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高诱《吕氏春秋》语句注释测查与分析.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高诱《吕氏春秋》语句注释测查与分析.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高诱《吕氏春秋》语句注释测查与分析.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高诱《吕氏春秋》语句注释测查与分析.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高诱《吕氏春秋》语句注释测查与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本文是“高诱研究”的子课题之一。论文以高诱吕氏春秋语句注 释为研究对象,属于专书训诂中的擎题研究。本课题试通过对吕氏春秋 高诱注中语句注释材料的测查与分析,归纳出高诱语句注释的类型、所用 术语的性质及内涵,对吕氏春秋语句注释的内容作一些探讨性的工作。 隆文由三部分组成: 、 第一部分:绪论。点明题旨,指出题目中语句注释包含的范围以及本 文测查和分析的内容;阐述本课题研究的现状,指出到目前为止对高诱吕 氏春秋语句注释的研究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介绍本文使用的方法和操 作程序,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是本文主要使用的两种方法。 第二部分:语句注释的类型。主要包括三大类型:l 、直接解句法。 是指紧贴原文文意进行的翻译,其中又包括直译法、意译法、增补翻译法 三个小类。2 、间接解句法。是指脱离原文,通过分析文意、经传互证、 重点注明等形式对原文文意的间接解释,主要包括分析文意法、经传互证 法、重点注明法和其他形式几小类。3 、综合解句法。是直接解句法和间 接解句法两种解句方法的结合运用,包括译、解并用法和征引、翻译并用 法两小类。 第三部分:语句注释所用术语及其性质。高注中用的比较多的术语有 以下几个:“故日”、“故”、“言”、“此之谓”。“故日”、“故”两个术语属 推导归结性用语,主要用在间接解句法中的分析文意法中,两者在用法上 有所不同;“言”这一术语用于串讲句义或阐发文意,串讲句义是对直接 解句法而言,阐发文意是对间接解句法来讲的:“此之谓”这一术语属归 结性用语,主要用于经传互证法和征引、翻译并用法中。另外列举了用在 各种解句法中与上述几个术语用法相同的其他术语:与“言”用法相同的 有“谓”;与“故曰”、“故”用法相同的有“故言”、“故谓”、“故谓之”: 与“此之谓”用法相同的有“此之类”、“此理之谓”。 最后简要介绍高诱吕氏春秋语句注释的价值所在。卜”n 、 关键词:吕氏春秋高诱语句注释 a b s t r a c t t h i s p a p e rb e l o n g s t ot h e s u b j e c t o ft h e “s t u d yo fg a oy o u ”g a oy o u s s e n t e n c ea n n o t a t i o no n “甜s h ic h u nq i u ”i st h eo b j e c to fi t s s t u d y t h i sp a p e r , w h i c hs p e c i f i e sc r i t i c a l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a n c i e n tt e x t sa i m sa tt h ee x p l o r a t o r ys t u d y o ft h es e n t e n c e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 l s h ic h u nq i u b ys u m m i n g u pt h et y p eo f i t s s t u d ya n dt h ec o n n o t a t i o no f i t st e r m i n o l o g yt h r o u g ht h ea n a l y s i so fi t sm a t e r i a l so f a n n o t a t i o n i ti n c l u d e st h r e e p a r t s t h e f i r s t p a r t o ft h i s p a p e r i s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 i t p r o v i d e sag e n e r a ls u r v e ya b o u tt h ep r e s e n ts t u d yo ft h es u b j e c t i tm a i n l yi n c l u d e s ab r i e fa c c o u n to ft h er a n g eo fi t ss t u d y i ta l s or e l a t e st ot h em e t h o do f o p e r a