2 h u n 8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新闻场域中的客观性 理论指导意义。通过文献研究,一方面为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的设计指明了方向, 另一方面也为写作论文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3 2 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调查者用书面形式收集资料,发掘事实现状的一种研究方式,最 大的目的是收集、累积某一目标族群的属性的基本资料。问卷法具有简便易行、 省时省力、调查面广、信息量大、真实性强的特点特别是无记名问卷,调查对 象消除了心理方面的顾虑和障碍,可得到真实客观的材料。 本文结合2 0 0 6 一一2 0 0 7 年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记者协会与浙江大学传 媒与国际文化学院联合进行的“浙江省新闻从业者的专业化与职业化问题”专题 性调查研究(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资助项目) ,调查了浙江省主要新闻媒体 的一线采编人员,探求从业者的新闻客观性理念本次调查采用封闭型问卷调查 的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派访员上门调查,由受访者无记名填写后,访员收 回有效问卷。 问卷调查是本文最重要的研究方法,是进行各项研究的基础此次调查被访 对象包括省级报业( 含浙江在线) 、地市级报业、县级报、省级广电、地市级广 电,期刊、行业报和学报的一线采编人员( 其中浙江出版集团:4 0 份,浙江在 线:4 0 份,浙江日报报业集团:8 0 份,省广电集团:8 0 份,宁波日报报业集团: 4 0 份,宁波广电:4 0 份,杭报集团:4 1 份,杭州广电集团:4 0 份,金华日报社: 3 0 份,金华广电:3 0 份,嘉兴日报社:3 0 份,嘉兴广电:3 0 份,丽水日报社: 3 0 份,台州日报社:3 0 份,台州广电:3 0 份,舟山日报社:3 0 份,舟山广电: 3 0 份,温州日报社:3 0 份,温州广电:3 0 份另外行业报:浙江工人日报社: 1 0 份,市场导报:1 0 份,农村信息报:1 0 份,教育信息报:1 0 份,联谊报:1 0 份,广电报:1 0 份,交通旅游报:1 0 份,江南游报:10 份,平安时报:1 0 份, 体坛报:1o 份,另有6 家县级报各1 0 份,6 家高校报各2 份,还有4 家企业报 各2 份) 共发放问卷9 2 6 份,回收问卷7 8 8 份,无效问卷2 份,有效问卷7 8 6 份,有效回收率8 4 9 9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新闻场域中的客观性 表3 1 :调查抽样概况 发放问卷数有效问卷数有效回收率( ) 省级报业( 含浙江在线) 1 2 08 16 7 5 省级广电 8 58 51 0 0 地市级报业 2 6 02 1 68 3 1 地市级广电 2 3 02 0 18 7 4 县级报 6 05 99 8 3 期刊 5 15 1 1 0 0 校报及行业报 1 2 09 3 7 7 5 总体样本 9 2 67 8 68 4 9 数据处理采用s p s s l l 5 软件,主要采用频数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问 卷共分为两个部分:基本状况和职业道路、新闻工作的态度与评价每个部分所 列问题涉及到采编人员基本的工作概况、专业技能评价、职业现状评估及职业规 划趋向、职业自由度与满意度、职业理想与职业追求、对新闻职业道德伦理的认 同等等具体指标。调查地区处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开放程度较高,媒 介的专业化程度较高,因此采样具有一定代表性 3 3 田野调查 对新闻业界客观性的研究,仅仅获得问卷调查数据是不够的,重要的是深入 新闻报道生产领域,通过观察,乃至亲身体验新闻报道的生产流程,以放电影式 的方式来展现为此,获得问卷调查数据后,研究者采用进入田野的方式( 为非 参与型观察法) ,目的在于对新闻客观性建立初步的认识,以深入理解新闻工作 环境以及新闻工作者的心态、价值、行为的双重社会现象 研究者所进入的田野为钱江晚报经济部,观察期限半年钱江晚报是中国的 主流媒体之一,因此观察所得资料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观察时段为每周一至周五 上午十点到晚上十点,观察中着重研究新闻组织中人员的互动、一般工作流程、 突发事件的应对方式此外,研究者还试图了解媒介的组织文化对新闻客观性的 影响,包括组织制度、场地规划、微妙的人际关系田野观察法帮助研究者暂时 离开原本对新闻生产领域的想象框架,进行多方面、开放式吸收。有助于加深理 解后进入深度访谈阶段时,研究者和受访者之间的互动层次与理解感受从新闻 来源、谈版、采访、写稿、审稿等一系列流程,描述新闻客观性的生存现状。除 l o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新闻场域中的客观性 了观察,研究者还倾听了新闻从业者之间的对话,并适当提出一些问题,引起大 家的讨论 3 4 深度访谈 田野观察可以了解一线记者对新闻客观性的看法和如何操作新闻客观性,但 由于获得的信息和所处的角度问题,他们的看法往往是微观层面的,缺乏更多宏 观和综合性的信息与经验为此,研究者决定采用与新闻业界资深人士深度访谈 的方式来获取进一步的信息 深度访谈是由研究者与受访者进行有目的的对话( c o n v e r s a ti o n ) ,将参与者 对经验现象进行理解的观点加以揭开,而非呈现研究者自己的观点人类学家马 林诺夫斯基( m a li n o w s k i ) 曾强调田野工作中,与当地人对话之重要性:“收集 民族志的陈述资料,方能对在地观点加以理解。 1 本研究旨在探寻新闻业界实践 新闻客观性的情况,因此除了社会文化、媒介生态与客观数据外,在地观点与经 验,仍需借助研究对象本人陈述,才能从适当观点切入理解。访谈本身即是参与 双方共同建构社会真实的一个事件,访谈者提问与受访者回答,是提供建构意义 的契机以及对事实与意义进行重构 研究者所选取的访谈对象,都曾在一线采访、报道新闻事件,拥有丰富的从 业经验,而且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他们分别是新华社浙江分社社长朱国贤、浙江 日报报业集团传媒研究中心所长王郁、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新闻和发展研究所所长 陈伟成以及浙江日报资深记者王纲。他们的工作单位,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全国性 媒体,多年以来身为该媒介的主流声音,拥有丰富的采编经验目前,他们是单 位的中上层领导,掌握单位的决策权,对媒体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新闻理论进行研 究,并力求将理论用于指导新闻实践因此,他们是新闻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体 与他们的深度访谈,了解他们对新闻客观性的深刻认识。从他们所站的角度,来 全面分析新闻客观性,同时也了解新闻客观性在中国特定的语境中面临的问题 并且从他们的观察和实践中总结出提升新闻客观性的有效途径 1 b u r g e s s ,rg c d f i e l dr e s 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