t i o n , w h i c ha r et h eq u a l i t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a n dt h eq u a n t i t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 t h es e c o n dp a r td e a l sw i t ht h et y p eo ft h es e n t e n c ea n n o t a t i o nw h i c hi n c l u d e s t h r e et y p e s 1 d i r e c ta n n o t a t i o n i tr e f e r st ot h et r a n s l a t i o nw h i c hb a s e do nt h e o r i g i n a lm e a n i n g i t i n c l u d e st h r e e t y p e s :w o r d f o r - w o r dt r a n s l a t i o n ,f r e e t r a n s l a t i o na n de n l a r g e dt r a n s l a t i o n 2 i n d i r e c ta n n o t a t i o n i tr e f e r st ot h ei n d i r e c t e x p l a n a t i o no ft h eo r i g i n a lt e x tt h r o u g ht h em e t h o do fp o i n t i n go u tt h ee m p h a s i s a n d a n a l y s i n g t h e m e a n i n g o fi ta n dt h em u t u r a l p r o o fb e t w e e n c l a s s i e s 3 s y n t h e t i c a l a n n o t a t i o n i ti sa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ft h ed i r e c t a n d i n d i r e c ta n n o t a t i o nw h i c hi n c l u d e st h ec o m b i n a t i o no ft r a n s l a t i o na n d e x p l a i n a t i o n a n dt h ec o m b i n a t i o no f q u o t a t i o na n dt r a n s l a t i o n t h et h i r dp a r tm a i n l yd i s c u s s e st h ec h a r a c t e ro fa n n o t a t i o n t h et e r m sw h i c h f r e q u e n t l yu s e d i ng a o sa n n o t a t i o na r et h ef o l l o w i n g :g uy u e ”、g u ”、“y a h ”、 “c iz h iw e i ”t h e ym a i n l y a p p l i e di ni n d i r e e ta n n o t a t i o n t h e s et e r m sb e l o n gt ot h e i n d u c t i v ee x p r e s s i o n s t h e ya r ed i f f e r e n ti n u s a g e s :g u y u e a n d g u a r e m a i n l y a p p l i e di ne x p l a i n i n gs e n t e n c e so re l u c i d a t i n gt h eo r i g i n a lm e a n i n g y a h i sa n i n d u c t i v et e r mw h i c ho f t e nu s e di n q u o t a t i o na n dt r a n s l a t i o n t h i sp a p e ra l s o e x e m p l i f i e ss e v e r a lo t h e rt e r m s ,w h i c hh a v et h es a m em e a n i n gw i t ht h ef o r m e r , s u c ha s w e i w h i c hh a st h es a m eu s a g ew i t h “y a n :“g uy o n ”、g uw e i ”a n d “g u w e iz h i a r ea l lh a v et h es a m em e a n i n gw i t h g u ”a n d g uy u e c iz h i l e i a n d c il iz h iw e i ”a r eh a v et h es a n l em e a n i n gw i t h “c iz h iw e i a b s t r a c t l a s t a ne v a l u a t i o na b o u tg a o sa n n o t a t i o no n l i ls h ic h u nq i u i sr e a c h e di nt h e k e y w o r d s :三甜s h ic h u nq i ug a oy o ua n n o t a t i o n 一、绪论 高诱吕氏春秋语句注释测查与分析 一绪论 ( 一) 题旨 本文是高诱研究的一个子课题。本课题试通过对吕氏春秋高诱注中 语句注释材料的测查与分析,归纳出高诱语句注释的类型、所用术语的性 质及内涵,对吕氏春秋语句注释的内容作一些探讨性的工作。古书注 解按其所释语言单位的不同,可分为释词、解句和概括篇章大意三个方面, 题中的语句注释即其中的第二个方面一一解句,区别于解释词义和概括篇 章大意。 c - ) 本课题研究的现状 高诱,东汉涿郡涿( 今河北涿州市) 人,生卒年不详,后汉书无 传,对其了解仅限于他注解淮南子、吕氏春秋时所作的序言,知其 少时受学于同县卢植,著有孟子章句( 已佚) 、孝经注( 己佚) 、战 国策注( 已残) 、淮南子注( 与许慎注相杂) 、吕氏春秋注。 高诱吕氏春秋注是现在所能见到的吕氏春秋最早注本,对于 正确解读吕氏春秋原文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对吕氏春秋高诱注 的研究材料一部分包括在后人对吕氏春秋所作的校注中,一部分是见 诸学术刊物的论文。清代毕沅对吕氏春秋的校正及其他人的补注,近 人许维通的吕氏春秋集释、蒋维乔等人的吕氏春秋汇校以及陈奇 猷的吕氏春秋校释,都紧贴吕氏春秋原文及高诱注,对高诱注中 某些释词正确与否进行了分析,纠正了高诱注中一些不恰当的地方,涉及 到语句注释部分的内容很少。象吕氏春秋校释这样汇集前人注解于一 身,采录众家之说、发挥各家之长的作品,也没能对高诱语句注释给以足 够重视。几篇论述高诱注的散见文章,都是近些年发表的。高诱在训诂 学上的贡献“一文,概括介绍了高诱注解战国策、淮南子、吕氏 春秋三部书时在词义训释、音注、方言三个方面的特点,评价了高诱在 训诂学史上的贡献。其他文章如高诱注( 淮南子) 、( 吕氏春秋) 的急气 言、缓气言、高诱注之误释、( 吕氏春秋) “捷于肌肤”之“捷”字新 vllt辱l 河北人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解“,所谈及的或是音注方面的内容或是作者就某些词义训释发表的个 人观点:读( 吕氏春秋) o 是作者就前人对吕氏春秋作的某些i i j 释 发表的个人见解;高诱注中的语义结构和语法结构描写“则是从语法 角度对高诱注进行分析。单独论述高诱语句注释的文章还没有见到过。重 要的三本训诂学史著作汉语训诂学史、训诂学史略、中国训诂学 史中都没有关于高诱的论述:几十种训诂学著作中,也很少涉及到高诱。 对解句作过较为细致、深入研究的训诂著作有张舜徽的郑学丛著 和冯浩菲的中国训诂学。郑学丛著属于对郑玄专人研究的训诂著作, 张舜徽在“诠次章句例”中指出“郑玄注书,于原文句意未明者诠释之, 章段失叙者次第之。一编之中,尤致意于此”,”其下分了2 4 种情况,其 中真正属于解句的只占- - d , 部分,大部分属于校勘文字。中国训诂学 是最近出版的一部体式较完各、具有一定科学性的训诂学著作,也是把解 句划分的最详尽、最细致的一部训诂学著作。“解句”一章中,先划分出 “翻译性解句法”、“说明性解句法”和“综合性解句法”三大类,各大类 下又分类,计2 7 类,类下又分小类,小类下再分小类划分层次最多 的达5 层。值得说明的是,冯先生对于解句的研究,是历时性的,没有横 向的比较和共时的研究,在每个类别下所举例证中,竟然没有一条是引用 高诱吕氏春秋注的。 从以上研究情况可以看出,对高诱吕氏春秋语句注释的研究相对 来说比较薄弱,基本上还是一片空自。没有前人的研究成果可以借鉴,在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本课题研究的难度,但也使本文具有了一定意义上的独 创性。 ( 三) 本文使用的方法和操作程序 语句注释是吕氏春秋高诱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一项主要 内容,为了论述的较为明晰和条理化,本文采用了以下方法和程序: l 、首先对高诱吕氏春秋注中的所有语句注释进行了封闭性、穷 尽性的测查,逐一制作了卡片,按其作用和性质进行了定性分析。 2 、在定陀分析的基础上,对每一条注释加以归类,进行量化分析, 统计出所有语句注释的数量,力求划分出语句注释的类型,阐明所用术语 的内涵和外延。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是本文主要使用的两种方法。 下面我们试从两个方面对本文主要内容进行阐述:语句注释的类型与 语句注释所用术语及其性质。 , -_,、l,lijlif - j _ 二、语句注释的类型 二语句注释的类型 通过对高诱吕氏春秋语句注释的测查,共测查出语句注释计2 0 6 5 条,按其作用不同,大致划分为三大类:直接解句法、问接解句法和综合 解句法。 ( 一) 直接解句法 直接解句法是紧扣原文语句,对原文文意进行阐释。它的基本形式是 用一个与原句意义相等的句子来替换原句,即利用句子间的同义关系来把 原句转译成当时人们熟知的句子,这样的转译句与原句在意义上是基本等 值的。在高诱吕氏春秋语句注释( 以下简称高注) 中,直接解句法主 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 、直译法 直译法,训诂学上又称“对译法”,是基本上按照所解文句字对字进行 翻译的方法“,这种方法是种较常用的方法。在高注中直译法共计2 4 2 例,占所有语句注释的1 1 7 2 。下面我们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高注的 直译法,一是从注释句与原句的结构比较上;二是从高诱对某些字词的处 理上:三是从释词和解句掺用上;四是从高注所体现的语法关系上。 在高注直译法中,既有按原句结构严格对译原句的情况,也存在在注解 时改变原句的语序,用后代人们熟悉的语序替代原句的情况。例如:振乱: 黔首之菏小町以加矣。注:民人之苦毒不可复增加分别用“民人”、“苦毒”、“增加” 对译“黔首”、“苦”、和“加”,注释旬与原句结构相同。勿躬:人君而好为人官, 柯似於此。往:作# 晰好治人官职,似兔化i 叮为狗也。爱类:以民为务敞也。注:以利民为务。仲 备纪:蛰虫成功,开户始t l 。注:蛰伏之虫始动筇开蛰之户始i ;生。振乱:论同不知。悖也:土u 町欺心“也。渖:论说事情i 问不知之,足为忭;宴知之m 白欺j l t l , 足为诬。以上几句翻j 是注释句结构和原句结构相同。顺民:残吴二年时霸,此丸顺民心也。沌越i :先顺说k 心一蚀能灭吴讧霸功也语句顺序颠倒后,注释句明确了因果关系,符合人们 的阅i 爻习惯。盂冬纪:於足察阿 乱法者则罐之尤肯拚弊。1 :阿恋i f f l 从取容於 ,以乩 法世,必祭知之,则行j l 非罚,无敢强匿右。变换后的语序把“察”的宾语提前,突 出重点。尤识览:辟远艇了,爰近姑j 息。洼:竹了忠睁m 疏远之蚺9 2 睁咖,近之通过 变换后的语序突出了“辟远”和“爰近”的宾语。以上是从注释句与原句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结构比较上谈的高注的直译法。 在高注直译中,对原句中重复或多余的字词有省略掉的情况,即简化翻 译,也有指出其具体所指的,如某些代词或名词、名词性词组,因为阅读 古籍,原句中的代词或某些名词、名词性词组的理解是一个难点。在具体 的上下文中,它们具体是什么含义需要给出具体解释。例如:先识览:臣比在 晋也,4 i 敢直苦示晋公以灭妖,日月星辰之行多以不当,日:“是何能为? ”注:不敢直言其乱也, 但语以m 月星辰之行多不当j 宿度也,而云是无能为也“天妖”即“日月星辰之行多以 不当”,注释中不重出。审己:越王授有子四人越王之弟日豫,欲尽杀之而为之后。注: 越f :授,勾践五世之孙。其弟欲杀王之四子而以已代为之后也翻译时把原文中的两句并 为一句,省去了重复的部分“有予四人”、“越王之弟日豫”。知士:门人弗说。 注:静郭君门人不悦也明确原文中的“门人”是指“静郭君门人”。士节:於利不 苟取,於害不苟免注:於不义之利,不安苟且而取也当义能死,故不苟免名词“利”和 “害”在此句中具体指“不义之利”和“当义能死”。不屈:天下之兵四至注: 救邯郸之兵从四方来至也偏正结构的名词性词组“天下之兵”具体指“救邯郸 之兵”。知分:愿得而闻之注:愿闻践绳之节、四上之志也代词“之”在原旬中指 “践绳之节、四上之志”。 高诱吕氏春秋注以释词为主,在解句中也存在释词和解句并存的 现象,即释词和解句掺用,释词不仅出现于句首,还出现于句末。用于直 译法中的解句具体是指紧贴原文文意进行的翻译。我们在后面的“综合解 句法”中会提到一种“译、解并用法”,其中的“译”是指对原文所进行的 直译或意译,而“解”则主要是针对原文所作的间接解释,两者都是对句 子的翻译、解释,这和我们在这里以及后面的“意译法”中提到的“释词 和解句掺用”的区别之处主要在此。而且“释词和解句掺用”这种现象不 仅出现于直译法和意译法这两种解句方法中,在其他解句方法中也存在, 我们只是在这两种方法中列出了这一现象加以讨论。例如:知i :按吾家荀a t 以 慊剂貌辨肯于手尤辞为也。沣:慊,足也。揆度吾家诚a f 以足剂貌辨者,吾小辞也。释词出现 于旬首。审心览:( 人聚粟也,将以为民也) 其白藏之与在於上奚择。注:言民臼减粟於家与藏 之於官何掸择,失也释词出现于句术。行论:敞布农行此指於固小容乡f | 1 1 。沣:指犹忠。 布农之人行比於阿小能n 容於乡i f i | 。用术语“犹”释词。出现于句首。 我们知道,有句子就存在句法关系和语法关系,高注中也同样存在,因 这一现象在直接解 u 法的直译法和意译法中表现的最为突出,j 衍以在这两 种解句法中分别进行了分析。高注在直译中显示出的语法关系,般通过 语序和句式的变换体现出来。例如:侈乐:制乎嗜欲注:为嗜欲所制。解句中语 序变换后,用“为所”表被动,说明原文中“乎”表被动”。 训_ : - 二、语句注释的类型 祸福之所自来众人以为命,安知其所注:自,从也。凡人以为天命,不知其所由也用“小 知其所由也”释“安知其所”,注释把原文的反问句转变为了否定旬。 长攻: 有功於此,l 酊无j e 失,虽王a ,也注:此三君有功名,假令无其阙失。虽为王可也以“为王” 释“王”,说明“王”在句中用为动词。正名:夫贤不肖、善邪辟、可悖逆。注:不肖 肯贤之邪辟者善之,悖逆者町之也。释句暗示原句的旬读应为“贤不肖”、“善邪辟”、 “可悖逆”,三者均属动宾词组,是形容词“贤”、“善”、“可”的意动用法。 应占:公甚贱於公之主。注:公之主甚贱公原句用一“於”字表被动,注解时则用 主动句。期贤:然则君何4 i 相之? 注:何不以段干木为辅相也。注释表明原句中的“相” 用为动词,属名词用为动词“奉为相”。 除以上几点外,我们再额外补充一下高注中使用术语进行直译的情况。 例如:知十:且静郭君听辨而为之也,必无今日之患也,此为一也。注:言静郭君听辨之言则无 今【j 见逐之患也。此一不见听也解句用术语“言”开头,中间用一“则”字,表 明静郭君不听剂貌辨之言所引起的后果是“见逐”。达郁:而无所镜其残,亡无日 矣注;言齐王无所用自见其残暴也,亡无期日矣用术语“言”引出直译。侈乐:务以相 过。不用度量。注:不用乐之法则,故日务相过。解旬中术语“故日”的运用( 有关术 语“故日”的用法,我们在后面的“分析文意法”中进行具体论述) ,表明 原文的关系是前果后因,即为什么要说“务以相过”,注释中语序的变换, 表示出“务相过”的原因是“不用乐之法则”。 2 、意译法 意译法,是按原文的意思进行翻译的方法,不求字对字相译,只求译意 准确,共计3 1 5 例,占所有语句注释的1 5 2 5 。意译一般是用直译的方法 注解不出原文的准确含义时使用的一种翻译的方法,因其紧贴原文文意进 行意义上的翻译,所以属于直接解句法的一种。这种方法在高注中较为常 见。我们对高注意译法的论述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 高注有时意译出原文所含有的隐含义或比喻义。例如:适爵:黄钟之宫,啬 之奉也。沌奉始於黄钟i 一月律。原文隐含着“黄钟”是十一月的音律。萝已:斯 爱己之一苍壁小玑,仃之利放也注:苍壁“多玉少也:珠之不圆者u 玑:皆喻小好也。| j 爱之 抒仃之为己用,斜j 利故也。解句中指出“苍璧”和“玑”虽是不好的东西,但 它们可“为l ! 用”,故“爱之”也,注释表明了二者的比喻义。 高注在意洋中还就原文某些词语、语句的具体所指或意义所向作出翻 译,以帮助理解原文文意。例如:情欲:古人得道者生以寿k 。汁:体道无做蒙兀, 天r 之福,敞必打k 终j e 性命古时得道的人具体是指“无欲象天”的人,所以 他仃 能够“寿长”。首时:( 告人【= = 】) “之秦之道乃之楚乎? ,i 州柯近之肌远远之m 近者 河北大学文学硕十学位论文 注:留秦三年h i 得见惠e 近之而远也从楚米,蔓而得见,远之而近也。高注把原句中的“近 之而远,远之而近”分开进行解释,明确了两个分旬具体的意义所在。不腼: 凡白行小町以丰,为必诚。洋:言惠王章享传国之名惠子章享以不受之名,以为必诚也。注释 中的“惠王幸享传国之名,惠子幸享以不受之名”显示的是原文中“自行 不可以幸”的意义。分职:譬自公之啬,若枭之爱肚子也。注:枭爱荐其子子长而食其母 也。白公爱荆困之财而杀其身也注解明确了“啬”和“枭之爱其子”的具体表现。 意译法中还有一种方式是对一段文字进行总的翻译,即总释几个排比的 成多子。例如:堪数:大”、大酸、大苦、大辛、大成,五者充形则生害矣大喜、太怒、大忧、 人恐、大哀,五哲接神则生害矣大寒、犬热、大燥、大湿、大风、大霖、大雾,七者动精则生害 矣。注:诸言大者,皆过制也。注解用“诸”和“皆”对原文的三部分进行了总的 解释。奉味:故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两不哝,酸而不酷,成丽不被,辛丽不烈,澹而不薄, 肥m 不暇注:占背得j 冲适。解句用一“皆”字,总释原文的八个分句。恃君览: 敝凯诸、火风、余靡之地缚宴、阳禺、鹱兜之国,多无君注:皆南越之夷无君者“皆”字 用于总释。 以上是高注在句意的翻译上所使用的意译法,以下所谈则是换了另外的 角度。 高注的意译中也存在释词和解旬互相掺用的现象,释词出现于句首、 句中或句术。 列如:贵生:而迫生非独不义也,故日迫生不若死。注:迫,促急于苟生, 小仁义,_ i 如蹈仁义死为贵。以“促”释“迫”,位于句首。顺民:故凡举事,必先审民 心然后n j 举。许:审,定也。定民心所系,丽举火事以攻伐也原旬中的“审”用“定也” 来解释,位于解句的开始。辨土:九心中央,帅为泠风。注:火,决也。心於苗中央。帅 牢也。啸泠风以摇k 之也释词和解句交替出现。论威:治乱安危过胜之所靠也滓:得纪 则治m 安失纪则乩砌危也。过犹取也胜,有所胜也注解中用术语“犹”柬解释原句 的“过”,“胜”即“有所胜也”,放在解句的最后。惭= 宠:信,民期以夺敌资。 沣:以f 弃tj 民j l i 】小违之也。资,用也。敌以暴虐用j e 民,故以信义夺儿民也。原文中的“资” 用“用也”来解释,位于注释句的中间。 高注在意佯中也显示出一定的语法关系。例如:1 :容论:富贵弗就l m 贫贱弗鲻。 m 轻富贵,l 戏。原文为否定句,注释用肯定句,句式发生,楚化,而且注释 还改变了原木f i - 3 语序。察今:遽契j c 冉l j :。是再剑之所从坠”滓:逢块也。按袅畸向识之 於此f 坠剑肖也。解句用一般的陈述句式来注释原文中的说话人所作行为和所 况的话,改变j 原来的句式。 意译法t 1 样存在用术语翻译的例予。例如:蜜死:人爱人# 众知爱人5 寡。 汁:悄凡爱死人# 之众,多膊莽之。知所以爱之右鼻苦能俭莽青少也术语“谓”和“言” 用于意译,其中“言”所引起的句子又是对注释中“知所以爱之者寡”的 一6 一 、语句注释的类型 解释。盘:对u :“玎姓小敢诽怨炙。”注:言百姓畏纣无道刑戮之诛,街闭u 无诽怨之言。解 句用术语“言”进行意译。知接:管仲l j :“齐鄙人有谚u ;居者无载,行肯七土! i ! 。沣: 峭”肼l 眦f i 议| 十,惜:。j 宣之於片,尤自载藏之於心也。行请即世也。办当输q 所知,使# 行之,尤 自阡藏坷之地中。术语“馏”用于意译。奉味:鼎中之变,精妙微纤u 弗能吉,占小能喻, t :鼎中川味,分齐纤,微般u 小能吉凯占意揆度,小能谕说。注释中用术语“故日”表 明原文 所含有的因果关系。顺说:m 有道於此,使天下丈人史了焚小髓然皆於爱利之, 此j e 贤於啦囱,j 也。注:吉以仁义之德使民皆欲爱利之也,故贤於勇自i 力。注释用一组术语 “言故”进行意译。 3 、增补翻译法 省文是上古汉语的一大特点,有的直译后,语意不完整,需要补充某些 成分或语句,使文意连贯。增补翻译法就是在直译的基础上补充成分,把 原文语意不完整的地方补充出来,增强对原文的理解,使得译文流畅。它 和后面要讲到的综合解句法中的译、解并用法是不同的,译、解并用法是 除了对原文进行直译或意译外,再加上一个解释性语句,重在说明原文文 意的含义,亦即加上一个补充性语句对译文再加一说明。增补翻译法共计2 3 2 例,占所有语句注释的1 1 2 3 。 句子成分的省略是古汉语中最为常见的现象之一,高诱在注释语句时经 常把原文中省略掉的句子成分如宾语、状语、主语等补充出来,以完备文 意,帮助读者理解。这些成分或是原文所没有,或是上文虽已出现过,但 在翻译时必须补充出来,以免造成理解上的歧义。例如:圆道:主也者,使非有 者也注:汤使桀臣,武王使纣臣,皆非其有也。注释补充出了“使”的宾语“桀臣”、 “纣臣”。行论:楚之会用也,故鞭君之仆於孟诸注:言往日与楚会田於盂诸,无侵挞宋公之 仆。“往日”和“无畏”分别为整个句子的状语和“鞭”的主语,“往日”是 原句所没有的,注解时补充出来,“无畏”在上下文中不明确,这两句话是 楚庄王派文无畏出使齐国,路过宋国,来回不假道,华元建议宋昭公杀了 文无畏时谈到的,至于是“楚庄王”还是“文无畏”“鞭君之仆”原文不明 确。介立:秦人之围长平也注:秦使白起围赵括军於长平,肮其四十万众高注不仅补充 了“围”的宾语“赵括军”,而且还说明了秦人围长平的结果是“院其四十 万众”。脱表:顾反过而弗辞注:反,还也自晋返过卫,不辞右宰投融原文分别 省略了“过”的宾语和“辞”的宾语,邱成子为鲁国出使晋国,路过卫国, 右宰毅臣礼之,“顾反,过而弗辞”,翻译时若不补充完整,理解上有障碍, 注解时重新补充出来,明确表达了原文文意。 河北人学文学硕十学位论文 高诱在增补翻译法中除补充句子成分外,还在原有文意的基础上增加补 充其他成分,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补充与原文有关的例证、材料或史实来有力地说明原文文意,增加读者 对文意的感性认识,是注释家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高诱也不例外。例 如:诬徒:亡省亦乐j e 所以t l = 。注:乐j e 所以r 故得亡。桀、纣足也。补充例证“桀、纣” 说明什么样的君主是“乐其所以亡”的。离俗览:虽死,天下愈高之,所不足也。注: 商贵也所洁白中正,若崩时们夷1 1 之弘演,身虽死亡,天下闻之丽益贵。解旬用术语“若” 补充出与原文有关的例证,帮助理解文意,说明什么样的人是“虽死,天 下愈高之”的。首时:青不忘菱晕之n ,时来可也注:纣为无道,拘文王於菱里不忘其n 耻也所以不伐纣肯,天时之朱可也。解句时补充史实具体解释了何为“菱里之丑”, 它讲述的是有关商纣和周文王之间的事情。首时:武王事之,夙夜不懈,亦不忘王门 之辱注:武王继位,虽臣事纣,不忘文i - 为纣所拘於芰里之辱文王得归,乃筑灵台,作王门, 相史童击钟鼓,示不与纣异问也。武1 以此为耻而不忘也。注释中从“文王得归”到“示 不与纣异同也”,均为补充说明“王门之辱”的具体材料。 高注有时补充原文所省略的具体内容,即动作发出者具体要做什么或谈 话的人具体要说些什么。例如:知士:孟尝君窃以谏静郭君。注:窃,私私谏静郭君, 使听:l 尉之言,而止其去也。解释中出现的“使听士尉之言,而止其去也”是孟尝 君谏的具体内容,即他说给静郭君听的话语。骄恣? 此霸王之所忱也,耐材独伐之 e 可下? 注:霸工唯此之忧,忧不得友而白存也斯独自务伐,言不可“不得友而自存”是 原文中“忧”的具体内容,原文省略,高注补充完整。求人:秦、荆近,j i 诗f r 异心小町攻也。注:郑近秦与荆也。j i 诗厶“丁小我思岂无他人”,将事秦、荆,放日有疑心, 小”j 攻也。注解所补充的“诗”的内容,意在说明郑将事秦、荆,是其有疑心 的表现。 高注在增补翻译法中有时补充出原文中的事件所引起的结果或可能出 现的后果,以完整的表达文意,使j 确口后关系明确。例如:功名:桀、纣以去之 之道敛之也。注:去之,残暴也。以残臻之道毁治4 、治也。注释补充出用残暴的方法来 治理国家可能出现的后果是“不治”。小广:乍r p s 於城,府库塔於葬。此之| 内攻之。 r l :齐人战败,辟j 车甲,府库财所藏出莽死肯以尽之,令j e 贫穷日相怨,此所滑内攻之术也。 齐人尽其车甲和财物的结果是“令其贫穷且相怨”,这才是“内攻之术”的 关键所在,解句中补充出这结果,完整地表达了“内攻之术”的意思。枣 皋:齐攻未。注:齐 目止攻宋灭之也。解句补充出齐滔王攻打宋国的结果是灭掉了宋 国。奉生:多官而反以害生,则失所为立之矣。注:多立官。致任不肖人,乱害干度,故h 害生也, 失所为鳓 之法也“多立官”则会导致“致任不肖人,乱害干度”,这样的后 果一明确,“害生”的意义就明白易晓了。 - 二、语句注释的类型 高注的增补翻译法不仅补充行为事件所引起的结果,而且也对引起结果 的原因加以补充,使事情的来龙去脉一目了然。例如:精i 匠:吊人行德乎己埘 旧荒咸饬乎仁。沣:叫表荒裔之f - ,法吊人之德皆饬正其仁义化使之然。“化使之:然”是 四表荒裔之民皆饬正其仁义的原因,是注释所补充的成分。恃计览:所以激# 人 者之行m i 历人土之节也。汴:激发也。所以发起# 人之行历,高也人苻务框知人,知人则 哲,所以历人土之忐节也。“厉人主之志节”的原因在于“人君务在知人,知人则 哲”,用固定结构“所以”把补充的原因和原有的结果连接起来,解句的同 时穿又有释词。l 容论:难动以物l m 必不妄折。注:不为物动,唯义所在,小妄屈折也。注 释补充出“不为物动”的原因在于“唯义所在”,所以才“不妄屈折”。r w 理:爿i 阐至乐,# 乐小乐滓:乱困之乐怨以悲,不闻至德之乐,故日其乐不乐也。听不到至德 之乐是因为“乱国之乐怨以悲”,所以说“其乐不乐也”。 有时原文文意联系的不太紧密,翻译时则需要补充一个在文中起承上启 下作用的成分把文意系联起来,这样的补充成分一般是一个句子。例如:不 广:常越谓孔青日:“惜矣,不如归尸以内攻之”洼:甫越,赵之中牟人也。言不如归尸於齐,齐 人必怨,其将使葬送以尽其财是所以内攻之也“归尸於齐”的结果会出现“齐人必 怨,其将使葬送以尽其财”,而这一结果也正是“内攻之”的具体表现,注 释补充的这一结果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补足了原文文意。情欲:万物之酌 人贵之生者众炙。注:万物酌揖阴刚以生。阴阳喻君人贵君者,爱君之德以生者众也。注释用 一“喻”字表明了“阴阳”的比喻义,而这样一句解释也正好把原文前一 部分的“万物”、“阴阳”和后一部分的“君”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使整个 文意理解起来有连贯性。别类:矧= = 上聪 w 听说则尧、桀无别矣。注:无聪l 】以听说,不能知 贤小自,故尧,桀尤疗所别也。“无聪明以听说”则会导致“不能知贤不肖”,这也 是“尧、桀无有所别”的结果,注解所补充的一句“不能知贤不肖”在文 意中承上启下,起到了连接作用。任地:天下时,地生财,不与民l ! ;l 。注:天降纠时, 地j | 泓槠,自然之道也,故l = i “不i j 民谍”。高注中补充出的“自然之道也”一句,意 在说明“天降四时,地出稼穑”本质,所以才可以说“不与民谋”。 高注在增补翻译法中除了前面所提到的补充原文中的结果、原因、内容 以外,有时所补充的是原文行为方式的目的或前提条件。例如:异用:跖。企 足得饴,以开闭取楗也。注:跖,盗跖;企足,庄踽也:皆大盗人名也以饴取人楗牡开人府藏, 窃人财物者也大盗“得饴”、“开闭取楗”的目的在于“窃人财物”,注解中补 充出了这一目的,明确了大盗的某一作为。小屈:名宝散出,土地四削,魏国从此衰 矣。注:名宝散f l ;,以赂邻困也土地为四方所侵削故日魏国从此衰“名宝散出”的目的 在于“赂邻国”,补充的这一目的加上土地又被四方所侵削,直接导致了魏 国的衰落。仲备纪:足月也e l 夜分雷乃发声,始电注:分,等,昼夜钧也。冬阴闭崮,i 【f i 9 - - 闸北人学文学硕十学位论文 伏於下足月| 年l 升雷始发声震气为雷激气为l b 春天出现“雷”和“电”的前提 是“冬阴闭固,阳伏於下,是月阳升”,注释所补充的这一前提条件说明了 出现“雷”、“电”的原因。哥律:奉朝小静草木早槁。沣:静,尘。朝政刁i 宁,放草小 变动堕落,早枯槁也草木早枯槁的前提是“变动堕落”。 高注的增补翻译法有的还补充说明原文的性质即它的修辞义或补充说明 原文的比l 喻义。例如:报更:敞诗u :“赳赳武大,公侯干城。,注:此删南之风,兔h 之章 也。言j o 贤町为公侯扦难其城藩也。以喻仇桑下之人打赵盾之难也注解中用一“喻”字, 明确表示出了作者用这一诗句“赳赳武夫,公侯干城”的比喻义。任数:无骨 者小町令知冰注:亡国之生,4 i 知去贪暴,施仁心:若无骨之虫,眷生秋死不知冬寒之有冰雪。 “亡国之主”如同“无骨之虫”,解旬时用一“若”字,正好表达了这一比 喻义。审臆览:公子沓訾之日:“申了说我而战,为吾相也夫? ”注:砦,毁也说我,我说之也、 i m 战惧毁之,言不任为吾相也犬1 i 满之辞。注释句句末的一句“不满之辞”表示了 一种修辞义,意在说明“不任为吾相也夫”是一种不满意的表达方式。高义: 以父行法,不忍注:不忍行刑於父,孝也。“不忍行刑於父”是一种“孝”的行为, 在句末补充的一个“孝”字,说明了原文行为方式的性质。 高注在增补翻译法中有的对原文中出现的地点加一补充说明,指出它们 在当时的具体地理位置,或补充出文中事件发生的地点。例如:慎大览:赵襄 于攻榷,胜老人、中人使使者来谒之。注:襄予,赵简予之于无恤也使辛穆子伐翟,胜之,下 老人、中人城,使使者来谒襄子。谒告也。今虎奴西山中肯老人、中人城也解句补充说明 “老人、中人城”东汉时的位置所在,位于“唐奴西山中”。执一:犬吴胜於 齐。汽吴工犬差破齐於艾陵注释补充出吴王夫差战胜齐国的地点是在“艾陵”。 。盎存纪:候雁北。注:候时之雁,从彭蠡来,北过平北极之沙漠也。春天候雁北上,是从彭 蠡飞过来,向北飞到了北极的沙漠,其中“彭蠡”、“北极之沙漠”均为注 释所补充出的候雁所起始和终到地点。 二、语句注释的类型 ( 二) 间接解句法 间接解句法不是对原句进行直接翻译,而是去发掘句子的深层义,重在 对句子内在含意的解释,以揭示其言外之意。它是在直接解句法之外,对 原文文意的补充解释:或对原文文意进行分析:或引用史实、经文来证发 原文文意;或对与原文有关的结果、原因、内容等加以注明;或阐发原文 隐含的深层义;或对与原文有关的背景材料加以介绍,以帮助读者理解原 文。 4 、分析文意法 分析文意法是对所解文旬间的意义联系进行分析说明,用以加深读者的 理解,共计6 5 9 例,占所有语句注释的3 1 9 1 。这种解句法在高注中占有 很大比例,高注在一定程度上重在对原文文意的分析,进一步揭明原文的 内在含义,阐明原文的原由或来龙去脉,即为什么吕氏春秋要用这一 句话或用这样一个例子,以帮助读者理解文意,加深对原文的印象。 高诱在运用分析文意这种解句法时,常用到术语“故日”、“故”,在6 5 9 例解句中,有1 3 例没有出现术语,有2 4 例用的是不同于这两个术语的其 他术语。“故日”后的词句多与原文语句相同,也有与原文字词稍有差别或 是对原文语句的解释,旨在说明原文“为什么要这么说”或原文“说明的 是什么”;“故”这个术语后的部分则多是解释原文的,但也存在与原文语 句相同的现象,重在说明原文“为什么会这样”。高注的分析文意法,根据 其分析说明侧重点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高注在分析文意时,有的对一句话或一段话的前半部分加以分析,后半 部分看作结论,即用前因后果的方式把原文一分为二进行解释。同时也存 在分析后一部分,把前一部分作为结果的,即用前果后因的方式解释文意。 例如:情欲:耳习i 乐声,日不乐色,u 小甘味与死无择注:声色美味,死者所不得说,人卅: 能乐”之,故l = i “坝:尤择”。掸,别也。原文中的前三个分句是说明最后一个分句 的原因,即为什么说“与死无择”。劝学: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予人臣不得j e 所 愿t 此生於小知理义沣:小知理义n 材父则不仁慈,在臣予则不忠不孝一;忠不孝故君父小 褂j c 所欲也4 i 仁4 i 慈。故m 了不得】所愿也。注释先解释何为“不知理义”,而这也 f 是引起前面两句话的原因所在。这个注释采用的是前果后因的方式。振乱: 世柯贤主秀l :,宜察此论也t 则j e 兵为义矣注:贤土,治主也秀士治士也宜察恣行之主- , 民相离怨嘶含之也,必举兵诛之,诛其村,墒其民故日其兵为之义也解句对原文中“此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进行了分析,指出这是称“其兵为义”的理由,“故日”后的部分比原 文多一“之”字,异于原文。谨听:贤者之道,牟而难知,妙而难见。注:牟犹火也。贤 者之道,磔落4 i 凡惟义所札,非不肖所及,故难知也j 仁爱物,本於中心,精妙幽微,亦非不 肖所及,故难见也。注释把原文中的两句话分开加以分析,每句话的前半部分作 为原因,后半部分作为结果,以原旬的“而”作表因果的连词。 高注的分析文意法有的是对一段话进行分析,有的是对单独一句话进行 分析,这句话一般是较难理解的或在一段文字中起关键作用,有时承上启 下,有时是一段话的中心意思所在。例如:奉生:物生者,所以养性也,非所以性养 也。注:物者,货贿,所以养人也世人贪欲过制者多所以取祸,故日“非所以性养也”注释 只对原文中“非所以性养也”的文意进行分析,因人们一般对为什么物可 以养性是理解的,而对物为什么不能用以“性养”是不知晓的,所以需要 对它加以分析。孟秋纪:还,乃赏军率武人於朝。注:金气用事,治兵讨暴,非半不整,非武 4 i 齐,故赏军将与武人於朝,与众共之。对原文中“乃赏军率武人於朝”整句话的文 意加以分析,因其难以理解。审己:关尹予日:“予知子之所以中乎? ,于列子日:“知之 矣。”洼:知射心,f 体正然后能中自求诸己。不求诸人故日知之子列子的回答是理解 这一段话的关键,只要对“知之”的意思加以分析,整个问答的含意就明 确了。荡兵:争斗之所自来者久矣,不可禁,不可止注: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4 ;可,谁 能去兵? 兵之米久矣圣人以治,乱人以亡,废兴存亡昏明之术也。故日不可禁,不可止。“兵” 是用来“争斗”的,“兵”之“不可禁,不可止”是这段话的中心思想所在。 务奉:易日:“复臼道,何其咎,吉”注:乾下巽上小畜,“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乾为 天,天道转运,为l :i l :,初得j e 位既天行周匝复始故口复自道也复自进退,又何咎于? 动而无 特故古也“复自道”这句话在原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意思明了后, 整个句子就容易理解多了。 只对一句话中的一个字或一个词加以分析,这个字或词是这句话的“龙 h 艮”,理解了这一个字或一个词的意思,也便明白了一句话的意思,这也是 高注分析文意法所体现出来的一个特点。例如:论威;凡兵,天下之凶器也;勇, 天下之凶德也。沣:兵者战 t - i f 负败。勇者凌傲有死亡,故皆i 胃之凶。“兵”为何称为“凶 器”,“勇”为何称为“凶德”中的“凶”是理解原文的关键,分别对兵之 “凶”和勇之“凶”进行分析后,原文的句意就明了了。乍忠:大忠於治吐易 忠於浊世难沌:贤村赏忠m 故日易也乩主杀之,故u 雕也为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